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巧記九年級歷史知識點

如何巧記九年級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2-12-07 04:47:41

❶ 初中歷史知識點巧記方法

初中歷史一般一些事件時間會比較多且難記,我在上初中的時候會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將一些事件串成一個時間線,會方便記一些,再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國外各國的重大事件這幾類會更方便一些,當在復習的時候可以按照腦海中的時間線,將他們提取出來,自己在屋子裡復習的時候,可以像一個訴說者一樣,像給別人講故事一樣,也像是老師講課的樣子,出聲說出來,會比死記硬背舒服且記得快一些,當背到一些事件影響意義之類的問題,嘗試將自己帶入到歷史事件中帶入到其中的人物,去認真理解歷史事件,回答影響意義等問題就仔細理解考慮,從有利和不利兩個角度考慮。

❷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
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那麼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後,掌握年代與世紀換演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後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後的都是公元後;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後的都是公元後。如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而漢代班超出使西域則在公元73年。
一個世紀是100年,有些同學以為年代與世紀的換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實是不對的。如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世紀,1994年不是19世紀,而是20世紀;同樣,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為公元1年是1世紀,101年則是2世紀,1001年是11世紀,2001年是21世紀,依次類推。所以,若將世紀換成年代,就應該將世紀數減去1再乘100,同樣,把年代數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紀數。
第二,聯想記憶法。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經歷時間相同,如隋統一全國(581—589年),安史之亂(755—763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都經歷8年時間,所以只要記住其開始(或結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結束(或開頭)年代,這樣只要記住一頭就行了。
第三,對比記憶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紀)有時會發生幾件大事,我們如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就便於記憶了;如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雅典梭倫改革;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第三國際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數字特徵來記憶。有些年代的數字很特殊,若將它編排在一起,就容易記住。
A自然數排列:1234年蒙古滅金,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B.兩位數字相同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818年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
C.首尾數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戰,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D.間隔時間相同的:在中國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時間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我們可藉助它來推算年代或事件,便於記憶。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蘇丹反英大起義;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34年紅軍長征;1901年《辛丑條約》,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1592年朝鮮抗日;1127年金滅北宋,1227年蒙古滅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歷史學習記憶法十種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例如,中國古代史講完之後,可把教材內容按中央集權制度、社會經濟發展、賦稅制度的演變、土地制度的發展、科技文化的發展、民族關系、對外關系、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等進行歸類。再如,中國古代文化史內容,又可按天文學、醫葯學、農學、科技著作、繪畫作品等線索歸類。通過歸類,對學生鞏固知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濃縮」成如下要點;
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中所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戰爭危機。
時間:1914~1918年。
經過:(1)三條戰線。即:東線、西線、南線。(2)五大戰役。即:馬恩河戰役、馬祖爾湖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性質和後果:是帝國主義間掠奪性的、非正義的戰爭。它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例二,美國獨立戰爭的發展線索,主要抓住六點:(1)爆發:來剋星頓槍聲。(2)建軍:第二屆「大 陸會議」決定成立大陸軍。(3)建國:《獨立宣言》發表。(4)轉折:薩拉托加大捷。(5)勝利:約克 鎮英軍投降。(6)和約:英美簽訂和約。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例如,中國古代史中賦稅制度的演變可整理為:
(1)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2)西漢的「編戶制度」。
(3)北魏的租調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調制。
(5)唐後期的兩稅法。
(6)明後期的一條鞭法。
(7)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徵收地丁銀。
再如初中《中國歷史》教材中有關李大釗的主要革命活動的內容散見於第二冊和第三冊部分章節中。教學時,我按時間的先後把它整理為:(1)領導新文化運動;(2)領導「五四」運動;(3)創辦《每周評論 》。宣傳馬克思主義;(4)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5)參與組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義。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 訣的形式。如記戰國七雄各國的方位可編為:
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間。
再如唐之後的五代十國名稱則可編為:
五代:梁、唐、晉、漢、周,前面加上後。
十國:南、北、漢、閩、楚、吳,
南唐南平前後蜀,
還有吳越毋疏忽。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我講巨鹿之戰時,就簡略補充「破釜沉舟」成語典故。講楚漢戰爭時補充「背水一戰」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講赤壁之戰時朗誦蘇軾的《赤壁懷古》等詩篇。講商鞅變法告訴學生用「欠三壺酒 」的諧音來記前359年這一時間,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例如,無論上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都要求學生重視其目錄,明確課本內容中的社會發展規律。另外,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可從背景、經過、結果、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找出規律。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非是:(1)殘酷的刑法,沉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災害等等。
七、聯想記憶法
對容易混淆的歷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學時則可採取聯想的方法,幫助學生加以區別。例如阿拉伯帝國在我國史書上稱大食。三個哈里發國家分別稱為黑衣大食、綠衣大食、白衣大食。同學們死記硬背,常常弄錯。我在上這段歷史時這樣敘述:巴格達哈里發國家地處沙漠附近,沙漠地區氣候炎熱,人們被太陽曬的墨黑, 因此稱為黑衣大食;開羅哈里發國家地處尼羅河下游的三角洲,土地肥沃,莊稼蔥綠,所以稱之為綠衣大食;而科爾多瓦哈里發國家地處大西洋東岸,遠眺大海,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故稱白衣大食。這樣三個國家的 地理環境和國家名稱一聯系,學生很容易地就記牢了。
八、圖示記憶法
圖示法的特徵是形象、直觀,一目瞭然。我在講《西歐封建國家的形成》這節課時就採用下列圖示:
(附圖圖略)
教師出示這一圖示後,就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節課的中心內容。認識西歐主要封建國家是怎樣慢慢建立起來的。再如講到清初的疆域四至時,我就採用坐標圖示法:
(附圖圖略)
圖示法的板書設計可以多樣化。它能生動、形象地揭示復雜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又能幫助學生記憶知識。
九、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所謂比較,就是對性質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找出異同。例如,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實行改革擴大了奴隸制統治的基礎;同年,中國春秋時期的魯國實行「初稅畝」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的瓦解。再如,457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西歐開始進入封建社會,而中國在公元前475年的戰國開始就已進入封建社會,比西歐早了近1000年。
比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如把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所提出的口號相比較,認識到農民斗爭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容作比較,認識到中國社會是如何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還有可把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過程作比較,把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進行比較等等。
十、重復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學時教師應該:第一,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抓重點,攻難點,反復強調歷史諸因素。創造各種條件,讓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內容、性質、意義、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第二,課後練,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敘述課堂所學的內容,完整地回答課文後面的問題及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所提出的問題。第三,單元練,即對學生進行單元復習,對部分教材內容進行重點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第四,綜合練,就是某一斷代史教學結束後對學生進行綜合復習和訓練。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把所學知識分類歸納、比較、分析並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評價,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表達、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❸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怎麼才能快速的記憶歷史知識的呢?有些同學覺得自己的記憶很慢,怎麼辦?我在這里整理了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方法 ,希望能幫助到您。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 總結 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 事跡 (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 記憶方法 ,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 文化 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那麼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後,掌握年代與世紀換演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後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後的都是公元後;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後的都是公元後。如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而漢代班超出使西域則在公元 73年。

