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考試中的學以致用怎麼答題

歷史考試中的學以致用怎麼答題

發布時間:2022-12-07 07:32:48

①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試題!!!

初一歷史(上冊)第一、二單元測試題
測試范圍:第一、二單元 測試時間:60分鍾 試卷總分:100分
同學們,歡迎你們步入歷史殿堂!提到歷史,彷彿離我們很遙遠,但真正走進歷史,你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能給你樂趣,也能使你聰慧,更能告訴你許多做人的真諦,還能給你直抒胸懷的機會。同學們,在兩個月的學習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獲和體會,瀟灑地走進歷史展室,一現各自的亮麗風采吧!
一、你能選出最有說服力的一項嗎?(請將答案填在下表,每題2.分,共50分)
1、1965年5月,我國考古學家在雲南省某縣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國地質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它們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2、在今天北京附近曾經生活過的遠古居民有①元謀人 ②北京人 ③山頂洞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根據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於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現象
A、農田裡水稻長勢喜人 B、荒地上人們用耒耜耕地
C、干欄式房屋錯落有致 D、青銅器工藝精美
4、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頂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位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人尊稱為「人文初祖」
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大禹
6 .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後,黃河流域先後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生首領的辦法稱為
A、選舉制 B、投票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
7、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的標志是
A、逐鹿之戰 B、夏朝的建立
C、禪讓制的實施 D、華夏族的形成
8、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
A、湯 B 、黃帝 C 、禹 D、舜
9、今年7月,在南非召開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河南殷墟遺址被列為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你認為殷墟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主要是因為它向人們展現了我國古代哪個王朝的社會風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0、為了鞏固統治,西周統治者實行分封制。後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其中等級最高的是
A、士 B、諸侯 C、天子 D、卿大夫
11、認真觀察下圖,你認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

A B C D
12、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A、自比為太陽的暴君-----桀
B、公元前1600年,湯滅夏,建商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鎬,史稱東周
D、西周時期的最後一個國王是周幽王
13、關於夏、商、西周農業、畜牧業的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農牧業已經相當發達
B、農業上已經知道選種、施肥、治蟲害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種,商朝時都已經有了
D、西周農業已經大量使用青銅農具進行生產
14、《論語》雲:「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這則材料反映了什麼歷史事實
A、晉文公稱霸 B、齊桓公稱霸 C、勾踐稱霸 D、楚莊王稱霸
15、下列哪一項是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
A、私學的興盛 B、諸侯國的兼並戰爭
C、社會大變革 D、士人的解放
1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學生,他知道高柴愚鈍,曾參性子慢,子張好偏激,子路愛沖動,就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發揮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克服不足。」對這句話最准確的認識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無類
C、因材施教 D、當仁不讓於師
17、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最為珍貴的戰國樂器是
A、編鍾 B、銅鍾 C、七孔骨笛 D、陶塤
18、戰國時期的下列四國中,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是
A、 楚 B 、齊 C 、秦 D 、燕
19、我們的祖先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戰國
20、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戰國
21、追求與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墨子思想中體現這一特點的主張是
A、「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付。」
B、「兼愛」「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仁者愛人」「以德為政」
2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C、孫武的著作是《孫子兵法》
D、莊子提出「仁」的學說
23、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最重要的影響在於
A、打擊了奴隸主貴族
B、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
C、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D、通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漸確立
24、在戰國後期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勞役和免受懲罰,最好的辦法應該是
A、當兵立軍功 B、不隱瞞犯法行為
C、合法經商致富 D、大量生產糧食和布帛
25、關於都江堰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春秋時期秦國李冰修建 ②位於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運輸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農田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二、歷史診所判斷正誤(請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將判斷結果填入題後的括弧內,正確的畫「√」 ,錯誤的畫「×」 。每題1分,共10分)
1、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 ( )
2、夏、商、周是我國的青銅時代,因此,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夏朝。
3、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曾出現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
4、長平之戰,桂陵之戰,城濮之戰都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 )
5、春秋晚期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 ( )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屈原長篇抒情詩《離騷》。( )
7、成語「退避三舍」的故事,是發生在秦楚兩國爭霸戰爭期間。 ( )
8、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種類非常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 )
9、為了鞏固統治,東周的統治者開始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 ( )
10、下圖中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標志著西周的建立。 ( )

三、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本題共40分)
1、(16分)閱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史記》引用商鞅語
請回答:
(1)商鞅何時、在何人的支持下進行了變法?(2分)
(2)根據你的判斷,商鞅是哪家學派的代表人物?(2分)
(3)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8分)
(4)商鞅變法對秦國產生了什麼影響?(4分)
2、(11分)閱讀下列圖片材料結合相關知識完成表格(影響3分,其餘每格1分)



圖1耒耜 圖2鐵農具

圖3牛耕圖
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簡表
農業生產工具或生產方式 出現的歷史時期 推廣的歷史時期
推廣使用的影響

本格不必填寫 本格不必填寫

3、(13分)學以致用
我們的學校是一所美麗的校園,可是,總有一些同學不能自覺保護這美好的校園環境,例如,校園里原本潔白的牆壁已留有腳印、球印;光潔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為一中的學生,請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規章制度、道家自我覺悟的觀點,為保護校園環境提出你的建

② 歷史上有哪些學以致用的例子

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現浮力定律:

公元前245年,赫農王命令阿基米德(Archimedes)鑒定一個皇冠。赫農王給金匠一塊金子讓他做一頂純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盡管與先前的金子一樣重,但國王還是懷疑金匠摻假了。

他命令阿基米德鑒定皇冠是不是純金的,但是不允許破壞皇冠。這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內,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到了水面上。這時他腦中閃現出一絲模糊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進水中全身放鬆,這時胳膊又浮到水面上。

他站了起來,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則變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覺到自己變輕了。他站起來後,水位下降,他則感覺到自己重了。一定是水對身體產生向上的浮力才使得他感到自己輕了。

他把差不多一樣大的石塊和木塊同時放入浴盆,浸入水中。石塊下沉到水裡,但是他能感覺到石塊變輕了。而且,他必須要向下按著木塊才能把它完全浸沒水中。

這表明在下沉的情況下,浮力與物體的排水量(物體體積)有關,而不與物體重量有關。相同質量下,物體在水中感覺有多重一定與它的密度(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有關。

阿基米德因此找到了解決國王問題的方法,問題關鍵在於密度。如果皇冠裡面含有其他金屬,它的密度會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這個皇冠的體積是不同的。

把皇冠和等重的金子放進水裡,結果發現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這表明皇冠是摻假的。最重要的是,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即水對物體的浮力等於物體所排出水的重量。

(2)歷史考試中的學以致用怎麼答題擴展閱讀:

學以致用:

釋義: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論的知識和實際的應用要聯合起來,由淺入深地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學到的東西要經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義(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項)然後按照理論的要求在實踐過程中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再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新的知識來解決,就這樣相互促進學習,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

相關名言: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論語》

2、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3、學而不用則廢,用而不學則滯;學用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周海中

③ 怎麼學好初中歷史有何歷史學習方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呢,要把歷史學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辦到.你每天都需要積累一些知識,背住一些歷史嘗試.從而慢慢的到了最後,把所有的課程全部都學完了,你也應該全部都記住了.那麼對於剛剛升初一的同學應該怎麼學好初中歷史呢?

歷史是屬於文科,是一種記憶性很強大的科目,一般呢,同學們都會把很難的知識點都一一記住,甚至是積了幾遍之後.隔了很久都不會忘記.

初中歷史時間軸簡圖

時間呢,是有先後的,你只要把那個大事年表裡的所有重要的事情多看幾遍,自然也就記住了.而地點呢,有東南西北,你只需要認識各個地方的大概位置就行了,而人物就是構建歷史事件的最重要的主角,是誰引起了這件事情,這很好記憶的.而結果你只需要記住是誰贏了,誰輸了或者是誰被簽訂了不公平協約,被分割了多少土地等等.

上邊就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歷史的幾個方法和技巧.對於剛剛升初一的孩子們是很有幫助的,希望你們都可以考上好的學校.

