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湘潭公是歷史的什麼

湘潭公是歷史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19 13:32:48

㈠ 湘潭在湖南的哪個方位

湘潭位於湖南省的中部偏東地區。

湘潭位於湖南省的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下游,地跨東經111°58′—113°05′,北緯27°21′—28°05′。湘潭市東西最大橫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81千米;北連寧鄉縣、望城縣、長沙縣,南與衡東縣、衡山縣、株洲縣交界,東接株洲市區、株洲縣,西與雙峰縣、漣源縣接壤。

湘潭,湖南省轄地級市,簡稱潭,因盛產湘蓮而別稱「蓮城」,又稱「潭城」。下轄湘潭縣、韶山市、湘鄉市、雨湖區、岳塘區五個縣(市)區,湘潭市總面積5006平方千米。

「湘潭」地名由來

「湘潭」之名來源於它的地理特徵。一說為此地因處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說則更廣為接受,即得名於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實際為湘江中較深的一段,但因為傳說中與周昭王的聯系而頗為有名,以至於作為一個主要地理特徵自唐朝起賦名其所在的地域為湘潭縣。

湘潭市境內自漢代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並構築縣城(今湘潭縣石潭鎮古城村)。自唐移湘潭縣治於洛口(今湘潭縣易俗河鎮)基本確立今湘潭市區和湘潭縣的境域有1200餘年。湘潭境內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遲在距今5000年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湘潭

