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瑞安市現有多少年的歷史

瑞安市現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11-22 20:51:18

『壹』 溫州瑞安市

參考資料:http://www.ruian.gov.cn

瑞安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是浙江重要的現代工貿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溫州大都市區南翼中心城市。全市陸域面積 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37平方公里,共轄6街道12鎮19鄉,總人口112.5萬。瑞安歷史悠久,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開始置縣,至今已有1760多年歷史,有著「理學名邦」、「東南小鄒魯」之美稱,二十五史正式立傳的瑞安人就有22人,「永嘉學派」代表人物陳傅良、「南戲鼻祖」高則誠、清代朴學大師孫詒讓等就是瑞安歷史文化名人的傑出代表。瑞安名勝古跡眾多,境內已發現史前遺址和各類文物史跡600處,其中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2個、省級重點文保單位8個。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92.5億元,財政總收入19.49 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36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第24位。

瑞 安 經 濟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努力克服要素資源制約,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全年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活力有所增強;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取得新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一、綜 合

經濟總量持續較快增長。據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2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增幅達到了1998年以來的最高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 130.3億元,增長14.8%;第三產業增加值87.2億元,增長14.2%。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0179元,比上年增長13.5%。

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8:56.8:38.4調整為4.5:57.2:38.3,財政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10.1%提高到10.3%,外貿依存度由上年的11.7%提高到13.9%,出口依存度由16.6%提高到21.3%,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突破50%,達到53.3%。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還不牢固,激勵機制尚需完善;工業產業結構水平較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土地、電力等資源性瓶頸制約更加突出;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制約經濟發展後勁;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二、農 業

農業生產恢復增長。我市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兩個l號文件精神,加大農業扶持力度,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安全,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農業產值7.8億元,增長7.4%;林業產值0.2億元,增長3.3%;牧業產值1.7億元,下降6.0%;漁業產值7.8億元,增長3.5%。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均恢復增長。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1萬畝,比上年增加4.3萬畝,增長12.0%,扭轉了我市連續6年糧食種植面積下降的趨勢。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5.8萬畝,比上年下降1.9%。糧經比例為60.9:39.1。全年糧食產量15.7萬噸,比上年增長14.4%。

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農產品推廣成效顯著,通過舉辦旅遊節、高樓楊梅節,提高了我市楊梅的知名度;在省農博會、溫州農博會等展示展銷會上簽訂農產品銷售合同9350萬元,農產品獲獎25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增速較快。全市50家農業加工企業,全年實現產值9.8億元,同比增長15%。品牌戰略實施成效顯著。鹿木鄉馬蹄筍基地被評為"浙江省效益林業十大精品基地",楊梅產業項目被列入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上新台階。"清明早"牌茶葉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成為我市首個擁有"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的農產品;"廚工"牌陳醋、"大三元"牌香脆鰻片和蝦皮等8個產品通過了綠色認證,至年末"綠色食品"累計達9隻;無公害農產品新增11個,累計達30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新增13個(其中畜禽2個)、面積4.8萬畝,累計個數達27個、面積13.2萬畝。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造林面積0.4萬畝,發展經濟林0.4萬畝;封山育林2.5萬畝,累計達32萬畝;平原植樹20萬株。森林覆蓋率為41.5%。

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總體穩定。畜牧業生產略有下降,全市肉類總產量10793噸,比上年下降8.0%。全年水產品總量115781噸,比上年增長2.1%。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我市不斷完善工業發展政策,加大對主導行業的引導、扶持力度,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4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增幅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實現工業增加值118.3億元,增長16.1%。工業經濟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工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6.5%,拉動GDP增長8.3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據初步統計,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數量繼續攀升,達到756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38.6億元,比上年增長27.7%,高於全部工業增幅6.9個百分點。重工業產值135.0億元,比上年增長27.8%,高出輕工業2.1個百分點,輕重工比達到43.4:56.6。產值超億元的企業41家,比上年增加12家,實現產值96.1億元,增長32.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0.3%。

三大主導行業引領其他行業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三大主導行業完成總產值138.4億元,比上年增長30.7%,增幅高出規模以上工業3個百分點,其中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製品行業43.5億元,增長36.0%,汽摩配行業44.7億元,增長29.5%,機械電子行業50.3億元,增長27.4%。

品牌經營得到較快發展。2004年獲得"中國男裝名城"、"中國膠鞋名城"稱號,至此我市已擁有5個國家級生產基地稱號。獲國家免檢產品1個,累計達3個;獲浙江省名牌產品6個,累計達到17個;獲溫州市名牌產品18個,累計達到51個。全年新獲省著名商標3個,累計達16個;溫州市知名商標9個,累計達22個。華峰集團、榮光集團等企業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

企業資本經營取得突破。華峰氨綸公司完成上市輔導期,並通過國家證監會股票發行審核。瑞立集團通過收購境外企業,創建瑞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並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上市,實現溫州民企上市零的突破。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對規模以上工業7項經濟效益指標綜合考評得分為137.6分,比上年提高0.3分。在考核指標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5.4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4.6萬元/人,均比上年有所好轉。效益考核企業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28.2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利稅總額20.8億元,增長21.3%,其中利潤總額12.0億元,增長28.8%,呈現產銷利同步增長的良好勢頭。

建築業穩步發展。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2.0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全市擁有四級以上資質的建築企業52家,實現總產值16.1 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實現利潤4365萬元,下降13.7%。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9.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92.3萬平方米。

四、國內貿易、對外經濟和旅遊

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批發零售業零售額56.5億元,增長9.1%;餐飲業零售額7.3億元,增長26.4%。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全年實現商品零售總額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汽車類、石油及製品類等增長較快。汽車類商品零售額9.54億元,增長11.7%。

商品交易市場成交活躍。年末有各類市場77個,其中消費品市場50個,生產資料市場26個,生產要素市場1個。商品交易市場全年實現成交額104.9億元,比上年增長56.1%。各類市場中成交額超億元市場9個,年成交額93.9億元,其中超十億元市場2個,年成交額71.1億元。

