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印度阿育王有沒有出家
阿育王並不像一些狂熱的佛教信徒那樣放棄王位。他主要是想以自己的立身行事作出格守佛教信條的榜樣,並將這些。信條用於王國政事,把宗教的觀念融人治國之道,在政治生活中講究憑良心和仁慈行事。
㈡ 中國古代有那幾個皇帝出家
古代有哪一些皇帝出家了?大家知道嗎?甚至有一位很有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勞苦功高,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暴君,他統一中國,結束亂世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奉佛,是有著深刻的個人背景的。隋文帝從降臨人世,便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綠。他出生在佛教寺廟里,從小父母就把他寄託給僧尼撫養,主要由一個叫智仙的尼姑照看他,一直在寺廟里生活了13年。以後做了皇帝,他也時常對臣下講起自己幼年時代的這段佛門生活,毫不避諱。
過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們只得又用一萬萬錢為他「贖身」。而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大的罪惡是接受侯景的降附,造成梁國境內的大破壞。當時黃河流域也正在大破壞,南北同時大亂,西晉末年開始的災禍,到梁武帝末年才真正達到全中國普遍大亂的最高峰。東晉宋齊三朝多少還能保持長江流域的偏安局面,梁武帝卻引進北方的破壞勢力來蹂躪江南。
到了最後侯景之亂爆發,自己被軟禁,以為自己能說服他放下屠刀,但結局是自己被餓死。
㈢ 歷史上不願當皇帝或國王的王子有誰印度一王子創建了佛教,為什麼當
喬達摩悉達多,成佛作祖大丈夫事,帝王將相豈能為之。
㈣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是出家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曾經三次出家當和尚,無奈大臣出錢把他贖回來了。
還有就是大理的。
1、段素隆 1023-1026 禪位為僧
2、段素真 1027-1041 禪位為僧
3、段思廉 1045-1075 禪位為僧
4、段壽輝 1080-1081 禪位為僧
5、段正淳 1096-1108 禪位為僧
6、段正嚴(段和譽)(段譽) 1108-1147 諸子爭位,避位為僧
7、段正興(段易長)(段義長) 1147-1171 禪位為僧
8、段智祥 1205-1238 禪位為僧
還有就是一些也是說的明朝建文帝和大清的順治帝。
當皇帝之前是和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㈤ 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 奚達多是印度一個王國的王子對嗎
釋迦牟尼,本名悉達多·喬達摩
原為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釋迦族人
㈥ 釋迦牟尼歷史上真的有這個人嗎他是個王子嗎為什麼他成了佛
歷史上有這個人,是一位王子。釋迦牟尼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出家修道成佛。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佛為太子時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
成佛介紹: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毅然舍棄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優婁頻羅村的苦行林,修習苦行。經過六年苦修,經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
釋迦牟尼認識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脫的正確道路,決定放棄苦行,另闢蹊徑。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獻乳糜供養。他吃了之後,體力有所恢復,來到岸邊一棵畢波羅樹下,靜坐沉思,發誓「今若不證無上菩提道,寧可碎此身而終不起於座」!
經過七天七夜的思考,釋迦牟尼終於豁然大悟,認識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滅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諦,得到對宇宙人生真實的徹底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成佛」或「成道」。後世把釋迦牟尼成佛的這一天,稱為「佛成道日」,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舉行慶祝活動,就稱為「成道節」、「成道會」。
擴展資料
成佛過程:
一天,悉達多正在雪山打坐,有五位苦行者很尊敬他的成就而願意跟隨他。從此,他們一起流浪,住在森林裡靠乞食為生。經過六年這樣的苦修,悉達多的身體變得骨瘦如柴,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可他還是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
這時悉達多悟到,自己的苦行是沒有意義的。於是,他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積六年的塵垢,隨後接受了河邊牧羊女供養的糜乳,恢復了體力。
跟隨他的五個人以為他放棄了,便都離他而去。無奈中的悉達多獨自一人來到菩提迦耶的一棵畢波羅樹下,盤腿而坐,總結過去的經驗,並重新調整思維方法。經過數天苦思,終於獲得了徹底的覺悟,立身成佛,號稱釋迦牟尼,那年他只有35歲。
㈦ 釋迦摩尼本是印度王子,為何要出家
他的出家呢,也許就是想要救苦救難,所以才能夠讓那麼多人相信佛學。
㈧ 誰知印度的一位王子是怎麼成佛的就是釋迦牟尼,能說一下他的過程嗎
