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舟山的別名以及歷史淵源
舟山,素有「東海魚倉」和「祖國漁都」之美稱,是全國唯一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劃,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浙江省舟山群島,擁有漁業、港口、旅遊三大優勢。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舟山群島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舟山群島上就有人居住。在舟山群島西北部的馬嶴鎮原始村落遺址上,原始村民們在海邊堆積的99座土墩上創造了神秘燦爛的「海島河姆渡文化」,被譽為「東海第一村」。
《史記》載:秦朝徐福在東南沿海蓬萊、方丈、瀛洲三島上尋長生不老的仙葯,其中的「蓬萊仙島」 即為舟山境內的岱山島。據史學家們分析,徐福東渡日本時經過舟山諸島。
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公元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置縣,以境內有翁山而命名為「翁山縣」。至公元771年(大歷六年),因袁晁率起義軍占翁山而被撤廢縣治。公元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再次設縣,更名「昌國縣」。元初升縣為州。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為縣;洪武二十年廢昌國縣。至清初,先後兩度遷民。公元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再次設縣,更名「定海縣」,道光時升為「定海直隸廳」。辛亥革命後,恢復定海縣建制。公元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分設定海、翁州兩縣。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島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1953年3月經政務院批准,定海縣轄區分為定海、普陀、岱山3縣,從江蘇省劃入嵊泗縣,成立舟山專區。
1954年又將原屬寧波專區的象山縣劃入。1958年象山縣劃歸台州專區。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縣,合並成立舟山縣。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重新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縣。1964年撤銷大衢縣,其轄區分別劃歸岱山、嵊泗2縣。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舟山市定海區馬嶴鎮這個濱海的山丘平原地帶各墩地上,發現了面積達 14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群。經初步發掘,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2處,文化層厚60-80厘米,出土了一批石器和陶器。有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8處,出土了大量的印紋硬陶。考古工作者認為,是舟山先輩最早的集居之地。定海馬嶴洋坦里,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原始制陶區,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此出土的夾砂紅陶碎片上多數留有稻穀痕跡,專家據此認為舟山群島在5000年前就開始大量栽種水稻,是中國水稻東傳日本的海上通道。
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舟山地區和定海、普陀2縣,成立舟山市,轄2區(定海區、普陀區)2縣(岱山縣、嵊泗縣),實行以市領導區、縣新體制。
『貳』 歷史上舟山群島屬於江蘇省嗎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島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1953年3月經政務院批准,定海縣轄區分為定海、普陀、岱山3縣,從江蘇省劃入嵊泗縣,成立舟山專區。1954年又將原屬寧波專區的象山縣劃入。1958年象山縣劃歸台州專區。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縣,合並成立舟山縣。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重新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縣。1964年撤銷大衢縣,其轄區分別劃歸岱山、嵊泗2縣。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舟山地區和定海、普陀2縣,成立舟山市,轄2區(定海區、普陀區)2縣(岱山縣、嵊泗縣),實行以市領導區、縣新體制。
『叄』 舟山在古代稱為什麼
舟山古稱「中山洲」。公元738年始建縣制,1953年設地區行政公署,1987年撤地建市是全國唯一以群島設市的地級市,屬浙江省管轄。舟山是我國海洋漁業和商品出口的重要基地。舟山漁場馳名中外,魚、蝦、蟹、貝、藻類等資源約450餘種,主要經濟魚類有120多種,年魚獲量在50萬噸以上,約占浙江省的1/2,佔全國的1/10。素有「中國漁都」、「東海魚倉」之稱。舟山風光優美,氣候宜人,山海景觀獨特。普陀山與嵊泗列島都是國家風景名勝區,其中,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海天佛國」,為國內眾多旅遊風景區中獨樹一幟。
『肆』 舟山地區的歷史沿革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元年(1912)11月(清宣統三年九月)定海光復,改定海直隸廳為定海縣,直至解放前夕的1949年7月。
1953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報請政務院成立舟山專區。6月10日政務院批准,舟山專區轄定海、普陀、岱山(三縣均系原定海縣分析)、嵊泗(由江蘇省松江專區劃入)4縣。1954年4月增轄象山縣(由寧波專區劃入)。專署駐定海縣。
1958年10月,象山縣從舟山專區劃出,歸入台州專區。
