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批移民是那些國家的(不是說印第安人那一批啊)
答案是A
德國移民是美洲最早的移民之一,十七世紀初期就有人移居新大陸,以後持續不斷。德國移民在歐洲移民中佔有相當的數量。1608年,最早一批德國移民到達北美弗吉尼亞的詹姆斯城,後來有人移民到當時還是荷蘭人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紐約。
像其他的歐洲移民一樣,缺乏土地,遭動亂困擾的德國人被北美洲這塊未開墾的新大陸吸引。擁有自己的土地,信仰自己的宗教,遠離戰爭和貧窮,和平生活這些平凡的理想,吸引他們變賣家產,冒險犯難遠涉重洋來到新大陸。當時不用什麼旅行證件,只要有足夠買船票的錢帶上簡單行旅上船就行了。
1681年,賓夕伐尼亞州的創立者,威廉姆賓呼籲德國人移民到賓夕伐尼亞殖民地。他寫信對他們講:這里有大量的土地,溫和的氣候和無數的野生動物,一些德國人馬上扔下他們簡陋的家當,帶著一家人就飄洋過海上路了。一個德國的律師一到費城港口,看到的情形確實如同賓所言,立馬付錢向賓買下了1500英畝的土地。
這些德國移民多半是農民和手工藝人,他們當中有木匠,鐵匠,玻璃匠,麵包師,屠夫和小商販。移民們在今天的費城西北建立了一個德國城(Germantown)。這是美洲大陸最早的完全由德國移民組成的定居點。幾萬德國人聚居一處,形成了一個幾乎完全自給自足的小社會。德國城的居民自己栽種糧食,蔬菜,養牲畜,生產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自給自足的程度要高過傳統中國城的移民。
B. 美國最早是哪國移民過去的
最早的移民是從西伯利亞過去的,也就是後來的印第安人,之後大規模的移民是英國人,殺光印第安人之後建了國,同時進行黑人貿易。再然後就是亞洲勞工和墨西哥人偷渡了吧,等等。
C. 美國的移民歷史。
被稱作「種族大熔爐」的美國是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其移民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來,美利堅民族已成為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混合體,就連矗立在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從法國「移民」到美國的。移民們懷著各自的夢想,遠涉重洋來到這片理想中的土地,在美國歷史上曾經掀起幾次大的移民潮。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移民造就了美國,是移民發展和改變了美國。
吸引移民曾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任務
在美國建國之初,美國國內總人口僅有390萬。除了大約76萬黑人外,其餘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並且絕大部分來自西歐。出於對歐洲拿破崙戰爭以及國內就業環境的擔心,美國開國之初的幾屆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疑慮重重,曾制定過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96—1815年間,到美國的歐洲移民平均每年只有大約3000人。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歐洲重獲和平。隨著大批軍人的復員,歐洲各國失業現象愈發嚴重,移民美國的人數逐年增加。此時,美國也因國內建設需要,改變了限制移民的政策。1848年歐洲革命後,移民美國的浪潮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從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間,美國一共接納了大約3350萬移民,形成美國持續百年的移民潮。
