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分析應從哪些方面分析
分析方面如下:
1、教材來源
對於教材的分析首先應從宏觀層面上,說清所說內容選自什麼版本哪個年級哪個單元的哪一節,也就是對所說內容的"地理位置"進行分析,這是為了表示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來看教材,讓聽者有清晰的感受。
2、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教材分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後面確立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的依據。
3、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除了教材的地位之外,還可以分析本部分內容對學生的培養有什麼作用。包括在知識層面、能力層面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層面上對學生的成長有什麼樣的作用。教材分析往往是說課的第一個環節,是進行教學設計等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教材主要內容以及與前後知識的聯系是說教材部分的重要內容,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教材分析的特點:
第一 ,教材是如何體現課標要求的 也,就是要分析出教材是如何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提供交的材料的,即教材分析與前面的課標分解要相呼應 ,如果分析不出教材與課標的呼應性、 一致性 ,要麼是教師的教材分析沒做到位 ,要麼是教材編寫出了問題 。
第二 教材是如何遵循學習者的學習心理發生過程等學習規律來組織有關材料的 ,這一點有較大的學科差異。
2. 如何成為優秀歷史老師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好每一位學生,上好每一堂歷史課,一直是我
努力的目標和方向,特別是現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貫徹,讓我覺得自己肩頭的擔子很重,但我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一直在注意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看法.我個人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做好以下幾方面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高效。
一、做好師生雙邊活動中的提問.
提問是歷史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啟發他們深入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課堂上的提問。但是,課堂提問要講究藝術,沒有啟發性.無價值的提問,除了讓外行看來課堂形式多樣,課堂氣氛活躍外,只會是浪費時間,對教學來講毫無意義.
二、教具展示輔助教師講授.
歷史課程的內容特點是時間跨度大──上下幾千年;空間范圍廣──縱橫幾萬里;內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的。如果忽略了向學生提供生動的直觀機會,教師只是以語言等抽象的方式進行教學,會使學生生厭,是不利於歷史教學的。歷史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運用一定的直觀手段,這不但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形成正確的表象,還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收到理想的教學成效。但如果使用不當,結果會適得其反,讓人感覺整堂課的教學華而不實.
三、趣味教學激起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知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的內在動力,是「要學生學」變為「學生要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特別是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如果再對歷史課沒有興趣,教學中只是教師「剃頭刀子一頭熱」,其課堂教學的狀況和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如在講述第14課<<伐無道
誅暴秦>>這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再說如果同學們想知道陳勝.吳廣為什麼要起義,他們起義的最終結果如何?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4課的內容,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中要注意激思啟智.
英國教育家愛德華?德波諾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就需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和能力,就是課堂教學藝術。思維的藝術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一法為主、多法相助」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愛因斯坦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課堂教學中先提出嘗試問題,就是為了激發學生思維。設疑求思、以疑促思、思則解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向教師提出問題,主動向教師質疑問難。
五、教學中要注意激活雙邊.
課堂教學中,方法要活,教法要得法,師生雙邊關系要活,充滿「活」的課堂,這也是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備的課要「活」且要上得「活」,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張合作學習,通過討論、又要注重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又要注重教師的主
導作用;既要生動活潑又要嚴格要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小結有什麼收獲,有什麼不同的見解。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
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創造性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繼續堅持歷史教育現代化的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學藝術,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意識能力,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接受適應未來的現代化教育。
六、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
做一個好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教師應努力實踐,積極探索獨特的教學方法,設計好每一堂課,盡量兼顧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因人而易,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根據教學過程的情況要把握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學手段要做到與時俱進,努力掌握好現代信息技術。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師應能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挖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發展孩子的個性。讓每個孩子追求成功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目標,一名好教師一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有詩意的課堂,使教學成為師生生命發展的載體,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民主平等;知識是師生互動生成的;學生成績的評價是全方位的、立體的、運動的。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革創新,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地完善自己,因為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七、關愛每一個學生。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滅一個學生。成長中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心、鼓勵和激發。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就會燦爛,而對學生動輒斥之以「笨豬、蠢才,孺子不可教」等責罵之語,會嚴重刺傷學生稚嫩的心,使其在惶恐和不安中逐漸喪失信心,迷失自我,淪為後進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對處在困境中的學生進行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時常對他們報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這猶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心靈之間,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激發起求知的慾望。
八、教師要不斷學習,強化基本功。
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個性,能以教書傳知,育人感人。作為教師,平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興趣,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知識感染學生,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努力創設一種競爭向上的學習氣氛,使教學過程逐漸成為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關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關於知識結構方面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這個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迫切需要不斷充電,意識到了自己的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儲備還太少,特別是現在使用的新教材知識面寬,涉及的范圍廣,有許多問題自己也難以回答,越來越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變方法.所以必須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不斷積累,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教學才會出色.」
(二)、關於教學語言方面
歷史教學以其學科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相應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准確、無誤;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朴風格;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奏感。但要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
(三)、關於板書、板畫方面
板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設計板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學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又是教師對教材分析、把握、濃縮和轉化的過程。關於板書的要求、形式等,這里不作闡述。只想說明的是關於板書的書寫時間問題,這是個易被忽略的問題。恰當的書寫時間是在教師說完某一知識後,再掉轉頭去板書,而非邊說邊寫。板畫,主要是指自繪地圖,這是歷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夠,自己不會畫,只好使用地圖冊或是書上的地圖,不過,以後我會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的.
