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玄學是什麼

歷史上的玄學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1 10:50:35

Ⅰ 玄學是什麼

導語:每個時代都有占據主流的思想內容,玄學就是魏晉時期最主要的思潮。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玄學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玄學,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本來是道家(道教)哲學上的一個用語,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以《老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在近代泛指一切研究不可知本體的學說。在科學與玄學的論戰中,其內涵被擴充到了極致,一切不可知的、不可思議的,科學不能解釋不能涉及的,似乎都被包攬進了玄學的范疇。

玄學又稱新道家,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學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道家玄學也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玄學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

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漢代儒學(經學)衰落的基礎上;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

魏晉玄學指魏晉時期以老莊(或三玄)思想為骨架,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本末有無」問題,即用思辨的方法討論關於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的問題,也就是說它一種遠離「事物」與「事務」的形式來討論事務存在根據的本體論形而上學的問題。它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企圖使中國哲學在老莊思想基礎上建構把儒道兩大家結合起來極有意義的哲學嘗試。 在哲學上﹐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的貴無與崇有兩派。

玄學, 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

玄學又稱新道家,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時期。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以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與世俗所謂玄學、玄虛實有不同。「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揚雄也講玄,他在《太玄?玄摛》說:「玄者,幽摛萬類,不見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而《老子》、《莊子》則被視為「玄宗」。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玄學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就是總天地萬物的一般規律「道」,它體現了萬物無窮奧妙的變化作用。玄學家們還用他們的老、庄思想來註解儒家的《論語》、《周易》,對已經失去維系人心作用的兩漢經學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本體論。儒家的「禮法」、「名教」、「人道」等思想,雖然也是玄學所討論的內容,但其主旨卻是道家的,即強調崇高的是「無」、「自然」和「無為」。

玄學所探討的中心問題盡管仍可歸結為天人關系問題,但在形式上,它已經擺脫了兩漢經學章句箋注的繁瑣破碎;在內容上,則拋棄了經學思潮的「天人感應」的粗俗的目的論之論證。 玄學家在多方面論證了道家的「自然」與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們一改漢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張「祖述老莊」,以道家為主調和儒道。玄學所提出的或著重關注的有無、本末、體用、言意、一多、動靜、夢覺、本跡、自然與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質的概念范疇都是道家所具備重視,而原始儒學和兩漢經學所不具備或不重視的,玄學的出現大大推動了中國哲學的發展。

郎擎霄《莊子學案》概述說:當時達官名士,多宗老莊如魏王弼,、何晏、山濤、阮籍、嵇康、向秀、郭象,晉王濟、王衍、盧諶、庾數、庾亮、桓石秀、司馬彪、崔饌、李頤,宋戴順、李叔乏、齊祖沖之、徐白珍,梁江轎、伏曼客、摜埸、嚴植之、劉昭、庾曼倩,陳周弘正、徐陵、全緩、張譏、陸瑜,北魏程駿、邱晏,北齊杜弼其最著者也。這是一個不小的名單,但並非全部。社會各階層習《庄》之風蔚為大觀,按呂思勉先生的說法,此風一直到隋才慢慢停息。「帝王、貴戚、大臣、武夫、儒生、文人、藝士、婦女無不能之。余風又流衍於北。入隋乃息 。」

玄學至東晉後不減反增更是風行,王弼《周易注》在南朝立於學官,南朝宋齊兩代的官方四學都包括玄學,梁、陳兩代又盛行講論「三玄」之風,故而東晉南朝都應當是玄學的流行期。關於唐代的學術,過去人們都說是兼行儒釋道三教。現在看來,唐朝的官方學術與民間學術應有不同,官方學術包括經學與道學,經學即五經及《論語》、《孝經》之學,其中《周易》用王弼注,《論語》用何晏的《集解》,這完全是玄學中《易》學的延續;唐代道學、道舉尊崇《老子》、《列子》、《文子》、《莊子》四部書,四部書都稱為經,這種道學可說是玄學中的老莊學的發揚或放大[2] 。通常意義上說,一個時代思潮在宏盛過後便會日漸式微,即使留些余緒,也不過氣若游絲。而玄學思潮經歷幾百年的綿延,入唐後非但沒有衰退,反而取得新一輪發展的恢弘氣勢。玄學至宋朝中葉被宋明理學取代。

Ⅱ 古代玄學是什麼

玄學,
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漢代儒學(經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