被美國歷史學家稱之為「偉大的人類遷徙運動」的第一次移民高潮發生在1820年至1860年,這期間移民總數高達500萬。移民主要來自西歐和北歐,其中愛爾蘭人大約200萬,德國人大約170萬,還有大量被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奴。同時,移民中也有少數來自亞洲,主要是來美國淘金的中國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從1861年到1880年,約有500萬移民來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迎來了工業化的高峰期,對勞動力需求旺盛。為了吸引歐洲移民來美國,1864年,林肯總統游說國會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國務卿西沃德甚至向美國駐歐洲的外交官發出通告,要求他們把吸引歐洲移民作為一項最重要的外交任務來對待。為了從歐洲招募熟練工人來美國工作,一些企業還組團赴歐洲招聘。它們在歐洲許多報紙上刊登廣告,印發小冊子,對有移民願望的歐洲人描繪美國誘人的前景。一些企業還對願意移民美國的歐洲人提供所需的路費。
第三次高潮從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數猛增到2350萬。移民頂峰是1907年,達到128.5萬人。這一階段,美國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歐洲移民,排斥亞洲移民。來自英國、德國、瑞典等西北歐國家的「老移民」增長有限,但來自義大利、俄國等東南歐國家的「新移民」卻增長迅速。
經過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國的人口總數首次超過1億。在1820到1920年的100年間,移民數量佔美國人口年增長數的20%以上。
移民改變了美國的命運
美國歷史上的這三次移民潮不但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使得美國在短短一百多年裡能夠迅速崛起,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並為以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打下基礎。可以說移民潮鑄就了美國的強大。
在移民潮中,美國坐享其成,無需教育和培訓就從歐洲得到成千上萬的熟練工人。據統計,1871—1892年間,來自西歐和北歐的移民中,有大約23%是熟練工人,他們帶來了鋼鐵、紡織等工業技術,成為美國工業革命的重要技術力量。
曾被美國第7任總統傑克遜譽為「美國製造業之父」的塞繆爾•斯萊特移民美國後,憑借其盜取的英國紡織業的秘密,在美國成功復制出了高效棉紡機,並辦起棉紡廠,吹響了美國工業革命的號角。電話發明家亞歷山大•貝爾和電報之父薩繆爾•莫爾斯等人也是移民或移民的後裔。此外,亞洲的中國、日本和菲律賓等國移民帶來了農業和園藝技術,義大利移民則在煤氣、電力、自來水等市政建設技術方面功不可沒。
在這些移民中,85%的人年齡在14歲到44歲之間,並且以男子居多。這些移民正值年富力強之時,為美國的棉紡織業、采礦業、建築業等提供了勞動力。在美國東部的隧道和鐵路工程中,愛爾蘭人、德國人、義大利人和北歐人是主力。在改變了美國早期政治格局和社會面貌的「西進運動」中,中國勞工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視。
在這場以鐵路建設為中心的運動中,中國勞工用血汗和生命為代價,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橫貫美國東西的太平洋鐵路西段工程的建設。至今,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鐵路沿線還可以看到一個中文題字的金屬牌匾,上書「加州鐵路,南北貫通。華裔精神,血肉獻功」。誠如招募華工的倡議者克羅克爾所說的那樣:「這條鐵路能及時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貧窮而受鄙視的中國勞動階級——歸功於他們的忠誠和勤勞。」這句話後來成為美國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話歷史」。