④ 中考政治歷史大題回答的技巧是什麼啊

中考政治答題技巧

簡答題
開卷考試中的簡答題,通常採用材料、漫畫、圖表等形式來命題,從命題形式上看,一般要求從三個角度回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題目有時要求回答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有的則要求全回答,解答簡答題的關鍵是放開思維,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回答問題。這就要求在解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認真審題。讀懂題意,弄清題目問什麼問題。
第二,對號入座。根據題目所問問題,確定答題所涉及的知識范圍,切不可張冠李戴,也不可遺漏知識點。
第三,書寫答案時,觀點原理要准確,緊扣題意來表達,事理交融要點齊,扼要簡潔層次明。
注意事項:
1、在寫出要點時,不要圍繞某個方面展開進行大段論述。
2、答案要落實「四化」,即層次化(分段回答,不要一整段)、要點化(只寫要點,不要過多描述)、序號化(層次要表上①②③④)、學科化(使用政治學科規范用語)。
3、一般情況下簡答題的要求是至少兩個方面,答題時可盡量多寫一個方面,可寫三個或四個方面。

辨析題
1、辨析題的四個類型:
A、完全肯定型
解題方法:(1)指出觀點的正確或科學性。(2)說明理由。(3)作出結論。
B、完全否定型
解題方法:(1)首先指出觀點的不科學之處或作出判斷。(2)說明理由和危害、本質,並提出正確的觀點。
C、命題片面型
常見的形式是「只有--------就--------」。命題內容總體上正確但其中包含有欠妥的因素或者總體上錯誤但其中包含有若干合理的成分。解答此類題目不能簡單地全面地否定或者肯定。
解答步驟可以按照「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補充什麼」的思路進行。
解題方法:(1)錯對原因都要分析。 (2)除了題目的給的方法外,還要作出補充。 (3)下結論。
D、正誤混雜型
這種題型的辨析題有三種形式:(1)命題內容總體上正確,但其中包含有錯誤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題內容總體上錯誤,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3)命題的前提正確,但結論卻錯誤,或前提錯誤,但結論正確。
解題關鍵是:分清觀點的正誤部分,並且能分別說明理由。
解題步驟:(1)指出題目中觀點正確或合理的部分,並說明理由。(2)指出題目中觀點錯誤或不合理的部分,說明理由。(3)提出正確的觀點或補充完整觀點,進行總結。(解答的步驟可以按照「對——為什麼對?錯——為什麼錯?小結——對的意義和錯的危害。)
2、做辨析題可按以下幾個步驟:
(1)、找辯點(即認真審題後確定題目要辨別分析的觀點)。
(2)、作分析(即結合課本知識對觀點進行逐層分析)。正確----- 肯定並說明原因或合理之處;錯誤------指出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並補充正確的是什麼。
(3)、下結論(結論必須是在分析完一個層次或一個辯題之後加上)。
3、注意事項:
(1)、一般不表態,不判斷。有理有據地具體分析題目的觀點為什麼正確、為什麼錯誤或在具體分析題目中的問題時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2)、審准辨點,根據辨點分條做答。
(3)、如果題目用古漢語、格言、俗語或書本中的定義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義,明確題中所述概念。
(4)、運用教材中正確的原理說明正確或錯誤的原因,也就是指出理論依據。指明堅持正確觀點的意義,揭露錯誤觀點的實質或危害。
(5)、答題要有條理化,層次要表上①②③④。

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索部分
這類試題開放程度大,能力要求高,它要求對材料內容展開分析,不能局限於點到為止,並且其答案打破了教材框、課、單元的范圍,涉及面廣。
1、解答此類題要點有:
(1)、認真審題,閱讀分析材料。材料一般都是選自當前的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或領導人的講話,或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報道。考生一定要認真閱讀,仔細分析,悟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2)、准確熟練地運用教材中的有關原理並與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整體把握作答(即要求准確使用政治術語)。答題時要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據,邏輯清楚;同時要做到觀點鮮明,語言准確,言簡意賅。
2、注意事項:
(1)答題要緊扣教材和材料實際,不能將書本知識和材料內容割裂開來,切忌答題內容(原理)與材料搞成「兩張皮」。
(2)做擴展性試題,則要學會運用發散思維答題,即多層次、多角度的組織答案。
(3)如果題是要求「你認為……」或「你會怎麼做」,一定要答具體,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4)答案要層次化、要點化、語言要概括、准確和明了,書寫要工整,卷面要整潔。

