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單選 第3題:我國雲南、新疆緊鄰哪兩大毒品產地( ) A.金三角和金新月B.金新月和銀三角C
A.金三角和金新月
金新月是一個僅次於金三角的鴉片和海洛因生產基地。位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國的交界地帶,因形似新月,故名。
「金新月」地區一直種植鴉片,產量很高,曾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金新月,世界三大毒品產地,其地域位於西南亞,從土耳其東部,經伊朗、阿富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一帶,金新月的毒品最大產地是阿富汗。因其形狀好像一彎新月,故稱「金新月」。
金新月和金三角、銀三角等地並稱為世界三大毒品產地。
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長期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
「金三角」的范圍大致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
(1)鴉片歷史最高多少噸擴展閱讀
金三角地區在20世紀出現了許多極富盛名的大毒梟,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
例如坤沙、羅星漢、彭家聲等。這些毒梟為了生產和販賣毒品,組織了一批裝備精良的地方武裝,公開和緬甸、泰國等中央政府抗衡。
曾經緬甸境內產毒最多的幾個地方勢力是:第一特區果敢、第二特區佤邦等,這些地方其實為當地軍閥勢力所把持,但依然臣服於緬甸中央軍政府,有很大的自治權利,也為自身供應和販賣毒品提供了便利。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
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
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直到2005年,「金三角」有關各方才宣布停止罌粟種植,大規模轉型生產米、蔬菜和甘蔗。2006年雲南省公安禁毒部門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等手段測量,「金三角」地區種植罌粟的面積約20萬畝左右。「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已降至100年來的最低點。
相對於金三角等地來說,金新月地區種植毒品的時間較晚,主要種植大麻和罌粟,但近些年來,金新月已經取代金三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產地。
其罌粟種植面積近11萬公頃,每年生產4000噸毒品。1999年金新月地區的鴉片總產量達到4600噸,佔到了全球總產量的75%,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
位於金新月心臟地帶的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罌粟種植國之一。由於其動盪的國內形勢,加上阿富汗國內居民剽悍尚武的習俗,使得阿富汗的罌粟種植面積十分廣泛。
全國大部分省都有罌粟種植,其罌粟種植面積達5.8萬公頃。阿富汗成為世界鴉片生產第一大國。伊朗的罌粟種植面積也比較大。
② 鴉片戰爭的歷史
中國歷史共有兩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簡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點: 中國
結果: 英國勝利
起因: 虎門銷煙
領土變更: 割讓香港島予英國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於這次戰爭是英國強行向中國傾銷鴉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
嘉慶中葉後,清朝的統治日趨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閉目塞聽。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列強已有長足發展,並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目標。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國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國」思想,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外來的產品的需求很小。外國商人為攝取暴利,從華南將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鴉片的輸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的泛濫,影響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道光延續自雍正以來的禁煙政策,但鴉片走私不但不見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態的發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覺。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討論禁煙的看法,朝野對禁煙的看法不一,最終打動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煙奏摺。林則徐一針見血地指出:鴉片不禁,幾十年後會弄的國貧民弱「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種局面顯然是道光帝無論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銀」是封建統治的兩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余箱(200多萬斤)鴉片。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和四千餘名官兵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武備廢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因此屢戰屢敗。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無力再戰。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他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二千一百萬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而由於清政府官員長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國際關系,在隨後的《南京條約》兩個補充文件談判中遭受了進一步的利益損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的簽訂使英國得到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優惠國待遇和開設租界等特權。