外來移民還在美國南北戰爭時為拯救聯邦、廢除黑奴制度做出了貢獻。歐洲1848年革命後,大批富有軍事經驗的德國移民來到美國,這些被稱為「1848年志士」的德國移民中,有許多人成了支持共和黨和林肯的中堅分子。他們幫助組織聯邦軍隊,誓死保衛共和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爾•舒爾茨少將。他在德國革命失敗後於1852年移居美國,積極投身反奴隸制運動。1861年他被任命為美國駐西班牙公使。南北戰爭爆發後,他主動要求領兵打仗,為了鼓動德國移民支持林肯,他還穿梭於美國各州進行旅行演說,總行程竟達近4萬公里。
移民浪潮引發排外逆流
在持續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來移民都經歷過這樣或那樣的排斥。就美國政府來說,其移民政策也並非一成不變。1815年到1882年間,美國政府實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是從1882年開始,美國移民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限制和排斥外來移民的法律一個接一個出台。其中的規定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禁止白痴和意志薄弱者等入境。1920年以後,美國徹底結束了自由移民的時代,開始實行有配額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由於在就業、宗教和民族問題上的矛盾,1880—1920年間美國排外主義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華人、日本人、猶太人、義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成為美國本地工人和西北歐移民肆意排斥和迫害的對象。更有甚者,1882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專門禁止華工入美的排華法案,該法案直到61年後才被廢除。在這一時期,由美國本地人和先來的西北歐移民新教徒組成的「美國愛國者聯盟」、「美國聯盟」等排外組織應運而生。其中,影響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國保護協會」,該協會到處煽風點火,把這一時期美國社會出現的政治腐敗、市政建設滯後、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問題都歸咎為新移民的到來。
二戰結束後,隨著美國民眾對移民態度的理性化,移民對美國的貢獻逐漸被大多數美國人所承認。正如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所說:「美國要感謝移民的貢獻。巨大的移民浪潮給美國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也給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D. 美國歷史上的兩次移民運動是什麼
被美國歷史學家稱之為「偉大的人類遷徙運動」的第一次移民高潮發生在1820年至1860年,這期間移民總數高達500萬.移民主要來自西歐和北歐,其中愛爾蘭人大約200萬,德國人大約170萬,還有大量被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奴.同時,移民中也有少數來自亞洲,主要是來美國淘金的中國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從1861年到1880年,約有500萬移民來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迎來了工業化的高峰期,對勞動力需求旺盛.為了吸引歐洲移民來美國,1864年,林肯總統游說國會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國務卿西沃德甚至向美國駐歐洲的外交官發出通告,要求他們把吸引歐洲移民作為一項最重要的外交任務來對待.為了從歐洲招募熟練工人來美國工作,一些企業還組團赴歐洲招聘.它們在歐洲許多報紙上刊登廣告,印發小冊子,對有移民願望的歐洲人描繪美國誘人的前景.一些企業還對願意移民美國的歐洲人提供所需的路費.
