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此書名為「知識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揚知識無用論,而是希望藉此名重新思考學習的本質。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1
鴉片戰爭
記憶口訣: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鴉片輸入中國後,中國貧弱更加劇。1839 林則徐,虎門銷煙長志氣,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後人記。開放五處商口岸,近代歷史此開端。
一﹑虎門銷煙(時間:1839年6月)
1.背景: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並且堅船利炮,戰鬥力強,不斷對外侵略擴張;而此時的中國是封建專制的,自已自足的經濟佔主導地位,軍備落後軍紀敗壞並閉關鎖國。
2.原因:為扭轉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3.過程: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請求禁煙—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將鴉片銷毀
4.意義: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二﹑鴉片戰爭(時間:1840-1842年)
1.原因:
①直接:虎門銷煙
②根本: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③客觀:中國落後
2.性質:英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3.經過: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英國艦隊攻入長江,直接開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
4.《南京條約》內容:
5.《南京條約》危害: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嚴重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負擔和政府財政困難;便利外國商品傾銷、掠奪原料,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破壞中國關稅主權,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6.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7.戰敗原因:落後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8.啟示:
①.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②.積極參加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實力。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2
第二次鴉片戰爭
記憶口訣:1856到60,二次鴉片起戰爭,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聯軍火燒圓明園,燒殺搶掠無人性。沙俄乘機起歹心,系列條約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萬,民族災難更加深。
金田起義太平軍, 1853佔南京,奮起抗擊洋槍隊,擊斃華爾快人心。
一﹑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1860年)
1.原因:
①根本: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②直接: 「亞羅號」事件
2.經過:1856年8月,攻陷廣州城——1860年攻陷天津,進逼北京
3.侵略者:英法聯軍
4.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5.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
6.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
1.侵佔土地面積:150多萬平方千米
2.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洪秀全與1851年在廣西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建立起與清王朝相對峙的政權。
3.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①.1860年8月上海青浦大捷;
②.1862年,上海太倉之戰
③.在浙江慈溪之戰戰,擊斃洋槍隊頭子華爾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3
洋務運動(性質: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記憶口訣:洋務運動新主張, 「師夷長技以自強」。中央代表恭親王,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左宗棠,興工業 辦工廠,建海軍 開學堂, 「自強」「求富」似夢鄉。洋務運動雖失敗,未使中國得富強,
但引科技和 經驗 ,客觀作用不能忘。
1.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背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使得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大受刺激。他們熱心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積極思索救國御敵的 方法 。
2.代表人:魏源(地主階級抵抗派,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代表作:《海國圖志》
3.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朝統治。
5.影響:突破了長久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華夷觀念
6.洋務運動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7.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8.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10.階級派別:洋務派
11.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12. 口號 :前期口號:自強 後期口號:求富
13.內容:
①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②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4.失敗標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15.評價: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地位),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培養了一批科技價人才,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6.失敗的根本原因:只學技術而不改變制度。
17.啟示:
①一個落後的國家不僅要學習外國先進技術,還要廢除落後的社會制度,取得國家獨立。
②洋務派面向世界的開放氣度、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追求民族自強的愛國情感值得學習。
18.新式交通和通訊工具出現的原因:伴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近代工業的興起
19.情況:
①19世紀60年代,靠蒸汽推動的小火輪、鋼甲船出現,
②20世紀出,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電報局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4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記憶口訣:「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反帝愛國立戰功,抗擊聯軍逞英雄。1900銘記心,八國聯軍佔北京,燒殺搶掠喪天盡,馨竹難書此罪行。
1901要記住,《辛丑條約》受屈辱,賠款白銀4.5(億兩),反帝活動被禁錮,東交民巷為使館,拆毀炮台占鐵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時間:1900-1901年
2.義和團爆發的原因:外國列強與中華民族之間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
3.性質:反帝斗爭
4.八國聯軍侵華原因:
①根本:進一步控制中國政府(徹底瓜分中國)
②直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維護其在華利益。
5..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6.《辛丑條約》內容:
7.條約危害:
①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②在使館區監控下,清政府的內政外交完全處於洋人控制之下;
③中國人民受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④中國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權。
8.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在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民族危機全面加深,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5
甲午中日戰爭
記憶口訣:日本稱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戰爭響,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大戰英名揚,指揮「致遠」撞「吉野」,日軍艦隊遭重創。
清朝政府太無能 ,《馬關條約》又簽定,「遼台澎島」給日本,賠償二億兩白銀,讓日辦廠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甲午中日戰爭(時間: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維新,日本國力發展
②客觀:清政府腐敗
③直接:朝鮮爆發民眾起義
2.經過:1894年7月在朝鮮開戰——1894年9月黃海海戰——1895年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3.重要海戰:
