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歷史上有哪位名人做出了什麼貢獻
孔子 創立了儒家學派,維護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固發展,還保存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2.老子 他創造的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民族心理
3.鄭和 七次下西洋客觀上對中國的社會以及世界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林則徐 雖虎門硝煙後的鴉片戰爭終以失敗告終,但也萌發了中國人了解學習西方的思想
5.孫中山 推翻了清政府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使民主共和觀念從此深入人心
6.黃帝 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7.秦始皇 統一了中國
8劉徹 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開通了西域,加速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9李時珍 本草綱目不僅是中國醫學歷史上的偉大成就,也是世界醫學史上的珍貴遺產
10.康熙 平三蕃 攻滅台灣鄭氏政權 鎮壓少數民族的叛亂 維護了國家一百多年的安定繁榮
⑵ 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物事跡簡介
1、謝子長——陝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
1934年8月15日率紅四十二師第三團和陝北游擊隊第一、二、五支隊由南梁抵達安定地區。17日起,先後取得了安定景武家塌、 綏德張家圪台戰斗的勝利。1934年8月26日率部奔襲清澗河口。在27日的激烈戰斗中,謝親臨前線指揮,不幸胸部中彈,鮮血滲透了他的夾襖,仍繼續指揮戰斗,直到勝利。
戰後他不顧重傷在身,揮師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擊潰井岳秀的一個營,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新軍閥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1935年2月初, 中共陝北特委和陝甘邊特委在赤源縣周家嶮(今屬子長)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以統一領導陝北、陝甘兩塊根據地的黨和紅軍。
2、魯迅——左翼文化運動的旗手
民國十四年(1925年),「女師大風潮」進一步升級,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正義斗爭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除僉事職務,同年,魯迅向平政院狀告章士釗。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慘案」發生。4月,魯迅作《死地》《記念劉和珍君》等抨擊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難於山本醫院。避難期間筆耕不輟。8月,《彷徨》出版,赴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12月辭職。
3、蔡和森——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
蔡和森是第一個提出「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的人。蔡和森系統闡述了有關建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組織原則。他還與向警予、周恩來、趙世炎、鄧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籌建中國共產黨旅歐的早期組織,是黨的創始人之一。蔡和森明確指出,要發展中國革命,必須成立共產黨。
4、戴安瀾——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
1942年5月10日,遠征軍大部隊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軍第56師團阻擊。在進行地面攻擊的同時,大批日機還屢屢向路面俯沖而來,對著人群密集掃射。於是,大軍不戰自亂,爭相逃入山林。負責在溫佐一帶掩護撤退的戴安瀾第200師,一時與軍部失去了聯系。
在後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瀾決定帶部隊進入緬甸中北部山區打游擊,並尋隙退回國內。18日,第200師兵分兩路,橫穿細抹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大股日軍伏擊,意欲逃跑的緬甸向導被士兵抓了回來。
迎著日軍用機關槍、步槍和炮火交叉組織的密集火網,數千名中國士兵端著刺刀沖了上去。敵人以逸待勞,據險伏擊,200師傷亡慘重。激戰中,一梭機槍子彈射中了戴安瀾胸腹部,身後將士趕緊將其救起。師長受重傷,剩餘官兵便輪流用擔架抬著他,一邊與日軍周旋,一邊艱難奔波在緬北的高山峽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1942年5月26日,第200師殘部行至緬甸北部的茅邦的克欽山寨 。此地離國境不過三四十里地,可戴安瀾已經心力交瘁,幾次昏厥。他已經感到生時有限,於是吩咐衛士整理衣冠。1942年5月26日下午5時,戴安瀾傷重去世,享年38歲。
5、瞿秋白——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紅軍主力長征時,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局宣傳部長。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嚴重,中央決定派人送他轉道香港去上海就醫。當2月24日走到福建省長汀縣濯田區水口鎮小徑村時,被當地反動武裝保安團發現,突圍不成被捕。
當時化名林祺祥,職業是醫生。4月初,國民黨第八師俘獲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萬永成之妻徐氏,供出瞿秋白已在長汀縣被俘的情報,國民黨根據徐氏提供的情況,從被俘人員中找到了瞿秋白,又讓被俘的、曾當過收發員的叛徒鄭大鵬在暗處指認,證實「林祺祥」確系瞿秋白。
⑶ 古今中外無私奉獻的名人事例
1、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
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2、鐳的發明者、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於科學,厭惡金錢和榮譽,她把所得的獎金絕大部分用於科學實驗及贈送給貧窮的學生和需要幫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結果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而不接受當時可謀取巨富的專利權。
在社會授予她的榮譽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話:「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而不應該注意人。」
居里夫人長期接觸鐳,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兩手被鐳射線燒得傷痕累累,並得了致命的血液病。眾勸她休息治療,她謝絕了,她說:「我的生活是離不開實驗室的。」在晚年10多年裡,她帶病寫出30種科學報告,好幾種高深的科學理論書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時,直到1934年閉上了她那雙智慧的眼睛。
3、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