第三次高潮從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數猛增到2350萬.移民頂峰是1907年,達到128.5萬人.這一階段,美國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歐洲移民,排斥亞洲移民.來自英國、德國、瑞典等西北歐國家的「老移民」增長有限,但來自義大利、俄國等東南歐國家的「新移民」卻增長迅速.經過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國的人口總數首次超過1億.
移民改變了美國的命運 美國歷史上的這三次移民潮不但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使得美國在短短一百多年裡能夠迅速崛起,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並為以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打下基礎.可以說移民潮鑄就了美國的強大.在移民潮中,美國坐享其成,無需教育和培訓就從歐洲得到成千上萬的熟練工人.
E. 美國最早是哪國移民過去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美國北部最早是法國人 後來因為7年戰爭法國人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美國中部和南部是最早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他們從拉丁美洲北上 後來 伊麗莎白一世打敗西班牙和葡萄牙 北美殖民地淪為英國殖民地 現在的紐約 是最早荷蘭殖民地 他的第一個名字叫 新阿姆斯特丹 後來被英國人打敗 成為新約克 並沿用至今
F. 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批移民來自於哪
【英國】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批移民是那些國家的?(不是說印第安人那一批啊)
A 英格蘭和德國
B 英格蘭和愛爾蘭
C 英格蘭和荷蘭
D 英格蘭和西班牙
答案是B,因為B屬於英國
G. 美國歷史上最早的移民是來自英國和德國,還是英國
英國華裔移民的變遷
早期中國海員和後來的港澳移民,在英倫先後以洗衣店和餐館業起家,如今新一代移民則投身專業領域,展現華裔因應環境變化的生命韌力。
英國華裔不甘在最近的口蹄疫事件中背黑鍋而走上街頭表達不滿,要求政府正視聽、糾正英傳媒不實的報道;發出屬於當地少數族群的聲音。回顧華裔移民由當初漂泊到落地生根,乃至發展出自己的天地;再從幾個重點華埠的起落和發展形態,可以看出新舊移民的面貌與生活方式之異同,展現了華裔因應時代轉變,不斷調整的堅韌生命力。
英國早期移民來自中國廣東四邑。十九世紀中,中國海員被賣到英國,當時利物浦(Liverpool)是世上最繁華的海港之一,因此他們都在該港上岸,稍有積蓄的華人海員開設洗衣店;至一九二零年,當地華人洗衣店已有近一百家。利物浦因而有全歐最古老的華埠,經歷百年的滄桑變遷。
當時移民法使這些華僑無法申請配偶赴英,他們為取得永久居留權,只能與當地妓女或愛爾蘭籍女子結婚。利市四邑會館前任會長鄭均堯表示,四邑人在利市歷史悠久,是移民中的主流,香港新界人反而較少,與英國其他地區不同。二戰後,中國海員定居利物浦漸多,但七十年代起利市的海港地位日衰,華埠亦失去往日的光采。
利物浦華商會副會長黃榮富是利物浦典型的華僑。他目前三代同堂,其父黃光銳屬早期中國移民,其母張美桃已年過古希黃今年五十一歲,年幼時住在四邑開平,其後移居香港,十二歲時隻身到利物浦求學,七十年代上大學就讀商科時,全家到英國團聚。其妻黃玉娟也來自香港,其父親為海員,一家早年到利物浦。
黃榮富大學畢業後曾從事餐館業,與同輩投入的行業相似;八十年代在利物浦成立鴻圖超市,提供中國雜貨。但黃榮富與一般香港移民不同的是,他擁有碩士學位,並努力跳出餐飲業的窠臼。黃踏入中年後,將事業多元化發展,如成立富豪投資公司。九十年代他協助利物浦成立華埠商會,並任職利市華人社區聯絡員;他還協助年輕一代進軍新科技行業。黃九四年獲太平紳士勛銜,至今仍是業余裁判官。
H. 美國移民的歷史
第一次移民浪潮
鐵路使大批墨西哥人得以來到美國,並在他們抵美以後也僱傭了其中不少人。20世紀初,大部分墨西哥移民曾先後作為築路工、巡路員或養路工在鐵路上工作。許
多人就住在鐵路近旁的車廂或簡易工棚里。這些原始的居民點就是現在許多美籍墨西哥人社區的雛形。其餘的墨西哥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大多受雇於農業和采礦