Ⅲ 什麼是玄學

玄學,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本來是道家(道教)哲學上的一個用語,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以《老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玄學又稱新道家,亦稱形而上學。形而上學,是原始哲學的一個門類。

玄學,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本來是道家(道教)哲學上的一個用語,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以《老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玄學又稱新道家,亦稱形而上學。形而上學,是原始哲學的一個門類,指對不可證明的無形世界本質的猜測,我們常說的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是後來的引申義。是一種研究存在的本體論體系,其理論原則是柏拉圖的世界二重化,歷史上是為神學服務的。13世紀起被作為哲學名詞,用以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靈魂、意志自由等)的學問。

Ⅳ 什麼是玄學

玄學又稱新道家,亦稱形而上學。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

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

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4)歷史上的玄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玄學劃分為三個階段。

正始玄學:以王弼、何晏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一階段,由漢末才性問題的討論演進到玄學本體論的范圍。尤以王弼對中國哲學的影響最大。

竹林玄學: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二階段。

西晉玄學:以裴頠、郭象為代表,構成玄學發展的第三階段。

玄學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哲學與學說,是那個時代的學術主潮。所謂「玄」,即《老子》所講「玄之又玄.謂。西漢之揚雄在《太玄·玄攤》中說:「玄者,幽攤萬類,不見形者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玄學

Ⅳ 什麼是玄學

很多人可能對玄學都是感覺一知半解的,也不太了解像我這樣的命理師,法師都是做什麼的?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什麼是玄學,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玄學是三國、兩晉時期興起的、以綜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學說為主的哲學思潮,故通常也稱之為「魏晉玄學」。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學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綜合儒道立論,把《周易》、《老子》、《莊子》稱作「三玄」。玄學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就是總天地萬物的一般規律「道」,它體現了萬物無窮奧妙的變化作用。玄學家們用他們改造過了的老、庄思想來註解儒家的《論語》、《周易》,對已經失去維系人心作用的兩漢經學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本體論。儒家的「禮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雖然也是玄學所討論的內容,但其主旨卻是道家的,即強調崇高的是「無」、「自然」和「無為」。

玄學所探討的中心問題盡管仍可歸結為天人關系問題,但在形式上,它已經擺脫了兩漢經學章句箋注的繁瑣破碎;在內容上,則拋棄了經學思潮的「天人感應」的粗俗的目的論之論證。

玄學家在多方面論證了道家的「自然」與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們一改漢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張「儒道兼綜」,孔子依然是最高的「聖人」。玄學所提出的或著重關注的有無、本末、體用、言意、一多、動靜、自然與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質的概念范疇,都是原始儒學和兩漢經學所不具備或不重視的,玄學的出現大大推動了中國哲學的發展。

玄學一開始是從古文經學內部產生的。先是出現了脫出鄭玄之學而更尚簡要、重義理的劉表、宋衷的「荊州之學」,稍後又崛起專與「鄭學」立異的王肅「王學」,後來才轉向何晏、王弼的玄學。玄學的發展演變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玄學正式登上歷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間(240~248),史稱「正始之音」。當時出現了何晏、王弼的「貴無論」。何晏作《論語集解》、《道德論》,王弼注《老子》、《周易》,他們「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晉書·王衍傳》);認為「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故恆言其不足」(《三國志·鍾會傳》)注引何劭《王弼傳》,意即孔子高於老子,孔子口說「名教」,實是「體無」,老子是處於「有」而論「無」。

第二階段:正始之後,隨著司馬氏集團奪取政權,各士族集團內部的斗爭日趨激化,玄學思潮內部也出現了「貴無」與「崇有」、「任自然」與「重名教」等各種爭論。出現了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異端」傾向,他們與司馬氏集團在政治上不合作,強調「名教」與「自然」對立,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輕視禮法。而樂廣、裴{危頁}「崇有論」基礎上,郭旬以其《莊子》完成把「貴無」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統一起來的任務。郭象提出名教與自然在理論上的一致性,他舍異求同,以「獨化論」來解決這對矛盾,認為聖人「雖寄坐萬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遙也」(《逍遙游注》);「聖人常游外以冥內,無心以順有,故雖終日揮形而神氣無變,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大宗師注》)。東晉

