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井岡山的歷史文化
舞龍燈
井岡山市舞龍燈的人們一般頭扎毛巾,腳穿草鞋,扎腰束腿。在舞燈時隨著龍頭的動作,他們扭、揮、仰、俯、跑和跳,有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
招郎
招郎是井岡山土籍人傳統婚俗。招郎即是男嫁女方,既無三查、六禮,也無繁瑣的結婚程序,男女各方亦沒禮物過往,一般各人自理。婚前訂立合同書(俗叫合字),寫明以後子女和財產的繼承問題。解放前女方必須請家族長輩前來商議招贅有關事宜,其中有關條件是男方必須改稱女方姓氏,取個女方的輩份,這樣才可以得到女方家族兄長的認同,獲得本族男人同等待遇。解放後,新事新辦,廢除了這些不平等的人身權利。但婚禮一般還是由女方承辦。並提倡獨女戶家庭男到女方落戶。
紅色文化
20世紀20年代末,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孕育了井岡山精神,激勵無數英雄兒女前赴後繼。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⑵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背景
歷史
1927年10月23日,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實施「井岡山土地法」,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將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
至1928年2月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余部與湘南起義農民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這時,朱德四十二歲,毛澤東三十四歲。1928年5月以後,工農革命軍陸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
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紅4軍會師。此後,根據地不斷擴大。
1929年1月,由紅五軍改編的紅四軍第三十團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統歸彭德懷、滕代遠指揮;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以打破國軍的封鎖。
毛澤東在1928年十月、十一月先後寫成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重要著作對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和政治斗爭經驗予以總結。
「紅旗到底能打多久」這種思潮在井岡山歷史上有五次:
1、1927年冬,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1000餘人700條槍上井岡山,很多人對革命持悲觀情緒,他們在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有不少人逃跑、叛變,包括戰士、連排長、團長,還有師長余灑度。
2、1928年3月,「左」傾盲動主義排斥毛澤東的意見,讓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離開井岡山開赴湘南進行年關暴動,結果年關暴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時遭受失敗,這時又有許多人對革命缺乏信心,提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3、1928年8月,因為中共湖南省委的錯誤指導,紅軍二十八、二十九團冒進湘南,敵人趁機進攻井岡山,導致井岡山的八月失敗,不少人又重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4、1928年冬,湘贛敵軍調動重兵圍攻井岡山,井岡山上糧食艱難,軍民以紅米、南瓜、野菜充飢,而且身穿茅草、稻草禦寒,軍長朱德都要帶頭下山挑糧,一些人又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5、1929年春,湘贛敵軍重兵第三次「會剿」井岡山,有人又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2)如何形容井岡山那段歷史擴展閱讀:
簡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寧岡,先後在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結局
1929年,朱德、毛澤東率紅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開辟贛南、閩西根據地,之後擴大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0年2月24日,湘贛邊界特委(剛剛改稱贛西南特委西路行委)聯合紅五軍,在永新縣城殺害了袁文才與王佐及其所部幹部40餘人,收編了其部隊。
3月初,袁文才的部下謝角銘、謝益謀、陳次謀、曾李生牽頭,聯名客籍黨員幹部劉克憂、朱開卷等16人,寫信給彭德懷並轉贛西南特委和贛西南軍委、贛西南各路行委各黨部,希望上級能主持公道,為袁王等人的妄殺作出嚴正處理。
認為特委「設此圈套」,將「袁、王等包圍處死」,「殊令人犀疑滿腹,切齒痛心」,是「不正確之執行」。
信中懇請地表示「舍共產而無他從」,「若得奉命,自當然加培(倍)工作」,「期待上級之明了我們苦衷也」。
袁王所部在井岡山上的余部,分別在袁的妻叔謝角銘和王的兄長王雲龍帶領下,於1930年3月底反水,「電告反赤」。4月上旬,寧(岡)遂(川)邊防保衛團在茅坪成立,謝角銘為團總,王雲龍副之。
保衛團以袁王舊部為主,又招收了200餘名團丁,加上國民黨吉安駐軍撥來的一批槍彈,使保衛團擴充到700多人槍,實力與以前的紅32團相差無幾。保衛團盤踞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山區,在客籍民眾中實行軍事化控制,掌控了井岡山區域的客籍民眾。此後,紅軍數次進攻井岡山都未能成功:
1、1930年4月,紅五軍第三縱隊在黨代表劉作述帶領下,率第四大隊李聚奎部進山清剿。
2、1930年3月18日,湘贛邊界紅色警衛連在新城成立。1930年5月底,紅色警衛連在石口擴編為紅軍獨立第八營,以小江山、棋子石為駐扎營地,不斷地出山打擊井岡山境內的敵人。
1931年11月6日,紅八營1連連長劉自成在陰陽山的一個小村莊伏擊,擊斃了謝角銘,全殲保衛團的1個排。保衛團由王雲龍繼任團總。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紅八營與保衛團戰斗交手幾十次。紅軍始終無法在茅坪、大隴及大小五井山區立足腳。
