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核雕的歷史有多少年

核雕的歷史有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11-30 10:18:41

Ⅰ 光福鎮有哪些核雕工藝的歷史記錄

在光福鎮,有一流傳很久的民間工藝,那就是核雕。說起光福鎮的核雕,可謂是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明代文學家魏學洢的散文《核舟記》中就記述了明天啟年間常熟王叔遠在不滿一寸長的桃核上雕刻出《東坡游赤壁》的場景,被驚贊為「靈怪之材」。

清代乾隆初年,蘇州微雕藝人杜士元同樣用桃核雕刻了《東坡游赤壁》,他在小船上增雕了船工,被當時稱為「鬼工」。核雕是蘇州地區獨有的民間藝術,光福也是近代核雕的發源地。

Ⅱ 蘇州核雕

大師談不上,名家倒是有一些。
舟山工藝品廠簡介:
1970年由鍾年福發起並成立任第一任廠長。發起人還有殷小男(殷麗娟的父親,殷根福的兒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須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時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欖核雕,還有石雕,接的訂單都是海外的訂單,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後,大部分廠員都出去自己雕刻,導致訂單無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現在的許多大家都是在廠中學習的,如周雪官、謝才元、周泉根等。

東山工藝美術廠簡介:
1973年由鍾年福成立,當時有許多女工全在東山廠,有大家所熟知的須培金、鍾秀琴、周麟鳳、鍾菊英等人。和舟山工藝品廠一樣是接收海外訂單的,也在改革開放後無疾而終。但可以講這兩個廠子為舟山現在這么蓬勃的雕刻產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須吟笙
1924年生人,師從殷根福,寫意羅漢頭的鼻祖,羅漢頭的山峰,他的羅漢頭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麗娟是須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藝品廠一帶一出來的徒弟(這一點鮮為人知)。其早年從事過木雕、石雕、牙雕,在橄欖核雕中除了雕刻羅漢頭之外還有偉人頭像為大家所知,還有一些其他題材的單子,但留存的已經很少。曾在舟山工藝品廠成立後在其中指導廠中學徒,可以說現在青壯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導過。其作品特點突出,無人能仿,現年歲已大,基本不能再從事雕刻啦。

鍾年福
1927年臘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歲開始學習雕刻,師從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藝品廠,1973年4月7日成立東山工藝美術廠。可以說為舟山的橄欖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鍾老刀法粗曠,作品特點鮮明,為了愛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無人能出其右。也從事過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質的雕刻。大女兒鍾菊英(在89年後就不從事雕刻因為眼睛不好)、大兒子鍾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從事雕刻)、二女兒鍾菊仙(現在還在從事雕刻)。開門徒弟是鍾火元、其他徒弟有謝才元、鍾秀琴、周雪官、須培金等,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指導過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

鍾火元
1948年生於舟山村
1964年師承鍾年福學藝橄欖核雕
1970年參加集體創辦的舟山村工藝廠
1971年調入光福鄉紅木雕刻廠
1972年光福紅木雕刻廠橄欖核雕車間創辦人之一,任車間主任、質量檢驗員、業務推銷員、原材料采購員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獲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吳中區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
助理工藝師
2007年橄欖核雕手串「十八羅漢」獲得第42屆國際旅遊工藝品「金鳳凰」設計大獎賽優秀獎,評比和發證單位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謝才元
1957年生人,1973年進入舟山工藝品廠學徒,通過自己的努力練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開始自己創作,其現在正當壯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羅漢頭能看到須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餘等題材,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曾和須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羅漢相。開門徒弟是朱紅為,還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鍾秀琴
1959年生人,師從鍾年福、鍾元慶、須吟笙。1973年進入東山工藝美術長,與須培金和周麟鳳同時開始學習核雕,可以講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輩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細膩中能透露出鍾年福的粗曠,須吟笙的寫意和鍾元慶的工整,可以說是集大家之所長,代表作品是走獸十八羅漢、走獸八仙、圓雕雲彩八仙及許多題材的單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於核雕之鄉舟山村。師從顧仁笙,曾工作於舟山工藝品廠,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斷的深挖創新,終獲成功,創立了一種自己獨有的風格。尤其是在十八羅漢頭這樣很能體現一個藝人的基本工的題材上更是力求完美,並且對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開發出鐵圓核、大四花等這樣核質非常高的原料。從不讓一條質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場上。在近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雖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確實帶出了不少優秀的徒弟,並且他的許多徒弟(如胡君偉、蕭艷萍、殷晨月等)現已揚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各種規格都堪稱精品,從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鐵圓核羅漢頭,表情豐富、刀工細膩、神態各異。

