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真有黃飛鴻這個人嗎
有。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生於佛山市南海縣,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
黃飛鴻是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
關於黃飛鴻生卒年月的具體日期,說法不一。有研究者認為其生於1847年,也有的認為生於1856年。
至於其去世年份,一說學界普遍認為其逝世於1924年爆發的廣州商團事變之後,但具體日期亦不可考。
另一說1924年10月 北伐之前廣州國民黨割據政府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於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
次年農歷三月廿五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1)歷史書上為什麼沒有黃飛鴻擴展閱讀:
黃飛鴻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於清末廣東佛山,最著名的弟子是梁寬與林世榮(即電影中的豬肉榮),十三姨的原型則是其妻莫桂蘭。
黃飛鴻在歷史上留下眾多的傳奇故事,由袁和平執導,徐克監制的[鐵馬鎦]中,少年黃飛鴻流落廣州在街頭賣藝,遭到幾名大漢圍攻而被黃飛鴻擊退的情節就是少年黃飛鴻的真實經歷。
一次,19歲的黃飛鴻在西樵官山墟的一家當鋪夜宿,遇到賊人打劫,黃單槍匹馬,擊退數十強盜,被傳為一時佳話。
寶芝林並非從其父黃麟英手中接管,而是由黃飛鴻自己創辦,徐克電影里所表現的黃飛鴻與劉永福的友情則緣自一次黃飛鴻為劉永福治傷,後被劉永福聘為黑旗軍技擊總教練。
黃飛鴻生平最大的一件事跡是曾隨劉永福赴台灣抗日保台,失敗後返粵。晚年,寶芝林於1924年的廣東商團暴亂中遭火劫被焚毀,黃飛鴻也就此憂郁成疾,於1925年病逝,享年65歲。
黃飛鴻的一生尚武崇德,俠骨熱腸,死後在廣東民間一直聲名不墮,被看作是真正俠義道的代表人物。而後來也正是以廣東文化為根基的香港,將黃飛鴻真正推到了俠之大者的地位之上。
黃飛鴻最早被搬上銀幕是1949年關德興的[黃飛鴻鞭風滅燭],由胡鵬導演,從此這一形象也因關德興的精彩演繹而深入人心,從此黃飛鴻成為正義與俠道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飛鴻
『貳』 歷史上有黃飛鴻么真實的他是做什麼的
黃飛鴻(1856~1925),廣東佛山人。1868年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得「少年英雄」之名,1869年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鐵線拳」和「飛砣」等絕技。1882年受聘廣州冰師武術教練。1886年黃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1888年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並贈「醫藝精通」木匾。1894年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黃飛鴻隨劉率九營福字軍抵台,駐守台南。1925年農歷三月廿五日病逝於廣州西關方便醫院。
黃飛鴻:像雨像霧又像風
「北有霍元甲,南有黃飛鴻」,廣東近代歷史上名人輩出,但像黃飛鴻這樣名聲能傳播上至文人墨客,下到販夫走卒的,甚至聞名到了海外的卻沒有幾個。
作為一個武師,黃飛鴻已經成為中國功夫乃至中國人的代表,現在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以黃飛鴻命名的武術訓練館,有幾十萬從沒見過黃飛鴻真面目的人仰仗黃飛鴻的武術和醫術謀生。甚至連中國足球甲A聯賽沈陽金德隊的外援阿尤在非洲迦納的時候就已經聽過黃飛鴻的大名。
黃飛鴻名聲最響亮的地區還是香港。在香港,黃飛鴻的形象被搬上銀幕不下一百次,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在香港,人們褒揚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敢作敢為、伸張正義的時候也送給她的是「政壇黃飛鴻」的雅號。
不過奇怪的是,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黃飛鴻,但幾乎每個人又都不知道黃飛鴻。每個人都能夠對黃飛鴻的事跡如數家珍,每個人卻又連黃飛鴻在真實生活里最基本的高矮胖瘦也一無所知。
