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劉異歷史書多少錢

劉異歷史書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12-12 18:46:04

A. 東漢所有皇帝

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從公元25年劉秀稱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漢止,因國都洛陽在西漢國都長安的東面,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乃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東漢又叫後漢,東漢王朝定都洛陽,東漢自光武中興到漢獻帝被廢,歷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滿16歲即位的皇帝竟多達9人,占總數的四分之三,並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為幼年即位,這成為除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外,東漢政治的又一大怪胎。184年爆發了黃巾之亂,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名存實亡,公元190年,又逢「董卓之亂」,皇帝大權旁落……
東漢皇帝順序表
光武帝劉秀 -- 漢明帝劉庄 -- 漢章帝劉炟 -- 漢和帝劉肇 -- 漢殤帝劉隆 -- 漢安帝劉祜 -- 漢少帝劉懿

漢順帝劉保 -- 漢沖帝劉炳 -- 漢質帝劉纘 -- 漢桓帝劉志 -- 漢靈帝劉宏 -- 漢少帝劉辯 -- 漢獻帝劉協

1、劉秀
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劉綉,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25年劉秀稱帝。病死,終年63歲,葬於原陵。
2、劉庄
明帝劉庄 (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劉陽,劉秀的第四子。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病死,終年48歲,葬於顯節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3、劉炟
章帝劉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歡儒術,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長,在位時班超出使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被後世稱「章草」。病死,時年31歲,葬於敬陵。

4、劉肇
和帝劉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歲即位,由竇太後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後來殺掉竇憲自己掌權。病死,終年27歲,葬於慎陵。

5、劉隆
殤帝劉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就得病而死。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葬於康陵。

6、劉祜
安帝劉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由鄧太後掌權,他在太後死後掌權。於南下巡遊途中病死,時年32歲,葬於恭陵。朝代故事:蔡倫造紙。

7、劉懿
嬰帝劉懿,漢安帝去世後,太後閻姬為了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但即位二百餘日後就因病去世。

8、劉保
順帝劉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義子,並且可以世襲封爵。後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病死,時年30歲,葬於憲陵。朝代故事:張衡和地動儀。

9、劉炳
沖帝劉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病死,時年3歲,葬於懷陵。
10、劉纘
質帝劉纘(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非常頗伶俐。因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葬於靜陵。

11、劉志
桓帝劉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當時外戚掌權,後來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後又被宦官專政。病死,時年36歲,葬於宣陵。

12、劉宏
靈帝劉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病死,時年33歲,葬於文陵。

13、劉辯
少帝劉辯(176年——190年),189年在位5個月。靈帝長子,又稱為皇子辯或弘農王。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是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葬於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朝代故事:黃巾軍起義。

14、劉協
獻帝劉協(181年——234年),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朝滅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病死,時年54歲,葬於禪陵。朝代故事:孫策霸江東、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劉備入川、濡須之戰、關羽走麥城。
結語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開創帝制以來,由於「父傳子,家天下」的皇位繼承製度,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中,幾乎每個朝代都出現過幼帝的現象,即未滿弱冠就即位稱帝。這種情況以東漢王朝最為顯著。東漢自光武中興到漢獻帝被廢,歷12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滿16歲即位的皇帝竟多達9人,占總數的四分之三,並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為幼年即位。

B. 《茶經》一書背後世祈為茶神,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茶 葉類著作中以陸羽 的《茶經》 為最早。陸羽(733——804)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字鴻漸,自稱「桑薴翁」,又號「東岡子」,「竟陵子」。原本為棄兒,後為僧人收養,因不堪師傅虐待,離開了寺院,並一度曾為伶工,後隱居。上元初(760)又至苕溪(今浙江湖州)隱居。在湖州的顧渚山,陸羽與皎然、朱放等人論茶。顧諸山在浙江湖州,是個著名的產茶區。據《郡齋讀書志·雜家類》載,陸羽還著有《顧渚山記》2卷,當年陸氏與皎然、朱放等論茶,以顧渚為第一。陸羽和皎然都是當時的茶葉名家,分別著有《茶經》和《茶訣》。後來陸龜蒙 在此開設茶園,深受前輩的影響,他寫過《茶書》一篇,是繼《茶經》、《茶訣》之後又一本茶葉專著。可惜《茶訣》和《茶書》均已失傳。唯有陸羽的《茶經》3卷傳世。

