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慧權:讓歷史創造未來,讓未來升華歷史
從春節晚會,到元宵晚會,到清明特別節目,再到端午晚會。四檔節目均分9.9,河南衛視四次出圈。
為什麼?我們嘗試尋找一種必然。
中國有句古話,叫逐鹿中原,原話怎麼說呢?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中原這個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國的人文始祖、精神源頭。「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幾乎大部分《詩經》中描述的場景都是河南。還有天乾地支,二十四節氣,整個中國的農耕文明幾乎都來自於中原。
河南就是一碗五味雜陳、苦辣酸甜的胡辣湯。河南人對胡辣湯的鍾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歷史的尊重和故地的認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頒給了河南一個大獎:天地之中,雖然獲獎的是登封古建築群,但我認為整個河南都可以打這張牌。可惜的是,這么大氣磅礴且有歷史感的一張好牌,沒人能說清楚究竟是什麼。我曾經說過,誰有本事把「天地之中」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誰就贏得全球,代言中國。
「天地之中」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就是河南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包括天文歷法、民風民俗、天乾地支、奇經八卦……這些我們老祖宗認識世界的工具與手段,也成為了民族共有的精神食糧和文化基因。
誰如果有魄力,有能力把幾千年「天地之中」沉澱下來的精氣神,風雅頌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全部變成看得見、摸得著、可體驗的產品,沉澱下來,這才是河南最大的價值所在。
今天河南衛視小荷才露尖尖角。以一種超越常規的手法,讓歷史文化復活,找到了一種文化自信。
《天地之中》 ,兩位太極拳冠軍,身穿宇航服在舞台中央打太極。以太極喻飛天夢,將渾天儀和宇航員並置,非常巧妙。因為太極本身,也包含了古人試圖參透宇宙奧義的願想。整個節目充滿了力量感與科技感,被網友稱為中原賽博朋克。
《唐宮夜宴》 ,火遍全網。由14位舞者扮演唐朝的宮廷少女樂師。她們含胸踱步,低頭扭腰,穿梭在一幅幅古籍名畫之間——有《簪花仕女圖》《搗練圖》《千里江山圖》《明皇幸蜀圖》以及賈湖骨笛、武曌金簡、蓮鶴方壺、婦好鴞尊等。營造出了一種博物館奇妙夜的視覺奇觀。
《祈》 ,舞者化身洛神,依託《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在水中演繹飛天姿態,娉婷裊娜。拂袖起舞,衣袂輕揚。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
從河南衛視一系列文化節目火爆全網的現象來看,「傳統文化」在進行「現代演繹」的過程中商機無處不在!任何傳統文化資源,都具備根源性與適變性的密碼,有待文創開發者轉換觀念,重審需求,整合內容,搭建平台,開創引導並把握需求的全新模式。
讓歷史創造未來,讓未來升華歷史。
2.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1、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
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4、對歷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歷史,保護好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也無法改變。如何對待歷史,是一個關乎民族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嚴肅問題。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的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對歷史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不斷從歷史中汲取有益養分。
5、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打著「還原歷史」「反思歷史」的旗號,否定中國歷史上特別是近現代史上的進步事物和正面人物,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抹黑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用歪曲的歷史觀消解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要堅定不移捍衛,以事實批駁歪曲歷史、否認和美化侵略戰爭的錯誤言論;對民族英雄要銘記和崇尚;對革命領袖的評價不能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而應該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
6、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
學習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加深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精神品格的認識。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是一座無比豐富的寶庫,從中我們可以汲取豐富營養、獲得強大精神動力。體現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精神品格中。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
比如,從屢經戰亂、分裂但終歸走向統一的中國歷史中,我們可以學習中華民族崇尚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優良傳統。中華文明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高尚的精神品格。屈原被逐賦《離騷》、司馬遷忍辱作《史記》,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剛強堅毅、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品格。
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優良傳統和高尚精神,對於我們今天形成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從苦難、抗爭走向勝利的歷史。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入了解中國所經歷的苦難,深刻汲取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先後嘗試通過封建統治階級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等途徑來實現民族復興,但都失敗了。
最後,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而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8、學習世界歷史知識,加深對外部世界的了解。
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同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更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世界歷史知識,用寬闊的歷史眼光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從不同文明中積極吸納有益成分,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 歷史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一、歷史文化底蘊體現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
歷史是一個永不枯竭的物質和精神載體。它往往體現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美譽,全在於它們燦爛的歷史文化積存。中國長城,西安兵馬俑,埃及金字塔這些令人震驚的世界遺產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響,這全在於它們所遺存的是古中國和古埃及的燦爛文化,它們已成為了一個國家古代文明的精神象徵。二十一世紀以來,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越為世人所重視,大多數國家現在都成立了專門的文物保護機構,並把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納入法制軌道,規范和約束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具體行為,這無疑是對歷史文化保護的一大貢獻。
二、歷史文化底蘊對於民族心理有重大影響。
歷史文化帶給後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往往會影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心理構成,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思想行為方式上受到傳統文化遺存的影響。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國,傳統歷史文化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影響更是深遠。