漫畫題
1、漫畫題是一種新穎題型,解答時應注意事項:
第一,全面觀察漫畫,它包括四個方面:(1)觀察畫中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2)觀察畫面形成的特定背景。(3)觀察畫中對特定情景的提示和理解。(4)觀察畫中的標題。只要全面觀察漫畫才能准確領會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
第二,重視對漫畫標題的分析。有的漫畫僅從畫面是難以確定它要揭示的問題,這時就要重視標題的分析。標題是漫畫的靈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畫的主題思想。
第三,聯系教材知識,尋找解題依據。「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這是命題者的意圖。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往往就是我們在教材中學過的基本知識,因此,要注意聯系教材知識,而且思維的角度盡可能多樣化,從學過的知識中尋找解答的依據。
2、解題思路:
(1)、認真審題。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和基礎,漫畫試題主要是讀懂漫畫的起直觀意義及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2)、聯系教材,結合漫畫進行全面分析。
(3)、據試題類型准確作答:
第一,漫畫類選擇題。要根據題乾的規定性,結合漫畫寓意,對選項逐個分析,然後決定取捨。單選題,只能夠選出一個與漫畫寓意最符合的選項;不定項選擇題,凡符合漫畫寓意都要選,排除法是解答此類題的比較好的方法,一般情況下,錯誤選項要排除(逆向選擇題除外);與漫畫寓意無關的選項要排除;觀點本身模凌兩可的也要排除。
第二,做主觀性漫畫題。除了要准確診斷出漫畫的寓意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運用教材的知識對漫畫所揭示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一析(剖析漫畫)、二聯(聯系教材)、三解(解答問題)是做好主觀性試題的三大步。
從現行的中考試題來看,中考題型在變化上更貼近於社會生活實際,試題的難度往往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單純的純記性的東西在整個中考中並不多見。因此,各位同學在整個復習備考工作中一定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各種題型的訓練,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以充足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來應會中考,考得好的成績。
答題不要超區域
中考政治答題時一定要注意答題區域,有些考生答題不是一條直線,喜歡斜著往上,有時就會超出答題區域,每位閱卷老師只負責閱一小題,如沒有在答題范圍內看到完整答案,就會扣分。
答題不要錯位
一張試卷很長,不少考生都是折疊著寫。答題紙上有些題只標有小題號,沒有大題號,考生作答時一定要寫對答題位置,千萬不能答錯位。去年閱卷時,就遇到考生將歷史部分的題目答在政治題的區域內,一分都得不到。
分段分點答題 答中考政治題最好能分段,一個要點一段,有幾個要點就分幾段。這能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先答原理,每個要點把原理放在前面,然後再加材料加以說明。要說清楚「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遇到難點先做容易的
中考文綜試卷的最後一題是綜合題,政治往往是最後兩問。閱卷時發現有考生此題空白,說明考生已無時間作答。其實相對前面的問答,政治的兩問很容易,這就需要考生有答題技巧,當遇到難點時要放一放,把會做的先做。
不要到臨交卷再塗答題卡
有些考生為做到十拿九穩,會檢查選擇題後再填塗答題卡。但文綜時間較緊,幾乎沒時間再檢查,當考生准備全部答完試題再檢查時,離交卷時間已經很近,加上一緊張,難免出錯。
建議考生先塗答題卡,至少在監考老師提醒還有最後15分鍾時,一定要放下作答,先塗答題卡。對一些拿不準的題,不要不塗,只要塗了,也許還能得分。
審題注意關鍵詞
對於材料的關鍵詞要認真閱讀,要看清是在材料中的哪一部分。對於題設的標點符號也要特別留意,特別是分號,一個分號往往就是一個層次,把材料的層次分出來,答題才能有針對性。
審題先審問題,弄清問什麼,再找答題角度,比如涉及「為什麼」與「怎麼辦」,審清題後再下筆,因為答案的針對性指向關繫到閱卷老師給分的高低。
一、「兩步」巧解——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由題乾和選項組成。解答選擇題應做到:
首先,審好題,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前提和關鍵。
一要審清試題的要求,即看清楚題目要求,是要求選出正確答案還是錯誤答案;
二要審題干,通過讀題干,准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考查意圖和要求;
三要審問題,即審清題乾的問法是什麼?通常選擇題的問法有:「結果」、「說明」、「表明」、「標志」、「原因」------等,要仔細分析後才能選出正確的選項。
其次,分析備選答案,這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
一是要逐個分析備選答案的內涵,把握其內在的意義;
二是要分析備選答案和題干之間的關系,對其關系要結合具體的材料、情景作進一步分析,在答題時,有意識地將題乾和備選答案聯系起來,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否正確。找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同時,還要掌握排除法、篩選法等不同將解題技巧。
二、「三步」巧解——辨析題
辨析題的解答可分三步:辨——析——結
1、「辨」,即准確判斷。
如果觀點是正確的,首先應肯定觀點的正確性;如果觀點是錯誤或片面的,首先應指出觀點是錯誤或片面的,然後寫出正確的觀點。
2、「析」,即陳述理由。
如果觀點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從「為什麼正確」的角度分析;如果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從「正確的觀點是什麼,原觀點為什麼錯誤」的角度分析;如果觀點是片面的我們可以從「哪部分是正確的,為什麼正確,哪部分是錯誤的,為什麼錯誤」的角度分析。
3、「結」,即歸納總結。我們要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實際,進行歸納總結,通常落腳在我們(國家、公民或青少年學生)應怎麼做上,適當深化主題。
三、「四步」巧解——簡答題
第一步:認真審題。
先審材料,找出材料的關鍵詞。概括出材料的中心觀點;然後一字一字認真地審讀設問,弄清試題要求。
第二步:回歸教材。即根據材料的內涵和設問,找准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所找課本上的觀點必須緊扣教材中心,語言簡練,面面俱到,點到為止,避免疏漏,無需展開。
第三步:理清思路,組織答案。
組織答案時應要點分明,格式規范,書寫工整。
第四步:查缺補漏。
答完題後,及時檢查,是答好題的重要環節。疏漏的要點及時補上。總之,簡明厄要,言簡意賅。
四、「五步」巧解——分析說明題
A巧解分析說明題的五大要求:
要求一:認真閱讀背景材料,要看懂、看透,能全面准確地把握其含義。
要求二:仔細審題,精心思考背景材料與所要回答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明確題意。
要求三:注意知識對應,事理結合,即觀點和材料要有機統一。
要求四:答題時所用的觀點要准確無誤。
要求五:答案要有邏輯性,涉及多個知識點的,要考慮其主次和先後,要做到條理清楚,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准確,語句通順。
B分析說明題的幾種形式:
(一)文字式
解題方法:
1、認真閱讀全部材料;
2、帶著問題研究材料,對材料的信息進行篩選;
3、將有效信息回歸課本,明確所涉及的原理、觀點是什麼;
4、將課本中的原理、觀點與材料一一對應,用理論分析材料。
(二)圖表類
解題方法:
1、要學會比較,即縱向比較或橫線比較,要能從圖表中看出變化或發展趨勢,即什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量上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上升或下降);
2、用思想品德術語概括出來,再根據題目的要求運用所學知識答題。
(三)漫畫類
解題方法:三步巧解漫畫題,析——聯——解
1、析:即看圖析寓意。
在答題之前,我們要認真、全面地觀察漫畫,包括漫畫的標題,圖中的文字、人物及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初步分析漫畫的本意和寓意。
2、聯:即聯系引申。揣摩漫畫的引申義,引申義是什麼?並找准其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是解答漫畫題的關鍵。
3、解:即解答亮觀點。
從分析原因、領悟道理、明確啟示、反思自我等方面亮出自己的觀點。
五、實踐探究題
實踐探究題的主要類型有:社會調查、倡議書、小論文、演講比賽、主題班會活動方案設計、口號和標語、演講詞的設計等形式。
(一)主題班會型
主題班會一般由活動主題、活動目的、活動准備、活動步驟四部分組成。
1、主題——主題的設計要緊密聯系教材和教材內容,中心思想明確,切中要害,可以單句式,也可以是對聯(對偶)式的,但不能過於冗長。
2、活動目的——依據主題確定
3、活動准備——就是要做好思想發動和各項組織工作,使各項活動落到實處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1)進行社會調查;
(2)發動學生查閱、搜集資料;
(3)准備好相關的文字資料;
(4)寫發言稿等。
4、活動步驟——是班會的主體
在設計活動步驟時要做到方向正確,目的明確,講究實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2)播放與班會主題有關的影像或宣傳資料;
(3)分組討論;
(4)老師和學生交流,請有關同學發言;
(5)參加會議的嘉賓發言;
(6)老師做活動總結。
(二)設計辯論會(或辯論賽)方案型
辯論會方案包括組織報名、劃分小組、公布比賽規則、確定比賽時間地點、確定評委、比賽過程、總結發言及設計辯論題等許多內容。設計辯論會方案應注意:
1、明確辯論觀點。辯論的觀點必須明確,正反方的觀點應該是兩個不相容的判斷,否則就辨不出來或辨不出結果。如:正方:男生聰明;反方:女生聰明。
2、敘述辯論過程。在辯論過程中,可以簡要敘述辯論前的准備情況,以及辯論中其他同學的發言等內容,但基本的、關鍵的內容是正方和反方的發言。雙方的發言實際上談的是辯論理由。辯論的理由,既要結合所學知識,又要結合事例或事實。做到論證鮮明,重點突出,旁徵博引,論證嚴密。
3、總結活動收獲。每項具體的辯論活動不同,其具體的收獲也不同,但一般說來,活動收獲不外乎增加知識,增強認識,加深理解、培養能力、激發感情、提高覺悟、獲得了體驗、得到了鍛煉等內容。
(三)設計調查方案型
撰寫調查報告的活動課。調查報告是人們通過活動對每一情況、事件、經驗或問題的調查而寫的文字材料。撰寫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標題。要根據給出的材料內容定好標題;
2、寫出調查的目的、對象、內容、方法等;
3、列舉事例和數據進行分析,概括出經驗或規律。
4、得出結論和提出建議。一般要對全篇的主要觀點進行歸納說明,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
思想品德答題的關健在於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廣泛汲取課外知識,結合當今的熱點、焦點問題,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習中熟練運用,通過訓練,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強調知識間的聯系、綜合與運用,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測試。作為學生,必須關心社會、關注未來,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而不是機械地抄書、死記硬背。因此,中考解題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
一、選擇題型及應對策略:
選擇題作為客觀試題的代表,是思想品德學科考試的重要題型。目前我們仙桃市中考的選擇題是單項選擇題,即根據所給題干在備選題肢答案中選擇一個最符合題意的,具有惟一性和最佳性。目前除了傳統的四選一類型,還有一種是組合式單項選擇題,其實質是多項或不定項選擇題的一種變形,相對以前多項或不定項而言比較簡單,但又比單純的單項選擇題難些。它既可以考查識記的內容,又可考查理解、運用知識的不同層次,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題肢設置,綜合性比較強。不同的選擇題,解題方法也不盡相同,但仍有規律可循。
1.一般方法:
(1)審清題干、題肢,抓關鍵詞語。還應審題干與題肢的聯系,即對照題乾和題肢,找出二者的聯系點,從而確定答案。
(2)一眼看下去就知錯誤的選項,首先要排除(逆向選擇除外)
(3)題肢本身無錯,但不符合題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選擇,除非的確搞錯,否則不要隨便改動。
2.其他方法:
(1)取正法:也叫直選法,即直接把正確答案選出來。這種方法適合做易混的題型,如果對知識本身沒有深刻理解,就往往會做錯。
例:現階段,我們國家的根本任務是(C)
A.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自己的矛盾
(2)排除法:即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選項,從而得出正確答案。首先排除錯誤的觀點;其次排除觀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的選項;再次排除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這種方法對解組合式選擇題更有效。
例: 青少年應當依法行使權利和自覺履行義務。下面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C)
①有人對小王進行勒索,他向派出所報警 ②有人欺負本班同學,事後小張叫幾位同學將那人毆打了一頓 ③有人在校園亂扔果皮紙屑,小趙將果皮紙屑揀起並扔進垃圾箱 ④小林遵守學校紀律,按時到校上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如果題干本身表述正確且在正向選擇的前提下,有以下幾種排除法:
(1)排謬法:排除題肢本身表述錯誤或部分錯誤的題肢;
(2)排異法:題肢本身盡管正確,但與題乾的規定性無關,必須予以排除;
(3)排重法:題肢的觀點不是回答題干規定性的要求,而是對題乾的變相重復,這樣的題肢必須予以排除。
(4)排倒法:如果題干與題肢屬因果關系,要弄清誰為果誰為因或有無因果。無因果者排除,因果關系顛倒者也要排除。其中,因果關系顛倒者居多,故稱排倒法;
(5)題肢概念的外延大於或小於題干規定性的要予以排除:
(6)排亂法:排除題肢的共性與個性同題干共性與個性邏輯混亂的題肢;
(7)如果題乾的表述正誤混雜,則一定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論題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確,只要符合題乾的規定性,就可入選。
做選擇題時,一定要注意吃透題干,緊扣中心詞,細心思考,慎重取捨,切忌鑽死胡同。
二、非選擇題應對的策略
非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結論等基礎知識的認知、理解和運用,在解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1、認真審題,准確把握命題的含義。 一是要認真閱讀情景材料的基礎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幾層意思。有的可能只有一層,有的可能是多層,然後歸納出各層意思所提示的中心意旨。二是要明確題目的設問角度。
2、找依據。在審題過程中要從材料中「折射」出理論依據,即課本在這個問上所運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3、用課本所講的理論依據簡明扼要地分析說明材料中所反映的問題,精確地組織答案。具體要求是:觀點原理要准確,緊扣題意來表達,事理交融要點齊,扼要簡潔層次明。
還要注意:看分值控制答題點數;注意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
非選擇題出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
1、直問式簡答題。這種題型一般是對某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觀點的理解為命題內容,提問較直接,一般只要求從一個角度回答,可依據教材內容直接回答即可。
2、辨析式簡答題。題目所給觀點正誤混雜,帶有辨析色彩。答題時要了解題目包含幾層意思,以課本為依據,對其觀點加以分別回答。
3、演繹式簡答題。這類題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且包含多層意思,須用分折的方法看分為哪幾層意思,然後用演繹法去看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些觀點的。如果題目不直接指出觀點,須先歸納出材料中的綱點,然後用演繹去看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一觀點的。
4、認識式簡答題。這類題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設問上一般是「如何認識……」,不公要求考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這是目前較為常見的簡答題形式。回答時要運用課本知識從「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幾個角度全面地進行回答。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發展,簡答題的類型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簡答題,還應該注意不同的答題技巧。接下來就簡答題的幾種常見的類型來談一些特殊的解題技巧。
1.材料型:即給出材料,據材料回答問題。做此類題時應注意:讀材料,明確其中心或主題;動腦筋,找出教材與此材料相關的知識點;扣緊題意,抓住材料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整合答案。
例:我國首次發布《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我國政府初步確定了新世紀頭20年全民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把加強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的九年義務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到2007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寄宿生活費);2010年,全國農村地區全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2015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教育投入將佔GDP的4%,財政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
(1).教育「三步走」戰略提出的依據是什麼?
(2).黨和國家為什麼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3).青少年應怎麼珍惜受教育權利和珍惜受教育的義務?
參考答案:(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2).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義務教育不僅是適齡兒童、少年應該履行的義務,而且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履行的義務;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國家的職責。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確保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的要求、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要求、是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體現。
(3).①要堅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規定年限的教育。②要努力學習,全面發展自己。③要自覺維護好學校教育環境。④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實現終身受教育。
2.漫畫型:這類題是通過直觀生動、極富趣味和幽默感的漫畫創設某種情景,從而引導學生揭寓意、析現象、談啟發、提建議、說做法等。作答時應注意:仔細觀察漫畫,不要只看錶面現象,要揭示出漫畫的真正或主要寓意,而且觀察時多注意圖中的說明性文字和提示性文字或話外音以及漫畫的「題目」等;開動腦筋,找出教材中的哪些觀點或原理與漫畫的寓意相吻合或有聯系;看問題,明確答題范圍。
漫畫題是一種新穎題型,解答時應注意事項:
第一,全面觀察漫畫,它包括四個方面:(1)觀察畫中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2)觀察畫面形成的特定背景。(3)觀察畫面中對特定情景的提示和理解。(4)觀察漫畫的標題。只要全面觀察漫畫才能准確領會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或道理。
第二,重視對漫畫標題的分析。有的漫畫僅從畫面是難以確定它要揭示的問題,這時就要重視標題的分析。標題是漫畫的靈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畫的主題思想。
第三,聯系教材知識,尋找解題依據。「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這是命題者的意圖。漫畫所要揭示的問題,往往就是我們在教材中學過的基本知識,因此,要注意聯系教材知識,而且思維的角度盡可能多樣化,從學過的知識中尋找解答的依據。這就要熟練掌握所學知識。
3、活動型:活動題的主要特徵,表現在試題情境是由野外自然環境、日常生活情景、直接交往情景所營造的,或者經過一定的設計和真實活動情景的改造,但活動的進行仍是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如以學生各自親身經歷的討論、辯論、演講、主題班會、編報、參觀、調查、訪問等內容營造情境的試題,均屬於參與式活動題。解答這類試題應該注意:
首先,應先有活動與社會實踐的基礎;
其次,要學以致用,每學一個知識、一個難點、盡力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養成學用結合的好習慣;

