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告訴我計算任意一年月日是星期幾的方法啊
用當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做底,然後算出今年離那年有幾年零幾天。
再用年數減去閏年數,乘365除再加上366乘閏年數再加上零的天數,最後除7,如是整數,就是當天是星期幾就是那天是星期幾;如不是整數,就要分兩種情況:如果往後數(如2007年一月一日至2008年一月一日),余數是幾,就用今天往後數幾天,那天星期幾就是你要求的那天是星期幾;
如往前數,(如2008年一月一日至2007年一月一日)余數是幾,就用今天往前數幾天,那天星期幾就是你要求的那天是星期幾。
星期,又叫周,是一個時間單位,也是現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
星期作為時間周期最早起源於巴比倫。現在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確立的。
(1)歷史的計算公式是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起源:星期作為時間周期最早起源於巴比倫。現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最早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為一周,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而在中國,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國傳播時,星期才逐漸被人們所知曉。
民國時期規定使用公歷之後,星期才逐步普及起來。
星期在中國古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中國的七曜開始並未作為時間單位。
B. 同比和環比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同比增長計算公式:
1、同比增長率=(本期數-同期數)÷同期數×100%
例子:比如說去年3月的產值100萬,本年3月的產值300萬,同比增長率是多少?
本題中,同比增長率=(300-100)÷100=200%
2、當同期數為負值的情況,公式應當完善如下:
同比增長率=(本期數-同期數)÷ |同期數|×100%
例子:比如說去年3月的產值100萬,本年3月的產值50萬,同比增長率是多少?
本題中,同比增長率=(50W-(-100W))/|-100W||×100%=150%
二、環比增長計算公式:
環比增長率=(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
例子:比如說今年3月的產值100萬,2月的產值300萬,環比增長率是多少?
本題中,同比增長率=(300-100)÷100=200%
(2)歷史的計算公式是什麼擴展閱讀:
環比有環比增長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兩種方法。
環比即與上期的數量作比較。
環比增長速度=(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了多少。
環比發展速度=本期數÷上期數×100%,環比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之比,反映現象在前後兩期的發展變化情況,如:本期銷售額為500萬,上期銷售額為350萬。
環比增長速度=(500-350)÷350×100%=42.86%
環比發展速度=500÷350×100%=142.86%
環比增長速度=環比發展速度-1。
C. 如何計算歷史日期
如果是跨公元前的話,我們可這樣做,舉例比如西漢(公元前202年-9年)持續了多少年呢?我們可以把公元前記做一個負數就可以
9-(-202)-1=210年,為什麼要減去1呢,這是因為比如數學上的數軸有0,而我們的公元紀年沒有0年,公元前1年(-1)結束直接就到公元元年(1年)了,多算了1年所以要減1。
D. 怎麼學好歷史and數學計算公式and一次函數
歷史是靠背(當然也要理解),背的功夫做到了,練習一下,考試就很容易 數學計算 重要的是理解,牢記公式,例題,不會有大問題 對於一次函數,一次函數是最簡單的函數,要會判斷,牢記圖像變化規律,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即可
E. 天乾地支萬能計算公式,天乾地支的演算法
提起天乾地支萬能計算公式,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天乾地支的演算法,另外,還有人想問1993年,用干支紀年是什麼時候,怎麼計算的,具體公式,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求天乾地支的計算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天乾地支的演算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小數點的怎麼算。
天干=(年份-3)/10……余數余數為幾就數幾個
地支=(年份-3)/12……余數同上
比如今年天乾地支最正確的演算法。
(-3)/10……余數為0數十個就是癸
(-3)/12……余數為6數六個是巳
來源淺考
相傳早在公元前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
一些學者從中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這一特有現象。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中國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話,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