《茶 經》 分三卷十門,即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其中「一之源」記茶的生產和特性;「二之具」記採茶所用的器物;「三之造」記茶葉的加工,這兩節的中心是敘述餅茶的製法,即用甑蒸茶葉,用杵臼搗茶,放入鐵模中,拍以為餅,用錐刀開孔,用竹貫茶放入焙爐中焙之,最後剖竹或紉榖樹皮串茶,每串有一定的重量,名之曰穿。「四之器」記茶葉加工時所用的器物;「五之煮」記述茶葉的飲用方法,把茶餅以緩火炙過,用木質葯研碾為粉末,用羅篩為茶末,煮時用鍑沸湯,一沸之時調以鹽少許,二沸之時一邊攪動一邊放入茶末。飲茶之時,因為茶色以淡黃為貴,所以要酌入越州出產的青瓷茶具中,乘熱啜飲浮其上的精英部分。「六之飲」,介紹了飲茶方法,列舉了觕(粗)茶、散茶(煎茶)、末茶(粉茶)、餅茶(磚茶)。「七之事」中掇拾古書中有關茶的文字,敘述了茶的歷史。這部分所佔的篇幅較長。「八之出」,敘述茶的產地,並按上、次、下三個等級評價各地茶葉的優劣。「九之略」,講述野外茶葉加工的有關事宜。「十之圖」,即將上述九個方面的內容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置諸座隅,以備便覽,實際內容還是九個方面。全書系統總結了唐以前種茶經驗和自己 的體會,包括茶的起源,種類,特性,製法,烹煎,茶具,水的品第,飲茶風俗,名茶產地以及有關茶葉的典故和葯用價值等,是世界第一部關於茶葉的專著。

《茶 經》 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系統地記載了我國古代有關茶事活動的歷史,從而說明我國是世界上茶樹的原產地。《茶經·一之源》記載:「茶者,南方 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這是對茶樹的原產大樹種的描述,比英國人1823年在印度發現的原產大樹種要早一千多年。《茶經》還從植物學和古農學的角度,記錄了茶樹的植物形態、命名 、生態環境、種植方法,以及自古以來種茶的加工製作和飲方法等,表明我國是茶葉的故鄉。二,《茶經》對飲茶功的探討,為茶葉學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動力和基礎.書中把飲茶的作用概括為幾個可以理解和驗效的方面,即飲茶有解熱渴,驅凝悶,緩腦疼,明眼目,息煩勞,舒關節,盪昏寐等功效,同時《茶經》中還具體提出,飲茶能「醒酒」,「令人不眠」,長期飲茶能「有力悅志」,「增益思考」,「輕身換骨」(減肥);茶葉還被列入醫葯處方,主治「瘺瘡」,「小兒驚厥」等症。三,《茶經》總結,推廣了迄唐代中期我國先進的造茶工藝.把造茶法歸結為采,蒸,搗,拍,焙,穿,封七道工序,並提出了制茶質量的鑒別方法「別」。使得造茶有個完整的概念和統一的規范,便於推廣。這部分的內容主要包括在《茶經·二之具》和《茶經·三之造》中。四,《茶經》記載了一整套茶的煮飲法。總結出了被後人概括稱為的「煎茶法」的煮飲法,正如唐代皮日休在「茶經序」中所言:「季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淪蔬而啜者無異也。」陸羽 的煎茶法是飲茶史上的一次飛躍,這種茶法至今仍然保留在閩越一帶的功夫茶和日本的茶道之中。

《茶 經》 的問世對於茶業和茶學的發展起到奠礎的作用。唐代皮日休評價陸羽 和《茶經》的功績時說:「茶事,竟陵子陸季疵言之詳矣。」「季疵始為《經》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其為利也,於人豈小哉!」[1]自陸羽著《茶經》以後,「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2]因此,《茶經》的問世還促進了中國與周邊民族和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的交往。

