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分析怎麼寫

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分析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12-12 02:21:55

❶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的喜愛遷移到對教師所教內容上,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筆者一直認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朋友。教師要以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教師和學生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後,在教學時就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礎上將課堂效率發揮到最大,教學效果就更加顯著。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指師生關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際關系。課堂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學生也不再是唯命是從的士兵。師生之間可以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合作討論、彼此爭辯、暢所欲言,師生都將成為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合作夥伴。師生之間應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語言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從而和諧共進。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融洽,有利於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師要真正做到發揚民主,與學生平等對話;主動接觸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求得師生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感到教師既可敬又可親,是他們的良師益友,使得學生更加積極認真地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否則,就算你上課上得再精彩,說得天花亂墜,效果也不會很明顯。更重要的是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採納學生的建議,因為接受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要求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推動教學改革的主要動力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我們只是猜測他們需要什麼。就像主持人一樣,要滿足觀眾的需求,就要了解觀眾的口味,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斷突破。服務對象參與服務項目建設,有利於服務水平的提高和服務質量的保障,這是商業領域成功的秘訣,也是今後學校成功辦學的策略。學生對教學提出建議,教師進行演繹,或指導學生自己為自己上課(通過角色的交換,學生能力提高更快),要求教師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教師,這樣有利於加快教改步伐,推動教改的進步和發展。
二、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吃透知識,更應該先准確地把握《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稿)》的方向,掌握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握學生的思維起點,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教師在平常備課時,一定要非常熟悉課本,明確重難點,並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需要備學生。要時時想到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輕鬆快捷地熟記知識點、如何解題又快又准。例如: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教學,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發生的一次產業革命,本身的重大變化就是以電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業動力結構發生了重大改進,使工業發展的動力更強大、持久和穩定,所以,學習本課主題可從電力的廣泛應用為切入點,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再概括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點。對這些特點的了解是深入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意義的先決條件。因此,可以讓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兩次工業革命的對比,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加深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設計,先易後難,先慢後快,這樣才能做到好學生能吃飽,後進生能吃到。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這樣才會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而且針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盡量鼓勵學生參與目標的設計,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例如,在學習巴黎和會的性質時,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就是通過學生對巴黎和會簽定的一系列條約內容的分析、探討的活動認識到《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定的掠奪性條約,從而得出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集團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這一重要結論。
為保證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歷史的學習特點對學生實施探究性教學。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採用小組「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通過查閱報紙、報刊雜志、書籍以及利用網上資源收集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針對學生收集的信息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到了相關知識,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法西斯的殘暴本性,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斗的重要性,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確立起為人類的解放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還培養了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三、避免盲目趕進度
歷史學科教學內容較多,古今中外,錯綜復雜。許多教師為了在中考前贏得更多的備考時間,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拚命趕進度,也不管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知識要點。以後復習時,學生不明白又重新上一遍課。筆者個人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一來並沒有真正贏得時間,反而很被動。還不如一步一個腳印,平時上課就把知識落實到位,穩扎穩打。二來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歷史科與其他學科一樣,知識之間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好(特別是事件的背景),直接影響後面知識的理解。不懂的內容越來越多,學不懂就不想學;不想學就更不懂,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內容,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不應該盲目地趕進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並不是對教材作大的調整,而是指一個單元需要多少課時完成,每課時內容分配,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每節課講多少內容,講到什麼程度。這些都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強求一定要完成多少任務。例如我們在學習《法西斯勢力的猖獗》時,由於初中生缺乏對經濟危機方面知識的積累,使之對濟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加速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嘗試製作了一張「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簡表,使學生在鞏固本課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總結、歸納歷史知識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課「經濟危機」,又誘使學生思考下一課有關二戰的內容,逐步掌握知識間的聯系及課程編排的意圖,形成階段性的知識系統。
科學地安排好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有選擇地採用多媒體教學
每節課都採用多媒體教學,這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太切合實際的,並且耗時較多。我們只能有選擇地將一些難理解的、抽象的、有危險的、知識量大的課題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為多種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個興奮點,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如講「新航路的開辟」內容時,對於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且容易混淆。筆者在課堂上使用自製的多媒體課件,先用地圖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著分別用四種不同顏色的動畫箭頭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並配以聲音講解,然後將各知識點歸納成對比表,展示給學生,接著顯示相關練習題進行測試。學生學習後,效果很好,大多能講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但有的教師嘗到多媒體的甜頭後,便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運用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其他常規媒體的運用。事實上,任何教學媒體都有所長,也有所短。盡管多媒體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媒體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直觀教具、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等。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多媒體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結合,優化教學。
五、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堂練習。現在學生手裡都有多本練習冊,有些習題多次重復,還有些題超綱過難,重復的習題學生厭倦,過難的習題給學生增加負擔,喪失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篩精選習題,避免學生浪費時間,做無用功。並且講評時,要根據大部分學生的要求,沒必要逐一講解。大部分學生明白的可以不講,個別不明白的同學可以課後單獨輔導。學生平時測試或考試時,教師也應該一起考。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講解時才更有針對性。
要想切實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這要求我們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得當,我們的課堂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❷ 有關歷史老師教學評價

