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泉城濟南來歷50字
濟南的名字是從漢朝開始的,漢初歷城縣屬齊國。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由齊國分置濟南國,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為濟南郡,以在濟水之南而得名。
提起濟水來在古代是頗為有名的,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專著《禹貢》上記載:「導沇水東流為濟」。沇水也就是濟水,後來又稱為大清河。金、元以後,大清河舊道為黃河所奪,濟水和大清河之名也就消失了。但當談到濟南名稱的由來時,還不得不提到這條古濟水。
不過,當初濟南國或濟南郡的治所並不在現今的濟南市,而是在今濟南市東的東平陵(今名平陵城)。到了晉代,濟南郡的治所由東平陵遷歷城縣,從此歷城有濟南之名。
隋朝時候濟南郡改為齊郡,歷城縣為齊郡的治所。唐朝時候,歷城縣為齊州的治所。宋改設濟南府,元代以後,濟南府為山東省治,成為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自從晉代濟南郡移治歷城,濟南即建有土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871年)改建為磚城,周圍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池寬五丈,深三丈。辟四門東門稱為齊川門西門稱為濼源門,南門稱為舜田門,後改歷山門,北門稱為會波門。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城外義又開始修築圍擋,周長40里,同治年間又改建為石玗。解放後不僅拆除了城牆,而且在舊城區之外又想東、西、南、北各方大大擴展,形成以工礦、交通、文化以及公園廣場等各具特徵的新市區部分。
濟南城市的形成和這里的泉水關系是很密切的,因為濟南位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線上,濟南城南山區的岩石是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岩,而平原區地下卻是質地堅硬的岩漿岩。山區的石灰岩以大約三十度左右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到了濟南正好被地下的岩漿岩截斷。
石灰岩多孔隙和溶洞,能夠大量貯存和輸送地下水,於是南面山區的大量地下水便沿著山勢的傾斜,向濟南一帶流動,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大量的地下水流到濟南以後,碰到岩漿岩的阻擋,便在地下聚集起來。
地下水越積越多,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因為有的地方存在裂縫,就給地下水提供了條件。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沿著這些裂縫噴薄而出,就出現了天然的湧泉。濟南的趵突泉、珍珠泉、金線泉等,就是這樣形成的。濟南歷來以「泉城」著稱於世。
(1)泉城濟南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
作為城市,濟南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
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
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B. 山東省濟南市的歷史發展有哪些
濟南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早在春秋時期,齊國曾在這此築城。名曰濼邑。後來,齊國又改濼邑為歷下。秦代,屬濟北郡。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歷下屬濟南國,其首府設在東平陵城。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濟南國的首府又由東平陵城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濟南」一稱是因為城位於古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佔)之南而得名。至唐,這一帶經濟已相當繁榮,據歷城縣志載:「唐秦瓊為濟南人,世代冶鐵,有『鑄鐵秦家』之稱」。宋徽宗政和六年,濟南郡改為「濟南府」,首府設於歷城。元代時,馬克波羅曾描述濟南之繁榮「園林美麗,堪悅心目,產絲之饒,不可思議」,當時歷城已成為全國游覽勝地。明代,濟南開始成為山東省會,曾一直至清代。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有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遠古時期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5000年以上。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廟,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在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泉城文化有其傑出的地位,為祖國和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戰國時期的齊國大思想家鄒衍(今濟南章丘人),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為稷下學派著名學者;扁鵲(今濟南長清人),精通內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創立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 為中國醫學的奠基人之一。
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時,年過九旬的秦博士伏生(今濟南市人)口授今文《尚書》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傳後世。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
隋唐時期,佛教在濟南十分興盛,唐代高僧義凈(今濟南長清人),繼玄奘之後赴印度取經, 譯佛經百餘部,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房玄齡(今濟南市人)、秦瓊(今濟南仲宮人)等均為大唐的開國元勛!
