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龐統到底有多厲害,憑什麼獲得鳳雛的名號
龐統最大的成就應該就是為劉備獻計征蜀上中下三計,然而龐統的其他的本領也十分的出眾,因為他喜歡評論別人,說自己有輔佐君主的才能。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龐統,他非常的狂妄,但也可以證明龐同他擁有非常高的才能。不然的話,龐統不可能和諸葛亮齊名,並稱為卧龍鳳雛。這也足以證明龐統他本人擁有非凡的才華。
所以後人有非常多的設想就是龐統如果死都沒有那麼早會給劉備集團帶來多大的利益。是否能夠改變劉備集團的命運,但是從實力上來看,劉備集團的滅亡並不會隨著龐統而有任何的改變。
② 龐統有什麼壯舉
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
上策:「立即秘密挑選精兵強將,晝夜兼程不停趕路,突襲都城成都;劉璋不懂軍事,平時又沒有準備,大軍突至,一舉可定,這就是上策。」
中策:「白水關是通往成都之咽喉,又是返回荊州必經之路,此關隘由楊懷、高沛二人鎮守,楊懷、高沛是劉璋手下名將,各持強兵,據守關隘、山谷,聽聞他們曾數次上書勸諫劉璋,希望發還將軍回荊州。將軍你可派人到他們處問候,說荊州有緊急軍務,要還軍救助,並假裝收拾行裝,裝作要離開川蜀;此二人既服於你的英名,又為你的離去而高興,我推想他們必定乘輕騎來求見,你藉以捉拿他們,奪取他們的士兵,向成都進攻,這就是中策。」
下策:「暫罷取蜀計劃,立即退還白帝城,與荊州軍隊合兵一處,徐圖進取,慢慢消滅劉璋,這就是下策。」
更認為:「若是還沈吟不做行動,大軍即將受困,不可再等了。」劉備認為上策過急,下策又太緩,故依採取中策而行。先斬楊懷、高沛,奪取白水關確保暢通回荊州之路,又進據涪城,再攻成都,所向披靡。
③ 三國正史上龐統有什麼功勞
名面上是收西川實際上作者把龐統用在演義里是烘托諸葛亮來了,正史中個西川確實是龐統之功,雖然在最後還還是死在亂箭之中了,太家注意了沒演義里有句這樣的話《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鳳雛墜地,伏龍升天,有得有失,天數當然》這就話就已經預示了龐統的死也斷定了收西川的功勞是諸葛亮的,就連後來收漢中不也算在諸葛亮身上了嗎(正史中漢中是法正收的)龐統在演義里就是烘托作用是做綠葉了。
④ 三國時龐統的簡介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黃忠,字漢升,南陽郡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
(4)歷史上龐統有什麼成就擴展閱讀
公元212年,在西蜀做客的劉備與西蜀主人劉璋反目,劉備依據軍師龐統的計策,乾脆進攻四川。龐統向劉備獻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出一股奇兵,出其不意突襲成都,一次性解決問題,免得夜長夢多,「大軍卒至,一舉便定」,這是頗有風險但也是見效最快、成果最大的策略。
中策是假裝要撤回荊州,約劉璋守將楊懷、高沛來相見,誘殺二人,占據關隘,取得其手下的兵力,再向成都進兵;下策就回師荊州,再慢慢圖謀西川。
策略有沒有用,往往要看執行者的性格。劉備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批創業者,敢於冒險,也講究周全。他的這種性格不適合在北方發展,因為北方的局勢瞬息萬變,又沒有天險,難以做到周全。
但在四川則行得通,因為四川地勢險要,敵人明確,局勢發展相對較緩慢,可以從容實施戰略計劃。龐統也是看中了老闆的這種性格,才提出上中下三策供其選擇。
劉備最終實施了中策,一路順利地攻向成都。在一次慶功宴上,劉備不免有些得意忘形,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的回應如果放到現在,倒是有點像傳說中的小明。
他敲打老闆說:侵略別人的地盤,做得很不地道,你還好意思這么開心。劉備怒了,說:滾出去,「宜速起出」。龐統依言滾出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龐統:三國時代的"小明" 曾被劉備要求"滾出去"⑤ 龐統這一生究竟有何成就,才做到了可以和諸葛亮齊名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曾經對劉備說:,卧龍與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因此,人們習慣把諸葛亮和龐統相提並論,那麼龐統他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呢?
