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洲的發展歷程給力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戰(1分)
(2)問題:1946年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及1938年。(2分)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歐洲的經濟實力形成了破壞。(2分)
(3)走向聯合,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2分)認識:如「歐洲國家關系經歷了一個由對抗到聯合的過程」;「只有加強國家間的合作,才能促進自身的發展」等等。(2分)
(1)根據材料一的內容可以看出其在描述一戰。(2)通過數據變化分析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水平的下降,通過看題目中的時間是二戰的破壞作用。(3)材料三講述的是歐洲國家逐漸走向了聯合的過程,通過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加強國家間的合作,才能促進自身的發展,題提高國際地位等,只要言之合理即可。
B. 從上述20世紀以來歐洲歷史的演變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侵略一個國家首先要摧毀它的文化,統一一個國家必須要先統一文化
C. 通過對歐美國家崛起歷程的了解,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葡萄牙、西班牙(一)興起:新航路開辟後,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擴張,控制了東西方海上通道,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原因:①地處大西洋沿岸,地理環境優越。②國家統一,建立中央集權.③熱衷探險,勇於對外開拓。④最先完成地理大發現,佔有發展先機。(二)衰落: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打敗,迅速地衰落下去。原因:沒有把掠奪的金銀等財富轉化為資本,而是用於奢侈腐化的生活,於是衰落下去。 荷蘭(一)興起:17世紀十分強盛,尤其海上貿易非常發達,被稱為「海上馬車夫」。原因:①地處大西洋沿岸,地理環境優越。②在早期的殖民擴張中,把金銀等財富轉化為資本,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③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建立了完全獨立的資產階級統治的共和制國家。(二)衰落:後被英國打敗衰落下去。原因:發展商業資本主義,工業相對落後,故被英國打敗。 英國(一) 興起:1、開始興起:16世紀後期,打敗西班牙,開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原因:①地處大西洋沿岸,地理環境優越。②在早期的殖民擴張時期,能夠把金銀等財富轉化為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霸權確立:18世紀後期,英國打敗了荷蘭和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國,在世界上擁有最廣大的殖民地。原因: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克服了專制制度,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3、達到頂峰: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在世界工業中居壟斷地位,有「世界工廠」 之稱,是當時世界無可爭議的頭號霸主。原因:①最早開展和完成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中重視科技的創新,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強國。②佔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③自由主義的興起,取代了重商主義。(二) 衰落:1、經濟開始衰落:19世紀晚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逐漸失去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原因:由於擁有廣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即使生產力水平較低,也能獲得高額利潤,故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不重視技術和設備的更新,而且把大量資金投向國外,制約了經濟的發展。2、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一戰後,隨著國力的衰退,歐洲(英法)雖仍是國際關系的中心,但英國霸主地位已經嚴重削弱。原因:①一戰的削弱。②戰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及自治領分離運動的打擊。③美國的崛起及競爭。3、二戰後霸主地位的喪失:二戰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英國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成為美國的夥伴國。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嚴重削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沉重打擊。③美國資本主義霸主地位的確立。 法國(一) 興起:1、開始興起:17世紀中期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並在17、18世紀與英國爭奪世界霸權。原因:路易十四改革,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達到極盛:1810年左右,法蘭西第一帝國盛極一時,控制了從波蘭到西班牙,從荷蘭到義大利的擴大領土。