㈡ 左宗棠舊居的湘潭左宗棠舊居

清「中興名臣」左宗棠,是今湘陰界頭鋪鎮新光村左家段人。曾官居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和兩江總督。他為捍衛祖國西北邊疆,確保新疆入版圖,立下了巨大功績,是愛國主義的歷史入物。當時被朝廷封為恪靖候。左生前親自捐款籌建「留青學校」。清宣統三年(1911年),左氏家族修建家祠,是為「太傅祠」。祠為兩進兩廂,泥水結構。前進中太傅祠,撰有左宗棠生前自題聯:縱讀數千卷奇書,無實行不為識字;欲守六百年家業,有善策還是耕田。後進設孔子堂。前後進佔地4000平方米,後被毀。1983年撥款修繕。
在文星鎮八甲,亦有「左文襄公祠」(又稱相國祠,左公祠)。光緒十一年(1885年)左去世後,清廷恤典頗豐,予左身後以極大哀榮外,還將左附祀京師賢良,昭忠兩祠,並在左的出生地及立功省份建專祠以彰功績。光緒十三年(1887年),湖南巡撫吳大征奉旨建此祠。內塑有左公遺像,另有他的功業介紹及左生前好友及部屬的詩文輓聯和像贊。
柳庄位於今樟樹鎮巡山村柳家沖,為左宗棠36歲聞達前在家務農的地方。當時左自號「湘上農人」躬耕壠畝達8年之久。加上出仕 以後,回湘探親,祭祖,先後在此居住18年。當時庄屋有個朝門,上有他親題的「柳庄」二字。今日的茶園還是他當年親手按「新法」栽培的安化茶,茶園至今猶為旺盛。蟄居時的左宗棠,於「蕭閑沉寂之時,」除了躬耕,義賑,興辦義學外,特別注重讀書、著書,留下《朴存閣農書》等傳世。期間,他系統研究天下山川地理形勢,這國他後來駱幕,建楚軍,總督數省,規復新疆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柳庄因之也成了一處研究歷史人物的文物之地。 湘陰縣樟樹鎮巡山村,昔名柳家沖。此地,山勢逶迤,田園蔥翠,東納青山之秀美,西引湘江之靈氣。清末重臣、著名愛國將領左宗棠的舊居----柳庄,就坐落在這里。
柳庄,偎山面田,坐西朝東。稻田東邊山上,左公栽的茶樹至今青翠欲滴,宅院西面後山上左公植的竹林如今仍蔥郁蒼勁。柳莊院門前有一口被他稱為「天硯」的大水塘,水塘周圍綠柳成蔭,水塘南北各有一株四人合圍粗的楓樹和柞樹,冠蓋蒼翠,人稱「神樹」。
柳莊院門兩側左公寫有「參差楊柳,豐阜農庄」的門聯。門額匾上左公題寫的「柳庄」二字,筆力道勁。進院門是曬谷場,從曬谷場向南穿過隔牆圓門是庭院。院內,他親手栽的十二株梅樹傲雪開花,暗香浮動。庭院南側是他讀書的魁頂閣樓,名日「朴存閣」。宅屋分前後兩進:前進北邊為谷倉、雜屋,南邊為前廳、廂房、孔子堂(即子弟學堂);後進由兩個四合院組成。整個宅屋磚牆燕瓦,具有典型的晚清民居風格。
左宗棠原住湘陰界頭鋪左家?,21歲中舉後與湘潭書香門第、富室才女周詒端成婚,因生計窘迫,隻身到周家當了上門女婿。1843年,31歲的左宗棠用教書薪水的積蓄約九百兩白銀在柳家沖置薄田70畝,親自設計監建了這座佔地4.29畝、有48間房屋的磚木住宅,因摯愛柳樹不折性格而起名「柳庄」。從柳庄建成人住到1857年遷居長沙,左宗棠在柳庄居住14年。柳庄宅院為何不按坐北朝南的民居傳統習俗而坐西朝東?這恐怕與左宗棠一生與「牛」字有緣不無關系。傳說,左公誕生之夕,八旬祖母夢見「牽牛星」降落家院。左公後來那股「牛勁」也巧合地應驗了「牽牛星降世」的神話。左公向來肚大,人稱將軍肚,有福,他偏說是牛肚。相傳,在酒泉軍營一次飯後,他手捧便便大腹問部下他肚裡裝的什麼?有答「十萬兵甲」的,有說「滿腹經綸」的,有道「包羅萬象」的,而他卻說「滿肚馬絆筋」(湘陰方言:牛吃的草)。傳說,柳家沖曾被風水先生認定為風水寶地,說是「仙牛地」,牛頭朝東,東面山脊低窪處是「牛角扼」。左公說自己是牛,故將宅院東向朝指「牛角扼」。當時有人猜度:一定是左公得到風水先生的指點。說來也怪,他直到遷居柳庄後,才慢慢發跡,大器晚成,拜相封侯。在垂暮之年,掛帥出征,抬棺上陣,收復了160多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國土。
入住柳庄前,左宗棠三次赴京科考,他不在四平八穩的考題上高談,
偏在朝廷諱議的大事上闊論,縱有識大才者,又豈敢錄用?三次不第,他絕意科場,自稱「湘上農人」,蟄隱柳庄,過起田園生活。他一邊受託繼續在已故兩江總督陶澍家教育其幼子陶桄,一邊在柳庄督耕,研習農事。他在種稻、種茶、種柳、種桑、種竹的實踐研究中寫出了《朴存閣農書》。一些農業經濟史學家認為:當時柳庄的生產、經營具有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的性質。在柳庄,他享受著夫妻詩聯和對、兒女繞膝書聲琅琅的天倫之樂;在柳庄,他免費收教貧家子弟;在柳庄,遇三年水旱天災,他傾盡積蓄,募集穀米,煮粥施合災民,購葯救治病民。在百姓中留有很好的口碑。左宗棠雖身居柳庄,但他的報國大志決定了他不可能真當隱士。從他寫下的「欲效邊籌裨廟略,一尊山館共誰論」和「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詩聯足可佐證。他利用蟄居柳庄的十多年,「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崇尚「經世致用」之學。在柳庄,他除鑽研農桑、輿地之外,還廣研天文、軍事、歷史、時事。他「體察人情,通曉治道」,通觀國事,關注邊陲,形成了「置省開屯」、「萬里輸官稻」 的籌邊韜略。
左宗棠在柳庄「瀟閑沉寂之時」,其聲名卻遠播於外。諸多封疆大吏、京都高官爭相舉薦。因此,在柳庄,留下了兩江總督陶澍與一介布衣的他結成兒女親家的美談;留下了林則徐對左公一見「詫為絕世奇才」,當面預言「西定新疆,合君莫屬」的被史學界稱為「湘江夜話」的佳話;留下了湖南兩任巡撫分別「三顧茅廬」,邀自喻「今亮」的左宗棠兩度出山運籌軍幕的歷史故事……
左宗棠在柳庄的厚積薄發,成就了他在歷史上的豐功偉績。沒有柳庄,也就難有名垂青史的左宗棠。他在位高權重時,那「樂善好施」、「惠民施政」、「文韜武略」的德性才幹,無不來源於他在柳庄的耕讀修身;那「塞固海防」、「造船鑄炮」、「設局辦廠」的戰略舉措,無不出自於他在柳庄的立意籌劃;那每到一地都要興辦教育、刻印出書、植柳栽桑、興修水利的作為,無不得益於他在柳庄的身體力行。柳庄的神秘,吸引了參加1985年湖南舉辦的紀念左宗棠逝世100周年活動的專家學者雲集柳庄考察研究。左宗棠入仕後,忙於軍務,僅在晚年回過兩次柳庄,均來去匆匆。百多年來,柳庄便成了左公當年兩位周姓佃戶後裔繁衍生息之地。隨著周姓人口逐漸增加,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周氏後裔陸續拆舊擴新,至七十年代末,原屋盪然無存。
原屋雖無存,但左公故里後人對左公情結永存。這在復原柳庄建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2003年,中共湘陰縣委、縣政府對柳庄進行了復原重建。復原後的柳庄,仍如她當年那般凝重、雅緻和神秘。 位於湘陰縣城南30公里的左家段,現屬湘陰縣金龍鄉新興村。左太傅祠是為紀念左宗棠而修的一所祠堂。左宗棠生前曾囑咐其子左之異在祖居舊址上修一義塾,1911年修建了這所祠堂,辦起了義塾。
據史料載,左宗棠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號朴存,湖南湘陰人。四歲時,隨祖父在家中梧塘書塾讀書,六歲開始攻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九歲開始學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15歲的左宗棠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次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道光九年,18歲的左宗棠開始讀顧社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齊南的《水道提綱》。這些是完全不同於儒家經典的學問。正是這些不算是正統的學問,為左宗棠曰後的成功奠定了知識基礎。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監生身份參加湖南鄉試,中第18名。之後六年,三次赴京會試,均未考中。左宗棠最初的心態是復雜的、迷離的。
他後來說,「讀書當為經世之學,科名特進身階耳」。他沒有在悲觀中走向人生的沉淪,沒有像有些酸酸的文人一樣從此寄情山水,盡管他的詩文才華出眾。他決定不再參加會試,何必像范進一樣在考試路上耗盡生命年華?從此「絕意仕進」,打算「長為農夫沒世」,尋找新的報國途徑。
二十三歲結婚時,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寫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氣壯山河的宣言,是對自己的勉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三十年後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為兒女寫家訓時,也是寫的這副聯語。
從風水角度來看,左宗棠出生之地自有冠帶、帝旺等秀峰秀水護佑其成長。我們來到「太傅祠」後,環顧四周環境,秀峰林立,明堂寬敞,首先打開羅盤觀水口,為火局,面向左太傅祠坐山看入首龍,為辛山乙向兼酉卯,坐穴辛辛木龍,按理這是龍水不同卦,造成陰錯,即沒有隨龍水,沒有本龍水口,如入首龍為木龍穴,而沒有隨龍水,就屬於陰錯,主傷妻。這種風水格局有利於男人百事諸順。事實左宗棠陽剛之氣充足,娶了兩個女人為妻,後妻其實是妾,是前妻的隨身侍女。風水文章要論山水格局和內涵。《地理五訣》中所提到的「龍穴砂水向」是構成風水寶地的五個方面。左太傅祠前面朝堂水甲卯水(帝旺水}朝堂,朝應峰有癸(冠帶)、艮(臨官)、甲(帝旺)等秀峰環抱四周。這應驗了《玉尺經》中所說的:「少年蜚聲科第,必見水來寅甲」。據李定信大師說,風水先生有意識把左家風水做成帝旺之象,其明堂寬敞給人舒展之感,對培養一個人的心胸和氣質大有裨益。 我們懷著敬仰心情拜訪左宗棠曾生活的柳庄,據室內的史料載,當年左宗棠在這兒卧薪嘗膽,相信總有出頭之曰報效祖國。終於1838年,左宗棠取道江蘇南京,謁見赫赫有名的老鄉陶澍,陶澍是連任了十多年的兩江總督,是當時經世致用的代表之物。陶澍對左宗棠的到來,顯得格外熱誠。因為此前,他們有過一段緣分。
——那是1838年的春天,陶澍回鄉省親。途經醴陵,縣公館的一副對聯讓他怦然心動: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曰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副對聯,表達了故鄉人對陶澍的敬仰和歡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經歷。走進公館,迎面是一幅山水畫,上有兩句小詩:一縣好山為公立,兩度綠水俟君清。意思是醴陵縣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載陶公一腔凜然正氣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這位60多歲的封疆大吏,當即提出要見見這詩文作者。
左宗棠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時任淥江書院山長。陶澍決定推遲歸期,與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徹夜長談,共議時政。左宗棠不失時機地提出要拜陶澍為師,畢生仿效。陶公愛才,欣然應允。
於是,一個落魄的窮舉人,就這樣做了兩江總督府的四品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與左家結秦晉之好,將年僅五歲的惟一兒子陶桄,許配給左宗棠為婿,表明他對左宗棠才學與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在這里開始接觸軍國大事,開始了解夷人的船堅炮利與世界大勢。他將自己的命運與朝廷的命運連在一起了。可見,人才難得,還要有伯樂發現人才,提拔人才。
咸豐九年臘月,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咸豐帝寫了一道奏疏,其中說:「國家不可一曰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曰無宗棠也。」
潘祖蔭是吳縣才子,後來官至刑部尚書。他的兩句話,讓左宗堂的名字一夜傳遍全國。此時,左宗棠正做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潘將一個無官無職的幕僚的作用看得這么重要,這么高,身系國家安危。可見幾年功夫,左宗棠成了大人心目中的英雄了!
柳庄的風水格局也如同左「太傅祠」一樣,四周有秀峰秀水,明堂寬敞,視野開闊。我們用羅盤測定其水口為壬子,火局。風水以得水為上,其朝堂水丙午屬帝旺水,以文發達之家必有相應的朝應峰,柳庄四周峰巒依序排列有辰(冠帶)、丙(帝旺)。我獨自對左宗棠的堂屋等處用羅盤測定坐穴。其堂屋是主人與家人就餐和會見重要客人的地方,主卧室在右,左公與張夫人卧室,張氏原為周夫人的隨嫁侍女,1836年被左公納為副室,與左公生存三子一女。其坐穴為酉山卯向,火龍。朴存閣是柳莊重要場所,「朴存」為左宗棠號,取其朴存、誠實、守真、對人不加修飾之意。左公曾在此屋研讀。其屋坐向午山子向正中。據說,一般人家中不敢取其帝王將相之位,因為以小搏大為命中所忌。
綜觀左公柳庄風水完全符合理想的風水格局,那就是穴場周圍環境絕好,即穴形完整,山水相伴,環抱有情,天門寬敞,水口緊鎖……正如,佛隱在《風水講義》中所說,風水寶地應是一個:「靠山起伏,高低錯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脈,穴位突起,龍砂虎砂,重重環抱,外山外水,層層護衛的發福發貴之地」。
一方好風水養育了左公,但是他沒有辜負這方風水的蔭護之功,請看看中國歷史上,有誰像左宗棠一樣所向披靡,鐵腕收復新疆160萬平方公里國土,給後人收復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馳騁的廣袤疆場?可以這樣說,左宗棠乃千古一人,流芳百世。