龐統二十歲的時候,去看望司馬徽。司馬徽對他評價很高,認為他是荊州的翹楚。後來劉琦死後,劉備被任命為荊州牧。魯肅寫信給劉備說龐統是百里才子,這時候諸葛亮也向劉備推薦龐統。於是劉備就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後,他認為龐統確實很有才華。因此他決定任用龐統為謀士,對他的信任僅次於諸葛亮。
建安十九年,劉備命諸葛亮、張飛、趙雲入益州。劉備和龐統攻打羅城。途中龐統不幸中箭,不久死去,只能說龐統的運氣真的很差,劉備因此很是傷心,任命龐統的父親為諫議大夫,龐統死後被封為侯爵。陳壽曾將龐統與荀彧相提比論、把法正比作是程昱和郭嘉,這樣的評價也可以說是相當之高了。⑥ 龐統在三國中取得什麼成就為何能與諸葛亮並稱為「卧龍鳳雛」
三國時期,有兩個十分厲害的人物,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龐統。這兩個人都被水鏡先生盛贊過,而且徐庶曾經也對劉備說過,卧龍和鳳雛假如能夠得一人就可以安天下,那為何龐統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呢?諸葛亮的成就大家應該都有了解。那龐統在三國中又取得了什麼成就呢?
劉琦死後,劉備擔任荊州牧,通過諸葛亮的推薦,龐統被劉備所識,但劉備看他相貌醜陋,就任命他為縣令。但接著劉備召見了龐統,經過一番交流之後,知道了他確實是一個十分有才能的人,就任命他為中郎將,而且對他的信任也僅次於諸葛亮。
有一次劉備和龐統聊天,劉備問他,你曾經當過周瑜的功曹,我又聽說吳國人想把我扣住。當時有沒有這么一回事呢?龐統說確實有這樣的事情,當時我也沒有辦法。諸葛亮也勸我不要去,但我覺得孫權不會聽周瑜的,所以我就去了。其實鳳雛當時是沒有樹立自己的名氣,是有些猶豫的,但他還是去了。
龐統當上軍師後,向劉備獻了上中下三計,用來奪取益州,劉備用了他的中計。建安十九年劉備令關羽和張飛攻打益州,可是龐統在攻打雒城時不幸中了敵人的暗箭,不久就死了。龐統很有才能,但是可以說他的命運不是很好,沒有把才能充分發揮出來,這讓劉備感到十分的傷心,雖然龐統犧牲了,但是他為蜀國做到貢獻是功不可沒的。
⑦ 三國正史上龐統有什麼功勞
龐統最大的功勞就是幫助劉備奪得益州蜀郡,為劉備打下了堅實的江山。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朴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
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勱,不亦可乎?」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
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遣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
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為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謚曰靖侯。統子宏,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祗,為祗所抑,卒於涪陵太守。統弟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征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巨鹿太守。
⑧ 龐統有什麼才能為何他能和諸葛亮齊名
治國理政和陰謀詭計的才能和諸葛亮差不多。卧龍鳳雛在三國時期也是響當當的名號。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軍閥勢力都想得到卧龍鳳雛這樣的人才。卧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就是龐統龐士元。他們兩個都有經天緯地的才能。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對諸葛亮進行了大量的描述,但是對龐統的描述並不是很多,就是因為龐統去世的非常早,並沒有表現出他應該有的才能。很多人都說他不能和諸葛亮不能相比,但是如果給他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我相信他所創造出的成就不會比諸葛亮的。
龐統可以說是天縱奇才,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沒有在三國的歷史上留下更多的故事,我們對龐統的認識知之甚少,但是並不能埋沒他的才能,並不代表他不重要,他是改變三國歷史的重要人物。
⑨ 雛鳳龐統有哪些功績
早年便以「鳳雛」(就是鳳的雛,小鳳凰,假以時日,一定會高翔於九天,清鳴於雲中,這是別人給他這么一個綽號。)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當時徐庶曾對劉備評價他的經典言語是:「卧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龐統傳》)。赤壁大戰後,龐統來投靠孫權。但是,由於龐統太小看周瑜(孫權覺得,因為孫權平生最喜歡周瑜),所以孫權發誓不用他。魯肅就推薦他去劉皇叔(劉備,漢獻帝的叔叔)那兒,龐統聽取了建議,就來投靠劉備。但未得重用,不過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龐統2更重要的是,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後兵分兩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南下的曹操,又趁機取得荊南四郡,進駐南郡,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目標。