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南開封龍亭公園的「龍亭」
位於河南開封龍亭公園內的龍亭,建於六朝皇宮遺址之上,即便是最上面一層皇宮遺址,距如今的地表也有六米。
站在龍亭大殿前的高階上,沿著開封市中軸線向四下遠望,會發現龍亭周圍沒有超過7層的建築,而且周圍建築的高度都沒有超過龍亭。
導游解釋說龍亭附近不建高層建築,一來是當地政府為保護地下古跡而採取的保護性措施,以防深度開挖的地基會造成地下文物古跡的損毀與破壞,二來也是對老祖宗的尊重。
龍亭最早有史可考的建築記錄是唐朝的780年——805年之間,當時是為節度使辦公之地而建。
我們在龍亭公園里看到的「龍亭」,並不是唐朝所建,也不是唐朝節度使辦公之地原址,而是在這個區域內清朝時候修建的建築。
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這幾個朝代,都曾將龍亭改建成皇宮使用過。
到了北宋時期,東京汴梁的龍亭就成為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皇宮,一直到徽欽二帝被掠的「靖康之恥」,之後北宋國破,龍亭一直都是北宋皇宮。
金的後期也曾短暫的把龍亭做為皇宮使用過。
金被元滅了以後,龍亭就變成了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
到明朝時候,又在原龍亭的基址上修建了藩王的周王府。
等到了清代順治皇帝統治時期的1659年,周王府舊址上又改建設立了科舉考試的貢院,就是專門考試舉人的考場。
由於龍亭所處地勢低窪,積水嚴重,到了清朝康熙統治時期的1692年,當地政府就在原來周王府的煤山上仿照北京故宮,修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著清朝皇帝的牌位,每逢重大節日和皇帝誕辰,地方官員就來此遙拜遠方的皇帝。
為吉利,官員們將「煤山」改為「龍亭山」,煤山上的「萬壽亭」亦被稱作「龍亭」,這就是河南開封「龍亭」名稱的由來,也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龍亭。
清朝末期的龍亭還曾被當作道觀使用過,所以龍亭公園里立有一座道教的「五嶽真形碑」。
這座200多年的石碑,幾次易址豎立,現在已經移至龍亭後面的碑亭里。
在龍亭大殿周圍的城牆上,我看到很多雕刻成壽桃形狀的石墩裝飾,端立在城牆上,這與我平時在古城牆和古橋欄上所見的裝飾石鼓、石獅、石亭等不同。就訊問導游這城牆上壽桃石雕有什麼寓意。
導游說原來在龍亭城牆的外側,有一座供奉王母娘娘排位的亭子,最近幾年才被拆除。這恐怕就是城牆上石雕壽桃的來歷了。
龍亭大殿前的潘楊二湖,是以北宋名將楊業(戲劇藝術中稱為楊繼業)和北宋另一名將潘美(戲劇藝術中稱其為潘仁美)的姓「楊、潘」命名的。現在這兩座湖泊的湖水都很清澈,沒有見到傳說中象徵「忠奸」的「一濁一清」兩種湖水景象。
不過,楊湖上有很多泛舟的遊人,一派祥和歡樂的景象。而潘湖上卻靜悄悄的,大概是大家內心裡對構陷楊業的潘美,還是有些嫌惡的,盡管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千年之久。
人還是要心正,路才能走正啊!
