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

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12-09 10:54:47

A. 辛亥革命的時間是什麼

辛亥革命時間是從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開始,1912年2月12日結束。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B. 中國革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革命時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土地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解放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C. 中國的三次革命各指什麼事件

二次革命
(又稱癸丑之役或贛寧之役)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於1913年(民國二年)在中國發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革命,又稱為「討袁之役」。

護法運動
(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北洋政府,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事實上由北洋系統專政的「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護國戰爭
(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制戰爭;民國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3)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1、二次革命

1912年2月,隆裕太後詔袁世凱組建臨時共和政府,同盟會在南北和談之際,早於隆裕太後的詔書成立臨時政府。南方獨立各省最終選舉袁世凱為臨時總統。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由同盟會為骨幹組成的國民黨獲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滬寧車站遇刺,兩天後去世。兇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獲,陳其美勢力稱搜出與國務總理趙秉鈞的通訊。當時種種證據,都指向袁世凱是暗殺背後的策動者。

江蘇都督程德全、民政長應德閎在收到租界會審公堂移交的證據後,把罪犯應桂馨和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趙秉鈞、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之間來往的秘密電報和函件的要點以「通電」的形式向海內外公布,迫使趙秉鈞不得不發出公開電報為自己辯解。上海地方檢察廳也公開傳訊在位的國務總理趙秉鈞。趙氏拒絕到上海應訊,但迫於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袁世凱批准他辭去總理,由段祺瑞代理。

孫中山於事發後即從日本返回中國,於上海開會,主張討伐袁世凱。但國民黨內意見不一,部分領導人(如黃興)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壞臨時約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爭。

2、護國運動(1915年-1916年,又稱護國戰役、護國戰爭、護國之役、洪憲之役),是辛亥革命後孫中山領導發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運動。

護國運動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3、護法運動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軍閥共同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斗爭。又稱護法戰爭。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北洋軍閥專政的虛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D. 革命歷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關大捷、南昌起義、百團大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七七事變等。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

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E. 中國近百年奮斗史上的革命活動有哪些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中 國近代史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定

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導火線:馬神甫事件)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定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定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簽定

1865年:阿古柏侵佔新疆

1876年: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

1878年:收復新疆(除伊犁外)

1884年:新疆設立行省 中法馬尾海戰爭爆發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興中會成立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結束,簽定《馬關條約》 「公車上書」

1898年:義和團運動興起 戊戌變法(維新變法) 京師大學堂創辦

1899年:大生紗廠試工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中國與八國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半封社會)

1905年:京張鐵路開始修建 科舉制廢除 南通博物院建立 第一部無聲電影拍攝《定軍山》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民國元年) 袁世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宣統退位(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結束)

1918年:新文化運動結束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馬克思思想在中國傳播

1919年:五四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

1927年:北伐勝利 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四一二政變)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南昌起義 八七會議 秋收起義 三灣改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歌女紅牡丹》

1932年:長春建立偽滿洲國 上海「一二八事變」

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時期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義時期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

1927年4月12日--1949年4月23日:國民政府時期

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戰

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

1950.10.25--1953.7:抗美援朝

1951:西藏和平解放

F. 中國近代現代史中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是什麼時候

一次革命指辛亥革命1911年,二次革命是討伐袁世凱的一場戰爭1913年。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討袁戰爭,亦稱「二次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討伐袁世凱的戰爭。辛亥革命後,竊取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的袁世凱,消滅南萬各省的革命力量。

1913年3月,袁派人在上海暗殺了國民黨要人宋教仁。孫中山看清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3月底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國民黨內部因意見分歧,未能及時發動。

6月,袁世凱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不服從中央,下令免職,並派兵南下。國民黨人被迫起兵討袁。7月12日,李烈鈞在江西湖口組織討袁軍,發布討袁檄文,宣布獨立。15日,黃興促使江蘇都督程德全在南京宣布獨立。

(6)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討袁戰爭概述:

討袁戰爭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繼續高舉民主共和的旗幟,反對袁世凱獨裁專制的正義戰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

但是,這次戰爭前後僅僅進行了兩個多月就失敗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袁世凱掌握著中央政權,有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數量眾多的反革命軍隊,而且事先就進行了充分的准備,總體實力超過了討袁軍;但另一方面,也有國民黨方面自身的原因。這主要表現在:

一、國民黨方面對武力反袁這一方針認識遲遲沒有取得統一,行動遲緩,喪失了戰機。

二、舉事倉促,缺乏周密准備。江西、南京是討袁的主要戰場,但兩地都是在准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發動,以致很快陷入被動。

三、各獨立省份各自為戰,沒有建立起統一的、強有力的指揮機構,致使被敵各個擊破。

四、軍隊素質差,戰鬥力不強。這一現象在江西、南京兩戰場都十分突出。討袁部隊中除少數部隊素質較好、戰鬥力較強外,多數部隊在強敵進攻面前非潰即降。

五、少數討袁戰爭的領導者信心不足,遇到困難挫折即發生動搖,影響了士氣。

討袁戰爭的失敗,標志著辛亥革命無可挽回地失敗了,中國歷史開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時期。

G. 我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革命的

1、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年),開始於國民黨一大,結束於蔣介石發動的政變;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

2、土地革命時期,也叫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年)開始於南昌起義,結束於日本全面侵華。

土地革命時期也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1937年)。中共領導下的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戰爭,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國抗日民族土地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形成為其結束的標志。

3、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開始於日本全面侵華,結束於日本投降。

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又稱第二次中日戰爭,是中國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從1931年開始,日本通過發動九一八事變,進而通過一系列局部事變不斷蠶食中國領土。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終於全面爆發。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中國與美國、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軸心作戰,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中國戰場成為太平洋戰爭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4、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年)開始於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結束於南京解放。

從1840年到1949年統稱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近代民主革命)。其中,1840-1919年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間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領導的。1919-1949年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間的革命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可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區別的最根本標志是領導階級是誰,領導權掌握在誰的手中。

(7)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標志著新民主主義勝利的事件是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府的覆滅。

(高中人教版課本《歷史二》相關課時有明確說明)

新民主主義革命完全勝利的標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注意是「完全勝利」)

南京國民政府覆滅之時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此時可以說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

因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而1949年建國初期,當時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務,因為當時中國尚有未解放地區,並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並沒有完全廢除。

所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全勝利時間應該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時。當時正式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完成,開始邁進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在高中的歷史課本中沒有把這兩個概念詳細區分,一般考試時遇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答「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即可。

H. 中國歷史上三次革命分別是什麼

1、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1911-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了近代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

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時期。

(8)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自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國家的繁榮與富強,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了中國革命的任務,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

所以中國革命史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史,是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史,是進行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教材。

I. 中國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第一次革命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這場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其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誕生,所以這場革命不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之列。

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革命卻是中國共產黨的前史。因為這場革命帶來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同時留下或提出了事關中國命運的一系列難題。這些難題交給了中國共產黨。所以,在此之後,就有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次偉大革命。

(9)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革命,亦即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這場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而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二次革命,亦即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的第三次革命,是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J.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重大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有哪些

1、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掃盪,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准備。

2、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3、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雖然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4、抗日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5、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 ,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殘存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的革命事件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