創新是民族提高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信賴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進取思考、質疑問難、大膽發表。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歷史老師教學評價,歡迎大家閱讀,僅供參考!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1

我們作為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我們應當相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號召,我們的教學模式也應當改變。新課程、新標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這就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學生本位的新模式。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餘地,從而得到鍛煉,到達基礎知識、本事培養、思想 教育 三位一體,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認知指導實踐,許多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新 方法 。

我所在的實習學校豐潤二中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構成了「豐潤二中 高效課堂 七環節教學程序」,即:(1)檢測復習(5分鍾),檢測上一節學習資料,相互訂正,上交。(2)情境導入(2分鍾),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自主學習(12分鍾),以一體化教學案為引導,學生對教材資料進行自學,完成相關題目。(4)合作探究(8分鍾),學習小組內部交流,互幫互學解決問題。(5)交流展示(8分鍾),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對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或提出問題。(6)教師評議(10分鍾),教師點評小組成果,提升知識精華(方法、規律、疑難)。(7)鞏固練習(5分鍾),針對本節目標進行達標練習,反饋矯正。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確保了新課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落實,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課上經過這「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在大多時候充當的都是提示、 總結 這樣的主角,不在時傳統課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課的時候只能聽見教師一個人在說話的聲音,學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動的學習。此刻上課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在上課的時候女教師說的話很少,大多的時間是留給學生自我討論問題,有利於發揮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而不是等這教師直接給答案。經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來的答案學生記得更牢固。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開放性的試題,學生也會答得順風順水。

在上課的時候所有的教師都會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在課堂上更大的發揮學生的作用。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2

歷史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本事,所以其課堂教學具有不一樣於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經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資料編排突出了對這種本事的培養,採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歷史教學觀」,使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歷史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歷史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教師過分強調歷史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分析。這次中學歷史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是應當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歷史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本事,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歷史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歷史教材只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歷史就必須融入歷史的海洋,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歷史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歷史,能夠使用歷史表達自我的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 教學方法 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並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不一樣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進取性。歷史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歷史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資料,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能夠討論本課的問題,並且能夠用歷史發表自我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教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本事,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歷史,或者是說與本堂課毫無聯系的話題,這需要教師時常督促。

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簡便,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用何種姿態應對學生。教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景下,還能採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3

(1)應以課程標准為依託,轉變課程理念,明確教學資料目標性。

課程標准為教學依據的思想,凸顯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國家在歷史新課改中的政策與發展方向,體現了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基本要求。

我們僅有經過對課程標準的認真學習、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的資料標准、實施提議等資料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確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而進一步全面提高全體國民素質。

新課改要求教師做課程的開發者,在「一綱多本」的時代,如何在課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和教材具體資料處理教材,是課改中教學創新的起始點。

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資料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構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其次注意到「簡述」和「了解」這兩個不一樣本事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了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終根據上下節的課標資料,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資料的處理和學習探討。

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能夠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

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經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對「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這一教學難點的完成,教師能夠用講解法或材料解讀法來突破。這樣即可靈活處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緊扣課標要求完成教學目標。