龍亭公園里還有「諦聽」神獸,圍在龍亭四角;還有依成語「禍起蕭牆」而建的「蕭牆」,還有據說是北宋趙匡胤曾經用過的一座龍椅基石。這幾處景觀都被導游講解和演繹得甚是有趣。
現在開封的龍亭公園,每年都會在重陽節後的10月18日舉辦菊花展,而龍亭的菊花展是開封非常著名的十處菊展之最佳一處。我來的那日著實有些早,園林工人正忙碌著布展,菊花也剛剛吐色,含苞待放。
最近還會再去開封,菊展是我的期待,那座近千年的「鐵塔」也是我的嚮往。
Ⅱ 開封龍亭的簡介
龍亭公園地處中原腹地,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被中央文明辦、國家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Ⅲ 龍亭是什麼朝代建立的
龍亭是古城開封的一個著名游覽點,也是開封文物古跡的一個代表。其實,這不是亭,而是建築在一座高達13米的巨大青磚台基之上的殿堂。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級台階,代表72地煞。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龍亭的傳說很多,是旅遊聖地。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達167年之久。當時的宋京極為繁盛,宮殿建築很輝煌。可惜金人侵佔開封時,宋皇宮建築大部分被燒毀了。後來,又經過多次兵燹和黃河決堤,宏偉的宮室已盪然無存。在過去皇宮遺址上只留下了龍亭這座建築物,而這座龍亭卻是清代所建。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所以,潘家湖的水是混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所以,楊家湖裡的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
Ⅳ 龍亭的由來三十字
龍亭區是河南省開封市市轄區之一,坐落於開封城區東北部,因著名北宋皇宮遺址「龍亭」而得名。轄區西至大梁門,北至黃河灘,東至解放大道以西,南至河道街、徐府街、中山路北段以東,西門大街以北。轄區總面積91.51平方公里,總人口12.8萬人(2010年)。
龍亭區境內湖塘較多,城外有柳池、黃河灘,黃汴河南北走向流經轄區,溝通龍亭湖,是排污、防澇的主要渠道;城內北支河流經轄區,龍亭前邊的潘、楊湖,歷史悠久,總面積0.65平方公里,系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缺口灌城積水而成。
龍亭區是開封市著名的文化旅遊風景區,年遊客接待量占開封市總量的70%以上。龍亭風景旅遊區是國家首批命名的AAAA級風景區之一
Ⅳ 開封龍亭的歷史
龍亭公園的古建築,有史可據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適在位時(780-805年)所建的永平軍節度使治所——藩鎮衙署。之後,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建為皇宮。北宋時的皇城(包括皇宮)亦在此,稱之為大內。
金代後期,亦以此為皇宮。元滅金後,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中龍鳳政權也以此為臨時行營。至明,當時的統治者又大興土木興建周藩王府。順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舊址上設立了貢院,作為考試舉人的場所。
經過70多年的建設,院內建有房舍五千多間。明遠樓高四丈,使舊日王府遺址有了新的生機。但由於該地低窪,積水嚴重,無法繼續使用。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皇帝萬歲牌位,每逢節日大典或皇帝誕辰,地方官員來此遙拜朝賀。於是煤山改為龍亭山,簡稱「龍亭」。
(5)開封龍亭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龍亭是開封文物古跡的一個重要代表,距今已有1200多年,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相繼將其設為皇宮。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龍亭公園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 景區佔地面積1038畝,其中水域面積(潘楊二湖)710畝,景區三面環水,風景秀麗,既有北方宮殿渾厚之氣魄,又兼南國園林秀麗之嬌美 。
龍亭公園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
龍亭大殿系宋代皇宮後御苑舊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園中的土山。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築群體中的主體,建於72級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龍盤繞的御道,雲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