業。這三個主要職業實際上把墨西哥人孤立起來,與其他美國人互不往來。因此他們的孩子都是在與外界隔離的只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人社區內長大的。農工的孩子
們還與父母親在農田裡一起幹活。他們經常隨著各種作家生長季節的不同而不斷地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只能斷斷續續或者根本不存在。
此外,由於墨西哥人與整個社會處於隔離狀態,他們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好似是一支"隱形"少數種族。
在整個西南部地區,墨西哥工人從事絕大部分需要"彎腰"的體力活,在田裡每天辛勤工作12-14小時。這些墨西哥農工干著五花八門的工作--從在整個西南
部地區種植棉花到為加利福尼亞出一臂之力,使之成為當時全國水果和蔬菜的一個主要供應基地。墨西哥人作為農業勞工的形象,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的,而
且一直延續下去,直到大多數人最終遷入都市之後很久才有所改變。在1930年以前,確實有一半以上的美籍墨西哥人生活在農業地區。早期定居在美國的墨西哥
人,大都生活在靠近墨西哥的邊境一帶,但也有一些隨季節流動的農工往北到達洛基山脈兩側各州,或深入到加利福尼亞地區。在1930年,大約有10%的美籍
墨西哥人進入工廠,成為後來墨西哥人城市社區的核心。
生活在美國西南部邊境地區的墨西哥農業工人,其工資在1910年是他們原來在墨西哥國內收入的2倍或3倍。在此後30年內,此種工資差別甚至拉得更大。到
1930年,美國西南部農業勞動工人的工資已是他們
在墨西哥的6倍。在美國內地各州的工資甚至更高。這是因為邊境地區有大量勞動力,所以工資增長不像美國其他地區那麼快。在鐵路、礦山和工廠里,美國和墨西
哥的工資差別也非常之大。按美國的標准,在農場或工廠工作的墨西哥人算是很貧困的,但是按墨西哥的標准來衡量,他們則顯得很富裕了。他們回到墨西哥後,能
買得起農畜、傢具、收音機,有人甚至還買了汽車。
面對美國和墨西哥之間這種工資的懸殊差別,想控制墨西哥人越過邊境的努力大多是徒勞的。美國制定的移民政策http://www.mercan.com.cn/index.html和
建立的移民機構主要是受理從歐洲越過大洋並在少數幾個口岸大埠登陸的移民。但是,在2,000英里長的邊境線上,人們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徒步穿越國界,
並很快消失在西南部茫茫沙漠地帶的美國人社區之中。要想阻擋這批人的確不易。大批文化不合格或達不到其他移民標準的墨西哥人就乾脆非法偷越到美國。他們一
般都得到美國僱主和勞工承包商的慫恿和幫助。
從墨西哥來的大量移民並不是到美國來安家落戶的。許多人只是到美國來呆上一個季節或幹上幾年,積攢一點錢,然後就帶著美好的憧憬返回墨西哥。也有人來時就
有回去的打算,但卻在那兒落地生根,終老未歸。還有些人回去後發覺自己因在美國呆了幾年而變了樣,與故土的鄉村生活及習俗格格不入。這批移民的數量到底有
多大,仍然很難確定,因為經常有大批非法移民往返於兩國之間,而官方的統計數字總是不詳。據知,在1910年到1928年期間,有100多萬人墨西哥人回
到了墨西哥。這個數字超過了本世紀頭30年墨西哥合法移民的累計總數。"濕背"這個詞曾被廣泛地用來描述墨西哥移民,因為不少人是涉過里奧格蘭德河進入美
國的。許多邊境城鎮都有大量的墨西哥人,這樣新來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和他們融匯在一起,而不至於被當局發現。
和其他種族那些臨時客居在美國而又不會講英語的農業工人一樣,美籍墨西哥人通常是被包工們招募來的,他們在包工頭的指揮和嚴密控制下集體幹活。語言、文化
及種族差異方面的問題,由於美國僱主和墨西哥籍或美籍墨西哥包工頭之間達成合同而很容易得到解決。這些包工頭負責招攬和監督墨西哥勞工隊伍,並且提供適合
他們胃口的食物及其他條件。就像義大利人的包工頭一樣,這些被稱"郊狼"的墨西哥工頭為了保護他們在勞工身上的投資利益,必要時會採取一切手段,包括武力
威脅或使用武力。在早期,他們竟動用武裝人員在聖安東尼奧市的大街上押送墨西哥勞工。
這些"郊狼"的職責,包括在墨西哥招收工人,把他們偷運到美國,為他們提供偽造的證件、交通工具和衣食方便,而且在勞工和承包僱主之間充當中介人。"郊