利用外資進展順利。在行業結構上,外資開始涉足城市基礎設施、服務行業等項目;在利用外資方式上,瑞立集團在美國"買殼上市",開辟了我市間接利用外資的新渠道;在投資規模上,合同外資平均投資規模達454萬美元,比上年有了較大幅度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3家,新簽合同外資金額10454.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1.8%,實際使用外資3694萬美元,增長113.5%。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我市已與1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7.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3%,其中出口5.87億美元,增長51.8%,進口2.05億美元,增長54.5%。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快速,出口額比上年增長79.4%,占總出口額的27.8%。市場開拓有新進展,對出口總額佔全市90%以上的歐、亞、美三大主體市場出口分別增長38.7%、67.7%和46.3%,對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也成績斐然,增長率為76.4%。全年新增出口企業97家,完成出口額9514萬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6.2%,成為帶動我市外貿發展的新動力。

外經合作穩步推進。全市共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4個,同比增長118.2%,完成年度計劃266.7%。境外機構帶動國內商品出口9990.9萬美元,同比增長11.5%。

旅遊產業進入發展新階段。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35.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6.5%;實現旅遊收入15.3億元,增長46.7%。全年接待海外旅遊者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6%;旅遊外匯收入209.6萬美元,增長41.7%。2004年,我市在社會經濟各方面條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積極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通過了國家驗收。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勢頭趨緩。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54.8億元,比上年增長5.7%,增幅比上年下降14.3個百分點。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8億元,比上年下降5.6%;農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億元,增長12.8%。國有單位投資10.1億元,比上年下降1.9%;非國有單位投資44.7億元,增長7.6%。城鄉私人投資8.4億元,下降2.4%。

投資結構變化顯著。基礎設施投資繼續保持較大力度,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4.7億元,比上年增長9.2%。工業性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工業性項目完成投資額17.0億元,增長39.2%,增幅比上年增加26.9個百分點,支撐著投資總額增長的勢頭;房地產投資14.4億元,下降16.1%。限額以上項目投資22.9億元,比上年增長25.2%。

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004年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工程25個,完成投資9.65億元。瑞安廣場、市行政學校、鳳山水廠一期、110KV上望、焦坑(擴建)變電所、糧食中心庫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竣工,56省道瑞安段全線貫通,飛雲江三橋及接線、東新路、文化藝術中心等工程進展順利,污水處理、城市防洪三期、瑞楓公路、塘下大道、溫福鐵路瑞安段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

六、交通、郵電和電力

交通建設成效顯著。2004年,我市交通建設力度繼續加大,有10項交通重點工程項目列入省級計劃,獲得交通補助資金7500萬元,是歷史上列入省級項目最多、獲得資金補助最多的一年。干線暢通工程順利推進。圍繞我市"五縱二橫一繞"公路主網路建設,全年投入重點工程投資4.8億元。鄉村康莊工程全面鋪開。全年開工的通村公路建設總里程186.6公里,完成投資7400萬元。至年末市域內等級公路達535.3公里,每平方公里擁有公路42.1公里。交通運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年貨運量763.31萬噸,貨物周轉量34752.77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4.8%、2.6%;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分別為2995.03萬人、73114.77萬人公里,分別增長5.8%、8.5%;飛雲江港口貨物吞吐量256.31萬噸,比上年增長3.5%。年末機動車擁有量13.4萬輛,其中汽車5.6萬輛。

郵電業務進一步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9.49億元,增長14.5%;郵政業務總量4876.5萬元,增長9.8%。年內新增固定電話用戶10.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5.7萬戶,互聯網用戶1.9萬戶。至年末全市擁有固定電話用戶52.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8.6萬戶,互聯網用戶12.0萬戶。全市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46部,行動電話61部,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9.5%。郵政業務保持穩定發展。全年函件總量307.0萬件,包裹總量11.3萬件,匯票業務38.9萬筆,特快專遞22.3萬件,報紙訂閱累計2018.8萬份,雜志累計53.9萬份,集郵業務31.8萬枚。

電力供需矛盾突出。全市電力系統最高負荷48.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1%,用電高峰期電力負荷最大缺口達25萬千瓦。由於供電緊缺,全年全社會用電量27.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5%,增幅比上年下降5.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量21.56億千瓦時,增長17.0%;城鄉居民生活用電4.2億千瓦時,與上年基本持平。

七、財政和金融保險

財政形勢穩定。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23.4億元(按上年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26.5%。考慮2004年實施的出口退稅新機制及其他財政體制改革因素,全市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為19.1億元(新口徑),與上年同口徑相比增長17.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7億元,增長21.8%。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2.87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23.7%,完成預算的112.6%,其中教育事業費支出3.77億元,增長24.3%。科技、社會福利、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等重點支出明顯增加。

金融運行健康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221.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0.3億元,增長10.1 %,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28.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1.0億元,增長9.4%;企業存款61.3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6億元,增長12.0%。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170.0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3.5億元,增長16.0%。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比達76.7%,比上年末提高3.9個百分點。信貸結構不斷優化。基礎建設、工業、個人消費等貸款保持較快增長,與上年末相比增幅分別為22.9%、25.7%、和30.5%。金融機構全年現金累計收入2347.4億元,累計支出2311.2億元,現金凈回籠36.2億元,比上年增加8.1億元。

保險業繼續發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各類保險公司12家,全年保費收入45831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151萬元,增長18.6%;人身險保費收入28680萬元,下降6.4%。全年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12771萬元,比上年增長41.1%,其中財產險10749萬元,增長58.6%;人身險2022萬元,下降11.1%。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221所,在校學生168697人,占總人口14.91%。小學入學率為99.99%;初中入學率為98.54%;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達到88.6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全國高校統考報名錄取率80.34%。中等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也得到大力發展。全年新創溫州市級教育強鎮2個,溫州市級以上教育強鎮累計達14個,其中省級12個。教育條件繼續改善。每個學生平均佔有校舍建築面積,小學達4.83平方米,初中8.24平方米,普高15.23平方米;校均學生人數,小學達到687人/所,獨立初中達到1149人/所,一貫制學校初中部達265人/所。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小學、初中、普高、職高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98.8%、97.1%、94.9%、72.8%,中級及以上職稱比例分別為49.34%、47.06%、48.43%、38.28%。