釋迦牟尼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兼習兵法與武藝,是一個騎射擊劍的能手。到成年時,娶同族摩訶那摩長者的女兒耶輸陀羅為妻,生有一子名羅睺羅。相傳釋迦牟尼14歲那年曾駕車出遊,在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後遇著老人、病人和死屍,親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慘的現象,非常感傷和苦惱。 最後在北門外遇見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門,從沙門那裡聽到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歲(一說19歲)時,他不顧父王的多次勸阻,毅然離開妻兒,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離家之後,釋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學習禪定,後又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後來七天進一餐,穿樹皮,睡牛糞。6年後,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無所得,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於是便放棄苦行,入尼連禪河洗凈了身體,沐浴後接受了一個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健康。之後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外的蓽缽羅樹(即菩提樹)下,沉思默想。 據說,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恍然大悟,確信已經洞達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貪、瞋、痴等煩惱不再起於心頭。這標志著他覺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為 覺者 、 知者.這一年釋迦牟尼35歲。
㈨ 中國歷史上,哪個國家先後有9位皇帝出家當了和尚﹖
應該是大理段氏開創了大理國,一直到段興智結束,共經歷24帝王,大概200多年的時間。
1、段思英:在位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夥同相國董迦羅廢除,在大理無為寺出家為僧,成為大理首位出家的皇帝。而無為寺,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一說是大理的崇聖寺),從此成為大理皇家寺院。段思良自立為帝。「思英性暴戾,居喪淫戲無度,多變易文德年制度。」《滇史》
2、段素隆:段素廉侄。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3、段素真:段素隆侄。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4、段思廉:段思平曾孫段智恩之子,頗有人望,是時,高氏為相國,遂與諸大臣廢素興而立思廉。帝位轉回段思平子孫一系,如同南宋高宗以後帝位又還給了太祖子孫。高氏以此擁立之功,日盛,封高智升為鄯闡侯。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5、段壽輝:段廉義侄。高智升子高升泰帶兵討逆,誅楊義貞,擁立段壽輝。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6、段正明:段壽輝堂弟。「性謹恪尚儉素」,1094年被被高升泰廢黜,出家為僧。大理國結束。
7、段正淳:段正明弟。1096年,高升泰死後,高泰明遵照遺囑,將王位還給段氏,擁立段正淳即位,仍號「大理」,自己為相。史稱後理。但是在後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攬朝政,皇帝基本無實權。但他一直努力勤政,努力建起大理中興,在歷史上留下了不錯的名聲。晚年禪位為僧。
8.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段正淳子。受北宋封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晚年出家避位為僧。他就是《天龍八部》中著名的段譽。他勤理政事,愛民用賢,是一個好皇帝。不過最後因為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弄得心煩,他出家了——貌似花痴不應該出家的。「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滇雲歷年傳》(也有說法是他沒有出家而是隱居,如果說大理九帝為僧應該不包括段正嚴)
9、段正興:又名「段易長」,段正嚴子。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10、段智祥:段智廉弟。不樂為帝,禪位為僧。
段氏帝位表
廟號帝號/謚好皇帝名在位時間年號(選最主要一個)
太祖神聖文武帝段思平937-944文德
文經帝段思英944-945文經
聖慈文武帝段思良945-951至治
至道廣慈帝段思聰951-968明德
應道帝段素順968-985明正
昭明帝段素英985-1009廣明
宣肅帝段素廉1009-1022明啟
秉義帝段素隆1022-1026明通
聖德帝段素真1026-1041正始
天明帝段素興1041-1044天明
興宗孝德帝段思廉1044-1076保安
上德帝段廉義1076-1080上德
廣安帝楊義貞1080-1081德安
上明帝段壽輝1081上明
保定帝段正明1081-1094保定
大中帝高升泰1094-1096上治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1096-1108天授
憲宗宣仁帝段正嚴1108-1147日新
景宗正康帝段正興1148-1172永貞
宣宗功極帝段智興1172-1200元亨
享天帝段智廉1200-1205鳳歷
神宗天開帝段智祥1205-1238天開
孝義帝段祥興1238-1251道隆
天定賢王段興智1251-1254天定
㈩ 歷史上有多少王子出家
釋迦牟尼(約前624-前544,一說前564-前484;)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古印度釋迦族人,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本為迦毗羅衛國太子,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 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63)原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 羅睺羅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釋尊之子,為耶輸陀羅所生。 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始祖。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婆羅門族,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後從般若多羅大師。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 金喬覺(696—794),新羅僧,俗稱金地藏,為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據說,金喬覺早年曾經來大唐留學,漢學修養頗深,其詩作被收入《全唐詩》。此間他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自誨說:「世上儒家六經、道家三清法術之內,只有佛門第一義與我心相合。」於是回國後,毅然拋棄王族生活,削發為僧。 野史中出家的還有明朝的建文帝、清朝的順治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