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怎樣學習政治歷史」300字左右 謝了!
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一切以課本為綱,緊扣課本。因為無論題干、背景如何變化,它們都僅僅是一個依託,而所考的內容實質並不會變,都蘊含在課本當中。
尤其是政治,看課本的過程其實就是培養政治思維的過程。很多同學有這樣的感受,做一些簡答題時,自己論述的語言單薄,蒼白無力,思維欠縝密,看著參考答案總覺得這些精當的語言不知從何而來,仔細查書才發現,原來這些話全部都來源於課本,只不過由於自己平時看書太過疏忽,而沒有注意到。其實看課本並不是單純地看,而是要配合大腦積極地思考。比如先看到價值規律,記住它們的含義,而看到其作用時,就應該前後聯系——正因為價值規律的等價交換,才會導致優勝劣汰;而看到市場經濟的特徵時,又應想到正是由於等價交換,市場經濟才會有平等性特徵。看課本就應帶著積極的大腦去看,將知識有機地串成網路,提高自己復習的效率,而非單純地背幾個概念而已。
B. 如何學好初中歷史
1課前預習。在老師上課前提前預習一下老師要講的,對馬上要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自己也能做到心中有數,在上課的時候也能胸有成竹,就不會感到太吃力。
2多讀多背。要記住每一個歷史現象和歷史結果之間都是有一些邏輯關系。我們在多讀多背之後就能對歷史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也會對知識起到一個及時復習的效果。
3課外拓展。適當延展一下課外知識,可以豐富我們的事業,同時也能對某一個歷史現象或者說事件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容易激發我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具體方法也可以說看一下書,也可以關心一下國際熱點,國際時事。
4互動討論。下課之後可以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理解。
C. 你認為怎樣才能學好歷史300字
用不了300字。我高中歷史基本95+。給你幾個建議吧,照做的話90+以上沒問題。
上課要邊聽邊記憶,有些是要記的,老師會指出,你熟練了老師有時沒點出來你也要記的。認真記憶即可,不要執著的背。有時講了個大事件的意義,背景原因等,記住要點。 課堂的第一次記憶保不了多長好i時間,所以課後要做練習的,尤其是些選擇填空類的,你課後練其實花不了多少時間,因為上課很多都記憶了,有印象。但是不要等幾天後才去做,那樣沒什麼效果了。這樣你就把知識點熟悉兩遍了。然後平時也不必怎麼復習的,月考或者期中,期末臨考時,要把握復習時間,將課本,平時的練過的習題認真復習,因為有兩遍的記憶了,這次的復習其實很輕松容易的,其他同學這時要麼完全放棄,要麼硬背一會,都收不了多少成效的。這時再把內容過一般,基本都是90分以上的成績,並且我照此法做完考卷時,一般絕大部分人都還有近一半題沒做完。你照此三部法做吧,到高三如果你學文科的,老師幫你復習時你很容易就把知識串起來了,而且記憶深刻。
D. 學好歷史的十個理由300字
(1)以史為鏡,知對錯,推斷未來
(2)知道自己的東西來源
(3)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心胸開懷
(4)學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探索人的進程
(5)傳承文化,沒人學怎麼有人教呢?