科技進步取得新進展。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41178.2萬元,科技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8%。各級財政科學事業費支出1554萬元,比上年增長18.6%,科技三項經費投入2438萬元,增長37.0%。全年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5項,星火計劃1項,重點新產品計劃6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2項;列入省級各類項目56項、溫州市級項目13項。全年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溫州市科技進步獎9項。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年內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家,溫州市級6家,至年末,共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1家。全年專利授權486項,至年末累計2642項。一批科技項目獲得國家和省貼息貸款或創新基金資助,全年獲資助經費773萬元,比上年增長45.4%。科技合作交流加強。全年技術成交額1.3億元,占溫州市的24%。年末,隸屬人事部門管理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288人,比上年增加623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人員5770人,增加834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群眾文藝創作百花齊放,全年共創作各類文藝作品139件,其中獲國家級獎項2個,省級獎11個。文化產業繼續穩步發展。至年末,我市共有文化經營單位1223家,比上年增長13.7%,總投資額達3.2億元,增長18%。公共圖書館藏書18.7萬冊(件),年總流通量10.9萬人次。城鄉群眾文化生活條件不斷完善,年內新?quot;東海文化明珠"鄉鎮1個,累計達10個;"金海岸文化網"工程新增1個,累計達4個。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7%,有線電視用戶19萬戶。

公共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605家,其中醫院5家,衛生院58家,村衛生室345家,其它醫療機構185家,城市和農村衛生網路逐步完善。年末有各類衛生技術人363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799人,執業護士935人。全市醫療機構病床 1750張,平均每萬人擁有病床15.5張、醫師15.9人。至年末全市農村改廁普及率達88.5%。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年體育人口達48.6萬人,占總人口的43%;中小學全面開展體育達標活動,達標率為98.3%;公共健身點新增40個,累計達160個。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47次,參加活動17萬人次。瑞籍運動員在省、市運動會的19個項目上共獲金牌92枚、銀牌71枚、銅牌67枚。

十、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不斷加強。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積44.2萬平方米,累計260.8萬平方米;新增公共綠地面積2.2萬平方米,累計122.3萬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供排水設施繼續改善。市區公共交通營運線路12條,年載客量3326.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1%。年末供水管道270公里,年供水量4119萬噸,增長16.7%;排水管道199.4公里,液化石油氣用戶5.9萬戶,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圍繞生態市建設目標,加強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大氣環境和城市雜訊環境質量水平保持穩定,環境空氣Ⅰ、Ⅱ級優良天數佔全年總天數的比重為91.3%,城市道路交通雜訊全年平均值68.8分貝,符合交通干線雜訊標准。工業污水排放達標率90.9%,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97.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3.3%。全市已有8家單位通過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繼續保持低增長。年末全市總人口113.1萬人,總戶數30.5萬戶。男女性別比為106.6: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4‰,計劃生育率達90.6%,已婚育齡婦女綜合避孕率90.1%,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率86%。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6元,比上年增長15.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5.5%。教育文化娛樂�瘛⒔煌ㄐ畔⒌確�襇韻�閻С黿�徊嚼┐螅�用袢司��襇韻�閻С?858元,比上年增長16.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766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5.1%。城鄉居民年末人均儲蓄余額達11397元,比上年增長8.8%。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3.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0.6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和1.5平方米。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022人,登記失業率3.6%,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事業深入發展。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57萬人,比上年增加2.42萬人。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18萬人,其中被征地農民1.1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8.88萬人,基本醫療保險7.41萬人,生育保險5.72萬人,失業保險3.01萬人,五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年共收取社會保險基金5.08億元,支出3.49億元,年末結餘1.59億元。歷年累計結餘9.98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9.2%。

社會福利工作不斷加強。年末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96個,其中民辦53個;福利生產企業51個,年末職工4537人,其中殘疾職工1889人。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280人,發放保障資金1188.9萬元,其中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94人,發放保障資金93.9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3286人,發放保障資金1095萬元,臨時救濟1365人次。民政部門接受社會各界捐贈款767萬元,慈善團體募款1369.5萬元,支出救助金554萬元。老年服務中心(活動站)718個,老年人協會956個,老年學校在校人數14160。全年辦理結婚登記13937對。

『貳』 請問瑞安創建於幾幾年

瑞安為東甌古邑。最早於新石器晚期,飛雲江下游兩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為揚州之域甌地。其後受時局變化,朝代更迭,行政所屬動盪變化,直到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始建縣治,迄今為止已有1750多年的悠久歷史。
建縣之始,縣名羅陽,吳寶鼎三年(268年)被更名安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改稱安固縣,唐天復二年(902)年有白鳥棲於集雲閣,以為祥瑞,遂改名瑞安。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瑞安縣升為瑞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為瑞安縣。
1949年5月瑞安解放,建立瑞安縣人民政府。
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1992年在城關鎮東開辟安陽新區,設置安陽新區管委會,為市直屬單位。1999年,市政府由城關鎮搬遷至此。
2001年調整行政區劃,將原屬瑞安市的仙岩、麗嶴、梅頭三鎮劃歸溫州市。

