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滿族的習俗和歷史
滿族生活中有許多忌諱,犯忌則被視為無禮貌。滿族不興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諱別族人戴狗皮帽進家來。西炕不許隨便坐人。院中有鎖龍桿,不許拴牲口等。新媳婦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飯。長輩在吃飯時,媳婦在旁伺候,否
則,就視為不敬不孝。大爺伯父輩不得同侄兒媳婦開玩笑。侄兒媳婦不許在大爺面前露胳膊露腿。過去滿族婦女旗袍長至蓋腳背,袖長至手背後,與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徑庭。
滿族有敬老尊上的風尚。青年人見了長者要垂手站立並要和顏悅色地回答長者的問話。有人沖父母狀況,子女必須起立回答。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
請安禮,男有"問安"、"打千兒"、"叩頭"。"問安",是請小安,垂手站問好。"打千兒"是請大安,也叫"單腿跪",滿語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撣下袖頭,左腿前屈,右腿後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頭與身略前傾。"叩頭禮",即磕頭,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請安"首必四叩,至三則跪而昂首,若聽命者然。尊長者以好話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則不起也"(《柳邊紀略》卷四)。
對神佛、祖先、帝王則三跪九叩。女人禮儀不同於男人,有"蹲安禮",俗稱"半蹲兒",即雙腳平行站立,兩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狀。婦女平日相見,以右手撫其額,點頭為拜,俗稱"撫鬢兒",即手指從眉上額頭鬢角連撫三下,隨後點頭目視。
婦女相見,興手拉手之禮,俗稱"拉拉禮",與漢族婦女拜見禮有別。至親久別相見彼此抱腰接面,然後執手問安,是謂抱腰接面大禮。如幼輩見長輩,兩手抱其腰,長者用手撫其背。老年夫妻相見有"頂頭禮",老夫婦久別重逢,老伴迎上去用頭頂住老頭胸脯,老頭輕輕撫摸幾下老伴後腦勺或後脖頸。
滿族人,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長輩先行。長者也很客氣地說:"謝謝阿哥,請上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馬趕路。
滿族十分重視對子女的生育。婦女一旦懷孕,被視為全家吉事,這時婆母便告訴她一些保胎知識和傳統禁忌。如:不準孕婦到別人的產房去,不準坐鍋台、穿台。不許大哭大笑,不準侍奉祖先神。懷孕五月,不許去馬棚,不許牽馬等。
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Ⅱ 滿族歷史
歷史上,滿族的社會形態經歷了幾個階段。
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初時,滿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當時分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處於奴隸制社會,發展較緩慢的東海女真其社會形態仍處於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時期。
滿族進入遼沈地區後,由於一系列政治、經濟的變革,其社會形態開始向封建社會轉化。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之後由於承襲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權模式,滿族社會完全進入封建社會。留在關外的滿族有的則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爭爆發之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定,中國社會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49年,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滿族人民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中,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滿族的社會政治在中國歷史上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1616年,建州女真(滿族的前身)的傑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圖阿拉(遼寧新寅縣老城)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這是奴隸主的政權。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標志著後金政權的進一步鞏固與擴大。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幾乎承襲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滿清入關後,為了擴大和鞏固政治經濟上的封建特權,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壓迫形式表現出來的階級壓迫政策。一方面,滿清貴族掌握軍政大權,在政治上處於極其優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滿清統治者相繼推行了剃發、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壓迫和奴役政策。當時的社會矛盾是以階級矛盾為實質的民族矛盾。從康熙年間開始,由於滿清統治者進行了許多改革,社會主要矛盾才趨於緩和。
從康熙初年到鴉片戰爭以前,滿清政府通過平等三藩與准噶爾部貴族分裂集團,以及統一台灣等國內戰爭,實現了全國的統一,通過歷次制止外國侵略的自衛戰爭,鞏固了中國的邊疆。又根據各地區不同情況,進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對西南各省進行的大規模的「改土歸流」,確定了對全國各地區由中央直接派員進行管轄而又適合各地特點的地方行政制度,對鞏固和確立中國統一和領土完整起到了關鍵作用。
由於滿清政府實行「閉關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專制王朝政治上的腐敗,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中國已遠遠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鴉片戰爭之後,清廷被迫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滿清政權開始了衰落的過程。滿族中的一些開明人士及中下級官員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開始進行政治上的變革。1898年,光緒帝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性質的政治綱領,力圖變法維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後葉赫拉那氏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和破壞,最終失敗。
1911年,滿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滿清廢帝光緒,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東北淪為殖民地。
1949年,新中國成立。滿族人民成為中華民族中平等的一員。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下,滿族人民的政治權利得到保障。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滿族的聚居區建立了自治縣、自治鄉,讓滿族人民行使自治權。通過民主選舉,滿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參與國事,行使管理國家大事的權力。
Ⅲ 關於滿族的歷史!