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使中華帝國關閉自守的古老大門,從此被英國的尖兵利炮打開。從此再也不能復合,美國總統泰勒隨即派全權大使乘軍艦到廣州,清政府已成驚弓之鳥,急忙跟他簽訂《望廈條約》。
法國軍艦開到廣州海面示威,宣稱將北上攻擊舟山群島,道光帝連忙跟他簽了《黃埔條約》。幾個中國人聽都沒聽過的西方國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普魯士(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荷蘭,丹麥,瑞典等等,「一些中國曾經聽說過,或從沒有聽說過的彈丸小國,在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夠資格的,現在排隊而來。」(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下卷)他們一一和中國簽訂了條約,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條約》中英國人一樣享有的特權。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驅逐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佔了澳門。中華帝國頓時陷入半殖民地狀態。五千年來,從未受此侮辱。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背景
一、鴉片戰爭前的國際國內形勢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重大事變。中國近代歷史就是以此為開端的。鴉片戰爭為什麼爆發?中外史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學者認為這場戰爭爆發是由於「商務上的誤會」,有的認為是導源於「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沖突」。有的說這是一個純偶然性的事件。鴉片戰爭的爆發絕非偶然,我們可以在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發展、演變中考察一下它的歷史背景,也就是戰前世界和中國的社會歷史概況。
(一)國際
1、英國
英國是世界資本主義的發祥地。繼17世紀40年代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之後,18世紀又率先實現「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園。到鴉片戰爭前後這個時間,英國每年的煤產量達到3000多萬噸;生鐵產量達到140萬噸;機械紡紗業所用的棉花量達到5億二千多萬磅;築成鐵路數千公里。當時英國已有2/3的勞動人口從事工業生產,有許多巨大的工業城市,首都倫敦的人口發展到二百幾十萬。從對外作戰所必需的海軍力量看,到1836年時,英國已擁有大小船艦500餘艘。
2、法國
法國當時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強國。18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資產階級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掃法國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工業生產也得以比較迅速地發展。不過,鴉片戰爭前夕,從工業的一些主要指標看,還遠遠落後於英國。
3、德國
德國從19世紀30年代起資本主義工業也有較快地發展,但直到50年代德國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德意志聯邦中包括普魯士等三十多個獨立國,各自為政,這樣又使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4、美國
美國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對英國殖民主義革命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從它建國到進入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鴉片戰爭爆發之時),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時間,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是迅猛可觀的。特別是在19世紀初葉,迅速發展商業,獲取巨額利潤。在1805年,美國商人曾經掌握國際貿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美國善於把握時機進行競爭之一斑。總之,美國雖說後起,但顯示出咄咄逼人之勢。
5、俄國
俄國是一個長期在封建農奴制統治下的國家,直到19世紀前半期封建經濟仍占統治地位。沙俄雖然在經濟上比較落後,但它瘋狂破壞歐洲的革命運動,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國的國家之一,早在17世紀中葉的時候,它就把侵略活動推進到中國的黑龍江流域(著名的雅克薩戰役、尼布楚條約即當時中國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產物)。此後它一直覬覦對中國進行侵略。
(二)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雖說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會因素漸多地進行了量的積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現一種新舊交互滲透的過渡性狀況。但是總的看來,社會的舊格局、舊面貌基本保持著。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並且這種矛盾較前更嚴重激化,封建統治面臨危機。資本主義萌芽有所增長,但封建制度沒有改變。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薄弱,財政拮據,國勢日衰,到了19世紀以後,嘉慶、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勢。
1、落後的經濟