龐統的職位變化,也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因為軍師中郎將不是一般的軍師,後者止絕軍謀,而前者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劉備設兩個軍師中郎將,意味著要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去執行兩個大任務了。 不久之後,經過精心策劃,再加上益州內部張松、法正、孟達等人的策應,入川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鞏固後方,後者負責輔佐劉備,進占益州。兩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進占益州和鞏固荊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進占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不鞏固荊州,則進占益州的行動缺乏可靠的後方保證。要同時完成這兩件大事,必須要有諸葛亮一流的人才協助劉備才行。綜觀劉備早期的謀臣團,「糜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三國志·蜀書》卷8陳壽評曰),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非其所長。毫無疑問,鞏固荊州,諸葛亮是最適合的人選,但他分身乏術,只能顧一頭;而龐統不但學識淵博,善於鑒別人物,而且有「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適合協助劉備進占益州。在入川過程中,龐統不但協助劉備作出了幾次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而且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後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龐統3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吳人多聞其名,因此,當他要西返荊州時,眾多知名人士齊會昌門,為他送行,陸績、顧劭、全琮都參加了聚會。龐統又開始品評人物,他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接著,他又對全琮說:「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陸績、顧劭對龐統說:「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於是,龐統跟他們深相結交而歸。 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哪裡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裡,兩人談論起來。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劉備占據荊州,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此後,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僅次於諸葛亮。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閑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龐統4當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並弱小,攻擊暗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此時的劉備實力大增,已有部眾三萬多人,車馬整頓,兵甲鮮明,糧秣充足,士氣振作。但他並末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龐統起身而退。劉備馬上後悔了,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劉備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龐統5定其謚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在龐統墓約2公里處,有劉備為其建的祠墓,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陸游路過龐統祠墓時,曾作詩一首: 鹿頭山 過龐士元墓 士元死千載, 凄惻過遺祠 。 海內常難合, 天心豈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 秋來滿斷碑。
⑩ 作為三國有名的謀士,龐統有什麼功績
龐統被稱為鳳雛,鳳雛被稱為鳳凰,它長大後將翱翔九天。龐統早年就有這個稱號,所以不難知道他從小就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才能,在荊州和諸葛亮齊名。赤壁之戰後,龐統本來想去找孫權,但孫權認為龐統看不起自己喜歡的員工周瑜,所以不需要龐統。之後,龐統在魯肅的推薦下去了劉芬,但他很可能運氣不好,沒有被重用。他只做了一個小縣長,就被劉芬撤職了,因為他不重視政治,治理不好。幸好諸葛亮和魯肅都知道龐統的才能,所以把龐統推薦給劉備。劉備知道這個人就是龐統,也就是鳳雛,就召見龐統,和他討論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問題。由此不難看出,劉芬對龐統的重視,於是任命龐統為中國巡撫,再任命他為與諸葛亮同樣的官職,即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