黃飛鴻就像一場雨、一陣霧、一股風,你說他真實存在吧,但傳說中他的經歷如同神話般匪夷所思,他的品德無可挑剔,人世間真的有如此完美的人嗎?一度有不少歷史學家認定黃飛鴻只是一個虛構人物,一個老百姓在那些動盪年代裡因為社會的不公而幻想出來的形象;但你如果贊同這些歷史學家的觀點,你會無法解釋很多可以證明黃飛鴻存在的證據,比如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一張照片,比如他的徒弟林世榮公開出版的黃飛鴻洪拳拳譜,比如在正史上記載的黃飛鴻在黑旗軍將領劉永福手下任武術教練和軍醫官的事實等等,更何況當我們閱讀關於黃飛鴻的書籍、欣賞關於黃飛鴻的影視的時候,那種栩栩如生的感覺,是連金庸古龍這些武俠小說大家筆下所不能給予我們的真實而豐滿的記憶。最合理的解釋是有兩個黃飛鴻,一個真實但有缺陷的黃飛鴻,一個完美但是藝術化了的黃飛鴻。
黃飛鴻之名聲不同於康有為與孫中山,後二人雖才華橫溢,雖功震中外,雖彪炳史冊,但都曾有迷惘之時,曾有選擇之錯。而黃飛鴻的名聲無論事過境遷多少年,依然在人們的眼中揉不進一粒沙子,與人為善、謙遜好學、行俠仗義、扶危濟困……他的真實一面、他的缺點似乎被所有的人故意忽視。我想這或許應驗了一個真理:美麗是需要距離的。像雨像霧又像風的黃飛鴻才是人們真正所需要的黃飛鴻,他的靈魂已經不僅僅屬於自己,還屬於所有熱愛美好和正義的人們。
相貌·虛與實
中國人對於名人的相貌,總是喜歡妄加揣測,不管有沒有見過真人,是英雄多半跑不了「身高八尺開外,眼如牛鈴,聲若洪鍾」這些形容詞。
由於黃飛鴻所處的年代照片還不普及,而生活一直稱不上富裕的他也沒有留下什麼肖像畫,所以今天人們心目中黃飛鴻的模樣基本上是影視中的版本,而影視中的主角、正面人物相貌一定要俊,即使不俊也要酷得有型、要英姿颯爽。所以演過七十九部黃飛鴻電影的關德興、被人認為演黃飛鴻演得最好的李連傑乃至後來接替李連傑演黃飛鴻的趙文卓等人的相貌就構成了黃飛鴻的輪廓。
其實,1982年才去世的黃飛鴻第四任夫人莫桂蘭曾經向香港一本名為《真功夫》的雜志具體描述過黃飛鴻的相貌:「生性怪異,壽星公頭,有一幅羅漢眉,眉長至垂下,瓜子口面,耳大而長,身材肥壯高大,要穿三尺六寸長衫,行起路來表情淡定,兩手總擺在後面。」而從一張據說是黃飛鴻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一張照片來看,黃飛鴻絕對是那種在人群中很難找出來的人,面相偏肥,而關德興、李連傑、趙文卓等人普遍瘦削精幹,李連傑的個頭還比較小,而趙文卓長得也太英俊了。
武功·真與假
電影中,每當黃飛鴻遭遇強敵的時候,最後的絕技就是「佛山無影腳」。無影腳廣泛被認為是黃飛鴻的招牌功夫。但根據佛山黃飛鴻紀念館的研究員肖海明的分析,無影腳虛構的可能性最大。縱觀所有嚴肅的有關黃飛鴻的文字記載,均沒有「無影腳」功夫,即使在朱禺齋(黃飛鴻的徒孫)所著的《黃飛鴻別傳》中(最早描寫黃飛鴻的著作),也沒有提到「無影腳」這門功夫。
但根據黃飛鴻夫人莫桂蘭的回憶,真正的無影腳卻是一種偷襲手段。比如說發招前,先以手使出快招讓敵人眼花繚亂,待其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忽然起腳擊其下部。
莫桂蘭偷襲的說法可能讓很多崇拜黃飛鴻的人不能接受,不過從黃飛鴻的師門是洪拳來看,洪拳十分強調馬步等下盤功夫,所以黃飛鴻的腳法應該不錯,而後人為了突出這一點,作了適當的誇張和虛構。
黃飛鴻的功夫主要來自兩個部分,根據《洪家拳虎鶴派傳承表》,一個部分是陸阿彩——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黃飛鴻,另一部分是鐵橋三——林福成——黃飛鴻。而據有關資料顯示,黃飛鴻平生絕技有雙飛砣、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工字伏虎拳等,其中最擅長的應該是虎鶴雙形和飛砣,虎鶴雙形拳由黃飛鴻集各家之精華融會貫通而創立。套路中既取虎的「勁」(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鶴的「象」(如鶴之靈秀飄逸)。整套動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厲攻勢,又吸取洪家拳的嚴密守勢,拳勢威武,剛柔並用,長短兼施,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為黃飛鴻一門之代表拳法。
值得一提的還有黃飛鴻的獅藝,獅藝是一種融武術和技巧於一體的技藝,黃飛鴻的獅藝以獅子出洞、獅子上樓台等著稱,以飛砣采青為絕技,在當時的廣東獨樹一幟,電影《獅王爭霸》據說就是由此而來。此外,黃飛鴻還開創了女子舞獅之先河,他的妻子兼徒弟莫桂蘭以及另一名女弟子鄧秀瓊的獅藝據說都盡得黃飛鴻之真傳。
關於黃飛鴻的功夫到底有多高,一直是比較令人疑惑的問題。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名列清末武林「廣東十虎」,黃飛鴻自6歲習武,盡得父親武功之精華。而15歲時黃飛鴻父子仗義搭救鐵橋三的大弟子林福成,林福成為了報恩,將洪拳中最難上手的鐵線拳和飛砣絕技傾囊相授。黃飛鴻16歲的時候就開始設館授徒,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他還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聘為技擊總教習及廣東民團總教練,並隨劉永福至台灣抗擊倭寇。從這些經歷來看,說黃飛鴻是個一流的武術家應該錯不了。