黃海海戰 、威海衛戰役、遼東戰役(旅順大屠殺)
人物:鄧世昌、丁汝昌
4.結束標志: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5.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6.《馬關條約》內容:
7.戰敗原因:
①主觀:清政府腐敗無能,妥協退讓。
②客觀:日本國力強大,蓄謀已久
8.根本原因:落後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9.條約危害:
①中國喪失大片領土和更多的主權,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②加重中國人民負擔,增強了日本的軍事力量。
③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掠奪富庶的長江流域。
④便於列強經濟侵略,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10.影響:
①中國: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促使中華民族覺醒,救亡圖存運動再掀高潮。
②日本:促使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強: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 總結 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1-2單元總結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優質總結
★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 初二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匯總(兩份資料)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二歷史上冊知識點
2. 怎樣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
01
古代中國的政治
1、時空定位
3. 初二歷史上冊歷史年份難記記不住怎麼辦
以歷史年代為線索,把重大歷史事件串起來,抓住歷史事件中的關鍵詞去記憶,這樣既可以記住歷史年代,也可以掌握歷史事件。這個你可以試試看,應該是有效果的。
4. 怎麼背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的方法
背書要有好的記憶力才能事半功倍。好的記憶力都是練出來的,比較有效地訓練方法有三個:
1、速讀法(又叫全腦速讀記憶):速讀法是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訓練的,實際上,兩者是同時進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別以為閱讀速度快了記憶就差了,因為這里靠的不是左腦意識的邏輯記憶,而是右腦潛意識的圖像記憶,後者比前者強100萬倍。通過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記憶越好,詳細學習資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網站》下載軟體練習。
2、圖像法(又叫聯結記憶術):圖像法也是運用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發揮右腦想像力來聯結不同圖像之間的關系,從而變成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來實現超大容量的記憶,關於聯結記憶術,《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也有訓練,這個方法是很多記憶大師都在使用的方法。
3、導圖法(又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
如果是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
5. 如何快速記憶初中歷史
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一:
1、名詞五點法
即用五個要點概括名詞
即:①時間;②地點;③人物;④內容;⑤評價或意義。此法適合於人物、事件、著作等類別的名詞。
如:《孫子兵法》可這樣概括:①春秋時期;②吳國;③軍事家孫武所著;④總結了前人及自己作戰經驗寫成《孫子兵法》;⑤世界聞名的古代兵書。
2、數學代表法
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中國共產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內容,可概括為「一化三改」即: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3、提取字頭法
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頭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
如: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時,可記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給農民;田地不得買賣;土地屬國家;改革行政制度。
4、諧音趣味記憶法
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記蘇聯在1924年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可記做「烏外有兩只鵝」。即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外高加索。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5、關鍵字詞法
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可將形成的過程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開始;②進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後聯系幾次列強侵華戰爭的影響:①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④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6、概括記憶法
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拉美革命的過程可概括為:一場革命、二個階段(1810—1815;1816—1826)、三個中心(墨西哥、委內瑞拉、阿根廷)、三個領導人(伊達爾哥、玻利瓦爾、聖馬丁)、反對2個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場決戰(阿亞庫巧戰役)即「123321」就可以將整個拉美革命進程完全掌握。
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二:
一、口訣記憶法
口訣記憶是把記憶的內容編成口訣、順口溜等來記憶。
此法記憶時生動輕松、朗朗上口,久久難忘。特別適用於初一學生,因為初一學生理解記憶能力還比較欠缺,側重於機械記憶,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識編成順口溜、歌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課的內容總結為幾句順口溜,這種方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機械記憶效果大有好處,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更為重要。
例如:用口訣法記憶中國歷史朝代──盤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蜀魏吳爭晉 (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二、數字歸納記憶法
數字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後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
例如: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即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可歸納為「四三二一」來記憶。即:四次重大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三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次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一條主線──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在「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學習中也可用七個「3」進行歸納總結。即:3個導火線:英格蘭人民起義(英)、波斯頓傾茶事件(美)、三級會議召開(法);3個革命開始標志性事件:長期關閉的議會重新召開(英)、萊剋星頓的槍聲(美)、攻佔巴士底獄(法);3個重要文件:《權利法案》(英)、《獨立宣言》(美)、《人權宣言》(法);3個中心人物:克倫威爾(英)、華盛頓(美)、羅伯斯庇爾(法);3次政變:宮廷政變(英)、熱月政變(法)、霧月政變(法)。
三、精簡濃縮法
精簡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
例如:隋朝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記憶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如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可將其簡化為「割三島、賠兩億、開四口、設工廠」。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日」,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然後將其還原為完整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既便於記憶,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串聯記憶法
串聯記憶法是將所記憶的幾項內容根據其各自的特徵和相互聯系串起來記憶。
例如:用串聯法記憶「春秋五霸」:春秋時期,先後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時間長了,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兩個,如果用串聯法記,就容易記牢。即:「近聞(晉文)齊桓采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庄)」。用串聯法記憶「戰國七雄」: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可用串聯加諧音法記作:「七叔含煙找圍巾」。?