統治中國的清王朝,經過「康乾盛世」已進入了危機四伏的「衰世」。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在全國占據主導地位。土地兼並的現象十分嚴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貴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國最大的地主。據1812年(嘉慶十七年)統計,皇帝直接或間接掌握的土地達83萬頃。乾嘉之際的權臣和坤就占田8000餘頃。道光年間的大官僚琦善則有地252頃。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土地。廣大農民在封建地租、賦稅、徭役和高利貸的重重盤剝下,陷於貧困破產和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農民階級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2、腐敗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專橫獨斷,驕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閉塞,官場貪污成風,吏治敗壞。乾嘉以來,清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僚當中,多次揭露出驚人的貪污案件,這不過是因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而揭發出來的一小部分丑聞而已。當時有人將清朝皇帝查辦貪污案諷刺為「宰肥鴨」。貪污在清統治集團中成為不可遏制的一種流行病。結黨營私,在當時統治集團中也形成惡劣的風氣。
3、廢弛的軍事
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編制上雖有八九十萬人,但缺額甚多,武器落後,其裝備水平與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軍務廢弛,缺乏訓練,軍紀敗壞,國防力量十分虛弱,每年消耗餉銀二千萬兩以上(占當時清朝年財政收入的將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沉悶的思想文化
清朝統治者還實行嚴酷的文化專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學即理學和脫離實際的漢學,並大興文字獄,鉗制和禁錮士人的思想。當時思想界處於一種相當麻木、壓抑和沉悶的氛圍中,但是龔自珍頗有「眾人獨醉我獨醒」的勢頭。他長歌當哭,不遺餘力地揭露和抨擊時弊。
5、閉關自守的對外關系
鴉片戰爭以前,盡管清王朝保持比資本主義制度落後了一個時代的封建制度,盡管它已經相當地沒落腐敗,但是,它卻是一個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還沒有被外國控制。清王朝採取的對外關系政策是「閉關」政策。「閉關」政策肇端於明朝的「海禁」,是明、清某些時候實行過的一種政策,閉關政策它既有前後聯系、一脈相承的一面,又有在不同的時候,實施的背景、目的、具體內容、辦法各不相同的一面,所以應作具體分析、我們這里要著重了解的也可以說特指的,是乾隆以後的閉關政策,也就是限廣州一口通商時期的這種政策。清統治者把閉關政策當作外交的武器來使用,無異於一個人舞紙劍而自詡英雄。閉關政策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國人,但是從長遠、從全局來看,這一政策,沒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積極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國自己,到頭來是作繭自縛了。所以從根本上說這是一項消極的、落後的、錯誤的政策。清政府沉迷於幾千年的繁榮昌盛中,不願意接受世界的變化,不相信世界能有國家會超過自己。
二、非法的鴉片貿易和中國的禁煙運動
(一)鴉片煙毒在中國的泛濫
1、鴉片煙毒泛濫的原因
●自然經濟的抵抗
●閉關政策的影響
鴉片戰前,因為中國是一個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帝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時也因為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暫時了限制了對外貿易規模,這給英國商品的向中國輸入以頑強的抵抗。英國輸華的商品主要是紡織品、金屬製品和從印度運來的棉花,後兩種商品能夠賺點錢但數量有限。大宗紡織品則虧損。而它又亟需中國的茶葉、生絲等商品。在若干年裡,中英正常貿易,中國方面一直保持著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紀30年代初,出超額每年仍在200-300萬兩白銀以上。英國資產階級跟中國做買賣,目的是要贏利賺錢的,這種貿易格局當然是他們不能容忍的,要想辦法找門路改變。他們找到了一件法寶,這就是鴉片貿易。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適應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為了扭轉它在對華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2、鴉片煙毒的泛濫及其嚴重後果
19世紀以後,英國開始收大量鴉片輸入中國,它不惜採取賄賂官吏甚至武裝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紀的最初20年中,英國從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每年平均約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達將近40000箱。除了英國以外,這時還有美國商人從土耳其販來中國鴉片,但為數較少。由於英國對華輸入鴉片數量的激增,從19世紀30年代起,在它對華貿易總值中,鴉片就佔到1/2以上,到鴉片戰爭時英國在對華貿易中由入超變為出超。
●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通過鴉片貿易英國在對華貿易中變入超為出超,變劣勢為優勢,中國變出超為入超,變優勢為劣勢,原來英國在廣州貿易中虧損,「1821年英商運至廣州的天鵝絨,剪絨、印花布虧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虧本10%左右。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整個進口生意中,幾乎沒有一年不虧本的」。但是鴉片貿易卻給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鴉片販子帶來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破壞了中國金融的平衡
鴉片戰爭前夕,中國每年的白銀外流量起碼在一千萬兩以上。白銀大量外流又引起了一連串的社會惡果:最直接的是造成銀貴錢賤。當時清朝實行的是銀錢並用的雙軌制,白銀外流國內缺少使得銀錢比價變動,例如1794年白銀一兩兌換銅錢一千文,到1838年時就需一千六、七十百文銅錢,而向政府納賦稅時須折成白銀,這樣他們實際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賦稅,大大增加了負擔,受剝削更重了;由於銀價上漲,各省拖欠的賦稅也就日益增多,這樣也造成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加深了清廷統治機構的腐敗