《茶 經》 流傳極廣,版本很多。除收入《百川學海》、《說郛》、《文房奇書》、《山居雜志》、《百名家書》、《格致叢書》、《唐宋叢書》、《小史集雅》、《學津討源》、《湖北先正遺書》、《唐人說薈》、《茶書全集》等叢書以外,還有大量的單行本行世,包括幾種明刻本、清刻本和民國刻本,以及日本刻本。日本天野元之助在《中國古農書考》一書中對《茶經》在日本的流傳情況有較為詳細的敘述,據他估計,《茶經》的刊本大約可以數上三十種[3]。還被譯成外文,收錄進英國人威·烏克斯所著的《茶葉全書》(AllAboutTea)中。

《茶 經》 之後,各種與茶有關的著相繼出現,據《宋史·藝文志》的記載,陸羽 在《茶經》三卷之外,又有《茶記》一卷、溫庭筠《採茶錄》一卷,不知作者的《茶苑雜錄》一卷,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一卷,毛文錫《茶譜》一卷,蔡襄《茶錄》一卷、沈立《茶法易覽》十卷,呂惠卿《建安茶用記》二卷,章炳文《壑源茶錄》一卷,宋子安《東溪試茶錄》 一卷,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一卷等12種。不見於「藝文志」的還有陶榖的《茗錄》一卷,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 ;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一卷。周絳的《補茶經》一卷;劉異的《北苑拾遺》一卷;王端禮的《茶譜》;蔡宗顏的《茶山節對》一卷,又《茶譜遺事》一卷;曾伉的《北苑總錄》十二卷;還有佚名的《北苑煎茶法》一卷;佚名的《茶法總例》一卷;佚名的《茶雜文》一卷;佚名的《茶苑雜錄》一卷等。

在眾多茶 葉類著作中,又以建安茶的著作最多。建安今屬福建,北苑是建安屬下的一個茶葉產地,其所產之茶,又名「建茶」。宋代福建是全國主要的茶葉生地之一,在宋代出現的各種茶錄、茶經中,以記建茶者為最多,第一本就是丁謂的《北苑茶錄》。丁謂在寫作《北苑茶錄》(又名《建安茶錄》)時仍然採用了繪圖的形式,所以有人稱丁謂的著作為「茶圖」。

緊接著蔡襄又撰《茶 錄》二卷,蔡襄認為陸羽 的《茶經》 ,不載閩茶;丁謂的「茶圖」雖載閩產,但僅僅是論采造,而不及烹試,於是作者便在皇佑中撰寫了《茶錄》二卷,並於治平元年(1064)自書刻石。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論茶」中說:「茶色貴白,而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黃紫黑之異」,又說:「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間試茶皆不入香」,並認為「茶味主於甘滑」。自唐至宋,飲茶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前者為煮茶,後者為泡茶,從而使茶器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宋代羅大經撰《鶴林玉露》中對此有如下的敘述:「《茶經》以魚目、湧泉連珠,為煮水之節。然後世淪茶,鮮以鼎鍑,用瓶煮水,難以候視,則當以聲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說。又陸氏之法,以末就茶鍑,故以第二沸為合量而下末。若以今湯就茶甌淪之,當用背二涉三之際為合量」[4]《茶錄》下篇「論茶器」中的「湯瓶」相當於陸羽說的「鍑」。在「湯瓶」取代「鍑」的同時,製造湯瓶使用的金屬也趨於貴重。對此,《茶錄》中也有論述。

不過蔡襄的《茶 錄》也有不完備的地方,於是宋子安又作有《東溪試茶錄》 一卷。東溪,是建安的地名,書中對它的地理情況做了詳細敘述。宋子安作此書,目的是補丁謂「茶圖」和蔡襄《茶錄》之遺。書分八目,其基本觀點是品茶要辨所產之地,有的產地相距很近,而好壞差別很大。因此書中對於諸焙道里遠近,言之最詳。在「茶名」條中提到,「柑葉茶樹高丈余,細葉茶樹高者五六尺,叢茶叢生,高不數尺」。從這些記載中可以推想到當時摘葉茶樹的大小。

