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什麼意思

歷史上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1-26 09:19:19

① 說說「皇帝」一詞的來歷

【「皇帝」的來歷】
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
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皇」的起源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說伏羲氏,又稱皇羲,以通神明之德創八卦,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弦琴,開始蠟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
「帝」的起源
『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皇帝」的由來
歷史上把君主稱為「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一些國力強大的諸侯國的國君也自稱為王,如秦王、楚王、齊王、趙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滅掉六國,平定天下。贏政自認為這是亘古未
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秦王反復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兼采「帝」號,稱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尊貴.
另一種說法:
秦滅六國後,秦王政覺得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號,顯不出他的偉大,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們商議改帝號之事。
丞相王綰稟奏:「三皇五帝的名稱,是天下共主,實際上本身所佔有的領土,不過方圓千里,而自商周稱王後,才真正擁有天下,而且周維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認為王的稱號最好。」
秦王政不悅的說:「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萬世永傳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內都已成為郡縣,法令由中央統一,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業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建議稱泰皇。」
秦王政一聽,高興的說:「泰皇仍與以前分別不出來,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號,稱「皇帝」。我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庄襄王為太上。」就這樣,贏政被稱為「秦始皇帝」,通稱「秦始皇」
「陛下」的由來
人們在文藝作品中,經常會看到臣民把皇帝稱為「陛下」的情況。為什麼把皇帝稱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台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階。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陛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後來,人們就用「陛下」作為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自己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在禮儀上不敢忘記自己本來無此資格。
「太上皇」的由來
秦朝末年,楚漢爭霸,漢高祖劉邦最終取得了勝利。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劉邦十面埋伏,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項羽突圍不成,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後,每天都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誰知有一天當他又去參拜父親劉太公時,卻見父親穿著一件舊襖,手拿掃帚,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攙扶父親,而劉太公卻連連後退。劉太公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您的父親,也只是一個平頭百姓,平頭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殺頭的。我也不想為這事壞了天下的法紀。」漢高祖犯了愁,對於怎樣才能不失禮度地對待自己的父親,他一直想不出個好辦法。後來,有個大臣說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親為太上皇,建議封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聽了這話大喜過望,馬上舉行大典,將劉太公扶上太上皇位。皇帝的父親從此就被稱為「太上皇」,這一叫法歷代沿襲下來。
皇帝是專制政治體制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中文「皇帝」一詞相傳為秦始皇所創,取「三皇」及「五帝」合一而成。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2232年的皇帝制度時期。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則稱皇帝為「陛下」、「萬歲」或「聖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篡政。
