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白阜這個白氏至少有多少年歷史

白阜這個白氏至少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2-16 08:34:10

❶ 白姓起源及簡介 姓白的名人有哪些

白姓起源及簡介
白姓的淵源主要有四大支;古人白阜、姜姓、羋姓和贏姓。
第一支出自古人白阜。相傳出自炎帝大臣怪義的兒子白阜,自阜也為炎帝之臣,為神農氏通水脈,其後有白氏。這支白氏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但白阜的後裔一直無聞。
第二支源出姜姓。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後裔姜尚於齊,是為姜姓齊國。春秋時,秦穆王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東拒晉國,西滅十二國,稱霸西戎。秦穆公之重臣蹇叔,是為百里奚推薦、用重金從齊國請來的齊國貴族,其子西乞術和白乙丙同為秦國名將,白乙丙之後以字為氏。公元前278年,白乙丙裔孫白起率秦軍攻人楚國國都,因功封武安君,後忤昭王,又為相國范雎所忌,賜死於甘肅靈台西的陰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思念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孫世為太原人,後來這支白姓發展為自姓中著名的望族。姜姓白氏的歷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出自羋姓。春秋後期楚平王太子建之子勝,在公元前487年被楚惠王封在自邑。在今河南息縣包信鎮西南,因楚國的邑大夫稱公,故稱白公勝,其後裔以邑為氏。這支羋姓白氏的歷史有2500年。 .
第四支出自贏姓。秦文公(公元前765一前716年在位)之子公子白之後裔.以其字為氏。這支贏姓白氏的歷史有2700多年。
歷史上白族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白姓主要活動在陝西、湖北、河南地區。兩漢至唐朝,由於由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入,在甘肅、青海東部的黃河以西活動的白姓,隨後進入了陝甘寧和川西北.很快東遷南下進入中原,東部的山東、南部的廣西已經有了白姓的分布。到宋元明時,白姓基本上已分布於長江南北各地,其主體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區。明末白姓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白姓大約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1%,排在一百二十位以後。陝西為白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白姓總人口的3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陝西、四川,這二省占白姓總入口的62%,其次分布於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白姓的分布重心在西部,形成西部秦川晉、東部魯豫皖兩大塊白姓聚集區域,白姓的主體在西北。
當代白姓的人口已達280萬,為全國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四省,大約占白姓總人口50%,其中分布於四川、黑龍江、甘肅、青海、內蒙古、雲南,這六省區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河南居住了白姓總人口的16%,為白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豫冀、秦晉兩大塊白姓的聚集區。
白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陝甘寧大部、河南西部、河北大部、京津、內蒙古中部、黑吉蒙交界地段、湖北西北、四川北段、雲南南部,白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6%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4%,居住了大約43%的白姓人群。在四川大部、雲南中部、陝西南段、重慶北段、湖北北部、河南東部、安徽西北、山東西部、河北東北、遼寧西部、黑吉中部、內蒙古東部和西部,新疆西北,白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4%--0.6%之間,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會國總面積的16.2%,居住了大約25%的白姓人群。
歷史上姓白的名人
白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戰國秦國名將白起(公孫起),魏國水利專家白圭;北朝北魏太原太守白邕;唐朝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宰相白敏中,朔州刺史白道生;五代後周中書令白文珂;元朝戲曲作家白樸;明朝水利專家白英;清朝書法家白雲上;北伐名將、民國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行政法學家白鵬飛;當代京韻大鼓演員白雲鵬、白鳳鳴。
姓白的男明星
白凱南、白彪、白誠鉉、白允植、白鷹、白道彬、白正男等等。
姓白的女明星
白百何、白雪、白歆惠、白靈、白冰、白智英、白冰冰、白露娜、白靜、白茹、白雪仙、白燕等等。

❷ 白氏祖先是誰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狀二道》說:「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