(2)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歷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進取、主動參與,就談不上歷史教學改革,教師的完美願望也就無從實現。學生是否能夠進取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是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歷史教師不僅僅要使學生能夠較好掌握運用知識,努力創設新的歷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自我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斷得到發展。

在學習《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以多媒體的手段經過講授法、討論法、材料學習法、觀察學習法、實踐學習法等多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逐步地使學生掌握科學的 學習方法 。

比如:經過設置問題情境,進行導入新課和引導學生認識「歐共體構成原因」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並結合相關資料,以材料解析題形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本事,並加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經過觀看「歐共體構成」的錄像,讓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經過「中國和平崛起對世界歷史產生哪些影響」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精神,充分地發揮學生的進取性和創造性能,使教學資料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經過圖示教學法,幫忙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發展的現象,使所學知識具體化、直觀化。經過「對戰後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我們有何啟示?」問題提出,將歷史學習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體現歷史教學的人文關懷。

(3)以培養多元智能為宗旨,轉變單一評價機制,增加評價標準的多樣性。

課標中的評價提議明確指出:「遵循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

所以,我們要注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創新,有時學生提問很有深度,我們要善於賞識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歡樂,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僅僅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本事也得到必須的提高。

在學習了《英國的制度創新》、《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資料和了解世界主要大國崛起的情景,思考當今中國路在何方,啟發學生為中華崛起而學習。

我就組織學生觀看《大國崛起》的錄像或文字材料,並寫出 觀後感 的小論文。學生興趣很高,在觀看之餘,進取撰寫 讀後感 。寫小論文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生的心靈感化和愛國情結的升華。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4

在多年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初中生對歷史課存在著嚴重的厭學現象。造成這種情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容易掌握,只要看書就可了解,用不著聽講,要考高分只要死記硬背即可。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種方法根本不可能把歷史學好。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不會厭學。

一、運用 歷史 故事 激發學生的興趣

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講解生動的歷史故事恰好能做到這點。如講商朝歷史時結合《封神榜》的故事講,同學聽的津津有味,下課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還可供給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我講解,培養學生的演講本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對歷史人物串聯講解

如講韓非時,提到其慘遭陷害的情景,誰害死韓非是他的嫉賢妒能的同學李斯;誰害死李斯是歷史上著名的巨奸趙高;誰殺死了趙高呢是秦王子嬰;誰殺死子嬰呢是霸王項羽;項羽結局如何呢……這樣一個引出一個,學生自然聽得專注入迷。

三、比較分析法

對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大多簡單雷同,學生聽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一樣,例如,將鄭和、哥倫布進行比較,無論在航行的時間、規模、次數上,鄭和都要超過哥倫布,但為什麼哥倫布比鄭和的影響更大呢鄭和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朝貢貿易違背了經濟規律,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哥倫布的遠航引起了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四、從人性角度講述歷史人物

歷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觀的因素往往能夠改變它應當有的模樣。如對「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這一歷史現象的解釋,其中,固然是由於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力,但孫中山個人的因素在那裡占幾分事實上,當時孫中山雖然對袁世凱不放心,但他對袁世凱還是寄予了很大期望;並且孫中山一生誠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沒有一絲一毫的中國官僚的權利慾,他完全是帶著對天下難民的博愛而擔當起政治使命的」。以孫中山的個性和品格,為了「民主共和」的盡早實現,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僅兩個月就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當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運用得恰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5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此刻,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像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設計上,能夠採取自由 辯論 、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能夠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跡,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進取性。歷史課堂提問應當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確定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置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

一是要設置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並非一目瞭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知識的區別和聯系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必須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本事。

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思想的不一樣特點,並分析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是要多設置一些指向明確,貼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此刻課堂上。舉例來說,講授唐朝晚期的歷史時,讓學生分析「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

經過這么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唐朝滅亡的原因,並很好地鍛煉了其歷史思維本事。中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 邏輯思維 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有關歷史老師教學評價相關 文章 :

★ 歷史老師教學課堂反思

★ 學校歷史老師的教學反思

★ 歷史老師個人課堂教學總結

★ 對老師的教學評價精彩評語

★ 歷史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篇(2)

