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皇帝順治的真正死因
順治愛新覺羅.福臨死因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懸案之一,清朝記載對此避而不言,民間一般採信五台山出家之說,而不少學者傾向於史學家孟森提出的死於天花說。最近,一份新發現的史料為順治之死提供了又一種說法,而且是最聳人聽聞的說法:順治被鄭成功軍隊斃於廈門。 此前被正史廣泛認定的相關史實是,1660年5月,鄭成功在南京打了敗仗,退守廈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清朝趁機派大將軍達素集中廣東、福建、浙江三省兵力攻打廈門鄭成功的軍隊。經過激烈戰斗,1661年2月,海門、高崎、鍾宅三路清軍都被鄭成功擊退。盡管沒有任何正史提及順治參與了此次軍事行動,但這份新發現的史料顯示,順治正是在這次戰役中被炮擊身亡。 這份史料是一本名為《延平王起義實錄》的手抄本,是泉州南安的鄭成功宗親鄭夢彪從鄭氏後人手中得來的。由於手抄本年代久遠,內容文字晦澀難懂,鄭夢彪將復印件委託鄭成功研究專家、廈門鄭成功博物館原副館長張宗洽進行研究。張宗洽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兩段直指順治死於廈門的驚世之言。 張宗洽先生用「石破天驚」來形容這兩段文字的發現。他認為,以往關於順治死因的種種說法均多可疑之處,因此其至今仍是懸案。此次新發現的史料到目前為止雖仍顯單薄,但肯定是為史學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意義極為重大。經過對幾種說法的比較,他本人覺得順治死因的這一新說更為可信,但要完全揭開其歷史真幕,還需要作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對新史料可信度的論證,對相關史實的考證,等等。他介紹說,他已經將這部分史料以及自己的初步研究結果寄給了北京的著名清史學者何齡修先生,希望相關的研究工作能得到國內史學界的共同參與。 順治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 在張宗洽家中,記者見到了這本手抄本的復印件,與順治之死有關的兩段文字赫然在目。 其一為:「有人密啟藩主以高崎之戰偽帝順治實在思明港被炮擊沒,達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無下落,召達素回京,達虜懼罪自殺。至是太子即位,宣順治於正月崩者,偽虜之伎倆也。藩曰:余亦計之,但當時恍惚未敢再信」。譯為今文即:有人密報鄭成功,順治皇帝是在廈門思明港被炮轟而死的,大將軍達素不敢公布這一消息,京城中查不到順治的下落,召達素回京,達素畏罪自殺,後太子即位,宣布順治駕崩,這是朝廷掩蓋的手段,鄭成功說:「我也意識到了這點,但當時覺得恍恍惚惚,不敢相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其二為:「初太師在京屢以書諭藩招撫。藩不肯,然虜順治亦不之罪也。至是順治崩,執政者與太師有隙,遂對虜太子諫以藩能擊崩主父,我皇豈不能殺害其父乎。虜太子納之,至是新即位而太師遂遇害。」文中所說太師即南明太師鄭芝龍降清後,初到北京時,屢次寫信勸鄭成功投降都以失敗告終,但順治只是將他軟禁,沒有治罪,順治死後,輔臣蘇克薩與鄭芝龍有仇,向太子建議:「鄭成功可以用炮擊死我們的先皇,皇上難道就不能處死他的父親嗎」?太子採納了他的意見,即位不久後,鄭芝龍就被處死。 此外,除了這兩段直證順治死因的文字,還有一段相關文字,也為以往鄭成功研究資料中所未見。其文為:「報偽朝順治崩,太子即位,是為康熙。藩喜曰,偽朝大喪,且達素新敗,虜必無暇南顧矣,我當速取公夷為根本地,然後再圖北征。」張宗洽先生認為,這段文字解釋了鄭成功對攻台時機的選擇,具有相當高的史學價值。
㈡ 順治帝的真正死因是什麼為何清廷不肯公布於天下
順治元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遷都北京。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順治提前親政。順治帝,作為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本該大展宏圖、安定興邦,但卻在23歲的大好年華猝然駕崩。人們在惋惜的同時,不僅疑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順治帝的死亡?