1958年11月,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縣合並,建立舟山縣,直屬浙江省。1960年1月,舟山縣歸屬寧波專區。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管轄。
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恢復舟山專區和定海、普陀、岱山縣,增設大衢縣(由岱山縣的衢山區和嵊泗的大小洋山、灘滸、徐公島組成)。嵊泗列島從上海市劃歸舟山專區管轄,恢復嵊泗縣建置。專署仍駐定海縣。
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為舟山地區。
『伍』 舟山的歷史沿革
舟山群島開發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屬河姆渡第二文化層年代,主要有衢山孫家山遺址、白泉十字路遺址、馬嶴古文化遺址、岱山大舜廟後墩遺址。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島上開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開始從事漁鹽生產。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定海縣」。康熙題「定海山」匾額。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分設定海縣。
1950年5月17日海島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
1953年3月經政務院批准,定海縣轄區分為定海、岱山2縣,從江蘇省劃入嵊泗縣,成立舟山專區。
1954年又將原屬寧波專區的象山縣劃入。
1958年象山縣劃歸台州專區(1961年象山縣重回寧波專區)。
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縣,合並成立舟山縣。
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
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重新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縣。1964年撤銷大衢縣,其轄區分別劃歸岱山、嵊泗2縣。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
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舟山地區和定海、普陀2縣,成立舟山市,轄2區(定海區、普陀區)2縣(岱山縣、嵊泗縣),實行以市領導區、縣新體制。
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新區范圍與舟山市行政區域一致。舟山群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中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略層面新區。
2013年1月17日,國務院又批復了《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根據《規劃》中明確的戰略目標定位:舟山群島新區未來要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要建成我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和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面向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橋頭堡。
『陸』 嵊泗列島原本屬於江蘇,為何後來劃給了浙江舟山
確實在清朝政府統治時期嵊泗列島都歸屬江蘇省管轄,但是到了民國時期,蔣介石就將嵊泗列島劃分給了浙江省。其中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兩省之間對魚類資源的爭奪,浙江省在申請嵊泗列島過程可以算得上轟動,不僅在上海召集了浙江工會代表舉辦聯席會議,而且還對嵊泗列島做出了深刻的調查,並出版了相應刊物發行。此事最後被蔣介石知道後就直接將嵊泗列島劃分給了浙江,主要是因為老蔣就是浙江戶籍,加之浙江省如此真誠、聲勢浩大,何不成人之美,也算是為自己故鄉出一份力。
可到了解放後,嵊泗列島的歸屬還是搖擺不定,1950年又被劃分到了江蘇省管轄地。隨著上海發展人口急劇增加,急需用地就將嵊泗列島劃分給了上海。但又因為時局影響,蔣介石想要從台灣反攻回來,國務院了統一邊防戰線,最後還是將嵊泗列島歸屬浙江管轄。
『柒』 嵊泗列島的歷史沿革
據《史記》和《水經注》記載,上古時期,嵊泗地為南蠻、東夷其中島夷之地。春秋、戰國時,為越國東境句章縣海中洲(亦稱甬東或甬句東)。今嵊泗縣為當時海中洲的一部分。戰國後期,楚滅越置江東郡,為楚國江東郡句(讀「gou」)章縣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遂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嵊泗地屬會稽郡鄮縣。楚漢之際,屬西楚霸王項羽封地之東楚會稽郡鄮縣。
西漢高祖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後,屬楚王韓信封地之會稽郡鄮縣。削平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後,嵊泗地域,先為荊王劉賈荊國之地,後為吳王劉濞吳國之地,均屬會稽郡鄮縣。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受誅,遂屬江都王劉非封地之會稽郡鄮縣。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鄮縣。
南朝宋時,屬揚州(或東揚州)會稽郡鄮縣;齊時,屬揚州會稽郡鄮縣;梁時,與宋同;陳時,屬東揚州會稽郡餘姚縣。隋文帝平陳後,置吳州總管府,嵊泗地屬吳州總管府句章縣。大業元年(605),屬越州句章縣,大業三年,改越州為會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平李子通,置越州總管(府)和鄞州,不設縣。嵊泗縣地屬越州總管(府)鄞州。武德八年,屬越州都督(府)越州、縣。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嵊泗地屬江南道越州鄮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增至十五道,遂屬江南東道。開元二十六年,於貿阝縣置明州並析翁山縣,嵊泗地屬明州翁山縣。天寶元年(742),改明州為餘姚郡。乾元元年(758),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郡復為州,遂屬浙江東道明州。大歷六年(771),因「袁晁之亂」廢翁山縣,屬鄮縣。