五、知識結構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課後復習、單元復習、專題復習、系統復習等各種各樣的復習。復習時畫知識結構樹,一邊回憶一邊畫,包括大標題、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下的各項具體內容,就像畫一棵樹:樹干、樹枝和樹葉,記的時候先抓住枝幹,再添枝加葉。「知識點是零散的,就像滿地的珠子,如果我們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帶走就方便了。」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
六、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是通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容與已經掌握的內容聯系起來記憶。
例如:李淵618年建立唐朝,可記作:「李淵見糖(建唐)摟一把(618)」。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可用諧音記作:「一拔就死」。 「八一」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有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劉伯承。用「劉葉煮粥喝」這五個幫助記憶,記起來就方便多了。
七、歷史年代記憶法
記憶歷史年代是令許多同學頭疼的,但有些年代學生又不得不記。那怎麼辦呢?孤立的數字是難記而易忘的,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它變得易記而難忘,對此,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1)比較記憶法。如:中共第一、二、三次代表大會,分別在1921年,1922年,1923年舉行;「三國鼎立」的年代: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劉備建蜀;222年,孫權稱吳王。世界近代歷史開始(1640年)和中國近代歷史開始(1840年)剛好相隔200年;中國奴隸社會結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歐奴隸社會結束(公元476年),一個在公元前,一個在公元後;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和中國戊戌變法(1898年)。對於這樣的時間,只要記住一個,另外兩個也就記住了。
(2) 尾數相同的事件。如:以「9」為例的歷史事件。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49年,新中國誕生……
(3)歸納同一個年代發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總理衙門設立,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開始。又如1927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大事: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共產黨人領導了三次武裝起義,召開八七會議等。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但記憶方法是需要自己再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和琢磨,上面的幾種方法我們也不能全部生搬硬套,需要我們靈活掌握。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
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三: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例如,中國古代史講完之後,可把教材內容按中央集權制度、社會經濟發展、賦稅制度的演變、土地制度的發展
、科技文化的發展、民族關系、對外關系、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等進行歸類。
再如,中國古代文化史內容,又可按天文學、醫葯學、農學、科技著作、繪畫作品等線索歸類。通過歸類,對學生鞏固知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濃縮」成如下要點;
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中所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戰爭危機。
時間:1914~1918年。
經過:(1)三條戰線。即:東線、西線、南線。(2)五大戰役。即:馬恩河戰役、馬祖爾湖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性質和後果:是帝國主義間掠奪性的、非正義的戰爭。它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例二,美國獨立戰爭的發展線索,主要抓住六點:(1)爆發:來剋星頓槍聲。(2)建軍:第二屆「大 陸會議」決定成立大陸軍。(3)建國:《獨立宣言》發表。(4)轉折:薩拉托加大捷。(5)勝利:約克 鎮英軍投降。(6)和約:英美簽訂和約。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 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例如,中國古代史中賦稅制度的演變可整理為:
(1)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2)西漢的「編戶制度」。
(3)北魏的租調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調制。
(5)唐後期的兩稅法。
(6)明後期的一條鞭法。
(7)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徵收地丁銀。
再如初中《中國歷史》教材中有關李大釗的主要革命活動的內容散見於第二冊和第三冊部分章節中。教學時,我按時間的先後把它整理為:(1)領導新文化運動;(2)領導「五四」運動;(3)創辦《每周評論
》。 宣傳馬克思主義;(4)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5)參與組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義。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 訣的形式。如記戰國七雄各國的方位可編為:
