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桂花有哪些傳說,桂花的由來歷史
在我國,桂花的典故、傳說頗多,其中尤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蟾宮折桂」、桂花仙子」等更廣為人知。
我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桂花屬於多地起源,我國是主要起源地之一,早在遠古時期,我國古籍文獻里就已經有了記載,但那時候都是野生的,
《山海經·南山經》
篇首和別處有過這樣的記載:
招搖之山,其上多桂……皋塗之山,上多桂木。
這些山上長的花,自然不會是人工培育或種植的,屬於純野生,但這樣的一種花,肯定會被人們發現並且喜愛,既然喜愛,就會有人想辦法移栽,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到了秦朝時,仍然屬於野生,秦始皇相國
呂不韋
主持編纂的
《呂氏春秋》
中有過這樣的記載:
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里說的招搖山和
《山海經》
里一模一樣,那這個招搖山究竟是哪裡呢?學者們多認為是現在的
廣西興安縣的苗兒山
,這裡面有個復雜的考證過程,咱們的題不在地理上,只說這種花的最初發源地有可能是
我國廣西。
㈡ 桂花的來歷
桂樹花來源於,我國古人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其後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
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於是,「蟾宮折桂」,桂樹便成為舊中國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常把桂樹和月亮聯系在一起,編織了不少神話。尤其是吳剛伐桂的故事,一直成為膾灸人口的美談。由於傳說月中有桂,古代便稱月亮為「桂魄」。
外國人還把桂看做是一種崇高和榮譽的象徵。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桂是用來獻給科學和藝術之神「阿伯隆」的「聖物」。
(2)桂花有多少年的栽培歷史擴展閱讀:
桂花的發源地:
柏墩是咸寧桂花的發祥地和生產地。生活在「桂樹千山碧,花開十里香」的咸寧柏墩人無不引為自豪,他們不僅愛桂花樹,更愛桂花樹出類拔萃的英姿、炎涼不易的精神。
不隨流俗的氣質、堅韌頑強的毅力,無私奉獻的風格,聖潔美好的情操於一身,代表了柏墩人的品格與情操。
因此,在1975年3月咸寧縣撤區並社時,取名「桂花人民公社」,1984年1月,撤銷人民公社建置恢復區、鄉制、又改為「桂花鎮」。
隨著斗轉星移,天長日久,原以「桂花」這一高等芳香植物名所取的政區名正在逐漸地演化為地名,而將歷史上本來很有名氣的「柏墩」這一地名隱去了。
㈢ 中國桂花種植歷史是什麼
中國種植桂花,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桂的記載。《山海經·南山經》提到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其上多桂木;《山海經·大荒西經》提到桂山,因山上多桂,故有此名;《山海經·海內南經》提到桂林八樹,在番禺東。東晉郭璞註解: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楚屈原《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等詩句。《呂氏春秋》贊稱:「物之美者,招搖之桂」。《爾雅》載:「_,木桂。」東漢袁康等輯錄《越絕書》,上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而引起人們的重視,上述植物包括肉桂和桂花,其發現當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㈣ 桂花在中國有多久的歷史有哪些品種
中國桂花栽培歷史悠久。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是舊戰國時期(前475——前221)的《山海經·南山經》,謂「招搖之山多桂」。 屈原(前340——前278)《楚辭·九歌》也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已成為名貴花木與上等貢品。在漢初引種於帝王宮鉗苑,獲得成功。唐、宋以來,桂花栽培開始盛行。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 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去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唐宋以後,桂花在庭院栽培觀賞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元代 倪瓚的《桂花》詩中有「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的詩句,表明了窗前植桂的情況。桂花的民間栽培始於宋代,昌盛於明初。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區均在此間形成。
中國桂花於1771年經廣州、印度傳入 英國,此後在英國迅速發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 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為最好。
品種分類
桂花由於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全國各主要城市對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定的遺傳性狀,並考慮傳統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㈤ 桂花樹的資料
1.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3.以桂花做原料製作的桂花茶是中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㈥ 有關桂花的相關資料
桂花樹,又名漢桂,漢中市市樹。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現四川、陝西、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中國的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山海經·南山經》就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國桂花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之後便迅速擴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普遍栽培,成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樹風姿飄逸,碧枝綠葉,四季常青,枝幹較細,飄香怡人。桂花樹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 桂花樹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淡。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陝西(南部)、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 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甚耐寒,為亞熱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我國桂花集中布和栽培的地區,主要是嶺南以北至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熱帶和北亞熱帶地區,大致相當於北緯24°~33°。該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並形成了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更加適宜。 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築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於亭、台、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 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0℃,溫最適生長氣是15~29℃。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一般第二年4—12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種,一般要5—15年才開花。無性繁殖用枝條扦插、嫁接、壓條可以當年開花。 宋代記載:「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律: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桂花盛開,半個月後花凋榭了,月亮也虧缺了。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吸收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綠化。 桂花 桂花樹經過長時間的自然生長和人工培育的干擾,現在已經演化出很多的桂花樹品種,經過我國植物學家的廣泛調查與研究,大致將桂花樹分為四個品種,即丹桂,金桂,銀桂和四季桂。