❸ 白氏宗族的歷史來源

「白」源出:
出自羋姓,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視。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據《元和姓纂》、《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春秋時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名諱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是為陝西白姓。
3、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我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4、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5、皇帝賜姓。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6、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① 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後裔,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字立姓而來。因易卜拉欣,亦譯伊白來金或伊白拉金,故後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② 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③ 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
④ 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
⑤ 台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
得姓始祖: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視子,一說為蹇叔子,春秋時秦國著名將領,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視率領下,白乙丙與兄西乞術將兵襲鄭,滅滑,歸途過崤山,遭晉軍伏擊,被殲,三將均被俘。後釋放回國,白乙丙等知恥而 後勇,三年後,又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白乙丙後積攻升為大夫,其後人以此為榮,遂有以其名諱為氏者,稱白姓,並尊白乙丙為白姓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白姓最早發源於陝西、河南一帶。戰國時期,河南白姓(白公勝一支)遷入陝西等地。據載,白公勝之子首先徙居秦國,在今陝西發展繁衍。秦時,始皇一統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於山西太原,其子孫遂世居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白仲之後形成太原郡望,進而或遷陝西韓城、渭南;或遷湖北襄陽;或遷河南洛陽,皆在當地發展旺盛。隋代以後,白姓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如「尋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趨繁茂龐大。唐時白仲後裔白溫,遷華州下邽(今陝西省渭南東北);白鍠居鄭州(今屬河南省);白鍠之孫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陽(今屬河南省)香山,為白姓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河南各地,蔚為壯觀。五代時,白姓遷於古時南陽,後繁衍旺盛,形成當地望族,且以「南陽」為郡望堂號。宋元時期,有白姓族人為避金人及蒙古軍隊南下,紛紛徙遷南方。但總體看來,白姓仍以北方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為山西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從清初開始,閩、粵白姓有陸續入居台灣,進而移於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為多,這四省白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九。
堂號
治生堂:源自戰國時白圭樂觀時變。他曾經說:「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猶伊、呂之治國,孫吳之用兵。」所有天下論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師。
香山堂:出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
此外,白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南陽堂」等。
五、宗族特徵
1、「白」有純潔之義,亦象徵品德之高潔,白姓族人莫不以此嚴於律己,以家規家訓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壇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時事,長慶集中載功德」為其寫照。
3、白姓雖歷經遷徙,但仍為一典型北方姓氏。
4、白姓字行輩份亦文采飛揚,字字珠璣。如白方堅所撰《白氏家譜》中河北滄州白姓一支字行為:「玉壽克顯,雲亭松平,品宏茂令。」
■【白姓宗祠通用對聯】
〖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棲真筆洞;
結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士白玉蟾,閩清人,家瓊州,字如晦;號海瓊子,後隱於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為白氏子。博洽群書,善書,工畫。詔封紫清真人。有《海瓊集》等。下聯典指晚唐詩人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太原,曾祖時,遷居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北)。貞元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贊善大夫等職。後以得罪權貴,以「越職言事」罪,貶為江州司馬。穆宗時,召回長安,目擊宦官擅政,朋黨傾扎,政治混亂,自請外出,歷任杭州、蘇州刺史。後官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初與元禛酬詠,號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號齊白。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六貼三十卷。
珍珠贈嫁;
紫石刊書。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貧士白厚,有才學,娶富家劉純材的女兒為妻,送黑色耳飾十件作聘禮,劉純材則以珍珠一升、紫鴨千隻回贈,並使家僮滿路撒燭花。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白女兒白金鑾,自幼聰敏,十歲時書寫《北山移文》(南朝齊文學家孔稚圭作),白居易為她買來終南山紫石刊刻。
棲真筆洞;
結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道士白玉蟾,原名葛長庚,繼為白氏子,字如晦,號海瓊子,福建閩清人。十二歲試童子科,諳熟九經,能詩善賦,且長於書法、繪畫。因出於俠義而殺人,逃亡至武夷山,隱居筆洞,改裝道士,又游於華南各地。嘉定年間曾應召到朝中,受命駐太乙宮,詔封「紫清真人」,是道教南宗教旨的實際創立者。著有《玉隆集》、《上清集》等。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貞元年間進士,歷官校書郎、左拾遺、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晚年在洛陽香山築樓結社,自號香山居士。
精治於術;
封武安君。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周人白圭,善於經商,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善觀時變,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經商,認為經商和治國、用兵一樣,必須掌握時機,運用智謀,人稱他為「治生(謀生計)之祖」。下聯典指戰國時秦國名將白起,昭王時,從左庶長官至大良造,屢戰獲勝,奪取韓、魏、趙、楚很多土地,因功封武安君。
清衫司馬;
紫清道人。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其《琵琶行》詩中有「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下聯典指宋·白玉蟾有道術,詔封為「紫清真人」。
詩書繼世;
忠厚傳家。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氏宗祠「香山堂」堂聯。
〖白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士名標甲鼎;
完好飲瓊林。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代太子少保白鉞,字秉德,成化進士,歷官禮部尚書。習典故,以詞翰稱。
南陽開裔葉;
東洛衍支流。
——佚名撰福建省廈門市三十六崎巷白氏宗祠聯
〖白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執法不避權貴;
出奇善用兵機。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白姓名人白一清事典。下聯典指戰國時秦國大將白起,郿(今陝西省眉縣)人。昭襄王時,屢立戰功,由左庶長連升左更、國尉、大良造,為一時名將。
〖白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詩歌傑作香山士;
辭賦偉奇濾水風。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下聯典指唐代文學家白行簡,字知退,白居易的弟弟。元和初年進士,任校書郎,後隨白居易在江州、忠州多年,歷官左拾遺、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等。善辭賦、傳奇,有傳奇小說《李娃傳》、辭賦《濾水羅賦》等。
樊素小蠻桃李侍;
黃金白璧堅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有二妾,名樊素、小蠻,白詩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句。下聯典指春秋楚太子建之子白公勝死,其妾不嫁,吳王聞其賢美,以黃金白璧禮聘,妾辭不受,人稱「貞姬」。
立身有則惟勤勉;
處世無能但率真。
——白啟寰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楹聯家白啟寰自題聯。
但是人家有遺愛;
曾將詩句結風流。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九江白公祠聯。祠在江西九江市,祀唐代詩人白居易,他曾在江州任司馬。
兩州刺史千秋業;
萬首歌行八斗才。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居易墓聯。「八斗才」,比喻才華出眾。
六根清靜林泉好;
七情無牽果木新。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居萍家廳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素口蠻腰,常為侍史;
黃金白璧,難聘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二妾事典。下聯典指春秋楚·白公勝妾事典。
南陽受姓以還,百代簪纓垂燕翼;
皖水發祥而後,九天雨露滿龍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市白家灣白氏宗祠聯。上聯典指白氏郡望。下聯典指本支白氏居於「皖水」、「龍山」(白家灣在大龍山東麓)。
-------------------------------------------------
下為2006年4月20日以前的資料:
扯淡、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聳為馬平人;宋、明時期還分布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

