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實施歷史新課程標准

如何實施歷史新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2022-11-19 15:27:01

A. 2022年初中歷史新課程標准

在課程標准方面

一是各課程標准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培養要求。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准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准備。

B. 如何開展有效的歷史教學

新課程下如何開展有效的歷史教學
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終身教育――這些都是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新課程標准既要求我們要做好基礎教學,又要求我們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思想,如何開展有效的歷史教學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擺正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標准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我們教師應成為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教師要擺脫舊的教學習慣的影響,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一切以學生的需求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我們歷史教師雖然掌握了大量的歷史知識,能夠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但這些都是為學生來服務的。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是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會給學生一種壓抑感,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歷史教師一定要從單一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綜合體。古語有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幾點一個都不能少。
教師一定要做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在教學的同時,與學生一起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而且隨著網路的普及,學生吸取知識已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上,許多知識也許我們還沒有搞懂,學生已經知道了。所以傳統教學一定要向引導型教學轉變。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准強調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終身適用的學習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利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學內容中的許多具有創新能力的歷史人物:創立「日心說」的哥白尼、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還有我們中國的祖沖之,他把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7位……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有著強烈的創新意識。他們敢於質疑前人的結論,敢於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歷史人物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提問。

C.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標著眼於歷史內容的完整性,強化滲透歷史的時序觀念。盡管新課標仍按照舊課標的六大板塊組織教學內容,但每個板塊下的教學內容的編排已經不再根據主題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內容嚴格以時序為線索,較為詳盡地列舉出各階段的歷史知識,力圖選擇出反映不同側面的歷史內容。中國古代史按照時間順序劃簡單劃分為不同時期:史前時期、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等七個階段;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編排,不作時段的劃分。對課標內容以平實敘述為主,不作性質上的劃分和歸類,這可能為教材編寫者編寫教材,各地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教師自身的特點整合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教學,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針對原課標存在由於歷史線索的不連續導致學生知識結構的殘缺,新課標對重要的時間點、重要的歷史知識點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如增加了對文景之治、三國兩晉南北朝、安史之亂、五代十國、宣政院、李自成起義、洪秀全和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北洋軍閥政府和國民政府統治、榮氏家族與中國民族資產主義的興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建國後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共十六大、北京奧運會、科學發展觀等知識點。補充的這些知識點填補了原課標中歷史線索中缺失的節骨點,既尊重了客觀的歷史,也使教師、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捋出一條貫穿古今的、完整的、暢順的歷史線索,更能從這條歷史線索中把握歷史演進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以便於教師、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趨勢。新課標在克服原課標的缺點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某些缺陷。如新課標的教學內容缺乏主題統攝,把同一時期不同側面的內容不加分類地羅列在一起,內容龐雜,點點俱到,繁瑣而不成系統,零散而缺乏邏輯,這不利於授課者和學習者從宏觀上把握歷史內容。新課標在增加了一些重要內容的同時,也刪減了一些重要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也會使歷史線索出現斷續的現象。如刪減了堯舜禹的內容會導致「傳說時代」的歷史內容欠完整;刪減「禪讓制和王位世襲制」的內容不利於理解傳說時代是過渡到文明時代的過程;刪減了張騫這個西漢時期的重要的歷史人物不利於了解絲綢之路的開辟過程;刪減了武則天這個唐朝承前啟後的歷史人物不利於把握唐朝盛世景象出現的過程。此外,新課標還刪減了左宗棠、鄧世昌、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嚴復、黃繼光、邱少雲等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重要影響的標志性人物,這不利於學習者完整把握歷史。

D. 簡述歷史課程標准實施建議中提出教師應關注哪些方面之間的聯系

處理好課程標准與教材的關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面對兩本書:一本是頒布的歷史課程標准,一本是各學校自選的歷史教科書。面對著兩者,教師應處理好二者的主從關系。
教師應明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改革傳統教科書的體例結構來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現行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要求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掌握這一時期的基本史實和基本特徵,而不要求學科體系的完整和知識點的面面俱到。從而為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地學留有餘地。
歷史教科書雖有多套,但課程標准卻只有一個。大同小異的各套歷史教科書都是根據歷史課程標准,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去對某一歷史階段重大史實去闡發。教科書是實施課程目標的載體,是學生獲取歷史基礎知識與培養基本能力的依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深入學習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託。從課程目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去實施教學,去落實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
處理好教材課文部分與其他部分的關系。
根據課程標准,北師大版採取時序與專題相結合的體系,根據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自古至今地講述歷史;同時圍繞表現每一歷史時段突出特徵的,又適合中學生學習特點的主題或專題進行敘述。