歐洲
西方的「皇帝」一詞來自拉丁語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為羅馬軍隊的最高統治者、元首、皇帝。古代歐洲國家君主通常稱為國王,只有神聖羅馬帝國因為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延續,所以其君主稱為皇帝。
法國
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恢復君主制,因為國王(roi)這個頭銜在大革命後的法國已經極不得人心,象徵腐朽、專制、蠻橫,所以拿破崙不稱國王而稱皇帝。從這個時候起,「皇帝」這個稱號有一種冠冕堂皇的、比國王高一級的味道在里頭。所以,1804年,奧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王國國王弗朗茨二世宣布採用「奧地利皇帝」的稱號,並於1806年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1867年,奧地利帝國實行二元君主制,改為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國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
俄國
1721年,俄國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Imperator)的頭銜,以與其更加強大的君權和更加龐大的國家相對稱。俄國元老院直接把古羅馬帝國皇帝的拉丁文頭銜拿來獻給彼得。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一。在此之前俄國最高統治稱者稱「沙皇」(Tsar),也就是「愷撒」的意思。
普魯士
德文「皇帝」是Kaiser,凱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德文寫成Römischer Kaiser,拉丁文寫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羅馬人的皇帝」。 到了18世紀以後,歐洲許多國家變為君主專制國,皇帝這個頭銜大多作為專制君主的頭銜使用。當時歐洲的皇帝只有法國(拿破崙)、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個。1850年,德意志邦聯議會曾經給普魯士國王加皇帝的尊號,但是被拒絕。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德意志統一,普魯士國王才接受這個頭銜。
英國
英國本土一直是王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繼承莫卧兒王朝皇帝的帝位。她的頭銜是「天佑大不列顛、愛爾蘭及海外領地女王,國教保衛者,印度女皇」
這是所謂「大英帝國」的來源。不過確切地說,應該說是有一個共同君主的兩個國家,大不列顛王國(及其海外領地)和印度帝國。英國在印度的直接統治者為Viceroy,直譯為「副王」,意譯為「總督」。而英文皇帝稱emperor,女皇稱emperess。
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後,男性的英國君主頭銜是「國王大皇帝」。只有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三個國王用了這個頭銜。愛德華八世未加冕即遜位,喬治六世時期印度獨立,印度皇帝的頭銜被取消。
其他
自從彼得一世和拿破崙使得「皇帝」的尊號成為偉大帝王的頭銜和象徵之後,一些小國的君主也稱自己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太子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稱墨西哥皇帝的奧地利馬克西米連大公等等。海地獨立之後,還曾經有一個奴隸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衣索比亞也有皇帝,不過更確切的翻譯是「萬王之王(國王們的國王),猶太人的雄獅」。因為在衣索比亞,國王也是一種和公爵伯爵一樣的貴族頭銜。中非共和國總統博卡薩也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加冕為皇帝。
匈奴採用單於,突厥和蒙古採用可汗。日本使用天皇稱號大概是在隋朝時期,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記載是673—688年前後天武天皇的《飛鳥凈御原令》。中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大約是在清朝的同治、光緒時期。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君主對內自稱皇帝,對中國則稱國王。朝鮮在1896年後改為帝國,其國王李熙也改稱皇帝。
當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國,而政體絕大多數是君主立憲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沒有多少實權。曾做個小統計,目前尚存的王國共有29個,其中亞洲14個,歐洲11個,非洲3個,大洋洲1個。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已死了四十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於前年在法國病逝,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皇帝的後人?開國、治國、亡國,朝代之興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開。君王已成了歷史名詞,中國再不會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讓後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國歷史,就必須從「皇帝學」入手。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② 歷史上的皇帝哪個可以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為什麼