周麟鳳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藝品廠(當時有周雪官、須培金夫婦,周泉根、周麟鳳夫婦,謝才元、鍾秀琴夫婦),刀法精準而細膩,現在為了丈夫和愛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犧牲,放棄了核雕工作,專心在家照顧愛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務閑暇的時候雕刻一些小掛件,現在除了一些「壽桃」之類的小件,在市場上很難見到其作品。

徐月明
1964年生人,自學成才,80年畢業之後開始從事核雕的學習和雕刻,使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細致,而且有創新性,作品不俗氣,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體現出他的與眾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眾多核雕愛好者的喜愛。代表作品有文財神、武財神、福祿壽、觀音、關公、以及眾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蘇州,曾經參過軍,做過生意,並且是中共員,如此復雜的經歷之後還能靜下心來從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開始學習核雕,師從周建明,2003年開始自己創業,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濃重的殷派風格,固化,傳統,刀工規整,傳統題材非常之多。現而今他已經另闢新路,創作了許多新穎的題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體現心中所想,能化平面於立體,化呆板為靈巧,使作品活起來。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羅漢系列,觀音,鍾馗等。現創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羅漢和浮雕八仙過海。
v
胡君偉
1970年出生,蘇州藏書人,原本從事石雕,後迷戀核雕,決定改行!拜周全根學藝!先在其媳婦處學2月羅漢頭而後經師傅指點2周後回家自己琢磨!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他將原來的石雕工藝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藝中。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簡潔,流暢,內涵豐富!給人想像的空間!並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題材新穎,廣泛。有花鳥藤蔓,人物羅漢,動物風景等!作品非常強調新意,造型靈活,布局合理,刀法簡潔細膩流暢,在後期的拋光處理,尤被業內人士誇好!他的代表作有達摩,祝福,三駝,龜龍,錢眼。生生不息,知足長樂,負荊請罪,和氣生財,十二金釵等等。收比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吳麗君等,都在核雕行業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鍾靜峰
1971年生於舟山村,鍾火元長子,自幼深受父親核雕藝術的熏陶
1985年隨父學藝
1986年拜沖山佛像雕刻祖師李永良之子李榮壽為師,學習佛像雕刻。從藝二十多年來,主要作品有橄欖核雕「老子出關」、「西廂記」,紅木雕筆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紫檀木筆筒「紅樓夢十二金釵」、「八仙過海」等,其作品人物鮮明,刀功簡練醇厚,深受大眾喜愛。
曾獲
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學會會員
助理工藝師

帥道富
1972年出生於江西省奉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自幼家境貧困,於1988年綴學在家務農。一個偶然的機遇,在1991年他拜師朱紅偉,到蘇州學習核雕技藝,從基本功的三刀開始;那時的市場並不景氣,一天下來只能賺十幾元。於是從一起拜師學藝的有十二人,到目前為止只剩下他一個人還在執著於核雕藝術。1994年出師後他被招女婿在 下 中 村,之後更加潛心鑽研核雕技藝,謙虛認真的向前輩們討教,得到過鍾年福、須吟笙等老前輩的指教。有時遇到了難題,會特意叫車請須老來家裡指導。(同行中有人曾刻意的說:「須吟笙根本不認識帥道富這個人。」那是因為大家都叫他作「小江西」的緣故,他本人一直也沒有特意的跟前輩們報過自己的大名,可見其為人本分和謙虛,他家裡還保留有須老和其他幾位師傅的教學作品。說起「小江西」,「須老」一定記得這個聰明好學的弟子。)經過十六年的歷練,加上前輩師傅們的細心指導和教誨,帥道富的作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其十八羅漢等作品在上海、北京、天津、還有台灣等地很受歡迎。