狼"每次偷運勞工的數量不等。有一次,整整一列車的美籍墨西哥勞工從得克薩斯被運到西雅圖。禁止勞工承包投機的各種法律往往被鑽了空子。當勞工們掌握了足
夠的語言能力並對美國有所了解而不再需要中介人的服務後,"郊狼"便和義大利包工頭一樣,銷聲匿跡了。
生活在美國的墨西哥人很貧困。原始的生活條件令其他美國人大為驚訝。他們的居室不但沒有舒適的設備,甚至連美國人認為是起碼的生活設施,如自來水、盥洗
間、電源和爐子等都沒有。但這種生活和工作條件與墨西哥的狀況相比,就沒啥大驚小怪的了。大量墨西哥人不斷地湧入,顯然說明了他們對美國的嚮往。
在西南部,尤其在得克薩斯,墨西哥人往往使美國人產生反感。墨西哥人因其貧窮、不識字、鄉土文化、種族及工作方式而不見容於當地的美國人。法律更使他們走
不出孤立的圈子。在西南部的某些地方--尤其在得克薩斯--設備條件的分離使用是由法律規定的,在其他地方則由習慣加以維持。新來的墨西哥移民還會遭到其
他美籍墨西哥人的冷落。後者出生於很早以前就來到美國的墨西哥裔家族。這些常常自稱為"西班牙人"或"拉丁人",以避免混同於新來的墨西哥移民。一如其他
種族的中產階級看待新來的同胞一樣,他們把自己國家的移民視為骯臟、無知和缺乏教養之輩。這一方面反映了他們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恐懼心理,即新來的移民會
不利於美國社會接受整個墨西哥種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墨西哥本國刻板的等級制度。
盡管這批美籍墨西哥人是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後代,而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所謂的白種人,但是他們當中那些膚色較淺、文化適應性強的中產階級,在西南部
的許多地方已易於為白人社會所接受。那些剛從墨西哥來的移民,在社會上卻常常被當地白人或更加美國化了的西班牙人所排斥。早期美籍墨西哥人的婚姻,90%
以上是夫妻雙方皆屬同族人。但這並不反映他們內部團結,而是反映他們攀不上其他種族。墨西哥人內部註定要在好幾代人的時間里四分五裂,因為很少產生有影響
的領袖人物能獲得大家的公認,更談不上一呼百應了。
早期墨西哥人的家庭,即使按當時美國的標准來看,也算是很大的。在1910年,25至45歲左右的墨西哥婦女,平均生育5.3個孩子,這大大超過了當年全
美同年齡檔婦女的平均生育數3.4個孩子。但高生育率並不是墨西哥人家庭所特有的現象。美籍波蘭婦女的平均生育率(5.3個孩子)和義大利婦女的生育率
(5.5個孩子)甚至還要高。美國猶太人同墨西哥婦女的生育率則相等(5.3個孩子),這些種族都是到1910年才來到美國的。唯一與眾不同的是,美籍墨
西哥人的生育率根本沒有像上述幾個種族那樣在逐年下降。到1969年,其他幾個種族的生育率已下降一半以上,而墨西哥人卻成了美國少數種族中生育率最高
的。35-44歲這一檔的婦女平均有4.4個子女。
居高不下的生育率是墨西哥移民適應美國文化速度緩慢的表現之一。其次是他們一直堅持在美國講西班牙語。申請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人所佔比例偏低,則是他們文
化適應緩慢的另一表現。此種情況在那些赴美後有眾多人返回故鄉,又不斷有大批同胞涌進,使其固有文化在美國流水常新,並有不少人對於是否永久定居在美國而
遲疑不決的種族中,是司空見慣的。但是1924年通過的苛刻的移民法,切斷了大多數歐洲國家移民來美的途徑,並使得時常進出美國的大批僑民難以混下去,從
而促進現存移民加速了美國化的進程。對於墨西哥移民,此類苛刻的限制既不適應也無法執行。他們對美國文化的接受既有分寸,又有保留,而且繼續有大量的移民
返回墨西哥。在1910年,這種現象並非墨西哥人所獨有,但不同的是,當這種現象在其他民族中早已消失時,他們仍然沒有改變。
本世紀前30年從墨西哥來的第一次移民浪潮,隨著30年代的大蕭條的降臨而突然告終。美國國內存在大批失業者,而美國人想趕走墨西哥移民的願望,更導致大
規模的強行遣返。當時墨西哥人一直在靠救濟度日,部分原因是大蕭條之前的20年代就出現了農業衰退,而絕大部分墨西哥人又恰恰是從事農業生產。以1925
年為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里弗塞德市,90%的福利預算都花在墨西哥人身上。加利福尼亞的其他城市也和該市一樣,許多墨西哥農工經常在種植季節後就申請救