《東溪試茶 錄》之後,講建茶的又有黃儒的《品茶要錄》二卷。黃儒是建安人。這本書專門論述建茶的採制和加工,不過這本書與別人的著作有個很大的區別,它不是專講有關建茶的好話,而是針對建茶在加工和制售過程中所出現的假冒偽劣現象進行暴光,以表建茶之真。全文約1300字。分為:一采造過時;二白合盜葉;三入雜;四蒸不熟;五過熱;六焦釜;七壓葉;八漬膏;九傷焙;十辨壑源沙溪。

黃儒之後,接著熊蕃又撰有《宣和北苑貢茶 錄》一卷。北苑位於建安東部的鳳凰山麓,宋太宗太平興國(976-983)之初,在這里製造磚茶。到了宣和年間(1119-1125),北苑以盛產貢茶聞名。撰者熊蕃(建陽人)親自觀察了產茶的情況,並作了記錄。全文約一千七、八百字,舊注約一千字。所論皆建安焙造貢茶的法式,包括建安茶的沿革、貢茶的變遷、茶芽的等級,還列舉了貢茶四十餘種的名稱及其製造年份。書中附有三十八個圖,是熊蕃之子熊克所補,把貢茶的形態和尺寸一一圖示,以「寫其形制」。書出版於淳熙九年。

趙汝礪又作《北苑別錄》一卷。趙汝礪是熊蕃的門生,他在擔任福建路轉運使主管帳司之時,有感於《貢茶錄》一書中有不完備的地方,撰著此書,全書約二千八百字,舊注約七百字。補「別錄」所遺。熊氏書中輯入貢品,此書均有著錄。其內容詳於採茶、制茶的方法。在「採茶」條中寫道:「採茶之法……每日常以五更撾鼓,集群夫於鳳凰山(山有打鼓亭),監采官人給一牌入山,至辰刻則復鳴鑼以聚之」。在「揀茶」條中寫道:「小芽者其小如鷹爪」,「中芽古謂之一槍二旗是也」,「紫芽,葉之紫者也」「白合乃小芽有兩葉抱而生者是也」,「烏蒂,茶之蒂頭是也」,又說:「凡茶以水芽為上,小芽次之,中芽又次之,紫芽、白合、烏蒂皆在所不取」。又在「榨茶」條中說:把蒸好的茶葉做原料的「茶黃」再三淋洗,放在榨機中使它出膏。

C. 草原之行隨感

              ——致博物館中長大的孩子   

        八月未央,草原最美的季節,和你一起去看草原。

      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藍藍的天,去看那白雲朵朵的飄。去聽那牧馬人悠揚深沉的歌,去看那南飛的雁,格桑花兒迎風開,漫漫長路望不斷。 

        陪你一起去看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們的心願。陪你一起慢慢長大,目送你翅膀堅硬,漸行漸遠,是我們的堅定。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此生一定要去草原看看,感受蒙古民族血脈賁張的英雄情結;體味馬頭琴、蒙古長調、呼麥原生態音樂悠遠與憂傷的思緒;吟唱草原歌謠時的激情澎湃和柔情似水……都能夠成為你一生美好的回憶。 

        草原的寧靜與安詳,會讓你感受心境的遼遠與寬闊:遠離塵囂的安寧與廣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藍天和白雲,散落珍珠似的成群牛羊,疾風賓士的蒙古黑駿馬,都會讓你此生魂牽夢繞,心神嚮往,內心安定。

        莫日格勒河的九曲綿延,額爾古納濕地的水草豐美,草原突降的疾風驟雨,風吹雨打後驚鴻一瞥的彩虹,迎風盛開的格桑花兒……與童年好夥伴的一路同行,聽劉異老師一路娓娓道來的蒙古探尋歷史,這個假期,真是醉美了。

        陪你一起去了解蒙古草原波瀾壯闊,英雄悲壯的悠久文化和歷史,從扎賚諾爾的猛獁象,遠古的文明曙光,匈奴的緣起,東胡、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女真,一代代古代少數游牧民族的沿革演繹、戰火紛飛、城頭變幻與融合傳承,在深入草原腹地的前行中,聽劉異老師剝繭抽絲般深入淺出,娓娓道來。