拓展

玄學是魏晉時期的哲學思想,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哲學思潮。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鑒於自漢至晉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社會價值觀念基本上都無變化的情況下,在意識形態領域內不可能憑空冒出一個與儒學對立並引導當時觀念形態的玄學。事實上,被後世認為的"玄學家",彼時都自認為在致力於經學,並做出很多成績,"玄學"之名是在魏晉之後出現的。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一直有談論形而上學的傳統,並以倫理綱常為自然之道。後來佛學也屬兩晉談玄的內容,因此把玄學簡單地稱作"新道家",是一種誤會。[1]以後,玄學開始與佛教中般若學合流,逐步變為佛學的附庸。

學術要旨

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夏侯玄、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

魏晉玄學指魏晉時期以三玄思想為骨架,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本末有無」問題,即用思辨的方法討論關於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的問題,也就是說它一種遠離「事物」與「事務」的形式來討論事務存在根據的本體論形而上學的問題。它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企圖使中國哲學在基礎上建構把儒道兩大家結合起來極有意義的哲學嘗試。在哲學上﹐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的貴無與崇有兩派。

簡要介紹

玄學,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玄學與先秦子學、隋唐佛學、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朴學並稱中國古代的重要學術思潮。"孔老之辨"最初產生自《莊子》內外雜篇,表現為揚老抑孔,而魏晉玄學認為老子不及聖人孔子,其代表人物王弼更以易會通孔老,以易學"寂感"說為聖人觀,使得孔、老、易三系的不同聖人觀統一於玄學。此後,玄學發展趨勢由易入佛,以易學"寂感"說為特徵的聖人觀影響了六朝庄學、佛學、易學,乃至影響於理學。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時期。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也可以說是儒家之學以一種新的表現方式。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與世俗所謂玄學、玄虛實有不同。「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揚雄也講玄,他在《太玄?玄摛》說:「玄者,幽摛萬類,不見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而《老子》、《莊子》則被視為「玄宗」。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玄學之「玄」,出自《老子·一章》中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就是總天地萬物的一般規律「道」,它體現了萬物無窮奧妙的變化作用。玄學家們還用他們的老、庄思想來註解儒家的《論語》、《周易》,對已經失去維系人心作用的兩漢經學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本體論,維系儒家的「禮法」、「名教」、「人道」等思想。

玄學所探討的中心問題盡管仍可歸結為天人關系問題,但在形式上,它已經擺脫了兩漢經學章句箋注的繁瑣破碎;在內容上,則拋棄了經學思潮的「天人感應」的粗俗的目的論之論證。玄學家在多方面論證了道家的「自然」與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們一改漢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張「祖述老莊」,調和儒道。玄學所提出的或著重關注的有無、本末、體用、言意、一多、動靜、夢覺、本跡、自然與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質的概念范疇都是道家所具備重視,而原始儒學和兩漢經學所不具備或不重視的,玄學的出現大大推動了中國哲學的發展。

郎擎霄《莊子學案》概述說:當時達官名士,多宗老莊如王弼、何晏、山濤、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王濟、王衍、盧諶、庾數、庾亮、桓石秀、司馬彪、崔饌、李頤,宋戴順、李叔乏、祖沖之、徐白珍,梁江轎、伏曼客、摜埸、嚴植之、劉昭、庾曼倩,周弘正、徐陵、全緩、張譏、陸瑜,程駿、邱晏,杜弼其最著者也。這是一個不小的名單,但並非全部。社會各階層習《庄》之風蔚為大觀,按呂思勉先生的說法,此風一直到隋才慢慢停息。「帝王、貴戚、大臣、武夫、儒生、文人、藝士、婦女無不能之。余風又流衍於北。入隋乃息。」

玄學至東晉後不減反增更是風行,王弼《周易注》在南朝立於學官,南朝宋齊兩代的官方四學都包括玄學,梁、陳兩代又盛行講論「三玄」之風,故而東晉南朝都應當是玄學的流行期。關於唐代的學術,過去人們都說是兼行儒釋道三教。現在看來,唐朝的官方學術與民間學術應有不同,官方學術包括經學,經學即五經及《論語》、《孝經》之學,其中《周易》用王弼注,《論語》用何晏的《集解》,這完全是玄學中《易》學的延續。通常意義上說,一個時代思潮在宏盛過後便會日漸式微,即使留些余緒,也不過氣若游絲。而玄學思潮經歷幾百年的綿延,入唐後非但沒有衰退,反而取得新一輪發展的恢弘氣勢。

演變

東漢末年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隨著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也開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論辯。這種論辯猶如後代的沙龍,風雅名士(以嵇康、阮籍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恰是魏晉風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談論玄道,當時人稱之為"清談"或"玄談"。