南宋紹興元年(1131),兩浙分東、西路。嵊泗地屬兩浙東路。紿熙五年(1194),升明州為慶元府。元朝至元二十一至二十七年(1248—1290),屬江浙等處行中收省浙東道宣慰司慶元路昌國州昌國縣。
明初,因襲元行省制,後改行省為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嵊泗地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州府昌國縣。洪武十四年,改明州為寧波。洪武二十年,昌國縣廢,遷其民於內地,夷縣為中中、中左兩千戶所。嵊泗地域,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定海縣(即今鎮海)。洪武二十九年,於布政使司下設浙東道,管轄所屬府、縣。據《明史·職官志》,今嵊泗縣境明時屬寧紿分巡道。
清初因襲明制。嵊泗地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紿道寧波府定海縣(今鎮海)。尋改屬閩浙總督浙江省(巡撫)寧紹台道。不久廢閩浙總督而設浙江總督。康熙二十七年(1688),於舟山置定海縣。嵊泗地屬定海縣。康熙二十九年,分定江、浙洋汛。嵊泗地域劃歸江蘇省(布政使司)蘇松太道蘇州府太倉州崇明縣。雍正二年(1742),升太倉為直隸州。
民國元年至5年(1912—1916),屬江蘇省崇明縣。民國5年,在清蘇松太道的基礎上,設滬海道尹於上海。民國7年,屬江蘇省滬海道崇明縣。民國7年,滬海道廢,由江蘇省水上第一警察廳負責崇明縣外海諸島的治安和防務,行政上屬崇明縣。民國23年3月,崇明縣於嵊泗列島設第五區。「八·一三」淞滬事變前,為侵華日本海軍舟山基地司令部佔領。汪偽政權劃為浙江省定海縣之第十區(亦稱嵊泗特別區)。
抗戰勝利後,與戰前同。民國35年11月,改崇明縣第五區為江蘇省直屬區。民國36年9月,改直屬區為設治局。民國37年10月,設治局改由海軍管轄。 1949年10月,置嵊泗縣,屬由大陸流亡本縣枸杞島的江蘇省政府管轄。 1950年7月,嵊泗解放,設特區和軍管會,屬蘇南松江專區。 1951年3月,特區和軍管會均撤銷,復置縣。隸屬不變。 1952年,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並為江蘇省,嵊泗縣屬江蘇省松江專區。 1953年6月,嵊泗縣劃歸浙江省舟山專區。 1958年10月,舟山專員公署和嵊泗縣均撤銷,遂為寧波專區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 1960年11月至1962年4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 1962年4月,恢復縣建制,嵊泗縣仍歸浙江省舟山專區。 1970年4月至改舟山專區為舟山地區,嵊泗縣屬舟山地區。
1987年3月,改舟山地區為舟山市,嵊泗縣屬舟山市。
『捌』 舟山市歷史有多少年
舟山群島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舟山群島上就有人居住。在舟山群島西北部的馬嶴鎮原始村落遺址上,原始村民們在海邊堆積的99座土墩上創造了神秘燦爛的「海島河姆渡文化」,被譽為「東海第一村」。[2]《史記》載:秦朝徐福在東南沿海蓬萊、方丈、瀛洲三島上尋長生不老的仙葯,引?其中的「蓬萊仙島」即為舟山境內的岱山島。據史學家們分析,徐福東渡日本時經過舟山諸島。[3]
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置縣,以境內有翁山而命名為「翁山縣」。至771年(大歷六年),因袁晁率起義軍占翁山而被撤廢縣治。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再次設縣,更名「昌國縣」。「意其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連甌閩,西通吳會,實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壯國勢焉。」[4]元初升縣為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為縣;明時因實行海禁,於洪武十九年(1386)廢昌國縣,洪武二十年將舟山島城區和鎮外鼓吹兩里以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島)的居民徙遷內陸。至清初,先後兩度遷民。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再次設縣,更名「定海縣」。康熙題「定海山」扁額。他以為「舟」是動的物體,不太平,不如以「定」為好,「海定則波寧」。於是將原來的定海縣(今寧波市鎮海、北侖兩區)改名為鎮海,定海一名專稱舟山群島上的縣治,以祈「海波永定」。[4]
鴉片戰爭時期的定海(9張)1840年7月5日下午2時,對舟山蓄謀已久的英國大舉入侵浙江舟山的定海,標志著鴉片戰爭的正式爆發。[5]定海保衛戰成為了鴉片戰爭的重要戰場,舟山人民開始了英勇頑強的抗英斗爭,定海三總兵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壯烈殉國。定海分別在鴉片戰爭的兩次淪陷後,清政府和英國議和並以賠款和割讓香港作為交換條件,英軍至此退出定海。[6]鴉片戰爭後道光時升為「定海直隸廳」。辛亥革命後,恢復定海縣建制。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分設定海、翁州兩縣。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島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
1953年3月經政務院批准,定海縣轄區分為定海、普陀、岱山3縣,從江蘇省劃入嵊泗縣,成立舟山專區。