朱東琴
女,1975年出生於核雕之鄉光福舟山。1992年學習山水畫,1994年開始跟帥道富學習橄欖核雕。至今從事核雕也有十多個年頭了;由於有繪畫的功底加上勤奮好學,她逐漸摸索出了一套以山水為背景的風景十八羅漢,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她雕的仕女、四大天王、嬰戲圖等在市場上也很受歡迎。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質量而不是數量,其作品中蘊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細膩與1975年生於舟山村,鍾火元次子,自幼受父親藝術熏陶
1992年隨父學藝至今,其主要作品有「七星高照」、「鍾馗」等。
曾獲
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助理工藝師

周志堅
1979年出生,周泉根之子,師從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點,規整細膩,沒有偷工減料之嫌,對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樣非常嚴格,早期雕刻過十八羅漢頭,因為個人喜好原因已經很久沒有雕此題材,現在主要的作品就是「七星高照」及「彌勒」,「七星高照」全部使用大粒鐵圓核來雕刻,核肉飽滿渾圓,自然顏色通紅,加上精細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堅之妻,師從其公,作品一樣秉其家特點,原料優秀,精細而傳神,其主要作品為小籽十八羅漢頭,看其所雕題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當水準,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羅漢頭,就能證明周泉根對其兒媳的羅漢頭雕刻也是認知的。

肖艷紅
生於1980年,師從表姐肖艷萍,從藝至今已有十餘年,但短短幾年的時間內進步非常快,從她出現在市場上的第一條作品之後往下看,會發現雕工明顯細致,而且會看出是用心琢磨來改進的,在其姐的耐心指導下會越做越好。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羅漢頭(單面和雙面)、暗八仙、風景八仙、福字壽字等,她的作品風格接近肖艷萍,刀口清晰,神態自然,受許多核雕愛好者青睞,而且帶著女工特有的細膩和精巧,很有發展。

周春毅
1986年生於舟山村這個核雕之鄉,自小沉浸在核雕的氛圍之中,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資聰穎,5歲就可以磨出像樣的光珠,6歲就會雕刻羅漢頭。入門導師是其父周泉興,曾經師從周泉根、蕭艷萍、周雪官、須培金,雙面十八羅漢頭為其首創。其代表作品為十八羅漢頭單面和雙面、壽星頭、喜怒哀樂等,其雕刻的羅漢頭風格迥異,形式新穎,充分體現出人生百態,究其源頭就是他腦中有千百顆羅漢頭的形象為其做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擁有自己獨立的風格,不落俗套,尤其在單面羅漢頭這個題材上他要求自己十分嚴格。年輕、有朝氣,肯創新,悟性高。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Ⅲ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不愛江山偏愛核雕

說起核雕,不少資深玩家都有許多積累了多年的收藏經驗——如何盤玩、保養、鑒別等等。
然而,說起核雕的歷史,無論是新手還是老玩家,恐怕都比較陌生。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了解了核雕的歷史,才算是真正了解核雕文化,也能讓您在和其他藏友玩家交流的過程中更出類拔萃、高人一等。
從核雕在中國出現的那天起,它就作為一項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玩物,被歷代大家所愛。有關核雕最早的記載始於宋代中期。而有相對詳細的文字記載則始於明代。
明宣宗朱瞻基是個喜歡核雕的皇帝,而明熹宗朱由校甚至已經到了自己雕制核雕的地步,傳說中難得一見的絕世精品「五鬼鬧判」相傳就出自熹宗之手。另外,還有我們在初中課本上學過的《核舟記》,也是明人魏學?サ淖髕罰?紗絲杉??鞔?蔽夜?暮說窆ひ站鴕丫?鐧攪寺?鶇殼嗟牡夭健?/p>
到了清代,核雕技藝在康熙乾隆年間又有了一次飛躍式的發展,當時的核雕作品主要形式有花船和官船。相傳,清代有一核雕名家杜士元,他的核雕在當時能賣到五十兩,著實令人驚嘆。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各地戰亂,核雕業也隨之陷入了一段蕭條期。
民國時期,社會漸漸穩定,核雕技藝也煥發了新的活力,當時山東都桂蘭、舟山殷根福等名家相繼出現,逐漸把核雕工藝發揚光大了起來。