關於民間說法,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天花之死”,並且,此說法也得到諸多學者的認同。不過,還有不少人認為:順治曾出家為僧並圓寂於五台山。一時,順治之死爭論不休,時至今日,依舊未辯出真正死因。
如今,順治帝之死,依舊是歷史謎團,若想進行破解,唯有依靠當代學者們對滿清歷史不斷剖析研究,才能獲知真相。
㈢ 清史對於順治之死落筆不多,更讓人懷疑順治的死因,順治到底病死的還是真出了家
順治之死,歷史學家眾說紛紜,不過大致也就兩種觀點。
第一個,是順治帝因愛妃董鄂氏病故,從而對塵世失去信心,從而出家當和尚,這一個觀點也是清宮四大奇案之一,一時也沒有破解。
第二種觀點,就是順治帝崩於天花,那個氣候宮內就行天花疫情,順治帝也不幸被感染,因醫治無效去世,這個觀點還是比較可信的,因為康熙也得過天花,所以說順治帝因得天花而去世的還是比較靠譜的。
㈣ 歷史上真正的順治怎麼死的,迷解開了嗎
清朝順治皇帝的死因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懸案之一。順治十八年(1661年),大清帝國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福臨(即順治帝)告病身亡。其子玄燁即位,就是清聖祖康熙皇帝。然而不久,有關順治帝出家的消息就在民間廣為流傳,演繹頗多,給順治之死染上神秘色彩,成為迄今仍無法定案的歷史之謎。
最近,一些媒體根據《東南早報》最先獨家報道的鄭成功家傳手抄本《延平王起義實錄》一書中的相關內容,紛紛報道「順治帝在廈門死於鄭成功軍隊炮火」這一驚天「秘密」。
㈤ 歷史上的順治皇帝到底是死了還是出家了史書上有記載嗎
我認為順治皇帝是死了,沒有出家,雖然在《清實錄》上只有11個記載他的死亡,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本正史書籍,記載他出家了。而他出家讀書都是影視作品出現,且他出家的原因也多半是根據影視作品推測。
我是比較認同順治帝感染天花的。首先我們知道他盛寵不斷的董鄂妃,撒手人寰,離他而去,也是因為天花這種疾病;其次是八阿哥玄燁也得了天花,大難不死,壁厚後福。八阿哥玄燁給了一個很好的詮釋,有很多史書上記載都說,八阿哥玄燁之所以能夠順利登基,和他得過天花沒有死亡有一定的關系。在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這種疾病治癒率非常低,人們只能祈求上蒼和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八阿哥玄燁順利渡過天花磨難,大清的官員等都認為是天意,天意不可違。
㈥ 順治皇帝是怎麼死去的有無定論
順治皇帝不治而亡藏多少隱情? 順治為什麼會突然不治而亡?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裡子時,深宮傳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在養心殿駕崩。 就在順治駕崩後的第三天,不滿八歲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鑾殿的寶座。皇宮中很快恢復了平靜,但是讓人們迷惑的是,24歲的順治皇帝,一向身體強健,從未聽說有什麼疾病纏身,為什麼會突然不治而亡? 對於順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實錄》中的記載異常簡短,「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為什麼關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數字敷衍了事,甚至對死因隻字未提? 面隨順治死因存在的種種疑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宮檔案研究專家李國榮決定,從塵封多年的歷史檔案中,解開這個困擾史學界多年的謎題。 作為記錄順治皇帝生平最權威的檔案——《清世祖實錄》中有一段關於順治死前的最後記錄。順治患病是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到初六順治已經是病入膏肓。《清世祖實錄》中用了200多字記載了順治死前的活動,而描述他的死亡卻僅有11個字,時間,地點,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線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不僅如此,清朝皇室家譜《玉牒》中也僅僅只是記錄了順治駕崩的時間,對於順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談。 同樣讓人費解的,是順治臨死之前留下的遺詔。因為在整篇遺詔中,順治開列了多達十四條的朕之最。為什麼順治會對自己平生所為如此內疚自責?這樣的自責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離開人世時最後的心情。 相傳,順治皇帝迷戀上了一位江南名妓董小宛,而順治的母親孝庄皇太後對此極為不滿,設計害死了董小宛。然而就在董鄂妃死後剛過百天,宮中傳出順治駕崩的消息。短短一百天里,貴妃去世,天子駕崩,為什麼這一切如此巧合? 當時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吳梅村,寫下了一首《清涼山贊佛詩》。詩中寫道:「陛下壽萬年,妾命如塵埃。願共南山槨,長奉西宮杯。」