其中丹桂,金桂和銀桂都是秋季開花又可以統稱為八月桂。 丹桂 丹桂花朵顏色橙黃,氣味濃郁,葉片厚,色深。一般秋季開花且花色很深,主要以橙黃、橙紅和朱紅色為主。丹桂分為滿條紅,堰紅桂,狀元紅,硃砂桂,敗育丹桂和硬葉丹桂。 金桂 金桂花朵為金黃色,且氣味較丹桂要淡一些,葉片較厚。金桂秋季開花,花色主要以黃色為主(檸檬黃與金黃色)。其中金桂又分為球桂,金球桂,狹葉金桂,柳葉蘇桂和金秋早桂等眾多品種。 銀桂 銀桂花朵顏色較白,稍帶微黃,葉片比其他桂樹較薄,花香與金桂差不多多不是很濃郁。銀桂開花與秋季,花色以白色為主,呈純白,乳白和黃白色,極個別特殊的會呈淡黃色。銀桂分為玉玲瓏,柳葉銀桂,長葉早銀桂,籽銀桂,白潔,早銀桂,晚銀桂和九龍桂等等。 四季桂 四季桂,也有很多人將四季桂稱為月月桂。花朵顏色稍白,或淡黃,香氣較淡,且葉片比較薄。與其他品種最大的差別就是它四季都會開花,但是花香也是眾多桂花中最淡的,幾乎聞不到花香味。四季桂分為月月桂,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和天香台桂。 桂花曬干後,可以沖茶。 桂花其本在9~10月份開花,呈淡黃色,濃香。 廣西省桂林市因桂花樹成林而得名。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後、廣場、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發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 桂花樹盆景照片集錦(2張)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 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緻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於叢生岩嶺間而稱「岩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現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尤以蘇州市(桂花公園、市花)栽培最為集中。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區,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難,一般採用盆栽,冬季移入溫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長。 古人對桂花開花的天氣條件,有大量記載。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無聲濕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黃」,宋代陸游:「重露濕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詩中「冷露」、「露密」說明開花天氣要早晚冷涼;「烘與蒸」說明天氣還會一度出現較高的溫度。這種早晚冷涼、白天燠熱的天氣既有利於桂樹的營養積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樹開花隨之加速,蘇州人稱之為「木犀蒸」。中秋前後天氣突然熱起來,竟像夏季一樣,桂花一經蒸郁,就爛爛漫漫地盛開了。桂花開花既需要一定的濕度,還要有一定的溫差。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贊:「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看來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京為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公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葯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鍾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此時園苑寺院種植桂花,已較普遍。 桂花的神話傳說不斷出現,尤其是唐代小說中的吳剛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傳說中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毛主席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於這一典故。 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如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曉露秋暉浮,清陰葯欄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詩人庭院中的芍葯欄桿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階桂影秋綽約」說明在玉色的台階前植桂。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周《客座新聞》中記載:「衡神詞其徑,綿亘四十餘里,夾道皆合抱松桂相間,連雲遮日,人行空翠中,而秋來香聞十里,其數竟達17000株,真神幻佳景」。可見當時已有松桂相配作行道樹。在現代園林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等優點,用作綠化樹種。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對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傳統配置中自古就有「兩桂當庭」、「雙桂留芳」的稱謂,也常把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傳統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貴之諧音,喻吉祥之意。 在眾多名花中,桂花是一種長壽植物,據全國15個省市調查資料表明:現存百年以上古桂2200餘株,千年以上的古株約佔0.5%,這些古桂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為我們挖掘桂花文化,開展科技研究,開發旅遊資源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有人對桂花開花習性作過專題研究,桂花開花以一年生新梢為主,其花量多少與桂花的發枝力、腋芽數、百朵花重等有密切關系。 人們喜歡桂花,目前全國有16個省(區)市、縣將桂花作為市花、省花、縣花。歷史上五大桂花老產區:湖北咸寧、蘇州吳縣、廣西桂林、杭州滿覺隴、四川新都。 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月宮仙桂」的神話給世人以無窮的遐想。四季桂花(又叫日本桂花),四季開花,四季飄香。夏秋兩季芳香濃郁,春冬兩季微有香氣。四季栽培,即可美化環境,又可入葯。其根燉肉服,治虛火牙痛、喉痛。無論是陽台、庭院均可栽培。其栽培技術是: 陽台栽培 陽台栽培選用幼株最為適宜。高30~50厘米的幼株先將放花盆處鋪放一層4厘米厚的碎石子,又將花盆底部鑽幾個小孔(以便利水),再將花盆放在碎石上面。然後將花盆裡裝入細泥土,即栽培桂花苗株,栽苗後用細泥土覆蓋苗株樹根4~5厘米厚,又將泥土拍緊。最後(用清水)淋定根水將花盆泥土浸透。待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時,撬開根部處的泥土,按每株施發酵後的油餅100克。3個月後,可按每株用碳銨100克對糞水500克淋一次,以後做到少施、勤施為宜。 庭院栽培 ①50~100厘米高的小苗株,打窩栽培。窩深40厘米、窩寬50厘米。打窩後將窩內泥土欠細。然後栽培,栽苗後覆蓋細泥7~10厘米厚。然後將泥土拍緊,最後(用清水)淋定根水將窩內泥土浸透。②大株為 100厘米以上的,打窩栽培。窩深60厘米、窩寬80厘米。打窩後仍將窩內泥土欠細,然後栽培樹苗,栽苗後覆蓋泥土10~15厘米,再將泥土拍緊後,仍然(用清水)淋定根水將窩內泥土浸透。待大、小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時按每株施人畜糞尿1千克淋一次。3個月後,又按每株用碳銨150克對糞水1~2千克淋施一次。以後做到勤施、少施為宜。 整形 ①陽台栽培的桂花樹,應修剪整理為球形,其形秀麗可觀。②庭院栽培的桂花樹應剪整理為傘形其形增添樂趣美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㈦ 桂花文化發展史是什麼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贊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花就受人喜愛。
㈧ 桂花文化的栽培歷史
據歷史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自漢代就開始栽培桂花。西漢劉撰《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看來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形成一定規模。晉代時期,桂花的栽培得到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唐宋時期,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鍾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栽培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