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間。
再如唐之後的五代十國名稱則可編為:
五代:梁、唐、晉、漢、周,前面加上後。
十國:南、北、漢、閩、楚、吳,
南唐南平前後蜀,
還有吳越毋疏忽。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我講巨鹿之戰時,就簡略補充「破釜沉舟」成語典故。講楚漢戰爭時補充「背水一戰」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講赤壁之戰時朗誦蘇軾的《赤壁懷古》等詩篇。講商鞅變法告訴學生用「欠三壺酒
」的諧音來記前359年這一時間,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例如,無論上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都要求學生重視其目錄,明確課本內容中的社會發展規律。另外,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可從背景、經過、結果、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
找出規律。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非是:(1)殘酷的刑法,沉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災害等等。
6. 怎麼背歷史啊初二上
只能生背。唯一的技巧是在所有知識點都很清楚的情況下,把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按照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外交為主線再梳理一遍,那樣會收到奇效。串成一條線來背。比如,按經濟來講,最早的刀幣、交子,可以串到後來的晉商、徽商等,這些一個個點經常總結的話,就可以按經濟、政治等的分出許多來。每一個都是可以最終串到一起的。
我們有同學是自己編順口溜來記的。比如說中國早期的那幾個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到東周,奴隸社會至春秋。
7. 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初中歷史知識的 記憶 方法 ,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
有些同學抱怨歷史知識不好記,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在記憶歷史知識時只靠死記硬背,沒有用一些合適的記憶方法。在一些重要知識點的記憶上,有些記憶方法是普及較廣的,是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 總結 出的,被很多老師應用到教學中的方法,如壓縮記憶法、詩歌記憶法、諧音記憶法、 圖像記憶法 、地圖記憶法、 思維導圖 記憶法等。
一、壓縮記憶法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壓縮記憶法,就是化繁為簡,對知識點進行最精簡的概括,即把一段內容分為幾條,每一條用一個核心字詞進行概括,這樣記起來就會負擔輕,效率高。
1.《搞笑版中國簡史》是這樣概括「百家爭鳴」各學派的觀點的:「孔子說:我仁;孟子說:我義;老子說:我無為;莊子說:我逍遙;韓非子說:把他們全抓了。」這樣,孔子的「仁」、孟子的「義」、老子的「無為」、莊子的「逍遙」,以及韓非子的加強中央集權思想,都十分生動形象地概括了出來。
2.《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用「割、賠、開、商」概括就很容易記:即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賠款2100萬銀元),五口通商(開放廣、廈、福、寧、上為通商口岸),關稅協商(中國徵收英商的關稅應由兩國協商)四條。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割、賠、開、建」概括,也可以說成:「割三地」(割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兩億」(賠白銀2億兩);「開四口」[開放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商埠,四地可用諧音記作「蘇杭牌殺(沙)蟲(重)劑」];「建工廠」(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4.《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可用「前進賓館」概括:「前」,錢(賠錢);「進」,禁(禁止反帝);「賓」,兵(駐兵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館」,設使館界。
5.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可以用「人、馬、共、社」來概括,即:「人」,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馬」,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二、詩歌記憶法
一些歷史打油詩簡潔而具有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流傳十分廣泛,可以用來幫我們記憶歷史知識。當然,我們也可以自己開動腦筋把所學內容編成打油詩,這樣既鍛煉了思維,又方便了記憶。
1.記中國朝代更替順序,可以利用《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唐堯虞舜:堯封於唐,被稱為唐堯;舜國號為虞,被稱為虞舜。「唐堯虞舜」意思就是堯舜。
2.學到七年級上冊歷史「東漢的興亡」這一課時我就編了一首打油詩,把這一課內容概括為:「公元之後第九年,王莽建新代西漢。劉秀二五都洛陽,光武中興天下安。中期帝幼靠母後,外戚宦官輪流轉。民不聊生干戈起,黃巾起義天下撼。」
通過這一首打油詩,我們就很容易記住東漢興亡的歷史: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取代了西漢;劉秀在公元25年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出現了「光武中興」,從此天下安定。東漢中期以後皇帝年幼只能依靠母後,而太後又依靠娘家人(外戚),皇帝為奪回權力又依靠宦官集團,這樣就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政的局面,造成東漢末年政局黑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著名的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
