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飾的發展歷程
自古以來,黃金白銀在中國就是富貴的象徵,白銀更有辟邪化毒的功效,黃金白銀在古時不但是做為貨幣流通,而且上層社會達官貴人的日常餐飲用具、佩帶首飾以及一切能象徵權力富貴的物品,均是以黃金白銀為主的材料打造的。
封建社會和解放前中國的尋常百姓家,由於生活困苦,黃金在百姓中難以擁有,但對美的追求是人不變本性,因此有潤澤質感又不張揚的白銀自然就成為了百姓製作首飾的主要材料,從而使銀飾在中國有了數千年的文化。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黃金首飾已不再是大眾難以擁有的奢侈品,並且自從比黃金更稀有的鉑金、鑽石從歐美流行到國內,黃金、鉑金、鑽石首飾幾乎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首飾品,人們購買幾套不同的貴重首飾已不是困難的事。富貴的黃金,純凈的鉑金,恆久的鑽石擁有了各自不同的寓義和內涵,受到了不同消費者的喜愛,而傳統的銀首飾,除了一些老人和兒童的銀飾,失去了讓人擁有的意義和地位,早已不被年輕人青睞。 20世紀90年代後期及進入21世紀,中國已向世界發達國家靠近,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對美的追求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更大提高而改變。
這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人們在穿著打扮方面處處要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和品味,每天都要通過改變裝扮,而展現自己不同的心情,日常佩帶貴重首飾用來展示富貴和地位已不再是現代人的需求,而被視為俗氣的表現,貴重首飾更多地表達了收藏和紀念的意義。
物以稀為貴,隨著原料價格的不斷上漲,金飾鑽飾價格居高不下,而款式的千篇一律,也已不能滿足人們對彰顯個性和對飛速變化的時尚的需求。就在此時,現代時尚銀飾應需而生,成為了對首飾行業一個巨大的補充。現代時尚銀飾在原料方面有著相對較低的製作成本,在材料上擁有中性不俗的質感,在款式上更注重休閑個性,在設計上更加大膽誇張,更適合日常佩帶打扮自己,大中城市的時尚達人一族每個季節都購買數套時尚銀飾,用來搭配不同的服裝和表達不同的心情,銀飾終於打破傳統,有了存在的意義。 隨著銀飾行業的發展,很多國內外高端銀飾品牌進入中國搶占國內市場,像TIFFNAY,FOLLIFOLLIE,Oxette,goldfore silver,奧黛麗銀飾等,而中國的銀飾消費也從一開始的低端消費向中高端、高品味的銀飾品過渡,消費者的眼光和品味更加時尚,中高收入的消費群體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大大刺激了高端銀飾品的發展,所消費的銀飾也越來越貼近國際流行趨勢。一些模仿金飾款式,沒有銀飾特色,豈圖以價格優勢替補金飾消費的低端銀飾的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小,逐漸沒有了生存空間,這對國內銀飾行業提出了挑戰,也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國內中高端銀飾品牌,例如被行業媒體評選出的十大銀飾品牌中,就有多個國內銀飾品牌名列其中。
高端銀飾品已不在是廉價品的象徵,很多高檔銀飾品的價格都超過了黃白金飾品的價格。
消費觀念和經濟是息息相關的,國內各個地區經濟發展還不均衡,因此金飾,鑽飾,銀飾在各個地區消費的比例也不一樣,首飾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如今,首飾的細分化讓國人消費有了更多的選擇,金飾,鑽飾,銀飾也各領風騷,整個首飾行業展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黔東南境內的苗族銀匠可分為定點型和遊走型兩類。多數為定點型,他們在家承接加工銀飾,服務於相對封閉而形成區域格局的一寨或數寨,客戶毫無例外來自本系,所以,也可稱之為支系內部的銀匠。定點型銀匠的分布和數量,依據區域環境及市場需求自然調節,以施洞、排羊、西江、灣水、王家牌等地較為典型。遊走型銀匠同樣以家庭為作坊,農閑季節則挑擔外出,招攬生意。通常每人郡有自己的專門路線。他們並不局限只為本系或本民族加工,對沿途數百里其他分支或民族的銀飾款式都瞭然在腑,加工起來亦輕車熟路,得心應手,所以也可稱之為地域性銀匠。據調查,黔東南銀匠遊走足跡遍歷全省,並延及廣西北部及湖南西部。
