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必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提供了根本指導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的政治信仰,在偉大的歷史進程中顯現出巨大的指導作用,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與我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因為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才能實事求是,防止教條主義;因為與時代發展同進步,才能與時俱進,防止固步自封;因為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以人為本,防止官僚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生機與活力的奧秘所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脫離,導致了指導思想上的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發展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停滯和僵化;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本本化、官僚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誡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斷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以不斷提高決策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增強建設的協調性和持續性,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勇於變革,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礎。旗幟引領方向,旗幟凝聚人心。用科學理論的旗幟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們黨的一條根本經驗、一個優良傳統。我們黨從一誕生,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黨的七大,又把毛澤東思想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這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成功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指導和理論上的堅實基礎。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和民情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斗爭錯綜復雜,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碰撞,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理論界、學術界,出現了一股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鼓吹「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潮,說什麼「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只有民主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企圖造成思想理論上的混亂。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實踐,思想理論戰線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一面面向未來、引領發展的旗幟,就是一面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這一理論體系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而不是堅持別的什麼主義或理論。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就能夠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把意志凝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七大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告: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並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規劃了我國改革發展的藍圖。但是,我們在國內外都面臨著不少新機遇新挑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都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工作也有不少新期待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要完成我國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推進中國的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有與偉大時代、偉大道路、偉大目標相適應的偉大精神力量。近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顯現出無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學性,為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和回答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它不但回答和解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一經武裝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就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持續地深入地富有成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實踐,中國的發展進步就有了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充滿希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創造性應用和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放眼今日的神州大地,到處都煥發著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於低潮,國際敵對勢力鼓吹「社會主義大失敗」,企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在世界上消滅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旗幟,就是向世人昭告: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沒有過時,科學社會主義仍然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這必然有助於世界上的共產黨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努力去探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我們堅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一定會到來。
㈡ 如何認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使我們國家快速發展起來,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㈢ 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理論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豐富的內涵,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現實依據、根本途徑、主要任務和根本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兩個重要前提」,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立足基本國情。中國共產黨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毛澤東早在1957年5月就說過:「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也強調:「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1998年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抗震救災,都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才能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才能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第二,「一條基本路線」,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條基本路線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規律,因而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其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對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規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安排,堅持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直接動力。三者相互依存,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經受風險考驗、勝利達到目標的根本保障。
第三,「兩項根本任務」,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把「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看作是建立新社會的「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鄧小平多次強調,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我國之所以要實行改革開放,也是為了克服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調整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某些方面和環節,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正如黨的十七大向世人所宣告的:「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四,「一個總體布局」,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黨的十七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經濟建設上,最重要的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在政治建設上,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設上,最重要的是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努力使人民基本的文化權益得到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在社會建設上,最重要的是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不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還是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都是為了實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
