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州的歷史介紹有哪些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堯時建大彭氏國。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當時「徐州」只是作為一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時期,大彭氏國很強盛,曾為五霸之一。傳說大彭氏國的創始人彭祖活了800歲,是中國烹飪和氣功的創始人。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楚國國都。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從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則一統天下,開創了歷史上輝煌的漢王朝。西漢時期,彭城為劉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國——楚國和彭城國。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
歷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開國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譽。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後歸楚,秦統一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漢設彭城郡,東漢設彭城國、建都彭城。
東漢時,州名。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都城縣。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徐州為節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
明初徐州曾直隸京師,後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末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府廢,徐州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偽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
1949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劃歸江蘇省直轄。
2. 徐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現在人口達到多少了,
徐州具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六千多年前,徐州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現在人口總數大約在900萬。
3. 徐州的歷史由來有哪些
徐州
①古九州之一。《尚書· 禹貢》: 「海、岱及淮惟徐州。」 《爾雅·釋地》: 「濟東曰徐州。」 海指今黃海,岱即泰山,淮即淮水,濟東即古濟水以東。
②邑名。(1) 一作平舒。戰國齊地,即今河北大城縣。《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二十四年 (前333),「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2) 又作舒州。春秋、戰國齊地,在今山東滕州市東南。《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句踐「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即此。
③戰國時魯地。在今山東滕州市南。《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 又 《魯周公世家》: 頃公十九年(前254),「楚伐我,取徐州」。《集解》: 「徐廣曰:徐州在魯東,今薛縣。」 《續漢書 ·郡國志》: 魯國薛「本國,六國時曰徐州」。《水經·泗水注》 引 《竹書紀年》: 「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遷於薛,改名徐州。」
④西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山東東南部和江蘇長江以北地區。東漢時治所在郯縣(今山東郯城縣)。三國魏移治彭城縣 (今江蘇徐州市)。東晉時移治京口 (今江蘇鎮江市)。南朝宋永初二年 (421) 改為南徐州。
⑤十六國後秦置,治所在項城 (今河南沈丘縣)。後廢。
⑥後燕初置於黃巾固 (今山東章丘市西北水寨)。後徙黎陽 (今河南浚縣東北)。又徙治鄄城 (今山東鄄城縣北舊城鎮)。《十六國疆域志》 卷12: 「 《後燕錄》: 建興二年,垂以翟遼為徐州刺史。」 《資治通鑒》: 東晉太元十三年 (388),「燕青州刺史陳留王紹為平原太守辟閭渾所逼,退屯黃巾固。燕主垂更以紹為徐州刺史」。
⑦南燕置,治莒城 (今山東莒縣)。《晉書·地理志》: 南燕慕容德以 「徐州刺史鎮莒城」。《寰宇記》卷24: 「 《南燕錄》: 慕容德以尚書潘聰為徐州刺史,鎮莒城。又以桓遵為徐州刺史,亦理此。」
⑧南朝宋永初二年 (421) 改北徐州置,治所在彭城縣 (今江蘇徐州市)。隋大業初改為彭城郡,唐武德四年 (621) 復為徐州。天寶元年 (742)又改彭城郡,乾元元年 (758) 復為徐州。元至元二年 (1336) 省彭城縣入州,屬歸德府。至正八年 (1348) 升為徐州路,十二年 (1352) 降為武安州。明洪武初復名徐州,屬鳳陽府。十四年 (1381)直隸南京。清屬江蘇省,雍正十一年 (1733) 升為徐州府。
⑨南朝宋僑置,治所在燕縣 (今安徽鳳陽縣東北臨淮關東)。轄境相當今安徽淮河以南蚌埠、鳳陽、明光、定遠、來安、滁州、全椒等市縣地。南齊改為北徐州。
⑩北魏延和二年 (433) 置,治所在濟陽縣 (今河南蘭考縣東北)。皇興初廢。
(11)金天會七年 (1129) 改安肅軍置,治所在安肅縣 (今河北徐水縣)。天德三年 (1151) 改名安肅州。
(1)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海指今黃海,岱是泰山,淮是淮水,濟東即濟水以東。(2)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江蘇省長江以北和山東省東南部地區。東漢治郯縣(今山東郯城縣),三國魏移治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東晉初失淮北地,治所南遷。義熙七年(411年)治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為南徐州,以北徐州為徐州。東晉、北朝以後轄境縮小。元至正時升為徐州路。明洪武初復改為徐州。清雍正時升為府。(3)十六國後燕置,治黃巾固(今山東章丘市),後移治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又移治鄄城(今山東鄄城縣北)。後廢。(4)十六國南燕置,治莒城(今山東莒縣)。轄境約當今山東省沂山東南迄濱海一帶。(5)春秋戰國齊邑。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南。《古本竹書紀年》:「魏惠王三十年(前340年),下邳遷於薛,改名徐州。」《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皆即此。參見「薛(1)」。(6)又作平舒。戰國齊邑。即今河北省大城縣。《戰國策》:齊威王二十四年(前333年),謂魏王曰:「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即此。(7)十六國後秦置,治項縣(今河南沈丘縣南)。轄境相當今河南省商丘市、太康縣、商水縣以東地區和安徽省亳州、渦陽、蒙城等市縣。後廢。(8)北魏延和二年(433年)置,治濟陽縣(今河南蘭考縣東北)。皇興初廢。(9)金天會時改安肅軍置,治安肅縣(今河北徐水縣)。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徐水縣東部。天德三年(1151年)改為安肅州。
4. 徐州市的歷史
原始社會末期,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3] ,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6] 。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7-8]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徐州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先民就在此生息勞
清代徐州繁華圖
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後歸楚,秦統一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漢時屬楚國,東漢屬彭城國。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為節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屬歸德府。隸屬和轄領變化
華燈初上故黃河
較頻。
明初徐州曾屬鳳陽府,直隸京師,後屬南直隸。
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徐州府廢,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汪偽中華民國淮海省省會。
民國時期,徐州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八大城市之一。[1]
徐州城建(54張)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省。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就是以徐州為中心展開的。
1949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後劃回江蘇省,並同時成立徐州專區。[3]
1955年4月14日,國務院為加強洪澤湖管理,將蕭縣、碭山劃給安徽宿州地區管轄。
1970年,徐州專區改稱徐州地區。
1983年,江蘇撤銷地區專員公署,實行市管縣的建制
5. 徐州市有多大,多少年歷史了
徐州市面積 :11258平方公里。有6000年歷史了。
徐州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後歸楚,秦統一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漢時屬楚國,東漢屬彭城國。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為節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屬歸德府。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
明初徐州曾屬鳳陽府,直隸京師,後屬南直隸。
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徐州府廢,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汪偽中華民國淮海省省會。
民國時期,徐州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八大城市之一。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省。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就是以徐州為中心展開的。
1949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後劃回江蘇省,並同時成立徐州專區。
1955年4月14日,國務院為加強洪澤湖管理,將蕭縣、碭山劃給安徽宿州地區管轄。
1970年,徐州專區改稱徐州地區。
1983年,江蘇撤銷地區專員公署,實行市管縣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