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發展具有什麼和什麼

中國歷史發展具有什麼和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1 18:30:11

⑴ 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 每階段具有什麼特點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既要學習歷史,更要傳承歷史。下面簡單介紹了中國歷史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

1、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3、中國現代史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中國歷史每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1、先秦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生產力不斷進步,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模式確立;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漢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開創並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農耕經濟進一步發展;

3、魏晉南北朝

是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封建國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現融合的局面。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4、隋唐

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完善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封建經濟空前繁榮,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文化輝煌燦爛,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5、宋元

是我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中國由分裂逐步走向統一,以漢族為主的兩宋政權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戰爭一度頻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進一步走向融合。全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超過了前代,中國的封建經濟高度發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達到我國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國繼續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6、明清

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農耕經濟高度繁榮,手工業、商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與此相適應,明清文化異彩紛呈,但與世界相比,由於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中國未能與時俱進、與世界同步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逐漸落伍了。

⑵ 中國歷史發展具有什麼特點

歷史的發展一定是以統一為潮流的 各個朝代都是如此
我是文科生 相信我

⑶ 中國的發展歷史與進程是什麼

中國 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經過漫長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歷史王朝簡記: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就此完。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物證,可將中國歷史(炎黃文明)劃分為十個紀:

炎黃、虞夏、商周、齊楚、秦漢。

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黃紀: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約兩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紀)。以農業社會、母系社會末期、銅石並用時代、父系社會初期為准。炎黃紀已經出現私有制、商業、戰爭、奴隸。

二、虞夏紀: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約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紀)。二里頭文化兜底:以青銅器時代初期、雙輪車、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標志為准。傳說時代的顓頊、帝嚳、堯、舜、禹或可研究納入本時代故事集。

三、商周紀:青銅器時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為典型代表。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國人暴動為本時代三部曲。約八百年。

四、齊楚紀:銅鐵並用時代,約六百年。以齊楚為代表的眾多周邊族群勢力(分別代表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大規模融入華夏,為最終形成漢族奠定了基礎。

這個時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潰、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東遷,尊王攘夷、問鼎中原,商鞅變法、長平之戰等等重要歷史故事

五、秦漢紀:鐵器時代初期,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大一統、書同文為時代口號,史記、漢書為時代標志,蔡倫改進造紙術更具有劃時代意義。有秦並六國、大澤鄉起義、楚漢相爭、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筆從戎等重要歷史故事。

⑷ 中國的歷史發展是什麼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隋唐五代時期,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影響廣泛。武周時期,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而使國際地位達到頂峰。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文化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時,經濟取得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清朝時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北伐戰爭後中國國民黨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31年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解放戰爭後,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提升到更高水平。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入探索中國歷史發展道路。

加強歷史研究中的理論創新,形成融通古今和中西的理論新概括;善於挖掘新史料、用好已有史料,並且注重研究方法創新,不斷拓展和深化一些領域的研究;推出集中體現史家史才、史學、史識的精品力作,不斷提升中國史學的影響力。

⑸ 中國古代史的發展

中國古代史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的歷史。
中國古代史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六個時期。
第一階段:先秦(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會時期
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
夏商西周分別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的形成、發展、興盛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大大發展,從而引發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變革,促使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瓦解。公元475年,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標志著封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戰國時期,頻繁的兼並戰爭,雖加重了人民的災難,但也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一的步伐。西周的典章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孔子和儒家思想對後世和東方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二階段:秦漢(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
第一個封建大一統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確立。秦創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兩漢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得到強化。西漢雖實行郡國並行制度,但封國已是地方行政單位。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並不斷發展,國家的版圖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斷加快,各民族經濟文化聯系加強。與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往活躍起來。
絲綢之路開辟。封建經濟得到發展,生產力有了提高。秦的統一和統一貨幣、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秦漢時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發展。出現了很多領先世界的發明創造,文學藝術絢麗多彩,史學、哲學成就輝煌。此時,佛教傳入,道教產生。這些,對後世和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
南方相對安定,大量南遷的中原農民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和工具,與當地漢族人民和少數民族,共同開發江南,從而使南方農業有了新的發展,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出現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第四階段:隋唐(581年至907年)
封建社會繁榮時期
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其速亡後,唐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繁榮昌盛時期。
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出現了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的舉措。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均田制、租庸調制和兩稅法是重要的經濟制度;科舉制是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
唐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展階段,其所實行的開明民族政策,恩威並用,正確處理了民族關系,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邊疆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對外交往活躍,超過以往各代。統一局面的實現、統治政策的調整,民族交往的擴大,使封建經濟有了很大發展。
農業產量提高,手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商業和城市繁榮。隋唐文化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學技術走在世界前列,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書法、繪畫成果卓著。
第五階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
民族政權並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沒有完成全國性的統一。遼、夏、金、蒙與漢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權並立。各民族政權之間,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進一步發展。邊疆地區都迅速封建化。
元的統一並實行行省制度,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南宋時,南方經濟超過了北方,我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科技有突出的發展,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於此時。宋詞、話本、元曲、史學,是文化領域的突出成就。
第六階段:明清(鴉片戰爭以前,1271年至1840年)
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時期
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明代取消丞相制度,設立特務機構;清代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
明朝中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清初有所發展,但由於封建勢力的束縛和阻礙,成長十分緩慢。對外關系方面,一方面,鄭和下西洋;歐洲殖民勢力入侵,中國進行了有效的抵抗。
從整體上看,主要實行封閉、落後的閉關政策。元明清的科技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文化承古萌新,但與西方漸有差距。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思想領域早期民主啟蒙思潮潛滋暗長;小說等具有鮮明時代特色。西方傳教士來華,中西文化交流進入新階段。