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殿內天花板上繪有青雲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檐高翹,檐角皆掛風鈴,風鈴隨風作響,美妙無比。龍亭大殿雄踞於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壯觀。
Ⅵ 開封龍亭佔地多少畝啊
83.13公頃
龍亭
,國家 AAAA 級旅遊風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是開封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跡
之一。其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古城開封的一張靚麗名片,有「到開封,必游龍亭」一說。
開封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古都,曾先後有八個朝代建都開封,北宋定都開封更長達168年。而如今的龍亭一帶,就是當年的皇宮所在地。歷經朝代更替和戰亂更迭,當年的皇宮已不復存在,此地的皇家風水卻一直為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所認可。金朝末年,龍亭一帶為皇宮禁苑;明代,朱元璋第五子在龍亭建周王府;清朝雍正年間,在此建「萬壽宮」。解放後,這里得到修葺並命名為龍亭公園,成為市民與遊客休閑放鬆、瞻仰歷史的場所。
龍亭公園位於開封西北邊,佔地83.13公頃,是開封面積最大的景區,由建築、湖水和園林組成。所謂「亭」,實際上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亭子,而是一個頗為宏偉的殿堂,建築在13米高的巨大青磚台基之上。此外,還有按照清萬壽宮
的布局建設的古建築群,也很有中國古建築的特色。在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將園內的湖水一分為二,東為潘湖
,西為楊湖
,使得龍亭三面環水,風景宜人。園內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
、梅園
、園林景觀
等園林風景,每年舉辦一次的菊花盛會都將主會場設在此處。
Ⅶ 龍亭公園建立時間
公園概況
國家 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公元 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身為六朝皇宮,佔地面積 1038 畝,其中水域面積(包括楊、藩二湖) 710 畝的龍亭景區定然有它的內涵。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等。龍亭景區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加上每年一次的菊花盛會主會場設在這里,龍亭成了開封的象徵。
龍亭是開封最大的風景區,公園面積為83.13公頃,其中水面過半。龍亭一帶早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唐朝宣武軍節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後梁時改建為皇宮,名建昌宮。後晉、後漢、後周定都開封時仍以此地為宮室,改名為大寧宮。北宋時在此建大內皇宮,使之進入了歷史極盛時期。金朝末年,這里再度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在此建周王府,使其保持了不衰之勢。後因黃水泛濫,漸成廢墟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後改稱"龍亭"。
地址:河南省開封市中山路北段
門票:35 元
開放時間:07:00-19:00
交通:可乘1、20路公交車到
節日活動
春龍節:根據民間傳說,農歷二月初二時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的習俗,比作「挑龍頭、吃龍膽」和「金豆開花,龍王升天,幸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菊會:早在北宋時期就盛極一時,明清時代養菊之風更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近千餘種,有菊城之稱。深秋時節,滿城金菊盛開,遊人絡繹不絕,形成了傳統的菊花花會。
攻略: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台階。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