我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歷史里出現了幾百多個皇帝,有些皇帝的所作所為得到了世人的稱贊,而有些皇帝卻遺臭萬年,在歷史的長河裡逐漸淡去。雖然歷史上的皇帝數量比較多,但是真正可以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確實少之又少,屈指可數。

除此之外,還有唐朝的唐太宗,唐太宗在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讓唐朝變得繁榮昌盛,以一己之力創造出了“貞觀之治”。雖然唐太宗的一生備受爭議,但是他對國家所做的各項措施都是值得稱贊的,當然,還有武則天和宋太祖都是非常優秀的皇帝。

③ 皇帝的稱號都是什麼意思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

清朝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聖祖。但是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如西漢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廟奉祀。這也是古代文獻對隋以前帝王只稱謚號、不稱廟號的緣故。

明清以後,帝王的稱謂又為之一變。人們習慣上對明清兩朝的皇帝多稱年號,如永樂帝、乾隆帝等,以後歷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清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君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幾乎都要改元。明清兩代,每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都只用一個年號。

(3)歷史上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帝王的稱謂,皇帝、謚號、廟號、年號之外,還有一些別稱:

1.皇祖:皇帝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2.皇辟:皇帝的別稱。

3.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

4.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

5.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

6.主君:國君的別稱。

7.君:君主、天子。

8.君王:對帝王的稱呼。

9.君人:指皇帝。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④ 中國歷代對皇帝的稱呼

在秦朝以前,是沒有皇帝這個稱謂的。夏朝時期的統治者生前被稱為「後」,死後被稱為「帝」。商朝時期對統治者的稱謂也有了變化,商朝前期統治者仍被稱為「後」,到了後期「王」這個稱謂出現了,那時候的統治者基本都被稱作「王」,如「商紂王」。到了周朝時期,最高統治者都被稱作「王」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朝以後就是春秋戰國亂悠悠的五百多年,在這期間大大小小的諸侯都選擇稱「王」。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華夏,結束了五百多年的割據混戰,廢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政權。
嬴政統一華夏以後,覺得如果再用「王」這個稱謂已經不合適了,畢竟春秋戰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都稱「王」自己在用這個稱謂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於是李斯諂媚地向嬴政進言「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以泰皇最尊,願大王號曰泰皇。」嬴政聽後覺得自己「功過三皇,德高五帝」於是便取「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自稱「皇帝」,其意為自己的地位至少和三皇五帝是平等的,甚至已經超越了他們。自此後世統治者皆稱為皇帝。
雖然後世的統治者都被稱為皇帝,但是後世的歷朝歷代臣下對皇帝的稱呼還是不同的。秦朝時稱呼皇帝為「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台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的敬稱。後世雖然有許多不同的尊稱,但是「陛下」這個稱呼還是一直要用下去。
漢朝時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但是臣子都不會直接稱呼為皇帝。西漢時期後宮和近臣稱呼皇帝為「大家」這個稱呼是只有和皇帝關系比較親近的人才能稱呼的,可以理解為「在國家這個大家裡地位最崇高的人」。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唐朝「大家」是用來稱呼婆婆的。而西漢一些普通的文武百官只能稱呼皇帝為「天家」。當時臣下對皇帝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稱呼「縣官」,因為當時的首都又被稱為京畿縣,而王者官天下,所以皇帝又被稱作「縣官」。而當時的一縣之長被稱為「縣令長」。
到了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又被稱為「國家」東漢時期的其他皇帝還是被稱為「天家」。隨著東漢覆滅,又迎來了一個亂世——三國。三國時期的主角並不是皇帝,而是魏蜀吳曹劉孫三人,他們都是後期才稱帝的。在他們沒稱帝之前,臣下一般都稱呼他們為「主公」。稱帝以後都是被稱呼為「陛下」。之後的魏、晉、南北朝都稱皇帝為「陛下」。
到了隋唐時期,皇帝被稱為「聖人」。聖人在唐朝專指皇帝聖人的稱呼,最早記載於《易經》里,是君王的意思。(《易·說卦》: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老子》、《莊子》等著作也有專門的描述。聖人在這類著作中,被譽為人間最高的統治者。聖人,還有「與聖比肩」、「見賢思齊」的意思。皇帝們喜歡「聖人」的稱呼,是因為人間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希望與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等諸位聖賢「平起平坐」,享有人們至高無上的贊譽與崇拜,進一步地樹立皇帝為「天下第一」的無上權威。唐朝時的後宮稱皇帝為「宅家」,意為四海天下盡屬帝王宅、天子家,國就是皇帝的家,充分體現了「家天下」的理念。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官家」一詞開始頻道使用。像後弦趙武帝石虎就被稱為「官家」。「官家」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意為官府和朝廷。到了宋朝「官家」就變成皇帝的專屬稱呼了。

明朝嘉靖帝後期,開始崇信道教,給自己加封了一個萬壽帝君,所以當時的近臣稱呼他為「帝君」或者「道君」。到了清朝時期漢臣稱呼皇帝為「皇上」,而滿族大臣覺得自己和皇帝更為親近,則稱呼皇帝為「皇帝主子」或者「萬歲爺」。