鴉片戰爭前夕有人估計,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鴉片,至於「刑名,錢谷之幕友,則有十分之五六,長隨,胥吏更不可勝計」。正如馬克思所說:「浸透了天朝的整個官僚體系和破壞了宗法制度支柱的營私舞弊行為,同鴉片煙箱一起從停泊在黃埔的英國躉船偷偷運進了天朝。」(《馬恩選集》第2卷26頁)統治者營私舞弊,中飽私囊,任意揮霍,最終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負擔,激化階級矛盾,這樣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機。
●損害了中國人的健康
從上至下吸食鴉片的人日增,鴉片的吸者當中,也不光是統治階級及其附屬者群體所屬,也有些下層勞動者。他們本無吸食鴉片的經濟條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煙癮後不但身體受損,甚至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且往往伴隨著品質、道德的淪喪。鴉片在當時對中華民族身心的危害是無法計量的。
(三)禁煙運動始末
1、馳禁與嚴禁的爭論
清政府主要是出於自身統治方面的考慮,早在鴉片尚未嚴懲泛濫的時候,自嘉慶朝以來,就多次提出禁煙的問題,但基本上流於空言,未見實效。但隨著鴉片泛濫的日益嚴重,時至鴉片戰爭前夕的時候,可以說已經到了攸關清朝統治生死存亡的地步,於是禁煙問題提上了緊迫的議事日程,形成嚴禁派弛禁派對壘爭持的激烈爭議。
嚴禁派的代表人物是鴻臚寺卿(掌管朝祭禮儀之官)黃爵滋和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提出了具體辦法,就是用嚴刑峻法,重治吸食:廣傳戒煙葯方,限期一年戒絕,過期仍吸食者,平民處死刑,官吏加等罪--不但犯官治罪,而是其子女不準考試。鄰里互相監督,對知情不舉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對舉報者則予獎勵。
弛禁派的代表人物有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直隸總督琦善和太常寺卿(掌握祭禮樂的官員)許乃濟等人。提出取消鴉片禁令准其公開賣買,照葯材納稅(不過只准以貨易貨,不準用銀子購買,認為這樣可以防止白銀外流)。並且提出國內種植鴉片不予限制,國產鴉片多了,洋商無利可圖,外國鴉片即可不禁自絕。
道光皇帝經過一番權衡,傾向於嚴禁派,召見林則徐進京,深入討論禁煙問題,最後於1938年12月,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並節制廣東水師,馳赴廣州查禁鴉片。
2、林則徐領導下的禁煙運動
林則徐於1839年3月到達廣州。林則徐與鄧廷楨,在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整頓海防,嚴拿煙販,懲處受賄賣放的水師官弁。並且通過多方面的調查,掌握內幕情況。與此同時,他對外國鴉片販子也採取嚴厲的措施,責令外商將躉船上所存的鴉片,造具清冊,聽候收繳,並具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即沒收,人即正法。林則徐堅決表示,「若鴉片一日示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最後,英國鴉片販子被迫繳出二萬余箱。美國煙販繳出1500餘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主持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鴉片,使禁煙運動達到最高潮。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門硝煙」。
③ 鴉片的發展歷史
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
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
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禎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一百至二百年 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到中國 鴉片,逆轉西方世界 對中貿易逆差(而後中國自行生產鴉片),這些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19世紀的清朝書籍這樣記錄鴉片吸食的痛苦:
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lei,二聲)奄奄若病夫初起。
—— 俞蛟:《夢廠雜著》 在日治時期後期,由於台灣人民族自覺的覺醒,抵制「阿片」(即鴉片)逐漸有成,吸食者顯著減少,因此阿片的專賣的收入也就跟著減少。當時台灣阿片的進口是由三井物產獨占。由於阿片吸食者減少,台灣總督府於是在1929年1月頒布《改正鴉片令》,重新發給吸食者許可證(陳明道2003)。這項法令頒布之後,引起全台有識之士的憤怒。然而,連橫卻於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報紙《台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政策謳歌論》(坊間多稱《鴉片有益論》)辯稱鴉片有益,其中最令人不齒的言論有:「台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散也。……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後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
④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開始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萬千克,史稱" "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開始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史稱「虎門銷煙」
-----------------------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_9IeW_u3BXS1vuEE-sgsrdSdUxEK
⑤ 虎門銷煙一共銷毀了多少噸毒品
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歷時23天,共計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計2376254斤(1188.127噸)。
⑥ 金三角是什麼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以「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2005年11月4日拍攝的泰國北部清盛縣一家坐落在叢林中的旅館。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到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一名泰國士兵在清萊府的一片罌粟地里持槍警戒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2001年6月落成的緬甸仰光禁毒博物館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材料:1/3BolsCremedeBananes(波士香蕉香甜酒),1/3RonricoRum(白蘭姆酒),1/3鳳梨汁