一個世紀是100年,有些同學以為年代與世紀的換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實是不對的。如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世紀,1994 年不是19世紀,而是20世紀;同樣,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為公元1年是1世紀,101年則是2世紀,1001年是11世紀,2001年是21世紀,依次類推。所以,若將世紀換成年代,就應該將世紀數減去1再乘 100,同樣,把年代數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紀數。

第二,聯想記憶法。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經歷時間相同,如隋統一全國(581—589年),安史之亂(755—763年),抗日戰爭(1937— 194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都經歷8年時間,所以只要記住其開始(或結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結束(或開頭)年代,這樣只要記住一頭就行了。

第三,對比記憶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紀)有時會發生幾件大事,我們如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就便於記憶了;如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雅典梭倫改革;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第三國際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數字特徵來記憶。有些年代的數字很特殊,若將它編排在一起,就容易記住。

A自然數排列:1234年蒙古滅金,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B.兩位數字相同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818年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

C.首尾數字相同的:313年__在羅馬帝國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戰,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D.間隔時間相同的:在中國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時間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我們可藉助它來推算年代或事件,便於記憶。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蘇丹反英大起義;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34年紅軍長征;1901年《辛丑條約》,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1592年朝鮮抗日;1127年金滅北宋,1227年蒙古滅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國

兩晉南北朝

考點一、魏晉南北朝的社會經濟:

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的特點: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一、農業:

1、江南農業的開發

表現:江南農業的開發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嶺南和閩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各地發展還很不平衡,三吳地區最發達,此外洞庭、鄱陽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產糧區。⑵、

原因:①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②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③社會相對安定;④一些統治者推行了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興修水利等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條件較好。

影響: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

2、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①新農具和新技術推廣:馬鈞改進了翻車;水碓、水磨廣泛應用;西北嘉峪關採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興修水利。③開發了邊疆:河西走廊和遼東的開發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業:

(1)、紡織業:①魏紡織業中心設有專門織造機構;②蜀錦行銷吳魏;③吳培育出八輩之蠶。

(2)、礦冶業:①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②魏晉時發明百煉鋼技術和灌鋼法;③人們開始利用天然氣和石油。

