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農歷的歷史則怎麼寫呀

農歷的歷史則怎麼寫呀

發布時間:2022-12-07 23:23:38

Ⅰ 中國農歷有多少年歷史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歷多有記載,大量歷史典籍記載農歷始於黃帝時代。農歷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1912年我國開始採用西元歷法和我國傳統歷法農歷並用。

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又有陰歷、華歷、夏歷、漢歷、國歷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歷開元4714丁酉雞年(公元2017.1.28~2018.02.15),我國傳統歷法比西方歷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歷法的年份。

Ⅱ 中國陰歷的來歷關於它的故事

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黃歷"、"夏歷"和"舊歷"等。

來歷: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歷的。因為月亮的盈虧朔望周期非常明顯,所以把29天或30天稱為一個月,把12個月稱為一年,便成為古老國家最初的年歷。

故事:

陰歷一月之長,即月亮繞地球周期約為29天半;而太陽年一年之長,即地球繞日的周期約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如以12個月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與太陽年相差幾乎11天。過10多年,就有6月降霜下雪、臘月揮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毛病。

古代國家農業慢慢地發展以後,就發現純粹用陰歷歷法、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農業節候配合不上,為了解決這陰、陽歷的矛盾,古代有兩種辦法:

一種辦法是放棄陰歷月亮盈虧作為計算月份方法,而以太陽回歸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為一年,把年分為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4年一閏。這是公元前46年西洋羅馬所採取的辦法。

另一辦法是找出陽歷年的日數和陰歷月的日數兩者之間的最小公倍數,這就是我國古代顓頊歷的十九年七閏的辦法。因為陰歷的235個月的日數卻等於19個陽歷年的日數。

(2)農歷的歷史則怎麼寫呀擴展閱讀:

陰歷的演算法:

陰歷,其計算方法是: 以太陰圓缺一周為一月,歷時29日12小時44分2.8秒,太陰圓缺十二周為一年,歷時354日8小時48分33.6秒。每一年的12個月中,6個單數月份(即1、3、5、7、9、11月)為「大建」,每月為30天; 6個雙數月份(2、4、6、8、10、12月)為「小建」,每月為29天;在逢閏之年,將12月改大月為30天。

該歷以30年為一周期,每一周期里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為閏年, 不設置閏月,而在12月末置一閏日,閏年為355日,另19年為平年,每年354日。故平均每年為354日8小時48分。

按該歷全年實際天數計算,比回歸年約少10日21小時1分,積2.7回歸年相差一月,積32.6回歸年相差一年。該歷對晝夜的計算,以日落為一天之始,到次日日落為一日,通常稱為夜行前,即黑夜在前,白晝在後,構成一天。

Ⅲ 中國農歷發展史

農歷(nóng lì)是中國傳統歷法,也有干支歷、華歷、夏歷、中歷等名稱。農歷是陰陽歷的一種,在民間通常被錯誤地稱作陰歷。農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歷是以華歷(陰歷)為基礎,融合陽歷成分而成的一種歷法。所以我國的農歷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歷,而是陰陽合歷。[1][2]

農歷屬於一種陰陽合歷: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中文名
農歷
外文名
Lunisolar Calendar
別名
華歷、漢歷、夏歷
屬性
陰陽歷
特點
歷月為朔望月,平均歷年為回歸年
快速
導航
歷史淵源

規則計算

歷法補充

其它相關
歷法簡介
基礎歷法
歷法,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依歷年、歷月分太陽歷、太陰歷、陰陽合歷。總看歷法分三種:陰歷、陽歷、陰陽歷。農歷,其基礎歷法規則經歷多代逐漸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續至今。以朔望月為基本單位的歷法是陰歷,以太陽年為基本單位的歷法是陽歷。農歷是在夏歷(陰歷)的基礎上融合陽歷成分從而形成的一種歷法。[2] [3]
華歷,又稱陰歷,是月亮歷,也叫太陰歷,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夏歷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夏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無關。由於陰歷(華歷)是以月相變化為依據,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不能反映季節轉換用以准確指導農事。夏歷雖不能反映季節准確指導農事,但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現象是月亮起主導作用,以月相變化為依據的陰歷是古時指導海事活動指南。遠洋航海、海上捕魚、海水養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類生產活動等都受潮汐的影響。潮汐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在中國古代稱白天的潮汐為「潮」,晚上的稱為「汐」,合稱為「潮汐」,它的發生和太陽、月球的引力都有關系,也和夏歷(陰歷)對應。在夏歷每月的初一即朔點時刻處太陽和月球在地球的一側,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大潮」,在夏歷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陽和月亮在地球的兩側,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會引起「大潮」;在月相為上弦和下弦時,即夏歷的初八和二十三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發生了「小潮」。