不過現實中的黃飛鴻並非在電影中那樣無往而不勝,朱禺齋所著的《黃飛鴻別傳》是目前被認為最具紀實性的小說,在這本書里提到黃飛鴻有一次在香港打抱不平,被三十多名地痞流氓圍攻,結果寡不敵眾。
醫術·高與低
和武術相比,黃飛鴻在醫術上的成就應該是次要的,但在電影中常常為了凸顯黃飛鴻的俠義心腸,過分拔高黃飛鴻的醫術,他好像無病不能治,寶芝林也很容易被誤解和北京同仁堂齊名的著名中葯店。
實際上,寶芝林只是黃飛鴻在廣州仁安街創立的跌打醫館,治的多是練武之人常遇到的跌打損傷。仔細琢磨一下,黃飛鴻也沒有道理有很高的醫術,畢竟他是一個武人,從小家境又不是很好,甚少讀書,中醫望聞問切之術、用葯之理,他多半是不會的。
從寶芝林的名字由來我們也可以看出黃飛鴻的文化水平,黃飛鴻有一個叫伍銓萃的弟子,是文人出身,1892年中了進士,他曾經送給黃飛鴻兩句詩:「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而黃飛鴻在創辦跌打醫館時就取了兩個開頭的字和最後一個字作為醫館的名稱。
寶芝林和黃飛鴻在醫治跌打損傷方面應該還是有一套的,現在流傳的寶芝林傷科跌打酒(牛大力1兩,千斤拔1兩,半風荷1兩,寬根藤1兩,田七5錢,金耳環5錢,以上諸葯浸酒1斤5兩,15天後可用)相傳是由陸阿采所傳,而黃飛鴻本人也先後研製出「大力丸」、「通脈丹」等跌打葯,1888年,著名的黑旗軍統領劉永福受傷後多方醫治不愈,黃飛鴻治癒了他的傷病,黃飛鴻不但因此得到了兩廣總督張之洞書寫的「醫藝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劉永福聘請為軍醫官和技擊總教習。
寶芝林和黃飛鴻的醫術聲名在外和黃飛鴻本人的醫德也有很大關系,他不但不藏私,還向社會公開跌打酒浸泡方法和防暑涼茶驗方,希望有助於勞苦大眾。
愛情·奇與平
自古美人愛英雄,關於黃飛鴻的愛情故事,最傳奇的莫過於十三姨了,在徐克的電影里,我們看到了一個貌美如花的西式女子,其實在歷史上應該不存在十三姨這個人。
黃飛鴻前後總共有四任夫人(也有說六任的),曾經有人將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當作十三姨,可實際上,黃飛鴻只是和莫桂蘭的伯伯是好友,黃飛鴻迎娶莫桂蘭時,黃飛鴻五十九歲,而莫桂蘭才十九歲,二人既是夫妻關系,又是師徒關系。
根據佛山黃飛鴻紀念館研究員肖海明的觀點,十三姨的原型很可能是黃飛鴻一次打抱不平中相識的女子,當時黃飛鴻被圍攻後,逃到一個巷子,各家各戶都緊閉門戶,惟獨一面窗戶大開,黃乃躲進,發現竟然是女子閨房,而該名女子可能是看到他打抱不平的那幕,竟不顧男女之嫌,關上窗戶,幫助黃飛鴻擺脫了危險。
不管怎麼說,現實中的黃飛鴻在愛情方面好像沒有電影中那麼走運,在莫桂蘭之前,他的三任妻子,都是在結婚後不久病故,時間最短的才三個月。
命運·歡與悲
黃飛鴻一生雖然有諸多成就,然命運坎坷。除了上面提到的屢遭喪妻之痛,早年家境貧寒,他和父親不得不上街賣藝以貼補家用,待到晚年,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而1924年的廣州商團暴動更是讓他一生的心血——寶芝林付之一炬,黃飛鴻因此憂郁成疾,1925年在廣州方便醫院去世的時候,竟然連後事也無錢財料理,多虧女徒弟鄧秀瓊資助,才得以入土為安,根據《黃飛鴻別傳》記載,他被葬在白雲山之南,後人根據這個記載卻沒有找到他真正的埋骨之處。
『叄』 歷史上真的有黃飛鴻嗎
從李連傑開始,黃飛鴻的形象逐步向近代知識分子的方向轉變。
關於黃飛鴻的影片我們或多或少可能都看過一些,像《王者之風》《少年黃飛鴻》《獅王爭霸》《男兒當自強》等。上世紀90年代末香港導演徐克拍攝的《西域雄獅》,正好成就了黃飛鴻題材的第100部影片,有誰的電影題材能達到 100部呢,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和美國的「007」系列是比較多的電影了,但都遠不及黃飛鴻電影系列,黃飛鴻電影系列也因此成為吉尼斯世界紀錄集數最多的電影。那麼黃飛鴻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他的武林技藝真有那麼出神入化嗎?
「十虎」之子
1847年,黃飛鴻出生於廣東佛山,這張照片(上圖)是黃飛鴻生前唯一留存的一張,現被佛山黃飛鴻紀念館收藏。其父黃麒英是清朝末年的「廣東十虎」之一。五歲開始黃飛鴻就隨父習武,自小就跟隨父親在街頭賣藝售葯,盡得一身家傳的洪拳功夫。
影片《少年黃飛鴻》專門講述了黃飛鴻的少年經歷,其中有些事實也是確有其事。少年時期的黃飛鴻之所以聲名鵲起,主要是由於一次和洋狗打擂台的故事。那時候,有一個洋人帶了一條很會打架的洋狗,你給多少錢,能夠打贏這條狗就能拿回去多少錢,有很多武士、很多拳師去打都失敗了,有些還丟了性命,有人講黃師傅你為什麼不想去試試為我們中國功夫爭一口氣。他就用這個手一揚,狗看手動就跳上去,他一邊用腿踢狗下陰,另一隻手打到狗的鼻樑,狗翻兩下就死掉了,後來黃飛鴻把他的「猴形拐腿」編成無影腳中的一招。
無影腳
既然確有黃飛鴻其人,那人們就會想到他的武功絕技無影腳,就像說到李尋歡就想起小李飛刀一樣。無影腳顧名思義有點兒來無影去無蹤的味道,那無影腳到底是怎樣一個來歷,它究竟是怎樣一種武功絕技呢?