『叄』 瑞安市有多少年歷史

基本概況東南鄒魯—瑞安市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東瀕東海,北鄰溫州市,南接平陽縣,西靠文成縣,西北與青田縣交界。市境東西長107公里(含近海)南北寬36公里,陸地面積1360平方公里,海域和灘塗總面積約2500平方公里。近海有大北列島、北麂列島。人口115.71萬,除漢族外,還有畲、回等少數民族,共轄6個街道12個鎮19個鄉,共有村民委員910個、社區居委會24個、居委會37個。 瑞安倚山面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275天,年降水量1568毫米。全市耕地面積47.2萬畝,淡水河面1萬畝,海塗19萬畝,林業用地86.4萬畝。飛雲灑上游在建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珊溪水庫。飛雲江口外100餘海里有豐富的石油氣資源正在勘探開發。 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從三國吳始建羅陽縣到今,明洪武元年(1368)復為瑞安縣,1987年撤縣設市,稱瑞安市,隸屬於中國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溫州市,邁入新世紀的瑞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逐步成為東南沿海一座現代化城市。 瑞安自古市井繁榮、商貿發達。現代工業萌芽二十世紀初期,百好乳品廠、毓蒙鐵工廠馳名江南。改革開放以來,瑞安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這里是中國政府批准最早對外開放的縣級城市和中國綜合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瑞安作為「溫州模式」的主要發祥地,市場機制靈活,民營經濟發達,形成了汽摩配件、機械電子、塑料製品、鞋類、精細化工、紡織服裝等六大支柱產業,大批名優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種產品在全國市場佔有50%以上份額,是國家級的汽摩配生產基地,塑料薄膜產業基地、印刷包裝及醫葯機械全國產銷基地、全國聞名的精細化工生產基地,形成了有較強競爭能力的行業規模優勢和產業配套優勢。1992年瑞安跨擴中國百強縣(市)行列,獲得中國明星縣(市)稱號,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92.5億元人民幣,外貿出口交貨值5.01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158元,全市財政總收入19.49億元。 今日,瑞安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百萬瑞安人民正滿懷信心開展二次創業,重視引進資金和人才,推進經濟發展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爭取到2010年建成現代化中等城市。主要社會經濟招標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瑞安是浙南著名僑鄉,有6萬多瑞安人分布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5萬瑞安人走出瑞安在全國和地經商辦廠,形成了一處處瑞安街、瑞安村。中國新聞界稱:「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瑞安人。沒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瑞安人去創造市場。」瑞安市系省級文明城市,歷來文風鼎盛,夙有「東南鄒魯」之譽。南宋理學家陳傅良學重「經世致用」,開永嘉學派之先聲。元明之際,戲曲家高則城撰《琵琶記》,稱為「南戲之祖」。清代孫詒讓著述等身,精研經子之學,世稱朴學大師。近代名人輩出,史學家周予同、魚類學家伍獻文、書法家鄒夢禪等均學有專長,聲名卓著。全市現有省級重點學校9所,示範學校11校,A級普高1所,溫州市級示範學校14所。 歷史沿革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析永寧縣大羅山(泉山)南境置羅陽縣,屬會稽郡,設縣治於北湖魯嶴(西嶴、河埭橋一帶),為瑞安建縣之始。太平二年(257),羅陽縣屬臨海郡。寶鼎三年(268),改羅陽縣為安陽縣。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析安固縣境南橫嶼船屯及其南境為始陽縣(今為平陽、蒼南縣及泰順縣一部)。東晉太寧元年(323),安固縣治遷邵公嶼。隋開皇九年(589),省橫陽入安固縣,縣屬之。開皇十二年(592),省安固縣入永嘉縣。武德五年(622),以永嘉縣置東嘉州,析永嘉縣置安固、橫陽等4縣。貞觀元年(627),省橫陽入安固。大足元年(701),復析安固縣置橫陽縣。唐天復二年(902,一作天復三年),安固縣改瑞安縣。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溫州為瑞安府,統瑞安縣。元至元十三年(1276),兩浙東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為溫州路,縣屬之。元貞元年(1295),以瑞安縣超五萬戶升州。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為縣。景泰三年(1452),置泰順縣,割瑞安義翔鄉5都12里屬之。中華民國35年置文成縣,析瑞安西部大峃、龍鳳、金樟、峃口等10鄉屬之。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縣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9月5日,瑞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5年10月,改瑞安縣人民政府為瑞安縣人民委員會。1955~1957年,北麂、北龍二鄉曾—度劃屬洞頭縣。1958年10月14日,文成縣並入瑞安縣,1961年8月10日(上級發文時間),文成縣從瑞安縣內析出。1958年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遷到倉前街134號。1969年1月,改瑞安縣人民委員會為瑞安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6月,撤瑞安縣革委員會復置瑞安縣人民政府;1987年4月15日(國務院文件4月15日下達,7月1日召開撤縣設市慶祝會,全市即日啟用新印鑒)撤縣設市(縣級),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轄范圍不變。1949—1996年,瑞安市(縣)先後隸屬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浙江省第五專區、浙江省溫州專區、浙江省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浙江省溫州地區、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從倉前街搬遷到安陽新區新市政大院辦公。 瑞安府、瑞安門 瑞安府的建制時間是南宋咸淳元年(1265)至元至元十三年(1278),它的轄區大大超過宋元時的瑞安縣、州。轄當時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4縣。府衙門不在瑞安,而在永嘉縣城(今鹿城)。瑞安府實際就是以後的溫州府。取名瑞安府的原因是南宋度宗趙 立皇太子前先封永嘉郡王,當了皇帝後,把他的「潛邸」由州升為府。瑞安當時屬溫州,由於「瑞安」這個名字吉祥,比永嘉還好聽,便以瑞安名府。「瑞安門」並不是瑞安縣城的城門,而是溫州城的大南門。大南門是俗稱,瑞安門是正式名稱。因為瑞安是溫州的南面,大南門正朝著瑞安,故名。瑞安門和瑞安府,往往被別人誤認為是在瑞安,其實這是瑞安境外的兩個特殊的地名。瑞安金名片工業類:中國汽摩配之都 中國休閑鞋生產基地 中國工藝禮品生產基地 中國(瑞安)膠鞋名城 中國男裝名城 中國塑料薄膜生產基地 中國包裝機械城 中國鍛造產業基地農業類:中國馬蹄筍之鄉中國溫鬱金之鄉中國銀杏之鄉其他類:浙江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僑鄉中華進士第一村瑞安曹村 1.瑞安網: http://www.ratoday.com.cn/ 2.瑞安市政府網站: http://www.ruian.gov.cn/

