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理解歷史題材小說的創作

如何理解歷史題材小說的創作

發布時間:2022-12-15 03:39:53

㈠ 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的意義

革命歷史小說作家們,通過再現歷史場景,即類似於對革命歷史過程的紀實性記錄,以肯定革命的正確性。這種小說大多是二元對立模式。其歷史觀就是把社會歷史演進看做是好與壞、善與惡、光明與黑暗、革命與反動等這一系列截然對立的力量之間的較量。大寫革命者、斗爭者的英雄主義、道德情感等以推崇傳統道德,使之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同時也有較大篇幅書寫反面人物的侵略行為和野蠻表現,以肯定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革命歷史小說注重文學的工具性,服務性,強制其承擔起「文學藝術為政治服務」的重任。 革命歷史小說中著重刻畫反面人物的各種惡行,或將其作為一個抽象的符號,缺乏人性感性的動物的創作模式.附:「革命歷史小說」的寫作高潮出現於20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對於「革命歷史小說」,洪子誠曾作出過這樣的界定:「在50至70年代,說到現代中國的『歷史』,指的大致是『革命歷史』;而『革命』,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指中共領導的革命斗爭。鑒於這種情形,80年代有的研究者提出了『革命歷史小說』的概念,指出這一『文學史』命名所指稱的作品,是『在既定的意識形態的規限內,講述既定的歷史題材,以達成既定的意識形態目的』。它主要講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講述革命在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之後,如何最終走向勝利。」說到底,「革命歷史小說」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呈示表現革命歷史的時候凸顯出了一種相當突出的意識形態色彩。這樣,一個必然會出現的問題便是歷史事實與意識形態的沖突問題。在那樣一種特定的社會歷史語境中,二者沖突的結果卻又必然是以對歷史事實的更改或重寫而遷就適應意識形態的要求。

㈡ 如何理解革命歷史題材小說中的史詩性的內涵

當代中國長篇小說領域存在一種史詩性追求傾向。「史詩」不僅是很多作家寫作長篇的自覺追求,也是評論家衡量一部長篇藝術水準高下的標尺。這已衍化成一種史詩情結。五六十年代出現了史詩繁盛的景況,到了八九十年代,這種態勢有所弱化,但仍有綿延的存在。這種「史詩」是從特定的文學史和文學體裁概念演化成的一種審美范疇。它的品格有:反映和表現一個民族、時代的普遍精神和歷史演進的內在規律,全面深入而又生動細致地描繪社會風貌,有完整傑出的人物和崇高的美學風格。即,史詩應是深邃之思、深廣之史、深厚之詩三方面有機融合的結晶體。以此來審視當代中國的「史詩」則發現,它們未能在思、史、詩等方面同時整體性地達到完美,也遠非成文的文學史或評論文章界定的那樣成為經典。五六十年代的史詩雖有外在的宏偉結構,但其內在的思想少有個人的體驗認知成份,更多的是對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思想理論的演繹;缺乏對歷史進程、時間觀念、人性本身等必要的反思;用透明化的語言對革命歷史進行自信的宏大敘述;人物塑造雖有一定的真切感但整體上卻是類型化、理念化的;愛情敘寫更是少有人間煙火味的聖潔化、革命化。

㈢ 歷史小說的含義和特點

【歷史小說的特點】歷史小說是以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小說.它往往以忠實於歷史事實和逼真的細節等手段,藝術地再現歷史風俗和社會概況.它不同於歷史著作,可以有細節上的想像和虛構,允許適當的藝術誇張和必要的集中,但在大的史實方面不能杜撰、篡改、違背.可以涉及真實的歷史人物,也能用虛構的人物同歷史人物相混合,還可以集中描繪一個歷史事件.它要求作者立足於現實去回顧歷史,但必須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去描寫,藝術地再現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使讀者從中了解歷史並受到啟示.歷史小說的含義:「歷史小說」是一個偏正片語,它的主體是「小說」,「歷史」則是對主體的限制和修飾,也就是說,「歷史小說」是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描寫主題的小說.
它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為題材,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長篇作品則可以展示某一時期的生活面貌和歷史發展的趨勢.這類作品所描寫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歷史根據,但容許適當的虛構.因此,它雖然可以給讀者提供一些歷史知識,但它的主要目的在於給讀者以啟示和教育.《三國演義》、《李自成》就是歷史小說.