從龍亭前的大道,過潘、楊兩湖,再往南,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這條大道上是一條寬闊的御道。現在這條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改建為「宋都御街」,長約400米,兩旁的店鋪全部是仿宋建築,主要出售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品和書畫。宋代著名的樊樓也是按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復,主要經營高檔食品及北宋皇宮御菜。這條街與龍亭公園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覽點。開封市內水面比較多,有關方面計劃將這些水面用河道貫通。這項建設一旦實現,遊人就可以乘船從鐵塔等地來到龍亭游覽,就會更有興味。
每當金秋十月,園內就形成了花海人潮的壯觀景象。氣勢磅礴、流光溢彩的燈會是龍亭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了人們歡度佳節的最好去處。
秀麗的景色、特色的內容,使遊客徜徉其間頓生「暢游皇家園林,賞析宮廷往事,解讀王朝興衰」之感。「到開封,必游龍亭」,龍亭以是來汴遊客的首選。
主要景點
龍亭大殿:系宋代皇宮後御苑舊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園中的土山。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築群體中的主體,建於72級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龍盤繞的御道,雲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殿內開花板上繪有青雲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檐高翹,檐角皆掛風鈴,風鈴隨風作響,美妙無比。龍亭大殿雄踞於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壯觀。特別登上龍亭大殿,潘楊二湖,龍亭公園的秀麗景色,繁華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風貌盡收眼底,使人感慨萬千。
植物造型園:被稱為「中州一絕」的植物造型園位於龍亭大殿後面。佔地面積7.8畝,是用刺柏、側柏等植物綁所成各種動物造型,飛機、火車、塔等模型、西遊記、三潭印月等故事的富有特色的植物園。植物造型園內有「九龍壁」、「群虎撲羊、」「熊貓樂園」、「十二生肖」、北京的「百塔」,開封的「鐵塔」、杭州的「三潭印月」等,不僅造型奇特逼真,其細膻的手法,精湛的修剪技藝,栩栩如生的畫面更令人拍案叫絕。
盆景園:盆景苑又叫芳林苑,位於植物造型園的西側。佔地面積6.7畝,是公園內觀賞盆景的場所。園內有樹樁盆景,山水盆景數百盆。千姿百態,造型奇特,清秀淡雅的盆景使人賞心悅目,園林小口山石、水池、花架等的巧妙點綴,更使人流連忘返。
潘楊二湖:潘家湖和楊家湖分別位於龍亭公園的主幹道兩側,東面為潘家湖,西面為楊家湖。潘楊二湖水面自然寬闊,湖岸彎曲,湖岸桃紅柳綠,玉橋飛泓,波光漣涎,景色優美。
探古苑:位於潘家湖內的東湖島上,是根據發生在龍亭一代的歷史傳說和故事而建的。分為北室,東室,西室三處展廳,展示了5組有關龍亭的故事。
東西房:東西房朝各有三開間、五開間一處,南北排列,東西相對稱。建築採取蘇式彩繪手法,古樸 典雅。房朝內展覽的是以故事情節為內容,以宋代九位皇帝為故事背景的「九組蠟像。」
照壁:照壁位於朝門內正中,龍亭大殿和朝門之間。高7.36米,東西寬19米,壁正中開一賀頂式洞門,面對朝門,通過照壁直上龍亭大殿。
嵩呼:在午門和朝門之間,有一座小巧玲瓏、造型優美、裝飾華麗的建築,這便是「嵩呼」。嵩呼文稱山呼,系清代開封地方官員至「萬壽宮」給皇帝進行遙拜、三呼萬歲之外。中間三間為穿心殿式建築,透過穿心殿,即展現出朝門和龍亭大殿。這一層層建築頗似空中樓閣,耐人尋味。
玉帶橋:萬千載滄桑沉浮,梁晉宋金皆往矣,迄今華夏盡舜堯。」是對古代勞動人民明變善惡忠好的歌頌,也是對千百年來龍亭滄桑巨變的贊美。 過午門北行100米,便是「玉帶橋」。玉帶橋南北長40米,東西寬18米,是貫穿東西兩面潘楊二湖的一座石拱橋。因在波光漣涎的水面上彎曲似玉帶,故稱「玉帶橋」。
主要景觀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達167年之久。當時的宋京極為繁盛,宮殿建築很輝煌。可惜金人侵佔開封時,宋皇宮建築大部分被燒毀了。後來,又經過多次兵燹和黃河決堤,宏偉的宮室已盪然無存。在過去皇宮遺址上只留下了龍亭這座建築物,而這座龍亭卻是清代所建。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台階。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
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