E. 歷史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方法有何變化

長期以來,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往往重視教師如何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傳統的歷史教學,教師追求的是將歷史的前因後果、人物事件、歷史影響、歷史評價講得一清二楚,使學生不用自己去思考,只要將教師傳授的知識記住就行,記憶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方法,記憶和掌握歷史知識的多少成了衡量學生學習的標准。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教學與新課改的理念相距甚遠,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新課程對歷史學科的規定是:「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的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要准確把握新課程標准,盡快學會實施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本校實際情況相結合。

一、改變教育觀念,注重發揮學生潛力

傳統的歷史教學,教師重視的是對歷史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由於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只注重與考試有關的內容,以灌輸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激發出對歷史優秀人物的崇敬,從而受到歷史人物的優良品質的熏陶和感染,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指導下的師生關系不再是教師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學。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尊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課堂中,要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互尊和互動,教師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主學習。通過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興趣,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所設置的情境不能與生活脫節,必須要與學生實際有緊密聯系,要讓學生從思考、討論中得到滿足和快樂。

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學的重要保證。由於歷史課的課時少,教學任務重,而每個教師的任教班級又多,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外的交流溝通的時間就會很少,所以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上的有限教學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重視教學中師生積極情感的建立、交流和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轉變教學觀念外,還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參與為主要形式。歷史課堂提供學生的是具體的材料,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能從中提煉出有趣味的知識出來,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比如在中國近代史中,有關辛亥革命問題,辛亥革命到底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按照以往的教學,很多學生很難理解他勝利以及失敗的含義。所以在講到這節課的時候,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後總結學生的觀點,在肯定他們觀點的同時,要讓他們理解辛亥革命成功是因為推翻了封建帝制,他的失敗是因為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還有參與,就達到學習的目的,掌握歷史知識。只有讓學生投身教學中,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對歷史材料的興趣,學生積極思考,就可以活躍他們的思維,勇於表達他們的觀點,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學生參與教學,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真正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參與。

初中生的心理尚處於半成熟狀態,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導語導入新課,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教材內容,導語可以有多種形式:利用謎語、成語導入,或者利用名言詩詞導入,或者利用鄉土歷史導入等。

比如,在講到「太平天國運動」是,考慮到學生大多數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就可以現提出問題,在農村農民平時都做什麼?地是自己家的嗎?以前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為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扣住了學生的心弦,驅動他們的好奇心。接著進入新課的講授,學生便很容易接受了。總之,從上課開始,就必須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願意學,喜歡學。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質疑、求知的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里暢游。

歷史本身是一門內容豐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但學生對學習歷史沒有多大興趣,上課感到枯燥乏味,容易走神瞌睡,甚至對歷史課產生抵觸情緒,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喜歡的歷史史實在歷史課本中往往只是個大概,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因此我們教師切忌照本宣科。但值得我們嘗試的是,將歷史知識揉進故事情節之中,把史實故事化。

