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杭美村紅花園四橫巷郵編是什麼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杭美村紅花園四橫巷郵編是515224
2. 描寫惠來縣杭美村的好詞好句
什麼愛的方程式,都敵不過數學方程式。
惠來縣,好詞好句\杭美村
什麼愛的方程式,都敵不過數學方程式。
3. 靖海鎮的管轄管區區域
靖海鎮最新管轄管區有23個社區和鄉村,鎮區有城東社區,城西社區,南外村,東光村,西外村,北星村,西豐村;鎮區鄉村有東面的驛後村,北面葛山村形成大靖海鎮區;東邊有義湖村,後湖村,舊厝村;往西有厚山村,前吳村;西南有資深鄉,坂美村,西山村,沫港村,大潭村,月山村,後池村,南山村,其中素有「亞洲第一航標塔」的石碑山燈塔位於坂美村境內,坂美村為鎮區內面積最大的自然村。 城東社區 城東居委轄區范圍主要以大中街、北大街為界,東側劃分為城西社區居委范圍。居委現有總人口數7793人,總戶數1788戶,兩委幹部5人,黨員總數46人,社區大部分居民以外出務工、經營謀生為主,年人均純收入2900元。城西社區 城西居委轄區范圍主要以大中街、北大街為界,西側劃分為城西社區居委范圍。居委現有總人口數6826人,總戶數1788戶,兩委幹部6人,黨員總數53人,社區代表21人,社區大部分居民以外出務工、經營謀生為主,年人均純收入約3000元左右。 南外村 南外村位於靖海城池南外,簡稱南外,全村總人口數4125,總戶數833戶,轄區面積98530平方米。村民以漁業生產為主,現有船隻60多艘,盛產鰻魚、魷魚等,屬靖海鎮純漁業村。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變化,幾百米長的海濱長廊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東光村 東光村位於靖海鎮東南面,是城鄉結合部,總人口2643人,總戶數523戶,區域面積4583畝,耕地面積256畝,林地1500畝,人均收入3002元。修建了村辦公樓、文化室、老人活動中心、文化廣場和籃球場等基礎設施,全村村道基本實現硬化、亮化、凈化、綠化的四化建設。2007年榮獲市、縣先進黨支部,縣文明村、平安村等榮譽稱號。2009年獲市文明村稱號。西外村 西外村創村歷史悠久,先民早就在此居住,有未有靖海,先有西門外之說。明朝靖海建城,因村在城的西郊,故稱西門外,簡稱西外。西外村地處靖海鎮西南部,全村現有246戶,總人口1160人,勞動力415人,外出務工110人,村兩委幹部5人,支部黨員21人。耕地面積70畝,養殖面積130畝,基礎產業以種植甘薯、花生和養殖蝦蟹為主。北星村 北星村位於靖海鎮區北面,俗稱北社,獨立行政村制。歷史上沿古城北城門環城牆內居住,改革開放後,大部分村民發展創居北門外。全村共365戶,總人口1946人,村兩委幹部6人,支部黨員38人。耕地面積130畝,屬旱園地,基礎產業以種植甘薯、花生和蔬菜為主,農業生產方式單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948元。近年來興建了村辦公樓、老人活動中心和公廁等公共設施。驛後村 驛後村是歷史悠久的村落,秦漢後就有先民在此居住,村居地處靖海驛站後面,故得名驛後。全村總戶數485戶,總人口2711人,土地總面積3051畝,種植林業用地1048畝,耕地面積483畝,其中旱園448畝,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兼有少量淺海作業,農業作物主要是種植蔬菜及其他雜糧。自新農村建設以來,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社會和諧安定。坂美村 坂美村地處靖海鎮西南部,背靠南海,是個漁農並舉的行政村,因創鄉時位於石碑鄉尾,故稱阪美。總人口5000多人總面積8000多畝,林地約5000畝,耕地面積800多畝,海岸線長達8公里,沿海灘塗面積1700餘畝,經濟總體以漁主農次,地廣物豐,有紫菜、海膽、孔螺、鮑魚、對蝦等特產。素有亞洲第一燈塔之稱的航標屹立在轄區沿海西南部,與粵電風能風機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不少遊客。 後湖村 後湖村位於靖海鎮東北部,屬半漁農村,全村總戶數299戶,總人口數1542人.區域面積4280畝,耕地面積432畝,林地2850畝,產業經濟以淺海作業和種植水稻、雜糧為主,人均純收入2530元。借新農村建設契機,建設了辦公樓、小學等基礎設施,全村村道基本實現了硬底化、亮化。