Ⅳ 核桃雕刻的歷史背景

清朝(1644-1911)核雕名匠更是層出不盡。乾隆年間(1735—1795)桃核雕刻藝人仕上元,當時被譽為「鬼工」。沈君五、宋風起等都是有名的桃核雕刻藝人,橄欖核雕藝人宋租章、湛谷生所雕的橄欖核舟也是難得的珍品,它的絕妙之處是把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用行楷刻在廠舟的底部,使其作品有了進一步升華。

Ⅳ 閻良核雕技藝的歷史淵源

漢族核雕技藝分南北兩大流派,兩派又分很多支脈,閻良核雕屬北派西安一脈。此脈源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山東,隨時間的推移該技藝流傳至西安,由我國著名核雕老藝人孫光明先生傳承於閻良的趙秉科形成此脈系,主要以桃核雕刻為主。傳說桃木能驅邪滅災,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桃木刻製成各種製品或圖騰,以供人們佩戴,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和平安,而桃核亦是桃木,質地堅硬不易破碎,幾百年不會損壞,它貼身佩戴的時間越長就越光潤漂亮,使人愛不釋手,特別是古時宮廷核雕工藝品,數百年來一直為核雕愛好者收藏。

Ⅵ 果核雕刻的蘇州的核雕

核雕是蘇州的傳統工藝之一,歷史悠久,技藝精湛,蘇州的核雕盛於明未,清初.有橄欖核雕,桃核雕,胡桃核雕,楊梅核雕等到多種.以橄欖核雕為主.桃核,楊梅核產於光福花果區.橄欖核大多採用廣東省東汕頭.蘇州核雕造型活潑、立體感強,線條明晰、人物有神,風格細膩,集中體現了蘇州工藝雕刻「精、細、奇、巧」的神奇魅力,是中國微雕技藝的傑出代表。其材料主要採用產自廣東一帶的「烏欖」橄欖果核,運用浮雕、圓雕、透雕等主要技法,表現吉祥如意、神仙人物、民間民俗故事、山水園林等主題,有珠串、墜件、擺件等基本形式。
揉手核桃為明清時期核雕的一種,健身、娛玩之物,一般為一對。選取只有一條圈匝式皺脊且殼厚仁少,而又形狀相近的兩只山核桃雕上圖紋而成,掌上盤玩,「嗑嗑」作響,時人視為時髦之物。文人學士閑庭靜坐,王公貴胄後院賞花,手裡盤玩著一對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夠彰顯清高。故宮博物院收藏十餘對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壽的,有天生連理並蒂的,大多附有「丹貝勒預備」、「恭進」等墨書,表明為王公貴族貢送皇室的,用極考究錦盒裝盛。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提到,紫禁城皇宮保存一隻乾隆皇帝的「百寶匣」,其中有一格裝的是一對揉手核桃,雕刻著神話人物。乾隆酷愛核雕等微雕,曾霞將當時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進宮廷造辦處。但皇宮珍藏的這批揉手核桃中,不見雕螭雕龍雕松竹梅圖紋的。嬰戲圖為明代裝飾工藝中最常見圖案之一,為時人唱贊國泰民安的一種表達模式,但用在橄欖核雕上尚為鮮見。把玩於指撮之間,紫褐紅潤之古風古韻捫摩可觸,嬉戲玩耍之童聲稚氣似乎側耳能聞,些小棄核竟成了童子樂園!
「十八羅漢」核桃雕佩掛於腰間,賞玩於案頭,臆想著具有「最高果位」的羅漢們為你驅滅煩惱貪痴,替你爭取衣食無憂,讓你脫離生死回,便如佛光罩體一般,可以樂哉悠哉了。「春宮圖」桃核雕一側雕林中小屋,瓦棱歷歷可數,牆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雞同母雞觸喙親昵。另一側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歡送愛,眉眼傳情,心愫纏綿。構圖布局著眼於農家院宅,俗塵難拂不假,隱而不秘是真,藝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達對安居樂業的憧憬的。奏刀者線條圓逶,設計則別出心裁,各種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愛以雞歡作襯,最坦誠地表達這樣一個道理:大自然的玄機就濃縮在「傳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說,核雕小不盈寸,卻是載喻著大自然一個不朽法典的。與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點,但小巧精微,玩賞可添雅興。像杏仁核雕「獼猴」,高僅2厘米,雕整核為一坐猴,雙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態活脫,刀法粗獷,但線條准確而洗練,幾筆幾刀,調皮的小猴呼之欲出。雖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處見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見人愛了。