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4、我國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簡朴,他把稿費省下來,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費支援過貧病交加的進步作家。1957年,桐鄉縣創辦《桐鄉文藝》,因缺少經費,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鄉創辦一所民辦中學,他聞訊後資助500元。
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惡化,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即讓孩子筆錄口述遺書二則。其中一則寫道:「為了繁衍榮長篇小說的創作,我將我的稿費25萬元捐獻給作協……我衷心地祝願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昌盛。」
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詞中稱贊: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始終沒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筆為人民服務。
5、1888年,詹天佑應鄺孫謀之邀北上天津,擔任了鐵路工程師,他非常興奮。從此,他決心獻身鐵路事業,為國效力,為國爭光。他的一個心願就是,中國的鐵路要中國人自己修。
在路過上海時,詹天佑專門到吳淞憑吊了淞滬鐵路的遺跡。她認為這龐然大物的火車頭,噴煙吐霧,拖著長龍轟隆隆的奔跑,「破壞了大清的風水」,因而下令用18萬兩白銀從英國人手中買回來,拆毀所有的機車和鐵軌,用輪船運到台灣,沉入了湖之中。多麼愚蠢,多麼可憎。
中國商人提出中國鐵路「與其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國人;修自官府,不如修自百姓」,但不被採納。由於清朝的腐敗和國家的貧窮,當時的中國鐵路都是由外國人修建,向外國帝國主義貸款,由外國工程師領導。詹天佑心中憤憤不平,他堅信,中國的鐵路早晚要由中國人自己修建。
⑷ 歷史上有哪些人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呢
中國的今天可以用來之不易形容,中國擁有5000年的歷史,所以在它的發展道路上也是經歷過了不少的挫折。由沒落到崛起,由屈辱到現在的站起來了。其實是有很多的中國人在為中國做出巨大的貢獻。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有很多,有活著的,也有去世的,是數不清的千千萬。如果說歷史上有哪些人為中國做出了貢獻的話那也是非常多的,我們可以跟大家說一說歷史上的一些有偉大貢獻的人物,因為人物過多所以我們可以挑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來講述。
歷史在不斷的發展,有很多英雄人物都值得我們銘記,像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魯迅,胡適等等,非常多的中國人都是貢獻者。
⑸ 為國家做貢獻的人物事跡有哪些
為祖國做貢獻的人有:
1、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d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2、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3、鄧世昌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
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
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遠號在前進中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⑹ 列舉歸納歷史人物的事跡貢獻
麥哲倫:第一次環游地球,證明地球是圓的。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華盛頓:促成美國獨立,建立第一個三權分立的政府。
林肯:解放黑人奴隸,並打贏聯邦內戰,防止了美國分裂。
羅斯福:從大蕭條中拯救美國,並領導美國在二戰中加入同盟國,組織了軸心國的邪惡意圖。
杜魯門:提出了杜魯門主義,導致美蘇爭霸和冷戰的開始。
瓦特:改良了蒸汽機,促使人類進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牛頓:創造了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發現萬有引力、慣性定律等物理定律。
伏爾泰:法國啟蒙思想家,在封建社會推進了資本主義思想。
達爾文:創建了進化論學說,拆穿了教會「上帝創造人類」的謊言。
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顛覆了經典力學,使人類能夠利用核能、進一步探索宇宙。
⑺ 古今中外有關奉獻的事例
1.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2.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3.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4.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5.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6.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7.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8.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9.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10.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11.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12.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13.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4.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15.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⑻ 具有奉獻精神的古代名人及其事跡
1、岳飛:南宋時期,湯陰縣岳飛自幼由母親悉心教導,習文練武,一心報效國家。岳飛從戎,岳母於其背刺以「精忠報國」四字訓誡。
2、大禹:大禹治水13年,3過家門而不入,終於疏通水道使人們遠離洪水的困擾.
3、墨子
墨子聽說楚國要攻打宋國,自己趕了10天10夜的路到楚國勸阻,魯班為楚國製造了多種攻城器械,墨子說自己也製造了多種守城器械,與魯班進行演練,魯班不能取勝。魯班意欲殺墨子,而墨子說自己的300弟子已經帶著自己的守城器械在宋國了,殺了他也沒用。楚王放棄伐宋,而墨子回國經過宋國,宋國人不認識他,不讓他進城。他不是宋國人,而為了宋國的百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蘇轍
蘇轍主動要求辭官只為減輕哥哥蘇軾的罪行。「烏台詩案」,是當時「變法派」對「守舊派」的政治陷害,「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爾,自然做了首遭打擊的「出頭鳥」。
常言道,「患難見真情」.蘇軾入獄,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頭為他說話.蘇轍也因受牽連而日子難過,但他不僅未有絲毫怨言,還將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頓,並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學漢代「提縈救父」典故,願免一身官職為兄贖罪.
