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14課答案是什麼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14課答案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29 21:09:10

❶ 八年級上冊歷史同步答案(人教版)

第1課:1D 2B 3A 4B 5B 6C 7D 8A 9D 10、鴉片戰爭 11、林則徐、虎門海灘 12、大量白銀外流,造成政府財政緊張,百姓生活困難;嚴重摧殘人體健康,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國民體質衰弱。13、遠離毒品,珍愛生命。並與毒品犯罪作堅決的斗爭。14、自製地圖:一張標出香港島另一張標出五個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15、(1)林則徐(2)虎門銷煙(或領導禁煙斗爭)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3)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青少年應學習他熱愛祖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安危。(4)溫總理引用這句詩表達了他及黨的領導集體決心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付出自己一切的決心16、割讓土地,使中國的領土完整受到破壞;開放通商口岸和英商所繳貨物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量使中國的主權遭到破壞。17、鴉片戰爭中,中國失敗的原因:主觀上:(1)清政府政治腐敗(2)中國封建經濟落後(3)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後(4)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客觀上: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力量雄厚,科技先進。根本原因是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感受:(1)落後就要挨打(2)向西方學習,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3)不忘記國恥,奮發圖強。

❷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知識點整理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第3課 收復新疆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第7課 戊戌變法
1.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2.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第8課 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3.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3.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1.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2.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17課 內戰烽火
1.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2.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3.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2.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1.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3.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❸ 怎樣了解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難點

如何講授初中歷史教學重難點問題 一、教學重點難點的新認識教師對教學內容處理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歷史知識浩如煙海,無所不包,盡管作為中學歷史課程的內容已經篩選,但仍然很龐雜,且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重與課時少的矛盾,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分清主次,區別輕重,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的依據教學目標(課程標准)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以前中學歷史教學目標更多強調掌握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確定教學重點更多地是從歷史學科的角度出發,將某一歷史知識是否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有重要作用或影響作為確立教學重點的依據,或者是從教科書的體系出發,將歷史知識做出比較,確定重點,很少講歷史學科特點與基礎教育特點結合起來考慮。新的歷史課程標准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實際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學重點尤其是教學難點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而言的。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例如,在我講授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難忘九一八》一課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的主要內容:九一八事變的原因、經過、後果;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西安事變的內容和歷史意義。這一課的難點在於體會東北人民和張楊將軍的愛國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這一難點的突破是對學生進行良好愛國教育的內容。本課主要任務是在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愛國教育。此課內容表面上看不多,主要是讓學生懂得九一八的原因、過程、後果、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原因和歷史意義。了解愛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我做了非常充分的課前備課,尤其是課題相關的素材,自我感覺很好。我開始了上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覺到,同學的思路好象不跟著我走,而是跟著大屏幕走,他們只關注課件中的視頻動態,對於課本上的知識點他們卻忽略不思考。特別是在課堂上,同學們表現出了對西安事變中的兩個將軍情況非常關注,而這一點,在我的課件上並不是很詳細,所以我只好調動自己的記憶力,滿足學生的慾望,這樣一來,課堂時間就遠遠超過了預定范圍。進行課堂檢測時學生還都沉浸在戰場上,反饋情況不是很好,最後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任務並沒有按預期中的那樣完成。特別是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體會有的學生沒有更好的把握。課後我進行了反思並得出: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有的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很少。沒有處理好教材的內容,對各環節的處理不夠,課堂上重難點的突破不那麼好。最後,換種教學方式即通過利用突破教學難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也就是在課堂上,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課時內容,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方法。 我又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並在初二二班個班進行了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從而解決問題,提高了教學過程和效果 1、導入:有誰會唱《松花江上》這首歌?