(6)茶餘飯後,閑談,發表觀點
(7)能評論過去,是了不起的
(8)歷史是戰亂拼接的,朝代的更迭是血腥的,學會布兵
(9)不斷的紛爭,才有思想的涌現,能在和平的環境下感受這些英傑是感慨萬千的
(10)有助於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興趣是第一好處吧
望採納
E. 談談如何學習歷史寫一篇作文
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知識劇增,學校的學習只能選取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它更多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的新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或終身學習。有關專家認為:21世紀的教育,要培養學生四種本領(即學會求知,學會實踐、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求知」是基礎,並認為:「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的人」。 因此,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至關重要、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人想根據自己多年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些嘗試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是「背著走」或「抱著走」,學生離開了教師就寸步難行,而自主學習教育就是要轉變這種觀念,在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起著導學作用,為學生答疑,批改作業,指導學習方法等等,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只是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從而為更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為此,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剛入學時,教師就要讓他們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教師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明白:自己還要做什麼,還能做什麼,還有什麼也是自己的事,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增強自己的獨立性。如我總喜歡在新生進入初中,第一節歷史課時,首先讓學生探究「什麼是歷史?學歷史有什麼作用,應該如何學習歷史?你對中國、世界歷史的哪些階段最感興趣?你有沒有發現文學作品、影視資料中有哪些與課本是有出入的等等」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好奇與興趣。
二、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主體性,才能對學習有感情。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中學生敏感而好學,爭強又好勝的特點,積極引導他們自己去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極力倡導大家互問互答。鼓勵學生互問互答,不僅可以消除學生與教師對話可能產生的思想顧慮,更重要的是營造了良好的提問氛圍,還能使學生針鋒相對地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應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由學生提問,老師作答,這樣一來,學生的提問的勁頭越來越大,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具有創造性。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多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與被欣賞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除了設計有趣的問題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老師產生恐懼,那麼,對其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反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走進教室,課堂的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動。因此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主體性表現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參與表現又在兩個方面:第一,全體學生都參與;第二,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活動的全過程。就課堂而言,參加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參與目標的制定與確認,參與例題的學習與討論,參與練習與改錯,參與評價與總結等。就課外活動而言,要讓學生參與制定活動主題和制定活動方案,參加考察、調查、訪問、咨詢、搜集、嘗試等實踐活動,進行交流、研討、匯報、展示等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顆平等的心,充分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激發他們的參與性,讓學生主動地學習。
三、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並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於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貫穿學法指導。俗話說:「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教師告訴學生「是什麼」,學生照單全收,但不知其「為什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終還是迷惘而無所獲。故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樹立一個觀念,即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這一模式的核心。
歷史課的自主學習應注意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要鼓勵學生直接參與提問設計,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甚至對教材的一些觀點,課後問題的答案積極思考,大膽質疑,養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樂於解決問題的習慣。我素來認為,學生向教師提問比教師向學生提問更有意義,因為這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指導學生進行問題討論,達到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創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和民主的學習氣氛,先讓學生學會調查,學會獲得和運用材料,然後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用自己的立場說話,最後讓學生學會批判,學會多角度看問題。例如我在上《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課時,曾以 「改革開放、家鄉巨變」這一題目,讓學生對生活進行考察:
第一步:自己調查、獲得材料。學生向父母前輩、圖書館了解他們在改革開放二十年的生活經歷或認識,把它寫下來,並談談想法。這一步使學生學會自己去搜集活生生的素材,學會自己去歸納、整理。
第二步:問題討論,共享資源。同學們把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的,根據不同思路處理的資料,進行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欣賞,逐步形成相對完善的立場、觀點。他們在交流課上發現了那麼多身邊發生的事物,如農民的子女談農村的生活變化;商人的子女談物價、稅收、市場信息;幹部的子女談國家機構精簡、談腐敗;等等。同學們在交流時真情流露,不迴避社會問題,他覺得原來歷史就在身邊,是剛剛過去的現象,這些事實讓他們激動,讓他們思考,讓他們產生一種復雜的心情,有一種強烈的表述並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通過親身參與學習過程,他們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還知道了什麼為史料,史料有什麼用途,更可貴的是他們知道了該如何自己設計學習,如何形成自己的觀點。
第三步,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學會批判。由於學生自身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學生在交流了解之後,對改革開放二十年有了多角度、多層面的了解,形成多種觀點和多種感想。他們不僅感慨家鄉的巨大發展變化,也對各行各業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有所了解,並產生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如「發展是硬道理」、「要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等等。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社會調查,有課堂討論與辯論,學生不僅豐富了對教材知識的感知,而且還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深入思考,發表獨立見解,敢於批判,學到了課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師生同一舞台演出,教師起著「導演」的作用,學生是真正的「演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並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有很多深層次的思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組織學生效果評價
傳統的課堂教學最大的弊病是,無論學生現有知識情況、接受能力多麼不同,老師授課時僅能用同一聲音,同一內容,同一進度來指導他的學生。這不僅限制了優秀學生飛翔的翅膀,同時又讓後進生聽課時苦不諶言。要改變這種准確狀態,我以為,進行「自主探索,效果評價」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法。所謂「自主探索,效果評價」,就是學生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或引發的問題,利用各種媒體提供的信息與資源,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知識特點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並在教師或同學的協同(師生、生生溝通、小組、匯報等)下,釋義思辨,探索發現知識規律,分析問題結構,構思解題思路,匯報學習成果,共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適時變換課堂角色,順應他們的志趣、愛好,多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多讓他們發表各自的意見,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交互性」,讓學生結合各自的實際水平及愛好選擇相應的信息進入學習。組織學生進行「效果評價」,讓他們先進行自我評價,再進行學習心得,體會的交流,以產生「共生效應」,不斷補充,完善他們各自的知識結構。
如我在上《 美國獨立戰爭 》一課時,就讓學生以美國獨立戰爭為主題自主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戰役、電影、問題等進行研究,然後充分利用各種影像資料、圖片資料以及網路信息向同學們進行展示,此次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潛能是巨大的,學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為核心,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
F. 怎樣才能高效地學習好歷史500字作文初一,急~~~~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G. 初中七年級歷史學習心得300字- -
歷史強加給一個民族的命題是不容選擇的,要擺脫敵人的奴役,首先要國強。但是,國人認識這一點時,卻走過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正如馬克
思預言的那樣:中華民族總在慘遭劫難之後,才省悟奮起。好在有成千上萬的愛國者,為尋求救國真理前仆後繼,執著地求索,他們或許過於輕率但卻不乏清醒,他
們或許還帶著未開化的愚昧但卻不缺少睿智,他們或許過於輕信但絕不怕犧牲,他們在困惑中奮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進,從而為中國走向近代化種下了契
機。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斗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
——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而又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必
須從現在起,以過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發奮汲取文化知識;以求實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去勇於參與社會實踐;以開拓的思路,創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
境界,長大後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我們應當為國家盡一份我們能做的貢獻。
H. 怎麼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
初中歷史,是中學生開始了解我國從古代到現代的歷史長河中一系列事件和任務的基礎課程。作為中學生怎麼學好初中歷史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
1、做好預習工作
預習是學習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通過預習,自己可以先對課本內容有個大概了解,能夠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識點。這樣,在聽老師講課過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並有針對性地重點聽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2、課上做好筆記
