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

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2-16 18:13:06

㈠ 古代侯爵有哪幾等

後來到明朝侯爵多的話分為郡侯、縣侯兩級,少就只有一級。 清朝分為一等侯又一雲騎尉、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

㈡ 求中國古代侯爵名字

中國古代漢族政權的爵位一般是王爵,侯爵等,但是各朝代變化很大

【秦朝】是爵位20等 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褭、四級不更、五級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十級左庶長、十一級右庶長、十二級左更、十三級中更、十四有右更、十五級少上造、十六級大上造、十七級駟車庶長、十八級大庶長、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

【漢朝】基本上繼承秦朝的爵位制度,但是又有所加強,公 侯 伯 子 男

【曹魏時期】曹操廢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謂賜爵。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制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國號、封地,縣侯以下無封地而有租稅。九等爵之外,曹操創立的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侯作為賜爵保留,仍無封、無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鄉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鄉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國大者郡、小者縣。

【西晉】爵位非常繁復,設置了王、公、侯、伯、子、男、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鄉侯、亭侯、關內侯、關外侯共十八級。

【唐朝】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魏晉至宋,封爵的承襲分為世襲罔替、世襲兩種,前者在承襲時按原爵承襲,後者承襲的時候要比照被承襲者的爵位降一等承襲。宋朝無世襲罔替的例子。除世襲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終身爵,身死爵除。

【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萬戶到二百戶,共十四等。食邑數字只是虛銜,唯食實封才可以領取相應的補貼。實封最多千戶,少者百戶,每戶每月折錢二十五文,隨官俸發給,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頗低。

【明朝】爵位分七等,王爵兩等(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清朝】爵位有宗室和功臣兩大類,宗室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多羅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二級,另親王長子封世子、視郡王;郡王長子封長子、視貝子。除了清初受封的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雍正時怡賢親王、同治時恭親王、光緒時醇親王、慶親王共十二個王可以世襲罔替外,其餘宗親世爵只能世襲。
功臣類為乾隆16年定製: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及騎都尉二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㈢ 中國古代封爵(公爵)有幾人

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

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

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3)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三組稱號都源自於對於軍隊首領的稱號。在古羅馬時代,由日耳曼或凱爾特蠻族出身而作為僱傭軍為羅馬軍隊所用的將帥,由於沒有正式的羅馬軍銜而統稱為Dux,也因此Dux被認為等同於日爾曼人舊有的軍事領袖稱號,Herzog。

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各部族的軍事領袖成為歐洲各獨立小國的國君,其中許多就以Dux或Herzog(或相似的當地名稱)為稱號。直到近代,義大利和德國統一之前的很多小國都以此為稱號。

為與擁有相似稱號而不是國君的貴族有所區別,中文一般稱作「大公」,歐洲現存的獨立大公國是盧森堡和安道爾公國。

㈣ 中國周朝侯爵有哪些

周朝諸侯國中侯爵國有魯國、齊國、陳國等。
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首封國君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呂尚。
陳國(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資料作敶。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周朝諸侯國,國君媯姓,是虞舜後裔。
周武王將長女大姬嫁給了擔任周文王陶正一職的遏父之子媯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

㈤ 中國古代侯爵等級是多少

周朝時,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以下是爵位的相關介紹:

中國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中國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世爵從夏商時期開始,到中華民國建立後結束。

《通典.職官.封爵》記載,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無子、男二等。究竟事實怎樣,並無實物資料佐證。

商制,文獻所記有侯、甸、男、衛、邦伯,均屬地處王畿之外的「外服諸侯」。殷墟甲骨資料表明:殷邦境外的「多方」或「多邦方」,常常是商王國征伐的敵國。它們的君長被稱為「方伯」或「邦伯」,如人方伯、羌方伯、盂方伯、周方伯等。殷邦邊境和邦境內的君長,被分別稱為侯、伯,如杞侯、犬侯和井伯、宋伯等。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爵位