Ⅶ 光福核雕的歷史發展

核雕技藝從明代開始,走過了發展→繁盛→衰退的歷史階段,由於改革開放,二十一世紀才走上了復甦時期。但由於核雕市場萎縮,消費群體縮小,技藝流失等原因,從事核雕的藝人還是很少,核雕技藝亟待保護。
光福核雕是蘇州核雕業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份;蘇州核雕刻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蘇州市吳中區的光福鎮,以光福的舟山村為最集中,其次是光福鎮周邊村落;還有鄰近鄉鎮如:東渚,胥口,藏書等地。
舟山村的核雕刻從業人員據粗略統計有上千人之多;新建了核雕城,成立了核雕行業協會,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生產;光福周邊村落核雕從業人員大約有數百人之多.
光福核雕始於七十年代初期;當時核雕刻只是光福紅木雕刻廠中的一個小組;源自光福鎮的下轄單位:舟山工藝品廠; 舟山工藝品廠是1970年由鍾年福發起並成立任第一任廠長。發起人還有殷小男、殷小妹、須吟笙等人。光福紅木雕刻廠的前身是光福木器社,成立於60年代,在1970年由原光福木器社部份人員及鄉建築社部份人員組建光福紅木雕刻廠。廠址設立於光福鎮茶場旁。於71年成立橄欖核雕刻小組,由須吟笙,鍾年福等人負責,光福紅木雕刻廠於八十年代未解體。
光福的核雕刻藝人中有一部份就是那時雕刻廠解體後回家自謀生計繼續從事核雕刻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陳素英,許忠英,金雲玲等;另一部份是當時工廠解體後轉行,近幾年隨著核雕刻市場的興盛而重操舊業的如:沈元根,姚建康等;還有一部份是屬於近幾年由於核雕刻行業興盛後由其它雕刻行業轉業過來的如:陸小琴,李建豐等;最後還有一個組成部份就是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也是最近幾年新加入核雕業的新手,其中也不乏好手如:鄧建學,沈錦等。
光福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圓雕和透雕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形式有三個系列:珠串式、墜件式和擺件式。所反映的題材一般有四個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漢族民間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園林系列。精美的核雕工藝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技藝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Ⅷ 林華核雕有沒有收藏價值

有。核雕是國家級非遺作為一種民間微雕工藝,核雕擁有上百年的歷史,林華是核雕界赫赫有名的大師,因其卓越的藝術手法而極具收藏價值,出自林華大師之手的純手工核雕造型小巧雅緻,雕工細膩,深受文玩愛好者的追捧。