從龍亭前的大道,過潘、楊兩湖,再往南,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這條大道歷史上是一條寬闊的御道。現在這條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改建為「宋都御街」,長約400米,兩旁的店鋪全部是仿宋建築,主要出售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品和書畫。宋代著名的樊樓也是按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復,主要經營高檔食品及北宋皇宮御菜。這條街與龍亭公園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覽點。開封市內水面比較多,有關方面計劃將這些水面用河道貫通。這項建設一旦實現,遊人就可以乘船從鐵塔等地來到龍亭游覽,就會更有興味。
如今,龍亭大殿和潘楊二湖的地下,深深地埋藏著唐宣武軍衙署,五代後梁的建昌宮,後晉、後漢、後周的大寧宮,北宋皇宮,金皇宮,明周王府等幾個朝代的宮殿遺址。一幅層層疊疊壓在一起 「 宮摞宮 」 的立體畫卷,形成了世上獨一無二的 「 湖底宮殿 」 ,她是開封城摞城的精華,是世界奇觀的典範。龍亭宮摞宮之謎一步步在人們腦海里變得清晰起來,以清萬壽宮為主體的龍亭湖下面是明代周王府紫禁城,紫禁城下面疊壓著金皇宮,金皇宮下面疊壓著宋皇宮,宋皇宮下面疊壓著五代時期的大寧宮和建昌宮,最底層是唐朝宣武軍的衙署。
在龍亭景區南大門前廣場,有一對雕刻精細,惹人注目的石獅。相傳這對石獅為宋故宮遺物,明代為周王府第之鎮門獅。東雄西雌,雄獅頸下的 「 睡獅猛醒,匆傷我種 」 是馮玉祥二次主豫時刻下;雌獅頸下有 「 獅為宋故宮物,清雍正間移置時傷其二足。民國十七年九月題 」 字樣,寥寥三十三個字印證了這對獅子的年代和意義。
相關評價
龍亭,不僅因為它獨有的皇家建築群和園林景觀而吸引著八方遊客,還因近年來景區挖掘了人文歷史故事編演的、飽含宋文化特色的宮廷文藝節目:《九帝迎賓》、《踏歌》、《杯酒釋兵權》、《楊八姐游春》、《李師師勸君》、《蹴菊》、《大宋皇帝臨朝大典》、《宋代宮廷服飾展示演出》、《狸貓換太子》、《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等。遊客在賞析宮廷文化的同時,也解讀了大宋王朝的繁榮富強和興衰成敗。
龍亭,因了它的六朝皇宮,從古到今,名人、偉人來開封都會一睹龍亭風采。清朝康有為,民國馮玉祥,為它的文明和歷史所吸引。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古城視察工作時,必到龍亭。龍亭,因了它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成為古城開封的象徵。每年金秋十月,作為聞名中外的開封菊花花會主會場,龍亭景區布置氣勢磅礴,數千種特色品種菊花爭奇斗艷,笑迎國內外遊客。
Ⅷ 開封的龍亭建於哪一年為什麼而建/
龍亭的古建築,有史可據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適在位時(公元780-805年)所建的永平軍節度使治所——藩鎮衙署。之後,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建為皇宮。北宋時的皇城(包括皇宮)亦在此,,稱之為大內。金代後期,亦以此為皇宮。元滅金後,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中龍鳳政權也以此為臨時行營。至明,當時的統治者又大興土木興建周藩王府。清初以此為貢院,繼改建為萬壽宮。民國年間(公元1925年)一度改為龍亭公園;1927年馮玉祥將軍第二次主豫時,改名中山公園。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至今。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在周王府舊址上設立了貢院,作為考試舉人的場所。經過70多年的建設,院內建有房舍五千多間。明遠樓高四丈,使舊日王府遺址有了新的生機。但由於該地低窪,積水嚴重,無法繼續使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 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皇帝萬歲牌位,每逢節日大典或皇帝誕辰,地方官員來此遙拜朝賀。於是煤山改為龍亭山,簡稱「龍亭」。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由總督田文鏡主持,將貢院遷至上方寺南新址(即在今河南大學校內)。
河南總督王世俊,善於阿訣奉承。為了獻媚於雍正皇帝,不惜巨資,大興土木,擴建萬壽亭為萬壽宮,至雍正十二年才落成。萬壽富最南端是一座牌樓,黃金題寫榜名「萬壽宮」三字。過牌樓為五雉端門。過端門則為180丈長的馳道,中間建一坊曰「嵩呼」。馳道兩側,環以碧沼,若蓬瀛。近岸植以嘉樹,中央擴以彎垣,分雙掖門而進入修廊。沿修廊向北為官員廳,由該廳而進入內朝房。朝房東西向,外砌方磚,為九拜之地。由朝房而進為經房,內供象教,為贊福之所。中為階陛,凡兩層,計64級,名御道,中間青石上雕刻蟠蠣圖案,其上為平台,平台之上為御座正殿(即龍亭大殿)。正殿的裝飾十分豪華,玉龍纏棟,金鳳摩雲,仙人在戶,太乙臨窗,周施玳瑁。殿內仍供有皇帝萬歲牌。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弘歷下江南,路經開封。巡撫鄂容安為了接駕,將巡撫衙署改建為行宮,巡撫署搬到按察使司署,按察使司署搬到大道宮,大道宮的道士們移至萬壽宮繼續佈道,並改名為萬壽觀,把大道宮供奉的真武銅像移入萬壽觀中。