『肆』 瑞安這個地名的來源是什麼

瑞安,瑞安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縣級市,隸屬於地級溫州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是溫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北與與溫州市區、南與平陽縣、西與文成縣以及青田縣接壤。稱之為「天瑞地安」的城市。1987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沿海經濟開發區之一,為全國農村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之一,浙江省小康縣(市)、浙江省重要的現代工貿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瑞安陸域面積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60平方公里,轄12個鎮、19個鄉、6個街道,戶籍人口117.52萬人,除漢族外,還有畲、回等少數民族。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68.16億元,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第21位。
瑞安市行政區下轄安陽、玉海、錦湖、東山、上望、潘岱6個街道;塘下、莘塍、汀田、飛雲、仙降、馬嶼、曹村、陶山、碧山、湖嶺、龍湖、平陽坑12個鎮;大南、順泰、梅嶼、荊谷、桐浦、芳庄、金川、林溪、潮基、鹿木、永安、桂峰、營前、東岩、高樓、寧益、楓嶺、北麂、北龍19個鄉。共有61個社區,910個行政村。瑞安市人民政府駐地安陽街道萬松東路154號。
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三國吳始建羅陽縣,唐天復二年安固縣改為瑞安縣,1987年撤縣設市,隸屬於中國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溫州。邁入新世紀的瑞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逐步成為東南沿海一座現代化城市。
瑞安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改革開放以來,瑞安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率先發展市場經濟,嘗試股份經營,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地實際的經濟發展路子。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率先興辦農村家庭工廠,千方百計把產品推向市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把以上經濟特色概括為「小商品、大市場」。從此,瑞安以全國獨有的「溫州經濟格局」和靈活的運行機制蜚聲海內外……
瑞安是浙南著名僑鄉,有10萬多瑞安人分布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20多萬瑞安人走出瑞安在全國各地經商辦廠,形成了一處處瑞安街、瑞安村。中國新聞界稱:「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瑞安人,沒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瑞安人去創造市場。」
瑞安市系省級文明城市,歷來文風鼎盛,夙有「理學名邦」、「東南鄒魯」之譽。南宋理學家陳傅良學重「經世致用」,開永嘉學派之先聲;葉適集永嘉學派之大成。元明之際,戲曲家高則誠撰《琵琶記》,稱為「南戲之祖」。清末,學者孫詒讓精研經學和甲骨文,被譽為「有清三百年朴學之殿」、甲骨文研究的開山鼻祖。近代名人輩出,教育家陳黻宸、史學家周予同、魚類學家伍獻文、書法家鄒夢禪等均學有專長,聲名卓著。
瑞安市境群山起伏,溪澗縱橫,且有飛雲大江襟帶城廓,隆山古塔雄視八方,自然景觀頗具壯美清幽的特色。風景旅遊區占國土面積20.8%,屬旅遊資源大市,擁有寨寮溪等七大風景勝區。省內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玉海樓和觀音寺石塔列入全國、省級文保單位。2004年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伍』 溫州和瑞安哪個歷史悠久

溫州早500~600年歷史。

溫州

約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溫州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0餘處,出土有石犁、石鐮、石斧、石錛、石刀、石鑿、石鏃、石網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前475-前221年戰國時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劃天下為36郡,溫州屬閩中郡。

公元前192年(西漢惠帝三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分章安之東甌鄉置永寧縣,西猶兼處州地,戶不滿萬,縣始於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323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析臨海郡溫嶠嶺以南地區置永嘉郡,治所設於永寧,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建郡城於甌江南岸,相傳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後名鹿城.是為永嘉建郡之始。

422年(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方誌,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並,稱永嘉縣,屬處州。後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於括蒼(今麗水市)。

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於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嘉、安固、樂成、橫陽四縣。627年,廢東嘉州重隸於括州。

675年,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共計42814戶,241690口。

溫州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1911年(清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後,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翌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


瑞安為東甌古邑。最早於新石器晚期,飛雲江下游兩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為揚州之域甌地。其後受時局變化,朝代更迭,行政所屬動盪變化,直到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始建縣治,迄今為止已有1770多年的悠久歷史。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析永寧縣大羅山(泉山)南境置羅陽縣,屬會稽郡,設縣治於北湖魯嶴(西嶴、河埭橋一帶),為瑞安建縣之始。

太平二年(257),羅陽縣屬臨海郡。

寶鼎三年(259),改羅陽縣為安陽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陽縣為安固縣。

太康四年(283),析安固縣境南橫嶼船屯及其南境為始陽縣(今為平陽、蒼南縣及泰順縣一部)。

東晉太寧元年(323),安固縣治遷邵公嶼。

隋開皇九年(589),省橫陽入安固縣,縣屬之。

開皇十二年(592),省安固縣入永嘉縣。

武德五年(622),以永嘉縣置東嘉州,析永嘉縣置安固、橫陽等4縣。

貞觀元年(627),省橫陽入安固。

大足元年(701),復析安固縣置橫陽縣。

唐天復二年(902,一作天復三年),安固縣改瑞安縣。

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溫州為瑞安府,統瑞安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兩浙東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為溫州路,縣屬之。

元貞元年(1295),以瑞安縣超五萬戶升州。

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為縣。

景泰三年(1452),置泰順縣,割瑞安義翔鄉5都12里屬之。

中華民國35年置文成縣,析瑞安西部大峃、龍鳳、金樟、峃口等10鄉屬之。

1949年,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縣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9月5日,瑞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10月,改瑞安縣人民政府為瑞安縣人民委員會。

1955~1957年,北麂、北龍二鄉曾—度劃屬洞頭縣。

1958年10月14日,文成縣並入瑞安縣。

1961年8月10日(上級發文時間),文成縣從瑞安縣內析出。

1958年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遷到倉前街134號。

1969年1月,改瑞安縣人民委員會為瑞安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撤瑞安縣革委員會復置瑞安縣人民政府。

1987年4月15日(國務院文件4月15日下達,7月1日召開撤縣設市慶祝會,全市即日啟用新印鑒)撤縣設市(縣級),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轄范圍不變。

1949—1996年,瑞安市(縣)先後隸屬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浙江省第五專區、浙江省溫州專區、浙江省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浙江省溫州地區、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