南方的拳種全都是以手、腰為主,而忽略了腳下的功夫,黃飛鴻比較能創新,把北方的一些腳的套路,也融入到南方拳裡面,所以南方拳武術師傅看見他的腳比較突出,所以可能慢慢把他誇張了。確切地說,無影腳是一種聲東擊西的做法。在武術上這應該不算什麼獨門絕技,但特殊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攻擊身體下盤的技巧。在眾多影片中,無影腳被刻畫得出神入化,扣人心弦。這樣的武打場面當然帶來的是強烈的視覺沖擊,但影視劇畢竟都有藝術加工的成分,真實的無影腳果真有如此大的威力,真有那麼神奇嗎?
無影腳不是像一般電影、小說那樣,在空中跳幾十下,看著很漂亮,它是一個扎扎實實的功夫,打出的時候聲東擊西,擾亂敵人的目標以後,發腿攻擊對方,所以叫做無影腳。無影腳強調的是腳法,在以快制敵的同時,保證腳下方寸不亂,只有腳下沉穩才能出手敏捷,才能抵擋和消解外來的攻擊。因此扎實的馬步功底是這項絕技的根本。
黃飛鴻一生只將無影腳傳給了三個人,梁寬、陳殿鏢和林世榮。余志偉就是林世榮這一脈傳承下來的第三代弟子。幾十年過去了,由於沒有關於無影腳的全面記載,基本上都屬於口耳相傳,所以至今關於無影腳還有一個有趣的爭論,那就是無影腳究竟是百試不爽的一招腳法,還是多招組合的一套腳功呢?
黃飛鴻第三代傳人余志偉說:「我師傅教我無影腳的時候,他說有進攻的無影腳,有防守的無影腳。那個時候我就想到可能這個無影腳不是一腳兩腳,應該是360度腳。每一個方位來我都可以用,我認為黃飛鴻這個無影腳這么出名,不應該單單是一腳,應該是整套的腳法。」
寶芝林
從小習武賣葯的黃飛鴻在父親黃麒英的影響下,不僅武功高強,醫術也很是了得。1882年,也就是黃飛鴻35歲那年,因治好了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多年的腳疾,被贈予「醫藝精通」的木匾,加上武藝精湛,深得劉永福賞識,特聘請他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
1895年,由於父親去世,黃飛鴻繼承了父親在廣州仁安街的跌打醫館,這就是他一生中行醫濟世、廣收門徒的重要場所「寶芝林」。
寶芝林是取寶劍出鞘、芝草成林之意,然而黃飛鴻並沒有看到芝草成林的那一天。1924年10月,廣州國民政府鎮壓商團暴亂,「寶芝林」受到牽連而被燒毀,經營了數十年的寶芝林就這樣付之一炬。2001年佛山市政府為了紀念黃飛鴻的醫學武德專門修建了黃飛鴻紀念館,館內力求還原黃飛鴻當年在「寶芝林」行醫治病的原貌。館內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形象,一個正在取葯的文弱女子,她就是影片中經常被戲說的十三姨———莫桂蘭。
十三姨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十三姨這個人物,但是莫桂蘭卻真有其人,她就是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也是廣東人,自幼喜好練武,性格有些像男孩,有人給她提親,要麼別人認為她沒有女人味,要麼就是她嫌對方沒有男人味,然而在一次舞獅表演大會上,19歲的莫桂蘭邂逅了比她大45歲的黃飛鴻。
1911年,已經64歲的黃飛鴻仍然熱衷於舞獅表演,但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將布鞋舞掉,飛出身外,正好擊中了在台下觀看的19歲的莫桂蘭,為表達歉意,黃飛鴻事後專門登門道歉,卻因此成就了一樁老少姻緣。沒想到舞獅成就了黃飛鴻與莫桂蘭的這樁老少姻緣。
被譽為一代獅王、嶺南名醫、武林高手的黃飛鴻,一生只有兩個高徒,一個是英年早逝的梁寬,25歲因病去世。另一個就是林世榮,因為以賣豬肉為生,人稱豬肉榮。林世榮不僅秉承了黃飛鴻的習武精神,將黃氏武功傳承下去,而且還著書立說,整理了黃飛鴻的掌門功夫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等多種南方拳法,其中還擯棄了以往南派拳法中一些重復且笨拙的動作,獨樹一幟,成為黃飛鴻一脈的代表拳法。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地區、東南亞甚至北美等地,歷久不衰。
身後事
朱愚齋,林世榮的弟子,20世紀30年代,他首次撰寫了《黃飛鴻別傳》一書,從此關於黃飛鴻題材的文藝作品便層出不窮。1949年,由粵劇名伶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傳》在香港大獲成功。兩年後《黃飛鴻傳》又被搬上了粵劇舞台,同時把南派武打以及精彩的獅藝表演融入其中。從關德興到成龍、李連傑、趙文卓,黃飛鴻的銀幕形象可謂長盛不衰,堪稱文化史的一段傳奇。這些影視作品的問世,不僅宣傳了中華武術,更重要的是傳播了武術精神。
20世紀60年代,號稱香港播音皇帝,同時也是黃飛鴻第四代門徒的鍾偉明在電台播講黃飛鴻的小說時,只要「話說黃飛鴻」一起,人人都往家裡趕,如果有人沒來得及趕上,一路走過去,情節一點也不會錯過,因為家家戶戶都在收聽。也正是有了各種小說、廣播、影視劇的傳播,黃飛鴻的影響越來越大,再加上黃飛鴻的門徒在世界各地傳授武藝,使黃飛鴻聲名遠揚。
黃飛鴻從16歲開始設館授徒,到寶芝林懸壺濟世,廣收門徒,發揚中國武術,縱橫江湖幾十年,到最後成為一代武林大師,然而最終的結局卻令人感到意外。1924年,寶芝林醫館被燒毀後不久,次子又遭遇不幸被人槍殺,黃飛鴻從此一蹶不振,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77歲。出身貧寒,一生節儉的黃飛鴻,死時竟沒錢下葬,在其弟子的幫助下,才葬在了廣州白雲山麓。這和黃飛鴻身後名揚海內外的情形比較起來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後來,莫桂蘭帶著黃飛鴻的兩個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繼續傳授黃飛鴻遺技,直到1982年在香港去世。