濟。墨西哥人的高犯罪率和高發病率,更增加了公眾對他們的反感。大量貧苦的美國人從俄克拉荷馬州的"塵沙"帶遷出,更增強了驅趕外國勞力的願望,因為還有
那麼多的美國人找不到工作。有組織地爭取遣返墨西哥人的運動始於30年代,因為當局已發現,把他們送回墨西哥的運費尚不低救濟他們一星期的開銷。那些申請
救濟的墨西哥人多被告知去找某某部門,實際上該部門順勢就把他們送回老家去了。有時他們扣留救濟款,除非接受救濟的人同意"自動"離開美國。通過這些威逼
利誘,成千上萬的墨西哥人未經過正式聽證便被遣送回國。在大量被遣返的移民當中,甚至還包括許多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人。到1930年,在美國的第二代美籍
墨西哥人,其數量已超過出生於墨西哥的美籍墨西哥人。由於存在大量的非法移民,在整個20年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墨西哥人被強行遣返。1927年,有
4,000-5,000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被美國驅逐出境。1928年,這個數字又增加了1,000多國。1929年被逐人數已超過8,000。在
1930年,被遣返的人數又增加了一倍多,達18,000之眾。1939年被逐人數為16,000,而在整個30年代後半期,大約每年有9,000人被送
回墨西哥。美國的墨西哥人,從1930年的60多萬下降到1940年的40萬弱。
第二次移民浪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數百萬美國人投身軍伍,農業勞動力的短缺促成聯邦政府通過關於從墨西哥引進勞力的計劃。根據1942年制定的"臨時勞工"計劃,引進了墨
西哥合同工。這個方案提出的理由是,在戰時"緊急"情況下,美國自身缺乏"足夠"的現成勞力。大量墨西哥人流入美國,使工資的增長放慢,難以吸引"足夠"
的美國人去幹活。所以這個"應急"計劃一年一年地延長,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很久。1945年,在美的墨西哥合同工大約還只有5萬名,50年
代後期達到高峰,增加到每年的40多萬人。這個計劃在1964年才被正式宣告結束。
戰時經濟不僅從墨西哥吸引了大量勞工,軍工生產還把美籍墨西哥人從其傳統的工作崗位上和社區里吸引到大工業經濟和社區中來。戰爭以前,美籍墨西哥居住在城
市裡的,已超過了在農村的人數,這里在工業部門的就業加速了美籍墨西哥人的城市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新墨西哥州農村的美籍墨西哥男丁有一半以上離開進
城。在二次大戰期間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下,美國對墨西哥人就業的限制,像對其他種族一樣,有所放寬。許多墨西哥人到軍隊服役,有17人獲得了國會榮譽勛章。
對許多美籍墨西哥人來說,軍旅生活使他們生平頭一次親身體驗到美國的主流文化,從而加快了他們文化適應的過程。後來的美國士兵法案允許退役的墨西哥軍人到
大學學習,否則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洛杉磯,美籍墨西哥青年經常結幫與一些帶著墨西哥裔姑娘出去約會的軍人發生沖突。這些幫派分子身著當時很別致的祖特服,自稱為紋身幫。在戰爭期間,他們
經常騷擾軍人和水兵,激起了公憤,連老一代的美籍墨西哥人都對之加以斥責。1942年,軍人和水兵對這幫歹徒進行反擊,碰到穿祖特服的就痛打一頓。幾十年
後,這些紋身幫分子又被捧為敢打敢沖的英雄好漢了。
1940年進入美國的墨西哥移民不到2,000人,但是1944年起已突破6,000人,1952年突破1萬大關。再後來,入境的移民人數更是扶搖直上。
1956年,65,000多名墨西哥移民進入美國,幾乎是世界各地來美移民的1/4。但並非所有這些移民都是根據臨時勞工計劃招募來的。他們進入美國的方
式各種各樣,有的屬暫住性質,有的想永久居留,更有大量非法入境者。同第一次移民浪潮一樣,第二次移民浪潮也以大規模的遣返而告終。但戰後被遣送的人數又
有新的突破。1947年被驅逐的移民10倍於1930年那次創記錄的18,000人,而這只不過是大規模遣返移民的開始而已。1951年被遣送回國的墨西
哥人多達50萬。1954年則突破100多萬。在戰後一共有近400萬墨西哥人被送回老家。但這一次誰被遣返誰不被遣返是有標準的,那就看其是否具有美國