⑤ 高中歷史題怎麼答啟示類的題

歷史材料題如何答「啟示」

王永平 山東省棗庄八中(北校) (277800) [email protected]

啟示類主觀題通常是通過「啟示」、「借鑒」、「經驗教訓」、「認識」、「對策」等引導詞來提問,就某些特定的歷史問題或歷史現象要求考生總結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的材料問答題。它一般出現在主觀題的最後部分,來檢測考生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知水平、歷史感悟能力。
啟示類題是歷史學科中最能體現「以史為鑒」、「學以致用」原則的題型。在當前高考中,它雖然所佔分值不太多,但非常吻合新課程理念、符合新高考方向,在今後真正考查綜合能力和學科思維的思想下,會更有生命力;並且,對於這類題目有沒有一個基本的答題思路會直接影響優秀考生的答題信心;因此,此類題目也就更能提高試卷的區分度。
我在教學中,卻經常發現即使優秀的學生對於啟示類主觀題也總是「老虎吃天——不知從何處下口」。因此我總結出此類題目的一些特點及一般解題思路:
特點1、答案的開放性
啟示類題目一般這樣設問:從中得出什麼啟示?或從中得出什麼結論?或從中總結出哪些經驗教訓?除了默認的前提是聯系題目所給背景或材料外,沒有過多明確答題導向的關鍵界定詞。所以它的答案有很大的開放性。
特點2、答案的寬泛性
因為啟示類題目的開放性,所以參考答案就要充分考慮到考生思考的可能性角度,此類題目的評分標准和操作細則中經常是多層次給出參考答案,或者多角度給出參考答案,並註明答出其中幾條即可得滿分,或者至少規定「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特點3、答案角度的難度層次性
一般答案都會由淺入深,由近到遠等方式來組織答案和給出參考思路。
特點4、答案的時效性
既然強調「學以致用」,那麼,和現實結合是必要的角度。「啟示」的最後落腳點應該是和當前的建設、社會、生活等有何本質相似及提供哪些經驗教訓和思索。
前些年的試題多少還受意識形態爭論的影響,往往更多啟示出:戰爭與和平、反腐倡廉等問題;近年,歷史課程改革,以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等指導,啟示中也就更多體現出: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保持民族文化、文明之間的借鑒和學習、和諧世界等思想。密切結合材料,熟練調用時代脈搏思維,應是啟示答題最後闡述的法寶。
下面,我再結合題目具體探討一下解答啟示類題目的一般思路:
例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伯里克利講道:我們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們的私人生活中,我們是自由的和寬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務中,我們遵守法律。這是因為這種法律使我們心悅誠服。
——伯里克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時的演講
材料三

材料四 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為什麼要讓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呢?這是因為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請同答:(前3問略)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發展模式給你有何啟示?(2分)
思路分析:問題中實際已經給了我們比較明確的思考方向,圍繞關鍵詞「不同模式」由近及遠提出思考角度:1、題目給出的這些制度為什麼不同?(當時的歷史要求,適應各國國情)2、東西方制度的不同之中有什麼共同的趨勢?(世界走向近代化,注重民主和法制)3、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不同?(尊重政治文明的多樣性,求同存異,互相學習)4、研究這些不同發展模式對我國當前建設有何借鑒?(發揚民主,加強法治)
答案參考:(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從本國國情出發,選擇合適的政體,不能照搬別國模式;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
根據此題解題過程,我概括了啟示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和關鍵:
找准關鍵詞,樹立中心點;
層層再深入,角度要鋪開;
統觀出規律,現實有借鑒;
表述用概念,條理要清晰。
用此思路我模擬分析另一個例題。
例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國今天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它更強大了。……這意味著,我們擁有這樣的力量,就是挑起領導的擔子並承擔責任。
——杜魯門
材料二 「……同我們在二戰結束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做夢都沒有想到的那種挑戰。」
——1971年美國尼克松的演講
材料三 1991年1月,美國總統布希在其《國情咨文》中說「我們是世界上惟一能夠聚集和平力量的國家。正是這一領導的重任以及實力,使美國在一個尋求自由的世界中成為自由的燈塔。」
請回答:(前3問略)
(4)由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你可得出哪些認識?(2分)
思路分析:
A、關鍵詞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不能只答「美國」,也不能光想著「外交」,更不能撇開「變化」;
B、層層深入,設計角度:1、怎麼變的?(強硬——收縮——強硬)2、為什麼變?(內:國力下降;外:國際形勢沖擊)3、變化中,什麼本質的東西沒變?(不論外交態度強弱,國家利益始終是其焦點;美國始終沒有放棄霸權主義思想)4、變化對世界、對我國的影響?(影響世界力量對比和格局變化;危害世界安全)5、我們如何對待其變化和不變?(反對霸權主義;推動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建設和諧世界)
C、規律:外交政策變化的核心永遠是圍繞國家利益;
D、概念:國家利益、霸權主義、綜合國力、和諧世界
參考答案:(4)認識:外交政策要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外交政策要維護國家利益,外交與國家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美國的外交政策的變化體現了其霸權主義特色。 (2分)

