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傣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文化歷史

傣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文化歷史

發布時間:2022-12-12 13:52:38

1. 傣族的簡介

一、傣族,又稱泰族、撣族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二、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三、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四、語言分三種方言,即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泐語、德宏地區的傣那語和孟連等地的傣綳語。傣族也有自己的文字,按使用地區不同,可分為傣泐文、傣那文、傣綳文和傣端文四種。長期以來,傣族人民用這些文字記載著傣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使大量文化典籍及民間手抄本得以流傳至今。傣族的民間藝術也豐富多彩,尤以音樂、舞蹈最為聞名。

五、傣族的服飾特點男女不同。

男子服飾: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女子服飾: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

青年婦女將長發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 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

傣族婦女都喜歡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衣料多選用薄而柔軟的喬其紗、的確良或有錦絲綢縫制。 衣裙款式在吸收傳統服飾「精華」的基礎上,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顯示出孔雀之鄉的孔雀羽毛般絢麗多彩的特點。

六、飲食文化: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食。

1、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2、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浴佛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還有把糯米飯泥炸後做成的麻脆等。

3、節慶食俗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眾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4、 酸肉 傣族傳統風味菜餚,用牛肉經過腌制,而後炒制而成。特點是酸香味濃,可幫助消化。製法是將新鮮的黃牛肉用淘米水洗凈,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鮮花椒葉、鹽、米飯拌勻,裝入瓦罐,淋入白酒壓實,上蓋,用草木灰與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漬一個月即成。將腌好的黃牛肉切成絲,與青蒜苗炒熟。

5、火燒魚 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特點是軟嫩鮮甜,原汁原味。

6、腌牛頭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

7、酸角:冬春兩季,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酸角,它樹身高大,樹干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

8、蟲類食品: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各種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七、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地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州縣。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

2. 傣族的歷史與由來

傣族起源於怒江、瀾滄江中上游地區;在傣族先民活動的瀾滄江、怒江中上游一帶,出土了數量眾多的古遺址。

其中的「玉水坪遺址」(怒江州蘭坪縣通甸鎮)經鑒定至少有一萬多年歷史、「塘子溝遺址」(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經鑒定至少有八千多年歷史;從出土的房屋遺跡、用火遺跡、勞作工具、動物化石等各類實物可以看到傣族先民翔實厚重、形象鮮明生動的無字史書。

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已經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建立若干個小國,其中「勐掌」勢力最大;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將「勐掌」記為「乘象國」。

公元前五世紀,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的傣族小國以「勐掌」為中心組成聯盟國家,「勐掌」君王成為整個聯盟國家的共主,各國民眾稱其為「詔隆」、各國君王稱其為「哀隆」,「勐掌」也逐漸被稱為「勐達光」。

《華陽國志》、《後漢書》等漢文典籍將這個傣族聯盟國家記為「哀牢國」,傣文典籍則記為「勐達光」(音譯「達光國」、意譯「中心國」)。

公元前109年,漢朝吞並滇國(滇池、撫仙湖周邊)後,征討滇國以西的「昆明」、「嶲」等部族,順勢進入更西邊的「勐達光」(哀牢國)領土設置軍事據點(縣);

之後百餘年,「滇」、「昆明」、「嶲」等族多次反漢,皆被漢朝追入「勐達光」(哀牢地);傣族先民吸收了大量「滇」、「昆明」、「嶲」等族人口,最終形成勢力龐大的民族集團。

傣族人的習俗: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

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2)傣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文化歷史擴展閱讀

傣族的飲食文化: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傣族是一個居住在海拔較低,地域平垣開闊之地(俗稱「壩子」)的民族。居住在壩子上的傣族,因氣候、氣溫等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其飲食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喜酸,故有「酸擺夷」之稱。

在傣族聞名遐邇的菜譜中,其名菜幾乎都離不開酸。作為調料的「酸」既有植物性的,如竹筍、酸橙;也有動物性的,如酸螞蟻;還有經化學反應製成的,如醋(自釀)。

傣族飲食嗜酸,一方面與其生活地域有關,傣族居住地都較燥熱,酸性食品不僅能消食,而且能刺激食慾,預防中暑。

傣族嗜食酸,這是在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克服氣溫高等自然因素而逐漸形成且保留的,是一個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最樸素、最直接、最有效的一個習俗,也是傣族飲食文化中最顯眼的亮點和最能體現民族特點的一種反映。

3. 傣族的歷史

公元1180年左右,今西雙版納一帶的傣族在叭真的帶領下統一了傣族的各個部落,建立了景龍金殿國。勐泐政權的建立,標志著西雙版納傣族的主體傣泐人正式形成。

元明時期,漢、傣人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特別是大量漢族人民遷居邊疆,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文化科學在傣族地區廣為傳播,迅速促進了傣族社會經濟的發展。

為了捍衛祖國領土,傣族和漢、景頗、佤等族人民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英、法帝國主義的侵略展開了多次武裝斗爭。

抗日戰爭期間,傣族人民又與全國人民一道,投入了反對日本法西斯的武裝斗爭,為保衛祖國邊疆神聖領土作出了貢獻。

(3)傣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文化歷史擴展閱讀:

傣族習俗

1、關門節、開門節,關門節,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

2、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

3、花街節,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

4. 傣族的由來

傣族源於怒江、瀾滄江中上游地區的哀牢人。哀牢人是雲貴高原的古人類之一。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哀牢人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創立了達光等部落聯盟國家。公元前二世紀末,達光王國開始與漢朝接觸,因當時的達光王叫「哀牢」,漢朝開始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

在這之前,因哀牢人善騎大象,生活環境又與漢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漢朝誤以為是越人的一支,把達光王國稱作「滇越乘象國」。

公元一世紀開始,位於達光王國東面的滇王國與其宗主國(漢朝)沖突不斷,大量滇人(因其吸收了越文化,也稱「滇越人」)湧入哀牢境內,哀牢人吸收融合了滇人後,初步形成現代傣族的雛形。

(4)傣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文化歷史擴展閱讀

傣族節日習俗

1、潑水節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

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西雙版納每年過潑水節的時候,傣族群眾都要在瀾滄江舉行聲勢浩大的龍舟賽,賽後就將龍船拆散放進佛寺的竹樓里保管,待第二年潑水節到來之前,再把拆散的龍船拼裝起來,拼裝龍舟就稱之為「旱黑」。

2、花街節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兩人就相約到鳳尾竹下荔枝叢中,姑娘解下腰間的秧篾飯,掀開青翠的芭蕉葉,只見噴香的糯米飯用鮮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黃一半鮮紅,以芭蕉葉相隔一層又一層盛滿豬脊肉、油炸干黃鱔、腌鴨蛋等美食。兩人一起吃著,說著情話。吃完秧蔑飯,提親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3、關門節、開門節

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

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一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閱讀全文

與傣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文化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