的公民身份,而不是像上次那樣將貧困作為遣返的依據。
第三次移民浪潮
來看墨西哥的移民的人數,在50年代幾次大規模的遣返運動之後,開始跌落。但是這並沒有使移民像1930年代那樣被完全堵截。1956年是戰後移民最多的
一年,為65,000人,1959年下降到23,000人,其後又開始逐漸回升。到1970年,原來的最高移民入境數又被重新打破。在整個60年代,大約
有44萬墨西哥人合法地遷居美國。
第三次移民浪潮的到來--現在仍在進行之中--一方面是由於移民法條文有了明確的改動,另一方面是原為非法僑民提供的法律和社會機構已壯大起來,還有一方面是美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害怕在邊境上嚴格依法辦事會得罪墨西哥政府或美籍墨西哥人。
由於臨時勞工計劃在1964年壽終正寢,墨西哥政府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賣力地阻擋非法移民偷越邊境進入美國了。在這之前,它曾力圖保護合法赴美的墨西哥合同
勞工免受"濕背"們的競爭。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墨西哥人口增長了3倍,從前赴美當過臨時勞工的人現在回國的也有成千上萬。而毗鄰美國邊境的城鎮人口,
增長更為迅速。所以非法滲入美國的潛在人群的巨大的,因為那裡的工資比墨西哥要高出好幾倍。
美國政府官員使盡渾身解數設法緩解邊境的壓力,不讓移民破門而入。美墨兩國政府共同計劃在邊境地區的墨西哥一側使經濟得到開發。但是這又吸引大量人員流入
這一帶,其中有大約50萬人找不到工作,從而形成一支潛在的越境大軍。乘車從墨西哥來美上班或購物者,獲准隨便可以進入美國的邊境社區,其中有許多人卻乘
機悄悄溜到美國內地,非法定居下來。有些懷孕的墨西哥婦女在"購物"的名義下,越過邊界,利用公費在美國醫院里生下孩子,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成為美國公
民,日後就可以藉此舉家合法遷移美國。
除了以上述這些五花八門的方法來逃避移民數額的規定者外,還有大批人乾脆非法越境而入,而美墨之間存在著2,000英里長的邊境線,其中只有部分地段處在
小股邊防巡警的有效控制之下。估計每年都有十多萬從墨西哥過來的非法移民在美國定居下來,盡管年年還有幾萬人被當場抓獲並被送回墨西哥。
有好幾個因素促使美國不能像世界上其他國家那樣控制來自墨西哥的移民。根本的一條是兩國之間在收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另一條是邊界線太長,因此美國一直以
大規模的遣返來代替對邊境的控制。但近年來,遣返移民越來越困難,因為美國政府資助的社會機構和民權組織對政府調查、突擊和逮捕非法移民的做法提出了挑
戰,導致遣返案件的訴訟糾紛。即使這些機構和組織輸了官司,訴訟費卻加大了移民遣返的開銷,從而使政府用在這方面的專款捉襟見肘,遣返人數就不能按計劃進
行。僱傭非法墨西哥移民的美國老闆也幫助他們逃避法律的制裁,並在政治上積極反對在邊境實行嚴格的控制。老闆們自己明知故犯,窩藏非法僑民,當然也就更反
對政府對他們繩之以法了。非法越境的移民大不了被送回國內,一個可能好幾次試圖越境而不傷一根毫毛。有些則會在同一天晚上被邊境巡邏人員抓住好幾次也無所 謂。
墨西哥政府的有關政策也對移民產生了影響。歷屆墨西哥政府對流入美國西南部的墨西哥移民幾乎毫不加民限制,甚至有時還認為此地是自己一部分"合法"的故
土。更加實際的墨西哥官員,一直把美國看作是免費培訓技術工人和養成清結衛生習慣的大本營。移民把這些東西帶回來,白白地給墨西哥帶來實惠。然而,革命後
的墨西哥政府也曾堅持從國外召回移民的原則,而且還通過各種方式資助他們回國。盡管當局也明白,許多季節性工人只是把資助的錢用作農閑時回國的旅費,並樂
此不疲。後來,時日一久,墨西哥政府對其遣返計劃開始嚴加甄別。30年代的卡德納斯政府執意不把那些依靠美國救濟的移民召回來。二次大戰後,這項計劃則鼓
勵那些具有工業技能的人返回祖國。但大體上說來,墨西哥政府一直把實行限制移民看作是美國方面的問題。它自己所關心的,主要是保護在美國的墨西哥人。盡管
墨西哥自身極力堵截企圖越境進入其西南部地區的非法移民,但它卻與美籍墨西哥人團體沆瀣一氣,反對美國邊境巡邏人員採取任何堅決(被說成是"壓制")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