原因:①法國爆發大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②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拿破崙採取了有利於政治穩定和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③拿破崙個人的才能。(二) 衰落: 1、19世紀末,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由第二降到了第四。原因:(1)19世紀末經濟發展緩慢原因:①農民貧困,國內市場狹小。②普法戰爭中被割去阿爾薩斯與洛林的礦藏,資源匱乏。③普法戰爭中50億法郎的賠款,資本家又把錢投向信貸領域,而且大多又投向國外,工業發展的資本缺乏。④小企業大量存在以及農業經營落後,科技創新缺乏。2、兩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諸大國中地位逐漸下降。原因:兩次世界大戰的嚴重打擊。 美國興衰歷程及原因:1、開始成為經濟大國:1894年,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原因:①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優越,資源豐富。②西部領土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廣大的國內市場。③歐亞移民,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必要的技術與經驗。④內戰後政治相對穩定,大量歐洲資本湧入。⑤重視科技和教育。2、一戰後勢力擴大,在華盛頓體系中佔主導地位。原因:一戰中大發戰爭橫財,力量更加強大。3、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確立:二戰後初期,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原因:①二戰中獲得巨大利益
D. 歐洲歷史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什麼
時代的變遷與進步,需武力和革命,思想的徹底改變 ,先進思想一定會取代舊思想,公平自由才是人民所希望的
看在我自己打字的份上,選我的吧
E. 從戰爭走向和平,從分裂走向合作,歐洲的發展歷史給我們哪些啟示
啟示之一,在亞洲國家沒有對過去的歷史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日本沒有與中國、韓國和東亞其他被日本侵略的國家實現心靈上的和解以前,有關國家是難以建立起真正的政治互信的。沒有政治互信,是難以開展需要約束和讓渡部分經濟主權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的。
啟示之二,在亞洲開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同樣需要建立亞洲的價值觀共識和亞洲認同感。亞洲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各領域的差別遠大於歐洲國家間的差別。啟示之三,亞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需要循序漸進、統籌安排。僅僅中國已經建立的和打算談判的自由貿易安排就有十個左右。這會使中國的談判代表難以應付,使中國經濟難以承受,加重中國外貿過快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F. 歐洲的發展歷史有什麼啟迪
從文明進程的角度來看,歐盟作為一個歐洲的價值共同體借鑒了歐洲古典文化、基督教與歐洲人文主義的文化精華,以及關於人權、民主、法治與憲政的制度成果。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共同體的價值標准始終受到高度重視,並將其設為吸收新成員國的重要門坎。歐盟反復強調的價值觀念和標准包括有:和平、進步、繁榮、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權、社會公正、人的尊嚴、公民權、寬容、多元化、輔助性原則、團結互助、反對歧視、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等等,內容十分廣泛;其核心可以歸納為六個原則,即自由、人權、民主、法治、團結互助和多樣性。
歐洲聯盟不僅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經濟共同體,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政治聯盟,同時也是一個「價值共同體」。在《羅馬條約》誕生50年後的今天,打造價值共同體已成為歐盟建設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它強調價值共同體的目的在於使歐盟及其成員國進一步明確認共同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強化歐盟的精神理念和凝聚力,塑造歐盟的道義形象,賦予歐盟一種必不可少的「靈魂」,並利用各成員國的文化血脈聯系,歐盟正在努力使這個共同體具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G. 探索古代歐洲歷史,你有什麼感受
黑暗中顯露出一絲光明
H. 從地學角度看歐洲文明發展,對當下有什麼現實啟示
歐洲文明是獨特的,雖然它沒有像中華文明一樣連綿五千年的主體民族和文化,但這不影響他的其他優點。征服是歐洲史的主旋律,無論文化之爭、宗教之爭還是國家之爭,一直是活躍且持久的。而且必須承認的是,現代科技和科學基本上都來源於這片土地。歐洲為何可以發展出這么強大的實力呢?希望從地理學的角度可以給出部分解答。
一、 地形地貌決定了歐洲國家的特點。
歐洲是一片被高大山脈割裂的土地,缺乏大片的連續平原,並且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地中海。由於缺乏必須的交通工具,決定了歐洲很難發展出像古中國那種面積龐大且統治有力的統一王朝,這也促就了最初小國寡民的各個城邦的形成。
事物是辯證的,這樣的地形和地貌既是歐洲的缺點,但也是他的優點。由於割裂的各個城邦位於同一塊小面積陸地上,思維和文化的碰撞在這里尤為激烈。