㈥ 漢朝所有侯爵名字誰知道

劉姓侯有:(所有名字前的「劉」就省了,括弧里是其後代子孫嗣封者)
羹頡侯信、合陽侯喜、德哀侯廣(通、齙、何、泰山、勛)、上邳侯客、朱虛侯章、東牟侯興居、管共侯罷軍(戎奴)、氏丘共侯寧國(偃)、營平侯信都(廣)、楊丘共侯安(偃)、楊虛侯將閭、木力侯辟光、安都侯志、平昌侯昂、武成侯賢、白石侯雄渠、阜陵侯安、安陽侯勃、陽周侯賜、東城哀侯良、平陸侯禮、休侯富(登、嘉、章)、沈猷夷侯歲、宛朐侯埶、棘樂敬侯調(應、慶)、乘氏侯買、桓邑侯明、茲侯明、安城思侯蒼(自當、壽光)、宜春侯成、句容哀侯黨、容陵侯福、杏山侯成、浮丘節侯不害(霸)、廣戚節侯將(始)、丹陽哀侯敢、盱台侯蒙之、胡孰頃侯胥行(聖)、秣陵終侯纏、淮陵侯定國、張梁哀侯仁(順)、龍丘侯代、劇原侯錯(廣昌、骨、吉、囂、勝容)、懷昌夷侯高遂(延年、勝時、可置)、平望夷侯賞(楚人、光、起、均、旦)、臨眾敬侯始昌(革生、廣平、農、理、賢、商)、葛魁節侯寬(戚)、益都敬侯胡(廣、嘉)、平的戴侯強(中時、福、鼻、利親、宣)、劇魁夷侯黑(招、德、利親、嬰、向)、壽梁侯守、平度康侯行(慶忌、帥軍、欽、宗、嘉)、宜成康侯偃、臨朐融會貫通侯奴(福、乘、賞、信)、東海安侯禕(岑)、雷侯豨、東莞侯吉、闢土節侯壯(明)、尉文節侯丙(犢)、封斯戴侯胡傷(如意、宮、仁)、榆丘侯受福、襄侯建、邯會衍侯仁(慧、賀、張、康、重、蒼)、朝節侯義(祿、固城)、東城侯遺、陰城思侯蒼、廣望節侯忠(中、何齊、遂、閣)、將梁侯朝平、薪館侯未央、陸城侯貞、薪處侯嘉、蒲領侯嘉、西熊侯明、棗旨侯晏、畢梁侯嬰、帝光侯殷、距陽憲侯匄(姜)、蔞節侯退(嬰、益壽、充世、遺)、阿武戴侯豫(宣、信、嬰齊、黃、長久)…………

參看《漢書》的表就可以了,實在太多了,打不完

㈦ 歷史上「王侯將相」都當過的人有哪些

只有曹操一人。

曹操當過車騎將軍,後來被任命為丞相,侯爵,最後漢獻帝封他為魏王。王侯將相都當了。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 ,《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7)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

鱷魚無法下口,於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後,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後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真是可笑!」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㈧ 清代伯爵有多少個

