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青年》誕生的歷史意義
新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宣傳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新青年》在後期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
《新青年》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和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和激勵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實現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到民族獨立和現代民主的重大歷史嬗變,推進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歷史進程。《新青年》倡導的進取意識、競爭意識和趕超精神,促進和加速了現代中國社會的轉型。陳獨秀呼籲「當急起直追」(註:陳獨秀:《敬告青年》,《青年雜志》第1卷第1號。)。李大釗則指出,「正如人家已達壯年,我們尚在幼稚;人家已走遠了幾千萬里,我們尚在初步。在這種形勢之下,要想存立,適應這種共同生活,恐非取兼程並力社會共管的組織,不能有成。」(註:李大釗:《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李大釗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頁。)李大釗、李達等主張以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來縮短中國與西方先進工業國家的差距。
《新青年》對現代中國社會的轉型有著多方位、多層次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現代、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現代化進程中,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蒙受和正在繼續蒙受《新青年》雜志的鼓舞和鼓勵。《新青年》描述的「理想的新時代新社會,是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註:《新青年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號。)這樣一個理想的新時代新社會的轉型已經基本實現。在新的社會基礎上覺醒,不斷解放思想,深刻領悟五四時期先進中國人確立的救亡、啟蒙、科學、民主、社會主義等時代主題的當今意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❷ 新青年在文學革命中發揮了什麼樣的重要作用
《新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宣傳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新青年》在後期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
《新青年》是在20世紀二十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志,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該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並且宣傳倡導科學(「賽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學.
❸ 新青年的創辦有什麼歷史意義
《新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宣傳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新青年》在後期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
《新青年》是在20世紀二十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志,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該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並且宣傳倡導科學(「賽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學。
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雜志的思想傾向﹐基本上屬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1918年以後﹐由於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知識界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青年》營壘的組成﹐變為由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激進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的新文化運動統一戰線所主持。1918年10月﹐李大釗在《新青年》5卷5號上發表了《Bolshevlsm的勝利》﹑《庶民的勝利》等文章﹐較早地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新青年》革命色彩更為明顯﹐逐漸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陣地。李大釗負責編輯的6卷5號﹐辦成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專號」。1919至1921年上半年﹐《新青年》發表有關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論文和譯介文章130餘篇﹐與此同時﹐胡適等人在雜志上大量宣揚「實用主義」等現代資產階級哲學﹐並在《每周評論》上發表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文章﹐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接著﹐1920年末胡適寫信給陳獨秀﹐提出《新青年》差不多成為美國《蘇俄》雜志的漢譯本的批評﹐主張公開「聲明不談政治」。這些意見受到了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的反對﹐未能付諸實踐﹐1920年9月8卷1號起﹐《新青年》遷至上海﹐實際成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小組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陣地。隨著新文化統一戰線的分化﹐《新青年》雜志於1922年 7月﹐出至9卷6號停刊。以後復出《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已是完全政治性的刊物﹐至1926年7月停刊。
❹ 新青年的時代影響是什麼
翻譯:青年就像初春,像每天的朝陽,像正要開放的百花,也像磨刀石上剛磨礪出來的刀刃,是人生最寶貴的時期。
出自近代陳獨秀《新青年》親自撰寫的發刊詞。在陳獨秀看來,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說明青春時期是人生中最寶貴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強調其「朝氣」「生機」「生命力」等。
因此,青年當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新青年的時代影響:
《新青年》在五四時期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對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的影響巨大而久遠。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各種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後通過《新青年》傳入或興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後登上政治歷史舞台的。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許多革命運動,追根溯源,也都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發端的;中國人的現代化意識、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後發生急劇變化的。當代中國的物質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建設,幾乎是在實踐和完成五四先驅的未竟之業。
五四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塑造了現代中國,也影響著當代中國。可以說,《新青年》雜志在中國現代社會轉型中起著重要的精神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