        秦時明月漢時關,寒光鐵衣,朔氣金柝;大唐盛世風韻,宋時澶淵盟約,涯山遺恨;翰難河邊呼倫湖畔,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問鼎中原;明朝天子戍邊,土木堡之變見證臣子忠心;八旗旌獵清軍入關,疆域遼闊,渥巴錫東歸祖國的艱辛之旅,盪氣回腸,氣勢如虹……屈辱的中俄密約,雅爾塔蒙古的分離,多民族人民攻克海拉爾要塞的艱苦卓絕,無衣戰歌中與子同澤、與子同裳,修我戈矛、修我甲兵,共同抗擊外敵侵略的同仇敵愾,滿洲里國門前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油然而生……

        盡管,劉異老師一直為這次草原之行的吃住不如以往的游學條件而再三致歉,但是,在我們的心中,這次游學經歷,則成為我們和孩子此生最難忘的歷程了。

        忘不了,一路忘不了,一路上,劉異老師亦師亦友,語重心長的叮嚀與教誨;忘不了,一路上,小錢師母堅定溫柔,無時不在的攝影抓拍與關愛;忘不了,一路上,小哈導游純朴努力,盡心盡心的負責與認真;忘不了,一路上,司機師傅鎮定自若,臨危不懼,白晝與夜色中的奔波與辛勞;忘不了,一路上,孩子們建立親密無間,摯朴無邪的純真友情;忘不了,一路上,這個團隊中每個家長無論在平常還是細微之處,顯露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無疆與人間情暖。

        那次的意外驚險,讓我們的安全意識此生永志難忘;那次的意外事故,讓我們與草原有了完美的邂逅與約定;那次的意外經歷,讓我們這個因孩子而結緣的團隊更加包容,更加溫暖。從此,愛便流淌在心間。我們的這個假期,也是醉美了。

      看著孩子們在車上積極踴躍的爭先搶答,摩拳擦掌的暗自較量;看著孩子們洋溢著童真的臉龐徜徉在博物館的探尋中,專注的目光中流露著渴求知識的希冀,認真聆聽並根據劉異老師的提問思考答案,奮筆疾書……由心而生堅定的知識自信,博物館參觀安靜、有序,彬彬有禮中滲透的從容大氣,感受著劉異老師"讓孩子在博物館中長大"厚重的文化信仰和深沉的歷史擔當底氣。

        當時,就慶幸地想:讓孩子跟隨劉異老師在博物館中富養,跟隨劉異老師學歷史,是我們為孩子豐盈成長,積淀知識的底蘊和有能力掌握生活大格局的最好選擇了。博物館長大的孩子,他們的眼睛,能夠包容不同維度的世界;他們的胸懷,擁有一個自由的靈魂和一副見過世面模樣文化的無形熏陶。

        博物館里,孩子們看到的是帶溫度歷史的波瀾壯闊,嗅到的是撲面而來塵封的文化氣息;博物館里,盪滌去人的片面和狹隘,拓寬著視野和胸襟,感悟出文化融合,以史為鑒的深度和啟迪。博物館里,熏陶著孩子們敏感澎湃的藝術感知力和把加法做得富而不膩的決勝千里。

      博物館里多元的文化張力和豐富的內涵足以讓孩子們得到精神上的富養根基和高貴靈魂的素養底氣。

        記得,在呼侖貝爾歷史博物館,一個當地的老大姐對我語重心長地感慨道:「真羨慕你們的孩子,能夠擁有這樣的老師,以歷史為主題,來到我們草原,看看,你們的每個孩子,哪一個不是一副見過世面的模樣……」

        是呀,我們的孩子,哪一個不知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漢相爭、光武中興、胡服騎射、玄武門之變、黃袍加身、靖康之恥、襄陽之戰、永樂大典、北洋水師……我們的孩子,哪一個談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無不是分析入理,頭頭是道……

        也許,他們以後不能成為那顆最耀眼的星星,也許,他們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成為讓人炫目的傲驕,但是,註定,他們能夠擁有歷史的縱橫捭闔,懂得成功無捷徑唯有付出努力的堅定志向,把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恢弘格局,知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誠信仰,嚮往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漫步人生,懂得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的情深意長……相信,那樣,他們的人生亦足以豐盈與厚實。

      草原之行,漫卷詩書,如清風迎面,徐徐襲來,讓我們和草原的約定,凝成永恆。       

D. 中國歷史所有朝代的順序、漢朝所有皇帝列表

朝代的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國朝代簡史: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隋,唐宋元明清。