黔東南境內不僅苗族銀匠多,而且出現了以霄山大溝鄉的控拜、麻料、馬高為代表的銀匠村。銀匠村中數百戶人家,80%以上以銀飾加工為副業。農閑時節,村寨之中叮當之聲不絕於耳,炭火爐煙盪然於戶,一派繁忙景象。遊走型銀匠皆出於銀匠村,密集的加工力量迫使銀匠村的一部分人選擇外出經營的方式。銀匠村是貴州境內的一個奇特現象,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比起苗族銀飾的歷史,苗族銀匠的歷史要短得多。據對施洞、控拜、壬家牌等地銀匠的調查顯示,苗族銀匠大約出現於清末,至今才有近百年歷史。最初的苗族銀匠大多挾鐵匠之技藝改行拜師,向漢族工匠學習打制銀飾。龍里雲霧山一帶的打鐵寨,是當地唯一有苗族銀匠的村寨,包攬了方圓數十里的銀飾加工製作。至今,仍不難由這一地名證實我們的觀點。苗族銀匠一般都是子承父業,世代相襲,手藝極少外傳。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摟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苗族銀飾工藝流程很復雜,一件銀飾多的要經過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銀飾造型本身對銀匠的手工技術要求極嚴,非個中高手很難完成。
貴州非白銀產區,歷史上的銀飾加工原料主要為銀元、銀錠。也就是說,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經年累月,積攢下的銀質貨幣,幾乎全都投入了熔爐。正因為如此,各地銀飾的銀質純度以當地流行的銀幣為准。譬如民國時期黔東南境內是以雷山為界,其北邊銀料來自大洋,純度較高,南邊來自貳毫,銀飾成色較差。20世紀50年代後,黨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眾的風俗習慣,每年低價撥給苗族專用銀。
Ⅱ 銀飾的起源與發展
銀飾銀器的使用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大多用於器皿盛放物品或是食物。而黃金時期則是繁榮昌盛的唐代,不管是做工上還是設計上都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人們逐漸開始使用銀飾,如頭簪、頭釵、耳環、項鏈、項圈、手鐲等。而宋元時期,銀飾的製作開始從皇室普及到平民百姓中,設計精美,造型新穎。到了明清時期,女性頭戴銀飾、男性腰配銀掛件已成為一種時尚,銀飾文化在民間大展宏圖,綻放異彩。現如今,銀飾更是我們最普遍的搭配裝飾,或簡約、或紛繁,每個人都能在銀飾中找到自己喜愛的款式。
Ⅲ 你知道多少關於銀飾的起源與歷史嗎
達爾文說,人類的起源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 那麼機智的你們,知道我國銀飾的起源與歷史嗎?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戰國時代 我國銀飾銀器使用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根據相關考古發掘資料,在河南輝縣戰國墓,出土了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山東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出土了猿型銀飾;內蒙古格爾旗西溝畔匈奴墓,出土了9件戰國時代趙國的銀;陝西神木納林高兔戰國晚期匈奴墓,出土了銀虎、銀鹿、銀環等。 關於漢代銀飾、銀器的使用,在我國山東淄博窩托村西漢齊王劉襄墓,出土了100多件銀器,其中秦始皇三十三年製造的鎏金刻花銀盤以及帶有鎏金紋飾的小銀盤,表明了我國銀器製作的高水平。 ● ● ●
巔峰之唐 唐代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黃金時代,大唐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唐代還是我國銀器製作的繁榮期。考古實物表明,唐代銀器無論在設計上還是在做工上,都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不僅品類多,各種紋飾圖案都非常的精細。 由於大唐經濟昌盛,地域遼闊,銀器的分布也很廣泛,各種銀器皿,以及頭簪、頭釵、耳環、耳墜、項鎖、項圈、手鐲、臂環、腳環等銀飾品,包括鑲寶玉、瑪瑙鑲翠玉等不同工藝,充分反映了唐代銀器製作的工藝水平和成就,成為中國銀文化史的代表。 ● ● ●
商品宋元 到了宋元時期,銀器的製作逐步商品化,從前只有皇室貴族才使用的銀飾品,在民間開始流傳佩戴,與前代相比,這個時期的銀飾品無論是內容、圖案、還是技術風格,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同時,銀飾品的主題也逐漸增多,有花鳥魚蟲、亭台樓閣、宗教人物以及各種紋飾、圖案,還有詩情畫意的詞句,鑄、刻、雕、焊接等工藝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宋元銀飾設計新穎,造型優美,每件銀飾上的圖案都有吉祥寓意,堪稱「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 ● ●