孝端文皇後(1600-1649),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科爾沁貝勒、後贈福親王莽古思之女。萬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順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女三,皇次女固倫溫庄長公主,嫁額哲;皇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皇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 是中宮皇後。
Ⅳ 滿族歷史的介紹
滿族歷史悠久,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12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滿族是惟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1115年,由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國。3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公元1635年皇太極廢舊族名,改稱「滿洲」。公元1636年改後金為清。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奪取中央政權,定都北京。辛亥革命後通稱「滿族」。滿族統治階級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國封建地主階級持續統治了中國二百六十多年。其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很有歷史貢獻的傑出人物。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十六世紀末以蒙文字母為基礎創制的。後又在字母右邊或加圈,或加點,史稱「有圈點的滿文」或「新滿文」。滿族主要從事農業。散居城市的滿族人大多從事工業和文化科學事業。滿族重視教育,崇尚理學,善於學習,文人輩出。對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都有突出的貢獻。
Ⅳ 滿族歷史是什麼
滿族的由來:滿族的歷史是很悠久的。據文獻記載,滿族的祖先肅慎人於公元前一千餘年即遣使向周天子進貢「楛矢石砮」。
到了漢代,肅慎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代稱為靺鞨。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受唐封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國,這是滿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方政權。
公元12世紀,黑水靺鞨的後人完顏部落興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國,這是滿族先人建立的第二個地方政權。到公元16世紀後期,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溫克人、鄂倫春人、錫伯人、赫哲人、達斡爾人等,形成了一個以滿族先人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
早期八旗滿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時期「凡出兵圍獵……各隨族黨屯寨而行。」
這里說的族黨就是血緣關系,一個有血緣關系的家族;屯寨講的就是地緣關系,說白了就是一個寨子、一個屯子、一個村子或更大一些范圍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層組織叫牛錄,管理人叫牛錄章京,譯成漢語就是佐領。女真人編入旗藉後,工作生活永遠要歸佐領管理。
族黨、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領是依政府法令編制而成的,帶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清代滿族人嚴格固定在佐領之下。
住,則居於一處;行,則統一行動;打獵、出兵作戰都由佐領管理,調到新地仍聚居一處。公家的事聽佐領的,家庭的事婚喪嫁要聽族長的,哪支、哪輩、老姓是什麼都由族長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長處登記,不會近親結婚,也不會亂倫。
辛亥革命以後,廢棄了八旗制度。佐領和族長(滿語叫穆昆達)相繼逝去,典籍記載大多丟失燒掉,所以現在許多滿族人難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爾哈赤去世後,其第九子皇太極於1635年登基稱帝,將農歷10月13日定為頒金節,改後金為大清,把女真族改為滿珠或滿洲族,但滿族一詞仍未出現。辛亥革命前,孫中山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為號召推翻清朝。
民國建立後,孫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說,但仍為較含糊的說法,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人們聊天談話,問您在旗嗎?回答在或不在,並不問是滿、是蒙、是漢。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清末民國初年時有過一次統計,北京作為滿族的第二故鄉有人口60餘萬人。張勛復辟時,一些上層親貴到攝政王府,動員載灃支持復辟,再度出山。遭到載灃嚴辭拒絕,說復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結果或是人頭落地,或是60多萬人被驅逐回東北老家。
Ⅵ 古代滿族有多少年的歷史
大約2200年多了,漢朝以前稱肅慎,後叫挹婁,到了唐朝時稱靺鞨,建立了渤海郡國後被遼所滅,此時稱女真,後來在完顏部的阿骨打帶領下,滅了遼,將北宋變南宋,建立金,後被蒙古成吉思汗的子孫所滅。到了明末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
Ⅶ 滿族的歷史
歷史上,滿族的社會形態經歷了幾個階段。
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初時,滿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當時分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處於奴隸制社會,發展較緩慢的東海女真其社會形態仍處於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時期。
滿族進入遼沈地區後,由於一系列政治、經濟的變革,其社會形態開始向封建社會轉化。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之後由於承襲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權模式,滿族社會完全進入封建社會。留在關外的滿族有的則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爭爆發之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定,中國社會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49年,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滿族人民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中,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滿族的社會政治在中國歷史上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1616 年,建州女真(滿族的前身)的傑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圖阿拉(遼寧新寅縣老城)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這是奴隸主的政權。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標志著後金政權的進一步鞏固與擴大。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幾乎承襲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滿清入關後,為了擴大和鞏固政治經濟上的封建特權,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壓迫形式表現出來的階級壓迫政策。一方面,滿清貴族掌握軍政大權,在政治上處於極其優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滿清統治者相繼推行了剃發、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壓迫和奴役政策。當時的社會矛盾是以階級矛盾為實質的民族矛盾。從康熙年間開始,由於滿清統治者進行了許多改革,社會主要矛盾才趨於緩和。