❹ 關於白氏的歷史和現狀

白(Bái)姓源出有六:

1、出自羋姓,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視。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據《元和姓纂》、《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春秋時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名諱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是為陝西白姓。

3、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我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4、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5、皇帝賜姓。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6、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① 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後裔,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字立姓而來。因易卜拉欣,亦譯伊白來金或伊白拉金,故後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② 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③ 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

④ 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

⑤ 台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

遷徙分布

白姓最早發源於陝西、河南一帶。戰國時期,河南白姓(白公勝一支)遷入陝西等地。據載,白公勝之子首先徙居秦國,在今陝西發展繁衍。秦時,始皇一統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於山西太原,其子孫遂世居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白仲之後形成太原郡望,進而或遷陝西韓城、渭南;或遷湖北襄陽;或遷河南洛陽,皆在當地發展旺盛。隋代以後,白姓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如「尋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趨繁茂龐大。唐時白仲後裔白溫,遷華州下邽(今陝西省渭南東北);白鍠居鄭州(今屬河南省);白鍠之孫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陽(今屬河南省)香山,為白姓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河南各地,蔚為壯觀。五代時,白姓遷於古時南陽,後繁衍旺盛,形成當地望族,且以「南陽」為郡望堂號。宋元時期,有白姓族人為避金人及蒙古軍隊南下,紛紛徙遷南方。但總體看來,白姓仍以北方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為山西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從清初開始,閩、粵白姓有陸續入居台灣,進而移於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為多,這四省白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九。