3.《辛丑條約》歌:
「《辛丑條約》實在壞,一個國民賠一塊。滿清政府成走狗,北京山海大沽口。東交民巷使館界,半封半殖完全陷。」
《辛丑條約》:(1)西方列強對清政府實行懲罰性賠款,當時清政府4.5億國民,一人賠償1兩白銀,共賠白銀4.5億兩。(2)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這標志著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走狗。(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許中國人居住。《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4.關於遵義會議歷史意義的打油詩:
「生死攸關轉折點,「左」傾錯誤受批判。重新確立領導人,黨和紅軍脫危險。」
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受到了批判,重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使黨和紅軍脫離了危險。
三、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是把一些看似無關的歷史國名、人名、地名,利用諧音組成一段有關聯、有意義的話,進而進行歷史知識記憶的方法。諧音記憶法有助於輕松而深刻地記住一些難記的歷史知識點。
1.秦滅六國順序可以編為「喊趙薇去演戲」,即喊(韓)趙(趙)薇(魏)去(楚)演(燕)戲(齊)。
2.八國聯軍侵華,八國比較難記,有人編為:「餓的話每日熬一鷹」,即餓(俄)的(德)話(法)每(美)日(日)熬(奧匈帝國)一(意)鷹(英)。這樣,原來難記的八個國家變得輕松易記。
3.南昌起義的領導人較多,有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有人編為「劉爺煮粥喝」,即劉(劉伯承)、葉(葉挺)、朱(朱德)、周(周恩來)、賀(賀龍)。這樣一下就記住了。
4.中國1980年設了四個經濟特區:珠海、深圳、汕頭、廈門。它們在地理位置上由南到北,可以用諧音記憶為「豬身上下」,即「豬(珠海)身(深圳)上(汕頭)下(廈門)」。
以上舉例中,是不是有一些你用過的記憶方法呢?如果你開動腦筋,說不定也可以開發出如《搞笑版中國簡史》一樣簡潔而深刻、如《朝代歌》一樣流利而貫通、如「劉爺煮粥喝」一樣風趣而形象的記憶方法來。
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相關 文章 :
1. 初二學生如何學好歷史?歷史知識點巧記方法
2. 初中歷史知識點如何歸納與記憶
3. 初中歷史知識背誦及要點
4. 初中歷史知識點記憶順口溜口訣
5. 初二歷史的學習方法,初二歷史的記憶方法
6. 初中歷史的趣味記憶方法有哪些
7. 初一歷史上復習提綱與記憶方法
8. 初中歷史背誦的技巧
9.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
8. 八年級歷史的學習記憶方法
學習歷史要求對事件等在時間上的確切掌握,所以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方法,就是連貫記憶法,比如在某年某月,中國歷史上和外國歷史上均發生了什麼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什麼,主要人物是誰等等,最好能列個表做些必要的比較,這樣比較容易記住,不過主要還是靠理解,特別是一些事件的發生對該國,對歷史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就不是靠背的能解決的了。以上是我的學習歷史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最好你自己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那才是最好的。
9.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大全 掌握這些輕松拿高分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歷史,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二 歷史知識點 ,供參考。
初二歷史知識點
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①清朝後期政治腐敗,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②英國為了開辟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③鴉片的輸入帶來巨大危害。
2、鴉片輸入的危害: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吏治更加腐敗,軍隊的戰鬥力削弱。
3、經過:①道光帝命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②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下令將繳獲的110多萬千克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4、歷史意義:虎門銷煙的壯舉,打擊了外國侵略著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
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則徐的禁煙運動;
根本原因:打開中國市場,把中國變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2、爆發及結果
爆發:1840.6 英軍封鎖珠江口
結果:中國戰敗,簽定《南京條約》
3、中國戰敗的原因:①清朝政治腐敗,閉關鎖國,經濟和軍事技術落後。②英國是當時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中「清朝政治腐敗」是主要原因)(啟示:落後就要挨打)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感官協同記憶法:
記憶時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共同參與記憶過程,高度重視眼看、耳聽、口念、手寫、腦思等多種感官協同作用。
反復記憶法(循環記憶法):
學 初中歷史 不必花太多、太長時間,只需要反復利用較少時間,如每天就花幾個十分鍾來看課本,這樣對於熟悉課本有很大用處。總的來說,記不記得住關鍵是看重復的夠不夠。所以記憶歷史要有恆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