㈣ 創作歷史軼事小說須注意哪些方面

歷史小說的創作必須是要基於史實,不論是歷史的整體走向、核心人物、還是戰爭事件等等,都應當要按照歷史真實的情況來進行展開。
歷史小說通常會較為宏大,人物關系也會錯綜復雜,每個人物的出現,都有一定的意義。在創作之前,可以先根據故事的發展線索做一個思維導圖,人物關系之間,做一個人物關系圖。人物背後的家庭背景所導致的思想狀態,可以參考相關史學典籍或者其他文學作品來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㈤ 歷史小說創作要注意的原則

歷史小說創作要注意的原則

歷史小說的創作,在中國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浩大的聲勢。
可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傑作卻並不多,只有元末明初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堪稱經典。
《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歷史小說的創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注意堅持「七實三虛」的原則。所謂七實三虛,就是指所有的故事中,有七成是真的,有三成是假的。同時,歷史小說創作成功應該臻至三種修辭境界:一是真實性與文學性相統一;二是還原歷史的情境;三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㈥ 什麼是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要學術一點的定義,跪求。急求 ,救命

這個顧名思義嘛,以歷史事實記載的人物,事件,物件等為依據並進行再創作的文學性作品。比如說歷史上的屈原的史料通過你的閱讀後加以合理的想像,以文學的方式再表現出來。既然是歷史題材,那麼你的作品必須是以史為鑒的合理的展開創作,例如《三國演義》就是根據歷史上的《三國志》改編的文學作品。

㈦ 作家們為什麼要寫歷史小說

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數位小說家曾就「為什麼寫歷史小說」這一問題給出了共同的答案:「他們想以更繁復、更復雜的方式寫作,用更長的句子,更形象的語言」。其目的是獲得一種敘事能量的全新可能性,小說家們總是試圖為當前的形式尋找一種具有突破性的歷史範式。
英國當代小說家、批評家A.S.拜厄特(A.S.Byatt,1936—)被譽為當今英國文壇「最富想像力與智性的小說家之一」。出身於書香門第,面對著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拜厄特難以規避由此產生的影響焦慮與歷史情結。在最近由譯林出版社推出的中文譯本《論歷史與故事》(OnHisto?riesandStories)中,她考察評述了當代小說的歷史寫作,重新思考當代作家「為什麼書寫歷史小說」的問題,認為以往局限於帝國或女性主題,或者局限於「逃避主義」和「相關性」爭論的關於歷史小說創作動機的討論過於簡單化。拜厄特在書中以獨樹一幟的批評風格闡述了歷史小說豐富的形式和主題,以及其自身所蘊含的文學能量和真正的創造性,並試圖勾勒出一幅近期英文寫作的新地圖。
一度受到頗多詬病和苛責的歷史小說在拜厄特看來,展現出比許多直面當下現實的小說更強勁的生命力,因為「如果我們不理解先於現在並且塑造了現在的過去,那麼我們同樣也無法理解現在」。對當代小說產生最為直接、深遠影響的無疑是帶給人類物質與心靈雙重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滌盪人類靈魂的災難中,世人皆瞠目於同類間的相互殘殺。從一戰到二戰到恐怖襲擊,歷史的進程從未停止過腳步,成為影響戰後文學一支不曾停歇的力量。「寫作歷史小說的強大動因之一,是書寫被邊緣化的、被遺忘的、留下記錄的歷史的政治慾望。」在戰爭的陰影中書寫現實的小說家們或記錄戰爭即時感受、戰時故事,或繼承喜劇編年史傳統,或書寫重磅歷史,或思考藝術與死亡。戰爭歷史和「這些往往好辯的修正主義故事」帶給英國作家「在歷史時代和地理上拓寬題材的沖動」,從而擺脫了戰後時期社會現實主義作家視野的局限。
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數位小說家曾就「為什麼寫歷史小說」這一問題給出了共同的答案:「他們想以更繁復、更復雜的方式寫作,用更長的句子,更形象的語言。」其目的是獲得一種敘事能量的全新可能性,小說家們總是試圖為當前的形式尋找一種具有突破性的歷史範式。作為藝術形式的需要,小說中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復雜的審美和智識」的原因。拜厄特也把自己對小說「可望而不可及的真實性的執著,與現代學術對藝術技巧和態度越來越多的應用」聯系在一起。實際上,藝術性與小說的語言一直是小說家關注的對象。寫實性與實驗性始終在競爭與合作之間交錯發展,賦予了小說本身多種多樣的形式。「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意識流和隨之而來的碎片式、非線性的『新小說』(nouveauroman)和實驗小說主宰著小說界,而現在小說家們重新意識到了講故事的必要性,以及他們對於講故事的興趣」。當代小說中的講故事已經無法避免形式的革新,拜厄特以約翰·福爾斯,珍妮特·溫特森,彼得·阿克羅伊德等作家為例,詳述了當代歷史小說的多種形式,包括戲仿和模仿形式,真假檔案文本交雜,過去和現在交織,幽靈故事和口吻模仿(ventriloquism),以及類型小說的歷史版本。