漢朝皇帝列表:

西漢:劉邦、劉盈、劉恭、劉弘、劉恆、劉啟、劉徹、劉弗陵、劉賀、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衎劉嬰、王莽、劉玄、劉盆子。

東漢:劉秀、劉庄、劉炟、劉肇、劉隆、劉祜、劉懿、劉保、劉炳、劉纘、劉志、劉宏、王劉辯、劉協。

(4)劉異歷史書多少錢擴展閱讀:

兩漢時期文化科學異常活躍,對外交流意義重大。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

到現今,「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

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幾千年的統治思想,並且最早開始在京師長安設太學,開始儒學中的經學,東漢光武帝時期太學生一度多達三萬。

漢明帝時期,佛教東渡首次來到中國,中國第一部漢譯佛教經典是在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張道陵創立道教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

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第一個年號。漢初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於火德。

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E. 開門大吉劉異出的書叫什麼註:不叫腦筋急轉彎!

中華新童謠——中國歷史。

F. 劉氏共有多少皇帝

共有三十五位,分別是西漢十二位、東漢十四位、蜀漢兩位、南漢五位、後漢兩位。

一、西漢皇帝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

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劉恆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

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

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劉恆為代王時有位王後,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

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後。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

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葯,深具孝心。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後葬於霸陵。

3、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辟西南夷。

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台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二、東漢皇帝

1、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今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 。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

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

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劉秀死後,其子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後人多稱呼為光武帝。

2、劉協

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後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

劉協因被董太後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

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劉協後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謚號孝獻皇帝。

三、南漢皇帝

1、劉䶮(889年―942年),又名劉龑、劉紵,初名劉岩、劉陟,封州刺史劉謙第三子,清海、靖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之弟,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建立者。

原籍上蔡(今屬河南),一說彭城(今江蘇徐州)。其祖因經商南海,遷居泉州(今屬福建)。

劉䶮初掌軍事之時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嶺南,西與馬楚爭奪容桂之地,攻佔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 。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劉隱去世,劉䶮為權知清海軍留後,後梁授劉䶮為清海軍節度使,封南平王。貞明三年(917年),劉䶮稱帝,建都番禺,改稱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據有今廣東、廣西及雲南一部分。劉䶮在位時期,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餘人為官,避免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

但劉䶮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為了課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劉䶮去世,廟號高祖,謚號天皇大帝。

四、後漢皇帝

1、劉知遠

劉知遠(895—948年),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

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武過人,勇猛善戰,事後唐明宗及後晉高祖時頗得戰功。

開運四年(947年),劉知遠稱帝,復為天福十二年。其統治期間,各地割據成勢而朝廷難控,並且手下多貪婪之輩,因此形成弊政,一時斂賦成災。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病崩於萬歲殿,廟號高祖,謚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葬於睿陵,位於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陽。