3、1933年農歷8月中旬,湘贛邊主力紅軍第十七師猛撲大隴,殲滅王東原部1個營。擊斃敵營長龍震、寧岡縣靖衛團團總林萃華,攻到了黃洋界的腳下。駐於礱市的敵十五師出動4個營救援,雙方在葛田展開激戰,各自死傷數百人。
是月下旬,紅十七師從新城再度向茅坪進擊,事先獲悉情報的敵第十五師在赤坑的山沖設伏以待,使紅十七師遭受較大的損失,只得回兵新城退到永新。
5、1934年8月,紅六軍團准備開始長征,派遣紅軍獨立四團在團長張通,政委劉亞球、政治部主任張平化帶領下偵察通過井岡山的道路。最後無功而返。
直至1949年8月,第四野戰軍第48軍南下江西解放了井岡山。
意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辟了新的道路。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還很弱小,敵人很強大,革命的道路還很長。
也說明中共開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⑶ 井岡山革命道路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⑷ 井岡山歷史知識,簡介,歷史資料
井岡山(Jinggangshan)位於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紅色旅遊景區、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該景區地處湘東贛西邊界,南嶺北支、羅霄山脈中段。泰井高速、吉井鐵路、江西321省道可直達。距吉安市中心城區吉州區約130公里,距井岡山市新城區(紅星街道)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高山田園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旅遊區。
2015年7月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井岡山-北武夷山(武夷山拓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
歷史沿革:
井岡山在東漢年間已開始有人居住。
秦朝設郡縣制時,為九江郡廬陵縣的屬地。
公元280年西晉太康年間,為廬陵郡西昌、遂興兩縣分治。
唐朝顯慶年間(658年),改為江南西道吉州府屬地。
明、清以來,隸屬於江西行省吉安府永新、龍泉(現遂川)兩縣分治。
1927年10月--1939年2月間,湘贛邊界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態勢,井岡山境內曾設「(永)新遂(川)邊陲特別區」,直屬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領導。
1950年,成立「井岡山特別區」。
195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井岡山管理局」,屬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
1965年7月1日我國發行《井岡山》特種郵票一套。
1966年——1976年,「井岡山革命委員會」屬吉安地區管轄。
1977年,恢復省轄的「井岡山管理局」。
1981年11月,改為「井岡山縣」,由吉安地區管轄。
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為「井岡山市」,景區劃歸井岡山市管轄。
2015年7月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井岡山-北武夷山(武夷山拓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
⑸ 「井岡山歷史簡介」
井岡山在東漢年間已開始有人居住。秦朝設郡縣制時,為九江郡廬陵縣的屬地。公元280年西晉太康年間,為廬陵郡西昌、遂興兩縣分治。
1927年10月-1939年2月間,湘贛邊界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態勢,井岡山境內曾設「(永)新遂(川)邊陲特別區」,直屬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領導。
195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井岡山管理局」,屬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為「井岡山市」,景區劃歸井岡山市管轄。
(5)如何形容井岡山那段歷史擴展閱讀:
景點介紹
1、五指峰
五指峰位於茨坪西南面六公里處,因峰巒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合,海拔1438米。五指峰峰巒由東南向西北伸延,綿亘數十公里,杳無人跡,人只能站在隔岸的「觀景台」上遠望,已列為自然保護區。兩邊巨峰對峙,中間一條深谷,谷底為龍慶河,即井岡山河。
2、金蟾望月
走進江西井岡山杜鵑山景區(即改名前的筆架山)里,在一片杜鵑密林處,有幾塊巨石,前後斜立,形態酷似黑框金蟾,日夜抬頭望天,人們稱其為「金蟾望月」石,是筆架山美景之一。在「金蟾望月」石的對面生長著一叢叢高山杜鵑林。
3、大小五井
井岡山有五井,指五個位於群山環繞、宛若井狀的山間盆地村莊,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莊,是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和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地之一。
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領部隊上井岡山首次抵達大井,此後這里便成為紅軍常駐之地,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多次在這里部署戰斗,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
⑹ 井岡山的紅色歷史是什麼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6)如何形容井岡山那段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這些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勵人們開拓進取、矢志不渝的強大精神支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弘揚這些紅色精神。
和平建設時期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就是紅色文化得以傳承的體現。深入發掘紅色文化的傳承價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