調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雪克杯中,搖勻即可。
特色:甜美的外表,有顆飢渴的心。
⑦ 林則徐虎門銷煙時銷毀鴉片多少公斤
共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計2376254斤
⑧ 2017年阿富汗的鴉片生產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幾噸
2017年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較2016年增長63%,已從上年度的20.1萬公頃擴大到32.8萬公頃。
2017年阿富汗非法交易的產值為41億至66億美元,約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至32%。毒品泛濫已成為阿富汗戰爭的一大「後遺症」,嚴重困擾該國經濟社會發展。
鴉片生產的影響已滲透進阿富汗農村的各個角落。據聯合國統計,在阿富汗西部和北部地區,有超過1/3的村莊種植罌粟;在東部地區,種植罌粟的比例超過50%,南部地區甚至高達85%。
阿富汗的鴉片危害:
阿富汗國家不禁止不宣導,人民愚昧根本不知道鴉片危害有多大。
鴉片是從罌粟中提取的毒品,含有12%的嗎啡,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在阿富汗北部的巴爾赫省的部分地區,鴉片被當成包治百病的「靈葯」。為了讓小孩保持安靜,父母竟將鴉片當做巧克力喂給小孩吃,致許多小孩成了「癮君子」。
2010年國際鴉片價格由每公斤64美元大幅上漲到169美元,這引發阿富汗農村一片搶種熱潮,而阿富汗北方巴爾赫省部分地區正是鴉片的供應地之一。
這些地區非常偏遠,根本沒有真正的路。政府開辦的最近的戒毒康復中心也要有四小時的車程。鎮上的幾家葯店甚至不賣阿司匹林,村民於是將鴉片當做止痛劑。很多村民有病有痛就吸一口鴉片煙止痛,殊不知一吸上癮。
⑨ 有關鴉片的歷史
鴉片
俗稱大煙、煙土。鴉片為醫學上的麻醉性鎮痛葯,是從一種草本植物――罌粟中提煉出來的。罌粟,是一種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種植在海拔高300至1700米的地方,其植株約高1.5米,每年二月播種,四、五月分開花,花呈白、紅、紫等顏色,每朵花有四個花辯,其葉子大而光滑,呈帶有銀色光澤的綠色,當其果實成熟時,花辯自然脫落。罌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鴉片製品的原料,從罌粟中可得到象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待因等等毒品。鴉片有生、熟之分。生鴉片的獲取,是通過多必的小刀將罌粟的蒴果輕輕劃破,搜集其白色乳汁,暴露於空氣中,由於氧化作用,乳汁乾燥凝結後變成褐色,有些品種則呈黑色;可製成圓塊狀、餅狀或磚狀。生鴉片一般表面乾燥而脆,裡面則保持柔軟和有粘性,具有強列的、令人作嘔的氣味,有點象氨味陳舊的尿味,味很苦。為保持濕潤,通常用玻璃紙或塑料紙包裝。生鴉片中除了百分之十五至三十的礦物質、樹脂和水份外,還含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特殊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嗎啡類生物鹼,其中又包括三種成份,1.嗎啡,在鴉片中含有百分之十至十四;2.可待因,這是嗎啡的甲醚,在鴉片中含百分之一至三;3.蒂巴因,在鴉片中約含百分之零點二。一類是罌粟鹼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零點五至一。一類是鹽酸那可汀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三至八。生鴉片需進一步加工處理後,方可供吸毒者使用,可吸鴉片即熟鴉片。熟鴉片就是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後,製成條狀、板片狀或塊狀;其表面光滑柔軟,有油膩感,呈棕色或金黃色,通常包裝在薄布或塑料紙中。吸食時,熟鴉片可發出強烈的香甜氣味。吸鴉片煙者把其搓成小丸或小條,在火上烤炊軟後,塞進煙槍的煙鍋里,然後翻轉煙鍋對准火苗,吸食燃燒產生的煙。一個煙癮不大的吸煙者每天吸十至二十次,而煙鬼每天呆吸百餘次。當前最普遍的吸食方法,是一下吃上一、二個小鴉片丸,或把鴉片溶於水中,注射其溶液。有些吸煙者還把鴉片燃燒後的殘渣保存起來,以備缺煙時重新使用。一般而言,最初幾口鴉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頭暈目眩、惡心或頭痛,但隨後可體驗到一種伴隨著瘋狂幻覺的欣快感。為了達到麻木的瞑想狀態,吸煙者需要紋絲不動和安靜。吸食鴉片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尚能保持職業和智力活動,但如果吸煙太多,則變得瘦弱不堪,面無血色,目光發直發呆,瞳孔縮小,失眠,對什麼都無所謂。長期吸食鴉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喪失,因而人體的整個衰弱使得鴉片成癮者極易患染各種疾病。吸食鴉片成癮後,可引起體質嚴重衰弱及精神頹廢,壽命也會縮短;過量吸食鴉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名字來歷:
鴉片俗名大煙,是一種毒品。那麼,鴉片一詞是如何得名的呢?
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一詞。
鴉片的歷史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確實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個大家族:它有28屬,250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幾乎整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個地方幾乎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總之一句話:鴉片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我們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鴉片。文字的記錄是貧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張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⑩ 阿富汗的鴉片生產歷史最高記錄是什麼
2017年阿富汗的opium產量佔世界的絕大部分,高達9000噸,全球罌·粟種植42萬公頃,其中超過四分之三在阿富汗。2018年這個產量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