Ⅸ 核雕的歷史源流

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有製成佩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清玩。其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雕刻手法也細致入微。所刻有詩文或漁家樂、百花籃、羅漢等題材。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
確鑿見於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記載明代宣德年間有個叫夏白眼的,「能於橄欖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明人魏學洢作《核舟記》,描述明代天啟年間虞山(今蘇州常熟)核雕藝人王毅(字叔遠)所作橄欖核舟「東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畫,《核舟記》已被選進人教版初二語文課本。明代王叔遠精雕之桃核,邢獻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欖核可謂之核雕三絕,其作品傳世絕少。
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藝精湛,作品傳世亦少。晚清核雕藝人楊芝山的核桃雕「西園雅集圖記」為其力作,林木扶疏處,怪石參差間,竟雕刻三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驚奇。
光緒年間出生的核雕藝人都桂蘭技藝精絕,周恩來總理1955年出訪,贈送外國元首的禮品中有了件為其核雕作品。
1957年原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訪華,都桂蘭時已75歲高齡,應外交部之請,仍以所刻核雕相贈。核雕代有傳人,江蘇蘇州人陳素英即為都桂蘭之後又一核雕名家。
橄欖核、核桃、杏核、桃核皆為揚棄之物,核雕堪為化腐朽為神奇之工藝品,凡核或橢圓或扁圓,又以山核桃最為皺脊錯綜詭雜,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艱難十倍,筆者現將匣中核雕搬來「共樂樂」,期盼贏來讀者諸君共鳴之聲。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裡,是品嘗鮮果後的棄物,可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桃核、杏核、橄欖核)到了微雕師的手中,就會化腐朽為神奇。
古代,我國南方的微雕工藝一向有特色。特別在江浙地區,傳統手藝一直注重精巧雅緻,微中見宏,尺幅之間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種種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樣的工藝巧作中,一種用果核雕刻的藝術可謂在中國工藝的藝術長河中獨樹一幟。
明清時期,我國大型雕塑藝術無大發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藝品的裝飾製作卻搞得生氣勃勃,富於創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欖核雕刻是一個頗有特色的品種,其作品的構思和雕刻都達到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境界,被人稱作是「微雕神技,藝術奇葩」。明、清兩代這種核雕的微雕藝術堪稱一絕,當時江浙一帶官宦商賈中流行玩賞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瓏的核雕藝術品就是當時人們搜羅的熱門之一。
據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與杏核,未曾見到當時用橄欖核或胡桃核等進行雕刻的物品。據現存世的核雕來看,明代以後到了清乾隆年間才出現了用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小小核雕作為一種垂掛在衣帶、紈扇或是綉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一方面也可玩賞。後來至清代中期開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為墜物裝飾和點綴了,許多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藝品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