歷史名人

白丹:字圭,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水利家、經濟思想家。其主張減輕稅斂、「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白起:陝西眉縣人,戰國時秦國大將,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屢戰屢勝,長平一役,坑殺趙軍四十多萬,後遭妒自殺。

白建:南北朝時北齊人,歷官進侍中、中書令等,並賜田韓城。

白鍠: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學,善於文章,尤工五言詩,有集十卷,十七歲明經及第,官

至河南府鞏縣令。

白樸:元代著名的戲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3種,都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其中前2種最有名。

白英:明代傑出的水利專家,曾為當時禮部尚書疏通河道出謀獻策,特別為大運河暢通做出了貢獻。

白朗:河南省寶豐人,清代寶豐農民起義領袖,反清反袁,打擊殘害中國人民的傳教士。後在虎狼爬嶺戰斗中受傷犧牲。

白瑜娑:寧夏靈武人,隋末農奴起義首領。其出身奴隸,一呼四方皆應,聚眾數萬人,給隋政權以沉重打擊。

白居易:唐代傑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上他積極倡導現實主義和樸素文風。所著《與元九書》詩論,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詩文朴實無華,廣為流傳。

白行簡:白居易弟,當時有名文學家。他長於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存傳奇小說《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三夢記》近於雜錄。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從弟,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仕武宗,懿宗二朝,兩度為相,政績卓著。

白玉蟾:閩清(今屬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詔封紫清真人。博覽群書,善書,工畫,著有《海瓊集》等。

白景亮:元朝南陽人,知明法律,善於書算,官至衢州路總管。

白毓昆:江蘇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創刊《地學雜志》。武昌起義爆發後,宣傳革命,策動灤州新軍起義,參與組織「北方革命協會」。後任北方革命軍政府參謀長,因兵敗被捕犧牲。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國民黨桂系首腦。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均擔任國民黨軍隊重要職務。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長江,白崇禧所統率的軍隊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滅。同年底,從南寧逃往台灣省,任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於台北。

❺ 白氏的起源

1、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姓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岐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2、漢族白姓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

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王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

3、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4、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5)白阜這個白氏至少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白姓名人

1、白行簡

白行簡(776年-826年)唐代文學家,字知退,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著名文學家白居易之弟。公元805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職。著有文集10卷,文辭簡易,有其兄風格。

2、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長庚,字白叟、如晦、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蟾、雲外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稱紫清先生。北宋瓊管安撫司瓊山縣五原都顯屋上村(今海南省瓊山縣石山鎮典讀村)人。

3、白樸

白樸(1226年-約1306年),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❻ 請問白起與白圭有沒有血緣關系,求解!!!