⑥ 如何學好歷史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

我們常說,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

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書時圈點劃批,便於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見勤於思考多麼重要。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不然「讀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話。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

當然,這四種習慣對其他任何學科的學習也都是實用的,只不過對歷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松自如。歷史教師更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

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

歷史學習一定要提高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能力。學生往往是拋開課本背筆記,丟下教材看資料;即使看書,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這樣是很難學好歷史的。歷史閱讀要全面、仔細,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快速瀏覽,也要重點解讀。還要帶著問題去研讀。老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歷史閱讀指導,甚至要用學語文的方法去學歷史。

(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

高一歷史「說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編寫,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習的全面發展,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素質好的合格的畢業生。」這段話,讓我們明確高中歷史學習的目的,積極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前提。當然,「新課標」對歷史學習目的另有表述。

(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

歷史課文是以章節體系編排,每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體現出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反映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經常閱讀目錄,便於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本冊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新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編寫的,閱讀目錄可以對該專題有個立體的了解。

(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

高中章節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導言是高度概括濃縮的語言,讀導言也是便於從宏觀上了解這一章或內容,明確該章大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形成立體的時空觀和系統的歷史感。常讀導言還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

(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

每節正文1200—1300字,顯然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點和主體,因此要高度重視。每節都有相應的子目,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了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每節歷史事件、人物的關系。高中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如「鴉片戰爭」這一節,要思考: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為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在課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

小字每課時也有1000字左右,學生學習最易忽視。小字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雖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我們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很大幫助,如《中國近代史》下冊第9頁有關「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形成。一些注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注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我們學史的興趣。

(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節材料1—2條材料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如洋務運動一節引用曾國藩話:「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認識他辦洋務是為了鎮壓人民起義,至於「勤遠略」,只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閱讀不僅要通過注釋,掃除文字障礙,而且要結合課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

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課文本身有地圖,另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邊讀史書,邊對照地圖。如有些地圖是戰爭形勢圖,體現戰爭動態過程,結合地圖用彩筆勾勒,了解戰爭的經過,結果,以便形成立體的、完整的空間觀念。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加大考查歷史地圖的比重。學生學習歷史最忽視讀圖,所以要格外重視。

(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像力

高中歷史每節里的圖畫4—6幅,課前還有約20幅彩圖,此外還有些表格。這些圖畫有歷史人物畫,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等。多讀圖畫可以提高觀察力,想像力,使新學的歷史知識更直觀,更立體,更豐厚。這些圖畫不少還是藝術精品,可以給我們以美感。

(9)閱讀書後年表,理清歷史線索

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復讀,每章節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記。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最怕記年代,因此要探究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

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

三、歷史學習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見解(新)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總結了歷史學習三步曲。這三步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點到線再到面,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便於進行高效、系統而有趣味地歷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三步曲」,取得較好的效果。

「了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瞭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准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鴉片戰爭」一節,我們就要了解戰爭的過程:戰爭的起止年代、作戰雙方、戰爭路線和階段、重要的反抗斗爭、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礎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

「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於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注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如「鴉片戰爭」我們就要思考:這場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嗎?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等等。

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於在歷史的聯系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雲亦雲。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仍以「鴉片戰爭」為例,我們要從戰爭的成敗得失獲得見解、啟迪:落後就要挨打;政治腐敗必然導致軍事失敗;腐朽落後的封建主義不是新興資本主義的對手;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等。

「了解——理解——見解」這三步是聯結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開來。對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歷史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課的「預習」也應屬於「了解」這一步。「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歷史學習的關鍵,體現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課堂歷史學習主要是「理解」這一步。而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目的所在,其要求較高,要培養創造思維,加強理論學習。「見解」這一步還應延伸到課外。如研究性學習中的歷史考察、歷史采訪、歷史辯論等都不會局限在課內。「歷史學習三步曲」 要求歷史學習要由粗讀到細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掌握,由封閉式孤立學習到開放式合作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到主體性探究式學習等。還要求把歷史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綜合化的特點。

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記憶方法。

(1)濃縮法

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如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日」,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

(2)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把握特徵增進記憶。如「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其中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是相同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群眾基礎、革命前途、革命結果是不同的。通過比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種比較,不僅要前後對照,古今比較,還要中外聯系比較,如「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成敗得失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比較」等。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3)圖示法

圖示法是老師教學板書經常使用的方法。歷史學習使用圖示法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簡潔明了形象生動,記憶變得輕松。

如毛澤東論持久戰可設計如下圖示(略):

(4)製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歷史知識通過製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時間、內容、特點、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掌握。製表法和比較法有所不同。比較法是要求比較異同,找出規律;而製表法只是把相似的歷史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照,以便掌握。

(5)歷史年代速記法:

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或連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如1771年可諧音「一起起義」。如「1919年」、「1818年」屬於數字重疊,等。

總之,歷史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綱要信號記憶法,討論辯論記憶法,重復朗讀記憶法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在學習中認真總結。記憶是思維的基礎,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改善思維能力、豐富想像力,而且還會可以增強自信心。中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所記憶的知識最為牢固,甚至可以終身不忘,因此同學們應加強記憶,快樂記憶,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

五.歷史復習四步法: 史實—史通—史論—史感

歷史課如何復習,向來是老師學生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單純的強化訓練,未免枯燥;一味的讀書背記,難免單調。我們探索出歷史復習四步法,即「史實→史通→史論→史感」。具體而言,即以章為一個復習單元,以訓練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形成系統的歷史時空觀,並讓歷史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第一步:「史實」——知識整合

歷史復習的第一步,要梳理該章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徵的掌握必須准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復習時,要快速閱讀,迅速翻檢,准確勾勒歷史線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概括歷史階段特徵。如「國共十年對峙」這一章,可以概括三條線索,即:國共兩黨由對峙對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斷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聯系比較

聯系與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這一步要求學生不能拘泥於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主要出發點,前後聯系,能力遷移。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就跨越兩章內容,涉及兩個階段十件大事。歷史復習的第二步顯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寬歷史視野,善於縱橫聯系,這就要求歷史復習不能支離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

第三步:「史論」——史論結合。

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歷史科《考試說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項10條中,明確提出「史論結合」,這就要求歷史闡釋時要論從史出,立論鮮明,要把基本的理論觀點溶入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評價之中,既不能把理論像標簽樣貼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論加史事搞成拼盤狀。

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

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體現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產生新的經驗教訓、啟發,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

歷史復習四步法是復習時大致的四個步驟,這四步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不要割裂開來,要互相滲透,互相聯系。「史實」是前提,是基礎。主要是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復習時要求准確全面。「史通」、「史論」是核心,是關鍵,突出體現出歷史系統復習要求,要善於聯系比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和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復習時要求深刻系統。「史感」是歷史學習、復習的終極目的,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總之,歷史學習、復習中有意識形成這四個步驟,會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科能力,增加學習歷史的樂趣.