蘇軾無辜下獄,時不時地被拉出去嚴審,感到「變法派」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前半生風調雨順、風光無限,哪受過這等罪?自覺前景黯淡,心理嚴重受傷,對形勢估計十分悲觀,甚至一度差點自殺!
《孔氏談苑》記載,蘇軾與送飯的長子蘇邁約定:如風聲不妙,便送來一條魚.某日,蘇邁出城,託人送飯;那人不明就裡,特地送了幾條熏魚.蘇軾一見,驚出一身冷汗:「完了,完了,我死定了!」一陣傷心,一陣恐懼,頓時跌坐在地。
摸到身下又涼又硬的地板,蘇軾想到自己死後,妻兒家小的凄涼情景,心頭驀地一痛,潸然淚下:「閏之和孩子,可怎麼辦?只能跟著子由了……」
想到子由,突然「哎呀」叫了一聲,情不自禁的站起,在牢房裡來回走動,心中怦怦亂跳:「子由怎樣了?不知是否也遭了罪?我為甚麼只想他來救我,卻不曾為他處身設想過?可憐我們兄弟一場,到死不能見面,少年時還約好要『對床夜雨聽蕭瑟』呢……」
悲痛絕望之意,又深了一層:「子由,我先走了,你的情誼,我只有來世報答了.」隨即寫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的絕命詩,叮囑獄卒轉交蘇轍.看著獄卒的背影離去,蘇軾長嘆一聲,慢慢陶出藏在胸口的青金丹,那是「有尊嚴地死去」的備用葯物.
他望空中拜了兩拜,祈禱菩薩,保佑弟弟及家人健康長壽.這時,他想到蘇轍以前對自己「謹慎擇友」的忠告,今日果然栽倒在一些「好友」的身上,頓時對子由洞悉人情的能力深表佩服.自己曾經得意地說,「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泛愛天下之士,無賢不肖歡如」,如今又如何?思來想去,不由得苦笑:「放眼望去,只覺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今日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他無意中暼到一旁的飯菜,登時覺得肚子餓得干癟,乾渴更是難忍,毫不躊躇地端起就吃,心想:「要死也要做個飽死鬼,怎好進了陰間地府,向閻王陛下討飯吃!」
待到吃飽喝足,連那魚骨頭都嚼著吃了,蘇軾精神振作起來,隨手將青金丹扔掉,心想:「即使要死,死前也可能跟子由見上一面.反正在劫難逃,他們要殺便殺,要剮便剮,悉聽尊便!」
心裡更加無所謂了,忽然摸到臉上的淚痕,忍不住自嘲:「蘇軾啊蘇軾,你這人忒也無用,適才竟然嚇哭了,要是給人知道,臉往哪裡擱去?」
他再不去想那些生死攸關的事,倒頭便睡,鼾聲如雷.這是蘇軾在困境中的唯一一次自殺念頭,自那以後,他徹底豁然,即便後來被貶到海南儋州,也不再絕望苦惱,總是設法尋找樂趣,開慰自己.
元豐二年(1079年)12月,「烏台詩案」終於結案,蘇軾死罪赦免,但活罪難逃,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轍也被貶為筠州監酒.《蓼花洲閑錄》記載,蘇軾出獄時,蘇轍來接他,特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提醒他對這次「口舌之禍」引以為戒.
隨後,蘇轍在小客棧里為他餞行.時值隆冬,寒風凜冽,蘇轍拿起筷子,吃了幾口面條,心中凄苦,難以下咽,連連停下.而蘇軾重見天日,早將入獄的悲痛扔到爪哇國去了,狼吞虎咽地吃著面,完了拍拍肚皮,大呼「好,好」。
蘇轍臉色一變,一邊向仔細四周查看,一邊急忙暗示蘇軾要「三緘其口」,不要深談.蘇軾喏喏點頭.
拓展資料:
1、"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自己事業的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
對個人而言,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善待每一個人,全心全意為機關事務工作服務,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職責。
努力地用這份愛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大家的無私奉獻編織出事業的美麗藍圖。
2、相關詩句
0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0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0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04.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05.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06.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07.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08.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09.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⑼ 歷史中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有哪些
1、袁隆平: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並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2020年11月28日,當選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⑽ 關於奉獻的名人事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
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回國
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
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3、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
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4、兩彈元勛:鄧稼先
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
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5、達爾文心系造福事人類
達爾文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
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