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趕屍是怎樣一回事
其實趕屍不是什麼巫術,趕屍人很辛苦!利用的是杠桿原理,當幾具屍體時,要把幾具屍體排成一排,兩條胳膊分別平行綁在屍體腋下的竹杠上,前後距離,就是屍體平伸胳膊的距離,好似後面屍體雙手塔在前面屍體的雙肩上,然後分別在一串屍體左腿和右腿上,串聯綁上一條繩子,扶屍人會按照領屍人給出的節奏,左右推動杠子,把一串屍體的重心有節奏地分別放在左腿或右腿上,前面的人會配合節奏,借勢向前拉動另一條腿上的繩(說借勢,是因為在向左向右和向前推動杠子過程中,在一條腿落地同時,另一條腿會靠慣性悠盪向前,這需要趕屍人嫻熟的技術和有一定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反而會省力,因此有些趕屍人一夜要趕屍行走幾十公里的路),扶屍人接著向前推動杠子,這樣一串屍體就一二一齊步向前走了!這是平路!如果遇到坡路,就要把一串「梯子」一樣串起來的屍體變成翹翹板,壓動一串屍體,看到一串向前齊步跳動的屍體了,如果遇陡峭路,就得背過去了!當然屍體是經過葯水特殊處理過的,一是防腐,二是使下肢髖關節能夠活動。由於趕屍都在下半夜夜深人靜時進行,即使有趕夜路的也大都迴避,很少有人看到,看到也很難看清,杠子是黑的,扶屍人與屍體很難辨分,但為了扶屍人看能夠看清腳下路,趕上月黑夜,路兩側地面會放置微弱燈光,偶爾會有人看到綁在屍體腿上的繩子,即便有人問起,趕屍人也會解釋為防止屍體逃走,路上住的又是專門的趕屍店,晝伏夜行,顯得很神秘!過去在一些地區,還有背屍人,由於山路崎嶇陡峭,要背屍送回故里!趕屍既是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也是窮苦人民的辛酸史!
2. 我知道湘西趕屍不是傳說,但是誰能告訴我這個歷史傳承了多久了/
據傳是在三國以後具體不清楚,誕生於苗疆的巫毒文化,三忌:忌狗,忌火,忌生人,所謂紫銅陰鑼趕鬼路,生人莫擾歸去魂。建議你看看《鬼吹燈2怒晴湘西》裡面有一段關於趕屍的本人自以為很詳細,但有的也不能信
3. 趕屍的趕屍歷史
中國人特別眷戀自己的鄉土。不管怎樣,葉落必須歸根。客死異地的遊子,本人的意願一定要入葬祖塋;孝子賢孫必得搬喪回籍,親友相知也都有資助此事的義務。而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作小販、采葯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 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里如何?」阿普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 「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立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里。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御敵之實乃「霧術」,而「霧」 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上面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據有關文獻記載,趕屍有 「三趕,三不趕」之說。
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法術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喚回來;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 「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豈不影響舊魂靈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這兩類屍同樣不能趕。 趕屍原本只趕死在戰場上的屍,發展到後來,老司也幫那些被官府冤枉殺死的人趕屍回鄉。
「辰州符」趕屍的地域范圍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趕不動那些僵屍了。 清朝以前每年秋分之後,各州府縣衙門都奉刑部的批文處決死牢里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搬運回故里,通常一具屍首需要請四人抬運,花費較大,而請老司趕屍返鄉則相對費用少,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而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腐爛。一般臨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親屬和同鄉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會湊一些銀子給他們請來的老司(慣例是各著青衣和紅衣的兩位),買好一應物品。行刑當天,二位老司及助手以及幫忙的人都要在法場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頭落地。
一等到監斬官離開法場,紅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語,助手幫忙將被斬首的客籍死囚身首縫合在一起,在由青衣老司將辰砂(最好的硃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再用五色布條綁緊。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後,還要將一些硃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扎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斗笠(封面而戴)。諸事辦妥,紅衣老司念畢咒語,大喝一聲 「起!」客籍死屍便會應聲站起……