㈢ 湘潭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本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管理,傳承和弘揚湘潭優秀歷史文化,促進城鄉建設與社會文化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管理。
本條例所稱歷史建築,是指經市、縣(市)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構)築物。
本條例所稱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第三條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管理,應當遵循科學規劃、有效保護、合理利用、規范管理的原則,維護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真實性、完整性、可持續性。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管理,建立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聯動工作機制。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日常巡查和現場保護等職責。第五條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監督管理工作。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內的建(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結構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
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整理保護對象的歷史資料信息,挖掘、評價其歷史價值,並協助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做好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普查調查、申報擬定、保護規劃編制、相關建設活動審批的監督管理等工作。
城市管理、文化、國土資源、財政、公安、環保、工商、教育、旅遊、民族宗教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第六條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市、縣(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保護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當向社會公布並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必要時,應當舉行聽證。第七條市人民政府設立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由規劃、建築、文化、文物、歷史、房產、旅遊、環保、消防、法律等領域專家組成,為歷史建築的認定以及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提供決策咨詢意見。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安排保護資金,專項用於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管理。
保護資金的來源包括:
(一)上級財政專項補助的資金;
(二)市、縣(市、區)財政預算安排的資金;
(三)單位和個人的捐贈;
(四)國有歷史建築的轉讓、出租、舉辦展覽或者其他合理利用方式獲得的收益;
(五)其他依法籌集的資金。
保護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九條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對破壞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公布舉報方式,及時調查、處理危害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的行為,並將處理結果反饋舉報人。第十條對在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保護知識,提高全市人民的保護意識。第二章歷史建築的認定第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建(構)築物,可以認定為歷史建築:
(一)建築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或者工程技術具有建築藝術特色或者科學研究價值的;
(二)反映湘潭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具有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
(三)作坊、商鋪、廠房、倉庫、碼頭和橋梁等在湘潭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者典型性的;
(四)與重大歷史事件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
(五)其他具有歷史、科學、藝術、社會價值,或者紀念、教育意義的。