六.開發歷史資源,提高治史能力

歷史學習不可只停留在課堂,也不可拘泥於課本。而要把視野引向家庭、社區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圖書館、互聯網、博物館、歷史遺存等豐富的歷史資源。還要充分挖掘鄉土教材的歷史內涵,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總之,要拓展歷史學習的空間,把學校歷史教育與社會歷史生活緊密相聯,實行開放性學習.上海教科院付院長顧泠沅教授曾講到:「聽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歷史學習,要求同學就某一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考查,篩選甄別,撰寫歷史小論文或歷史考察報告。還可以組織歷史辯論會,重大事件紀念演講會,歷史題材的郵品、圖片展等。還可以開展「我的家庭歷史」的調查活動。

⑦ 歷史閱讀題

轉貼自:一線高考

★ 材料解析題解答三字訣
從近幾年的高考情況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題上的失分較為明顯。除了因為該項試題的發展呈現材料來源廣、信息量大、設問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趨勢外,還有,一些學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沒有掌握一套實際有效的解題方法,不能熟練解題的步驟。
一、讀——是解答的前提
閱讀理解材料是解題的必要前提,讀懂、讀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題的第一步。
1.先讀設問,後讀材料。不少人認為要先讀材料,後看題目設問。事實上這樣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讀材料比較陌生,如遇到難懂的古文和外來材料甚至障礙更大,易於產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且在不了解答題要求和方向的情況下閱讀材料,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讀幾遍方可。所以,先讀題目設問,給材料內容定位,明確答題方向、目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①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如1995年「三大發明題」開頭的《韓非子•有度》載:「對回答第一問「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就至關重要。②讀懂、讀透材料。對材料的閱讀,一般情況下應讀三遍: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題的毛病。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擱置無效信息,並確定材料與相關知識的聯系,破解命題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關鍵
「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往往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無需將兩者截然分開。
1.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義時,要注意抓取關鍵詞語,不論題目所給的材料文字多少,無效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干擾程度多強,材料的含義往往就在幾個關鍵詞語上,它們是信息的集中表現,是解題時所要用的重點。當然,也別忘了有時關鍵信息還可能出現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紹和出處上,它有時會給解題以一定的暗示和啟發。
2.從材料與課本的關聯——找取相似點。試題雖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設問,但迄今為止,任何一道材料題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與課本有不可分割的關聯,「貌離神合」於課本知識。這里的關聯一是指試題以課本知識為背景或依託,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課本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確定了材料與課本的某個或某方面重要知識的關聯,這樣材料便與課本聯系在一起,回答問題就不難了,甚至有的設問可以在課本中「對號入座」。
3.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材料解析題,顧名思義是要求把對問題的回答建立在對材料的分析應用上,突出運用材料論證,說明問題的特徵和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材料本身在解題中的價值。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互相對照,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的行文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以糾正在答題時拋開材料或設問,隨意發揮、答非所問的錯誤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點
材料解析題的讀、找只是為最後的解答作準備,答才是最終的落點。這個落點是否准確、恰當、完美,是否能夠充分體現命題的意圖,還要做到「六個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問。除了材料小論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題基本上有多個設問,設問間往往是相互緊密聯系著的,而第一個設問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確、完整,直接影響著下一問的作答。因此,第一問作答一定要細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確。對起點設問的錯認,將會誤及後面的答案。
2.注意審准設問。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據材料……談談認識」,「綜合材料……得出結論」,「比較材料……」,「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容的本質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轅北轍」,造成「勁沒使到點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設問分值。每個設問後的括弧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不能置分值於不顧,自己熟悉的問題雖分值小也大肆鋪張,不熟悉的問題雖分值大卻片言只語。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層次性。材料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如何,直接決定著得分差別。如1997年第46題「談談你對西進運動的認識」,只答出掠奪印第安人或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給1分;兩方面都答出的,給2分;答出兩方面並指出推動經濟發展是主導方面的,給3分。由此可以看出,對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學觀點的運用。運用基本的史學理論觀點分析材料的本質和規律,這是歷史闡釋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題中的考查呈上升趨勢。1998年第46題「簡要指出人民公社化運動的主要教訓」,就是「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能只憑主觀願望和意志辦事」。要從具體材料中得出這一基本觀點,那就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思考問題。同時,運用史學觀點進行材料分析,還可以有效辨別觀點錯誤的材料,增強對歷史事物的主觀判斷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場、意圖、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利於對材料進行辯證、歷史的分析、解決。
6.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對於材料解析題的文字表達能力,歷年高考試題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通過每年的參考答案的評分說明是不難看出這一點的。材料解析題的答案要求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問什麼答什麼,不必展開。另外,答案用語要規范,准確使用「應試語言」,不能濫用文學性的修飾語,歷史卷不能當成語文卷。
★★高考歷史問答題的審題方法
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歷史高考試題的題型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其中的名詞解釋、選擇搭配、列舉題、識圖填圖、填空題都先後被淘汰,但問答題卻一直保留下來,在每年高考試卷分析中,問答題的失分率可以說是最高的。其原因就是考生沒有掌握歷史問答題的審題方法,下面我就這個問題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審題的三個關鍵:
1.審題型。
題型決定著試題的解題思路和答題的格式要求。考題中經常出現的有三種題型:
(1)史論結合說明題。用史實概述說明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發展階段的原因、性質、表現等等。如此而已996年高考試題第題:「概括指出並結合史實簡要說明唐朝文化燦爛的原因、唐文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2)材料問答題。它是材料解析題與問答題的結合。一般形式是要求考生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說明材料中某一觀點,最後得出結論和認識。如此而已994年高考試題第題: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馬克思、恩格斯曾預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還會到來,無產階級將獲得最終勝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寫道:「歷史表明,我們以及所有和我們有同樣想法的人,都是不對的,歷史清楚地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的狀況還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試結19世紀念0、60年代的歐洲大陸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質,闡述對恩格斯這一結論的理解。恩格斯觀察歷史的主要著眼點是什麼?對原先的結論進行修正,說明了什麼?
(3)比較說明題。一般形式是兩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從不同方面異同點的比較歸納。如1998年高考題第49題:「美國猖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試從兩個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說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2.「斷限」,也就是確定答題的范圍。
准確無誤的「斷限」對准確理解教材,確定答題內容,緊扣題意,防止丟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斷限」出現問題,將會失之毫釐,廖以千里。
歷史問答題的「斷限」在題干中表現為時間、朝代、國別、某一歷史發展階段等等,如上面1996年高考題第47題中的「唐朝」審題時不要和商朝或秦漢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相混。
3.找出「歷史概念」,確定答題內容。
也就是本題要求回答的是什麼、有幾問。這是解答問答題非常關鍵的一步。由於題型的不同,對「歷史概念」的審題思路和角度也有所不同。
(1)史論結合說明題。如上面1996年高考歷史第47題,其「歷史概念」是「唐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點」和「唐文化的歷史地位」,說明此題包括三問,要求用史實概括說明唐文化繁榮的原因、特點和歷史地位。
(2)材料問答題。第一,首先要求考生要讀懂材料,了解材料背景和引文出處及作者的階段屬性,再准確歸納出材料的基本史觀和結論。如上面1994年高考題第43題其材料背景是歐洲1848年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歐洲資本主義世界狀況,作者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其觀點是「19世紀中期,由於歐洲大陸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所以無產階級不能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得最終勝利。」第二,再根據題意要求用「19世紀50、60年代歐洲大陸發生的重大事件」(即俄國改革、德意統一)的基本原因和性質闡述這一結論。
(3)比較說明題的「歷史概念」主要是指從哪幾方面進行比較。如上面1998年高考題第49題的「歷史概念」,是從「背景和進程」兩個方面說明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和一系列獨立國家出現的原因。
總而言之,題海戰術,猜題壓寶,都不能提高歷史問答題的成績,只有掌握了歷史問答題的審題方法,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唯一法寶。
★★★歷史考試中常見的思維性失誤
1.思維僵化 難以延伸
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思維僵化,依賴性強,表現在對已有知識的感知、理解和鞏固時難以形成思維延伸的結果。
2.思維不周 掛一漏萬
學生在知識的鞏固、理解與再認再現時,知識重組不到位,組織答案時丟三落四,掛一漏萬。所以學生在有意識地培養思維能力時更應注重思維的精密性,力求思維活動的結果臻於完美。
3.思維狹隘 片面孤立
學生在對知識理解與運用時,常常看到問題的一個方面,或者思考問題時只朝一個思路發展,而沒有宏觀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這就要求學生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力爭做到思維活動的開闊性、廣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觀臆斷 假設不當
學生在學習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觀設想的情況展開,結果造成失誤。我們提倡積極思維,批判性的思維,但它必須是建立在正確而合理的知識分析的基礎上,即平常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科學嚴謹的分析結合正確的史實來論證假設的可行性,才能盡量避免主觀臆斷。
5.思維內斂 發散不開
學生在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既要注意思維的規范性,又要保證答案組織准確到位,通常表現出思維內斂。對此,學生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尋找答案的思維能力。
6.脫離情景 聯系不當
歷史命題越來越注重創設新的試題情景考查學生知識運用與思維應變能力。但學生在處理類似問題時總是覺得該問題似曾相識卻又說不清道不明,最後導致思維游離於新情景與歷史感性印象之間,從而聯系不上最佳的答題方案。
7.思維紊亂 邏輯不嚴
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其常規思維是以問題中的「疑」為線索,以方法為中介,通過質疑—存疑—釋疑三大步使思維深化,而常見失誤是邏輯思維不嚴密,答題條理混亂。克服這類失誤關鍵在於培養思維的系統性、定量性,要求學生藉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手段進行嚴密的思考從而產生高度概括性、論證性的思維活動結果。
8.思維定勢 無法變通
思維定勢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起著規范性的凝聚與約束作用,使其難以擺脫原有思維意識和觀念的影響,從而在答題解疑的過程中無法變通。
9.逆向思維 其意不明
在歷史考試答題過程中,學生通常喜歡按照試題所展示的歷史事物的發展進程順向思考問題,而常見試題類型中有題干註明否定選項符合題意的,學生卻不明其意或由於肯定性思維慣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誤,所以學生應突破慣常思維方式,努力按照試題考查的意圖去精心組織答案。
10.思維單一 綜合力差
在分析問題時學生應當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如相似思維法、溯源思維法、組合思維法、變換形式與角度思維法、設想思維法等不同方法。
★★★★掌握歷史簡釋題答題技巧
簡釋題,題目小,形式多樣,考查功能多,特別是開放性試題,它的答案既可以在課本中,也可以在課外知識中提取,它的答案不是惟一的。它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知識,也在某種程度上考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了以考查能力為主的命題思想。所以掌握簡釋題答題技巧是獲得高分的保證。
簡釋題是上海高考歷史試卷特有的題型,其「以人為本,倡導人文關懷,弘揚時代主旋律,凸現活的歷史教育」,強調學以致用,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命題理念,已起到了引領全國高考與中學歷史教學的潮流。它之所以受到高考命題者的推崇,在於它能引導中學師生擺脫思維定勢。同時,還能有效地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創新能力。
先為大家分析一下它的特點:
第一,題量和分值比重大。每題分值大約在5—6分之間,6題左右,因此它的題量和總分值都僅次於選擇題。
第二,題文精幹,形式多樣,分為六種題型。題干不長,但取材內容豐富,且命題形式多樣化,給學生答題留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第三,題目雖小,但考查功能齊全,它從不同角度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因此,從總體功能上看它的考查功能不亞於問答題和材料分析論證題。
下面就高三備考階段該如何進行簡釋題復習,分析一下同學們在這一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文物信息題。2002年和2003年28題推出了以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多元理解為目標的試題。從秦磚、漢瓦、畫像石和唐三彩獲取了哪些有效信息,這類題目機動性很大。體現了海派特色,而且影響到全國試卷。這些圖片給人活生生的歷史特點。一部活的歷史展現在考生面前,彰顯著人本主義的命題思想。
那麼,學生在答題時要注意不能只看錶面信息,如畫中人在干什麼,只知道秦磚、漢瓦的形狀、文字、插秧、射獵場面,更要挖掘深層信息,知道當時制陶、建築、繪畫水平的提高等等。
第二,文獻注釋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對歷史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考查內容為對聯、詩詞、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文字等等。例如2002年29題《連昌宮詞》節錄、2003年29題《述懷》節錄。回答時請注意三個問題:
1、切忌只看前兩句,後面不看,以為全懂了,按習慣去做,結果文不對題。
2、按要求回答,切忌不管幾問,在第一問中全寫完,二、三問便無話可說。
3、可以多寫幾句,但前後答案不能矛盾。原則上一句話一分。
第三,圖片判斷題。這類題目鼓勵學生交流、學會寬容,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例如2003年30題「美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總統是誰」,它以開放式的姿態,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體現了史實是惟一的特性。歷史結論和觀念不是惟一的思想,這就是命題者的獨具匠心。
大家處理這類題目時應該注意到:
1、明確題目要求; 2、提取有效信息; 3、不要因小失大。
第四,表格理解題。表格材料是通過各種數據構成的科學性、系統性材料,表格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形式生動,材料直觀,能考察學生依據史實觀察,辨析、理解、運用史料的能力。表格是考查學生理解信息的最好方法。
此題有三種類型:雙向表格、直柱圖表、圓形圖表。
長期以來,很多學生對此類題型的掌握一直不夠好,主要體現為:①不會讀表,抓不住主要信息。2003年33題是雙向數字形式,繼續強化了往年的讀表題,如何把這些信息轉化為文字,就要求學生掌握答題技巧,要求他們「橫看縱比再綜合」。一些同學看不到工農業發展速度之比,表現出閱讀理解上的隨意性,所以丟分很多。②有的同學把給的數字進行細算,浪費了很多時間。
第五,故事情景分析題。03年22、30題借用了英語翻譯情景,體現了歷史知識的跨學科應用。符合二期課改的理念。但目前我們的辦學方向不是每個學科都要推廣雙語教學,中學教育的方向應該是進行素質教育。此類題目比較簡單,它不單獨出現,而是穿插在其它試題之中。2002年30題,拿破崙畫像和一段材料也是故事情景分析題,解題時注意兩個方面:①看完故事再寫答案。②看材料時注意三個方面:
A.時間(什麼時候);B.空間(什麼地方);C.特點、(表面特點、深層特點)。
第六,多元理解題。它的特點是你對我也對,體現的是多元價值論。一個觀點允許多數人贊同,也允許少數人持不同見解,都屬合理現象。2002年31題,通過日本明治維新來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特徵的理解水平,許多學生多元理解能力差,失分多。
處理這類問題時大家應注意:
1、注意對重要歷史事實評價做到實事求是。 2、利用材料內容來提出或論證自己的觀點。
總之,復習簡釋題要做到以下幾點:
1、審題是前提:①明確題目要求;②獲取有效信息;③注意限定條件。
2、答題是關鍵:①按問而答、偏重史實知識考查,寫出准確的史實即可;偏重史論觀點的,寫出見解,並作說明評價。②扣題簡答。就是簡明扼要,不必展開逐點對應。