五、蜀漢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網路——西漢

網路——南漢

網路——後漢

G. 河北任丘的歷史

歷史沿革任丘境內的出土文物和遺址挖掘證明,早在距今8千餘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即有人類聚居。上古傳說中的五帝時代有顓頊城,春秋時期境內有虢邑,屬燕國。《左傳》記載,東周景王十年(公元前535年)正月癸已日,齊惠公統帥軍隊伐燕,駐扎於虢,2月戊午日,齊燕兩國,締結「濡水之盟」。戰國時代境內有鄭邑、狸邑,轄屬多變占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惠文主五年(公元前294年)趙割郊、易兩地給燕國。史書還載:秦王贏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趙遣名將龐暖率師伐燕,攻取狸地(今任丘東北)。又據史料記載:東周顯王三十五年至赧王四年(公元前334至311年),「燕國築南長城以防秦、趙、齊等國。燕長城大部以易水堤為基礎修築。起於易縣西南,經定興、徐水、安新、鄭邑北部而人文安再向東南,止於今大城縣城西南,全長約300公里。據此,當時郊邑以南屬於趙國,以北屬於燕國,當是可信的。
西漢時期,境內有郊縣、阿陵縣,屬幽州。先後封有3個侯國。
阿陵侯國 據《史記?高祖功臣表》,郭亭原為楚之連敖,後自單父(今屬山東)「從塞路人漢」,投於周呂侯呂澤部下。在「還定三秦」的征戰中,官至都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七月受封阿陵頃侯,侯國治所在阿陵,在位24年。死後,其子歐於漢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6年)嗣爵,為惠侯,在位22年。死後,其子客於漢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嗣爵,是為勝侯,在位八年,因罪免。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郭延居接續被封為阿陵靖侯,在位15年,死後其子則於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嗣爵,在位18年,於元鼎五年(公元前109年)因欠交給皇帝進貢的「酬金」,被免侯爵。五十一年後,郭亭的玄孫茂陵公郭乘,「以賢名著稱」。漢室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又「詔命復家」。
從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09年,阿陵侯國存在了91年,歷經頃侯郭亭、惠侯郭歐、勝侯郭客、靖侯郭延居和最後被免爵的郭則等五代。如果加上茂陵公郭乘,則阿陵侯國存在約在百年以上。
高郭侯國 據《漢書?王子侯表》記載,西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河間獻王之子劉瞌,被封為高郭節侯,都邑在原虢邑(今任丘城西十六里)。在位十一年。死後其子久長於神爵三年(公之前57年)嗣爵,是為孝侯。以後,項侯劉菲、共侯劉稱,哀侯劉霸相繼嗣爵。哀侯劉霸死後,因無嗣,其弟劉異眾於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被接續封為鄚侯。至此,高郭侯國絕,共傳四世歷五侯,約56年。
鄚侯國 《漢書?王子侯表》記載,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高郭侯劉霸之弟劉異眾被徒封鄚侯。其傳承情況不詳。不過,到新奔時期(公元9—25年)鄚改名言符,阿陵改名阿陸,高郭改名廣堤,所以,鄚侯國存在時間當在20年左右。
此外,西漢末年,郊縣境內建立了任丘城,為當時的巡檢海使駐地。邢子頤《三郡記》稱:「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檢海使中郎將任丘築此城以防海口,即以為名」。宋代《太平環宇記》一書,也有「任丘古城在任丘縣南26里」的記載。「巡檢使」是官職,主要設於關隘要地,負責防要塞、禁走私、維護地方治安,「多以武臣為之」,「兼管數州縣或專管一州縣」。「中郎將」是勛級,當時「秩比二千石」,相當於郡守待遇。中郎將任丘在此地築城,鎮守海口,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因為西漢時期,古黃河人海處附近的黃驊沿海一帶「私鑄鐵器、傍海煮鹽」的很多,此地距沿海口較近,鹽鐵走私嚴重,所以專設職官查禁。
東漢初年,阿陵再次被封為侯國。初被封的是任光。《後漢.任光傳》記載:他少時忠厚,「為鄉里所愛」。青年時曾任過鄉嗇夫、縣吏。漢兵人宛時,見他衣服鮮明,想把他殺掉而奪其衣。恰值光祿勛劉賜趕到,看任光的長相不是普通人,便把他救下。從此,任光率其「黨人」跟隨劉賜,官至偏將軍。更始初年(公元23年)任信都太守。不久發生王郎叛亂,河北許多郡國皆降之,「獨任光不肯與隨」。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劉秀自薊(今北京)回河北,被王郎叛軍追殺,「狼狽不知所向」。聽說信都守「獨為漢拒王郎」,於是投奔信都。任光等正憂慮孤城難以保全,得知劉秀到來,大開城門迎人城中,「吏民皆稱萬歲」。劉秀拜任光為大將軍,封武成侯,留守南陽、信廣、兼領信都太守。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即皇帝位,建立東漢王朝。封任光為阿陵侯,食邑萬戶,治在陵城。建武五年(公元30年)又召任光入朝任奉朝詣,其子任隗嗣爵。