㈣ 湘潭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湘潭風景秀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旅遊資源具有數量多、種類齊、品位高、人文特色鮮明和神秘感強等特點。全市有110多處重點旅遊資源,可分為6大種類、40種基本類型,400餘處景觀和相關資源。距市區40公里的韶山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景點有:毛澤東故居、毛澤東工作和生活過的滴水洞、毛澤東銅像廣場、毛澤東紀念館、韶峰景區、毛澤東詩詞碑林、毛澤東紀念園等。 湘潭縣主要景點有首批國家3A級旅遊區彭德懷紀念館,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故居,國家級農業觀光旅遊示範點湘潭農博園等。 湘鄉市主要景點有佛教勝地雲門寺、東台山國家森林公園、水府旅遊度假區、韶山銀河旅遊區等。 市區的昭山是湖南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另外還有關聖殿、文廟、望衡亭、秋瑾故居等名勝古跡。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中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著名的「米市」和「葯都」。湘潭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全國重要的糧豬生產基地,因盛產湘蓮被稱為「中國湘蓮之鄉」。湘潭是新中國重要的機電工業基地,現以形成以冶金、機電、紡織、化工、建材為主體並極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位置: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游。 面積:5016平方公里 人口:280萬 行政區劃:轄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雨湖區、岳塘區。 概貌:山位於湖南省湘潭市西40公里,湘鄉、寧鄉、湘潭三市縣的交界處,屬於衡山72峰之一。韶山周圍,群山起伏,連綿不絕,西有韶峰、黑石寨、峰子山、十八羅漢,山勢極為雄偉磅礴。 景觀:毛澤東故居、雨湖公園、湘潭文廟、韶峰景區、彭德懷故居、毛澤東紀念園等。 湘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名勝古跡頗多。「關聖殿」在平政路,系清代的名寺,內多木,石雕刻,其中春秋閣前漢白玉鏤空龍柱,石龍騰躍,精美絕佳,為省重點保護單位。「劉烈士祠」在城正街,祠內有孫中山,黃興為紀念劉道一烈士而題寫的輓詞。「湘潭陵園」位於建設北路,是革命烈士和已故的革命老幹部安息之地,園內蒼翠郁蔥,幽靜雅潔。由義巷內的義源當鋪是「巾幗英雄」秋瑾的故居。風景優美的「沼山」在易家灣附近,山上怪石嵯峨,風光奇秀。市內尚有文廟,唐興橋,望衡亭,陶公山,何騰蛟衣冠冢等古跡十餘處。「雨湖公園」是市內精工美化的最大休息場地,樓亭榭閣,碧水垂楊,往來遊客,絡繹不絕,無不贊嘆稱美。 山川之秀麗,土地之肥活,使湘潭一直是中國的商品糧基地和湖南省的瘦肉型牲豬基地。糧食畝產過噸糧,成為湖南省第一個小康市。因盛產湘蓮,被稱為「中國湘蓮之鄉」,故湘潭又稱「蓮城」。

㈤ 湘潭你的家鄉有著怎樣的特色文化但確沒有被挖掘或開發出來的

湘潭特色文化,萬樓的「樓」文化、窯灣的「窯」文化、九總到十八總的「總」文化、大唐興寺的「佛」文化以及葯都的「葯」文化等系列資源等著被挖掘。
「湘潭」之名來源於它的地理特徵。湘潭文化底蘊豐厚,花石禾鐮昔日著名品牌,如今鮮有人知,上世紀六十年代,湘潭禾鐮與著名的杭州張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齊名,而當小編問起許多湘潭本地人時,他們卻表示一無所知,湘潭的禾鐮製作有兩三百年歷史。所生產的產品銷往省內各地以及湖北、安徽、江西和江浙一帶。湘潭第一家鐮刀專業公司湘潭縣振興禾鐮公司年產禾鐮80萬把,使「湘」字牌鐮刀一度成為湖南省最優產品。
湘潭人都知道,窯灣最引以為榮的是造船業。造船可追溯到晉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唐代,湘潭造船業因適應洛口糧運的需要而振興;清代,曾國藩辦團練,在這里設立水師營,造新式戰船作戰太平軍;民國年間,楚利公司航行於長潭航線的「新鴻發」客輪,是湘潭自造的第一條火輪,更是當時打破帝國主義壟斷長潭航線的一條國產、國人自營的客輪,維護了內河航行主權。
窯灣的文化底蘊如何豐厚?歷史有記載,卻未被人們所記住。慶幸的是,這些「窯」文化如今依舊有根可循。我們欣喜地看到,千里湘江第一灣正在深入「窯」文化的發掘。這些寶貴的歷史記憶,不會被遺忘,更不會成為「消逝的文明」。

㈥ 誰能辦我介紹一下(湖南)湘潭這個地方

湘潭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湘潭市位於湖南省的中部偏東地區,地跨東經111°58′—113°05′,北緯27°21′—28°05′。東西橫寬108公里,南北縱長81公里,土地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市域既居長、株、潭「金三角」的一角,又處岳、衡、邵連成的「大三角」腹地。

氣候:湘潭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處於湘中南到湘北、湘東到湘西熱量最富和熱量較小兩個地段的過渡帶。四季分明,冬冷夏熱;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16.7—17.40C;光照較足,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640—1700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38%左右;雨量較豐,全年降水量為1200—1450毫米;無霜期長,年均280天左右,且光、熱、水基本同季。