上述四個方面,相互聯系、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完整內容。這四個方面,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和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的科學總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鮮明特色
黨的十七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一重要論斷,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屬性。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鄧小平說過,我們搞改革開放沒有丟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丟。從思想淵源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這條道路堅持了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和價值追求,堅持了以工人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堅持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堅持了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根本任務,堅持了共同富裕的目標,堅持了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堅持了以人民當家作主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等等。這些方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精髓和實質。同時,這條道路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制度、體制和做法等方面,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了探索與創新。例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等。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科學社會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獲得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面對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我們黨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以科學思維審視時代,敏銳把握時代主題和人民願望,在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0多年來,我國在改革開放中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潮流。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世界和平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與人類文明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順應了世界大勢,體現了時代要求。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形式是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具體表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只有通過適當的、有效的民族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由於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且人口多,耕地少,發展不平衡,這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必然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聯產承包、鄉鎮企業、經濟特區、「一國兩制」以及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等,都帶有顯著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正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深紮根於中國大地,才得到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㈣ 如何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理論內涵
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在我國歷史發展中是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舉,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無任何成例可援。我們固然可以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可以參考和借鑒別國的經驗,但從根本上說,卻只能*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獨立地認識和分析中國的特殊國情,逐步了解和把握中國的特殊規律,以無畏的創新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不斷開辟出中國化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整個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圍繞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特殊具體實際的不斷「結合」,而必然要經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反復以至無窮」[96]的極其艱難的不斷遞升過程。一切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一切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一切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對於這個不斷遞升過程來說,都是束縛,都是障礙。不把自己的思想從這些束縛和障礙中不斷地、切實地「解放」出來,就無法做到「實事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極其偉大的創新事業,就根本邁不開步子。
同時,即使是在上述進程中所得出的那些已被當時實踐證明為正確的東西,那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它們也不能夠靜止不動,也必須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繼續充實和發展。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理的探索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其他重大戰略思想作為標志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歷史性飛躍的三大理論形態,也並沒有結束真理而只是以其基本原則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著實事求是、認識真理的正確道路。堅持這條道路,用實踐檢驗一切,就不僅必須勇於突破前人,而且更要勇於突破自己。能否在這種與時俱進的「突破」中,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又譜寫新的理論篇章,既發揚革命傳統,又創造新鮮經驗,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能否不斷推進,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
換言之,只有不斷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才能不斷地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主觀和客觀相符合,萬能不斷地達成「實事求是」。就此而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確實永無止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推進過程,就是在實踐中不斷解放思想,不斷與時俱進的過程。
只是對於這個「不斷」,必須辯證地加以把握和理解,而不能形而上學地將其推向絕對化的極端。解放思想作為使思想進程適合事物進程的辯證運動,理所當然地有其在認識原則上的界限規定。簡單地說,就是只能「與時俱進」,一切以「時」為轉移。「時」進則改造「時」的思想「進」;「時」未發生本質變化,與這個「時」相適應的那些依然正確的思想就不能沖破,就必須仍舊加以貫徹和堅持。同時,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作為達到「實事求是」的根本內在要求,它們又跟「實事求是」一樣,本身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決不能離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對其割裂地、孤立地予以片面、歪曲地解釋和強調[97]。作為共產黨人,我們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的是「干」「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98]。因而,解放思想又有其在政治原則上的界限規定。簡單地說,就是「決不能夠偏離四項基本原則的軌道」。「離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沒有根,沒有方向,也就談不上貫徹黨的思想路線」[99],當然更談不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和發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至少今後的幾十年到上百年間,面對的都是「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搞清楚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100],就是貫穿整個過程的基本主題。如何為推進和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而切實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立國之本」,同堅持改革開放這個「強國之路」,歷史、具體、持續地內在統一起來,則是能否破解上述基本主題的關鍵所在。「不能以僵化的觀點看待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會懷疑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就建不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不能以自由化的觀點看待改革開放,否則就會離開社會主義軌道」,就同樣建不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排除僵化和自由化這兩種錯誤思想的干擾和影響,將貫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全過程」[101]。自然,它也必將貫串於在整個初級階段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全過程。