當時順治皇帝與董小宛的故事傳得沸沸揚揚,人們不免猜想,吳梅村在詩中所寫的陛下,會不會就是順治皇帝。此外,詩中還寫道: 「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 。千里草——草下千里重疊,這分明是個董字。於是,人們更加確信詩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而陛下,無疑就是深愛著董小宛的順治皇帝。反復研讀吳梅村的詩句,人們對其中的一句詩,百思不得其解:「八極何茫茫,日往清涼山。」據吳梅村筆記記載,詩中的清涼山,指的就是佛教聖地五台山,順治生前從未到過五台山,為何詩中會說順治「日往清涼山」? 根據清宮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順治皇帝14歲那年,在遵化打獵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在山洞內靜修的法師。從這以後,順治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順治十四年,在太監的精心安排下,20歲的順治在京師海會寺,同高僧憨璞(pú)聰見面。憨璞(pú)聰對佛法的闡釋深深觸動了順治。從此,順治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順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家之意,董鄂妃死後,他曾經一度傷心欲絕,無心朝政,病逝於養心殿也許僅僅是個對外托詞,順治並沒有死,而是遁入空門,削發為僧了。 據《起居注》記載,康熙即位後不久,孝庄皇太後曾多次帶著他上五台山禮佛。此類活動本可以在北京舉行,可他們偏偏不遠千里來到五台山。如此看來,順治在五台山出家修行,也許才是隱藏在禮佛背後的真相。 庚子之變的時候,慈禧太後西逃,當地要接待她,就從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有人說那些用具跟宮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順治當年用過的。 如果將這些細節綜合起來,關於順治死亡之謎似乎可以還原成這樣的一個過程:孝庄害死了董小宛,順治心灰意冷之下,以病逝為托詞,到五台山出家為僧。而孝庄唯恐此事為天下人所知,於是便假借順治之名,偽造遺詔。遺詔中的種種自責,無疑也就是孝庄強加給順治莫虛有的罪名。 對於這樣的說法,李國榮卻持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從順治的感情基礎和思維方式分析,遺詔中的自責並非不合情理。順治入主中原以後,面對著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他必須盡量的去熟悉與適應這一切,甚至背離他自身原有的一些傳統習俗。這就使他陷入一種困惑與矛盾之中,在他內心深處常常有幾分自責的成分。同時,順治受到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影響,曾經一度篤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懺悔的性格。在位期間,他屢次下詔白責,並要求各種文書不能稱自己為「聖」。 在順治朝的翰林院學士王熙的《自撰年譜》,李國榮找到了關於遺詔撰擬的記載,沒有想到,在書中還意外的發現了關於順治死因的線索。書中寫道,在王熙應召進入養心殿以後,病榻上的順治帝對他說,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所謂的痘就是天花,順治皇帝從患病到駕崩,只有五天的時間。他的病症與天花病極為相似。那麼順治皇帝會不會就是天花病死去的。 重新審視之後,順治出家的說法又有疑點浮出水面。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語》中詳細追憶了自己和董小宛的相識:己卯初夏,他和董小宛第一次見面。己卯——也就是明崇禎十二年,這一年董小宛16歲,而順治才兩歲。 董鄂妃並非董小宛,她也並非使孝庄設計害死的。事實上,董鄂妃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夭折,悲痛不已,因傷成疾而去世的。據僧人傳記《續指月錄》記載,愛妃辭世,順治萬念俱灰,決心遁入空門。順治十七年十月,高僧茆溪森為順治在萬善殿舉行了皈依佛門的凈發儀式。然而之後的記載卻將故事引向了出人意料的結局。順治皇帝剃光了頭發要出家了,這個消息激怒了孝庄,她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師傅,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後,聽說弟子茆溪森為順治剃發,當即叫人架起柴堆,要燒死茆溪森。順治得知這件事情後,無奈之下只好決定蓄發留俗,不再出家。 從種種史料和跡象推斷,順治患天花而去世,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順治患病去世,應該屬於正常死亡。然而清宮檔案為什麼對順治的死因隻字未提,諱莫如深,難道順治死亡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順治皇帝不治而亡藏多少隱情? 順治真的死於鄭成功的炮轟? 順治死後,朝廷依照他的遺囑,將他葬在了清東陵。這塊風水寶地,是順治十四歲那年的冬天,順治在遵化躲避天花時發現並確定下來的。一代天子,竟為天花所迫,不得不離開皇宮,將自己放逐於北方的寒山凍水之間。