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從倉前街搬遷到安陽新區新市政大院辦公。

2001年仙岩鎮、麗嶴鎮劃屬溫州市甌海區,塘下鎮的梅頭辦事處劃屬溫州市龍灣區。

『陸』 瑞安的歷史

瑞安為東甌古邑。最早於新石器晚期,飛雲江下游兩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為揚州之域甌地。其後受時局變化,朝代更迭,行政所屬動盪變化,直到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始建縣治,迄今為止已有1750多年的悠久歷史。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析永寧縣大羅山(泉山)南境置羅陽縣,屬會稽郡,設縣治於北湖魯嶴(西嶴、河埭橋一帶),為瑞安建縣之始。
太平二年(257),羅陽縣屬臨海郡。
寶鼎三年(268),改羅陽縣為安陽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陽縣為安固縣。
太康四年(283),析安固縣境南橫嶼船屯及其南境為始陽縣(今為平陽、蒼南縣及泰順縣一部)。
東晉太寧元年(323),安固縣治遷邵公嶼。
隋開皇九年(589),省橫陽入安固縣,縣屬之。
開皇十二年(592),省安固縣入永嘉縣。
武德五年(622),以永嘉縣置東嘉州,析永嘉縣置安固、橫陽等4縣。
貞觀元年(627),省橫陽入安固。
大足元年(701),復析安固縣置橫陽縣。
唐天復二年(902,一作天復三年),安固縣改瑞安縣。
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溫州為瑞安府,統瑞安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兩浙東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為溫州路,縣屬之。
元貞元年(1295),以瑞安縣超五萬戶升州。
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為縣。
景泰三年(1452),置泰順縣,割瑞安義翔鄉5都12里屬之。
中華民國35年置文成縣,析瑞安西部大峃、龍鳳、金樟、峃口等10鄉屬之。
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縣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9月5日,瑞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10月,改瑞安縣人民政府為瑞安縣人民委員會。
1955~1957年,北麂、北龍二鄉曾—度劃屬洞頭縣。
1958年10月14日,文成縣並入瑞安縣。
1961年8月10日(上級發文時間),文成縣從瑞安縣內析出。
1958年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遷到倉前街134號。
1969年1月,改瑞安縣人民委員會為瑞安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撤瑞安縣革委員會復置瑞安縣人民政府。
1987年4月15日(國務院文件4月15日下達,7月1日召開撤縣設市慶祝會,全市即日啟用新印鑒)撤縣設市(縣級),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轄范圍不變。
1949—1996年,瑞安市(縣)先後隸屬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浙江省第五專區、浙江省溫州專區、浙江省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浙江省溫州地區、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
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從倉前街搬遷到安陽新區新市政大院辦公。
2001年仙岩鎮、麗嶴鎮劃屬溫州市甌海區,塘下鎮的梅頭辦事處劃屬溫州市龍灣區。

『柒』 浙江省瑞安市

文化名城

瑞安市位於浙江東南部,濱臨東海,為浙閩交通要道,面積1360平方公里。舊城區位於飛雲江江口東北沿岸。面積3.6平方公里。自三國建縣始,一直為瑞安市政治、文化中心,浙南古重鎮,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現瑞安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包括兩個新區,形成一市兩區的新格局,人口15萬人。已成為一座古老而新興的城市。

瑞安歷史久遠。新石器時期,在飛雲江流域的人們就斷發紋身,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在夏、商、周時,瑞安屬《禹貢》揚州之域。秦屬閩中郡。漢初勾踐後裔騶搖,因佐漢滅秦敗羽有功,封東海王,瑞安屬東甌王國。三國鼎立,瑞安屬孫吳。孫吳赤烏二年設置羅陽縣,為瑞安建縣之始。當時行政管轄地域包括今平陽、蒼南、泰順與文成東南部。相傳縣治設在北湖魯嶴,寶鼎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縣,境南西為橫嶼船屯,設置始陽縣(即今平陽)。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遷縣治於今址。南朝基本沿襲不變,隋唐時期,瑞安前後改屬處州、括州、東嘉州、溫州。到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唐末五代為吳越國土。宋代瑞安屬溫州永加軍。元代,瑞安因戶多升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降為縣。入清,屬溫州處道。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撤文成縣並入瑞安,1961年8月復又分縣,1978年恢復瑞安縣人民政府,屬溫州地區,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瑞安古城自古有水鄉之稱,城內水網密布,分兩縱兩橫。河道縱橫相連,寬窄不一,寬者可通船,窄者只通水,蓄泄得宜。縣志載「舟揖藉以往來,居人資以汲飲,民咸賴之」。百姓傍河而居,城內居民分四隅一廂管理,道路分街、巷。大街基本東西走向,巷為南北走向,形成一種規則、整齊的塊狀布局,承襲坊里制。前河後街,街與街以橋連接,古城內原有三十四座橋。小橋、流水、人家形成了瑞安古城水鄉風貌。古城內,傳統街區眾多。古城三面接陸,一面臨江,地勢平坦。

瑞安山川秀麗、景點繁多。位於郊區的仙岩風景區,早在東晉之際已遐邇聞名。瑞安民間文化品類繁多,風格迥異。有鼓詞、蓮花、道情、唱龍船、打花鼓、排街、藤牌舞等數十種之多。

歷史上瑞安是一座具有革命意義的城市。自宋宣和間,瑞安人民就參加了方臘起義。明嘉靖間,瑞安人民在戚繼光及其部將領導下英勇抗擊倭寇。1861年趙起領導浙南金錢會起義,參加太平天國革命軍。1900年義和團革命時期,瑞安人民組織神拳會,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瑞安人民都積極參與。「五四」運動後,1926年11月中共瑞安黨小組成立,掀開了瑞安紅色的一頁。1928年陳卓如領導的馱山赤衛隊舉起了浙南第一面農民武裝斗爭的旗幟。紅十三軍在軍長胡公冕率領下,南渡瑞安,縱橫百里,把瑞安革命推到高潮。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率部來瑞,使瑞安成為浙南革命斗爭的搖籃。

數千年的文明史在瑞安遺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它們分散在瑞安的每一塊土地上。從山前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祖先就在飛雲江流域繁衍生息,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生活。篁嶼等地石棚墓的發現,反映了商、周時期瑞安社會、經濟的發達,此護墓葬形式在中國很少發現,實屬珍貴……據文物普查發現,全市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數十處,各類文物點320處,已公布列為市級重點文保單位51處,浙江省重點文保單位9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1處。其中市區有12處,玉海樓、利濟醫學堂、觀音寺石塔、隆山塔、東安硐橋、東塔、隆山宮、話桑樓、章安四賢祠等等。