任隗字仲和,少好黃老之學,清靜寡慾,所得俸祿常用來賑恤宗族,收養孤寡。孝明帝在位期間(公元58—75年),歷封任隗為奉朝詣、羽林左監、虎賁中郎將、長水校尉等職。孝章帝劉炬即位後(公元76年),升任他為將作大將。建初五年(公元80年)遷升太僕,八年為光祿勛,章和元年(公元87年)拜司空。任隗為官持重耿直,不阿權勢;義行內修,不求名譽。孝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3年)去世,其子屯嗣爵。後任屯擢升步兵校尉,徒封西陽侯。阿陵侯由屯之子勝嗣。任勝死後,其子世嗣爵。以後,任世徒封北鄉侯。阿陵侯國撤銷,並人郟縣。東漢阿陵侯國存在約百年,傳四世,歷五侯,即:任光—任隗—任屯—任勝—任世。
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置鄞縣,治所在原郊侯國都邑。
兩晉時期,鄚縣屬冀州河間國。
南北朝時,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鄚縣治所遷至阿陵城,北齊(公元560至577年)置任丘縣,與鄚縣同屬瀛州河間郡。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秋,大水,任丘城淹沒。居民溺死大半」。是年撤消任丘,並人鄭縣。以後在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又復置任丘。不過僅僅維持了十一年,到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任丘再度撤消,分別並人高陽、鄚縣。
唐代,境內建置變化頻繁。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蒲州(又稱滿州,治在今高陽縣舊城),轄鄲縣。五年(公元622年),從郊縣、高陽各劃出一部分,復置任丘縣,屬瀛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蒲州撤消,郊縣復歸瀛州轄。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置鄭州,轄郊縣、任丘、文安、清苑、唐興、歸義等六縣。開元十年(公元722年)割文安、任丘各一部置利豐縣(後改長豐,治在今任丘長豐鎮)。十三年(公元725年),因鄚、鄭二字易混,將鄚州改為莫州,鄚縣亦改為莫縣。十四年(公元726年),莫州置唐興軍,屬范陽節度使節制,改置文安郡。治所仍在莫州,轄莫縣、文安、任丘、清苑、長豐、唐興(治在今安新縣安州東南)六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罷文安郡,復置莫州,仍屬河北道。
五代時期,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63年)莫縣、任丘、長豐三縣均隨莫州淪於契丹。至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收復。
北宋時,莫州屬河北東路,轄任丘、莫縣、長豐、大城等縣及高陽部分地區。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撤消莫縣和長豐,並人任丘縣。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莫州治所移至任丘。
金貞枯二年(公元1214年),於莫縣故城改置莫亭縣。與任丘同屬河北東路莫州。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任丘、莫亭一度撤銷並人河間縣,不久又恢復原建制。這期間,莫州治所改移莫亭縣。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水災,「任丘城沒於水」。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廢莫州,撤消莫亭並人任丘縣,屬河間府。此年,知縣雲霄重建任丘縣城。
清沿明制,任丘屬直隸河間府。
中華民國時期。民國二年(1913)二月,廢州府之制,實行省、道、縣三級行政管理,任丘屬直隸省渤海道。(1914年改津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6月,直隸改稱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3月,河北省劃為17個行政督察區,任丘屬河北省第六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下轄晉東北、察南、冀西、冀中等4區56縣,任丘屬冀中九分區。解放戰爭時期改屬冀中八分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任丘屬河北省滄縣專區管轄。
1952年改屬天津專區。1958年11月,文安、大城二縣撤消並人任丘縣,屬河北省天津市管轄。1961年5月與文安分縣,恢復原任丘建制,改屬滄州地區。1986年5月撤消任丘縣改置任丘市(縣級),由滄州市代管。2005年3月,被河北省確定為22個第一批擴權強縣(市)的縣市之一,享有計劃直接上報(省,下同),財政直接結算,用地直接報批等11個方面62項管理許可權。

H. 中華上下五千年劉異

劉異,字成伯,劉若虛子,其先泉人,徙居閩。隱居不仕,鄉人號曰隱君,後以州郡薦,強起,授將仕郎、大理評事,歷屯田員外郎。《閩書》

I. 漢朝二十四帝排名

漢朝二十四帝排名表含圖片年份

1、漢高祖劉邦

(公元181--234年)。公元189年登基,公元220年去位,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於234年,時年54歲。

J. 史老師,這個學名叫什麼

名字叫劉異 2015-09-21期 歷史老師自編童謠出書 一題未答成史上第一被消選手

閱讀全文

與劉異歷史書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