對於天花,當時的人們幾乎是談之色變。為了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隱去了順治死於天花的事實,也是在情理之中。 順治年間,一個叫張宸的官員在個人筆記中記載,正月初七這一天,朝廷傳諭民間不許炒豆,不許點燈,不許倒垃圾。這些禁忌只有在皇帝「出痘」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因此,史學專家們更加確信順治皇帝就是因為天花死去的。 王戎笙,中國社科院明清史研究專家,10年前,他曾經發表了一篇關於順治遺詔的學術論文,從而引發了歷史學界對順治死因的再度關注。《張氏醫通》中這樣描述天花的症狀:痘瘡成漿之時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應,自語呢喃,如邪祟狀。從天花的病症推斷,順治臨死前根本不可能神志清醒,他也就根本不可能親自口授遺詔。那麼,王熙在《自撰年譜》中所記載的,順治臨死前口授遺詔,開列自己的十四條罪狀,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誰來繼位和輔政大臣兩大難題,這些事情又究竟該如何解釋呢? 《王熙自撰年譜》中記載,順治是在初七清晨子刻駕崩的。而據《平圃雜記》所載,張宸是在初八上朝時,才得知順治駕崩的消息。不僅順治駕崩時間的記載相差了整整一天,順治哪一天得病,史料上的記載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清實錄》中記載,二那天,順治感到身體不適。《平圃雜記》中卻說,初二順治到憫忠寺看太監吳良輔剃度。而據《自撰年譜》記載,王熙初一到初三連續三天進宮請安,但是都沒有說順治生病。而且初三這天,順治還和王熙討論事情。 天花發病初期,體溫急劇上升,之後便是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如果順治真的染上了天花,那麼他就不可能在初二發病初期,冒著高燒到憫忠寺看太監吳良輔剃度。就算是回來之後才發病,第二天,恐怕也很難在就關系重大的事情和王熙談論。而且讓人們感到費解的是,為什麼王熙對於討論的內容,僅僅用了——俱不敢載四個字簡單代過。如果說王熙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苦衷,為什麼他要如此遮遮掩掩,閃爍其詞。 究竟是為什麼,史料在這么多關鍵之處的記載,會有如此之多異常明顯的出入,這似乎很難用記述者的失誤來簡單地下結論?會不會是順治皇帝的死亡另有隱情呢? 1992年,一個普通的下午,居住在廈門的鄭萬齡,在家中整理父親留下的遺物。鄭家是鄭成功的後代,鄭萬齡的父親去世後留下不少和先族相關的書籍。然而,就在整理的過程中,一本書吸引了鄭萬齡的注意…… 鄭萬齡發現的手抄本叫《延平王起義實錄》,這本書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載了鄭成功的戎馬生涯。2004年4月20號,《廈門晚報》的頭條新聞——順治被鄭成功斃於廈門,吸引了無數的目光。而這個驚人的消息就是來自《延平王起義實錄》的一段記載:有人密報鄭成功,高崎之戰中,順治皇帝在廈門思明港被炮擊沒,清軍將領達素不敢對外公布這個消息。 此外,手抄本上還有一段關於太師鄭芝龍被害內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順治帝死因:太師鄭芝龍降清後,屢次寫信勸兒子鄭成功投降都以失敗告終,但順治並未將他治罪。順治被炮斃於廈門後,輔臣蘇克薩哈與鄭芝龍有仇,向康熙建議:「鄭成功可以用炮擊死我們的先皇,皇上難道就不能處死他的父親嗎?」康熙採納了他的意見,即位不久後,鄭芝龍就被處死。 民間傳說,明末清初,鄭成功據島抗清,順治皇帝御駕親征,來到廈門。鄭成功的部隊沿岸與清軍激戰。就在這一次的激戰中,順治皇帝被鄭成功炮轟而死。港中江魚因食皇帝肉而形變,成了無鰾江魚。如今這個籠罩著濃郁神話色彩的傳說,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順治皇帝真的死在廈門海戰當中了么? 廈門文史專家洪卜仁認為,順治很有可能親征的。而且清兵統帥達素之死,也存在著頗多疑點。《延平王起義實錄》中稱,順治被炮斃後,達素畏罪自殺。在今人研究鄭成功的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見聞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十月清調達素回京問罪,達素在省吞金而死。如果這個記載屬實,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逼迫達素選擇了這條不歸路? 清史專家何齡修仔細研究了廈門文史專家提供的種種史料,提出了質疑。在記錄鄭成功事跡的《先王實錄》里邊沒有這種說法。而且鄭成功本人在出兵恢復台灣之前的講話中,也只提到去年打敗達素軍隊一陣,並沒有說打死了順治。不僅如此,南明大臣張煌言在給永曆皇帝的所有奏報中,也從來就沒有過關於順治被鄭成功炮斃的片紙只言。顯然當時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此外,清軍與鄭成功的部隊激烈交戰是在五月,那麼順治被炮斃的話,不能超過五月,因為五月以後沒戰事了。但是到了順治十八年正月,新皇帝才即位,這也就意味著皇位虛懸半年,權力真空必將導致政治混亂,這種情況在極權統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發生。 《延平王起義實錄》帶給專家們的,依然是一片茫然和疑惑。順治是否御駕親征來過廈門?又是不是真的死於鄭成功的炮轟?除了一份家傳的手抄本和一個遙遠的傳說,專家們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佐證。而也就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答案的迷失讓順治死於廈門的說法成為一個無法解開的謎。 究竟是什麼奪走了一代天子年輕的生命,也許永遠無法得到確卻的答案。人們只能依靠著史料中的零星記載,盡可能去還原那段歷史本來的面目。從各種史料和跡象推斷,順治死於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這依然不是最終的定論。順治神秘的死亡也許就在紫禁城的靜默中永遠被塵封了。然而,歷史正是因為有了諸多難以猜測的謎題,才會顯得如此耐人尋味。