『肆』 歷史上有沒有黃飛鴻這個人,如果有請給詳細資料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飛鴻6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伍』 黃飛鴻到底歷史上有沒有,還是根本就是虛構的
黃飛鴻是歷史上的人物,不是虛構的。
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生於南海縣佛山鎮。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
黃飛鴻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名醫。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於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次年農歷三月廿五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陸』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黃飛鴻這個人物
對真實的黃飛鴻
歷史上的真實黃飛鴻1847年出生在廣東佛山,父親黃麒英是清末武林「廣東十虎」之一,武功高強。黃飛鴻6歲就開始跟從父親習武,也確實煉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據說,有一次他曾經以四象標龍棍,戰勝了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因此博得了「少年英雄」的名聲。
(回答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您解決問題。
原創碼字不易,希望您能夠採納、點贊。)
如果仍然不明白的話,歡迎「追問」
『柒』 歷史上有黃飛鴻這個人嗎
有,但沒有像電影里那麼厲害,以下是他的真實資料.
黃師父玉照 (巨象lingyao)
生前寂寂,死後卻經由特殊的經濟與文化管徑放大到了世界性的舞台,從一個普通的
嶺南武師,到被世人熟知的文化符號,今天,重新折回故鄉的黃飛鴻已經不再是100多年
前那個在佛山街頭賣藝的藝人,而是作為具有世界性聲名的鄉賢名流,躋身到了在當地
意義殊同一般的文化與傳統象徵——佛山祖廟當中。
被裹在了全新的經濟、文化背景下的黃飛鴻的回歸,更像一面鏡子,當中映射出的
,是嶺南經濟文化與世界經濟文化交融過程中發生的碰撞,還有融合。
時間退回100多年前,無論是在佛山還是廣州,黃飛鴻遠沒有今天的知名度,即使你
在街頭茶館,尋常巷陌與其邂逅,也難於認定此人日後將聲名遠播。
然而年輪轉到了今天,無論是在粵港澳、東南亞還是歐美,你都可以聽到通過影視
和文學作品為他散播出來的聲名,在他的故鄉,廣東第三大市佛山城中心最為顯赫的,
代表著當地歷史以及文化沉澱的祖廟里,也於兩年多前專門為他落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
紀念館。據說落成當日,來了包括徐克在內一干以演繹他而知名的導演以及明星,此後
還有一些來自海外的外國門人前來「尋宗拜祖」,每個人都大施「三跪九叩」之禮。
現在,每天早上和下午,還會有專人在紀念他的紀念館里為遊客進行武術以及醒獅
表演,而這兩樣技藝,都是當年他的主要謀生手段之一。
這就是黃飛鴻,一個生前與死後聲名大相徑庭的人物,作為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文
化符號,因為特定的歷史條件,並沒有多大敘述空間的他卻被有意無意地從嶺南,經由
香港輻射、並放大到了當代世界的經濟與文化范疇中去。在經濟異常發達,但又愈加強
調文化識別的今天,被裹在了全新的經濟、文化背景下的黃飛鴻又重新回到了家鄉佛山
,他不再是一個平凡的武師,而是一個被飾以了更多象徵的偶像,彷彿一個從異邦到來
的他者,對其進行重新的考量與解讀,無疑更有興味。
在暴雨時停時下的2003年6月下旬的最後幾天,記者來到了佛山,追尋這個已經進入
了紀念館的人物的歷史痕跡。
清末民初的佛山武林
陶城,絲織城,粵劇的源頭活水,嶺南中成葯之都,南派武術的發揚光大之地,這
樣一些似乎毫不相乾的稱號背後,在歷史上和今天都指向了同一個地方,這就是黃飛鴻
的出生地,「肇跡於晉,得名於唐」的佛山。
這個距廣州只有半個多小時車程的所在,自古以來就水網交錯,交通便利,是廣東
西、北、東三地物流的聚散中心。早在唐宋年間,手工業、商業就已經非常發達,到了
明清時代,更是三步一店鋪,百步一碼頭,被時人排名「四大名鎮」之首,位列「四大
聚」中除京師之外的第二聚。佛山證明了經濟與文化發展間緊密相連的互動性,歷史上
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也帶動了這里民間文化、藝術的繁榮,價比黃金的石灣陶塑,能以
假亂真的秋色工藝,不斷革新改良的粵劇藝術,那些年代或形成或發展或定型或成名的
文化成就,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奪人眼目。
與許多地方不一樣的是,佛山武術興起的背景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然而因為地
勢平坦,沒有天然險峻的屏障進行守衛,所以在民間為求自保,當地人很早就有習武強
身以及自衛的習慣。在歷史上,有一個例證可以窺見當時佛山人的尚武風氣:1449年(明
正統十四年),黃蕭養起兵圍攻廣州,同時分兵進攻佛山,一路勢如破竹。當時佛山只是