從康熙初年到鴉片戰爭以前,滿清政府通過平等三藩與准噶爾部貴族分裂集團,以及統一台灣等國內戰爭,實現了全國的統一,通過歷次制止外國侵略的自衛戰爭,鞏固了中國的邊疆。又根據各地區不同情況,進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對西南各省進行的大規模的「改土歸流」,確定了對全國各地區由中央直接派員進行管轄而又適合各地特點的地方行政制度,對鞏固和確立中國統一和領土完整起到了關鍵作用。
由於滿清政府實行「閉關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專制王朝政治上的腐敗,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中國已遠遠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鴉片戰爭之後,清廷被迫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滿清政權開始了衰落的過程。滿族中的一些開明人士及中下級官員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開始進行政治上的變革。1898年,光緒帝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性質的政治綱領,力圖變法維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後葉赫拉那氏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和破壞,最終失敗。
1911年,滿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滿清廢帝光緒,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東北淪為殖民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滿族人民成為中華民族中平等的一員。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下,滿族人民的政治權利得到保障。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滿族的聚居區建立了自治縣、自治鄉,讓滿族人民行使自治權。通過民主選舉,滿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參與國事,行使管理國家大事的權力。
參考資料: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Nation/DL/DL-163767/
Ⅷ 請問滿族的發展歷程
「長白山、黑龍江,滿族人的老故鄉。」這是流傳在滿族人民中的一句順口溜。從歷史記載來看,滿族的最早祖先是先秦時期生活在東北的肅慎人。居史籍記載,肅慎人居住在「不減山」(長白山)北,東抵海濱,北至黑龍江中游,南到松花江上游的廣大地區。以漁獵經濟為主,而且產生了原始農業、家畜飼養業。很早就與中原王朝建立了聯系。戰國後,肅慎改為挹婁。挹婁人仍處於氏族制時期,後來挹婁部屬的一個名叫勿吉的部落崛起,在北魏時時期取代了挹婁,分布在東到臨海,西至嫩江,南抵長白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廣闊地區,北魏末期,勿吉又稱為靺鞨。到隋朝時,靺鞨分為數十個部落,各有酋長。其中栗末、伯咄、安車骨、拂捏、號室、黑水、白山部是七個人數眾多、勢力強大的大部落。八世紀初,栗末靺鞨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建立了震國。公元713年,震國政權接受唐朝冊封,稱渤海國,渤海國人丁興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被譽為「海東盛國」。公元926年,契丹滅渤海國,而這時地處偏遠、比較落後的黑水靺鞨逐漸發展壯大並向南擴張,取代渤海國,契丹青人稱黑水靺鞨為「女直」(即女真),從此,女真這一族名逐漸代替了靺鞨。「女真」之稱出現於唐末五代時期。
女真是靺鞨人和渤海遺民及其他部落雜處融合而成的新民族共同體,遼王朝將女真人分為「熟女真」和「生女真」。熟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南,受遼的直接統治,後逐漸融入漢族之中,生女真是由隋唐時期的黑水靺鞨演變而來。十世紀末,生女真的完顏部在部落戰爭中強大起來,牡丹江流域遷徙到今阿什河流域一帶居住。十二世紀,完顏部落首領阿骨打依靠強大的軍事勢力,兼並了各個女真部落。公元1115年,阿骨打擊敗遼兵,在阿什河畔建立奴隸主政權,取名為「金」。參照漢字和契丹字,創造了女真文字。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1153年金遷都燕京。擁有中國北部的半壁河山。金被元滅後,在中原的女真人與漢族融合。散居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的女真人仍以射獵為主,比較落後。明代以後,這部分女真人紛紛南遷,尤其是努而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率領部眾離開斡朵倫(今依蘭馬屯一帶),南遷到吉林至遼寧的東部和北部。當時女真分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建州女真以遼東渾河流域為中心,海西女真以輝發河流域為中心,以農業為主。東海女真(也叫野人女真)在松花江下游、黑龍江流域,仍以漁獵經濟為主,滯留在原始社會末期。到十六世紀末,由於女真各部的爭戰兼並,又形成了幾個大的集團:滿洲五部(蘇克蘇護河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和哲陳部)、長白山三部(訥殷部、赫舍理部和鴨綠江部)、扈倫四部(葉赫部、哈達部、輝發部和烏拉部)、野人女真(包括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下游各部族)。
女真各部之間戰爭頻繁,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並迅速攻下了圖倫城,用了11年時間,基本統一了建州女真。1613年,努爾哈赤兼並了海西女真的哈達、輝發、烏拉三部。1616年,努爾哈赤在新賓縣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後金建立後,又迅速收復了比較強大的葉赫部,完成了對海西女真的統一,後又用安撫為主,征撫並用的方針,收服了東海女真。至此,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
從努爾哈赤起兵開始,經努爾哈赤以及其子皇太極的不懈努力,產生新的民族的條件日益成熟,一個以女真人為主體,並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吸收和融合一部分漢族人、蒙古人、朝鮮人而組成的新民族共同體——滿洲族在東北地區形成了。1635年皇太極正式將女真改稱滿洲。解放後,滿洲一律改稱滿族。
Ⅸ 滿族的起源與歷史過程
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
滿族是怎麼來的
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 滿族是惟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1115年,由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國。 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公元1635年,皇太極即位後,把女真族改為滿洲族 。
中華民國建立後,孫中山先生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說,但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 。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
Ⅹ 滿族統一過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
哪兒有幾千年,清朝也就三百年不到嘛。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共有十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