西鋒村 西鋒村位於靖海鎮區西面,東與鎮區東光村相隔,西與靖海葛山村接壤,南與靖海西外村相隔,北與鎮區北星村相隔。1950年靖海區公所(即靖海鎮前身)把位於靖海鎮區各個片區以方位分為東西南北社,所以西鋒村前身即為西社。1950年後因成立農村初級社,才把靖海鎮區原各社改為各村,西社改為西鋒村一直沿用至今。全村總戶數517戶,總人口2546人,總耕地面積192.5畝,其中水田54畝,旱園138.5畝,人多地少,年人均收入3749元。前吳村 前吳村系靖海一個創鄉近6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村(包括宮前二個自然村),距靖海鎮區約3公里,居於厚山、沫港村中間,全村總人口3889人,耕地面積800畝,是惠來縣著名的僑鄉之一。氏族由福建浦田移饒平,定居獅石鄉,明漚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縣房林濂波偕朱氏攜子耿遷遷居建村,因有吳溪過案,故取名前吳,明、清兩朝出過進士、舉人、武魁二十九人,明正德三年欽賜皇封曲尺祠一座於惠城北門,輩出名人,素有金前吳之稱。 1949年解放前夕,前、港、山建鄉於此,1983年設前吳鄉人民政府,轄前、港、山三村,1986年撤鄉建立管理委員會,1999年建制村民委員會。全村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的蕃薯畝產普遍萬斤以上,在全縣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 1995年以來,經過多方籌資修建了辦公大樓、戲院、老人活動中心、前吳小學、村道硬底化、綠化、亮化,村級公園、安全飲水工程,排水排污設施等一批公共設施,連年來榮獲市、縣、鎮 先進單位、文明村、衛生村、無毒社區等榮譽稱號。沫港村 沫港村位於靖海鎮西南部,距離鎮區4公里,屬半沙灘丘陵地帶,東接前吳村,北臨周田鎮獅獅石鹹水湖,西延荒灘丘陵接周田鎮杭美村。全村200戶,人口1118人,現有黨員17人,村兩委幹部3人,從事農業生產勞力400人,耕地面積390畝,其中水田240畝,旱園150畝,林地826畝,屬靖海鎮純農村。厚山村 厚山村位於靖海鎮西石湖邊,獨立行政村制,全村總人口1743人,共333戶,兩委幹部5人,支部黨員42人。耕地總面積314畝,其中水田122畝,旱園192畝,基礎產業以傳統種植蕃薯、花生為主,農業生產方式單一,年人均純收入2989元。興建了村辦公樓、老人活動中心、戲台和村道硬底化等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三通和村道四化建設。葛山村 葛山村始創於宋朝中期,公元一二六五年,東毗鄰靖海鎮區、西外和驛後村,西至柴橋港,南至西石湖,北至風吹門。全村總人口5150人,主要產業經濟以種植農作業和淡水養殖為主。惠來二中位於村東部,始建於1985年,2006年籌資擴建,現高中、初中部學生7000多人,是惠來縣東部乃至全縣的重點學校之一。位於村西邊的普慧岩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歷史,1995年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山村 南山村位於靖海鎮最西面,西與前詹鎮港遼村相鄰,北與周田鎮杭美村毗鄰,距鎮區8.5公里,屬半沙丘陵地帶,由南山、虎邦山、石塔三個自然村組成,總人口1992人,總戶數362戶,兩委幹部5人,支部黨員20人。耕地面積約560畝,其中水田224畝,旱園336畝,林地面積762畝,村民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年人均純收入2950元。資深村 資深村地處靖海鎮西南部,東臨靖海灣,南隔石碑山,西與坂美村、西山村接壤,北與沫港村、前吳村毗鄰,始創於清末民國時期,因村基很低原是山川出海口所形成的淤泥(烏金土),便稱為資深,1986年11月設資深村至今。轄區面積4.5平方公里,距離靖海鎮區4公里、縣城30公里,總人口18222人,是靖海鎮第一大村,按村落區域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片區,行政組織設村民委員會,黨組織設立黨總支部,下設四個分支部,黨員人數260人,幹部人數32人,其中兩委幹部15人。村民世代以海洋捕撈為生,漁業生產是村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支柱,經歷了世代以風帆漁船捕撈作業為主逐漸向半機械化、全機械化捕撈生產的過程。資深漁港面積7萬平方米是國家二級漁港,可容納300多艘漁船停泊。