★ 對老師的教學評語

★ 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分析範文

★ 歷史老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 老師教學考核評語

★ 初中歷史老師教學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❸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進行地如火如荼,教學模式也隨之一改再改,日見豐富。新課程、新標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隨著形勢的發展,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歷史老師教學評價,歡迎大家閱讀,僅供參考!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1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能夠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系現實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能夠讓學生深入思考「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 總結 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 文化 教育 事業。今日,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進取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2

新課程改革進行地如火如荼,教學模式也隨之一改再改,日見豐富。新課程、新標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隨著形勢的發展,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如何把學生學習歷史的進取性調動起來,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餘地,從而得到鍛煉,已是一個關鍵性問題,也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經過歷史教學,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頭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 反思 ,與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僅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僅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學習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鍾的學習中一向堅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例如講到「炮烙之刑」時,我說:「商紂王創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把『犯人』的身體貼在銅柱上,『犯人』剛貼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身體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幾乎都是被活活的燙死了。這樣,學生彷彿「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治的認識。

初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 故事 ,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明朝君權的加強」時給學生講述「露馬腳」故事的由來,這樣既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如在學習「中外的交往與沖突」講到戚繼光抗倭時,給學生講述體育課的 口號 「稍息、立正」的由來及光頭餅的由來等等,使學生聽了以後十分感興趣,由此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其次,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此刻應當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明白,「讀史能夠明志,學史能夠鑒身」此刻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理解教育影響,從而到達所預期的學習目標。在上導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本事,設計了「科舉制的創立」這個資料,先由教師接任了一個自我一點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選幾位品德好、關心團體、辦事本事強的班幹部,用什麼辦法選舉呢?而引出話題,再結合本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想像如果自我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該如何選撥官吏呢?短時間內便創造出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學生真正做了課堂的主人,享受到了歷史課堂的歡樂。

除此之外我還採用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教學法,讓學生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夠先經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貼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 措施 。這樣經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能夠鞏固舊知識。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僅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3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我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以往被視為 經驗 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主角,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經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構成膚淺的知識。僅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必須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我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 自我評價 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本事的提高。這種 方法 適用於教學的

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景」,「出現這些情景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一樣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能夠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我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能夠進一步改善」,「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本事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當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能夠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終撰寫出研究 報告 。這樣,經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本事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教學診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能夠幫忙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能夠經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終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交流對話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分」時,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魚、分餅干、分蘋果等。在交流對話時有的教師提出,僅僅圍繞「吃」展開教學似乎有局限,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配,能夠適當擴展教學設計面。這樣開放性的討論能夠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

案例研究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經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能夠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能夠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能夠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經過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研究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我的教學。

觀摩分析

「他山之石,能夠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經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總結記錄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當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日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善;學生的進取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供給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4

綜觀近年來的中學歷史教學,讓人憂思:歷史課極不受重視,被視作「副」課,學生認為學歷史是難記難背難思維,是政治說教,學生寧可多做一道數理化題目,多記一個 英語單詞 ,也不願意多花一會兒時間在歷史上,學生對學歷史心生厭倦,興趣索然。我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一、以新的 教學方法 和思路去教學

1、教材資料的問題化

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教師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資料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借自我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

2、教材資料的結構化

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所以教師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教師能夠提出教材資料的「綱要信號」,也能夠利用「先行組織者」,還能夠指導學生自我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正確處理資料和形式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教師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構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師。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確處理資料與形式的關系。

首先,教師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

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能夠理解的 學習方法 和形式,調動學生的進取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場採用如下方法:1開門見山、直接入題2認真組織、全員參與3形象化的語言,增強直觀性、情感性4組織過程嚴謹、完整有序。從設計、准備實施到鞏固延伸,構成完整體系5巧妙結尾、引人深思。

三、經過本課教學,我更深刻認識到教師在備課是不光備教材、課本,還要備學生。

課無定課,能夠說有一千名教師就有一千種教學方案。通常意義上的備課,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只能是對普通意義上的學生共性進行預先研究,但教學對象的多變性與教學對象個體的復雜性出乎教師備課前的教學設想。所以,課堂上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師一遇到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擺出師道尊嚴的架子來壓制學生,這恰恰反映出教師無能。而課堂上的閃光點往往體此刻教師對這些問題的表現的機智上,而這些機智是我們寫在紙上的教案無法體現的。