做好筆記,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師各種話語、文字。而是有針對性地記錄課文總體框架,填補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點,為進一步宏觀把握歷史事件框架、歷程提供指導。
3、課後注意對知識點的串聯整理
課文中的歷史知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發展和結果等都是遵循一定歷程或規律的,一定要對知識點進行串聯,這樣知識點就會記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遺漏知識點。
4、獨立及時完成作業
歷史作業,是對聽課效果的一種檢測方式,也是鞏固知識點的一種方式。所以,課後要獨立、及時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達到及時鞏固學業成果的目的。
5、不要死記硬背
歷史知識需要記住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有些學生就開始死記硬背。為了徹底牢固掌握知識,要在充分理解歷史知識框架、關系、大意等基礎上,要理解著知識點去記住這些知識,即盡量在把握知識點意思基礎上,可以將知識內容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6、經常性地復習
可以安排一周復習幾次,長期性地對歷史知識進行多看,這樣記憶效果會更好。不至於每當考試前期猛地學習,一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夠;而是容易記錯知識。
學好初中歷史的建議
首先說“博學”。今日教育功利化思潮日趨嚴重,許多家長執著於逼迫孩子上各類輔導班、做各種各樣的輔導書和習題,卻時常忽略了要博覽群書、拓寬視野,在初一初二這個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多多汲取優秀的精神食糧。學歷史的方法並不單一,各類或古或今的歷史普及類書籍、諸多優秀的歷史題材動畫片和電影都是培養學生歷史興趣的重要途徑。我身邊的歷史高分大神們,有人從小熱愛閱讀《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這類相對枯燥的史學巨著,也有人是通過《武則天》、《漢武帝》這類歷史電視劇形成了較好的歷史時空概念;有人偏愛國外史學研究著作,閱讀了許多維克托爾、亨廷頓之類大師的學術論文,也有人歡《世說新語》、《明朝那些事兒》這類趣味性的歷史小記。總之,學習沒有固定的渠道,將初一初二寬裕的課余時間用在廣博的閱讀和學習上,無論對於語文、歷史的學習還是對於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意義匪淺的。
其二是“審問”。擅長歷史的同學大多有一個特性,就是熱愛歷史景點和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在這一方面,本人可是算是一個反例:從小不喜歡去博物館,到了歷史展覽類景點時總是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很少去認真看解說。當我高考之前做到題目、對一些史料一知半解時,同學會很輕描淡寫地說“我知道啊,我以前去xxx旅遊過,就記住了”,然而我卻只能追悔莫及——曾經有一份嶄新的歷史知識在我面前,我卻從來不問清來龍去脈、從來不好好了解,最後真是追悔莫及。不僅要對生活中接觸到的歷史知識刨根問底,對於課本上不清楚的概念更是要及時追問,歷史是一條線,一寸不清便一尺混亂,一尺混亂便影響全局,切不可人雲亦雲一知半解。
其三是“慎思”。江蘇的歷史教育近年來有突出思辨性的趨勢,尤其是高考歷史,越來越少注重背書能力,而是大力側重考察對歷史的思考和個人見解。歷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往往習慣於戴著政治的有色眼鏡去考量其他國家、其他時代和歷史人物,放棄了思考、遵從社會大潮的結果往往只能是喪失最重要的思辨能力。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結合當時社會背景考量的思維習慣必須早早養成,這需要我們時常面對歷史事件時多問一個“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只有客觀中立地去了解歷史,思維才靈活通透,眼界才包容寬廣。
之後是“明辨”。這里我著重突出兩點,即明辨歷史的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學習歷史,不背時間是斷斷不行的;腦子里沒有一條多維立體的時間軸,是一定不能弄清楚歷史發展脈絡的。而人們常說“史地不分家”,有了時間,記不住地點,恐怕是要鬧出許許多多笑話來的。以長征為例,約兩年的長征中重要的時間節點、重要的會議地址、行進的路線,都是不能忽視的知識。只有清晰地分辨出中外發展的時間變化和空間變化,才能在相對瑣碎復雜的歷史知識點中游刃有餘——最高的境界從來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和推斷。
最後是“篤行”。學好歷史的方法成千上萬,可以利用的資源數不勝數,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保持著每天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復習回顧、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歷史是能夠影響人一生的學科,有人說“文史哲無用”,只不過是被功利主義蒙蔽了雙眼——試想一位功成名就腰纏萬貫的成功企業家,倘若開口閉口都是偏激錯誤的歷史觀、對美國英國日本等等的認識都片面狹隘,他真的能夠算作社會精英、真的能夠贏得社會的尊重嗎?學好歷史,造福的不僅是中考高考,更是一個人的眼界和胸襟。
學好初中歷史的好習慣
一、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個環節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環節。認真聽講就是聽老師講課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聽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的解釋。老師講課的方法換一個角度就是學生學習的方法。
二、閱讀歷史教材的習慣
要全讀就是閱讀教科書中所有的內容,如課題、子目標題、正文、注釋、插圖、思考題、練習題大事年表等。這是對學習歷史知識的總要求。要通讀就是將教材中零碎、局部的歷史通過閱讀融會貫通起來。這就要求在讀書時要前後聯系,因小而大,把局部的知識投入到某章、某單元的大范圍內聯想和梳理。
要略讀就是在全讀之後,在籠統地游覽一遍教材內容,並在頭腦中初步形成一個粗線條的知識體系。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讀和記教材中的目錄、章題、節題和子目。要精讀就是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要進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確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觀點以及說明這些觀點的失事,了解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要異讀就是在閱讀時要把相近、相似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比較、鑒別,找出差異,並分析原因,從而達到准確歷史知識的目的。要做記就是在閱讀教材時,要做好讀書筆記,把動口、動腦、動手結合起來,調動各種器官的能動性,使大腦處於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