萬壽觀香火十分旺盛,每天燒香拜神者數以百計。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曾特詔各直省將儲的閑款,葺修神祠。河南布政使馬慧裕認為神道設教,亦所以奠安斯民,而龍亭實省會之望,尤不可緩。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即對萬壽觀作重點修葺。本著仆者起之,壞者易之,漫患者黝堊之,俱仍其舊而不改作的原則,在64級蹬道下部,新築一個一丈六尺的台基,建真武殿三間,將真武銅像移此殿奉祀。像後懸畫坎,意以導昆侖之源。龍亭大殿高12米,亭內正中立一巨碑,名「五嶽真 形」,上懸太極,以應中天房、心二宿。午朝門前還增牌坊一座,上書「拱岳帶河」。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督學姚文田對馬慧裕的改建十分不滿,再次改修,把「拱岳帶河」改為「萬壽無疆」四字,把「五嶽真形」碑移至台下東跨院,大殿正中仍供奉清帝萬歲牌位。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二月十九日夜,東北風大作,聲如雷鳴,將大殿颳倒。祥符縣令於台上建一六角山亭。由下望之,如錐卓空,下大上小,比例失調,很不雅觀。咸豐六年 (公元1856年〉布政使瑛仍按舊制建成面闊九間的大殿。大修後的龍亭及其布局由南向北,最前為萬壽無疆坊。坊前左右有石獅一對,但座已淤沒。過牌坊直至龍亭大門前約二里許,兩旁積水一望無際。大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頂,黃土塗牆,四周朱柱飛檐。進大門後迎面是一座高2丈的照壁,中間啟圓頂門洞。大門內外皆朱柱丹檐,夾壁東、西有兩掖門。過掖門有東、西廡各五間。正北高處即龍亭,仰望如天梯,石蹬兩旁青石欄桿,當中蟠龍盤繞,自下而上歷15級至真武殿,過殿後歷47級至頂,上建黃琉璃瓦重檐大殿九間。基高5尺,石階七級,四周設朱柱,如游廊。殿外台基四周繞以花牆,殿內供皇帝萬歲牌位。花牆東開一門,順門東去而下有一土山,山腰有三個磚洞,一個封閉,兩個內有刻石六方,多為萬壽宮告成詩賦。洞前有呂仙殿三間,東南有火神廟三間,殿立五嶽真形碑。戲院有正房三間,西房二間,稱為官廳。
龍亭在清末已經頹廢。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馮玉祥第一次主豫時來開封,即將龍亭貫穿南北的馳道以兵廣之。並拆去萬壽觀牌坊,逐散道士,打毀呂祖廟及火神廟中的泥胎神像,未及修建,即被調離汴京。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河南督軍胡景翼(原馮玉祥部下師長)對馳道進行增修,將龍亭東西兩側的上下蹬道改建為磚砌台階,東側山丘上修四方亭一座,並命名為龍亭公園。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馮玉祥二次來豫主政,改龍亭公園為「中山公園」。在南面的牌樓式石柱大門中,橫額書寫「中山公園」四字;東柱書題「遵守總理遺囑」;西柱書題「實現三民主義」;另東橫額書「自由」二字;西橫額書「平等」二字。過了牌樓,為長180丈,寬2丈的馬路,路北端是一座單檐硬山西闊三間的大門,門內照壁前新建紀念碑一座,高二丈余,上書「革命殉難者烈士暨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陰題曰「精神不死」四字。1929年在照壁後,真武殿廢址前,樹立孫中山先生銅像一尊,台上大殿為中山俱樂部。至此,公園已初具規模。
1931年後中山公園又有所變更,原牌坊東額改「自由」為「天下為公」;改西額「平等」為「民眾樂地」。龍亭大殿正中懸掛孫中山遺像,其旁懸掛革命先烈遺像多幅,東跨院設無線電台,西跨院設河南古跡研究會、國術館等。
1938年開封淪陷,日偽政府曾在龍亭各處,一度恢復神廟,利用宗教來毒化人民。1942年偽河南教育廳在龍亭設立新民教育館,改中山公園為新民公園。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河南省長劉茂恩將龍亭大殿改為河南忠烈祠,在大殿內置張自忠等66位抗日將士牌位,並立碑記述這次改建經過。原先照壁前的紀念碑,已被拆毀。
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時,國民黨第66師師長李仲辛等盤據龍亭負隅頑抗,被解放軍擊斃,龍亭亦遭受嚴重破壞。1948年10月24日開封第二次解放,龍亭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Ⅸ 歷史的輪回、傳承與見證,你知道多少呢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達167年之久。當時的宋京極為繁盛,宮殿建築很輝煌。可惜金人侵佔開封時,宋皇宮建築大部分被燒毀了。後來,又經過多次兵燹和黃河決堤,宏偉的宮室已盪然無存。
在過去皇宮遺址上只留下了龍亭這座建築物,而這座龍亭卻是清代所建。
龍亭傳說,
遠遠望去,波光粼粼的潘楊二湖,映襯著金碧輝煌的龍亭大殿。艷陽下,氣勢恢宏;在這座皇宮里、發生了多少載入史冊的國家大事,流傳民間的宮圍秘聞,誕生了多少歷代文人墨客的野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