讓學生唱,教師說出這首歌的情況,輕松地引導學生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展示設計好的探究問題(利用大屏幕)讓各學習小組去探究: (1)中共為什麼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2)利用大屏幕說出西安事變的經過。 (3)西安事變的結果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結果? (4)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些困難是怎樣被克服的? (5)西安事變體現了哪些精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說說這些精神有什麼現實意義? (6)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 3、在各小組探究完畢後,讓一個小組說一說他們的答案,再由其他的組對這個答案進行補充。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使這個問題的答案越來越完美。至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更進一步認識到歷史給我們的反思。很順利的突破了難點,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如何解決這問題,只有和平解決才能挫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內親日派的企圖,達到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因此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逼蔣抗日,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經過小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掌握很好 總之,經過這次培訓,我從中學到了更多、雖然還顯得很不成熟,但是,對於如何在教學中把握難點,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方面進一步了解了,以後課堂上用學的新教學理念,關注過程,提高自己。要判斷是否為教學難點,就要分析學生學習難點形成的原因,一般形成學習難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對於學習的內容,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不能較快或較好地理解。例如,在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時,由於學生缺乏對遠古時代歷史的感性認識,所接觸到的考古材料又十分有限,因而在理解遠古人類歷史的時候,就時常感到困惑:遠古時代既然沒有文字,其各階段的劃分及那些形象的描述是怎樣得知的?如果這些問題學生得不到解答,對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就難以掌握。所以,該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獲得對遠古人類生活的感性認識,使其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狀況。第二種是在學習新的概念、原理時,缺少相應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礎,或學生對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準確、不清晰,使學生陷入了認知的困境。例如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經常會涉及一些特有的專業名詞或歷史概念,像「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租界」「租借地」「近代化」等,中學生對這些概念是比較陌生或模糊的。在教學當中,如果教師不能把這些概念講透,那麼學生在學習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對中國所造成的危害時,就會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所以,讓學生明白這些概念的內涵就是教學時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第三種是已知對新知的負遷移作用壓倒了正遷移作用。即已學過的知識在對學習新知識時,起了干擾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轉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對過去概念、原理的回憶上,而未能把這些概念、原理運用於新的學習之中,反而成為難點。如在學習美國的「西進運動」時,一些學生把在以前學習到的關於黑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和在南北戰爭中南方種植園主對黑人奴隸壓迫的史實,負遷移到對「西進運動」後果的理解,把對「西進運動」的後果之一--對當地印第安人的屠殺迫害,理解為對黑人奴隸的迫害,所以,如何讓學生真正明白美洲大陸居民的構成情況,就成為教學突破難點時需要解決的問題。第四種是教材中一些綜合性較強、時空跨越較大、變化較為復雜的內容,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而這些內容往往非一節課所能完成,這是教學中的「大難點」。如中國古代史上的政治制度、民族融合等問題,近現代史上近代化的進程等問題。這些問題講好了,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任務,講不好則成為生硬的說教。因此這類內容在教材處理和教學方法選擇上都是難點。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做出判斷,並採取有效措施。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以此為依據,從歷史教學內容的科學系統來看,組成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主要環節為教學重點難點;從教育學的活動要求來看,培養學生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學重點難點;從情感教育和品德養成來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重點難點。總之,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根據教學目標,恰當地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確立為教學重點難點。知識內容教學重點指教材中最主要的內容,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的知識,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等。歷史教學的重點是指體現歷史基本線索、主要化解和直接服務於具體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由教學目標確定。如:《隋的統一與大運河》一課,課程標准規定其知識目標是「了解大運河的概況及其影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是「以大運河等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因此,有關大運河的教學內容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如何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就成為教學的難點。由具體內容在整體課時(單元)內容中的地位確定。如:《唐太宗與貞觀之治》中將「貞觀新政」作為教學重點是因為該內容是初唐政治最主要的內容,也是評價唐太宗的主要依據。由知識內容的時代性,現實性和教育意義來確定是否可以作為教學重點。如:《合同為一家》一課將「了解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實」作為重點是因為這部分內容對培養學生民族團結、為維護國家統一觀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有時二者是統一的。例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一課中,「廢分封,立郡縣」一目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師需要適當補充材料加以說明。有時二者又不統一,如「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一課,重點是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主要措施,而難點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時教師就不能過多地補充材料,而需要對儒家思想的內涵及歷史作用作簡要的評價。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1、突出教學重點在准確確定重點之後,就應該考慮採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點。僅就教學內容的組織處理而言,下列幾個方面對突出重點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分清主次。