(3)、制瓷業:南方盛產青瓷,北方創制白瓷。

(4)、造紙:①技術進步,紙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②洛陽、長安、建業和揚州是造紙中心。

三、商業和對外貿易:①北方商業一度萎縮,商品經濟發較慢;②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活躍。

四、均田制

⑴實施:485年,北魏統治者在不觸動官僚地主土地佔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⑵內容:①國家將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給農民一定數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應受田。②土地不得買賣。③管理在任時可按級別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農民每年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租調,丁男還要負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⑶評價:該制度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完備的一種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受田農民的土地佔有權和使用權,改變了賦稅徵收的混亂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耕農的負擔,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考點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1、科技:

(1)數學:劉徽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祖沖之精確到圓周率後七位數,比外國早近一千年;著有《綴術》。

(2)農學: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農書。

(3)地理:裴秀繪制《禹貢地域圖》,提出繪制地圖的原則;酈道元著《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學:

(1)、道教:東漢時在民間興起;①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葯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封建統治服務的宗教。②蕭梁時,道教經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

(2)、佛教與反佛的斗爭——①佛教盛行: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教義為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也適合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傳播。②佛教的危害:第一,統治者利用佛教教義,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和壓迫,安於現狀;第二,統治者廣修寺塔,施捨錢財,浪費了人民的大量血汗;第三,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官府爭奪勞動人手和稅收,農民負擔加重。③反佛與滅佛:范縝在《神滅論》一文中,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形體是統一的,形體存在,精神就存在;形體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滅論》的反佛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後兩次滅佛。

3、文學:

(1)詩歌——「建安文學」:以曹操父子為代表。作品內容充實,風格蒼涼而又富有生氣。②田園詩:陶淵明《桃花源詩》及《桃花源記》;③民歌:《採桑度》、《敕勒歌》、《木蘭辭》。

4、藝術:

(1)書法:①東漢末年書法成為藝術、蔡邕(yong)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②曹魏鍾繇把隸書轉化為楷書;③東晉:王羲之稱為「書聖」,代表作有《蘭亭序》。

(2)繪畫:①宗教畫興起,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教畫的始祖;②東晉顧愷之擅長 人物畫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3) 雕刻 :①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②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相關 文章 :

1.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點

2.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

3. 最基本的快速記憶方法:聯想法

4. 初中歷史知識快速記憶法

5. 如何快速記憶文科知識點

❹ 馬上要中考了 初三歷史每次都要記時間人物等等有什麼竅門的辦法 幫幫我快速記憶

增強記憶力十法 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其形式有形象記憶、概念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等。 記憶的大敵是遺忘。提高記憶力,實質就是盡量避免和克服遺忘。在學習活動中只要進行有意識的鍛煉,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記憶力。 下面介紹增強記憶的10種方法: 1.注意集中 記憶時只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和外界干擾,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 的記憶痕跡而不容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記憶效率。 2.興趣濃厚 如果對學習材料、知識對象索然無味,即使花再多時間,也難以記住。 3.理解記憶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則不容易記得住。對於重要的學習內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誦相結合,記憶效果會更好。 4.過度學習 即對學習材料在記住的基礎上,多記幾遍,達到熟記、牢記的程度。 5.及時復習 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對剛學過的知識,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是強化記憶痕跡、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 6.經常回憶 學習時,不斷進行嘗試回憶,可使記憶有錯誤得到糾正,遺漏得到彌補,使學習內容難點記得更牢。閑暇時經常回憶過去識記的對象,也能避免遺忘。 7.視聽結合 可以同時利用語言功能和視、聽覺器官的功能,來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比單一默讀效果好得多。 8.多種手段 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分類記憶、圖表記憶、縮短記憶及編提綱、作筆記、卡片等記憶方法,均能增強記憶力。 9.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上午9~11時,下午3~4時,晚上7~10時,為最佳記憶時間。利用上述時間記憶難記的學習材料,效果較好。 10.科學用腦 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❺ 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初中歷史知識的 記憶 方法 ,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

有些同學抱怨歷史知識不好記,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在記憶歷史知識時只靠死記硬背,沒有用一些合適的記憶方法。在一些重要知識點的記憶上,有些記憶方法是普及較廣的,是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 總結 出的,被很多老師應用到教學中的方法,如壓縮記憶法、詩歌記憶法、諧音記憶法、 圖像記憶法 、地圖記憶法、 思維導圖 記憶法等。

一、壓縮記憶法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壓縮記憶法,就是化繁為簡,對知識點進行最精簡的概括,即把一段內容分為幾條,每一條用一個核心字詞進行概括,這樣記起來就會負擔輕,效率高。