祝你考試成功!!!加油啊!!!

⑧ 初中政治歷史答題技巧

本人現在高一,中考657,我把我自己的方法告訴你,歷史書本上一段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基本上是重點,注意標起來,這些在考試上有很大的作用,有了基本知識的基礎,做選擇題就很簡單了,選擇題大概只有一兩道是難的,很多選擇題很簡單,只要瞄一下就可以寫出答案,不會的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來做,這樣的得分會比之前多很多,材料題注意多看材料,答案都在材料里,解答題一定不要空著,有些解答題可以在選擇題找到線索,材料題和解答題都是建立在基本知識上的,所以還要多看看書,多背背知識點,加油,中考考生

⑨ 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歷史雖然是一門記憶性的學科,但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來學習的話很難學好。為了幫助高三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 方法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一:一條線法。這種方法從歷史事件的時間著手,然後分別提出事件、人物,進行回憶性的記憶。如:我們隨便說一個年份,1937,那麼1937年都發生了什麼呢?首先,我們想到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的戰爭,那麼地點是哪呢?對,盧溝橋。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動這次戰爭,地點為什麼要選在盧溝橋?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繼續發散自己的思維。直至橫向縱向都連接起來。聯想最厲害的一次,我們的一個同學是由1937年聯想到了1868年。

二:歷史從國別上來說,主要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中國史主要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三個部分來學習,當代史雖然也有涉及,但不是重點。古代史分成了專題學習的樣式,對於學生初中歷史的積淀要求明顯提高。所以學生的課堂學習非常重要。上課時仔細聽講,課後可以閱讀一些歷史典籍,提高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培養興趣。

每學完一個單元,就要及時地歸納 總結 。歸納總結也是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比如古代歷史上的變革。中國的,外國的,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每次遇到社會危機時,統治者們都是採取了怎樣的 措施 度過了危機?當一個社會形態如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統治者的政策有什麼變化?社會風貌如何?生產力發展的標志是什麼?等等都要分門別類的進行歸納總結。

要從總體上把握,同時不放過細節,治學態度要嚴謹。學習歷史得有提綱攜領的本事,能夠從整體上駕馭。同時對於小的知識點也要清楚明白。這就要求同學們不僅要熟讀課本,還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學好歷史,並運用歷史解決實際問題。