宋開國後,濟南稱齊洲社會的長時期相對穩定,使濟南呈現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詩人黃庭堅曾以「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詩句贊美濟南的湖光山色。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勤政之餘,飽覽勝跡,每至一地,總賦詩撰文,為濟南山水錦上添彩。北、南宋之交,濟南「二安」 相繼蜚聲文壇: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今濟南長清人),詞作情真、意深、語新,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為「婉約派」之宗,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現在在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脈泉邊都建立了李清照紀念堂;「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字幼安,今濟南歷城人),不僅是一位畢生致力於國家 統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產的文學家,他創作的詞慷慨 悲壯,筆力雄厚,他著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現在大明湖內遐園西部建有辛稼軒紀念祠,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金代著名散曲家杜仁傑(今濟南市人)博學多才,詩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學家元好問共游濟南。元好問在遍游濟南山水後,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元代,濟南文風日盛。著名者有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另外, 散曲作家張養浩(今濟南市人)的散曲造詣極高,元代的散曲至他達到高峰。書畫家趙孟兆元代曾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任職3年間留下許多詩畫,最著名者當推《鵲華秋色》圖,成為傳世之作。地理學家於欽,亦曾在濟南做官,他游覽山川,走訪故老,考察齊地風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誌書《齊乘》。
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從此,濟南成為山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明代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的邊貢(今濟南歷城人),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 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著名戲劇作家李開先(今濟南章丘人),有《寶劍記》等傳世;清代著名學者周永年(今濟南歷城人)是《四庫全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
中華民國時期,設立濟南市。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王盡美、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學生鄧恩銘等人成立了共產主義學會,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王盡美、鄧恩銘還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
C. 濟南有多少年歷史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黃河中下游和環渤海經濟帶南翼的重要戰略城市,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山東政治、文化、經濟、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濟南軍區和濟南鐵路局本部位於濟南。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具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舉辦城市,和第七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主辦城市。濟南的名字來源於西漢時設立的濟南郡,含義為「濟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濟水即俗稱大清河,古濟水(音己,三聲)發源於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改道被其奪取河床,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幹流河道。而濟南、濟源、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保存了下來。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舜曾在歷山耕作,而歷山即現在的千佛山。趵突泉邊有娥皇、女英祠(約創建於2000年前),又有祀堯、舜、禹的三聖宮。泉水流經之護城河,即是北魏時期的娥英河,河水東流,經過舜井街的南端,北為舜井。如果再往東北遠眺,便可以指向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也令人想起了制陶能手大舜了。
濟南歷史悠久,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隋代大佛(位於歷城區大佛村,鑿山而成,建於隋代,為山東第一大佛)。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濟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隋建四門塔為全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D. 泉城濟南的資料
(1)簡介:
濟南市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東平湖等。
(2)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3)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4)歷史文化:
濟南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現在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單層古塔四門塔,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等。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5)行政區劃:
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現史冊上的名稱為「濼」(《春秋左傳》),系因本市諸泉匯為濼水,故名。春秋戰國時代,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因地濟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設立濟南國。公元 前154年又廢國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國為15路,濟南屬京東路,為齊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等五縣,治所設歷城,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新中國成立後,濟南成為山東省的政治中心,目前濟南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現轄歷下、歷城、槐蔭、天橋、市中區、長清區六區和平陰、商河、濟陽三縣及章丘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萬,其中市區人口254萬。
(6)經濟發展:
近年來,濟南在機械紡織、鋼鐵、化工、輕工、 食品、建材等優勢工業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 適時地把機(高性能、 高附加值機械產品和治金產品)、車(先進的重型汽車、改裝車、摩托車)、 電(新型電子產品和高檔家用電器)、化(現代生物醫葯化工、 精細化工和化纖)作為四大主導產業發展, 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濟南還大力實施名牌產品戰略,不斷擴大名優產品生產規模,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以輕騎牌摩托車、大型壓力機、數控機床、 高檔改裝車為代表的車機產品,以小鴨牌洗衣機、 松下牌采電為代表的家電產品,以將軍牌卷煙、趵突泉牌啤酒、 金鍾牌電子衡器、元首牌針織品、雙利達牌箱包為代表的輕工產品, 均在國內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其中小鴨牌全自動滾筒洗衣機、輕騎牌系列摩托車已是中國家喻戶曉 的名牌,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南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綜合實力50強」城市之一,1998 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09.4億元。