位於漁港上面有歷代抗擊倭寇的炮台即石碑山炮台,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乘著新農村建設東風,籌資興建了村辦公樓、資深小學、集市貿易市場、安全飲水工程及村道硬底化、亮化建設;對漁港進行維修、港池浚深、殘留暗礁清除;疏通大潭河資深段,修建排水排污渠道。後池村 後池村位於靖海鎮西南部,處於半沙灘丘陵地帶。全村總戶數176戶,戶籍人口1038人,勞動力436人,外出務工125人,村兩委幹部5人,支部黨員18人。耕地面積272畝,其中水田124.2畝,基礎產業以種植水稻、甘薯和花生等為主,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譚村 大潭村位於靖海鎮西南部,東西與西山、坂美村相鄰,南向沙丘一直延伸至南海,北與周田鎮杭美村相鄰,距鎮區5公里,庵泉公路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總人口2406人,有豐富灘塗資源,擁有林地1500畝,產業以農漁業為主,畜牧業為輔。村民多有淺灘潛水捕獲海膽等漁產品技能,是村民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區域內有小型水庫2個,擔負農田灌溉。村前有長溪仔橫過,途經西山、坂美、資村等村,終出南海,1975年汕頭地區駐靖海公社工作團發動全社人民進行整修,後稱大潭河。新農村建設以來村容村貌大為改觀,修建了環村道、辦公樓、學校和衛生站等一批公共設施。西山村 西山村位於靖海鎮西南部,屬沙丘地帶,全村總138戶,人口788人,勞力322人,外出務工97人,是一個經濟落後的革命老區,耕地面積150畝,其中水田80畝,旱園70畝,現有黨員16人,兩委幹部4人。產業經濟以傳統種植水稻、花生、甘薯、大蒜為主,生產方式單一,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貧困有58戶,貧困人口326人,(其中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30戶,147人)分別佔全村總戶數和總人口數的45.3%和41.4%,民政救助低保戶8戶,參加合作醫療投保591人。月山村 月山村位於靖海鎮西部,西與前詹鎮港遼村隔界,北與周田鎮杭美村相隔。全村總戶數242戶,總人口1278人區域面積2580畝,耕地面積352畝(其中水田面積150畝,旱園面積202畝),林地面積800畝,屬半漁農村,產業經濟主要以淺海作業和種植蔬菜、雜糧為主,2009年人均純收入2850元。藉助新農村建設契機,經多方籌資,建設了村辦公大樓、文化室、籃球場、村道硬底化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獲縣文明村、平安村稱號。後王村 根據歷史記載,後王村直到解放後初期原名是厚衡,由於各種原因和潮汕話的諧音,逐漸改寫為厚王、後衡,最後成為現用的後王。後王村是一個半丘陵地帶,半漁農的村莊,屬廣東省惠來縣靖海鎮管轄,行政區域面積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公里,擁有耕地面積54.66公頃,總戶籍人口現有2875人,從業人員940人(其中外出人員512人),現已基本實現三通,集體經濟落後。義湖村 義湖村由義湖、草美、前林三個自然村組成,屬半丘陵沙灘地帶,是純農業地區,也是縣扶貧點之一。行政區域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1畝,總人口1960人,其中義湖1340人,草美350人,前林270人,外出勞力600人,全村基本實現了三通。舊厝村 舊厝村位於靖海鎮區東北面,距鎮區3公里,面積2.4平方公里,屬半沙丘陵地帶。1986年12月撤區建鎮時,始為獨立行政村建制,全村旅居香港等地區300多人,是靖海鎮有名僑村之一。村東南面為海灣石風電場,緊鄰粵電靖海發電廠,臨海0.2公里。全村現有總人口1205人,總戶數232戶,勞動力550人,耕地面積219畝,林地面積2300畝,基礎產業以傳統種植甘薯、花生為主,生產方式單一;海岸線長3公里,水產養殖面積200畝,以養蝦、鮑魚、海膽和紫菜等為主,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448元。村現任幹部6人,兩委幹部交叉任職4人,支部黨員20人。
4. 惠來縣周田鎮杭美村陳楚明手機號碼
獵戶叫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