如果我們去尋找西方哲學、藝術、文學、數學、科學、醫學以及政治思想的源頭,所有這些知識,都會把我們帶回到古希臘。鼎盛時期的希臘並不是一個單一制國家,而是由數個小聚落分區統治,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稱的城邦。
民主政治的原型就是從這些小城邦里萌生,所有的男性公民群聚於某個場所就公共事務進行討論,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透過投票表決。這與東方的中國形成了對比,由於古代中國的王朝往往位於大片連續平原之上,對國境內的控制能力強得多。簡單地理解,歐洲文明是混合體,華夏文明是單一體。
二、 氣候與土壤指引著歐洲的發展方向。
歐洲大部分地區都是高原及山地,地中海沿岸地區又有強烈的夏干氣候影響,難以大面積種植高產優質的糧食作物。大自然替歐洲人做出了向外擴張的選擇,固守一畝三分地是養活不了自己的。
種田種不出來、放牧沒有土地、捕魚又不靠海,怎麼辦?向有這些東西的人買呀!在不打仗的情況下,商業成為了最理所當然的選擇。也正是因為這樣,歐洲對於個人的財產權極為重視:“並非所有東西都歸國王所有”,是歐洲政府思維的基石。
從私有財產權出發,衍生出的人權觀念,是西方價值的核心。政府權力必須有所限制,這樣的觀念之所以勃興,並不是歐洲人天生愛自由,而是因為這些政府從一開始就處處受限。政府控制力有限,自然也無法強迫國民做出違反他們個人利益的事情,最後成為了普遍的價值觀。
歐洲君王之所以這么做肯定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是大善人,而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只是歐洲這個混亂的棋盤上的王將,手裡握著重金的各大商人才是棋手。這些人往往是沒有家國觀念的,逼急了隨時跳車,君王的控制力自然也進一步下降,這些商人就是如今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財團的雛形。
三、 一錘定音的人口分布。
同樣是一個物種,歐洲文明和中華文明卻走向了岔路的兩端,自然環境的作用可見一斑,但對歐洲文明而言,他們的發展就如同命中註定一般。前面講到,歐洲商業的萌發較早,且發展迅速,農業的發展也有所限制。
為了方便貿易交流和交通運輸,大規模城市的出現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那個時期的城市,就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這樣高密度的人口自然對商業貿易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但也更加方便了政府對人們實施控制。
十四世紀初的歐洲仍然處在教會鐵幕的控制下,一切被教會認定對“神”不利的藝術和技術都被強力手段禁止。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起初並沒有多少人在意,神棍們也沒有發現,然而它就是這樣在上帝的眼皮底下席捲了整個歐洲。
公元1347年,蒙古國對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發起進攻,這是一次相當普通的戰事,原本不會以這種方式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次戰事中,肉眼看不見的惡魔已經降臨在歐洲大地之上。
軍隊裡面出現了一些變化,一些士兵患上了治不好的感冒,頭痛欲裂,在一段時間過後突然毫無徵兆地倒地死去。但是那個年代不明不白死掉的人實在太多了,誰在意呢?
這種小事怎麼能耽誤做生意呢?1437年九月,隨著一些亞歐商人抵達義大利,經過水路又走了一遍法國,最終到達義大利的商業中心佛羅倫薩,這個被歐洲人稱為“黑死病”的魔鬼稱霸歐洲的腳步已經不可阻擋了。
上帝的力量在這個魔鬼面前微不足道,歐洲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2500萬人死在了他的手下。這場浩劫使歐洲的勢力進行了一次大洗牌,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哲學都受到了空前的沖擊。最為重要的是,“上帝”的權能終於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主為什麼不保護他的子民?”這樣的想法一出現就無法抑制,那場決定了整個歐洲未來幾百年氣運的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文藝復興。
結語:
縱觀世界歷史,眾多文明都經歷過相似的發展歷程,最終卻在某個階段分道揚鑣。像黑死病這樣慘烈的瘟疫在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但為什麼就沒有促成中國版的“文藝復興”呢?
原因是多樣的。意識形態、民族文化、政治體制等等,但從地理學的角度看,這一切冥冥之中或許都是自然環境給人類的定數。後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民主革命等,亞歐大陸兩端的文明,在差異巨大的自然環境下,乘著迥異的歷史洪流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I. 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興衰歷程及英國的崛起中可以獲得什麼啟示
海洋國家主宰世界,經濟因素和思想因素是引發國家對外擴張的主要因素,資本主義國家獨立發展需要進行對外擴張,經濟因素是決定國勢和國力的主要因素。
J. 從歐洲各國的發展歷史過程中,你能獲得哪些認識
1、資本的原始積累充滿了暴力、血腥、掠奪
2、封建枷鎖的打破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推進
3、工業革命的促進
4、各國實力的對比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5、對殖民地的爭奪與殖民地人民的的斗爭及殖民體系的瓦解
6、經濟危機的發生、影響、反思及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同反應
7、資本主義國家體制的調整與完善
8、霸權主義的影響
9、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10、國際組織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