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終生為之追求的奮斗目標,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堅持不懈,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實現做一名好教師的崇高目標。
3. 怎樣進行教材分析
進行教材分析的方法,通常需要認真研讀教材正文內容和欄目,結合課標要求以及教師用書,分析五條明線索和一條暗線索,即:知識邏輯線、學生認識發展的脈絡、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問題線索、解決問題需要學生參與的活動線索、情境素材證據線索,進而分析教材的教育價值和功能,而這多元線索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線索為核心融合而成。要關注到節與節之間的關系、關注教材內部的關系,關於教材內部的各級標題系統,正文內容的闡述,各種活動欄目,及其背後的功能和價值,通過對教材知識內容的分析確立教材的深廣度,這是分析知識線索。問題線索應該指向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分析問題線索時要關注兩點,不僅要關注教材中提出了哪些問題,還一定要關注這些問題的指向。即,提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跟剛才分析的知識線索是怎樣的對應關系,或者說跟學生認識發展是什麼關系。我們該如何分析教材中的問題線索呢?教材中有的問題是非常明顯的,一般會出現在欄目中,還有一些問題是隱含的,老師們也要關注,特別是教材中一些過渡性和轉折性的陳述句,它可能也隱含了問題的要素。教材是通過一個一個的驅動性問題來推動內容進行逐級深入的。老師在進行活動分析時主要是看兩點:第一是活動類型,是基於探究的還是基於觀察的;另外是這個活動為什麼要探究、為什麼要觀察思考,它背後的教學目標指向什麼。第二要關注這些活動與問題線索、教學目標的關系,也就是關注活動的指向、結果和目標。關注教材中的活動設計,將其看成一種教學設計,這樣就可以和教材形成共鳴,可以站在與教材編寫者同行的位置去考慮問題,如教材編寫者是想在什麼地方開展活動、為什麼開展活動?承上啟下的關系是什麼?以及這節課或這個單元都計劃開展什麼活動?這樣就不難理解教材中的活動了。關注教材中的問題線索是什麼,它已經設計出的了什麼樣的問題線索,它的內容推進的問題邏輯是什麼,圍繞問題教材中已經設計了哪些學生學習的活動,這些活動的問題指向是什麼、活動目的是什麼,活動之間的關聯是什麼。教材中肯定不是只講知識,所以我們要分析教材中提供了哪些情境素材和證據,問題提出是依據什麼樣的情境提出來的,問題解決時藉助了什麼樣的素材和證據,整個的知識發展是藉助了什麼樣的素材和證據去推進的,教材中或明或暗地會有這樣的體現,所以我們要去分析這一方面。情境素材證據線索,跟問題線索、活動線索有緊密的聯系,教師需要依靠情境線索才能讓問題在課堂上得以實施,是學生讓學生明白活動的目的以及解決問題的證據線,從而思考、開展活動。在情境線分析的時候要注意情境的動機和目的。學生認識發展線是「融合劑」。
4. 教師如何進行教材分析
教師做好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驟:
1、分析全冊教材總體要求及基本內容
分析教材時,教師一定要站在課程綱要與學科課程標準的高度,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只有充分領
會了教材的總體要求和內容結構,才能為制定科學的學期教學計劃、把握各單元、各單課的教學奠
定基礎。
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之前,教師必須對全冊教材有較全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把握教
材,增強制定教學計劃的針對性,提高設計教學預案的實效性。
2、分析單元教材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分析了全冊教材的總體要求及基本內容後,接下來就是要進行單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單元的教
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了解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在全冊教材總體要求下的編排、結構思路。
分析了解了單元教材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是准確領悟各單課教材、科學設計預案及實施有
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條件。
3、分析單課教材的具體目標及內容結構
具體分析單課教材具體目標、重難點及內容結構,是分析教材的第三步,也是整個教材分析的主體
部分。一般來講,有以下四個環節:
(1)分析單課教材在整個學科和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分析單課內容在單元教材中的前後聯系。
(2)分析單課教材的具體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3)分析單課教材在教學目標下的內容結構。
(4)分析對單課教材的處理及教學設想。
當然,教材分析除了上面三大步驟外,還應該對本班學生對學習本課教材的認知基礎及基本學情作
些基本的分析,包括學生學習的認知基礎、思維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興趣愛好等。
(4)歷史教師如何做教材分析擴展閱讀:
進行教材分析的意義:
1、只有全面深刻的教材分析和科學的學情分析,才能很好地去組織教材、優化教學方法,寫出可行
的教學預案。
2、分析教材是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及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先決條件。
3、教材分析的過程,其實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內化和自我創造的過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
經之路。
5. 教材分析的方法
教材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的方法
1、知識分析法。
它是以分析教材知識為主的方法,涉及教材整體(全書),部分(編章),單元和課時。通過分析要掌握知識的體系,弄清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然後根據不同層次的教材分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知識分析首先要確定教材中的一般知識、重要知識、重點知識和擴展、應用性知識等,進而根據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路,必要時整理成知識結構圖,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對單一的課時(某一知識點)同樣要進行知識分析,主要弄清教材結構(層次)、地位、重點和難點,進而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
2、心理分析法。
是從學生學習心理過程入手,挖掘和研究教材與教學中的心理因素。教材的心理分析,一般為兩方面:一是從分析教材的心理因素入手,分析編著者在全書的整體結構設計,內容選取與安排,教材的主要風格和特點等方面是如何適應學生的心理發展的。二是分析學生在學習的具體環節的心理過程、特點及其障礙,以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更好地落實教學要求。
3、方法論分析法。
上述三種是教材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另外,從教材的整體和綜合性方面考慮還應有結構論分析法;從反饋信息和涉及新研究成果看,亦當有資訊理論分析法。所以,教材分析的方法應當說是多方面的,但知識結構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掌握多種教材分析的方法,有利於廣角度、全方位地對教材進行深刻的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為了成功地實施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成教育目的,教師需對教材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而掌握教材分析的主要方法、弄清教材分析的關鍵步驟又是教材分析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