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天乾地支指標公式。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尚書正義》解釋說:「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支是大橈創制的,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干支紀年法,我國傳統的紀年方法。
1.乾和支的含義: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
十大天干:甲丁庚癸
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任意日干支巧演算法。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干支紀年法簡便演算法公式。
亥(豬)
2.乾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可構成60干支(即為一花甲)。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永無止盡。十天干所支。
3、計算方法如下:庚辰日女命短。
(1)將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編號。如下:丙己壬子卯午酉天乾地支日期計算器。
(2)計算時,年位的數對應天乾的編號、用年數除以12,得到的余數對應地支的編號,合起來就是該年的干支紀年法。天乾地支的計算方法。
如年:位是1,對應的天乾的編號就是「辛」,再用除以12得到餘7,對應地支編號為「卯」合起來即年為「辛卯」年。初中歷史時間計算公式。
以上就是與天乾地支的算關內容,是關於天乾地支的演算法的分享。看完天乾地支萬能計算公式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F. 關於歷史年份計算題
高中歷史教師回答你
在計算歷史年份時要牢記歷史年份中沒有公元零年這個概念,因此在用數學原理計算時注意加減一的問題
1、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本來應該以民國元年也就是1912年為參照物,但是在計算中要遇到一個加減一的問題。因此為了便於計算,通常我們都用1911年為實際參照物。比如民國26年也就是1911+26=公元1937年;公元1945年也就是1945—-1911=民國34年。
2、如果同是公元XX年和公元XX年或者公元前XX年和公元前XX年之間計算就很簡單直接用數學原理進行計算。比如公元1949年與公元2009年相差2009-1949=60年;公元前600年與公元前400年相差600-400=200年
如果一個是公元前XX年一個是公元XX年,那麼就需要一個加減一的問題。比如公元前2009年與公元2009年相差2009+2009-1=4017年。(沒有公元零年)
G. 期權波動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波動率的計算:
江恩理論認為,波動率分上升趨勢的波動率計算方法和下降趨勢的波動率計算方法。
1、上升趨勢的波動率計算方法是:在上升趨勢中,底部與底部的距離除以底部與底部的相隔時間,取整。
上升波動率=(第二個底部-第一個底部)/兩底部的時間距離
2、下降趨勢的波動率計算方法是:在下降趨勢中,頂部與頂部的距離除以頂部與頂部的相隔時間,取整。並用它們作為坐標刻度在紙上繪制。
下降波動率=(第二個頂部-第一個頂部)/兩頂部的時間距離
拓展資料:
股市波動率的類型:
1、實際波動率
實際波動率又稱作未來波動率,它是指對期權有效期內投資回報率波動程度的度量,由於投資回報率是一個隨機過程,實際波動率永遠是一個未知數。或者說,實際波動率是無法事先精確計算的,人們只能通過各種辦法得到它的估計值。
2、歷史波動率
歷史波動率是指投資回報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表現出的波動率,它由標的資產市場價格過去一段時間的歷史數據(即St的時間序列資料)反映。這就是說,可以根據{St}的時間序列數據,計算出相應的波動率數據,然後運用統計推斷方法估算回報率的標准差,從而得到歷史波動率的估計值。
顯然,如果實際波動率是一個常數,它不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則歷史波動率就有可能是實際波動率的一個很好的近似。
3、預測波動率
預測波動率又稱為預期波動率,它是指運用統計推斷方法對實際波動率進行預測得到的結果,並將其用於期權定價模型,確定出期權的理論價值。
因此,預測波動率是人們對期權進行理論定價時實際使用的波動率。這就是說,在討論期權定價問題時所用的波動率一般均是指預測波動率。需要說明的是,預測波動率並不等於歷史波動率。
4、隱含波動率
隱含波動率是期權市場投資者在進行期權交易時對實際波動率的認識,而且這種認識已反映在期權的定價過程中。從理論上講,要獲得隱含波動率的大小並不困難。
由於期權定價模型給出了期權價格與五個基本參數(St,X,r,T-t和σ)之間的定量關系,只要將其中前4個基本參數及期權的實際市場價格作為已知量代入期權定價模型,就可以從中解出惟一的未知量σ,其大小就是隱含波動率。因此,隱含波動率又可以理解為市場實際波動率的預期。
參考鏈接:網路:波動率指數
H. 圓周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計算公式是什麼
圓周率是用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計算出來的。「圓周率」即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間的比率。
1、圓周率是一個超越數,它不但是無理數,而且比無理數還要無理。無理數有一個特點,就是小數部分是無限的,而且是不循環的。比如0.9的循環小數,這個雖然無限,但是重復的。而圓周率則是無限,而且數字不會重復,因此圓周率看起來非常長的一串數字。
