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戰國時期,七個雄主國家各存在了多少年
魏國:178年
魏國也是三家分晉的產物,公元前403年建國。戰國初期,魏國一度稱霸近百年。魏惠王的時候,魏國開始衰落。公元前225年被秦國將軍王賁以水淹之計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國滅亡。
『貳』 戰國時期韓國的歷史
起源
韓起源於晉國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晉穆侯。
曲沃桓叔庶子韓萬,因協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晉,被武公封於韓地,繁衍氏族,在晉成為門閥名卿,傳至韓康子。
韓康子與魏桓子奉宰相智伯之命,在晉陽之戰中,討伐趙襄子。最後韓、魏倒戈,與趙合滅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從此韓、趙、魏三卿世族獨霸。然後三卿再將晉的領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為三個諸侯國,是為三家分晉。
中國歷史將韓、魏、趙合稱為三晉。
強盛
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1]。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1]。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中原傳統古國鄭國。而韓國國勢最強要數韓厘侯在位之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國成小康之治。
衰微
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有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在七國之中最小,屢遭列強欺凌。早年已經為魏齊之間的爭霸資本,於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圍魏救韓的結果。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2]。末期的韓國成了秦國和山東各國的緩沖地,苟延殘存;前262年,秦國大舉進攻韓國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降於趙國,引發了長平之戰。兩場決定霸主局勢之戰都由韓國而起,充分體現了韓國被列強圍欺的困境。前230年,韓國軍隊屢戰屢敗,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
『叄』 戰國時的韓國
戰國時韓國與現在的韓國沒有什麼關系
戰國時期的韓國在現在的河南一帶,《史記》上有這樣的記載:「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也就是說,韓國祖先最初是被封於「韓原」這個地方的。致韓厥之時,列為晉國六卿之一,即「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號為獻子」。獻子之子宣子徙居州。宣子子貞子徙居平陽。至於「鄭」這個地方,最初不是韓的領土,而是另外一個諸侯國——鄭國。《史記》記載「哀侯元年,與趙、魏分晉國。二年,滅鄭,因徙都鄭。」我們知道,春秋與戰國分野的標志就是韓、魏、趙的三家分晉。所以,說戰國時期的韓國都城應該是鄭。《史記》記載秦吞並韓國時韓的疆域范圍:「九年,秦虜王安(韓最後一個王),盡入其地,為穎州郡。」以上資料說明,韓的領土范圍大致應是黃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穎水之濱,故在河南界內,鄭州、洛陽之間,西北與山西接壤,南不過淮河一線(當時是楚地)。
朝鮮族,又稱韓民族,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朝鮮族通常被認為是通古斯—阿爾泰人種的一支,與其接近的民族包括蒙古族、日本的大和族、中國的滿族,以及一些中亞的民族。朝鮮族人主要居住在朝鮮半島的朝鮮、韓國、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其餘散居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
中國的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白山),另外,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遼寧省丹東地區及吉林市也有較多的朝鮮族居住,還有些散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區。
人口
目前中國境內約有192萬人(截止2000年)。
來源
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最早遷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大部分是從清末到滿洲國時期遷入來的。現在也很多朝鮮公民越境遷入中國。
中國的朝鮮族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是同一民族,都使用朝鮮文,說朝鮮話。不同的只是語言習慣、外來詞彙等,他們使用的文字和語言是互通的。
朝鮮字和韓文沒有區別
應該是朝鮮文 但是韓文他們能看懂
『肆』 韓國有幾年歷史 我不是說戰國七雄中的韓國。
現在的韓國是1948年成立的,1948年以前沒有韓國這種稱謂。
久遠的不說了,就說比較近的吧,以前的時候韓國和朝鮮是一個王國,叫高麗國。你總該聽說過吧?後來又叫朝鮮王國。
到了近代,由於日本的統治,出現了分裂,到日本投降,朝鮮就出現了兩派:一是美英帝國支持的由李承晚代表的資本主義派,二是蘇中支持的由金日成代表的社會主義派。兩派於是對戰,美英多國部隊和中國志願軍也相繼捲入此戰爭,中國人叫作「抗美援朝」。後來的情況你也知道了,兩派打成了平手,李承晚成立了南朝鮮,金日成成立了北朝鮮。南朝鮮改名叫韓國,北朝鮮還是叫朝鮮,自認是正統。
『伍』 誰知道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歷史啊!告訴我,我急需要啊!