水資源:湘潭市水系屬湘江水系,由湘江和漣水、涓水為主體構成。總長603公里的36條大小河川呈樹枝狀分布市境,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水資源總量為40.9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62億立方米,地下水6.3億立方米。水資源特點一是本地地表水的地區分布差異較小,多年平均徑流深度的變化范圍在550—700毫米之間;二是地表水中本地水少、客水多。湘江、漣水、涓水到湘潭市總匯集面積達7.72萬平方公里,總量為581.34億立方米,客水為本地水的18.5倍。但客水資源目前只利用了3億立方米。
地貌:湘潭市總的地貌輪廓是北、西、南地勢高,中部、東部地勢低平,但地勢起伏較為和緩,反差強度不大,近80%的面積在海拔150米以下。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水面俱備。在全部土地總面積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佔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佔19.25%;崗地1607.39平方公里,佔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佔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佔8.53%。

行政區劃:1949年以來,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至2002年末,全市轄湘潭縣、湘鄉、韶山兩市和雨湖、岳塘兩區,下設35鎮、24鄉和22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湘潭縣轄15鎮7鄉、湘鄉市轄13鎮5鄉4個街道辦事處、韶山市轄3鎮4鄉、雨湖區轄2鎮4鄉8個街道辦事處、岳塘區轄2鎮4鄉10個街道辦事處。\\

湘潭近代

湘潭開埠較早,歷史上即為湖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亦且歷來比較發達,曾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稱,1905年湘潭辟為寄港地,外國貨輪相繼進入湘潭,以蒸氣機為動力的般舶修造技術應運而生。1918年,譚家山東茅塘俊發煤礦公司自辦了小發電廠,1919年大照電燈公司發電營業,1937年中央電工器材廠(今湘潭電機集團)在下攝司動工興建。盡管如此,由於社會制度的制約和戰亂的影響,湘潭經濟基礎仍然非常薄弱,至1949年湘潭城區面積僅有7.3萬平方公里,城區只有3條麻石路勉強能通行機動車,1949年8月9日和11日,湘潭和湘鄉相繼獲得解放,湘潭的歷史也揭開了新篇章。

湘潭建城

湘潭,商周時期為荊楚之地,戰國時屬楚國,秦屬長沙郡。西漢、湘河口以上設湘南縣,縣治在今湘潭縣石潭古城,梁天監年間,置湘潭縣,屬湘東郡,但非今湘潭縣,「湘潭」之名始見於史書,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新設湘潭縣,縣治設洛口(今易俗河),標志著湘潭建城之始。

㈦ 湘潭的名字來源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湘潭地處湖南中部,湘江中游,與長沙、株洲各相距約40公里,成「品」字狀,構成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金三角」地區,是廣大內陸地區通往廣州、上海等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之一。

關於「湘潭」名字的來由,,最早的文字記錄是根據明嘉靖縣志:「地瀕湘水,境內有昭潭……」,唐朝後正式改名為湘潭,因以潭名也。追溯到清光緒年間的縣志說:「時更於陰山西立縣,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淵名潭也。

後來,因為湘潭境內盛產湘蓮,固有別稱為「蓮城」,又稱為「潭城」。

在漢代,湘潭市境內有了第一個縣志——湘南縣並構築縣城,也就是如今的湘潭縣石潭鎮古城村。唐代,湘南縣並構築縣城轉移至洛口,也就是現在的湘潭縣易俗河鎮。南宋,湘潭縣治由洛口(易俗河)移至如今的觀湘門直街,正式建立湘潭市城。

湘潭由於其悠久的 歷史 發展,被譽為「小南京」、「金湘潭」。「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在偉大的 歷史 長河中,湘潭地區產生了許多著名人物!古有 蜀漢名相蔣琬,晚清重臣曾國藩, 文化名人齊白石,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勛彭德懷、著名將領黃公略、開國大將陳賡、譚政、今有政壇風雲人物宋楚瑜、馬英九以及 娛樂 人士汪涵,張丹丹等人

湘潭這個名稱,大部分 歷史 時期,是指湘潭縣,這是因為湘潭在解放以後的1950年才建市。據《湘潭縣志》記載,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時,湘潭全境隸屬長沙郡。南朝梁武帝封蕭退為湘潭侯,特設湘潭縣,這是設置湘潭縣的正式開始。

關於湘潭名稱的來由, 歷史 上有幾種說法,一是因湘潭地因處湘江之濱,湘江沿線又多「潭」,故名湘潭;二是因原為湘潭的昭陵一帶瀕臨湘江,梁朝時,因昭陵「下為昭潭,深不可測,梁取以名縣」,這是湘潭之名的另一由來。

湘潭在古代,一直屬於南蠻之地,生產既不很發展,人口亦不是很眾多,因此出名的人物也不是特別多。然而,到了近現代,由於西風東漸,由於時代的變革,由於湖南人的霸蠻精神,在湘潭這塊土地上,遂誕生了許多優秀兒女,他們從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走出湘潭,走向風起雲涌的時代,走向時代的大變局,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智慧,拚命擠向時代的風口浪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影響了 歷史 的走向。將他們的名字排列起來,簡直就是一部近現代史:

主席:韶山沖人,創建人民解放軍,締造新中國,是對20世紀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曾國藩:湘鄉人,湘軍的創建者。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俗話說:「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這說明曾國藩對政治的影響之深。曾國藩出身於農民家庭,白手起家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改寫了 歷史 ,改變了國運。梁啟超說:「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意思是說,曾國潘不僅是中國有史以來數一數二的大政治家,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政治家。

彭德懷:湘潭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指揮百團大戰等戰爭,曾任國防部長,。

陳賡,湘鄉人,解放軍大將。

譚政:湘鄉人,解放軍大將,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蔡和森:湘鄉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早期領導人,著名政治活動家、理論家。