清代的爵位有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親 王]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郡 王]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 勒]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 子]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國公][輔國公]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 爵][侯爵][伯爵]身前身後綉九蟒
[子 爵]身前身後綉麒麟[男 爵]身前身後綉獅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只授予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分別是:
1.和碩親王(年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以下爵位依次減半)
2.多羅郡王
3.多羅貝勒
4.固山貝子(以上四種為高級爵位,貝子是當朝皇子的最低封爵,親王郡王補服為前後胸加兩肩共四團龍,貝勒為前後兩團正蟒,貝子為兩團行蟒)
5.奉恩鎮國公
6.奉恩輔國公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公爵以上為超品,補服均為正蟒方補。所謂「入八分」是八種標幟,表示其顯赫的身分。如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其中皮條是指車上有皮鞭可驅散擋路的人,背壺是指車上可帶暖
壺,護眼指雙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當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鎮國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輔國將軍(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奉國將軍(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種又細分為三等,如一等鎮國將軍、二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
僅俸銀和祿米有差別)
公主、郡主等的俸祿標准和規定:
固倫公主:居京師則俸銀400兩,祿米40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1000兩,俸鍛30匹;
和碩公主:居住京師則俸銀300兩,祿米30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400兩,俸鍛15匹;
郡主:居住京師則俸銀160兩,祿米16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160兩,俸鍛12匹;縣主:居住京師則俸銀110兩,祿米11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110兩,俸鍛10匹;
郡君:居住京師則俸銀60兩,祿米6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60兩,俸鍛8匹;
縣君:居住京師則俸銀50兩,祿米5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50兩,俸鍛6匹;
鄉君:居住京師則俸銀40兩,祿米4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40兩,俸鍛5匹;
六品格格:居住京師則俸銀30兩,祿米3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30兩,俸鍛3匹。
公主、郡主額駙(丈夫)的俸祿標准和規定:固倫公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300兩,祿米300斛;外藩則俸銀300兩,俸鍛10匹;
和碩公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250兩,祿米250斛;外藩則俸銀255兩,俸鍛9匹;
郡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100兩,祿米100斛;外藩則俸銀100兩,俸鍛8匹;
縣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60兩,祿米60斛;外藩則俸銀60兩,俸鍛6匹;
郡君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50兩,祿米50斛;外藩則俸銀50兩,俸鍛5匹;
縣君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40兩,祿米40斛;外藩則俸銀40兩,俸鍛4匹。宗室封爵一般每傳一代 就要自動降低一級,如親王死了 其子降爵位為郡王其孫降為貝勒等等,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閑散宗室,視同四品官待遇。但因開國軍功或特別受寵等原因授封的王爺們則可以世襲罔替,世代保有王爺的爵位稱作鐵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12家鐵帽子王分別是:
禮、睿、豫、鄭、庄、肅、怡、恭、醇、慶10個親王和順承、克勤兩個郡王。
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卻授封貝子,死後追封郡王。 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這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特例。
(二)異姓功臣9等爵位:
公 爵
侯 爵伯 爵(以上超品)
子 爵(正一品)
男 爵(正二品)
輕車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俱分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