據清代學者趙翼《二十二史剳記》稱,清談之風始於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何晏、王弼可以說是創始人,他們都是當時貴族名士,影響所及,便成一代風氣。《晉書》上所謂"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個魏晉時期玄談風氣。

何晏、王弼主張"貴無論",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晉書·王衍傳》),又提出"名教"出於"自然"說。其後阮籍、嵇康主張"越名教任自然"(《與山巨源絕交書》)。嵇康並"以六經為蕪穢,以仁義為臭腐"(《難自然好學論》),"非湯武而薄周孔"(此句也是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篇文采斐然權不談,一般來說可以算是嵇康的宣言書,甚至是當時魏晉二三子的宣言書,但竊以為,依當時歷史情勢來看,嵇康其意並非真的"越名教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而是作文明志而已,說地明白點,便是讓那司馬家知道自己的心思,而事實上顯然不是真的堅決"越名教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這在嵇康其它文章中可知一斑)。其後完成於郭象,其作《莊子注》,此書一出,玄學大暢,"儒墨之跡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焉"(《晉書·郭象傳》)。

從嵇康、阮籍、張湛、韓伯、陶淵明、袁宏等玄學家的思想可以看出,如果說,魏晉玄學是精緻的形而上的哲理玄思,則當時的養生可謂是實踐中的操作,這二者,構成了互為表裡的關系。對此,湯用彤早已指出:「中華方術與玄學既俱本乎道家自然之說。漢魏之際,清談之風大盛。牟宗三先生也說過:「道家工夫自心上作,而在性上收獲。無論是『不離於宗』之天人,或不離於精不離於真之至人、神人,皆是從心上作致虛守靜之工夫。從此作虛靜渾化之玄冥工夫,始至天人、至人、神人之境,而養生之義亦攝於其中矣。」這一論斷甚為精透。道家本體的實體性、實在性,透過養生、長生說即可轉化為神仙術。他又說:「通過修煉之工夫而至長生,成仙,則是順道家而來之道教,已發於第二義。當然第二義亦必通於第一義。」他認為:「原始道家並不自此第二義上著眼,嵇康之《養生論》卻正是自此第二義上著眼,而向、郭之注庄,卻是自第一義上著眼。」東晉時期,佛學蓬勃發展起來,玄學與佛學互相影響,佛學者談玄,玄學者論佛,成為一時風尚。言其合流,固是當時學術發展之大趨勢。東晉以後,玄學與佛學逐漸合流,並被佛學所取代。

在魏晉時代,老莊的玄學特盛,因玄學與般若學相近,當時僧人也高談玄學。佛教到東晉時,其勢大盛,西域大師接踵而來,中國寺僧,漸具規模。般若之學大行,談玄說妙。最可稱道者為羅什之東來,法顯之西行,道安之領袖群倫,羅什之大開譯業。什之門下十哲四聖,皆當時精研老莊的第一流學者。時北方世亂,道安高足慧遠隱居匡廬,研究般若,毗曇,提倡彌陀凈土,一時名賢大集,成為江南佛法之重鎮。後有真諦之譯唯識諸論,羅什法顯等又譯十誦、五分、四分等律。諸宗經論於是大備。僧肇是東晉時期的著名佛學家,他以"即體即用"的理論貢獻,在中國哲學和佛學史上佔有極重要地位。由於其出入於佛玄之間的思想特色,學界歷來對其佛學玄學化問題評判不一。通過對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論》的解讀分析,可以看出由於僧肇佛學與魏晉玄學有不同的理路、不同的理論建構和不同的境界追求,從而使兩者有內容實質上的區別,而"即體即用"的中道空觀是僧肇佛學雖運用了玄學但沒有玄學化的根本原因。[5]總的來說,玄學是當時一批知識精英跳出傳統的思維方式(修齊治平),對宇宙、社會、人生所作的哲學反思,以在正統的儒家信仰發生嚴重危機後,為士大夫重新尋找精神家園。南北朝時期佛教才逐步獨立,至隋唐方高度發展並形成各種宗派。佛教般若思想大約是兩晉之際傳入中國的一種思潮,佛教徒借玄學的概念、命題來闡發自己的思想,以便使這種思想更容易更迅速地進入上層統治階級和士人階層。玄學內部有許多的派別,如貴無派、崇有派、獨化派等等,這些派別的影響使佛教內部發生分化,東晉時期,佛教內部因對般若思想理解不同而出現了所謂「六家七宗」的爭論。僅就《高僧傳》中的僧人就有支遁、道安、僧肇、佛圖澄等64位名僧都有極高的玄學水平。從中不難看出東晉南北朝玄佛合流的盛況。東晉時,玄學家雖然精通佛教,卻不在注老莊列中運用佛教理論。南北朝道教也開始大量吸收老莊玄學理論構建神學。玄學衰落後分別被般若、理學、禪宗所繼承。

