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曹操
一是要注意區分文學作品的曹操形象與歷史中真實的曹操。文學作品中,由於受到「忠奸論」與「正統」(正名)思想影響,將曹操醜化,評為亂世奸雄。戲劇舞台上定位之為「白臉」。問題出在文學作品脫離了當時具體的歷史環境,更多地是以個人的感情作為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違背了評價歷史人物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二是要將曹操歷史作為中的「為政」與「為文」加以區分。政治上,曹操挾豪強之威,挾天子以令,注意發展生產,唯才是舉,掌握軍事計謀,運籌帷幄。文學上開創建安文學新氣象,作品流傳千古,如《短歌行》等,意蘊深遠。
三是是將「正統」思想與歷史人物對中國社會進步的客觀或主觀進步性加以區分。東漢沒落瓦解,非曹操之過,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發動戰爭兼並戰爭,當然給人民帶來困苦,此為過。「正統」思想不可以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只有認清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確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
四是注意曹操為統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戰。此乃條件不成熟之舉。要求統一是歷史的進步,但違背歷史客觀,一意孤行,未能實現,此為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之矛盾。
Ⅱ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論原則,評價斯大林和李鴻章
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評價這個人不能脫離歷史背景。李鴻章是前清重臣,清外交全權大使。簽訂馬關條約,不是其個人所能左右,不應背負歷史罪名。他個人最光輝時,若想取代清政府都是有可能的。
斯大林,當列寧在世的時候,他曾經為反對沙皇制度和傳播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斗爭;在參加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中央的領導以後,曾經為准備一九一七年革命進行了斗爭;在十月革命以後,曾經為保衛無產階級革命的成果進行了斗爭。
(2)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來評價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毛澤東把斯大林對中國革命所犯的錯誤歸納為四點:
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斯大林支持王明,「把當時我們根據地的力量搞垮百分之九十,把白區搞垮了百分之百。」
二、抗日戰爭時期,斯大林把王明從莫斯科派回來,王明從「左」傾轉向搞右傾。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斯大林決定把中國「全都交給美國,給蔣介石」。
四、「就是說我是半個鐵托或准鐵托」。
斯大林通過蘇共控制下的共產國際直接對中國共產黨發號施令,結果給中國革命造成很大損失。王稼祥對此有著深刻體會,他在3月19日的政治局會議上說,蘇聯不僅在南斯拉夫問題上犯了錯誤,而且在中國黨問題上也犯了錯誤。如立三路線,就「與斯大林有關」。尤其是王明路線,達三四年之久,「直接與斯大林有關」。
Ⅲ 怎麼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評價人
用辯證唯物主義,就要做到一分為二地評價,既要看到歷史人物的功績,又要指出他的過失。用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要堅持生產力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看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Ⅳ 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可以以歷史人物為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用歷史的觀點去評價歷史人物,我不是用我們所處時代的觀點。比如對武則天的評價。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是很差的,因為中國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是沒有權利當皇帝的,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評價武則天肯定是差評。而用當今社會的觀點來評價武則天則不一樣,我們現在倡導平等,女人是可以當領導者的,所以我們看武則天是她對歷史的貢獻,從這個角度來看武則天是正面形象,因為她延續了貞觀之治,又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所以武則天應該是一位正面歷史人物。
Ⅳ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類法
把歷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跡按類別歸納評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跡大多適用此法。一般可分為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經濟(實行寬舒政策,發展生產)、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文化等方面。
如漢武帝的事跡可概括成: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統一和政治統一。經濟上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開鑿六輔渠、白渠,治理黃河。經濟發展,國家富裕。
2.分期法
即把歷史人物的活動納入各個歷史時期加以敘述、評價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適用此法。
例如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大的方面可分為中共創立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階段進行敘述。
3.階級原則
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在階級社會中,我們當然要站在被剝削階級一方,謳歌他們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英雄行為。
4.歷史原則
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
5.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
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5)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來評價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評價是漢語詞語,讀音píngjià,意思是指對一件事或人物進行判斷、分析後的結論。
Ⅵ 利用唯物史觀觀點怎樣看待歷史人物
利用唯物史觀觀點看待歷史人物,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人物在所處歷史背景下的功與過,肯定其功績,承認其過錯與不足,做到客觀公正,不溢美不隱惡,正確對待歷史人物的全部。
Ⅶ 利用唯物史觀談談究竟如何科學看待歷史人物的地位與作用
一、個人的歷史分類
個人是相對於群體而言的,是指社會中作為個體而存在的人。根據對歷史影響的程度,個人區分為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是對歷史變遷起過重大作用、造成重大影響的人物。根據對歷史影響的性質,歷史人物區分為傑出人物和反動人物。
傑出人物是指對歷史發展起重大推動作用的偉大人物。反動人物是對歷史發展起阻礙作用的反動勢力的代表人物。
二、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
1、科學決策作用。傑出人物提出了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正確理論、戰略、策略。
2、組織領導作用。傑出人物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起著組織領導作用。
三、正確認識和評價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
1、堅持歷史主義原則,全面分析傑出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傑出人物的產生是歷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傑出人物的作用受歷史條件的制約。
2、堅持階級分析原則,正確認識傑出人物具有的階級屬性。在階級社會,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的歷史作用密切相關。
3、堅持聯系發展原則,科學評價傑出人物發揮的歷史作用。要具體地歷史地分析傑出人物的功過是非。
歷史人物評價中有一條很重要的標准,那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綜合考察歷史人物的全部活動,看其對當時社會和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起的推動作用,還是阻礙和破壞作用,分別情況,予以恰如其分的判斷,這是史學界一貫公認的歷史人物評價標准。
特別需要指出並加以補充的是,運用唯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既要把歷史人物的實踐活動放在當時當地予以檢驗,又要結合其實踐活動對後世社會的影響進行評價。
Ⅷ 唯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也就是說時勢造英雄,歷史人物再有能力也不能凌駕於客觀實在的大環境之上做事情,但這並不是說歷史人物完全靠運氣,也不否定歷史人物在歷史的中起到的重要積極作用和過人之處,
Ⅸ 根據唯物史觀,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和人民領袖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人物(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是,教育、動員、組織人民群眾,總結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從中發現和提煉出革命的理論,用以指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
所以,歷史人物的活動能夠促進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Ⅹ 利用唯物史觀談談如何科學看待歷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變革的決定力量。傑出的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具有推進作用,反面的歷史人物阻礙歷史發展。傑出的歷史人物是實現歷史任務到發起者,他們不能改變歷史發展趨勢,但可以加速歷史發展進程。他們是實現一定歷史任務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並往往能預先發現歷史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