Ⅹ 核雕藝術的歷史發展

明代初期核雕特別盛行,其時的文人墨客和朝廷顯貴們把它同珠金玉器掛在一起,作為身上的裝飾佩件和扇墜,顯示其特殊的身份。在民間則多以核桃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物。也有製成配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賞玩。
從明清開始,核雕在我國的江蘇、廣東、福建、山東等地比較興盛,且雕刻題材豐富。如「十八羅漢」、「八仙過海」、「關公」、「童子與壽星」、「觀音菩薩」等等,都是藝人們喜歡雕刻的傳統品種。雕刻技藝經明清發揚光大後一代代流傳了下來,目前在江蘇泗陽、蘇州吳縣的光福、東山一帶,搞核雕工藝的民間藝人不少。一般大都雕制一些八仙過海、鳳戲牡丹、熊貓食竹、群猴嬉船、猛虎上山、雙喜花籃、花鳥寶瓶等。現在市場上常可見到一些羅漢頭、觀音、松鶴童子等工藝較為簡單的核雕批量出售。而在浙江專門搞核雕的人極少,據我所知大部分是在做其他雕刻之餘附帶著做些印章或是掛件玩物,但人數也極少,杭州市陳碩先生以治印為主,但對核雕也比較關注,他曾嘗試過利用核雕治印。他的作品用刀巧妙,極其精緻。
明清時核雕工藝的興盛造就了一批民間藝人。如明代常熟的王叔遠首創以橄欖核雕制「東坡夜遊赤壁」之舟,舟上艙軒篷楫,什物俱全,鐫刻蘇東坡等五個人物,精妙傳神。魏學 的名篇《核舟記》就是反映王叔遠首創雕刻核舟之事。還有明代的夏白眼,相傳在一顆橄欖核上,雕刻了十六個嬰兒,每個只有半粒米大小,但是眉目之間,喜怒神情栩栩如生,又刻有荷花飛禽,姿態個個不同,在當時也被稱為一絕。康熙年間蘇州有位姓金的老者,亦善核舟之雕,人稱「有刻棘鏤塵之巧」;乾隆年間的陳祖章、杜士元都被人稱為技高藝絕的「鬼工」,陳祖章的代表作「東坡夜遊赤壁」核舟,舟長不及二寸,有篷有窗,人物除蘇東坡外,有客人、客婦、艄公、書僮等八人,人物神態自然、寧靜、超逸,個個刻畫精緻,在放大鏡下看光影迷離。舟底刻赤壁賦全文,其刀筆工夫令人難以置信。現在陳祖章的核舟尚有一件傳世,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年間,吳縣香山人殷根福以橄欖雕刻羅漢頭成為核雕名家 。
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遠、夏白眼、邱山、刑獻之等。魏學洢的《王叔遠核舟記》一文描寫王叔遠能在細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條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顆橄欖核上雕刻16個嬰兒,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人稱一時聖手。 清代核雕,造型精巧玲瓏,人物、動物造型注重寫實,人物臉部雕刻更著重於逼真,動物著重於動態表現,雕工剛勁有力,線條直,邊線流暢,方圓合於規矩,稜角分明,人與物連接較密,鏤雕很少留有鑽孔痕跡,浮雕地子磨得較平,略留刀痕,磨工細,核雕穿線孔比明代及現代的核雕大。
清代核桃雕藝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張大眼、陳子和等人,屬於山東濰坊核桃雕。乾隆酷愛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宮。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間陳祖章的「赤壁夜遊橄欖核舟」。
雖說明清是核雕的鼎盛時期,但明清的核雕精品傳世不多。對明、清核雕的鑒別,主要是根據史書記載及選材的特點。如明、清核雕的選料多選用核大、壁厚、質地堅密細潤的核。還有製作特點可和當時竹、木、牙雕等雕刻工藝相對照來進行鑒別。因當時不少竹、木、牙雕的雕刻名匠,都是核雕高手,因此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徵。
明代核雕,造型古樸渾厚,人物、動物造型注重外型而不追求細部刻畫。從雕法上看,明代核雕一般雕工剛勁有力,利落醒目,線條、稜角分明,人與物連接不緊密,鏤雕留有鑽孔痕跡,磨工較粗,留有刀痕。 在鑒別核雕的時候也應注意核色、包漿。核雕隨著年代的推移,逐漸會產生表裡如一的深橘紅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核色,核包漿則呈淺橘紅色和黑紅色。如果能熟記和掌握古核雕各個時代的構件、造型、工藝風格特徵,熟知各個時期其他雕刻工藝品藝術風格的沿革,那麼對於鑒別古核雕的真偽會有很大幫助。
共和國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鍾元慶、趙林生、殷根福、須吟笙、鍾年福蘇派核雕。 廣義上的核雕,是指以各種果核為載體而創作的藝術品,通常是桃核、李子核、杏核、橄欖核、核桃或者有一定硬度的其他果核;我國傳統的核雕通常是狹義的核雕,即是指以桃核為創作載體雕刻而成的藝術品。
核雕之所以能在我國民間工藝中獨成一系,獨樹一幟,不僅因為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是因為核雕這門工藝有著它自身的特點。首先是核雕創作載體的獨特性,它是以果核為創作原料,這一特點使它同玉雕、石雕、牙雕、根雕等雕刻藝術區別開來。其次,這門工藝創作的隨意性很小,創作人必須以豐富的想像將紊亂的果核紋理構思成型,核雕藝術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果核紋理和形狀的限制。
而且核雕屬於微雕范疇。這門工藝與同是微刻的米刻、發刻又有區別。雕和刻的區別在於,前者至少是三維的,後者是一維的,所以米刻、發刻雖然是微刻,但那隻是在平面上留下劃痕,而核雕至少是淺浮雕。核雕工藝的創作,真如《詩經·淇漁》詠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需要掌握浮雕、圓雕、透雕、線刻、磨製等技藝,創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寫實性,更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
而核雕的製作,除了要具備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繪畫、書法以及雕刻基礎之外,還要有特選的材料、特製的刀具、特別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別的毅力和獨特的構思。要選擇比較肥厚,而且可雕刻的凸起面積較大的桃核,這樣可為後面的創作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要有合適稱手的雕刻工具,根據不同的用途,刀具也有長短粗細之分,刀口分平的、圓的、斜的、尖的、三角的、帶鉤的等等多種形狀。對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氣和手指頭感覺的靈敏能力也有很高要求。核雕這門工藝屬於功夫活兒,心浮氣躁是做不出來的,桃核又小又硬,雕刻時,手指難免會被刀具銼傷,這就更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否則只能半途而廢。

閱讀全文

與核雕的歷史有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