關於白氏起源的問題,古今姓氏研究專家眾說紛紜,有一些專家為證明自己的著作有新意,採取了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在古書上發現一個白姓人,不管是單姓或復姓,只要年代久遠,便說這人當為白氏之始,因此,對白氏起源的問題竟然冒出了 十餘種說法,如《姓辯》稱:「白氏出自古帝白胥氏」;《姓氏尋源》稱「炎帝臣白阜當為白氏之始」;《神仙傳》稱:「中黃丈人弟子白石,居白石山,煮白石為糧,因指白為姓,後人以白為氏,」等等,這些白姓人迄今數千年無世系可考,何以稱之為白氏之始呢? 現將古今對白氏起源的主要三種說法考證如下: 一、炎帝臣白阜 此種說法源於清人張澍所著《姓氏尋源》一書。文曰:「炎帝有臣白阜,為炎帝通水脈,當為白氏之始。」然而,白阜迄今五千餘年無世系可考,稱其為白氏始祖不足以取信!如果稱白阜為白氏始祖,尚會產生如下問題: 1、與姓氏產生的記載相矛盾:古書皆言白氏出自黃帝,《黃帝本行紀》如是說:「黃帝子孫各得姓於事,帝吹律定姓者十二。少昊有子姓曼,顓頊姓姬,堯姓伊祁,舜姓姚,禹姓姒,湯姓子。又張、鄧、軒、路、黃、寇、宋、酈、白、薛、虔、資、伊、祁、申、屠、黃、公、托跋。黃帝有子各封一國,總三十三氏,出黃帝之後」。白阜為炎帝臣,非黃帝之族裔,尊其為白氏之始,顯然與史書記載不符。 2、與白氏先賢認定的白氏始祖相矛盾:近年來,在河南洛陽,陝西韓城、渭南等地出土了10餘方隋唐時期的墓誌,皆稱白氏出自楚公族白公勝,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數篇文章中均說明白氏出自楚公族。 3、與古今白氏族譜相矛盾:國內外古今白氏族譜,大多數都認定白氏得姓為楚公族白公勝。一部分受歐陽修之影響承認白乙丙,還有一部分不知所措,乾脆不述其遠 祖。但沒有承認白阜為白氏始祖的。《西南白氏族譜》明確否認白阜為白氏始祖:「白阜所處的時代居商未長達兩千餘年中,歷史上沒有第二個姓白的人出現,況且當時人類還沒有定姓之說,又是草昧時代,在商代有怪用,姓書上把他歸結為怪義之後,史不足征」。 4、若尊白阜為白氏始祖,那白阜的後人是誰?白氏受姓的楚公族,上可溯至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自然不是白阜的後人。秦武安君白起為楚公族勝之後裔,秦始皇《追贈白起武安君詔》曰:「咨爾:武安君白起,先源兩楚,繼次三秦。昔在先皇,秉節朝室……」可見白起也源於楚,故有人稱勝為「公孫勝」,稱起為「公孫起」,皆以黃帝公孫姓而呼之。目前,國內白氏基本上尊白起為開派先祖,若稱白阜為白氏始祖,那白阜的子子孫孫都哪裡去了? 5、白氏脫離了漢民、脫離了炎黃子孫。據《黃帝本行記》記載,白阜非黃帝子孫。那麼,他是炎帝的子孫嗎?據史書記載,炎帝族繁衍有二百多個姓氏,如:姜、列、山、封、神、農、共、洪、後、許、甫、向、呂、申、齊、邱、尚、太公、百里、西乞、白乙、白狄等,炎帝繁衍的姓氏沒有「白」姓,白阜之白即非炎帝,又非黃帝,難道白氏不是「炎黃子孫」? 按古書的說法,炎、黃二帝結盟,在涿鹿打敗九黎族,從此,紮根黃河流域,炎黃結成的部落聯盟,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成份,華夏族後又演變為「漢族」。若將白阜尊為白氏始祖,那白氏豈不又脫離了「漢民」之列?目前國家雖提倡民族大團結,把中華民族的後代皆稱做 「炎黃子孫」,但歷史事實必竟是存在的。 二:姬姓百里奚 此說法源於宋歐陽修的《唐宰相世系表》。表雲:「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於虞,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於秦,受邑於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後名,故稱孟明視。孟明生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 此說法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古人受姓,或以封地,或以官爵,而白乙丙即不隨父姓,又不與兄同姓。也無封地、官爵得姓,因何產生「白」姓呢?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穆公問蹇叔、百里奚,對曰:經數國千里而襲人……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白乙丙將兵……」由此可見,百里奚、西乞術、白乙丙並非父子關系。 

❼ 白姓至少有多少年歷史

親愛的朋友:你好!

白姓在《百家姓》中位居73位!

據《元命苞》記載:「炎帝臣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白姓之始」!

《唐史》介紹:出自姬姓,井伯溪是晉國伯姬的陪嫁奴婢,後來受到晉穆公的賞識,受邑於百溪,號稱「百里溪」,故改姓為「白「。

白姓的起源據史料記載:應該在今天的陝西、河南!戰國時代白姓由河南遷徙陝西一帶,屬於白公勝一支!