教師要加強專業素質,拓展知識面,深挖教材,僅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提高教學質量。

在學生眼裡,教師都是有豐富專業知識的人,著名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當有一桶水」的論斷也說明了教師具有的專業知識水平的重要性。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資料,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5

曾記《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教育學家波斯納也提出了「經驗+反思=成長」的公式,明確強調了反思的作用。

教師教完一堂課,定有自我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嘆,若能對此進行簡要的歸納整理,撰寫「教學反思」,則能幫我們理解課堂所反饋的信息,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素則有助於找出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為教學供給可靠依據,也有助於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改革的力度。能促進我們教師自我的教學本事、教學水平的提高。

誠然,教學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師再次備課的必要補充、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好辦法、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更主要的是:教學反思的資料有哪些呢?怎樣撰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本事呢?本人認為主要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以教促學,以學促教,二者相互促進、提高授課的時間資料安排得當

一、首先,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要使學生感知歷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礎知識,正確處理識記與理解、分析、綜合等歷史思維本事的關系。

其次,在教學中要重視古今中外歷史的縱橫聯系。歷史所反映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紛繁復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等之間彼此並不是孤立的,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所以,在教學中僅有縱向貫通、橫向聯系,揭示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外在關系,方能認識歷史發展的本質及總趨

二、記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歷史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運用或滲透情感並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經過對圖片、錄像、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感人、逼真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並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如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一課的天朝田畝制度中,教師能夠針對教學資料布置學生課下查找資料,編寫活動劇本——三個農民談《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獲得土地的喜悅、上交剩餘產品的無奈用活動劇的形式展示出來,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後性,其直觀感受遠遠超過了教師的平鋪直述。

三、記教學過程中的「敗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堂課中,無論設計多完善,也會有疏漏,無論教學多麼成功,也難免有失誤之舉。如果每節課後,教師都能對自我或別人的課認真進行反思、探究和剖析,並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補救,取長補短,以避免在以後的教學中重蹈覆轍。四、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民族提高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信賴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進取思考、質疑問難、大膽發表。

總之,不進行教學反思,以後再叫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簡單重復。教師教學水平就會永遠停留在原先基礎之上,實踐證明:反思教學中的得、失、,疑能使我們以後的教學揚長避短,常教常新,不斷提高,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歷史老師教學評價相關 文章 :

★ 歷史老師教學課堂反思

★ 歷史老師個人課堂教學總結

★ 學校歷史老師的教學反思

★ 歷史老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 九年級歷史老師教學反思

★ 對老師的教學評語

★ 初中歷史老師教學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個人總結

★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精選

★ 歷史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篇(2)

❹ 歷史教材分析怎麼寫

歷史課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學科,它涉及哲學,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等個方面的內容.可以說,它無所不包,無所不有,這是歷史的豐富性.但是,也是由於歷史包含過於豐富,所以它也有雜,冗的特點.中學生是一群對社會,對知識有著強烈求知慾的本性.中學歷史教材往往是過去的故事片斷,人物的總的集合.內容上顯得很呆滯,形式上顯得有些枯燥.當然,這不是歷史課程的固有的失誤,事情總是會變化發展的.目前,當歷史課程改革的呼聲很高,但是,怎樣改,怎麼改,歷史教材總不能刪去的.我們作為未來的歷史教師,有責任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廣大的中學生.那麼,怎樣分析好歷史教材,也就是怎樣上好中學歷史課,是事關每一位教師的責任.

一. 歷史事實,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遵循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法規.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的,首先是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而黨和中央機關作為國家最高權力的的象徵,是國家長治久安的維護者,我們應當維護它.我們也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充滿責任,對黨和國家忠誠的人.鄧小平同志說過:穩定壓倒一切,中國決不能亂.維護黨和中央的權威,就是維護社會的穩定.在講歷史教材時,可以用西周末年中央權威的下降(也就是周天子),似的個諸侯王紛紛爭做」霸主」.社會動盪不安.而戰亂最受害的還是人民群眾.每一次戰爭過後,往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用這樣的歷史材料向學生傳授,使他們從歷史的事實中得到深切的體會,比那種空洞無物的說教貼切多了.