南海縣轄下的鄉級建制,當局並不派兵駐守,一切防備俱由地方負責。結果,鄉紳梁廣
等22人只用一天時間,就組織起了鄉勇,在「無甲兵之援,險塞之限」的情況下堅守半
月,殺敵數千,直到黃蕭養兵敗。據史書記載,這當中不乏驍勇而又有謀略之人。
許多圖謀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開始在經濟發達的佛山建立機構,像清初在石灣出現
的「五順堂」,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最早出現的天地會(洪門會)組織。雍正年間,為躲
避朝廷的追捕,京劇藝人「攤手五」(張五)由湖北流落到了佛山,開始在戲班中教授北
派武功,其中包含有詠春的推手功夫。1853年,佛山粵劇伶人、天地會拳師李文茂更是
扯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起兵,並且一直打到廣西建立起大成國。
富庶的經濟也吸引了不少武林人士,到了黃飛鴻出生的清末年代,佛山的武術已進
入了鼎盛的時期:蔡李佛創始人張炎1851年在佛山創辦鴻勝館,傳下弟子先後到廣州、
香港設館。首徒陳盛是三水人,繼任時館員逾萬,為當時中國最大武館,蔡李佛拳也成
為當時廣東最大的武術流派。加上清末傳入佛山的詠春拳經由名師梁贊的發揚,門徒眾
多,佛山成了南派武術的中心。
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還有以陳啟沅在西樵興建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代表的近代資本
主義工業的興起,佛山當地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大量的工人失業,
加上因為河道年久失疏,水路交通優勢漸漸式微,佛山也開始失去了區域商貿中心的位
置,一些商業貿易也開始轉到了交通更加便利的廣州去。社會開始動盪不安,許多黑社
會性質的組織不斷涌現,不少武館應運而生。而為了防身抗侮,許多城市貧民以及失業
工人更是紛紛到武館學習武藝。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並且在大革命
前夕,佛山的學武風氣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一個普通的嶺南武師
1856年農歷七月初九,黃飛鴻出生在佛山,父親黃麒英被稱為清末武林「廣東十虎
」之一,武功雖然高強,家道卻是非常困難。因此6歲開始跟從父親習武的黃飛鴻,不得
不在12歲起就隨父親在佛山、廣州還有順德一帶四處賣武,同時還賣跌打葯。據說,有
一次他曾經以四象標龍棍,戰勝了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博得了「少年英雄」的名
聲。
所謂的江湖機緣的出現,是在13歲那一年,正在佛山豆豉巷賣武的黃飛鴻父子救助
了鐵橋三的高徒林福成,為表謝意,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林福成向黃飛鴻傳授了「鐵線
拳」、「飛砣」等絕技。
16歲時,黃飛鴻開始移居廣州,當時銅、鐵行工人集資為他在西關第七甫水腳創設
武館,向工人們傳授武藝,漂泊多年的賣武生涯才得以結束。兩年後,開始有點名氣的
黃飛鴻還被「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黃飛鴻的主要事跡都是在青年時期留下的。19歲那年,在西樵官山墟的一家當鋪夜
宿的黃飛鴻遇到了賊人打劫,僅憑單槍匹馬,就擊退了數十強盜,在當地傳為一時佳話
,隨後被邀請到石龍鄉授徒。1876年,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斗
,20歲的黃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又一年
,香港一惡棍強占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的攤檔,並將彭玉打傷,黃飛鴻路見不平,挺
身相助,卻被數十人持械圍攻,最後仍能全身敗敵。
1882年,黃飛鴻開始在軍中任職,當時被廣州水師聘為武術教練,後來還考取廣州
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3年後,記名提督吳全美聘他為軍中技擊教練,此前在回
瀾橋開辦的武館停業。然而在30歲那一年,父親黃麒英辭世,不久吳全美也過身,黃飛
鴻心生退意,遂辭去了軍中的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開設了一個跌打醫館「寶芝
林」,門前懸有一副對聯:「寶劍出鞘,芝草成林」。
兩年後即1888年,黃飛鴻治癒了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的腳疾,劉永福向他贈送了一塊
寫有「醫藝精通」字樣的木匾,並聘請他作黑旗軍的軍醫官,同時擔任福字軍技擊總教
練。1894年,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黃飛鴻隨劉永福率九營福字軍抵
台,駐守台南。1895年6月,劉永福護台失利,遭受了重大打擊的黃飛鴻開始離台返粵,
自此只行醫,不授武,並在「寶芝林」門前張榜說,「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
,求師莫問」。
1911年,已屆55歲的黃飛鴻再應劉永福的邀聘,出任廣東民團總教練。第二年,廣
州一魚欄伙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黃飛鴻出手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