又傳,自從苗族的七宗七族自大江大湖遷來濮地的崇山峻嶺之後,他們失落了 「五里大霧」的法術,卻創造了煉丹砂的技法。一般說來,老司趕屍除須用祖傳的「神符」外,也萬萬少不了丹砂。這丹砂以辰州出產的最好,因而也叫辰砂。而那趕屍之術,原叫 「辰州辰砂神符法術」,只因名稱太長不好念,就簡單地叫成了「辰州符」。
4. 湘西趕屍
看過僵屍片的大家,一定記得僵屍都是一跳一跳的,這樣電影的取材便是來自於湘西趕屍。
著名作家 沈從文 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寫道:「經過 辰州 (今沅陵),那地方出 辰砂 ,且有人會 趕屍 。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
趕屍作為苗族一種民俗事項,是 巫術 的一部分。 趕屍,也與 蠱毒 、 落花洞女 一起,並稱為「 湘西三邪 」。 研究趕屍,對於從中了解苗族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學術價值。
神話起源
趕屍的起源,民間有書記載: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 蚩尤 率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命令阿普軍師把戰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里……這便是 趕屍 的最早版本。
刑罰起源
清朝有「 秋決 」的慣例,各州府縣衙門每年秋分時節都會奉 刑部 的批文處決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則需搬運回故里,通常一具屍首需要請四人抬運,花費較大,而請老司趕屍返鄉則相對費用少,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因為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 腐爛 。
技藝傳承
體型條件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 趕屍匠 從不亂收 徒弟 。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丑一點。
面試項目
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
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
最後,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 趕屍匠 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裡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教授畫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 畫符 ,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朱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
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還魂功」等。
揭開神秘的面紗
無論是背屍還是分屍,都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屍體的防腐,因為趕屍的路都在山區,少則需十天半月,多則一個多月。學者研究認為,湘西的崇山峻嶺生長各種草葯,苗族先民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苗醫苗葯體系。其中,有一項是對屍體做去水處理後,進行草葯熏蒸,屍體就可以長時間不腐爛。
此外,學者們認為,湘西苗族較早地掌握了煉硃砂的本領,硃砂加熱後會還原成汞,而汞是最常見的防腐材料。趕屍一般除了祖傳的神符外,還少不了硃砂。吉首大學副教授陸群經過調查,寫下《湘西趕屍》一書。她認為,趕屍不在於技術的真實,而在於職業的真實。趕屍作為職業,確實需要趕屍人掌握防腐技術,膽子大、力氣大,才能勝任長途運屍的工作,而讓死人行走的法術是不存在的。將趕屍神秘化,是為了提高這項職業的門檻和收入。
1994年,香港一個攝制組到湘西,准備拍一部民俗電影《湘西趕屍》,湘西籍著名畫家黃永玉得知後,給電影公司老闆寫了封措辭激烈的信。信中說:「使世人不要誤解我們那塊正待開發的土地。」在他的堅持下,影片沒有拍成。
而今天,在湘西鳳凰古城,每當夜幕降臨,趕屍作為一項民俗用舞蹈形式呈現在遊客面前。當神秘的色彩被科學盪滌,人們發現,湘西趕屍其實是特定歷史文化環境下楚巫文化的一個小小延伸,是特定人群(如巫師)為滿足人們葉落歸根的心願而將某些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生計方式的結果。
顧問指導:閨蜜團
資料出處:網路資料整理 /
5. 一直在傳湘西趕屍,真的會有湘西趕屍人嗎
我們知道,湘西趕屍是苗族的一個民俗,相傳這個習俗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其實在現代看來就是一個職業,也就是充當運送屍體的角色,其實主要內容就是把客死他鄉的人的屍體運回家,因為我國是很講究入土為安的,但現實生活中的趕屍,並沒有電影里的那麼邪乎。
為了不打擾到村民的生活,一般都是選擇在晚上的12-4點鍾開始趕屍,一晚可以走30多公里,趕屍的速度是相當的快的。看到這里,這就是現實中的趕屍,是不是出乎了你的意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