⑤ 千古一帝是什麼意思哪些皇帝能被稱為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是什麼意思?哪些皇帝能被稱為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最早是用在秦始皇身上的一個詞,形容秦始皇是文武雙全的出色帝王,簡直是要一千年才會出現一位。畢竟秦始皇是第一個完成全國統一的皇帝,在這方面的就成還是非常高的。不過歷史上能被叫做千古一帝的皇帝也並不是只有秦始皇一位,還有很多好皇帝的貢獻不遜於秦始皇,一起來看看這些同樣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你都知不知道吧。
什麼是「千古一帝」?
網路中解釋說,代指那些文功武治都有非常出色建樹的皇帝。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是明朝的官員李贄,他說秦始皇此人,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但縱觀華夏兩千多年封建帝制,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還是下面這5位!
第一位,秦始皇
秦始皇被評為千古一帝,恐怕天下沒人有爭議。就不說其他的,光是「皇帝」這個稱號,都是他發明的,後世那麼多的皇帝,可謂都是傳承了他的衣缽,修建長城、北擊匈奴、創建中央集權制度,只要沒有脫離「封建制度」這四個字,後面的皇帝,成就都無法超過他!
第二位,漢武帝
大漢朝延綿四百餘年,歷經29任皇帝,而第七位皇帝劉徹,他的成就以及聲名,可謂是最高的。
在文功上,他尊崇儒術,頒行推恩令;武治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滅朝鮮、收南越,使中華民族的疆域范圍擴大了不少,而後來的歷代帝王,也是孜孜不倦的跟隨他的步伐,開疆擴土,護我山河。說他是千古一帝,不過分!
第三位,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姦淫無道,好大喜功,修大運河,征高句麗,累死、害死了多少平民百姓。
但是,隋煬帝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他組織修建的大運河,方便了中國南北交通運輸一千多年,並且至今還在使用;還有他開創的科舉制度,現在的高考,不也正是科舉制度的衍生品嗎?雖然此人有爭議,但從他的成就上來看,也能稱得上千古一帝!
第四位,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自古以來都是出了名的賢君,他虛心納諫,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
而這時的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簡直達到了頂峰!四面八方的國家,都趕來朝拜,包括那個島國日本,很多東西都是從大唐時期學去的,還有外國人稱呼中國人,除了「漢人」之外還有個稱呼,那就是「唐人」,這一切,唐太宗李世民都有著很大的功勞!
第五位,明太祖
有句流行很廣的話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自從南宋皇帝帶著十萬軍民在崖山海戰跳海後,一直以來以漢人為正統的華夏,好似就不復存在了,高居朝廷,掌握話語權的,成了粗獷強壯的蒙古人,這對於無數華夏子民來說,是多麼痛心的一件事啊!
但還好朱元璋出現了,他再次統一了中國,並且通過一系列措施,使人民恢復生產,國力發強壯大,創造了著名的「洪武之治」。這就相當於,給漢民族為正統的華夏,續上了命。這份功勞,也可稱得上千古一帝!
在你看來,還有哪些人可稱得上「千古一帝」?
以上內容由歷史新知網整理發布(www.lishixin.com)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⑥ 古代皇帝為什麼被稱為陛下,萬歲有什麼寓意

中國古代有避諱這一習俗,意思就是不能直接稱呼那些尊貴者的名字,君主尤為如此。那麼下屬該如何稱呼君主呢?於是他們就找了個替代品,宮殿內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頂的台階,名為“陛”,這個建築物就形成了“陛下”這一稱呼。時間一長,傳地久了,陛下這一詞就用來指代君主了。而萬歲這一詞,在漢代以前的意思就很簡單,就是指能活得很久。而過了漢代,為了強化皇權地神聖性,這一詞語就被指定為君主專用了。

所以古代的君主之所以被稱為陛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避諱這一習俗,而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儒家的推動以及全天下對這個稱呼的默認。而萬歲的寓意,在剛開始的時候僅只指去世或者歡呼,就像俄國的烏拉一樣,但到了漢武帝時期,隨著皇權的神聖化,就只剩下了一種含義即:古代封建最高統治者能活得很久很久,能夠千秋萬代的繼續他們的統治。

⑦ 中國古代帝王都有哪些叫法、稱謂

中國古代歷史中君主的稱謂在不同的時期各有不同。在古代文獻中,原始氏族部落的首領有「三皇五帝」的叫法。「皇」的本義是君主,「帝」則指天神。一般說法,「三皇」指的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五帝」指的是帝少吳、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資治通鑒·三皇紀·五帝紀》)。偉大的中華文明就發端於神秘朦朧的「三皇五帝」時期。