F.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體現新課改理念

高中歷史新課程突破了以往歷史課程內容的編寫體系,課程結構依據「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原則,對老教材的歷史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新整合,以專題的形式構建了高中歷史教學的新體系。這既避免了與初中歷史課程的簡單重復,也有利於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新課程體系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更新和改變陳舊、落後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高中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教育理念。一個教案用了好幾年,同一個歷史知識去年這樣教,今年還是這樣教,教學能力停滯不前,這種缺乏反思的、靜態的歷史教學,是不利於歷史教師持續的、良性發展的。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必須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因為過去的許多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正在受到新課程的挑戰。
明確歷史教學反思的內容,是進行教學反思的前提。新課程標准要求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然而在教學中師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就是新課程必修課的教學內容過深過繁,教材內容過多,在教學實際中任務往往難以完成。新教材用模塊專題的方式來編寫教材,本意是使教學內容精練,突出重點主題,便於從一個特定的視角對歷史事件、現象、人物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採用中外合編的體例本意是通過對比、聯系,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世界歷史中的中國、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聯系和相互影響。但導致跳躍性大,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被弱化。新課程非常強調初中階段的歷史基礎知識,學生在初中的歷史結構是以中外通史的形式出現的。而初中是開卷考試的形式,學生沒有記歷史基礎知識的習慣,由於沒有初中的基礎作鋪墊,又進一步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因而,初中的基礎知識與高中專題教學之間實在很難銜接。根據新課程的特點,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學習新版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專著、讀經典的歷史專著和重要的歷史期刊,關注史學研究動態。切實轉變課程觀念、教學觀念、史學觀念,積極投身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歷史魅力課堂。教師只有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理解新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新課程的內容標准、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因此,我們一定要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地位,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指導教學,全面構建高中歷史教學。高中歷史新課程分為三個必修部分和六個選修部分模塊。新課程教材的幾個模塊涉及領域廣,知識深邃,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專業知識的更新、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夠適應新課程教學,教師應該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二.高中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新史觀,把握新課標,優化教材結構。我們以往使用的舊教材體現的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是舊唯物史觀主要觀點。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關注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忽視新的史學觀念的吸納,史學理念陳舊。因此無論舊教材還是歷史教師都存在新史觀的缺失。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於高中歷史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於學生高考歷史考試的發揮。在高校和中學最緊密的結合點——高考命題這個環節上,高校教師必定會把他們平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來。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歷史試題都融入了新史觀,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中的現代化史觀等。新時代要求和高考推動,迫使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新史觀。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新課標的方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科知識內容的整合。教師在備課時要鑽研教材,研究教材結構及在本專題中甚至在本書中的地位,然後再選擇如何處理教材,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們可以作一下適當的調整以優化教材結構。
三.高中歷史教師要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要正確處理教材內容和教學形式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標准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編演歷史劇、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成語接力賽、虛擬拍賣會等都是老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盡量多採用多媒體教學以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 《新課程標准》中提出:「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路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開發歷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採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於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當然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替代不了通過師生交流與溝通而進行的知識傳遞與情感交流。因此,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
四.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質疑精神。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一直是為「應試」服務的,始終以高考為目標。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之下,歷史這門學科長期成為單純的復述性的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很多歷史教師仍是傳統的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很多歷史教師依然是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結構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和質疑精神,這一點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課堂教學在形式上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由過去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由過去的從教師的權威性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對話,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由過去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歷史素材,讓學生在感知豐富具體的史實過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歷史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度,在歷史教學中要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
真正弄明白了反思的含義,才能進行認真、深刻的反思,只有有價值的反思,才能促進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推進課改向縱深發展。反思可以促進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反思可以.增強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作為積極投身於高中歷史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師,就要善於自覺運用「教學反思」,盡管長期不懈的堅持的確很苦很累,但天長日久這些苦和累就會化作生命的芬芳,永遠滋潤和飄香。有經驗的歷史老師往往不會忽略一些看似意外的教學片斷,也不會隨著一節課的結束而結束自己的思考,更多的是通過多節次的課堂教學,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永遠把更好預設在下一節。歷史教學的最高境界應是將歷史教學上升到藝術層次演繹出來,教學設計過程是歷史教學藝術生成的重要過程,教學反思才能使歷史教師的專業水平在成長的道路上產生質的飛躍。