特級教師支玉恆說:「那種把教材所有內容無巨無細都鑽得深而透之作法,並非聰明之舉,如果進而把這些東西都要納入教學計劃當中,則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實面面不到。淺嘗則止,水過地皮濕式地教學,是絕對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點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靈活調動教學內容,可以圍繞中心問題合理變動順序,力求從系統發展過程中突出中心環節,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學內容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二是圍繞重點作必要的補充,以求課堂講授內容具體、深入、明確,使重點更加突出、豐滿。對於非重點的教學內容,則予以適當精簡,概而述之。三是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予以切實保證,使重點部分得以講清講透。當然,突出重點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總結、積累。2、突破教學難點,方法很多,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復雜為簡單,或變生疏位熟悉,其目的都是為了化難為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多媒體輔助法。對於頭緒較多,時空概念比較強的教學內容,可以採用多媒體輔助法,這主要是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的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同時發揮作用,以便更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教學,頭緒多,地名多,人物多,光靠老師講,學生看,恐怕很難弄清楚,但如果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學生就很容易掌握這些內容。第二,架橋鋪路法。對於一些理論概念,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原理,初中生一下子弄不懂,可以設計一些鋪墊,通過架橋鋪路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鐵騎牛更引發的社會變革」一課,關於封建生產關系的形成是難點,直接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角度來講,初一學生接受起來有困難。不妨做些鋪墊,創設一些新情景,讓學生想像:戰國的含義是什麼?處在這樣一個戰亂時代,怎樣才能避免厄運?學生答:發展經濟,使國家富強。鐵農具出現後,奴隸主就驅趕奴隸用鋒利的鐵農具為自己開墾荒地,增加財富。可是在奴隸制下,奴隸的地位如何?他們是否會有積極性?學生答:他們沒有人身自由,生產的再多,自己還是什麼也沒有,不會有生產積極性。於是一部分開明的奴隸主嘗試著改變剝削方式,他們把土地分成小塊,租給勞動者,每年收獲的時候向承租人收取大部分收貨物作為地租。勞動者通過一年的耕耘,也可以留下一小部分收獲物自己支配。你們覺得這種新的剝削方式會帶來什麼結果呢?學生答:奴隸為得到更多的收入,努力工作。在這種新的剝削方式中,勞動者不再稱奴隸,而是農民,這些開明的奴隸主也就是新興地主。這樣,雖迴避了生產力如何決定生產關系的理論問題,但沒有迴避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第三,補充材料,化解難點法。對於一些結論性難點,化解的方法是需要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實材料,並以材料為依據進行分析,從而化解難點。例如《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課,如何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對於剛接觸世界歷史的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指導學生查閱該法典的相關內容:奴隸可以買賣,可用來抵債;如果奴隸膽敢對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發師不經奴隸主許可,就把奴隸主頭上的奴隸標志剃掉,理發師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閱讀、感悟材料中,就不難理解「它是一部奴隸主性質的法律文獻」,其實質是保護奴隸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難點,不僅給人印象深刻,而且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第四,表格比較法。比較法是人們通常運用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正如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例如,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基本形勢都是敵強我弱,但結局卻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列強乘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抗日戰爭中國取勝,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出現不同結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將兩次戰爭的領導階級、民眾動員、戰略戰術、國際環境等方面內容列成表格加以對比的話,那麼上述不同結局的出現也就很自然了。這種對同一特徵或性質相近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從現象到本質,從而幫助學生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必然聯系。例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個理論性比較強的歷史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如果學生不理解這個概念,「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就會成為死記硬背的一句空話, 對以後的歷史學習會產生不利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可採用比較的教學法,把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比較。 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 領導階級 革命任務 革命目的舊民主主義革命 資產階級 反帝反封建 資產階級共和國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無產階級 反帝反封建 人民民主共和國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通過比較,可以明確看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相同的,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革命的性質也相同,均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由於領導階級不同,使得革命目的和革命性質有所不同,在這個比較結果的基礎上,學生自然會認識到: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分層設問法。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把問題按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小坡度式地層層遞進,劃難為易,由易到難。例如,如何幫助學生認識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世界史中的國體與政體、國家政權的性質等問題本身就超過了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教師可以將這一大問題分解成以下幾個台階:(1)3月18日革命是哪兩個階級面對面的生死搏鬥?(2)巴黎公社組織機構的組成成分怎樣?(3)公社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為哪個階級服務?(4)為什麼說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學生沿著這些台階步步深入,最後水到渠成。 應注意的問題 ●既是難點也是重點的教學難點,要重點解決。 可適當補充材料,進行講解分析。 ●是難點而不是重點的教學難點,不能過多補充和解釋。 教師要精心設計解決難點的簡要方式。 ●一節課確定和解決的教學難點不宜過多。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14課答案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