王「三皇五帝」之後的夏、商、周三朝君主在位時皆稱「王」。甲骨文中最初王字作「」形,到了商代第25位王祖甲時,因以冠冕示王位之尊崇,甲骨文中王字上又加了一橫,寫作「」。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周王朝,周王又稱「周天子」。周朝實行分封制,裂土封國71位諸侯。這些諸侯各以所封爵位稱公,稱侯,稱伯等。所封諸侯中周王同族姬姓53國,姜姓12國,其他姻親、功臣數國。春秋末期,周室衰微,列國並峙,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進入戰國時期,諸侯坐大,乃至戰國七雄時,各國君主皆稱王。

皇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在推行各項改革的同時,秦始皇認為:「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自此王的稱呼也改變了,《資治通鑒·秦紀》中記述這一變革時認為:①秦始皇自以為功德高於三皇五帝,所以從此君主稱之為皇帝。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對百官的命令,今後稱之為「制」,對百姓萬民的命令。今後稱之為「詔」,皇帝自稱為「朕」。「朕」本義原為「我」、「我的」,並無貴賤之分,自此為皇帝專用。③為維護皇權的延續,秦始皇稱「始皇帝」,以後繼承者按順序稱「二世」、「三世」,幻想至於萬世。「乃今皇帝,一家天下」,永為天下主宰。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都被稱為皇帝。

萬歲皇帝被專稱為「萬歲」始於西漢。西漢初年,禮制未備,無君臣禮。劉邦在馬上得天下,每每上朝都露出草莽本色。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功臣名將也是歌呼叫罵、拔劍擊柱,毫無規矩。大臣叔孫通為此制定了一套禮儀制度,以維護天子的尊嚴。從此「自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肅靜」,「山呼萬歲」。劉邦這才體會到做天子的滋味,感慨道:「吾今日知皇帝之為貴也。」從此「萬歲」也專指皇帝。

陛下我國古代人們的觀念中,皇帝的身份被神聖化,認為君主是天帝的代表,所以也稱之為「天子」。另外,「上」、「聖上」、「皇上」、「陛下」、「今上」等,也是對皇帝的尊稱。其中,「陛下」一說的「陛」,指的是宮殿的台階,陛下指的是階下的近臣、侍衛。這一稱呼與皇帝的關系,東漢蔡邕有一個解釋:「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陛下者而言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也如之。」也就是說,臣子有事不能直呼君主,必須讓階下的近侍轉達。這種「因卑達尊」的吁請,後來演化成了對君主的一種尊稱。

皇帝自稱除了「朕」以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孤」、「寡人」、「餘一人」等說法。

⑧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自稱為「朕」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孕育其中,顯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時期的小說將古代的文化慢慢推向巔峰,推動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是歷史上的一大進步,這是從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開始。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喜歡自稱為“朕”,那麼“朕”是什麼意思?“朕”就是我的意思。

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待。他結束了春秋時期的戰亂,實現了民族文化大融合,推進了我國歷史的向前發展。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他的殘暴行為。比如,他為了興建阿房宮剝削普通百姓,舉全國的人力物力只是為了自己的享受,可謂是暴君。我們評價一個人需要對他的功、過進行分析。功大於過說明這個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⑨ 為何古代的皇帝都自稱為天子

所謂天子,就是像孩子一樣愛這個世界,像父親一樣愛他,可以稱之為天子。「天子」就是天子的意思。天堂是什麼?《說文解字》解釋「天至高無上,從一大到另一大,所以稱之為天至高無上」,這就叫天。《禮記·表記》中也說「只有天子受天命,故稱天子」。「天子」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古人認為,君王是上天指定的,行事為善,所以皇帝是天子,被稱為天子。從這里我們也認識到,天子之所以至高無上,受人敬仰,並不是為了高高在上,稱霸,發號施令,彰顯權威,而是為了模仿天道之德。在正典中還說「國王之所以被稱為天子,是因為他指揮政治,按照天道行事」。國王之所以被稱為天子,是因為他處理政治事務,跟從天道。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