剛才說過,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社會就得不到發展,人民就會遭殃.比如,當教師講到東漢末年,由於個地軍閥割據混戰,人民流離失所時,教師可以在袁詔和曹操雙方交戰所造成的財物損失情況,人員傷亡情況,還有由於戰爭造成水利失修,河流損壞而間接使人民傷亡向學生作個大概的介紹,使學生從中受到震撼.

在談到法律法規時,就是要學生樹立守法意識,不能輕視法律.同時也應當講明,封建時代的法律與今天的法律不可同日而已.今天的法律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而封建時代的法律主要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今天的法律宣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而封建時代的法律是」刑不上大夫」的.但也想學生講明,人總是生活在現實之中,封建時代的法律雖然固有的缺陷,但也是維護社會安定所必須的.當講到」大唐律」時,我們從中舉出其中的條款加以分析,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示和覺悟.

二. 設疑而問.學習歷史,疑問實在是太多了,總會遇到許多的為什麼.而學生,特別是中學生,他們正處在長身體,獲取知識的黃金時代,他們對疑問有一種好奇心,這點教師必須要抓好.

比如當教師列舉出中國古代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肥水之戰等.通過分析可使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戰爭勝敗不完全取決於軍隊多少,有時可以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同時進一步從古今中外中探索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有哪些,通過分析討論可以得出:戰爭中往往那正義者得人心者勝,社會形態社會制度優越者勝,經濟和技術先進者勝,智者勇者勝.根據這一規律:應比較1894年與1937年日本兩次侵華的原因,分析中國在兩次戰爭中為何一敗一勝?讓學生從歷史的背景,兩國國力,領導集團態度,抗日路線,人心向背等角度探索,這些,讓學生強烈的思考.

當教師上到漢朝的建立時,可以設置這樣的疑問.例如:漢高祖劉邦採取哪些」休養生息」的政策來發展生產?為什麼要採取這些措施?要讓學生把注意力引導上來.學生在思考後並教師的啟發下答出:漢高祖劉邦參加過農民戰爭,看到農民戰爭的巨大力量,」以亡秦為鑒」,調整生產關系,發展生產力,從而促進了漢初的繁榮.而封建王朝到了後期,統治階級日趨腐朽,生產關系又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又會導致農民起義,致使舊政權的垮台,開始新的王朝.由此得出結論: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集中表現,也是封建社會周期性震盪的根本原因和客觀規律.

三. 與時俱進,了解我國中學歷史學科課程目標的發展趨勢.當前,我國中學歷史課程改革十分明顯,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觀念.2001年的,<<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試驗稿)>>和2002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送審稿)>>規定的課程內容」闊而淺」選擇更重視實用性,聯系比較鬆散,不再強調學科的嚴密性.

歷史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停留在對歷史知識的簡單掌握上,而是希望通過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歷史發展特徵,線索和規律的把握,使歷史教學盡可能與現實生活和時事聯系起來,以增強蓄洪理解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所以,歷史教學要達到」通過歷史更好地認識現象,通過現實加深對歷史的理解」的目的,這是新的課程改革所要求的.

四. 實物考察.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感知能力.所謂實物,包括文物古跡,古董,影視電視等.實物考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當教師講到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攻打國民黨的老巢――南京時,為了讓學生更加對這段歷史有更深的體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渡江偵察記>>這部電影.通過看電影,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會

明顯的提高上去.

博物館物藏豐富,很多的文物古籍存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教師應當多利用這些歷史文物,使在分析歷史材料上更多地有說服力和渲染力.比如當教師講到孫中山在桂林領導護法運動時,當地教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特別是革命博物館,讓學生在」無聲勝有聲」,比教師在課堂上的過多的講解效果好多了.