明清滿天下 明代金工藝在傳統技術上得到了大力提高,表現出簡明、快捷、線條分明的特點,由於金銀器在當時比較時尚,明朝宣德年間,設置了很多鑄造局,製作了大量的金屬器物。同時,規定了工匠制度,要求各地金銀匠輪流到京城服役,為時六個月。在明代,除了鑄造局,民間的銀樓、銀作坊也製作了很多金銀器,其中以銀器為最多。明代銀飾品在民間本來就流落不少,但歷經兵荒馬亂,現存於世的已經很少了。 到了清代,由於經濟的不斷發展,同時也為了迎合帝王、權貴的喜好,各種工藝都以華麗為尚,傢具、石刻、建築等,無論色彩還是樣式都變得富麗堂皇。各種手工藝的水平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金屬的雕刻、鏤空、花絲、琺琅等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康熙、乾隆年間,銀器、銀飾品的使用不再是貴族階層的專利,而是步入了每個家庭,不分貧富貴賤三教九流,女人頭戴銀頭飾、男人腰佩銀掛件已成為一種時尚。銀樓、銀作坊、銀店分布全國各地,做工也越來越多講究,扭、錘、穿、拉、嵌、鍍、包銀都得到了發揮。銀飾文化在民間大展宏圖,大放異彩,構成了中國傳統銀飾文化的主要內涵。可以說,每件作品都讓人贊嘆民間藝術家豐富、神奇的想像力和睿智的設計構思。 ● ● ●
二十一世紀 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使中國越來越強大,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獲得了全方位的飛速發展。 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的今天,中國的古代文化需要發揚光大,幾乎滅絕的銀飾文化應該大放異彩。把祖先的傳統文化保留下來,是我們不能推卸的責任。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歷史文化、民間傳統文化將受到世人的矚目,傳統服飾、刺綉、銀飾和其他古老藝術的審美價值將得到更大的提升!
Ⅳ 白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作為貨幣的
在4000多年前,白銀就開始作為貨幣。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在我國清代,1兩銀子約相當於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幣(長美注)。
(4)銀飾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分類
1、銀圓
銀圓,也作「銀元」,是我國過去市場上流通的一種貨幣,種類繁多,以清末各種龍洋,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袁世凱頭像銀元、孫中山像船洋最為多見,還有中華蘇維埃幣、四川"漢"字幣等,此外一些外國銀元,如站洋、坐洋、鷹洋、日本龍洋等也在國內流通。
2、銀條
外性長條狀,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以925‰最為多見,是製作銀飾的原料。900‰以下的呈灰白色,質堅硬敲打有銅聲,底面無蜂窩,火燒後表面顯黑紅。
3、松江錠
外貌形狀似乳頭,表麵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鉛釉,底部具深細蜂窩,每錠上附有15克鉛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區)已經去掉,有打擊痕跡,形成上方下圓。
Ⅳ 阿昌族銀飾有何歷史又有什麼特色
阿昌族是氐羌族群的後代,現在已經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比較稀少的七個少數民族之一,也因為人口比較少,在他們主要的居住地才會遇到,普通地方能遇到一個都是少之又少了。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名為阿昌語,但是沒有民族文字,用的都是漢字。主要的分布於雲南省的各個地區,還有一部分在緬甸。阿昌族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們製造出來的鐵器十分有名,還以戶撒刀廣為人知。做任何東西都是越小越難做,需要超高的技術和強大的耐心,要不然弄個半截,人都被整郁悶了。耳環拉絲要拉幾十次才行。拉好以後還要碾壓。為了使耳環更豐富一些,還要在耳環底部拼焊各種花樣,點燃油燈,把小東西都放在板子上,一點一點的拼接好,煤油燈的火苗一次一次的吹到上面,如果現在還是按著這種步驟做東西,那價格貴真的很正常了,不過現在還用這種辦法的阿昌族應該也很少,畢竟現在都是半機械化時代,不需要那麼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