宋希濂:湘鄉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日名將。

齊白石:湘潭縣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榮獲國際和平金獎。

王闓運:湘潭縣人,晚清經學家,文學家。

影響二十世紀的湘潭人,還可以列舉很長一段名單,不一一列舉了。其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一群湘潭人,半部近代史。」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湘潭縣還未出世。漢朝起設湘南縣、臨湘縣,而湘潭縣分屬這兩縣,漣水以北屬臨湘,以南屬湘南。三國時期隸屬衡陽郡,湘江以東的陰山縣分出西部另立一縣叫湘潭縣,自此湘潭的名字就為人知曉了。

但何以取名叫湘潭呢?拘史書記載,明嘉靖縣志曾說過:地瀕湘水,境內有昭潭……唐改為湘潭,因以潭名也。清光緒縣志也說,時更於陰山西立縣,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淵名潭也。這大概就是 歷史 上的最早描述了。

大家都知道湘潭的檳榔是很有名的,相傳還有一段 歷史 故事呢!早在宋代,湖南有一官人被貶至海南萬寧,常於檳榔林中飲酒消愁。一日在林中偶遇檳榔仙子所化身的美貌女子,並與之相親相愛,兩人互贈檳榔果為海誓山盟之物。後來,官人帶著有孕的妻子回湖南,且將檳榔果贈予親朋好友。當時湘潭、長沙一帶大鬧瘟疫。凡吃了檳榔果者無一染病。於是求果者日眾,檳榔仙子大展神威,終保一方平安。後來百姓表奏朝廷,官人不但官復原職且加升三級。數年之後,檳榔仙子所生貴子中狀元,封官晉爵,世代富貴相傳。由此相傳檳啷果是神奇異果,不僅能防病治病,而且成了婚宴喜慶、陞官發財的吉洋之物。

「湘潭」之名的來源。一說為此地臨湘江之曲且多「潭」,遂名「湘潭」;另一說則較為合理,得名於昭山邊、湘江中的湘州潭,古名昭潭,該潭實為滾滾湘江中一較深的流潭,因與周昭王相系而盛名於世,故唐朝以此賦名,昭潭所域古垣為「湘潭縣」。

湘潭從南朝開始建縣,史約1500多年,是著名「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三湘水秀,智者頻有;湖南山奇,仁者多已。蜀大司馬蔣琬、湘軍統帥曾國藩、書畫巨匠齊白石、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勛彭德懷、抗日名將宋希濂等皆出於古城湘潭。

歷史 上,湘潭既是人傑地靈之地,又是個挺悲催的地方。為何悲催?數被屠城!湘潭人愛嚼檳榔的習俗,就源自一段與屠城有關的 歷史 故事。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濟爾哈朗率清軍攻克湘潭,以邑人多貳於聖朝為由,悍然屠城血洗;自26日至29日,殺戮無數、屍橫枕籍、湘江映血,全縣存者,不足百餘。街衢生蒿萊,白骨遍城野,磷火飄忽、萬千鬼哭。

《湘潭縣志》有載:"六年正月,萬騎自長潛渡,屠其城,屍墳起,與垣檐平。"屠城畢,民眾收屍凈城。一老和尚將口嚼檳榔避疫之法,教給一位來自安徽的程姓商人,商人依此法在城中收屍。估計當時,眾人也皆用此法避疫收屍,於是,嚼檳榔習俗作為湘潭檳榔文化,就慢慢地延續下來。

正所謂「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是個好地方。

湘潭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此外,古代的蔣琬、齊白石、曾國藩等人,還有近現代的毛主席、陳賡與彭德懷將軍等人,都誕生於湘潭。

實際上,湘潭這個名字誕生於南北朝時期,而關於「湘潭」的由來,一直都比較有爭論,而因為當地自然地理條件而命名的說法最普遍。



最早出現「湘潭」這兩個字的,是漢朝揚雄所寫的《方言》,不過當時所說的是「湘潭之源,荊之南鄙」,這里的湘潭,指的是湘水與潭水。

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蕭衍冊封蕭退為湘潭侯,而他的封地就叫做湘潭。

但那時的湘潭侯國,主要位於今天的攸水與茶水一帶,並不在今天的湘潭。

不過在南北朝時代,「湘潭」作為正式的縣名已經出現,只不過在地理位置與范圍方面,古代與現在有很大的變化,幾乎不重疊。



在《竹書紀年》中,西周的周昭王曾在昭王十六年親自帶兵南征,十九年再次伐荊。

而像是《呂氏春秋》,對周昭王的傳說也有記載:周昭王親將征荊,辛余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祭公殞於漢中。

正式的史料里,周昭王駕崩在了漢中,但傳說中並非如此。

湘潭當地的傳說之中,周昭王南征的時候,曾在當地點兵,而點兵之處就是昭山,後來周昭王駕崩在了當地,而這座昭山也與湘潭之名有傳說關聯。



至於湘潭這個名字,最早進行解釋的是明代嘉靖時期的《湘潭縣志》。

按照縣志中所說:「境瀕湘水,境內有昭潭,因以為潭名。」

這樣的記載是說,湘潭這個名字是因為在當地的昭山之下的湘江當中,有個深潭,被當地百姓稱作是昭潭,實際上這里只是湘江的一段,水很深,並非單獨的水潭。

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人們把這個地方稱作是湘潭。不過這個說法是唐朝天寶年間設立湘潭縣的時候出現的,之前南梁設立湘潭的時候,與這樣的內容並不符合。



而在清朝晚期光緒年間0的《湘潭縣志》當中,對於南梁湘潭的設立有新的說法。

「梁立湘潭國,與漢湘南,吳湘西,北望迥絕,潭之言潯……銀山以洣水為界,北攸南陰山,時更於陰山之西而立縣,反又能近湖,故曰湘潭。」

在這段描述當中,認為湘潭不是以潭水命名,而是因為「潭」是個通假字。

也就是說,「潭」通「覃」,意思是延伸的意思,是說湘潭這個地方靠近湘江卻又不臨湘江,有延迤深遠的樣子,所以取名湘覃,之後變成了湘潭。



湘潭之中的「湘」,或者說是湘江,也或者說是湘潭的中心臨湘。

清朝時期,當地被稱作是湘縣,直到公元前202年的時候,湘縣被改成臨湘縣,在長沙縣出現之前的數百年歲月里,臨湘都是地方上的中心所在。

當時周圍不少地名都是以臨湘為中心,比如湘南縣是說臨湘之南,而不是湘江之南。

如果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湘潭這個地方的地名,實際的意思是靠近臨湘的地方,而與湘江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