㈦ 順治皇帝是怎麼死的
著名明清史專家何齡修說:順治的祭奠儀式陰森恐怖,可看出其死因復雜!關於順治之死,何齡修在信中談到,大清朝為順治皇帝舉行祭奠儀式時,氣氛非常陰森恐怖,假如得病而死,哭哭啼啼在情理之中,但陰森恐怖卻極不正常,似乎可看出其死因復雜。北京史學界還有另一種鮮為人知的順治死因之說,認為他死於滿族內部紛爭,為仇人所殺害,死後只見屍身,不見頭部。但何齡修認為,順治之死歷來是清史上的疑案,各種說法紛繁復雜,誰也說服不了誰,很難有一個確切的結論。文史專家洪卜仁認為:順治死於廈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新材料的發現起先往往不為人們認可。傳說也不會是空穴來風,如果沒有一定的傳聞,不會形成無鰾江魚的傳說,不能絕對地否定民間傳說,但也不要輕率認定,還缺乏一定的證據。《順治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一文中的推斷合情合理,但主要還是推測,沒有很有力的說服理由,歷史專家對此也有存疑。
㈧ 順治怎麼死的(順治帝死亡之謎揭開)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深夜子時,紫禁城裡傳出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順治皇帝在養心殿駕崩,年僅24歲。順治駕崩後,8歲的康熙登上皇位。滿清入關後的大清皇位初次交替看似波瀾不驚,但人們心中有一個疑惑,順治身體強健,從沒有傳出患了什麼疾病,怎麼就突然暴斃了?
對於順治的死亡,清朝官方史書《清世祖實錄》的記載寥寥數語,「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皇帝駕崩是大事,官方記載如此簡略,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各種流言層出不窮。
有人說,由於董鄂妃的病死,順治傷心過度,結果不到半年也追隨愛妃而去。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順治出家了,孝庄皇太後為掩人耳目,設計了這一幕。順治崇佛向來已久,董鄂妃的去世,他曾經傷心欲絕,根本無心處理朝政,出家成為他最好的選擇。
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即位不久,孝庄皇太後多次帶他去五台山禮佛。還有一個證據,說的1900年庚子之變慈禧太後西逃經過山西修整時,當地官員從五台山借了一些餐具,而這些餐具跟紫禁城皇家使用的相似。
上面兩個說法流傳最廣,可都不是歷史的真相。那麼,順治究竟怎麼死的呢?順治駕崩前有8個皇子,長子夭折,二子9歲,三子(康熙)8歲,其他皇子年幼。按理,應該是皇二子即位,可偏偏是玄燁即位了。
有人說,這是因為康熙患過天花,而且倖存下來,這一點非常重要。順治帝駕崩時,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負責起草《遺詔》,此人見證了順治駕崩的全過程。王熙在《王熙自定年譜》中記載: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皇帝突然病倒,病情日益加重。初五日,順治將他(王熙)招到養心殿,「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根據順治帝的意思,王熙撰寫詔書,一天一夜,三次修改,三蒙欽定。
除了王熙的記載外,來自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也有記載。順治對湯若望非常信任,認為他是一個值得格外敬重的外國人。在《湯若望傳》中我們看到這樣的記載,「順治對於痘症有一種極大的恐懼……或許是因他對於這種病症的恐懼,而竟使他真正傳染上了這種病症。」由此可見,順治既不是出家了,也不是因董鄂妃傷心度過而亡,而是因患了當時無葯可救的天花病死。
參考資料:《清史稿》、《康熙起居注》
㈨ 順治是怎麼死的
順治是染上天花,染疾而死。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臨安排吳良輔出家為僧。這天他親臨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家儀式。歸來的當晚染上天花,發起高燒來。他預感病體沉重,勢將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及原內閣學士麻勒吉入養心殿,口授遺詔。
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門下西圍屏內,以初七一天的時間撰擬。一共三次進給皇上預覽,皇帝三次親自斟酌,剛到晚上才決定。 當夜,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與世長辭了。