三、歷史文化底蘊對旅遊經濟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從現實的角度去探掘歷史文化,我們會吃驚地發現,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當今社會的價值是多麼巨大。埃及金字塔、中國長城、故宮、兵馬俑等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在所創造的巨大財富,簡直無法用具體的數據來加以統計。
隨著現代科技工業迅猛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巨大的飛躍。豐富的物質財富使人們能夠豐衣足食。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巨大成果的同時,世人又往往會離不開歷史文化的影響。包括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面。由此而帶來的歷史文化旅遊應運而生,且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方式之一。其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是我們很難用准確的數據來估量的。比如在歷史景觀中,歷史文化往往會令人神思遐想,浮想聯篇,無不勾起人們對古代社會的聯想。追溯歷史,探尋古人遺蹤,遊人往往會產生更大興致。人們帶著懷古幽思不遠千里紛至沓來,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同時,歷史文化底蘊可以提升地方品味。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地方文化經濟產業發展的獨特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這些資源大有文章可作。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厚重歷史文化的城市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那裡盡管有高樓大廈和現代文明,但人們走進去,該會留下多大的遺憾啊。
四、歷史文化底蘊拉動歷史性投資。
在經濟社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產業投資。而作為歷史文化所拉動的必然是歷史性投資,其近期與遠期價值不可低估。
人們談及金字塔自然會想到埃及,說到埃及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埃及金字塔;談及長城、故宮、兵馬俑,大家馬上會聯想到中國,說到中國,又會立刻想到中國長城。從某種意義上說,許多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成了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形象的代言。正是由於歷史文化的獨特價值,我們探討和研究歷史性投資這一重要的投資方式,來引導人們如何培植和利用好歷史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 歷史文化的意義
文化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繪畫、遺物、銘文等文物;在景觀,建築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築或建築群體;從歷史、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等。
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存在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物的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對於人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力量,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並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為什麼要打好歷史文化這張牌擴展閱讀:
怎麼保護中華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
(一)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必要的物質技術支持。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摒棄糟粕,以史為鑒。對於一些難得的傳統文化資料國家和相關部門要給予必要的物質、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讓研究人員能夠研究下去。
(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對於一些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文化載體,如村落、寺廟、街道、碑刻、古城及其他建築,還有些各少數民族文化的有形物質載體,如服飾、器皿、農具、造景、雕塑及其他美術品等,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保護力度。
(三)重構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腐朽、落後成分已經難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需要,必然會被文化自身的新陳代謝所拋棄。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改造要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意識,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的原則。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以和為貴」、「兼愛」、「尚賢」、「自強不息」等普適性文化元素要勇於發揚光大,並努力探尋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文化再創新的理念。
而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學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觀念等文明成果,不能一味教條地學習,將之吸收和消化,使之中國化,成為中國文化中渾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更加完備。
(四)拓寬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渠道。要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重構中國傳統文化,最終目標就是要使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民心,並且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
網路-歷史文化遺產
網路-文物
5. 為什麼要進行歷史文化保護 你認為該如何保護
第一,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要途徑是旅遊.盡管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不完全等同於旅遊,但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旅遊關系密切.歷史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不僅可以為旅遊部門增加直接的收入,還可以帶動整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經濟和就業的目標.同時通過旅遊開發進行資源合理利用,才能展示其固有價值.並使它們與現代化生活相結合,達到更好地保護的目地.
第二,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增加,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必須結合起來.極端的採用政府主導開發或市場主導開發都是不可取的.開發模式的選擇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歷史文化資源發展到不同的階段市場和政府調節力的強弱也應該有所變化
第三.對各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要考慮旅遊開發歷史,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地理位置,資源狀況等情況而靈活運用.
6. 為什麼歷史文化很受關注你知道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自己骨髓里的東西!它會隨著歲月一代一代傳下去,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代代相承,經歷無數卻終能流傳下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的事情。中國的歷史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用心去讀去思考,現代的很多事都是歷史的重復,我們應該以史為鑒,總結經驗,牢記教訓,讓這筆財富發揚光大,真正發揮引領自我不斷完善,引導國家走向富強的偉大作用。喜歡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傳承,是民族歷史最好的沉澱,也是反應一個民族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優秀的文化。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知識只要是中國人沒有不喜歡的,因為是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傳承是作一個人的指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