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1919年,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在廣州海珠戲院舉行的大會上,63
歲的黃飛鴻表演了飛砣入埕(圓口陶罐)的絕技。
黃飛鴻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他在24歲時才娶妻生子,共育有四個兒子,但前三任
妻子都先後病亡,1915年續娶了時年19歲的莫桂蘭為妾。1919年,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
森在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妒忌其武技的「鬼眼梁」暗算慘死,對黃飛鴻打擊很
大,自此不再向兒子傳授武功。1924年10月,廣州國民政府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
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資財付於一炬,長子又告失業,黃飛鴻憂
郁成疾。
1925年4月17日,黃飛鴻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終年69歲。然而那時候家徒四壁
的後人甚至無力殯葬,多虧了女弟子鄧秀瓊出資相助,才得以埋葬到白雲山麓。
與電影里看到的相比,現實人生里的黃飛鴻的一生並不順利,其家人除了二兒子早
逝之外,其餘三子分別從事肉行生意、行醫以及經營雜貨。在他去世後,得到其武藝真
傳的妻子莫桂蘭先是在廣州「義勇堂」
教拳,抗戰勝利後去到了香港,並且在高士道掛起「黃飛鴻授妻莫桂蘭精醫跌打」
的招牌,不久後組織起了「黃飛鴻國術社」,並於1982年去世。
無法逃脫的歷史命運
考黃飛鴻的一生,恰恰是中國歷史,開始由封建專制轉向民主共和的年代,內容博
大精深,卻又最為動盪不安。那時候,西方國家已經通過堅船利炮,用裝滿鴉片的躉船
敲開了中國堅閉千年的國門,大量雪花花的銀兩不斷地從那些被迫開放的口岸向外流淌
。為了在虎門抗擊英國艦隊,當年林則徐甚至專門到佛山來鑄造大炮。
然而長夢未醒的山河還是處處受人踐踏,這當中,黃飛鴻就經歷了1895年4月17日《
馬關條約》之後的一段歷史:當時他追隨劉永福來到台灣,在劉永福所依重的福建省臬
台(即巡撫)唐景崧麾下任職。1895年6月,唐景崧自立為「台灣民主國總統」,黃飛鴻則
被任命為殿前大將軍。那個年代該有著多少荒誕不經的夢啊,不久,李鴻章率淮軍前來
圍剿,唐景崧事敗,黃飛鴻也隨唐景崧一起逃回了廣州。從此黃飛鴻就過上了隱居的生
活,關於他的史料記載就愈發少見。
在崇尚勇力的冷兵器時代,有著高超武藝的黃飛鴻仍然要為生計奔波勞碌,他早年
在珠三角的流浪,16歲以後遷居廣州,正是中國國力積貧積弱到了頂點的時候,內憂外
患,產業衰敗,人們難以維持生計。於是向外流徙成了自發的行為。黃飛鴻在佛山、廣
州、順德以及香港輾轉的時候,更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人民開始向更渺遠的海外流出
,香港成了當然的第一選擇,也有的人以香港為跳板,跑到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
區。甚至在黃去世之後,妻子莫桂蘭也只好離開家鄉,來到了香港。
都說「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可是沒有品嘗過個中滋味的現代人,
又怎能體會那在一百幾十年前背井離鄉的人們的心情。
去到異國他鄉,面對著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迥異的人群,語言、風俗不同,民情
也不一樣,赤手空拳的人們就好比是隻身進入了漫無邊際的荒野,又好似徒手攀援的探
險,擔驚受怕就成了必然的事情。於是,握緊拳頭就成了下意識,外出的人們往往都會
修習武功,健身功能成了其次,自衛防身才是第一。凡是有廣府人所到之處,就必定有
習武之人,有的人甚至在當地開辦武館,將招收弟子教授武術作為謀生的主要手段。這
其中,作為南派武術中心的佛山,就成了中國最主要的武術流出地之一。
以黃飛鴻為例,他在廣州寶芝林里傳授過的弟子,有凌雲階、梁寬、賣魚燦、陳錦
泉、帥老郁、帥老彥、陸正剛、林世榮等。其中以梁寬的武藝為最好,然而天妒英才,
他又是眾弟子中最早辭世的一個。成就最大的是隨黃飛鴻習武20年的林世榮,這位早年
賣豬肉為生的弟子人稱「豬肉榮」,曾獲清末在廣州東較場舉辦的首屆廣東武術比賽第
一名,後來因為熱心公益而獲得過孫中山的銀牌嘉獎,他就曾經在廣州開辦過三家武館
,一生授徒萬餘人,其親侄林祖繼承衣缽後授徒五十餘年,弟子更是遍布美加、歐洲還
有東南亞。
除了為「抗日保台」到過台灣之外,就現在的記載而言,黃飛鴻再遠的也就是到過
香港,並且留下的大多是為國人雪恥以及除暴安良的事跡。為他在華人世界裡帶去更多
真實影響的還是他的妻子莫桂蘭,以及弟子林世榮。尤其是後者,在晚年因為受牽連只
身逃往香港後,在徒弟朱愚齋、張士鑣還有李世輝的協助下,開始打破門派的界限,著
書立說,約於1930年左右出版了《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等拳譜,開
創了廣東近代武術套路寫作的先河,使得黃飛鴻流傳下來的洪拳遠播港澳、東南亞、歐
美和南非等地,經久不衰。
在流徙成了必然的時代背景下,終黃飛鴻的一生,他除了不斷地在困厄中奔忙以外
,別無他法。作為一個職業武師,在戰火與危難遍布的年代,還能夠在後20多年中躲在
市井的一角默默地為人推關把脈,或者閑來授徒,雖然沒有見著「成林芝草」,並且是
抑鬱而終,黃飛鴻的命運也屬不錯的了。
『捌』 黃飛鴻在歷史有過抗擊洋人的事跡,為什麼學歷史的都沒有講到過他!