秦始皇統一天下,封白起的兒子白仲於山西太原!南北朝時期,白仲的後人形成太原郡望!開始遷移山西渭南、韓城,另一部分遷徙河南洛陽、湖北襄陽。

❽ 姓白的的起源 ,歷史。

白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源自嬴姓、羋姓、出自以地名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

1、出自嬴姓

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姓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2、出自羋姓

漢族白姓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

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

3、以地名為氏

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4、出自部落

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8)白阜這個白氏至少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白姓名人

1、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

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一個周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一說,水利專家白圭和貿易致富的白圭是兩人。

2、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後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

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❾ 請問姓氏「白」的來歷

白姓的來源比較復雜,有許多互無關系的支派。《元命苞》雲:「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當為白姓之始。」這是白姓的一支。
《新唐書·宰相世系》上說:「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於虞(山西平陸東),
為晉所滅。虞之公族井伯奚作為晉國伯姬的陪嫁奴隸到了秦國,後來得到秦穆公的賞識,受邑於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後名,故稱孟明視。孟明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白乙丙的後代以白為姓,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因春秋時的秦國建都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故這支白氏起源於今陝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狀二道》說:「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

此外,傳說古代南方有個白民國,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為今廣西博白縣),當地人以地為氏,也稱白氏。此即《姓氏尋源》所雲「《逸周書》白民之國,今之白州,或有以地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於秦、楚、魏等地。戰國時,秦國有名將白起,郿(今陝西眉縣)人,屢戰獲勝,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後被逼自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孫世為太原人。

《新唐書》說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孫,而《太原白氏家狀二道》則說白起是白公勝的裔孫。白仲23世孫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白建曾孫白溫,任唐朝檢校都官郎中,遷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第六子白鍠,任鞏縣令,居鄭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白氏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今河南偃師、伊川、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枝繁葉茂。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為安西(府治今甘肅臨潭縣東)人,白聳為馬平(今廣西柳州)人,這時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時期還分布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詩人,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被稱為「詩史 」。此外,戰國時有兩個白圭,一為貿易理論家,一為水利專家。隋代有靈武(今屬寧夏)人白瑜舉,於大業九年(613年)起義,起義軍曾發展至數萬人。唐代還有文學家白行簡(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時宰相白敏中。五代後周有中書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代表作品《牆頭馬上》,元末有紅巾軍將領白不信。明代有水利專家白英。清代有書法家白雲上、名臣白准泰。近現代有豫西農民武裝起義領袖白朗,地理學家白毓昆,國民黨桂系首腦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國姓氏中居於第73位,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較多人口。 (中華文化信息網)

❿ 白這個姓氏的起源

1)白姓在中國姓氏中居於第73位,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較多人口。

2)白姓的來源比較復雜,有許多互無關系的支派。《元命苞》雲:「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當為白姓之始。」這是白姓的一支。

《新唐書·宰相世系》上說:「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於虞(山西平陸東),為晉所滅。虞之公族井伯奚作為晉國伯姬的陪嫁奴隸到了秦國,後來得到秦穆公的賞識,受邑於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後名,故稱孟明視。孟明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白乙丙的後代以白為姓,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因春秋時的秦國建都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故這支白氏起源於今陝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狀二道》說:「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

此外,傳說古代南方有個白民國,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為今廣西博白縣),當地人以地為氏,也稱白氏。此即《姓氏尋源》所雲「《逸周書》白民之國,今之白州,或有以地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於秦、楚、魏等地。戰國時,秦國有名將白起,郿(今陝西眉縣)人,屢戰獲勝,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後被逼自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孫世為太原人。

《新唐書》說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孫,而《太原白氏家狀二道》則說白起是白公勝的裔孫。白仲23世孫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白建曾孫白溫,任唐朝檢校都官郎中,遷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第六子白鍠,任鞏縣令,居鄭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白氏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今河南偃師、伊川、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枝繁葉茂。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為安西(府治今甘肅臨潭縣東)人,白聳為馬平(今廣西柳州)人,這時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時期還分布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詩人,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被稱為「詩史」。此外,戰國時有兩個白圭,一為貿易理論家,一為水利專家。隋代有靈武(今屬寧夏)人白瑜舉,於大業九年(613年)起義,起義軍曾發展至數萬人。唐代還有文學家白行簡(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時宰相白敏中。五代後周有中書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代表作品《牆頭馬上》,元末有紅巾軍將領白不信。明代有水利專家白英。清代有書法家白雲上、名臣白准泰。近現代有豫西農民武裝起義領袖白朗,地理學家白毓昆,國民黨桂系首腦白崇禧等。

閱讀全文

與白阜這個白氏至少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