三、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不少的是通過查工具書來解決的。中學生應查閱《歷史詞典》《歷史成語詞典》等。勤查工具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擴大知識面和視野,不斷積累歷史知識,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與思、學與悟是不能分開的。學與思好比車的兩只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有了鏈子,才能共同發生作用,車才會不停地前進。學與思只有緊密結合起來,才會學有所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思索感悟的習慣,把這項工作放在預習、學習、復習的全過程中去完成,從而使思維敏捷、視野開闊,逐步掌握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這種學習習慣。"動筆墨"在這里或指做筆記,或對歷史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畫點勾畫,或是讀而有感、感而有記、隨時記錄下點滴感受、思想,或是進行摘錄,記下自己喜歡的名人睿語、新穎的觀點。這種習慣對於提升篩選能力、分析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六、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
先復習後做作業,先仔細審題後作解答。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改正錯誤,書寫要工整規范。
七、養成自覺復習的習慣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人的遺忘有先快後慢的特點。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要求學生對剛學過的知識,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及時復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在復習是要注意:
1.趁熱打鐵,要求學生養成當天課程當天復習的習慣。在復習時讓學生先盡量回憶課堂上所學的內容,當一時不能全部想起來也沒有關系,這正是發現了自己的薄落環節。整個復習過程都要提倡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回憶後再去看書,記住了的知識會被再次強化,想不起來的知識,會成為看書的重點。
2.重視階段復習習慣的養成。階段復習可以解決各部分知識的之間的聯系,對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化。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局或聯系中去掌握具體的歷史事件、概念、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等。
八、寫考後記的習慣
考卷拿到手後,常常見到一些同學,只注重考卷上的分數,得了高分就興高采烈,得了低分則悶悶不樂,有的竟把考卷扯得粉碎或揉成紙團。後來,他們發現,很多考題是以前考過的題,或者略作引申,相差無幾看起來似曾相識,做起來照樣出錯。學生應對每次考試進行認真總結,注意作好考後記,
猜你喜歡:
1. 初中生如何學習歷史
2. 初中歷史該怎麼學好歷史
3. 如何才能有效的學習好初中歷史
4. 初中歷史應該怎麼學
5. 如何學歷史的方法總結及復習指導建議
I. 300字作文「如何學好歷史」 我已經初三了
有人講,歷史就是現實。也就是說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現在還在繼續發生,只不過形式發生了變化,而現實中的很多事都有歷史的影子。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我們現在的改革,歷史上多次發生過,現在世界各國的爭端和戰爭,回顧歷史,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三國時代、歐洲和西亞的帝國時代,多麼相似,歷史上的悲歡離合的悲劇、喜劇,我們的現實不也在一幕幕重復上演嗎。
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要把歷史與現實割裂開,要以現實去理解歷史,以歷史來關照現實,那你就會學出樂趣了,那麼對歷史就會有深入的體會,對現實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彷彿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怎樣學好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J. 怎樣學習好歷史 中學生作文
歷史學習方法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悠久的歷史文化需要人們去追尋,去研究。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有責任承擔起這個重任。挖掘古代文化遺產,了解先人們所走過的路,對於我們今後所要進行的改革和建設是很有幫助的! 歷史屬於文科範圍,大多數內容需要我們記住,但開卷考試以後就大大的減弱了的文字的記憶。有些人認為:「這下可好了,可以正大光明的『抄』了!」 其實不然,只要考過一次的人都知道,考試難度更高了!考試提高了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所以開卷考試只不過是個幌子啦!這就讓我們更難辦了,本來對歷史就沒有興趣,現在可怎麼辦呀? 對於興趣我不想說什麼,人各有志!不過正因為人們不願學歷史,研究歷史,國家才更需要這樣的人才。物以稀為貴!所以學歷史「出路」不會窄。冷門呀! 我喜愛歷史,心得不多,但我可以介紹幾個方法給大家:一 是你自己的刻苦程度!刻苦是很重要的。這也就是一些好學生不愛學歷史,可成績也一樣很好的原因所在!二 就有點左傾機會主義了,是「比較」!就是將相似題目或相同題材,模式的歷史事件進行共性和個性的區分。(例如: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同廣州國民政府的北伐在性質上有什麼不同?等等)當然,有時別太死板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搬硬套的拉在一起比較,這樣大可不必,也毫無效果。 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識不盡相同,因此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可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同語文很是相似。(對了,答歷史題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你的文采要好!同樣的語文基礎也就得好)正所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得博取眾家之長(指多看歷史書籍),吸取有益的,形成自己的觀點(高考時會加分的),再經「比較」。你會發現自己的分析能力增強了,看問題更深刻了。 還有也要進行學科間的綜合,特別是與政治,地理學科的結合,增加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只要你勤奮,就算沒有興趣,也會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興趣,又加深了對歷史的理解,是能夠出成果的。 方法有了,不過是別人的。有時會不合適自己,這就更要在學習中多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出自己的學習之路,那其他學科的學習問題也會迎刃而解的,好,路是自己的了,只要記住:「工夫不負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