㈧ 以《三國志通俗演義》為例,談談你對處理歷史題材小說中虛與實關系的理解。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在陳壽《三國志》等歷史記載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美學理想所創作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有虛有實。

清代章學誠認為它是「七分事實,三分虛構」,尤其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對小說與歷史「質」的差異上有著清醒的認識和恰當的處理。

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觀念重塑歷史的同時,也根據一定的美學理想來進行藝術的創造但它在虛實方面的成功結合,成為歷史小說創作虛實結合的成功範例。

從語法角度看,「歷史小說」是一個偏正片語,它的主體是「小說」,「歷史」則是對主體的限制和修飾。

它不同於歷史著作,可以有細節上的想像和虛構,允許適當的藝術誇張和必要的集中,為了使人物表現得更為豐滿,可以對人物進行符合本身和時代背景的藝術加工,但大的歷史事實、主要矛盾、人物命運都必須符合歷史,不能對歷史人物的「人生層面」進行臆造和歪曲。

具體的,可以涉及真實的歷史人物,也能用虛構的人物(非重要人物)同歷史人物相混合,還可以集中描繪一個歷史事件。

它要求作者立足於現實去回顧歷史,但必須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去描寫,藝術地再現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使讀者從中了解歷史並受到啟示。

以《張居正》為例,通觀全書,作者對萬曆新政寫得出色的在於節制宮廷用度、控馭宦官與外戚的權勢等筆墨,由於作者確當地把握了歷史上張居正與李太後、小皇帝、馮保、李偉等人的關系,有實有虛,虛實處理自如得當,人物的思想精神自然顯現,很有生氣。

作者直言其創作的歷史觀是十四個字:「不以道德論英雄,應為蒼生謀福祉」。

(8)如何理解歷史題材小說的創作擴展閱讀: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㈨ 歷史小說怎麼寫啊

歷史小說的創作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下:
1)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進行一些藝術加工可以在歷史中加一些自己編的細節描寫但絕對不能改變歷史.
2)首先要熟悉歷史事件,了解歷史人物的特點,抓住一個或幾個典型的人物來展開,突出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值得學習的某些方面,或者是失敗的教訓..再通過發揮想像來構思文章主要構思。
3)歷史小說該怎麼寫才好,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我個人認為,既然用的是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說的又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那麼還是以尊重歷史本身為好,大的方面,尤其是在本質、基調上不能有悖於歷史。同時,在創作過程中,也應該充分掌握且盡量多地使用流傳下來的當時素材。只有依仗豐富的原汁原味的原始素材,才有可能釀造出濃郁的歷史氛圍;而歷史小說所獨具的滄桑感、凝重感等等,便是在這種歷史氛圍中產生的。

㈩ 論述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創作特點。

1、新歷史小說概念:由先鋒小說作家轉向新歷史主義小說,作家,蘇童,余華等
由非先鋒小說作家轉向新歷史主義小說,作家,英吉,阿朱等主要致力於以民間視角還原歷史真相,用迥異的歷史觀來發掘和表現主導歷史流向的提心因素(權利、人性惡、性慾望等)
2、特徵:1)形式上,心裡是小說實在歷史領域中結構了宏大的歷史
敘事模式,還原了歷史生活的原生態
2)情感上,新歷史主義小說表現出熱烈和充沛的情感,依
據歷史隔膜的掩護
3)主題性上,作家解釋歷史的慾望非常明顯
3、80 年代末出現的文學思潮;莫言的《紅高粱》被認為是新歷史主義的「開山之作」;其他主要作家作品有黎汝清的《皖南事變》、劉震雲的《故鄉天下黃花》等;新歷史主義在真實觀、歷史觀和藝術觀上都帶有明顯的反傳統色彩,追求對題材的抽象和超越,把題材、人物、事件僅僅當作一種背景,主要表現主觀體驗和人物心靈,
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容量。新歷史主義小說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歷史題材小說的創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