干支歷又稱星辰歷、甲子歷、節氣歷或中國陽歷,是一部深奧的歷法,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古人以天乾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干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天乾地支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古人認為世間萬物衍變,皆可以通過其推算。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干支歷,是以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進行兩兩搭配組成60組不同的天乾地支組合,用以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干支歷將一年劃分為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古代天文學稱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一歲之中斗柄旋轉而依次指為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即: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干支歷以立春至下一立春為一歲,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它又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公歷的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干支歷的年月日均由天象決定,無需通過人為調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規律的一部歷法。目前,干支歷依舊流行於萬年歷等書,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Ⅳ 農民歷的歷史

中國的歷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歷;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歷法和太陰歷法。農歷作為中國傳統歷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公歷(格里歷),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歷法,這些歷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歷、商歷、周歷、西漢太初歷、隋唐大衍歷和皇極歷等,有的歷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歷和唐朝的皇極歷法等。
漢朝以前的古代中國歷法以366天為一歲,用「閏月」確定四時和確定歲的終始;已經有日、月、旬和時的時間單位,具備了陰陽歷的技術;觀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運動規律,用「閏月」「減差法」來調整時差;歷法實施成為重要大事,主要內容之一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和「正閏余」,即確定閏月位置和如何減去多餘出來的天數(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數),由此來確定年歲的終結和開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朝王室衰落,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現多軌制歷法,亦即各諸侯和各地部落還有自己的地方歷法;秦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歷法。
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歷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歷法,歷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編寫了《太初歷》,之後劉歆作《三統歷》,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是之前歷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年歲周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用不著「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至此,陰陽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歷法。之後中國歷朝頒布的歷法,均與太初歷大同小異。直至1928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大致統一全國,確定自1929年元旦起全國以公歷及民國紀年並用進行紀年,農歷在中國才不再作為正式歷法。

Ⅳ 農歷的來歷

中國農歷是一種既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陰陽合歷,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而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生產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所以人們根據太陽的運行制定出了「二十四節氣」。
農歷的來源
從上古的干支紀元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歷(格里歷),歷史多次修訂歷法,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超過102部歷法,這些歷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干支歷(攝提)、夏歷、商歷(殷歷)、周歷、西漢太初歷、三統歷和隋朝的皇極歷、唐朝大衍歷等,有的歷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
古人觀察到了天象的運動規律,上古時代已採用干支紀元,據明代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天皇氏時發明,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干支的發明標志著最原始的歷法出現,配合數字用來計算年歲。夏以後,出現多軌制歷法,亦即各諸侯和各地部落還有自己的地方歷法。秦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歷法。秦漢時期閏月放在九月之後,叫做「後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安置在一年中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來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歷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歷法,歷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議造《漢歷》,漢武帝元封七年歷成。是年五月改年號為太初(即為太初元年),並頒布實施這套《漢歷》,後人以此稱呼此歷為《太初歷》,之後劉歆作《三統歷》,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是之前歷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年歲周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
中華民國成立,採用西歷,紀年採用西歷或民國紀年並用,並欲廢除中國傳統歷。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時,繼續使用西歷,以公元紀年;但保留中國傳統歷——夏歷的使用,並於公元2017年頒布了國家標准《農歷的編算和頒行》。1970年以後「夏歷」改稱為「農歷」。現行農歷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負責計算,屬於官方歷書《中國天文年歷》的組成部分。

Ⅵ 農歷怎麼寫

陰歷日期的書寫無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常結尾不用日字,例如,2019年9月19日,陰歷寫法為:二O一九年九月十九。

二、單數日前通常加初字,如2019年9月9日,陰歷寫法為:二O一九年九月初九。

三、特殊的月份採用特殊的稱謂,如1月在陰歷中可寫為正月,十一月可寫為冬月,十二月可寫為臘月。年份也可用干支來代替,如2000年可寫為農歷庚辰年。

(6)農歷的歷史則怎麼寫呀擴展閱讀:

農歷和陰歷的關系

農歷在陰歷(夏歷)基礎上融合了陽歷的成分,吸收了干支歷(陽歷)二十四節氣作為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來符合回歸年。由於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可以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業等事。所以,農歷既有陰歷又有陽歷的成分。

農歷是陰陽合歷,指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歷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歷年相比陽歷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

為了協調陽歷年與陰歷年之間的天數,於是產生了陰陽歷,即農歷。方法是在歷法中加入二十四節氣以及「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歷閏年多一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歷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

因此這種歷法既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合。「置閏法」,每19年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

閱讀全文

與農歷的歷史則怎麼寫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