濟南市郊區農村盛產糧食、蔬菜、果品、水產品、經濟作物和葯用植物,其中明水香稻、龍山小米、 章丘大蔥、北園白蓮藕、泰山小白梨、大貨山楂、雞爪綿核桃、歷城紅玉杏、黃河鯉魚、平陰玫瑰、庄科栝樓等以其品優質良而馳名中外。近年來,濟南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農業生產連年豐收,1998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73.1萬噸,農業增加值完成9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26元。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3.3億元, 比上年增長8.7%。其中非農經濟增長7.9%,其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達84.0%。目前,濟南擁有鄉鎮企業集團148家,其中18家為省級集團,進入全國大中型鄉鎮企業行列的有134家。
(7)無限風光: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形成七十二名泉。在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最負盛名。噴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區北部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於市區南部的著名佛教勝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成了濟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獨特風景線。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E. 泉城濟南文化歷史
黃河之南、大明湖畔的「泉城」濟南,有72名泉,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譽。趵突泉為72泉之首,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亦久負盛名。
濟南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有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山靈水秀,人才輩出,唐代大詩人杜甫曾在這里寫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佳句。比如,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名臣房玄齡,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詩人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黃河中下游和環渤海經濟帶南翼的重要戰略城市,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山東政治、文化、經濟、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濟南軍區和濟南鐵路局本部位於濟南。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具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舉辦城市,和第七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主辦城市。
F. 濟南的歷史簡介。
歷史概況
濟南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據考古發掘資料,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為特徵的「龍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夏代,龍山鎮城子崖一帶建有較大規模的城市。
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東方方國,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帶)地。春秋戰國時代,濟南屬齊國,稱「濼」「鞍」「歷下」等邑,為齊國西南邊陲重鎮。秦代,地屬濟北郡(郡治博陽,即今泰安)。
西漢始置濟南郡,郡治東平陵(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設濟南國,首府東平陵。前154年,廢濟南國,復置濟南郡。漢武帝時,濟南郡轄東平陵、歷城等14縣,屬青州刺史部。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濟南郡復稱濟南國,轄14縣,後改轄10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屢屢更替,濟南先後為魏、西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轄境,置郡置國,變化頻繁。
其間,濟南郡治於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從平陵(即東平陵)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劉宋元嘉九年(432年)在濟南郡僑置冀州,濟南為州、郡兩級治所。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僑冀州為齊州,轄濟南郡、東魏郡、太原郡等6郡35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郡並縣,齊州仍治濟南,轄歷城等10縣。大業三年(607年)齊州改稱齊郡。唐朝建立後,復稱齊州,轄歷城、章丘、長清等6縣。唐中葉天寶年間,齊州曾一度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五代時期,仍稱齊州,先後為梁、唐、晉、漢、周的轄境。
北宋,齊州先後屬京東路和京東東路。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章丘、長清等5縣。建炎二年(1128年)後,被金朝所據,仍為濟南府,轄7縣,屬山東東路。其間,曾一度為原濟南知府劉豫建立的偽齊轄境。
元初,改為濟南路,直隸於中央中書省。至元二年(1265年),轄棣州、濱州2州及歷城、章丘、濟陽、商河等11縣。金元時期,濟南先後為金山東東西路提刑司、元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治所,是山東地區的監察中心。
明初,復稱濟南府,轄泰安、德州、武定、濱州4州及歷城、章丘、長清、濟陽、商河等26縣。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最高行政機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遷至濟南,濟南成為山東省會,全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全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調整區劃,濟南府改轄德州和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州15縣。
民國初年,撤銷濟南府,置岱北道,轄27縣。1914年岱北道改稱濟南道,轄縣未變。1925年改轄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0縣。1929年7月,析歷城縣城廂及其四郊,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濟南市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
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歷了漫長的原始、奴隸、封建社會的濟南,開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1958年,歷城縣劃歸濟南市。其後,章丘、長清縣於1978年,平陰縣於1985年,濟陽、商河縣於1990年陸續劃歸濟南市管轄。
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設區。濟南市現轄7區3縣。
濟南歷史悠長,人才輩出。屬今濟南市籍的歷史名人主要有:
中國傳統醫學的傑出代表、戰國時代神醫「扁鵲」(本名秦越人),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戰國思想家鄒衍,口授今文《尚書》28篇於世的漢代學者伏生,請纓出使南越、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貢獻的漢代外交家終軍,隋末農民大起義的起義軍領袖杜伏威、輔公祏;