⑹ 中國古代史發展的主線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具有很明顯的階段性,到現在而言,已經有很多學者對歷史的發展提出了很多的分類,但從大的方面來講,一般都是兩類,其中一類是基於歷史發展法則的劃分,另外一類是基於歷史事實的劃分。

在中國古代社會基礎就是百姓百姓經歷了一個很長的,又不斷變化的發展過程,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具都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而這也是我們對中國古代發展的研究之一,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百姓又發生了新的分化,分出了平民,庶民和富民等,而這也是我們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曲折研究的重點之一。

⑺ 中國歷史發展具有什麼特點

一、原始農村公社和氏族關系的殘存,長期在中國古代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存在,直到今天社會主義時代仍可看到它的陰影.
二、皇權,長期在中國古代和封建時代發揮影響.影響很大,好像皇帝和國家手持著中國歷史的指揮棒,中國歷史在他的指揮棒下旋轉前進.

⑻ 中國古代史的歷史特徵和發展趨勢簡單的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一、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三、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四、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五、明、清(鴉片戰爭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原始社會
約四千多年前傳說中的黃帝、堯、舜時期。
奴隸社會
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殷,西周時期開始。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共和行政。我國歷史開始有確切紀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春秋時期開始。
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我國進入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
戰國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被立為諸侯。
公元前256年秦滅周。
秦朝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滅六國。
劉邦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稱始皇帝,建立郡縣制。
公元前206年劉邦滅秦。劉邦被封漢王。西漢紀年開始。
漢朝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結束,項羽自殺,劉邦稱帝。
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漢亡。
公元23年昆陽之戰,劉秀大破王莽軍,新朝亡。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
三國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稱帝,國號魏。東漢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西晉,魏亡。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即位,東晉開始。
南北朝
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宋朝(劉宋),東晉亡。南北朝開始。
隋朝
公元581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唐朝
公元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隋煬帝被殺,隋亡。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後梁。唐朝亡,五代時期開始。
宋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宋太祖)稱帝,建立北宋, 後周亡。五代結束。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
元朝
公元1271年忽必烈稱帝,定國號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公元1276年元軍攻佔臨安。公元1279年元軍攻佔厓山,南宋亡。
明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明軍攻入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亡。
清朝
公元1636年李自成稱闖王。後金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
另類時代劃分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物證,可將中國歷史(炎黃文明)劃分為十個紀:
炎黃、虞夏、商周、齊楚、秦漢;
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黃紀: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約兩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紀)。以農業社會、母系社會末期、銅石並用時代、父系社會初期為准。炎黃紀已經出現私有制、商業、戰爭、奴隸。
二、虞夏紀: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約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紀)。二里頭文化兜底:以青銅器時代初期、雙輪車、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標志為准。傳說時代的顓頊、帝嚳、堯、舜、禹或可研究納入本時代故事集。
三、商周紀:青銅器時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為典型代表。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國人暴動為本時代三部曲。約八百年。
四、齊楚紀:銅鐵並用時代,約六百年。以齊楚為代表的眾多周邊族群勢力(分別代表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大規模融入華夏,為最終形成漢族奠定了基礎。這個時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潰、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東遷,尊王攘夷、問鼎中原,商鞅變法、長平之戰等等重要歷史故事。
五、秦漢紀:鐵器時代初期,中國進入帝制時代。
六、魏晉紀。亢龍有悔,黃巾起義,三國兩晉,五胡亂華,十六國走馬,南北朝並立。
七、隋唐紀。鳳凰涅盤,盛世隋唐,隋文科舉,大乘玄奘,貞觀天可汗,則天女皇帝
八、宋元紀。天下一家,地獄天堂,文明臻極,野蠻大成,
九、明清紀。
十、共和紀。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辛亥,北伐長征,民國共和,抗戰翻身。