「我國的中南地區水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有長江、珠江兩大水系,還有曾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現為我國第二湖泊洞庭湖。這洞庭湖原名「夢澤湖」,得名於從巴蜀山狹長江漂流到此地的中原人,又因從四川漂入到現湖南境內一片開闊的沙土地和「夢澤湖」南湘江沿江沙土地悠長而廣褒,便稱長沙,這便是湖南最早的官方稱謂。湖南還有個民間稱謂,叫「湘潭」,得名於長沙國的最大水系湘江彎多潭多,其中湘潭第一潭位於洞庭湖入長江的出口處,這在我國詩仙李白的《長干行》一詩中也有所描述。洞庭湖納湘、資、沅、澧等水系,構成800里洞庭,氣勢很大呢,無數文人騷客對這里大加描述,一種凌雲的氣勢經久不息。

書中敘述的人和事就在湖南中部湘江邊的湘潭。湘潭官名啟用於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湘江以東的陰山縣(今攸縣)一帶封為湘潭候國,同時分出陰山西部另立了一縣叫湘潭縣,縣治設在今株洲縣石灣(衡東石灣附近),地轄今衡東縣境。屬湘東郡。何以叫湘潭呢?明嘉靖縣志說:地瀕湘水,境內有昭潭……唐改為湘潭,因以潭名也。清光緒縣志說,時更於陰山西立縣,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淵名潭也。這種解釋當然不符合梁朝封湘潭候國與設湘潭縣的初衷,也不符合湘潭地名的 歷史 淵源。這個湘潭縣域在湘江以東,而我們故事中的湘潭在湘江之西,這時還分屬湘西、湘鄉、新康縣。隋開皇九年(589),湘潭縣域擴大,將茶陵、攸水、陰山、建寧縣並人,今株洲縣鳳凰山以北部分地域亦屬湘潭縣。衡山縣域亦擴大,湘西、湘鄉縣、新康縣中分並入。今縣地屬衡山縣,隸潭州長沙郡。

唐朝天寶八年(749)始,湘江以東的湘潭縣大部分劃給衡山縣,衡山縣北部劃給湘潭,湘潭縣治設在易俗河,時稱洛口,隸屬潭州總管府,這時起湘潭縣府以江東遷到了江西,至此,湘潭縣境初定,各地相符。」

——摘自黃劍岩的自傳體小說《不惑人生·第一部·孝》

地處湘江之曲而多潭而得名

㈧ 湘潭市的面積多大

以前東臨江西,南抵衡陽和邵陽,西至懷化,北到益陽,與岳陽隔著洞庭湖
我所知道的解放時的湘潭包括現在的湘潭,婁底,還有長沙大部分,株洲大部分,衡陽一部分,邵陽邵東有一部分,
湘潭市現轄兩區兩市一縣,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兩區)面積28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0平方公里

湘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座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自解放以來,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把湘潭建成了全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全省第一個農村達小康市。
湘潭市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中下游。現轄[1]湘鄉市、韶山市、湘潭縣和雨湖區、岳塘區兩個城區,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全省面積最小的省轄市),2008年末總人口326萬(全省人口最少的省轄市),其中市區(兩區)面積281平方公里,人口104.3萬,城市人口94.6萬。(包括九華4萬+易俗河10.3萬)雨湖區所轄地域千年以來一直是湘潭的中心城區,主要商業區、居民區、古跡、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著名重點大學分布於此,該區總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44萬(2008),人口密度為5000人/平方公里,與長沙市天心區並列在湖南省各區縣一級行政區域中人口密度居第二位。
湘潭地處湘中偏東,轄
湘潭縣

湘鄉市

韶山市
三個縣(市)和雨湖、岳塘兩個城區,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
湘潭,古稱潭州,位於湖南中部,湘江中游,與長沙、株洲各相距約40公里,成「品」字狀,構成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金三角」地區,是廣大內陸地區通往廣州、上海等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之一。地理位置為東經111°58′——113°05′,北緯27°20′55″——28°05′40″,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湘潭市東西最大橫距1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北連寧鄉縣、望城縣、長沙縣,南與衡東縣、衡山縣、株洲縣交界,東接株洲市區、株洲縣,西與雙峰縣、漣源縣接壤。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
湘潭市轄1縣2市2區,即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雨湖區、岳塘區。全市共24個鄉,35個鎮,22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湘潭縣轄7鄉,15鎮;湘鄉市轄5鄉,13鎮,4個街道辦事處;韶山市轄4鄉,3鎮;雨湖區轄4鄉,2鎮,8個街道辦事處;岳塘區轄4鄉,2鎮,10個街道辦事處。湘潭市建制鎮為鄉鎮總數的59.3%。2007年,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3083人,出生率11.9‰,自然增長率4.36‰,符合政策生育率96.25%,出生性別比109.85:100,村民自治合格率75.12%。
湘潭市位於湘潭市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中下游。現轄湘鄉市、韶山市、湘潭縣和雨湖區、岳塘兩個城區,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2003年總人口280萬,其中市區面積281平方公里,人口65萬。