唐朝開國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齡和名將秦瓊,中國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唐人義凈(俗名張文明),宋代中華詞壇「婉約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辛棄疾,金元散曲家張養浩、杜仁傑,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邊貢、後「七子」之一李攀龍;
明《寶劍記》等劇的作者、戲曲家李開先,明萬曆年間文學為一時之冠的內閣大學士於慎行,清經學家張爾岐,清《四庫全書》主要編纂人、藏書家周永年,古文獻學家、清《玉函山房輯佚書》的纂輯人馬國翰,近代民族實業家、「祥」字型大小商業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6)泉城濟南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一、文學
濟南歷史上涌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詞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易安體」,同時也被稱為「婉約派」之宗。
辛棄疾被認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多表現其愛國熱情,被譽為「詞中之龍」。元代的張養浩,散曲造詣極高,元曲在他的時期達到頂峰。
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民國的老舍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已被選進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紀念館。
二、民俗
1、千佛山廟會
濟南自元代開始,就在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在千佛山上舉行廟會。舊時趕廟會者大多會購買一定數量的柿子,遂有「柿子節」之稱。
廟會鼎盛時段,千佛山上的各種攤位可以達到1000以上。全國各地的葯商會趁此時機在山上進行葯材交易,此被單獨成為「葯市會」。
廟會期間亦有各種雜技、馬戲、歌舞表演等。
近年來,千佛山廟會依然興盛,舉辦時間為農歷春節期間、農歷三月初三、重陽節。以春節廟會為例,眾多市民前來上香祈福,並有各色民俗活動,敲大鼓等活動亦允許市民參與。商販亦藉此機會在上山步道兩側擺攤設點販賣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藝品為主,亦有書攤及其他特色攤位。
2、放河燈
據濟南當地的傳說,農歷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為「超度亡魂」,每逢農歷七月三十日晚,濟南市民以及寺廟的僧侶會製作眾多的河燈及紙船,放入護城河及大明湖水中。
北極廟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們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並在岸邊做法,後將「法船」一一燒毀,場面壯觀。這個習俗在文化大革命後徹底消失。
3、曲水流觴
從魏晉開始,濟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農歷的三月初三上巳節會舉行一種名叫「曲水流觴」的詩酒宴會。人們圍坐在溪水周圍,把置有酒杯的托盤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盤若停下,則誰離停下的酒杯近,誰就得飲酒作詩,若作詩未果則要被罰酒。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歷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後經考證,「流杯池」即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舉行詩酒宴會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稱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習俗止於清末民初。
4、趵突泉燈會
自1980年起,濟南每逢元宵節和中秋節,會在趵突泉公園舉行燈會,從未中斷。燈會以老濟南特色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國遊客。近年來之燈會,強調環保、創新、參與,不僅逐漸使用LED燈替換原有鹵素燈,還製作如掃碼抽獎、頭像合成等供市民參與的燈組。
三、語言
濟南話屬北方官話體系,與普通話相差不大,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而由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來濟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後出生的「新濟南人」在家庭和學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話,因而導致了濟南話使用者的逐漸減少,傳統濟南詞彙逐漸流失。
濟南話的語調相對簡單。一般在雙音節詞中首字為普通話的一聲,濟南話則為三聲,普通話的三聲濟南話為一聲(即一三對換),如末字為一聲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聲,末字普通話為二聲濟南話則為四聲,四聲調基本相似。
句法方面濟南方言在比較句、反復問句和補語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但其基本語序和句子的主要組織方式上與普通話差異不大。因此大多數人可以聽懂濟南話,但有很多方言性片語及俚語需要額外解釋。
G. 濟南都有哪些有名的泉為何濟南會被稱為泉城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說的便是泉城濟南了。古老的濟南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濟南有72泉,最有名的便是趵突泉了。此外,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也是名揚天下、久負盛名。
唐代詩人杜甫曾在詩中寫道,「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當年,杜甫途經濟南,游覽歷下亭,遠處群山起伏,古老的歷下亭四周修竹蒼翠,環境優雅,杜甫因此感嘆。
濟南之所以被稱為泉城,是因為濟南的泉水數量眾多,自古以來便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美譽。甘甜的泉水遍布濟南的各個角落,泉水的形態多種多樣,與別的地方非常不同。濟南的泉水,有的噴涌,有的如瀑布,有的平靜如湖面。這些從地下噴涌而出的泉水,幾千年來不停地流淌,流入小河流,流入湖泊。
趵突泉、五龍潭、黑虎泉、珍珠泉四大泉的水,源源不斷地匯入大明湖,為大明湖增光添彩。濟南的一大特色,大明湖的青蛙不鳴,其原因就在於大明湖的水源來自於泉水,泉水溫度較低。鍾鳴蛙靜月悠閑,這是泉城濟南最美的景緻了吧。這也是我在為大明湖填的一首虞美人詞中的一句詩。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濟南有800多處天然泉眼,眾多泉水匯入大明湖,大明湖的水流入護城河,然後流入小清河,最終歸入渤海。由此可見,濟南泉城的稱呼,名不虛傳。
H. 濟南的介紹
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
(8)泉城濟南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
I. 濟南有著2700餘年的歷史
濟南歷史悠久,風景優美,名人眾多,全國聞名。
J. 濟南的歷史有多久了
相傳舜(約公元前22世紀)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歷山即濟南市區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內至今還散落有各種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華路」、「舜耕山」等。 最早出現史冊上的名稱為「濼」(《春秋左傳》),系因本市諸泉匯為濼水,故名。春秋戰國時代,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中的「濼(音洛,四聲)」字即今日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濟南洪樓教堂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 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因地濟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設立濟南國。公元 前154年又廢國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國為15路,濟南屬京東路,為齊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等五縣,治所設歷城,為府治之始。明清以來,濟南府一直為山東的治所所在地。 1928年5月3日,日軍在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屠殺濟南人民1.2萬,每年這一天,濟南在全市范圍內,包括各區縣,都要拉響防空警報,以示紀念。 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 1948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