瑞安是名人薈萃之地,文化之邦。自古民間傳說「瑞安出才子」。據統計,自隋朝以來,歷代進士307位,其中狀元三位。歷代名人有漢朝的蔡敬則。特別是自宋以來,學人蔚起,人才輩出。號稱「元豐太學永嘉九先生」的許景衡和周行己,他們傳播程朱理學,開學術研究之風。而後陳傅良進一步發展永嘉學派學說,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較大的影響。還有在北宋熙寧、元豐年間名動京師的著名學者林石,「嘉熙四諫」之一的著名詩人曹豳等。元末明初,瑞安出了一位偉大的戲劇家高則誠,撰寫了《琵琶記》,奠定了南戲的基礎,因而贏得了「南戲鼻祖」之美譽。明代有著名書法家姜立綱,被瑞安人譽為四賢之一的卓敬、書畫家任道遜、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的林增志。清代孫詒讓、孫衣言父子治學名震遐邇。還有一大批文人學者孫希旦、黃體芳等。近代,革命家有蔡華、蔡雄、林去病等英雄人物;教育家有金嶸軒;實業家李毓蒙開溫州機器製造之先河;吳百亨,創擒雕牌煉乳。現代著名學者有著名的歷史學家周予同、水生生物學家伍獻文、書法家鄒夢禪等等。他們都為祖國的歷史文化有過卓越的貢獻,在瑞安大地上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自南朝至今,歷代許多文人騷客來瑞。風流太守謝靈運數次游覽仙岩,寫下了「誰知蒼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點青」名句。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瑞安陶山,有楹聯為證:「六朝霸業成逝水,千古名山猶姓陶」,理學大師朱嘉曾遊仙岩,會陳傅良,並手書「開天氣象」匾仍懸掛在聖壽禪寺的山門上。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經過瑞安寫下著名詩篇《過瑞安江》。還有方干、王十朋、陳昌時、俞樾、余紹宋等等文人學者都留下了不朽佳作。近代的朱自清因梅雨潭的綠而陶醉,洋洋灑灑寫下了名篇《綠》,也令世人陶醉。郭沫若慕名專程來到玉海樓,所以才有了他對孫氏精闢的闡述,玉海樓里才能尋覓到他許多墨寶。這些歷代名人來瑞,使古城瑞安添色不少。
瑞安府、瑞安門 瑞安府的建制時間是南宋咸淳元年(1265)至元至元十三年(1278),它的轄區大大超過宋元時的瑞安縣、州。轄當時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4縣。府衙門不在瑞安,而在永嘉縣城(今鹿城)。瑞安府實際就是以後的溫州府。取名瑞安府的原因是南宋度宗趙 立皇太子前先封永嘉郡王,當了皇帝後,把他的「潛邸」由州升為府。瑞安當時屬溫州,由於「瑞安」這個名字吉祥,比永嘉還好聽,便以瑞安名府。「瑞安門」並不是瑞安縣城的城門,而是溫州城的大南門。大南門是俗稱,瑞安門是正式名稱。因為瑞安是溫州的南面,大南門正朝著瑞安,故名。瑞安門和瑞安府,往往被別人誤認為是在瑞安,其實這是瑞安境外的兩個特殊的地名。

『捌』 瑞安名字的歷史淵源

瑞安市位於浙江東南部,濱臨東海,為浙閩交通要道,面積1360平方公里。舊城區位於飛雲江江口東北沿岸。面積3.6平方公里。自三國建縣始,一直為瑞安市政治、文化中心,浙南古重鎮,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現瑞安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包括兩個新區,形成一市兩區的新格局,人口15萬人。已成為一座古老而新興的城市。

瑞安歷史久遠。新石器時期,在飛雲江流域的人們就斷發紋身,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在夏、商、周時,瑞安屬《禹貢》揚州之域。秦屬閩中郡。漢初勾踐後裔騶搖,因佐漢滅秦敗羽有功,封東海王,瑞安屬東甌王國。三國鼎立,瑞安屬孫吳。孫吳赤烏二年設置羅陽縣,為瑞安建縣之始。當時行政管轄地域包括今平陽、蒼南、泰順與文成東南部。相傳縣治設在北湖魯嶴,寶鼎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縣,境南西為橫嶼船屯,設置始陽縣(即今平陽)。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遷縣治於今址。南朝基本沿襲不變,隋唐時期,瑞安前後改屬處州、括州、東嘉州、溫州。到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唐末五代為吳越國土。宋代瑞安屬溫州永加軍。元代,瑞安因戶多升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降為縣。入清,屬溫州處道。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撤文成縣並入瑞安,1961年8月復又分縣,1978年恢復瑞安縣人民政府,屬溫州地區,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玖』 請問,瑞安(屬溫州)這個地名有什麼歷史淵源

瑞安市位於浙江東南部,濱臨東海,為浙閩交通要道,面積1360平方公里。舊城區位於飛雲江江口東北沿岸。面積3.6平方公里。自三國建縣始,一直為瑞安市政治、文化中心,浙南古重鎮,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現瑞安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包括兩個新區,形成一市兩區的新格局,人口15萬人。已成為一座古老而新興的城市。

瑞安歷史久遠。新石器時期,在飛雲江流域的人們就斷發紋身,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在夏、商、周時,瑞安屬《禹貢》揚州之域。秦屬閩中郡。漢初勾踐後裔騶搖,因佐漢滅秦敗羽有功,封東海王,瑞安屬東甌王國。三國鼎立,瑞安屬孫吳。孫吳赤烏二年設置羅陽縣,為瑞安建縣之始。當時行政管轄地域包括今平陽、蒼南、泰順與文成東南部。相傳縣治設在北湖魯嶴,寶鼎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縣,境南西為橫嶼船屯,設置始陽縣(即今平陽)。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遷縣治於今址。南朝基本沿襲不變,隋唐時期,瑞安前後改屬處州、括州、東嘉州、溫州。到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唐末五代為吳越國土。宋代瑞安屬溫州永加軍。元代,瑞安因戶多升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降為縣。入清,屬溫州處道。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撤文成縣並入瑞安,1961年8月復又分縣,1978年恢復瑞安縣人民政府,屬溫州地區,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瑞安古城自古有水鄉之稱,城內水網密布,分兩縱兩橫。河道縱橫相連,寬窄不一,寬者可通船,窄者只通水,蓄泄得宜。縣志載「舟揖藉以往來,居人資以汲飲,民咸賴之」。百姓傍河而居,城內居民分四隅一廂管理,道路分街、巷。大街基本東西走向,巷為南北走向,形成一種規則、整齊的塊狀布局,承襲坊里制。前河後街,街與街以橋連接,古城內原有三十四座橋。小橋、流水、人家形成了瑞安古城水鄉風貌。古城內,傳統街區眾多。古城三面接陸,一面臨江,地勢平坦。