2、阿基米德是最早得出圓周率大約等於3.14的人。傳說在他臨死時被羅馬士兵逼到一個海灘,還在海灘上計算圓周率,並且對士兵說:「你先不要殺我,我不能給後世留下一個不完善的幾何問題。」阿基米德計算圓周率的方法是雙側逼近:使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來近似圓的周長。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多邊形周長就越接近圓的邊長。
3、以前的人計算圓周率,是要探究圓周率是否循環小數。自從1761年Lambert證明了圓周率是無理數,1882年Lindemann證明了圓周率是超越數後,圓周率的神秘面紗就被揭開了。現在的人計算圓周率,多數是為了驗證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還有,就是為了興趣。
I. 古人用什麼方法計算圓周率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古人計算圓周率,一般是用割圓法。即用圓的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來逼近圓的周長。Archimedes用正96邊形得到圓周率小數點後3位的精度;劉徽用正3072邊形得到5位精度;Ludolph Van Ceulen用正262邊形得到了35位精度。這種基於幾何的演算法計算量大,速度慢,吃力不討好。隨著數學的發展,數學家們在進行數學研究時有意無意地發現了許多計算圓周率的公式。下面挑選一些經典的常用公式加以介紹。除了這些經典公式外,還有很多其他公式和由這些經典公式衍生出來的公式,就不一一列舉了。
Machin公式 這個公式由英國天文學教授John Machin於1706年發現。他利用這個公式計算到了100位的圓周率。Machin公式每計算一項可以得到1.4位的十進制精度。因為它的計算過程中被乘數和被除數都不大於長整數,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計算機上編程實現。
Machin.c 源程序 還有很多類似於Machin公式的反正切公式。在所有這些公式中,Machin公式似乎是最快的了。雖然如此,如果要計算更多的位數,比如幾千萬位,Machin公式就力不從心了。下面介紹的演算法,在PC機上計算大約一天時間,就可以得到圓周率的過億位的精度。這些演算法用程序實現起來比較復雜。因為計算過程中涉及兩個大數的乘除運算,要用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演算法。FFT可以將兩個大數的乘除運算時間由O(n2)縮短為O(nlog(n))。
Ramanujan公式 1914年,印度數學家Srinivasa Ramanujan在他的論文里發表了一系列共14條圓周率的計算公式,這是其中之一。這個公式每計算一項可以得到8位的十進制精度。1985年Gosper用這個公式計算到了圓周率的17,500,000位。 1989年,David & Gregory Chudnovsky兄弟將Ramanujan公式改良成為: 這個公式被稱為Chudnovsky公式,每計算一項可以得到15位的十進制精度。1994年Chudnovsky兄弟利用這個公式計算到了4,044,000,000位。Chudnovsky公式的另一個更方便於計算機編程的形式是:AGM(Arithmetic-Geometric Mean)演算法 Gauss-Legendre公式: 初值:重復計算: 最後計算: 這個公式每迭代一次將得到雙倍的十進制精度,比如要計算100萬位,迭代20次就夠了。1999年9月Takahashi和Kanada用這個演算法計算到了圓周率的206,158,430,000位,創出新的世界紀錄。 Borwein四次迭代式: 初值:重復計算: 最後計算:這個公式由Jonathan Borwein和Peter Borwein於1985年發表,它四次收斂於圓周率。
Bailey-Borwein-Plouffe演算法 這個公式簡稱BBP公式,由David Bailey, Peter Borwein和Simon Plouffe於1995年共同發表。它打破了傳統的圓周率的演算法,可以計算圓周率的任意第n位,而不用計算前面的n-1位。這為圓周率的分布式計算提供了可行性。1997年,Fabrice Bellard找到了一個比BBP快40%的公式: 3.1415926<3.1415927
J. 歷史年份怎麼計算的
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
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
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來源
耶穌基督誕生那一年作為西元元年,從西元6世紀到10世紀,逐漸成為基督教國家通用的紀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紀元」。後來被世界多數國家所公用,於是就改稱「公元」,常用A.D表示·(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
在歷史書上,耶穌誕生前的年代被稱為「西元前」,常用B.C(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耶穌誕生那年以後的年代是「西元後」,簡稱「西元」。
「世紀」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100年 也是從耶穌誕生那一年算起:西元1年至100年為一世紀,101年到200年為2世紀。以此類推,2017年是21世紀,2001年是 21世紀的第1年。
因為這種紀年法的推廣,進入中國後,逐漸區別於民間使用的夏歷紀年法,被稱為「新歷」、「公歷」,而在這個新歷元年之前的時代自然就叫「公元前」了。所以說「公元前」就是「西元前」(B.C)另一種中國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