Ⅵ 玄學是什麼

玄學一詞出自《老子》一書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就是指對《老子》,《莊子》,《周易》這三部書的研究和解釋。它是儒家學說和道家學說的結合,所討論的是一些遠離實際的抽象的問題,如有,無;才,性;本,末;言,意等。
玄學的產生有其思想淵源。漢末,儒家經學不是煩瑣荒誕,便是流於讖緯迷信,不能再作為統治的思想武器。於是一些思想家突破儒家的限制,雜采各家,特別是推崇道家,創立了一套新的思想體系,即玄學。玄學的產生也有社會的原因。魏晉時期,因為封建統治者內部互相殘殺,一些士大夫和門閥貴族朝不保夕。他們力圖尋找一種精神寄託和應付事變的理論,崇尚玄虛的老莊學說正好適合他們的需要。於是,他們就轉向討論一些玄而又玄的問題。
玄學通過精緻的哲學理論形式來傳播。他們討論的中心在於建立一個以無為本的唯心主義體系。如魏晉玄學最早的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都認為「天地皆以無為本」,被稱為「貴無派」。在政治思想上,王弼又提出「名教」出於「自然」的觀點。名教是指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倫理道德;自然指玄學中所講的「道」,即天道和人類本性。而「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認為自然和名教是對立的,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西晉玄學的代表人物向秀和郭象則認為,現存的「名教」是「自然」的最好表現,為統治秩序辯護。雖然各人說法不一,但都在證明「貴自然」,即讓生活態度符合自然原則,也就是符合人性,統治者也要做到「自然無為」。
玄學在其認識論和思想方法上,主張「得意忘象」和「得象忘言」。王弼根據莊子「得魚忘筌」的說法,提出「言者所以明象,得意忘象;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周易略例.明象》),意思是說言語是為了明象的,如果已經明確了象的意義,就可以把言語忘掉。象是用來保存意的,如果已經得到了意,可以把象忘掉。好比過河,橋梁是過河的工具,過了河,橋可以拆除。玄學的這一求簡得意的方法與漢儒的煩瑣學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玄學在當時能很快地在社會上流行開來。
玄學對當時的思想解放做出了貢獻,它為一部分士大夫蔑視禮法和個性自由創造了條件,但另一方面,玄風所及也有其壞的影響,它又為一些士大夫不關心社會,逍遙空虛,生活腐化,道德墮落提供了擋箭牌。玄學家們崇尚清談,其內容都是一些脫離現實的空洞議論。清談發展到東晉,完全成為口頭虛語,紙上空文。執政的達官貴人終日口談玄理,不屑管理政務,是導致東晉滅亡的一個原因,也就是所謂的「清談誤國」。《世說新語》就是專門記錄魏晉清談的一部書。
玄學雖尤以東晉社會為盛,但隨著東晉王朝的滅亡以及佛教在南朝的興盛,玄學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Ⅶ 玄學指的是什麼南華經與玄學之間有什麼關系

玄學就是“方術”,也就是早期的道教思想。南華經就是玄學的根本典籍。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著所謂“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進而催發了人們妄圖“成仙得道”的慾望,所謂的“玄學”,也就在一段時間大為興盛,後來的明朝,甚至成了名副其實的“修仙王朝”,一代代帝王都為“長生不老之學”耽擱,幾十年不上朝的道士皇帝都是屢見不鮮。玄學到底是什麼呢?“玄學經典”南華經和玄學之間又有著什麼聯系?

綜上所述,玄學其實就是“長生不老之學”,南華經就是玄學的根本典籍之一。

Ⅷ 什麼是玄學

玄學指的是魏晉時期的哲學思想。

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

學術要旨

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

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

魏晉玄學指魏晉時期以三玄思想為骨架,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

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本末有無」問題,即用思辨的方法討論關於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的問題,也就是說它一種遠離「事物」與「事務」的形式來討論事務存在根據的本體論形而上學的問題。

它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企圖使中國哲學在基礎上建構把儒道兩大家結合起來極有意義的哲學嘗試。在哲學上﹐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的貴無與崇有兩派。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玄學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