瑞安山川秀麗、景點繁多。位於郊區的仙岩風景區,早在東晉之際已遐邇聞名。瑞安民間文化品類繁多,風格迥異。有鼓詞、蓮花、道情、唱龍船、打花鼓、排街、藤牌舞等數十種之多。

歷史上瑞安是一座具有革命意義的城市。自宋宣和間,瑞安人民就參加了方臘起義。明嘉靖間,瑞安人民在戚繼光及其部將領導下英勇抗擊倭寇。1861年趙起領導浙南金錢會起義,參加太平天國革命軍。1900年義和團革命時期,瑞安人民組織神拳會,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瑞安人民都積極參與。「五四」運動後,1926年11月中共瑞安黨小組成立,掀開了瑞安紅色的一頁。1928年陳卓如領導的馱山赤衛隊舉起了浙南第一面農民武裝斗爭的旗幟。紅十三軍在軍長胡公冕率領下,南渡瑞安,縱橫百里,把瑞安革命推到高潮。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率部來瑞,使瑞安成為浙南革命斗爭的搖籃。

數千年的文明史在瑞安遺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它們分散在瑞安的每一塊土地上。從山前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祖先就在飛雲江流域繁衍生息,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生活。篁嶼等地石棚墓的發現,反映了商、周時期瑞安社會、經濟的發達,此護墓葬形式在中國很少發現,實屬珍貴……據文物普查發現,全市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數十處,各類文物點320處,已公布列為市級重點文保單位51處,浙江省重點文保單位9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1處。其中市區有12處,玉海樓、利濟醫學堂、觀音寺石塔、隆山塔、東安硐橋、東塔、隆山宮、話桑樓、章安四賢祠等等。

瑞安是名人薈萃之地,文化之邦。自古民間傳說「瑞安出才子」。據統計,自隋朝以來,歷代進士307位,其中狀元三位。歷代名人有漢朝的蔡敬則。特別是自宋以來,學人蔚起,人才輩出。號稱「元豐太學永嘉九先生」的許景衡和周行己,他們傳播程朱理學,開學術研究之風。而後陳傅良進一步發展永嘉學派學說,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較大的影響。還有在北宋熙寧、元豐年間名動京師的著名學者林石,「嘉熙四諫」之一的著名詩人曹豳等。元末明初,瑞安出了一位偉大的戲劇家高則誠,撰寫了《琵琶記》,奠定了南戲的基礎,因而贏得了「南戲鼻祖」之美譽。明代有著名書法家姜立綱,被瑞安人譽為四賢之一的卓敬、書畫家任道遜、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的林增志。清代孫詒讓、孫衣言父子治學名震遐邇。還有一大批文人學者孫希旦、黃體芳等。近代,革命家有蔡華、蔡雄、林去病等英雄人物;教育家有金嶸軒;實業家李毓蒙開溫州機器製造之先河;吳百亨,創擒雕牌煉乳。現代著名學者有著名的歷史學家周予同、水生生物學家伍獻文、書法家鄒夢禪等等。他們都為祖國的歷史文化有過卓越的貢獻,在瑞安大地上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自南朝至今,歷代許多文人騷客來瑞。風流太守謝靈運數次游覽仙岩,寫下了「誰知蒼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點青」名句。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瑞安陶山,有楹聯為證:「六朝霸業成逝水,千古名山猶姓陶」,理學大師朱嘉曾遊仙岩,會陳傅良,並手書「開天氣象」匾仍懸掛在聖壽禪寺的山門上。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經過瑞安寫下著名詩篇《過瑞安江》。還有方干、王十朋、陳昌時、俞樾、余紹宋等等文人學者都留下了不朽佳作。近代的朱自清因梅雨潭的綠而陶醉,洋洋灑灑寫下了名篇《綠》,也令世人陶醉。郭沫若慕名專程來到玉海樓,所以才有了他對孫氏精闢的闡述,玉海樓里才能尋覓到他許多墨寶。這些歷代名人來瑞,使古城瑞安添色不少。

『拾』 瑞安市屬於什麼地區的

截至2019年,瑞安市屬於浙江省溫州市。

溫州市現轄鹿城、龍灣、甌海、洞頭4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5縣。

瑞安地處浙江東南沿海,是浙江省重要的現代工貿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溫州大都市區南翼中心城市,陸域面積135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37平方公里,下轄9鎮12街2鄉。

(10)瑞安市現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瑞安市的歷史沿革

1949年,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縣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9月5日,瑞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10月,改瑞安縣人民政府為瑞安縣人民委員會。

1955~1957年,北麂、北龍二鄉曾—度劃屬洞頭縣。

1958年10月14日,文成縣並入瑞安縣。

1961年8月10日(上級發文時間),文成縣從瑞安縣內析出。

1958年縣人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遷到倉前街134號。

1969年1月,改瑞安縣人民委員會為瑞安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撤瑞安縣革委員會復置瑞安縣人民政府。

1987年4月15日(國務院文件4月15日下達,7月1日召開撤縣設市慶祝會,全市即日啟用新印鑒)撤縣設市(縣級),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轄范圍不變。

1949—1996年,瑞安市(縣)先後隸屬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浙江省第五專區、浙江省溫州專區、浙江省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浙江省溫州地區、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

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從倉前街搬遷到安陽新區新市政大院辦公。

2001年仙岩鎮、麗嶴鎮劃屬溫州市甌海區,塘下鎮的梅頭辦事處劃屬溫州市龍灣區。

閱讀全文

與瑞安市現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