⑼ 中國的歷史發展有什麼特點

奴隸社會:國家壽命普遍較長,後期戰亂不斷封建社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迭頻繁資本主義社會: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在中國純的資本主義時期基本沒有社會主義:這個就不多說了

⑽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恢復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49~1957年)。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中國共產黨運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僅用三年的時間就奇跡般地在戰爭廢墟上恢復了國民經濟,並在此貧窮落後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一五」時期開展了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工業建設,為我國基礎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大大縮短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距離。

2、動盪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進行經濟建設的時期,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時期,前幾年是失誤,後幾年糾正和彌補失誤。

總的來說,1958~1978年的20年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帶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和「一五」計劃成功的喜悅開始,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最後帶著對「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對計劃經濟體制的困惑而結束。

3、經濟體制轉型初期的中國經濟(1979~1991年)。

中國20年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經歷的曲折、挫折、災難、困惑,孕育著一場新的探索。國民經濟經歷了1986~1987年的「軟著陸」,1988年價格「闖關」和1989~1991年治理整頓的曲折。

4、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中國經濟(1992~2002年)。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統一了全黨關於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方面的認識,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第一階段

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承上: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啟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1)鞏固了人民政權;

(2)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4)一五計劃制定及超額完成;

(5)召開全國一屆人大,制定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由於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過於迅猛,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 。

2、第二階段

中共八大制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開始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

(1)鋼、煤、原油、發電等主要工業品產量都有很大增長。大慶油田建成,結束了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

(2)涌現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社會主義建設的傑出代表;

(3)新興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原子能工業和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1958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3、第三階段

以階級斗爭為綱國民經濟在曲折中前進,糧食、鋼、煤、原油持續增產,成昆鐵路、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十年間,使我國經濟損失約五千億元。

4、第四階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工業上,建成了上海寶山鋼鐵公司、湖北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南昆鐵路等一批重點工礦企業。建立起獨立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強國之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

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昭示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0)中國歷史發展具有什麼和什麼擴展閱讀: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發展的主線。

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今年是中共八大勝利召開60周年。

60年前,八大明確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八大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是基本正確的,但是由於當時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思想准備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確意見後來沒有能夠堅持下去。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1981年作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確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32年特別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歷史。

再次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這一提法一直沿用下來。6年之後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更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既不同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我們在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既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那麼不斷解決這一矛盾就構成這個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線。經濟是基礎,是手段,落實到社會層面就是要著眼於民生問題的解決,這也是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全一致的。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把新中國60餘年的歷史分作六個階段加以討論。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之前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革故鼎新,為新中國未來的社會建設奠定環境基礎和制度基礎。

從1956年中共八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是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歷經曲折,但是大規模開展的工業化建設為下一步的民生改善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而且人們從親身經歷的探索和曲折的反思中獲得了開辟新路、改革開放的精神動力。

之所以將這20年放在一起來看,主要是基於這一時期的民眾生活變化不大,相關體制包括計劃經濟、二元結構、單位體制等等也一直延續下來,還有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戰略和越來越「左傾」的指導思想等。

從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到1982年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時間不長,是一個結束動亂後休養生息、撥亂反正的階段,執政黨的工作重點重新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並從醞釀、徘徊、躁動中逐步形成改革開放的新思路,中國再次迎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春天。

從1982年到1992年是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開啟了全面改革的新征程,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從1992年到2002年是第五個階段,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接下來的10年是第六個階段,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更為全面的小康社會,民生建設民生保障受到空前重視。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各階層利益多元化,社會矛盾易發多發且極為復雜,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需要實現更加和諧更加協調的發展,因而社會建設的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國60餘年的社會發展史,也就是圍繞民生主線開展的社會建設史。特別是改革以來幾個階段的民生進步和發展取向,也暗合著馬斯洛揭示的人類需求層次階段性台階式提升的基本走勢。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發展具有什麼和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