騎都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恩騎尉(正七品)
世爵俸祿為:
一等公歲支俸銀700兩,二等公685兩,三等公660兩,
一等侯又一雲騎尉635兩,一等侯610兩,二等侯585兩,三等侯560兩,
一等伯又一雲騎尉535兩,一等伯510兩,二等伯485兩,三等伯460兩,
一等子又一雲騎尉435兩,一等子410兩,二等子385兩,三等子360兩,一等男又一雲騎尉335兩,一等男310兩,二等男285兩,三等男260兩,
一等輕車都尉又一雲騎尉235兩,一等輕車都尉210兩,二等輕車都尉185兩,三等輕車都尉160兩,
騎都尉又一雲騎尉135兩,騎都尉110兩,雲騎尉85兩,恩騎尉45兩。
還有不列等的閑散公255兩,閑散侯230兩,伯品級官205兩,子品級官180兩,男品級官155兩,輕車都尉品級官130兩,騎都尉品級官105兩,雲騎尉品級官80兩。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銀1兩,兼支給米1斛。
例 如:
和珅原襲三等輕車都尉,後晉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國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授封一等肅毅伯,
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
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賜號驃勇巴圖魯,授封一等男爵。
清代的公爵、侯爵、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沒有名字,雍正之後開始賜予封號 公爵封號最多四個字 整個清朝只有四人 且全都是在乾隆年間,分別是:
一等誠嘉毅勇公
姓富察氏 名明瑞 字筠亭 滿洲鑲黃旗 屬乾隆皇後富察氏外戚集團一等誠謀英勇公
姓章佳氏 名阿桂 字廣庭 滿洲正藍旗人 後改隸正白旗 其父大學士阿克敦 阿桂是乾隆末年的領班軍機大臣 與和珅關系不睦但都是乾隆寵幸之臣
一等嘉勇忠銳公
姓富察氏 名福康安字瑤林 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傅恆的兒子傅恆是乾隆帝皇後的弟弟 封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學士(此為三殿三閣大學士最高等級傅恆死後 無人再得此大學士級別原為第二的文華殿大學士就相當於最高的大學士)
傅恆有四子: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福靈安僅獲雲騎尉世職,當過總兵、副都統。福隆安是乾隆女兒和嘉公主的丈夫,傅恆死後,他承襲一等忠勇公。福長安在乾隆死後,與和珅一起獲罪,嘉慶帝讓他監督和珅自盡,但並未殺他,後來任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福康安最得乾隆帝寵幸,屢立戰功,金川平,論功,封福康安三等嘉勇男,後晉封嘉勇侯,台灣林爽文為亂,命福康安為將軍平叛,進一等嘉勇公平廓爾喀,加賜福康安一等輕車都尉,安南國內亂,命福康安去廣西,途中病,命御醫往視,加封嘉勇忠銳公。平苗人起義,進封貝子。後病死軍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
一等武毅謀勇公姓吳雅氏 名兆惠 字和甫 滿洲正黃旗人,孝恭仁皇後族孫。
(三)蒙古爵位:
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為札薩克(旗長)。
札薩克世襲,根據清廷的規定和法令處理旗務,並接受清廷的監督。
札薩克之下設協理台吉、管旗章京、梅倫、筆帖式等僚屬,協理旗務。
旗內的土地和屬民由札薩克支配,旗下設佐,為基本軍事單位,每佐設佐領一人,轄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札薩克領導下,審理丁冊,徵收稅課,排解糾紛,傳遞信件及征發人丁。佐領之下設驍騎校、領催,協助位領辦理軍政事務。每六佐復設一參領統轄。在佐之下,每十戶設一什長,為最低一級行政單位的管理人。
清統治者為了不使旗札薩克享有獨立權力,訂出會盟制度,在旗之上設盟,合數旗而成。盟不是實質性的管理單位,只是一種實行監督的組織,一般不設辦理盟務的衙門。只是在盟內各旗會盟時「簡軍實、閱邊防、理訟獄、審丁冊」。盟設正副盟長各一。每3年會盟一次,各盟均有固定的會盟地。盟長由理藩院於盟內各旗札薩克中選人賽清帝任命兼攝。盟長的主要任務是充當會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干預各旗內部事務,也無權擅自發布政令,只是對各旗札薩克起監督作用,並充當旗札薩克與清政府的中間人。蒙古舊有的部,只在名義上保存下來,不具有任何行政職能。
封爵為:
1.親 王
2.郡 王3.貝 勒
4.貝 子
5.鎮國公
6.輔國公
7.札薩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倫額駙
13.和碩額駙
14.郡主額駙15.縣主額駙
16.郡君額駙
17.縣君額駙
外蒙古四部:土謝圖汗,賽音諾顏,車臣汗,扎薩克圖汗,下轄旗八十六個,計:土謝圖汗部20旗,屬汗阿林盟;三音諾顏部22旗,厄魯特2旗,屬齊齊爾巴克盟;車臣汗部23旗,屬克魯倫巴爾和屯盟;札薩克圖汗部18旗及輝特部1旗,屬札克必拉色欽比都哩雅諾爾盟。
青海蒙古共置西蒙古和碩特、綽羅斯、輝特、土爾扈特等部28旗、喀爾喀部及諾門罕1旗,為1盟,由西寧辦事大臣兼任盟長。
土爾扈特部編旗設盟:在今新疆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境內的舊土爾扈特部4旗,為南路烏納思索珠克圖盟;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的3旗,為北烙烏納恩索珠克盟;今烏蘇縣境內的2旗,為東路烏訥恩素珠克盟;今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境內的1旗,為西路烏訥恩素珠克盟。此外,新土爾扈特2旗,為青塞特奇勒圖盟;和碩特3旗,為巴圖塞特奇勒圖盟。在西套蒙古地區也建立了旗制。阿拉善地區和碩特蒙古,於康熙年間建立札薩克旗;額濟納地區亦建立了札薩克旗,皆不設盟。乾隆年間,杜爾伯特三策凌率部南附清朝後,於1754年(乾隆十九年),建左翼1旗,輝特1旗,為賽因濟雅哈圖左翼盟;又建右翼3旗,輝特1旗,為賽因濟雅哈圖右翼盟。