戰國韓國
韓國(中國戰國時期)為韓宣子韓(姬)虔所建立。
西周晉穆侯娶齊女為妻,長子為太子「仇」,次子為「成師」。晉穆侯死後,穆侯的弟弟殤叔自立為君。4年後,太子仇攻殺殤叔,繼位為晉文侯。晉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東南)。文侯的兒子昭侯在位時,把文侯的弟弟成師封在曲沃(今山西聞喜東),號為桓叔。
曲沃桓叔廣招人馬,擴張勢力。從曲沃桓叔受封開始的六七十年間,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兩派勢力之間沖突不斷。曲沃桓叔死後,世子繼位,為曲沃伯。伯襲殺昭侯之子孝侯,晉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為君。鄂侯死後,子哀侯繼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繼位,即曲沃武公。晉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發兵攻打翼城,俘獲晉哀侯,晉人又立哀侯之子繼位,稱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韓萬殺掉晉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設計誘殺小子侯。又經過二十多年的斗爭,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盡並晉國之地。殺掉晉哀侯的韓萬即韓武子。有人認為韓萬是曲沃成師之子,分封采邑於韓,其後韓宣子與趙襄子、魏獻子三家分晉,建立韓國。
戰國韓國
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厘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而且土地都位於山地,經濟很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很低,韓國軍隊又特別懦弱,每戰必敗,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等三家學說之長,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後為秦國所用。
『陸』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為何在200年時間內,先後四次遷都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比如西周滅亡後,周平王就東遷洛邑,也即遷都到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所以,韓國也選擇遷都到這一區域,有助於獲得更多的人口,吸引更多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韓國後來不在宜陽定都了,不過,宜陽依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比如秦國和韓國就爆發了宜陽之戰。宜陽之戰中,秦軍依靠強大實力,連續作戰,最終攻佔中原重鎮宜陽,取得一個大勝利。從此,秦的疆域擴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
『柒』 古代七國中韓國在哪個省
古代七國中韓國在河南省,在河南省鄭州市下面的新鄭縣級市附近,韓國領土在河南西北部和山西西南部,是七國中最小的國家。
戰國時期的韓國由於地處中原,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
韓國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其屢遭其他六國攻伐,國力不斷削弱,使韓國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於前230年覆亡。
(7)戰國時期的韓國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正式承認)韓、魏、趙為諸侯,至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歷時173年。韓國先後13位君主,其中後五任稱王,王國歷時104年。
戰國末期,韓國成了秦國和齊國之間戰爭的緩沖地,苟延殘存;前265年,秦國大舉進攻韓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改降於趙,引發了長平之戰。
兩場決定霸主局勢之戰都由韓國而起,充分體現了韓國被列強圍欺魚肉的困境。
『捌』 戰國時的韓國都城
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1、陽翟
陽翟(yáng di),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在今河南禹州,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虔將韓國國都自平陽遷至陽翟。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滅掉鄭,遂遷都鄭(今新鄭市)。五年之後,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韓懿侯將國都復遷陽翟。
2、新鄭
新鄭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中華人文始祖軒轅皇帝的故里,位於中原腹地,為鄭州市南部新城和鄭州航空港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核心組成部分,北靠鄭州市中心城區。
西周時期,新鄭為鄶國。公元前770年,鄭國將國都從咸林遷到今新鄭溱洧水間,仍為鄭,歷395年,稱鄭。戰國時期韓國遷都新鄭,將鄭縣改為新鄭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
(8)戰國時期的韓國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新政遺址:
鄭韓故城,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春秋戰國時代鄭國與韓國的國都遺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市區周圍,出土了大量文物與建築遺址。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鄭韓故城位於新鄭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和韓國在此建都539年,因此稱鄭韓故城,鄭韓故城周長約45華里,其平面形狀象一隻牛角,鄭韓故城分東西兩區。
西城為宮城和貴族居住區,東城為手工業和平民居住區。鄭韓故城的城垣均是用土夯築而成,城牆高一般為10米左右,最高可達16米、城牆基寬40—60米,頂寬2.5米。
2100多年過去,鄭韓故地至今仍城垣逶邐,巍巍壯觀,它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它不僅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而且是供人們游覽的重要古跡。
2017年2月,河南「鄭韓故城」首次發現城門和瓮城。經過近9個月的挖掘清理,距今2400多年的鄭國3號車馬坑已基本挖掘完畢。截至2017年11月,已清理出4輛馬車,90匹陪葬馬匹,是「鄭韓故城」內挖掘出土的最大車馬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陽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禹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韓故城
『玖』 能否簡述一下戰國時期韓國的歷史呢
韓是古國名,東周戰國七雄之一,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韓國疆土首要包含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韓國最聞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維卻為秦國所用。
歷史沿革
來源
韓國來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分割,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合稱為三晉。
強盛
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韓國以其聞名的武器--弩,為各國所害怕。所謂“全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反常尖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華夏傳統古國鄭國。而韓國國勢最強要數韓昭侯在位之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國成小康之治。
『拾』 戰國時期韓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戰國的韓國,春秋時晉國六大夫,戰國七雄之一,姬姓。春秋時,晉昭侯封其叔叔成師於曲沃,成師的兒子庄伯又封弟弟姬萬於韓原(今山西省稷山縣),韓萬以封地為姓,稱韓武子。公元前589年,韓武子之孫韓獻子佐晉景公打敗齊國,被封為大夫,為晉國六大夫之首。公元前453年,晉國被韓、魏、趙三家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韓國建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掉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韓國強盛時的疆域有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省中部,所處位置東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趙,強國環伺,勢力一直不能發展。公元前355年,韓昭侯用申不害為相,實行政治改革,國勢有所發展。戰國中後期,秦國向東擴張,對韓的威脅日益嚴重。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301年之間,秦先後攻取了韓國的宜陽、鄢、石章、武遂、穰等地。但韓也不示弱,公元前296年,韓與齊、魏聯軍攻入秦地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迫秦歸還了河外及武遂等地,但不久諸地又被侵佔。以後,秦國日益強大,不斷攻韓,韓軍屢敗。公元前230年,秦派內使滕攻韓,擄韓王安,在韓地設立穎川郡,韓國亡。
韓國自韓虔公元前403年開國至公元前230年被秦國所滅共歷十一君,一百七十四年。
很詳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