真正的歷史和小說電影不一樣!歷史上的黃飛鴻,應該沒干過,就算是他幹了,幹了也就幹了,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們學得歷史都是講春秋戰國,秦始皇,辛亥革命,你覺得黃飛鴻打洋鬼子值當的寫嗎?如果這都寫,我們這輩子就算只學歷史,估計到死也講不到漢武帝!
『玖』 歷史上真的有黃飛鴻這個人嗎
真有其人。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趁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
『拾』 史上到底有沒有黃飛鴻這號人物
黃飛鴻1847年農歷七月初九 出生於廣東佛山鎮。 1853年 從其父黃麒英習武。 1859年 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 「鐵線拳」和 「飛鉈」等絕技。 1863年 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飛鴻結束賣武生涯。 1865年 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飛鴻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隨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斗,黃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攤擋被一惡棍強占打傷,黃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夥數十人持械圍攻,被黃飛鴻擊敗。 約1868年 另設館於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橋斗蟀場為盧九叔任「護草」(現場保鏢)時,黃飛鴻嚴懲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時。 1871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並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2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後,吳全美去世,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1888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木匾。 1894年 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飛鴻隨劉率九營福字軍抵台,駐守台南。 1895年6月 劉永福護台失利,飛鴻離台返粵,自此僅行醫不授武,「寶芝林」前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1912年 魚欄伙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飛鴻見義勇為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 1915年 續莫桂蘭為妾。 1918年 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獵場任守 1919年 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飛鉈。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於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 黃飛鴻 (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 黃錫祥 ,字 達雲 ,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飛鴻6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 廣東十虎 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 飛砣絕技 ,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 軍中技擊教練 。相傳其平生絕技有 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 、工字伏虎拳、 羅漢金錢鏢 、 四象標龍棍 和 瑤家大耙 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 虎痴 」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 陳廉 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 劉永福 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 鐵線拳 、 工字伏虎拳 、 虎鶴雙形拳 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若處子,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東南亞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 劉永福 親為寶芝林題寫「 技藝皆精 」的匾額,並聘飛鴻為 福軍技擊總教練 ,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 習武德為先 」,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 梁寬 和 林世榮 ,女徒弟 莫桂蘭 、 鄧秀瓊 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黃飛鴻一生結過四次婚,除原配羅氏外皆為續娶,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後重娶。四個妻子中前三個均有名份,分別是羅氏、馬氏、岑氏,但因陸續死去,因而當時人們迷信黃飛鴻有克妻命,以至於最後在娶莫桂蘭時不得不以納妾為名成了婚,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3年於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 黃漢森 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林世榮的徒子徒孫中,不少人日後成為電影業中人,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武術指導劉家良,其父 劉湛 便是林世榮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為白玉堂演出外,俱由關德興擔當;而奸角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故港人常稱關德興為「黃師傅」;形容大奸大惡亦有「奸過石堅」一詞。之後成龍、劉家輝亦有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近年徐克拍攝黃飛鴻電影更非常成功,黃飛鴻一角多由李連傑擔任。趙文卓也曾演過黃飛鴻。 以黃飛鴻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形成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飛鴻廣為人知主要來源這些影視劇。 黃飛鴻祖籍南海,生於佛山,是武林中一位傳奇性的歷史人物,生平鋤強扶弱,嫉惡如仇,醫術精湛。他擅長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五郎八卦棍、獅子采高青等多種武藝,他的「無影腳」,「工字伏虎拳」和「寶芝林」葯店名滿天下。遠在港、澳和新加坡,後人設立了數十家黃飛鴻武館。在南海西樵,鄉人修繕了黃氏大宗祠,建立了黃飛鴻獅藝館。在佛山祖廟內亦有紀念黃飛鴻的祠堂。 黃飛鴻紀念館的建築藝術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嶺南古建築的傳統和氣派,保存了傳統民居的合院式建築規范,從梁架、柱礎、磚雕,檐板、屏風,門窗到欄板等建築構件,均用徵集舊料,以保留歷史風韻。 黃飛鴻紀念館建築採用二進三開間加連廊的布局,是採取黃飛鴻在世時(即清代中葉至民間時期)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築樣式。頭門是二層的門樓,一明兩暗的布局,二進演武大廳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需要步上三步石級,取步步登高之意。演武廳是二層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體量比門樓大。門廳的第二層也作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二樓正間為大型木雕"仁者飛鴻"。 建築構件和裝飾工藝,木雕、磚雕、石雕和灰塑堪稱黃飛鴻紀念館的"四絕"。木雕,頭門一套門夾石和趟櫳是完整從珠江三角洲一帶徵集得到的百年古物,高曠寬大,氣宇軒昂。門廳用四扇屏風作為中門,這套鑲嵌彩色玻璃的透雕屏風,即使在高檔次的佛山民居也難得一見。兩個次間和連廊一體用屏風門隔斷,可開合,具有靈活性,通體雕花鎦空,是當代仿清代木雕的傑作。 演武廳的木雕大掛落是近年徵集的清代文物,題材是象徵富貴吉祥的《牡丹鳳凰》。室內窗採用木雕"滿洲窗",為"滿周窗",以木雕花藤纏繞裝有色玻璃製成,可翻動,是清代至民國時期高檔嶺南建築不可或缺之建築裝飾。磚雕,正門山牆上嵌兩幅磚雕都是精品,是數年前修梁園時徵集得來的清代嘉慶時物,以花鳥為題材,百花盛開,鵲啼雀躍,一派昇平氣象。門前一對石獅子,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88年)的佛山石雕作品,從祖廟"藏珍閣"移放黃飛鴻紀念館作門前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