切實贏得這一全過程,我國才能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首創精神,真正走出一條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的自己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哲學理論,主要的、決定的內容,就是上述五論。它從中國為什麼必須搞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是具有什麼哲學特質的社會主義,確定什麼樣的實踐「中心」、實行什麼樣的思想路線,才能建設這個社會主義三方面入手,對於「發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要務」的深邃歷史根源、深刻現實依據、客觀內在性質、根本思想原則,進行了系統的歷史哲學論證。
整個這一論證構成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全程戰略設計的根本的哲學理論基礎。
㈤ 如何從大歷史的的角度正確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
中國文化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知識體系。中國特有的精神層面的知識體系高於西方物理層面的知識體系。在這種知識體系的熏陶下,中國人學起物理層面的知識不太難,由此造成中國進步的速度也非常快。這歸因於中國知識體系的上述優勢,歸因於我們文化中的「實事求是」的精髓。
實事求是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人知識形成的基本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經》,這本書最早稱《德道經》,「德」先「道」後,這說明老子重視的是范疇是「德」而不是「道」。「德」為「事」,「道」為理。
它講的是從具體「事」里講「道」,「道」孕於「德」中。在老子《道德經》中,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說真「德」是有「道」之「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說那種徒有虛表的無「道」之「德」,可稱為「無德」。
這與「道,可道,非常道」是同類判斷句式:意即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言的,而可言之道則是形而下的,因而不是真「道」;「非常道」,接近於形而下的「德」。
《老子》說萬物「道生之,德畜之」,這與管子說的「德者道之舍」是一個意思,即「德」是「道」的具體物質載體,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德」與「道」兩大范疇奠定了中國經驗型文化的哲學基本。
(5)如何從歷史視野理解中國特色擴展閱讀:
與西漢在農民戰爭中覆滅造成「實事求是」命題在東漢提出的道理一樣,大宋滅亡造成明清之際的中國思想界大反思,大反思推動了中國心學的出現,救亡先救心。宋代知識分子對戰國時期的《大學》中「正心」思想的挖掘及隨後王陽明(1472-1529)心學在明代的出現,,是中國思想界發生的大革命: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㈥ 如何理解新時代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本特徵
進入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視野、從改革開放近40年歷程和十八大以來5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學判斷。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報告立足於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新成就,謀劃了到本世紀中葉的奮斗目標。
基本特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6)如何從歷史視野理解中國特色擴展閱讀
1、從中華民族復興歷程進程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從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3、從人類歷史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4、從中國近現代歷史和世界歷史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的新時代,是中國必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是科學社會主義必將大放異彩的新時代,也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將建成的新時代。
㈦ 新中國六十年歷史進程,說說你如何理解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其科學涵義是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路。中國共產黨依據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總結長期探索所積累的經驗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深刻地認識到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規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論斷。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對這一論斷形成了一系列科學觀點,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主要內容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軌道上來;建設社會主義有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集中力量實現現代化;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國,改革和完善國家的政治體制和領導體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要互相結合,缺一不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改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用「一國兩制」來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執政黨的黨風問題關繫到黨的生死存亡;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㈧ 試從歷史角度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的。
首先,近代文明是工業發展而引起的社會變革,工業是整個社會里主導地位也是最先進的行業,隨之工人階級也將是引導社會發展的最先進也是最主要的引導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它之所以在中國成功是因為跟進了時代的步伐,符合了歷史的發展規律。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也符合了一個客觀規律。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1)農民階級受階級的局限主要表現在:①從經濟上看,農民是分散的個體的小生產者,目光短淺。②從政治上看,農民階級不可能提出切實可行的革命綱領,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和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口號都有致命的缺陷。③從思想上看,農民階級不能用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多是用迷信思想宣傳和組織群眾。④從組織上看,農民階級很難形成統一的堅強的革命領導核心,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內訌、義和團的分散斗爭都說明了這一點。
(2)農民階級受時代的局限主要表現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的力量過於強大,是以往農民戰爭未曾遇到的新情況。②由於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較晚和發展不充分,當時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未成熟到領導農民革命的程度,沒有先進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必然要失敗。
地主階級
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列強逐漸打開了中國大門,民族危機日益加深。農民階級和日益成長起來的民族資產階級反抗清朝統治的斗爭不斷。在此內憂外患的歷史背景下,清朝統治者為維護滿洲貴族的統治,被迫實行改革。沒有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
資產階級及辛亥革命
①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妥協性和軟弱性),這一點就決定了資產階級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也是最大的局限性
②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即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③中國社會性質沒有變化,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變化
④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⑤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沒有認清袁世凱反動的本質
總之,
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了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它的宗旨、綱領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力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中國當時及現在的國情。
㈨ 從歷史與現實的視角,談談一國兩制如何體現了「中國特色」
中國古有分封制,今有一國兩制。美國有聯邦制。把這些制度的優點整合,優中選優符合中國國情實際,就形成了中國特色
㈩ 從歷史角度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和歷史必然性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近代以來的全部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
2.從黨的歷史看,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探索取得重要成就,也經歷了嚴重曲折,在歷史新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從世界視野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處於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
4.放眼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從一國實踐走向多國世界,雖然充滿曲折,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會主義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