G. 如何把握新課標下歷史課堂教學重點

新課程標准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體驗學習為主,新課程標准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策略無疑是重要的。
一、師生互動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曾說:「如果你是教歷史的,你的教學任務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課堂上,聽講的不是什麼抽象的學生,你應該看到,你面前是具體的活生生的,獨特的人們„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負和干勁。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只有當人們有了活生生的個性時,思想的熱血才能沸騰起來。」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的講台,走到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努力當學生的顧問;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的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要樹立整體意識策略
不少人感覺歷史難學主要是由於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孤立地看待,形成了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認識。這是歷史學習之大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缺乏粘連性的知識最難記憶,猶如在鬆散的沙上蓋不起高樓大廈一樣。
認知心理學曾提出平行分配加工學習模式。這種模式認為在人腦中知識的結構不是直線形的層次結構,而是圍繞一些關鍵概念所形成的網路。網路的重要性就在於學習者可以從網路上的任何一點進入或開始學習知識結構,而不是必須從直線層的最低開始。譬如,學習明朝一條鞭法,這條鞭法是1581年張居正實行的一種新的征稅辦法,是把原來的賦稅和雜稅合並,統一折成銀兩征稅。這些都是應當理解記憶的小處。僅僅掌握這些小處是遠遠不夠的,學習這段歷史的目的是掌握系統的明朝經濟政策和各個歷史時期賦稅制度的演變。為此,需要縱橫交錯構建網路體系。從縱的角度看,北魏的租調制,唐朝的租庸調制和兩稅法,北宋的方田均稅法和明朝的一條鞭法等上下一串,便可以構成各個歷史時期賦稅制度系列;從橫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屯田,植棉和一條鞭法等左右一連,便可以構成明朝經濟政策系列。以一條鞭法作為網路上的一點進入,可牽引出很多相關概念,勾勒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激趣策略
1、直觀激趣
歷史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具有過去性。要學生去認知,理解這些距他們生活遙遠的知識,只靠文字和語言,往往難於理解或感到枯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回溯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實在的情景(教學媒體):如照片、幻燈、錄像、電影等,創設歷史情境,打破時空的界限,為學生再現歷史畫卷,縮小學生與歷史的時代距離,使之目睹「歷史的真實」,變被動的「聽」、「記」為主動的「看」。這樣就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一種積極的注意傾向,並激起熱烈、持久的情緒。這種情緒鼓舞著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充滿魅力。例如:在講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利用投影機顯示長征過程,把靜態的地圖變成動態的地圖;用錄像機結合教學內容,放映《閃閃紅星》、《金沙江畔》、《四渡赤水》等電影中的生動鏡頭;用錄音機播放《長征組歌》和朗誦毛澤東關於長征意義的一段論述。這樣多種教學媒體緊密配合,能夠始終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在感受、視覺、聽覺的交叉感應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歷史知識。
2、詩歌激趣
古人常用詩歌來吟詠王朝興替,世事變遷。可見詩歌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其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材料。因此如何利用好詩歌來進行古代史的教學,以詩正史,以史辨詩,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每位歷史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
古詩能生動地解釋補充教材的基本史實,讓學生把握歷史的真實,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杜甫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首詩是對「開元盛世」景象的寫照。詩史相證相得益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破」字使學生對安史之亂,長安淪陷,人民困苦,北方生產遭到破壞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理解「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形成「安史之亂」這一歷史概念。又如,皮日休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既道出隋亡的原因之一,又充分地肯定了大運河的作用。把這首詩與教材有關大運河的作用的內容結合起來教學,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大運河的作用。再如,胡曾詩:「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破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把隋的滅亡歸於大運河的開鑿,看不到隋亡的根本原因在隋煬帝的暴政。通過引進這首詩,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中文人觀點的理解,必須結合歷史背景,以史學知識去認識而不是依據文人的標准這一綜合能力。
3、問題激趣
「教師的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所講的內容」,要想使歷史課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熱情,就必須區別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的特點來設計問題。一般說來,高中歷史重分析,理性化多一些,初中歷史重過程,感性化多一些。要改變高中歷史對初中歷史的重復,課堂提問設計就大膽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誘導新的遐想,產生新的沖動;也可以舊材料,新角度,即「舊瓶裝新酒」。如對「洋務運動」一課教學,對初中生問題可設計為:(1)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麼?(2)為什麼說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對高中生則可設計為:(1)閱讀課文引文中曾國潘說的一段話,概括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麼?(2)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據此分析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的原因?區別對待高中與初中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思考,設計問題刺激學生擴散思維,使其以新視角去對舊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次思考,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同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引入新的歷史觀點,新的信息,可使其不斷釋出歷史常新的魅力,引導學生對問題爭議~