1954年又將原屬寧波專區的象山縣劃入。1958年象山縣劃歸台州專區。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縣,合並成立舟山縣。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重新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縣。1964年撤銷大衢縣,其轄區分別劃歸岱山、嵊泗2縣。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舟山市定海區馬嶴鎮這個濱海的山丘平原地帶各墩地上,發現了面積達14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群。經初步發掘,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2處,文化層厚60-80厘米,出土了一批石器和陶器。有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8處,出土了大量的印紋硬陶。考古工作者認為,是舟山先輩最早的集居之地。定海馬嶴洋坦里,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原始制陶區,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此出土的夾砂紅陶碎片上多數留有稻穀痕跡,專家據此認為舟山群島在5000年前就開始大量栽種水稻,是中國水稻東傳日本的海上通道。
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舟山地區和定海、普陀2縣,成立舟山市,轄2區(定海區、普陀區)2縣(岱山縣、嵊泗縣),實行以市領導區、縣新體制。
2011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建立舟山新區(特區),地位等同於浦東新區。
『玖』 關於舟山的歷史資料
春秋時屬越,時稱「甬東」。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句章、鄞、鄮地置鄞州,甬東歸鄞州。八年,又廢鄞州置鄮縣,甬東屬之。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江南東道采訪使齊澣奏請,析越州鄮縣地,置鄮、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四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昌國州為縣。洪武十二年(1379年), 置昌國守御千戶所。至十七年置昌國衛。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廢昌國縣,置昌國鄉。徙昌國衛於象山縣南天門山。舟山置中中、中左兩千戶所,隸昌國衛,二十五年(1392年)改隸定海衛。
辛亥革命(1911年)後,新置定海縣治。1987年1月,撤消舟山地區,建立舟山市,轄定海、普陀兩區和岱山、嵊泗兩縣。
(9)歷史嵊泗什麼時候並給舟山的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舟山群島歷史悠久,古稱「海中洲」,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是舟山生態旅遊環境的主色調。舟山境內共擁有佛教文化景觀、山海自然景觀和海島漁俗景觀1000餘處,主要分布在23個島嶼上。這里擁有普陀山、嵊泗列島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岱山、桃花島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海島歷史文化名城定海。
著名人物
近代以來,舟山籍的國家政要及海內外愛國人士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之生母金維映,原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丁光訓、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原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安子介、前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商飛董事長金壯龍等;在台灣的舟山籍政要有邱進益等。
『拾』 嵊泗列島歷史上究竟是浙江的還是江蘇的
據《史記》和《水經注》記載,上古時期,嵊泗地為南蠻、東夷。
春秋、戰國時,為越國東境海中洲。
楚滅越置江東郡,為楚國江東郡。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嵊泗地屬會稽郡。
西漢高祖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後,屬楚王韓信封地之會稽郡。
分封同姓諸侯王後,嵊泗地域,為吳王劉濞吳國之地。
景帝三年,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受誅,遂屬江都王之會稽郡鄮縣。
分天下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鄮縣。
南朝宋時,屬揚州(或東揚州);齊時,屬揚州會稽郡;
梁時,與宋同;陳時,屬東揚州會稽郡餘姚縣。
隋文帝平陳後,置吳州總管府,嵊泗地屬吳州府。
大業元年,屬越州,大業三年,改越州為會稽郡。
唐武德四年,置越州府下鄞州,嵊泗縣地屬越州下鄞州。
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嵊泗地屬江南道越州。
開元中期,增至十五道,屬江南東道明州翁山縣。
天寶元年,將明州改為餘姚郡,嵊泗地屬於餘姚郡。
南宋初年,嵊泗地屬兩浙東路慶元府。
元朝至元年間,屬江浙行省浙東道慶元路昌國州昌國縣。
明初洪武二年,嵊泗地屬江浙行省明州府昌國縣。洪武二十年,屬浙江寧波府定海縣。
清初因襲明制。嵊泗地屬浙江寧波府定海縣。康熙二十七年,於舟山置定海,嵊泗地屬定海縣。
康熙二十九年,嵊泗地域劃歸江蘇省蘇松太道蘇州府太倉州。雍正二年,升太倉為直隸州。
民國元年至5年,屬江蘇省崇明縣。淞滬事變前,為侵華日本海軍舟山基地司令部佔領。汪偽政權劃為浙江省嵊泗特別區。
抗戰勝利後,與戰前同。民國35年,改為江蘇省直屬區。1949年10月,置嵊泗縣,屬由大陸流亡的江蘇省政府管轄。
1952年,蘇南、蘇北合並,嵊泗縣屬江蘇省松江專區。
1953年6月,嵊泗縣劃歸浙江省舟山專區。
1958年-1960年,舟山公署和嵊泗縣均撤銷,屬於寧波專區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
1960年-1962年,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
1962年,恢復縣制,嵊泗縣仍歸浙江省舟山專區。
1970年,改舟山專區為舟山地區,嵊泗縣屬舟山地區。
1987年,改舟山地區為舟山市,嵊泗縣屬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