福臨晏駕後,麻勒吉及侍衛賈卜嘉二人手捧遺詔去奏知皇太後,馬上向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人宣布。遺詔立八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為皇太子,繼帝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遺詔實為罪己詔,共羅列十四條罪過,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
《順治遺詔》:實為順治帝的「罪己詔」,主要起草者是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共羅列了十四條自己的罪過,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寵漢抑滿等。
至於這是否福臨本意,即這十四條是否福臨過目批準的已無從知曉。但卻留給了後世之疑:遺詔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後;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詔本出太後授意,確實是母親責備兒子的話。
福臨崩後,梓宮放在了景山壽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進京的茆溪行森執行火化儀式。火化後寶宮(骨灰罐)安葬於遵化馬蘭峪,是為孝陵。廟號世祖,謚號章皇帝,後世累有尊謚,至乾隆元年(1736年)尊謚加為二十二字: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順治之死是清史四大疑案之一。《清實錄》留下的記錄很簡單,只說順治十八年的正月丁巳(初七)日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他死的時候只有二十二歲十一個月。
最早對順治之死有懷疑的是著名文學家吳偉業,他寫了一首《清涼山贊佛詩》,中間露出了很多弦外之音,隱隱約約好像是在說順治皇帝並未歸天,而是另有歸屬,所謂「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財洞,未得誇迎鑾」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樣的。
吳偉業想說的是,順治沒死,他出家了。順治皇帝生前有一段時間與佛教幾位高僧都有親密的交往,隨他們參禪學佛。大約在順治16年底至17年春間,他曾向高僧木陳忞表示有過出家之念。他說的原話是這樣的:「朕想前身的確是僧,今每當到寺,見僧家明窗幾凈,輒低回不能去。」他還說過更加直白的話:「若非皇太後一人掛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
但還有人說順治皇帝並沒有出家,而是得了一種病,這種病叫天花。而這一說法,歷史上也有記錄,記錄順治皇帝死亡的時間和地點,然而並沒有順治皇帝死亡的原因。在清朝那個年代,天花被人們稱為瘟疫,不但傳染較高,而且得了這種病更是九死一生了,死去的人渾身潰爛,人死後還非常的恐怖。
這些都證明,順治皇帝是病死的,而不是順治皇帝出家了。後來為什麼會說順治皇帝出家?那是因為順治皇帝信佛法,再者是因為順治皇帝這么年輕的就死掉了,引起了朝廷的變化,朝廷故意散發他出家的消息。後來出現了文學和戲曲,所以這一說法才在民間得到了廣為的流傳。
(9)順治之死為什麼沒有歷史證載擴展閱讀:
順治,中國清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的年號,通常也代指清世祖。順治年間,屬清朝早期,清朝對漢民族的統治矛盾比較尖銳,發生了「剃發易服」「文字獄」等重大歷史事件。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於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福臨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福臨提前親政。
面對全國出現新的抗清高潮,福臨同大臣經過反復籌商,決定採取撫重於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使局勢逐漸好轉,為日後進攻雲貴,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順治十年(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帝採納範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布天下。這些措施,使瀕於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機。
順治帝對整頓吏治甚為關注,派監察御史巡視各地,懲治了一批貪官污吏。為了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能,順治帝比較注意發揮漢官的作用。順治十六年(1659年),除東南沿海之外,全國領土基本得到統一。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廟號世祖,謚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