㈨ 清朝公侯有多少人

清朝有一百三十九人被封公、侯爵。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一)公爵

1、封超品公者:

揚古利(天聰八年,後贈王。崇德中子塔瞻降襲一等公,英誠公)

2、封一等公者:

圖賴(順治三年,雄勇公) 譚泰(順治八年)

遏必隆(二等公圖爾格弟,順治九年由襲爵晉封。康熙六年復於原封一等公外加封)

袞布(三等公和碩圖孫,順治九年由襲爵晉封。康熙中從子增壽仍襲三等)

額爾克戴青(三等子恩格德爾子,順治九年由襲爵晉封,後降二等)

索尼(康熙六年於原封一等伯外加封)

黃梧(康熙六年,海澄公)

鰲拜(康熙六年於原封二等公外加封,超武公)

噶布喇(康熙十三年,承恩公)

佟國維(康熙二十八年,承恩公)

費揚古(三等伯鄂碩子,康熙三十六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後其子陳泰降襲一等侯,昭武公)

臼啟(雍正元年,承恩公)

年遐齡、年羹堯(均雍正二年)

五格(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凌柱(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訥親(二等公圖爾格從孫,雍正十三年由襲爵晉封)

富文(乾隆十三年,承恩公)

傅恆(乾隆十四年,忠勇公,後追封郡王)

班第(乾隆二十年,誠勇公)

薩喇爾(乾隆二十年,超勇公。尋削,後封二等伯)

策楞(乾隆二十一年,旋撤)

兆惠(乾隆二十三年,武毅謀勇公)

明瑞(一等承恩公富文子,乾隆二十四年由襲爵以軍功加號毅勇公,三十三年加號誠嘉毅勇公)

阿里袞(二等果毅公圖爾格從孫,乾隆二十四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

豐伸額(一等果毅公阿里袞子,乾隆四十一年由襲爵以軍功加號繼勇公)

阿桂(乾隆四十一年,誠謀英勇公)

福康安(乾隆五十三年,嘉勇公。五十八年加號嘉勇忠銳公。六十年晉封貝子,後贈郡王)

孫士毅(乾隆五十三年,謀勇公。尋削,後封三等男,贈公)

海蘭察(乾隆五十七年,超勇公)

勒保(嘉慶三年。尋削,後封一等伯,贈侯)

和紳(嘉慶三年,忠襄公)

長齡(道光十七年,威勇公)

德懋(同治元年,承恩公)

3、贈一等公者:

費英東(順治十六年由三等子追封三等公,乾隆四十三年追晉,信勇公)

佟圖賴(康熙十六年由三等子贈,承恩公) 西哈(康熙三十六年)

圖海(康熙六十一年由三等公追晉,忠達公)

佟養正(雍正元年,承恩公)

額布根、額參、魏武(均雍正元年,承恩公) 費揚古(雍正元年,承恩公)

齎塔(雍正五年由贈一等男追晉,褒績公) 透訥、巴圖魯布克查(均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額宜騰、吳祿(均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音德(二等公圖爾格弟子,乾隆元年由襲爵贈)

李榮保(乾隆二年,承恩公)

哈什屯、米思翰(均乾隆十三年,承恩公)

訥爾布(乾隆十五年,承恩公)

和琳(嘉慶元年由一等宣勇伯贈)

恭保(嘉慶六年,承恩公)

慶祥(贈三等義烈公納穆扎爾孫,道光六年由襲爵贈)

4、封二等公者:

英俄爾岱(一作英古爾代,順治四年)

鰲拜(順治九年,後於原封外加封一等公)

額爾克戴青(順治十一年由一等公降)

羅璧(一等伯程尼叔父,順治十二年以世職兼襲爵並封)

5、贈二等公者:

圖爾格(順治九年由三等公贈,果毅公)

6、封三等公者:

和碩圖(三等子何和哩子,天聰二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勇勤公)

武納格(一作吳訥黑,天聰八年)

圖爾格(崇德八年,後追晉二等)

阿山(順治二年,後降一等子)

宗室拜音圖(順治三年)

圖海(康熙十五年,後追晉一等)

岳鍾琪(雍正二年封,十年削,乾隆十四年復封,威信公)

瑪木特(乾隆二十年,信勇公)

花沙布、盛住(均嘉慶四年,承恩公)

額勒登保(嘉慶十年,威勇公)

德楞泰(嘉慶十四年,繼勇公)

恭阿拉(嘉慶十七年,承恩公)

廣科、照祥(均咸豐十一年,承恩公)

崇綺(同治十三年,承恩公)