H. 新課標對歷史教學提出哪些建議

一、 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
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歷史唯物主義觀,要堅信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懷如教育引導學生學唱《國際歌》的教學建議。
二、 充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知識、語言、表情、動作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化解學習中的困惑、壓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成長。如結合《開國大典》一課內容新課標要求組織學生觀看《開國大典》等影片,學唱《我的祖國》等歌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激發愛國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 注重對基本史實進行必要的講述 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正確的理解,對史實進行正確的判斷。
四、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思考,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五、 注意歷史知識多領域、多層次的聯系
歷史知識要注重時間脈絡,既要注重縱向聯系,又要考慮橫向聯系,掌握每一歷史知識
六、 提倡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 可以開展課堂討論、小組探究、課外實踐等多種有益於教學的活動,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如《鴉片戰爭》一課新課標要求觀看《林則徐》電影,收集林則徐有關的資料等。
七、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引導學生參加校外的歷史考察和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I. 淺議新課程標准下的歷史教學論文

淺議新課程標准下的歷史教學論文

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推廣,對廣大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首先是對新的教材體系不太適應,其次是對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比較陌生,第三是教材容量過大,讓大家有點措手不及。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有點不會教、教不會了。

從新舊教材的對比上來看,舊的歷史教材總體上來說信息量較小,分析深刻,在體系編排上無論是世界史還是中國史,無論是古代史還是近現代史,都是以時代為線索,而在某一時間段內分析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變化。新教材則容量大、信息廣,分析比較淺顯,其體系則是分別以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為線索,再以時間為紐帶去闡述古代中國、近代中國和世界在這些領域的發展變化,有專題史的思想。和舊教材相比,是大相徑庭,所以老師們會有很大的不適應。

從學生方面的因素來說,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路的普及,現在的學生與上世紀的學生已有很大的差別。現在一個學生每天獲取的信息量遠遠超過教師,同時,現在的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敏捷,遇到問題總是窮追不舍。因此,我們的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正視學生的這一變化。

從時代的變遷上來說,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時局的變化,對人才的要求 越來越高,不但要求你對本專業的知識有精準的掌握,還要求對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不但要求你掌握好漢語,而且要求你掌握好最基本的英語,現在出現了許多邊緣性的學科,單靠某一學科的知識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總之,新的時代需要新的人才,一專多能的人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在教學實踐和觀摩學習中,我對新課程標准下的歷史教學有了下面一些體會。

首先:處理好教材。新教材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教材就顯得至關重要。我覺得在處理新教材的內容時要有取有舍,純記憶的東西可點到為止,而對較難理解的內容要進行重點突破。就如有的老師所說的:現在主要是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新教材。另外,新教材的體系沒有舊教材的體系那麼容易把握,似乎每一個專題與前一個專題和後一個專題之間都沒有必然的聯系,這樣,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是孤立、分散的。其實不然,只要你認真鑽研,善於把握,它們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如必修三的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這一專題的四節課講的是儒家思想的產生、正統地位的確立、新發展及受到批判;而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三節課即講的是向西方學習技術、制度、思想一個過程,也是儒家思想受到沖擊、動搖的一個過程。這樣,兩個貌似無關的專題卻清晰的敘述了整個儒家思想的發展過程。如果教師在講課前心中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那麼在上課的過程中就不會游刃有餘。簡言之,需要我們教師能有效的把握處理教材。

其次,提高自身的素質。新課改下,我們的.教師首先要學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要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按新時期教育規律辦事,以最經濟的時間、最合理的辦法提高工作效率。

新教材除容量大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涉及的知識面特別廣,對有些知識,我們可能比較陌生,比如繪畫藝術里的表現主義、印象主義、立體派,還有古代哲學、物理學,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地去充電,大量獲取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提高自己的素質,許多地方要和教材、學生產生共鳴,只有「熟」才能生「巧」,連教師自己都搞不清的問題而去給學生講解,學生是不會喜歡去聽的。

第三,教學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淺出,優秀的教師要盡力的把復雜的問題講簡單,而不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如必修三講的是思想文化史,講到每個階段的思想文化出現的背景時,我們都會分析這一時期的經濟、政治、階級、社會狀況,也就是說: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經濟政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簡單地說就是:就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哲學的觀點來解釋就更簡單,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增加歷史知識的儲備,同時要注重文史哲的有機結合。

最後,注重啟發式教學。舊教材下,我們教師喜歡表演式的上課,一節課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感覺把教材分析的入木三分,很有成就感。或許舊教材下,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可行的,但在新課程標准下,我們應更多的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盡量使用多媒體,充實教學資料,注重情景問題的設置,問題的設置最好是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如在講羅斯福新政時,我們可以把它和當前的金融、經濟危機相結合,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講到網路的雙重作用時,我們可設置:假如你是牛郎、包拯、比爾·蓋茨、、本·拉登,你會用網路做什麼,這樣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跨越時空,可激發學生去自主探究。