6. 教材分析怎麼寫
教材分析包括三個部分:教材現狀介紹、教材內容分析和教材功能分析。
1、教材現狀介紹。
教材在學科教學中地位和作用的引入,取決於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原則和要求,在整體把握知識體系和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通過分析教材的內容特點,確定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
2、教材內容分析。
明確教材的地位後,具體分析教材的內容,包括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能准確簡潔地寫出教材知識結構的框圖),教材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重點,確定課表。
3、教材的作用分析。
明確了定位和主要內容後,根據教材的定位和主要內容,通過分析新舊知識的關系,確定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的意義:
教材分析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 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 它關繫到教師的課程設計、 課程組織與實施,更關繫到教學目標的實現、教育目的的達成。
教師在授課之前,必須深入學習教學大綱,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法,精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過程,既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又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一種主要方法,這個過程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創造性的勞動。
教材分析的過程,就是教師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加深對教育理論理解的過程,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 高中歷史教材分析怎麼寫
第1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夏商時期的王位世襲制、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及對西周的影響、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⑵探究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以及宗法制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我國進入階級社會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世界文明古國。
⑵中國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一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
【教學設計】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難點:分析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關系。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總體特徵,讓學生學會類比思維方法。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本的故事史料,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和分析歷史資料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知識梳理】
1、前言:古代中國政治歷史發展的總體線索。
基本線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專制一步步強化;兩大階段:夏至春秋戰國(早期)
與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著眼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央內部的關系(王<皇>權與相權的關系)。
2、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圖片——「鼎」,讓學生討論「鼎」的象徵意義,引入第一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講授新課: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⑴特點:①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
開創者:夏禹 第一個王朝(前2070年)
特點:國家機器——「家天下」
形式:兄終弟及\父子相傳(商朝)
②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員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師(職責)
地方上:封侯、伯 義務:納貢、征伐
⑵影響: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響。
【學習探究】
⑴夏商時期的相權狀況意味著什麼?(分別與禪讓時代和秦之後的王朝相比)
⑵侯、伯有幾重身份?既是隸屬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國的首領(雙重身份)
二、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鞏固西周統治
對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內容:周王封土地,諸侯盡義務
影響:擴大了周朝疆域
【學習探究】
分封制體現了森嚴了等級,維護這種等級制度,僅僅靠得是國家暴力機構嗎?如果不是,還要依靠什麼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
由來: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
目的:確定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家族地位的穩定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度
影響:保證了貴族政治壟斷特權,有利於統治集團的穩定
3.分封制與宗法制之間的關系:
【學習探究】 楚莊王問鼎說明了什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4.、宗法制與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後期~戰國末[秦])
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三、小結:
(圖表略)
【課堂練習】
1、反映我國禪讓制被世襲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
A.《國語》中記載「防風後至,禹殺而戮之」 B.《越絕書》 「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C.《左傳》「茫茫禹跡,劃為九州」 D.《禮記》「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
2、《史記》記載,楚莊王向周王「問鼎大小輕重」,其含義是( )
A.關注青銅鼎的鑄造 B.希望藉助周王室爭霸
C.想替代周王號令天下 D.有與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
C.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長子
4、孔子說:「殷因於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反映了什麼問題?
5、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麼積極作用?為什麼這種積極作用只是一時期的?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