1.《搞笑版中國簡史》是這樣概括「百家爭鳴」各學派的觀點的:「孔子說:我仁;孟子說:我義;老子說:我無為;莊子說:我逍遙;韓非子說:把他們全抓了。」這樣,孔子的「仁」、孟子的「義」、老子的「無為」、莊子的「逍遙」,以及韓非子的加強中央集權思想,都十分生動形象地概括了出來。

2.《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用「割、賠、開、商」概括就很容易記:即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賠款2100萬銀元),五口通商(開放廣、廈、福、寧、上為通商口岸),關稅協商(中國徵收英商的關稅應由兩國協商)四條。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割、賠、開、建」概括,也可以說成:「割三地」(割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兩億」(賠白銀2億兩);「開四口」[開放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商埠,四地可用諧音記作「蘇杭牌殺(沙)蟲(重)劑」];「建工廠」(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4.《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可用「前進賓館」概括:「前」,錢(賠錢);「進」,禁(禁止反帝);「賓」,兵(駐兵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館」,設使館界。

5.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可以用「人、馬、共、社」來概括,即:「人」,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馬」,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二、詩歌記憶法

一些歷史打油詩簡潔而具有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流傳十分廣泛,可以用來幫我們記憶歷史知識。當然,我們也可以自己開動腦筋把所學內容編成打油詩,這樣既鍛煉了思維,又方便了記憶。

1.記中國朝代更替順序,可以利用《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唐堯虞舜:堯封於唐,被稱為唐堯;舜國號為虞,被稱為虞舜。「唐堯虞舜」意思就是堯舜。

2.學到七年級上冊歷史「東漢的興亡」這一課時我就編了一首打油詩,把這一課內容概括為:「公元之後第九年,王莽建新代西漢。劉秀二五都洛陽,光武中興天下安。中期帝幼靠母後,外戚宦官輪流轉。民不聊生干戈起,黃巾起義天下撼。」

通過這一首打油詩,我們就很容易記住東漢興亡的歷史: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取代了西漢;劉秀在公元25年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出現了「光武中興」,從此天下安定。東漢中期以後皇帝年幼只能依靠母後,而太後又依靠娘家人(外戚),皇帝為奪回權力又依靠宦官集團,這樣就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政的局面,造成東漢末年政局黑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著名的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

3.《辛丑條約》歌:

「《辛丑條約》實在壞,一個國民賠一塊。滿清政府成走狗,北京山海大沽口。東交民巷使館界,半封半殖完全陷。」

《辛丑條約》:(1)西方列強對清政府實行懲罰性賠款,當時清政府4.5億國民,一人賠償1兩白銀,共賠白銀4.5億兩。(2)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這標志著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走狗。(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許中國人居住。《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4.關於遵義會議歷史意義的打油詩:

「生死攸關轉折點,「左」傾錯誤受批判。重新確立領導人,黨和紅軍脫危險。」

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受到了批判,重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使黨和紅軍脫離了危險。

三、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是把一些看似無關的歷史國名、人名、地名,利用諧音組成一段有關聯、有意義的話,進而進行歷史知識記憶的方法。諧音記憶法有助於輕松而深刻地記住一些難記的歷史知識點。

1.秦滅六國順序可以編為「喊趙薇去演戲」,即喊(韓)趙(趙)薇(魏)去(楚)演(燕)戲(齊)。

2.八國聯軍侵華,八國比較難記,有人編為:「餓的話每日熬一鷹」,即餓(俄)的(德)話(法)每(美)日(日)熬(奧匈帝國)一(意)鷹(英)。這樣,原來難記的八個國家變得輕松易記。

3.南昌起義的領導人較多,有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有人編為「劉爺煮粥喝」,即劉(劉伯承)、葉(葉挺)、朱(朱德)、周(周恩來)、賀(賀龍)。這樣一下就記住了。

4.中國1980年設了四個經濟特區:珠海、深圳、汕頭、廈門。它們在地理位置上由南到北,可以用諧音記憶為「豬身上下」,即「豬(珠海)身(深圳)上(汕頭)下(廈門)」。

以上舉例中,是不是有一些你用過的記憶方法呢?如果你開動腦筋,說不定也可以開發出如《搞笑版中國簡史》一樣簡潔而深刻、如《朝代歌》一樣流利而貫通、如「劉爺煮粥喝」一樣風趣而形象的記憶方法來。

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相關 文章 :

1. 初二學生如何學好歷史?歷史知識點巧記方法

2. 初中歷史知識點如何歸納與記憶

3. 初中歷史知識背誦及要點

4. 初中歷史知識點記憶順口溜口訣

5. 初二歷史的學習方法,初二歷史的記憶方法

6. 初中歷史的趣味記憶方法有哪些

7. 初一歷史上復習提綱與記憶方法

8. 初中歷史背誦的技巧

9.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

閱讀全文

與如何巧記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