總之,新教材、新課程標准下,我們教師無論是在知識的儲備,還是在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改進上都需要不斷的去探索,改進。

;

J.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問題和策略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問題和策略

摘要: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新課程標准成為現代教學領域的熱門詞彙,教育教學理念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教育部高度重視各地新課標改革的開展情況,各地區結合實際教育背景,以培養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為目標,對教材內容、授課方式、課程標准等各方面內容進行改革。普通高中的歷史教材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教學目標等做出了規定。這就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趨勢,結合新課標教學模式的新要求,制定不同於常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案。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和教學成果,針對新課標對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的影響進行闡述,希望與同一教學領域的教育人員達成共識,進一步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為現代歷史教育貢獻力量。

一、提高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所謂的課堂有效性以有效教學為根本理念,有效教學就是指能夠提高學生對一門學科、一節課的認知能力,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師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有效教學不只要求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也要注重學生情感目標、技能目標、自主學習目標的實現;要求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聯系實際、小組合作的能力,可以通過分解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理解;鼓勵學生發現問題,並從自己的角度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慮到歷史學科的特點,再加上國家創新型人才的缺失,需要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培養起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多角度回答問題的能力。提高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對學生來說,有利於學生的發散思維的發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不僅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有也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教師來說,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的'課堂互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提高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對於提高學生的歷史興趣是很重要的。對於高中生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正確認識歷史,養成理性批判歷史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從一定程度上說,歷史學科是關繫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學科。

二、如何提高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多種多樣,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現總結如下:

1.熟悉掌握新課標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作為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加深對教育體制的了解,不斷分析、比較、研究改版後的歷史教材。教師只有充分了解教材的變化之後才能設計出發展學生的完美的教學方案。

我校使用的是新課標人民版的歷史教材,相對於改版前的教材,新版教材的課後思考題更趨向開放性,要求學生拓展思維,理論聯系實際。教材內容更為豐富多樣,有所添加,有所刪改,圖片的畫面性更強,色彩更為艷麗。教材編寫體例也有改變,它把中國歷史進行宏觀上的劃分,總共劃分為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三大板塊,在對中國歷史的講述中穿插外國同一時期的相關歷史,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出對比,認識到我國與外國的差距。另外還有選修教材,學生可以針對不同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閱讀。

2.在課堂教學中以三維目標為中心設計教學模式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必須把三維目標融入教學理念中,所謂的三維目標就是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與教學方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三者的關系,做好教學過程之間的銜接。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教學目標,由於高中生課余時間的學習任務很多,如何做到高效快捷地讓他們在課堂上接受教材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教師備課時要根據三維目標體系的每一方面設計嚴密的教學計劃,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隨機應變,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教師可以適當引用課外的文獻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歷史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適當引入課堂活動,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例如開展知識競賽、小組討論合作、重點難點解析等。在一系列的課堂活動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如果教師每堂課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依照新課標下的三維目標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模式,就會有利於學生形成歷史學科素養,進而提升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3.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兼顧個人與整體的差異性

不同區域的學生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盡相同。應該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性格特徵,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授課環節時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表達習慣,同時考慮小組合作的特點。要想推動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就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當中,幫助學生發散思維。這就需要教師懂得心理學的相關內容,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實現上述目標。

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教師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表達,做到正確引導,不斷提高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他們全面思考問題,敢於質疑他人的觀點並進行討論。

4.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

新課標的高中歷史教材都存在共同的缺陷,人民版的教材也只是介紹歷史的概況、歷史的精髓,不能全面詳細地再現歷史事件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提供不同形式的資料,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歷史。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各界對教育領域的重視,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歷史學科有其獨特性,教師可以選擇符合課程內容的文獻資料、相關圖畫、視頻、網路資料庫資料等通過不同形式展現出來,拓寬學生的視野,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新課標對教師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完善自我。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我國急需大量創新型人才,教育部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學習外國的教育模式,根據我國的教育實際情況進行全面改革,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型思維的人才。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有利於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培養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全面地分析歷史,這也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可以通過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因材施教,豐富教學資源等,提高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實施歷史新課程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