桂祥(光緒十四年,承恩公)

7、贈三等公者:

何和哩(天聰中由三等子贈)

多尼庫魯格(崇德七年由一等子贈,建烈公)

陳福(康熙十四年由三等男贈。一作贈三等子者,誤。子世琳襲三等子)

恩格德爾(雍正七年由三等子贈,奉義公。乾隆九年其裔孫降襲一等侯)

納穆扎爾(乾隆二十四年由一等伯贈,義烈公)

清泰(乾隆六十年,承恩公)

和爾經額(嘉慶元年,承恩公)

嗣興武士宜(均嘉慶四年,承恩公)

愛星阿、常安(均嘉慶四年,承恩公)

布彥達齎(道光元年,承恩公)

富泰(道光三十年,承恩公)

興德、崑山、花良阿(均咸豐□年,承恩公)

頤齡(咸豐□年,承恩公)

明山、祺昌、策普坦、福克精阿(均同治元年,承恩公)

穆揚阿、吉朗阿、景瑞、惠徵(均同治元年,承恩公)

8、封公不言等者:

額亦都(崇德元年由一等子贈)

沈志祥(崇德四年,續順公)

鄭成功(順治十年,海澄公)

白文選(康熙元年,承恩公)

孫徵灝(義王孫可望予,康熙十一年降襲,慕義公)

鄭克爽(鄭成功子,康熙二十二年仍授公銜)

孫士毅(嘉慶元年由三等男贈,孫均襲封伯)

(二)侯爵

1、封一等侯者:

伊爾德(順治十四年。雍正初其裔孫降襲二等伯,宣義侯)

張勇(康熙十五年,靖逆)

田象坤(二等侯田雄弟子,康熙二十五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

朱之璉(明朝皇室後裔。雍正二年,延恩侯)

富寧安(雍正五年)

訥蘇肯(乾隆十五年,承恩侯)

富德(乾隆二十四年,成勇靖遠侯)

福長安(嘉慶三年)

楊芳(道光十三年,果勇侯。後降二等)

楊遇春(道光十五年,昭勇侯)

恩德(咸豐□年,承恩侯)

曾國藩(同治三年,毅勇侯)

袁世凱(宣統三年。未受封)

2、贈一等侯者:

馬得功(康熙四年由三等侯贈,順勤侯)

明安(雍正七年由二等伯贈,恭誠侯)

勒保(嘉慶二十四年由一等威勤伯贈)

李鴻章(光緒二十七年由一等肅毅伯贈)

3、封二等侯者:

田雄(順治十八年,順義侯)

楊芳(道光十四年由一等降,果勇侯)

左宗棠(光緒四年,恪靖侯)

4、封三等侯者:

武拜(一作吳拜,順治八年。尋削,後封一等子)

李國翰(三等男李繼學子,順治十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雍正七年其裔孫降襲三等伯,懋烈侯)

馬得功(順治十八年。後贈一等)

施琅(康熙二十二年,靖海侯)

和隆武(贈一等伯和起子,乾隆四十一年由襲一等予以軍功晉封,果勇侯)

明亮(嘉慶二十四年,襄勇侯)

5、贈三等侯者:

巴世泰(順治九年由一等伯贈)

封侯不言等者:

唐通(順治元年,定西侯。後改一等子)

吳惟華(順治二年,恭順侯)

鄭芝龍(順治十年,同安侯)

譚宏(順治十六年,慕義侯)

譚詣(順治十六年,向化侯)

鄭鳴駿(康熙二年,遵義侯)

林興珠(康熙十七年,建義侯)

(9)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大清爵位主要分為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晉朝的宗王官於京師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沒有爵土。

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干級。十二等大致可分為超品、品級: 超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

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有時在親王之上依舊設立汗號世襲罔替。

異姓功臣爵位當然是封給異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異姓功臣爵位分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種。

㈩ 清朝漢人封侯爵有誰

看到答案蠢得不可救葯,分分鍾不能忍啊。曾國藩才封了個侯爵而已,「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封過爵位(一等毅勇候)的漢人」??開玩笑吧??儂腦子瓦特啦??你不知道有封王爵、公爵的么??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定南王義王等組團來砍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