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的梁灝,是在什麼年齡時考中了進士的
23歲。
凡是讀過《三字經》的人,都知道:「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說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那是訛傳。《宋史》記載,梁灝,字太素,963年生於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撫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灝23歲考中狀元。曾任翰林學士、宋都開封知府等職。其間,曾與楊勵、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又與錢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實錄》及《起居注》。灝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詞辯明敏,對答如流,且見地高遠,倍受真宗賞識,時論稱贊。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於開封知府任上,年42歲。所著文集15卷。灝有三子,固、述、適。
望採納。
『貳』 父子狀元梁固,梁灝,所在的朝代
北宋初期
梁固,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字仲堅。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於宋真宗天禧三年(1O19)。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OO9)己酉科狀元。「梁固為乙酉科狀元梁顥之子。其年少時,即有志節,曾著《漢春秋》,倍受其父贊賞。梁固本已以父蔭受賜進士出身,但其主動向登聞院提出收回成命,願赴多舉以真才實學獲取功名,後高中榜首時,年僅二十二歲。中狀元後,被授將作監丞,入值史館,歷戶部判官、判戶部勾院。梁固為人氣調俊爽,善與人交,疏財慷慨,尚義氣,明於吏道。馬元方領三司時,臨事多有紕漏,梁固屢奏朝廷,消除了財源流失之弊。時全國刑獄混亂不堪,錯判、誤判比比皆是。梁固奉詔審查刑獄,其仔細研究,明察暗訪,斷案公平,處理得當,贏得朝野褒獎。梁固博覽群書,才學淵博,奏頌文辭甚為工整,惜三十三歲時因病早逝,朝野至梁府弔唁者絡繹不絕。梁固著有文集十卷傳世。
梁灝(963~1004)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今東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喪父。曾從學於王禹恬,初考進士,未中。留居京城,曾進諫宋太宗,選拔人才不要單憑詩賦,要注重治國治民的才能,未被採納。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狀元,任大名府觀察推官,時年23歲。灝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辭辯明敏,對答如流,真宗甚為嘉賞。群臣奏章,多教灝參議。景德元年(1004年),任開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時年42歲。著有文集15卷。
凡是讀過《三字經》的人,都知道:「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說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那是訛傳。《宋史》記載,梁灝,字太素,963年生於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撫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灝23歲考中狀元。曾任翰林學士、宋都開封知府等職。其間,曾與楊勵、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又與錢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實錄》及《起居注》。灝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詞辯明敏,對答如流,且見地高遠,倍受真宗賞識,時論稱贊。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於開封知府任上,年42歲。所著文集15卷。灝有三子,固、述、適。其子梁固於梁灝中狀元之日出生,後也中了狀元,因此與父親稱為「父子狀元」。
『叄』 歷史上的梁浩八十二歲中狀元是哪個朝代的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沒有一個是82歲中狀元的。
《三字經》所述:"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說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那是訛傳。
梁灝(963~1004)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今東平州城)人,出身宦家。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狀元,任大名府觀察推官,時年23歲。景德元年(1004年)6月,暴病卒,時年42歲。
『肆』 古代有個堅持學習,80多歲考中舉人的人是誰
王世芳(1659~1798) 號芝圃,台州臨海人。清乾隆四年(1739),80歲中舉人。乾隆二十年,96歲任遂昌縣訓導。乾隆二十六年,103歲在遂昌訓導任內,因健康高壽被薦上京為皇太後七秩大壽祝壽。皇上賜宴並賜六品章服。乾隆三十年,107歲還參與《遂昌縣志》編纂。他是縣史上年歲最大的職官。據《臨海縣志》載,王世芳享壽140歲。
『伍』 82歲高中狀元,寫下對聯,為何成為千古名句
因為人們希望用這位82歲的狀元的故事,激勵讀書人上進。古代的讀書人都是以考取科舉的功名為目標的。很多的讀書人耗盡一生就為了考取功名,可實際上真正能考取功名的人卻是少數。而在宋朝時期,就有一位82歲的狀元郎梁顥,他的一生都是在備考和考試中度過的,最後82歲的他被皇帝欽點為狀元郎。
3.鍥而不舍成為讀書人的榜樣。寫得好的詩句多的是,為什麼梁顥的對聯就能成為千古名句呢?因為梁顥的對聯是能激勵讀書人上進的。人們認可梁顥的文采,也認可梁顥的讀書經歷,為梁顥的精神所感動。一次失敗又如何?為了自己的目標就應該一直堅持下去,一直努力下去,最後肯定會成功。古代的讀書人那麼多,能考取功名的並不多。很多人半途而廢,可看到梁顥的對聯,就會更有動力。
總的來說,82歲才高中的狀元郎梁顥所作的對聯,不止是表達出了自己的年齡,還將自己的成功經歷表達了出來,激勵許許多多的讀書人,所以才會成為千古名句。
『陸』 古代誰81歲才考上狀元
古代沒有81歲的狀元。
歷代狀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狀元是唐代的尹樞,一直考到70多歲,才因一偶然機會毛遂自薦,成了狀元。嘉慶年間,杭州人王嚴,以80高齡中試,但未及殿試就死了,不然的話他也許會打破尹樞的紀錄。
歷史上有傳說梁灝82歲中北宋雍熙二年(985)狀元,其實是誤傳,梁顥中狀元時,年僅二十二歲。生於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卒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享年四十二歲。
(6)歷史上的梁灝多少歲考上狀元擴展閱讀:
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涌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士,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則是屈指可數。
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河北故城縣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河北肅寧縣人)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
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終於登上了顯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狀元147人,事跡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書一級的官員(含次官)。
而清代,114名狀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書層次的達20人之多。可以說,在官場努力升職,成為狀元這一群體實現人生價值的至上追求。
一介書生,考取狀元實在不易。全國無數讀書人,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特別到了清代,考到白發滿頭仍然是個「童生」的不乏其人。四五十歲中進士,人們並不覺得他年齡有多大。
如宋代共產生了118個狀元,據《中國狀元全傳》載,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37人,佔72.5%,最小的18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2人。
清代共有狀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19人,佔35%,最小的21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5人,最大的62歲。狀元之路絕不易於巴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