聯系實際,善於思考。現在的歷史考試和社會 熱點 聯系非常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歷史時,決不能像以前一樣死記硬背。要學會學以致用。比如學習江南大運河的修建,我們就可以聯想到現代的水利工程,現代的工程社會披露的比較多,那麼說明什麼問題?這就可以和政治聯繫到一塊了。分析完政治問題,再回到歷史問題上,是以後文綜考試的慣用手法。

圖標結合法。很多歷史事件以及社會制度的變革都可以用圖標法將其形象化,非常便於記憶,您不妨親自動手試一試。

高三歷史 各題型答題策略

1、選擇題

歷史選擇題以分值高、知識覆蓋面廣、考查形式多樣化而著稱。不少同學由於沒有抓住選擇題的出題角度和答題規律,在這一題型上頻頻失分,拉低了文綜的整體分數。對於不同類型的歷史選擇題,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給予解答。

1最佳選擇題

在給出的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其他選項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全面或因不合題意,不能稱為最佳答案。題目中一般有「最主要」、「最重大」、「最根本」等表示程度的詞語。此類題目解答的關鍵是,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好邏輯關系和最佳標准,進行判斷和推理,找出最佳答案。

2因果選擇題

此類題目首先要弄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對於歷史現象的背景、原因、條件、結果、影響、作用等要做到心中有數。此外還要區分「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觀原因」、「導火線」、「歷史根源」等詞語的准確概念。

3否定選擇題

此類題目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相符的一項。題干中多會出現「不正確」、「不是」、「不相符」等限定詞語。此類選擇題的迷惑性較大,考生常因審題不清失分。可採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解答此類題目。即先找出「正確」、「是」、「符合」一類的答案,剩下的便是正確選項。

4材料選擇題

考生要先讀懂材料,明確材料的背景、內容、相關人物和歷史事件,再根據選項內涵與題目之間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5比較選擇題

此類題目一般給出幾個歷史事件或人物,在選項中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主要考查學生的比較能力。此類題目難度不大,最直接的答題方法是排除法。同學們只要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注意審清題乾和選項,就不難得出正確答案。

2、材料題

在解答材料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摘抄貴在精

評分細則中明確指出,照抄題目和材料,不得分,或者不能得滿分;對題目或材料作出改動的,可給滿分。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材料時要高效提煉,剔除無效信息。答題時可根據題目的要求,把符合題意的重點詞句摘抄下來,適當地用副詞、連詞等將這些重點詞句串聯起來,形成比較通順的 句子 和段落。

2概括巧得分

概括是主觀題的一種重要答題形式,一般要求考生高度提煉材料中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整合成需要回答的內容。概括提煉的關鍵,是將一些文言材料,或是分布在不同段落中,卻有著相同屬性的內容,整合起來,升華為自己的結論。

3緊扣關鍵點

高考閱卷「采點」給分,而不是「采意」給分。因此答題時有必要緊扣關鍵詞、關鍵點。抓關鍵點的主要方法是,根據題意要求,判斷出回答的主要方向,然後圍繞主要方向進行歸納。

4切忌重復句

很多同學在不知道如何作答時,喜歡車軲轆話來回寫,短短幾句話,意思重復了一遍又一遍。這樣不僅浪費了自己的答題時間,還浪費了閱卷老師的評卷時間,出力不討好。因此語義重復的問題需要考生一定避免。答題前,先列出答題要點再書寫。可有效節省時間,並提高得分率。

5答題用術語

建議考生在答題時多用歷史術語,在歷史閱卷中,凡是用詞不準確或是詞不達意者均不給分,因此,使用正確的歷史術語答題是歷史得高分的前提。

6分值定要點

對於主觀題來說,分值往往是判斷答題要點數量的關鍵。一般來說,4分題大多要回答2個要點;6分題對應2-3個要點;8分題對應2-4個要點;9分題對應3-4個要點;10分題對應2-5個要點;12分題對應3-6個要點;14分題對應3-7個要點。高考閱卷中發現,有的考生回答的要點雖然多卻不合題意,有的考生回答的要點全,卻蜻蜓點水,沒有深入分析。建議考生回答時,首先保證語句通順,表達全面,條理清楚。字數以20字以上為宜,盡可能擴展成邏輯嚴密的語句或段落。

7思維多角度

很多同學知道要多角度作答,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思考角度「多而全」。首先,我們要從題目的分值和題干確定答題的角度。一般來說「原因」型問題的回答角度通常有政治、經濟、思想、 文化 或內部、外部、國際、國內、主觀、客觀、歷史、現實等。「影響」類問題的回答角度通常有直接的、間接的、當前的、深遠的、國際的、國內的等,當歷史事件涉及到多個主體時,還要結合多個主體的盛衰逐一分析說明。

高考考場策略

除了掌握歷史不同題型的答題策略之外,我們在應試時還應做好哪些方面呢?

1審題要慢,答題要快,修改要謹慎。

很多考生審題過快,還沒看清題目有幾問以及需要著重從哪幾方面回答等內容,就盲目動筆,導致寫了很多,最終卻不得分或是得分不全。建議考生審題一定要慢,只有做到細致審題,才能做到快速答題。

一般來說,審題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①審中心詞。選擇題需要審題目類型,如否定選擇題、最佳選擇題等;非選擇題審題需要做到全面細致,如圍繞什麼作答,題目有幾問等。

②審主體。即「答某一歷史現象的什麼方面」。這一步最易被考生忽視,往往忽略了以「歷史現象」為前提作答,直接回答「什麼方面」;或是混淆了「歷史現象」的「條件」、「表現」、「特點」、「影響」、「意義」、「歷史地位」等不同的方面,造成所答非所問。命題人也往往在此處設置陷阱。建議考生備考時對以上易混淆的內容嚴加區分,審題時仔細分析,不可盲目作答。

2確保會做題目拿全分,試卷盡量不留白。

考場上,很多同學都會因粗心、馬虎,審題不清等問題造成會做的題目也不斷地失分。建議考生在平日練習時就將此類低級失誤的小毛病歸類總結,比如①選擇題,想選A,落筆卻選C;②主觀題,總是忽略某一要點的作答,造成答題不全面;③總是不能用學科術語作答等。發卷前,考生可將此類失誤在心中默背,甚至演草紙發下後,將此類易失分點簡要地寫在演草紙上,可極大降低失誤率。

此外,建議同學們先答會做的,對於有的大題來說,如果第一問太難沒有思路的話,可以先作答後面幾問,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再就第一問進行分析,盡可能保證全卷不留白。

3主觀題條分縷析、卷面整潔,給閱卷老師留下好印象。

對於主觀題來說,建議考生先粗略根據分值判斷該題目需要答幾點;然後將重要的要點答在前面,不重要的要點答在後面;答題時分層作答,列出標號1……2……3……或首先,……其次,……再次,……;字跡要書寫工整。如今各省市大都機器閱卷,字跡工整清秀,不僅能夠提高機改速度,還能給閱卷老師帶來一份好心情,有可能會多給1-2分。若卷面勾勾畫畫,字跡潦草,很有可能會給閱卷老師帶來不便,因印象不佳而扣分。


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相關 文章 :

★ 學好高三歷史的方法有哪些

★ 學好高三歷史的方法匯總

★ 高三學習歷史的方法大全

★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策略

★ 學好高三歷史的七個關鍵方法

★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三如何高效復習歷史

★ 高三歷史的學習方法大全集錦

★ 高中怎樣才能學好歷史竅門

⑩ 七下歷史關於啟示類的題怎麼答

啟示是指從歷史中所總結出來的可供後人借鑒、少走彎路的認識。啟示類主觀題通常是通過「啟示」、「借鑒」、「經驗教訓」、「認識」、「對策」等引導詞來提問,要求學生就某一個特定的歷史問題總結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它一般出現在主觀題的最後部分,來檢測考生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知水平、歷史感悟能力。啟示類主觀題是歷史學科中最能體現「以史為鑒」、「學以致用」原則的題型,它雖然所佔分值不大,但是非常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考試方向,很有生命力。

1、「啟示」一般由「經驗教訓」而來,因此,回答「啟示」,就答「經驗與教訓」。
2、談「認識」,有如下幾情況:
(1)對問題的總體掌握,實際就是對教材知識、所給材料的高度概括;
(2)對問題作出簡要的分析評價,對這類「認識」教材中往往有現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時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關評述,然後再依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進行適當的補充;
(3)由某一具體問題,談對某一類問題的看法;
(4)通過歷史問題對相關的現實問題作出預測;
(5)經驗教訓、啟示。

閱讀全文

與歷史考試中的學以致用怎麼答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