歷史材料包含的內容很多,中學歷史教材內容也很豐富,也可以說很雜亂.但只要我們用心去研究,去考察,我們總會找到其中的規律.我們作為未來的中學歷史教師,面對的是中學生,而中學生又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對中學歷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又是我們必須關注的.我們要站在課程改革的最前沿,爭取把課上好,這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 -

❺ 教學效果怎麼寫

首先要清楚的是教學反思不僅要反思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為,還要反思學生行為,更重要的要有改正不良教學行為的.方法措施。

其次,作為教師要對整個教學行為預設過程作詳細的記錄,包括各個環節以及各環節的具體實施步驟。

笫三對各環節達成度進行深入的分析,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作為成功的經驗,沒有達成地方記錄下來,作為教訓是日後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四,對於重難點的突破過程要著重反思,重難點的突破是教師反思的重點,同時也是反映課堂效果的重點所在,更是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點所在。

第五,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今後的教學行為,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提高課堂效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六,通過反思明確方法措施,明確下一步的方向,同時也是形成個人教學特點的方法,更是課堂效果檢測的方法,重視教學反思有助於個人業務成長。

第七,要反思學生在教學實施各環節中的問題,査找問題突然破點,及時掌握學情,為下一步教學實施奠定基礎。

(5)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分析怎麼寫擴展閱讀:

教學效果就是教學取得的成效。一般用下列標准來衡量:

1、看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教師是否高度關注學生的知識

2、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9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3、看課堂訓練題設計,檢測效果好。

❻ 如何評價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一直在困繞著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國家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筆者想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就如何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談幾點粗淺看法。
1.明確教學目標――有效教學的起點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還得回歸到如何有效實現教學目標上。反思目前歷史教學的現狀,就不難發現,許多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比較膚淺。在一些教師的眼裡,教學目標就是教學參考書中的幾段文字,只要抄上即可,缺乏對教學目標重要性的認識。《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標准》明確把歷史教學目標規定為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對部分教師來說,這只不過是給原來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換了一種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內化與思考。
為此,歷史老師首先要准確領悟"三維"目標的內涵:"知識與能力"強調的是歷史學科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是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過程與方法"強調的是歷史認識的過程和方法,要求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過程,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課程目標的一個閃光點;"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三維"目標的核心與靈魂,也是教學過程中最有創新潛力的領域。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看它是否全面,三個維度是否有遺漏,因為這三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當然,對每一節課來說,要重視對這節課教學目標的分解,使之細化、小化,目標不在於太多,也不是每一項目標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同等重要,這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確定;二看它是否明確,即目標闡述是否切合實際,是否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適度,是否考慮到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思維結構,能力層次;四看是否將它貫徹到了教學活動中。只有這樣,教學才會有明確定位,學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2.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教學的渠道
2.1 注重問題設計。提問的有效性跟提問的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設計的問題難易要適當,問題過難,會使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問題過易,則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問題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後能正確答出為宜,即多設計些不會使學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夠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問題。課堂提問應盡量形成系列,環環緊扣教學內容,對於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點應通過提問來加以區別。
2.2 准確表達問題。表達清楚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正確回答的可能性。提問的語言力求做到准確、簡潔、清晰。盡量避免反問。避免將答案包含在問題之中,避免在課堂提問中出現了徒具形式、為問而問的現象。很多提問是"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的表達方式,或者要求學生的回答往往是讀一段課文內容,或重復教師剛講過的話,這種缺少思維性、創造性的提問使學生對歷史學習失去了興趣與動力,感到歷史學習枯燥乏味。
2.3 做到因人施問。因材施教對於每個教師來說,都很清楚,應用到課堂提問上,就表現為因人施問。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學生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的方式也不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層次性,從學生需要出發,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差異教學。教師提問後,要善於察言觀色,一般來說,能勇敢地與你目光碰幢的學生,往往期待能站起來回答,而那些低頭不語的學生則可能正在"保佑著老師別叫我回答啊",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使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在課堂上各盡所能,各有所得。
3.倡導合作探究――有效教學的關鍵
合作探究學習也是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所謂"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並不是簡單地把桌子合並起來,幾個人湊成一堆,隨便說上幾句就行了。我認為有效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途徑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首先按個人的興趣、需求、學習基礎等級等標准自主分組。大組還可以再按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自主分成若干個競爭小組,使每個小組都有上、中、下的各類層次,讓小組之間具有可比性,以形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機制。"合作"的基礎是分工,沒有分工就不能合作。"分工"對學生來說,首先是獨立學習。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以後再去"合作"。"合作"這一環節,需要師生合作,更需要生生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主要充當導演的角色,重在置疑、激思、點撥,或投石興瀾,或錦上添花。引導學生快速思考、認真歸納、爭相表現。學生的活動方式要豐富多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以同桌討論,可以前後左右互相交流,也可以分組辯論對抗競賽。
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對於學生而言,應該讓他們在探究中學會合作與交流。對於教師而言,要對教材充分了解,然後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造,精心設計出探究問題。注意設計的問題,一要適度,做到難易適中,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避免產生畏懼情緒。二是多角度,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多方面分析領會教材,選擇最佳切入點,使設置的問題既新穎又富有啟發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層次性、梯度性、啟發性和探索性,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台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4.實現情感體驗――有效教學的回歸
4.1 建構情感認知――知情合一。指導學生選擇性地閱讀歷史教材及歷史課外書籍的;或通過教師所創設的歷史情境,從中受到的感悟與啟示;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善於選擇教學內容的"啟情點"。許多歷史事件本身就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如中國的四大發明、日軍的南京大屠殺等,都能自然而強烈的引起學生內心情感的體驗,也有許多歷史事實本身比較抽象枯燥,難以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就必須精心尋找"啟情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加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如採取辯論會、競猜、課外尋古、搶答等形式,激勵他們積極參與,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與歷史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進行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4.2 建構價值觀――情識交融。當然,價值觀帶有典型的個性化特徵,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性格。而我們知道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能形成的,單靠講述幾個歷史故事,或是幾個歷史事件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作為我們課堂的一部分,有目標、有計劃、有意識、有步驟地在學生情感體驗和情感態度的基礎上,長期堅持寓教於樂、寓理於情和情理統一,將教學過程視為知、情、意、行的統一體。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在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去用心經營歷史課堂,不僅僅要讓我們的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獲得影響今後發展的學習方法和價值觀念,而且也讓我們的教師在自主、創新的課堂里與學生一起共同發展,這也許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目標。