㈨ 湘潭的史載歷史開始於什麼時候

湘潭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到新石器時代,其文化與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發展脈絡近相一致。大約距今5000多年前,湖南開始進人父系氏族社會,與長江中游的屈家文化時期相近。到商代,湘潭地區的文明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青銅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而到春秋戰國時代,屬於楚國南部的湘潭地區的戰略位置已顯重要,湘鄉、易俗河一帶還非常繁榮。在秦漢時期,秦始皇建立統一的中央王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湘潭地區屬於長沙郡湘南縣管轄,西漢湘南縣城在湘潭縣花石,公元前3年,長沙王子昌被封為「湘鄉侯」,湘鄉之名始於這個時候。東漢湘南縣遷址湘潭縣古城鄉,古城遺址至今仍在。到唐、宋、元時期,唐玄宗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原衡山縣改為湘潭縣,當時的范圍與現在的大體一致,唐代湘潭縣治設在易俗河到了宋朝,湘潭縣治遷址現在的市區城正街。這時的湘潭,思想文化相當繁榮,以佛教為主的宗教得到長足發展;而到了明清時期,湘潭屬長沙府管轄,商業、手工也空前繁榮,交通發達……

註:商周:屬荊楚。
春秋戰國:屬楚國。
秦:屬長沙郡。
西漢:為湘南縣地。
東漢:為湘南侯國地。
三國時期吳國:主要屬湘南縣,為衡陽郡郡治所在。
晉:主要屬湘南、湘西與建寧三縣,湘南縣為衡陽郡郡治所在。
隋:為衡山縣(非今衡山縣)。
唐:唐天寶8年(749年)衡山縣改湘潭縣縣治洛口(今易俗河)。是為湘潭城市的發祥。
南宋:湘潭縣城遷至今湘潭市城正街,直到20世紀90年代一直為湘潭縣治所在,與湘鄉縣同屬荊湖南路潭州。
元:元貞元年(1295年),湘鄉,湘潭縣為州,屬湖廣行省潭州路。
明:湘潭,湘鄉仍為縣,屬長沙府。
清:湘潭、湘鄉縣同屬湖南省長沙府。
民國:民國3年屬湘江道,11年撤道,屬省直管,湘潭、湘鄉均為一等縣,湖南省共6個一等縣。
1949年8月,湘潭縣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設長沙專區,專署駐湘潭縣。轄湘潭、長沙、岳陽、醴陵、瀏陽、湘陰、平江、臨湘等8縣。
1950年7月,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改湘潭縣城關區為湘潭市,隸屬由岳陽遷至湘潭的長沙專署(1952年10月改名為湘潭專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1年由湘潭縣析置株洲市;長沙專區轄湘潭、株洲2市、湘潭、長沙、岳陽、醴陵、瀏陽、湘陰、平江、臨湘、望城9縣。
1952年長沙專區改稱湘潭專區,專署駐湘潭市。原衡陽專區所屬茶陵、攸縣2縣及原益陽專區所屬寧鄉縣劃入湘潭專區。轄湘潭、株洲2市、湘潭、長沙、岳陽、醴陵、瀏陽、湘陰、平江、臨湘、望城、茶陵、攸縣、寧鄉12縣。
為了貫徹執行**關於「在100萬人口左右的大縣,領導困難,可以劃小」的指示,1951年,析湘鄉縣第九、十區及其他縣的部分區域置藍田縣(後更名漣源縣),析湘鄉縣的三、六、七區建立雙峰縣。其時湘鄉縣屬益陽專區。
1953年湘潭、株洲2市改為省轄市,湘潭市由湘潭專署代管。
1958年湘潭市劃歸湘潭專署領導。
1959年將長沙縣劃歸長沙市領導。湘潭專區轄1市、湘潭、岳陽、醴陵、瀏陽、湘陰、平江、臨湘、茶陵、攸縣、寧鄉10縣。
1961年由岳陽縣析置岳陽市,屬湘潭專署領導。復設酃縣;將湘潭市領導的湘潭縣劃歸湘潭專署領導。轄湘潭、岳陽2市、湘潭、岳陽、醴陵、瀏陽、湘陰、平江、臨湘、茶陵、攸縣、寧鄉、酃縣11縣。
1962年撤銷岳陽市,並入岳陽縣;將寧鄉縣劃歸益陽專區。湘潭專區轄湘潭1市、湘潭、岳陽、醴陵、瀏陽、湘陰、平江、臨湘、茶陵、攸縣、酃縣10縣。
1964年將岳陽、湘陰、平江、臨湘4縣劃歸岳陽專區。湘潭專區轄湘潭1市、湘潭、瀏陽、醴陵、攸縣、茶陵、酃縣6縣。
1965年原屬邵陽專區的湘鄉縣劃入湘潭專區。轄湘潭1市、湘潭、瀏陽、醴陵、攸縣、茶陵、酃縣、湘鄉7縣。
1970年湘潭專區改稱湘潭地區,地區駐湘潭市。轄湘潭市及湘潭(駐湘潭市)、瀏陽、醴陵、攸縣、茶陵、酃縣、湘鄉等7縣。
1981年撤銷韶山區,並入湘潭縣。
1983年撤銷湘潭地區和縣級湘潭市,設立地級湘潭市;將原湘潭地區的湘潭、湘鄉2縣劃歸湘潭市管轄,將醴陵、攸縣、茶陵、酃縣等4縣劃歸株洲市管轄,將瀏陽縣劃歸長沙市管轄。2月原婁底地區雙峰縣、漣源縣劃歸湘潭市。撤銷婁底市,設立湘潭市婁底區。實際並未實施,7月即撤銷湘潭市婁底區,恢復縣級婁底市,雙峰縣、漣源縣復歸婁底地區。
1984年設立湘潭市韶山區,以湘潭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
1986年撤銷湘鄉縣,設立湘鄉市(縣級)。以原湘鄉縣的行政區域為湘鄉市的行政區域。
1990年撤銷湘潭市韶山區,設立韶山市(縣級)。
1992年撤銷湘潭市雨湖區、湘江區、岳塘區、板塘區、郊區,以湘江為界設立雨湖區、岳塘區。
1992年湘潭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湘潭市市區遷至湘潭縣易俗河鎮。

閱讀全文

與湘潭公是歷史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