❼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特徵分析

一、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和思考
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組織教材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要想進行有效教學必須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回歸教學本質,以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以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於以上兩點,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可從學生的角度來衡量:這節課,我參與探究了嗎?參與發言了嗎?參與討論了嗎?與其他同學合作了嗎?提出問題了嗎?觀察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從教師的角度來衡量:這節課,我考慮學生認知水平了嗎?有忽視學生的現象嗎?有浪費課堂時間的行為嗎?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分別帶給了學生什麼?各環節目標達成度如何?總之,概括地講有效課堂有這樣六個維度: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續的內在動力、適度的思維張力、強大的團隊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長遠的發展潛力。
二、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把這些教學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反思。那麼,如何將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呢?筆者認為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創建學習型課堂。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教師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摒棄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意支配一切的觀念。一堂歷史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教師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鍾,這里的練也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教師要少講精講,讓學生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堅決杜絕浪費時間的行為,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如可適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以有效利用時間等。教師上課還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能拖堂。
2.注重課堂學法指導,探究最佳教學途徑。學貴得法,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教會學生學習,指導學生自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自學方案,解答學生的疑難。對於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不講,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精講,學生遺漏的問題教師要予以補充。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改進督促機制,保證學生全體高效參與。課堂上要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必須有良好的機制加以約束。如:每個學生的課堂練習必須按時交,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要讓其反思學習過程;在小組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每一個學生每天至少舉手發言一次;課堂上各項活動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得拖沓;要求學生必須對寫錯的作業進行更正,更正時要分析錯誤原因。每位教師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教學風格制訂相應的措施,督促學生全體高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4.改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學習氛圍。「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選取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要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還要用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用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用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營造和諧氛圍的主動權在教師手中,教師必須主動地承擔改善師生關系的責任。
5.加強「教」與「學」的反思,提升教學水平。「教」的反思是指教師的反思。教師要寫好課後記、單元後記、學期總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教師還要對這些反思的內容進行理論概括,提高教研水平。「學」的反思是指學生的反思。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改進學習方法。加強師生雙方的反思將會使教學沿著正確的軌道快速前進,同時也必定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分析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