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是什麼
馬克思把人類社會分為五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發展規律
⑵ 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什麼是正確的
基本原理是正確的。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重復性、預見性、層次性、不確定性、開放性。
實事求是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根本原則,體現了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有機統一,也是徹底的唯物論和辯證法以及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的根本原則。
(2)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為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是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的學說,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在同各國工人運動和革命斗爭實踐的結合中發展的,也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中發展的,是在對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創造性研究過程中不斷發展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他們的繼承者繼續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
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制定了關於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學說。他總結了蘇維埃俄國的實踐經驗,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進到一個新階段——列寧主義階段。
⑶ 歷史發展規律性原理有哪些
歷史發展規律性原理有:重復性、預見性、層次性、不確定性與開放性。具體如下:
第一、重復性。這是其最基本的屬性,也是同於自然規律的一種屬性,由此也表明了歷史規律的客觀性。人們正是對歷史現象的多次重復進行探索,抓住其內在聯系,證明它是歷史規律;一旦如此,它就在一定范圍內具有了。
第二、預見性。如果沒有一定程度上的預見性,就不稱其為歷史規律(如唐太宗等總結出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規律,不僅適用於他以後的封建社會,也適用於現當代社會),這樣,發現規律才有價值。
(3)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為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規律也是客觀實在,是指歷史發展過程中多次出現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質共同性的歷史現象及其內部和外部的本質聯系。揭示歷史規律,是人們透過歷史表象探討其深層因果聯系,揭示歷史發展中普遍性、統一性、必然性的努力的表現。
是人們不滿於對歷史的膚淺描述、並希望歷史可以資鑒現實、預示未來的想法的表現。由於對歷史規律的揭示是對無法感知的歷史深層結構所做之抽象性認識,所以有可能投上更多的主體性影響,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歷史規律是上述人對於上述歷史現象及聯系的主觀抽象和歸納。
⑷ 馬克思發現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是什麼
『正象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⑸ 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什麼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表明: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誰就會成為統治者,而誰妨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誰就會被歷史前進的齒輪碾得粉碎。 因為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⑹ 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規律及其內容是什麼
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規律及內容:
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的基本內容。
這一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其內容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及其發展變化的方向,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歸根到底取決於和服從於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2、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基本內容。
這一規律的主要內容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和發展變化的方向,上層建築的反作用取決於和服務於經濟基礎的性質和要求,這一規律表明,上層建築的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築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決於經濟基礎的狀況。
(6)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為什麼擴展閱讀: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特點:
1、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具有客觀性。
既然人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而且正是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形成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作為歷史主體的人能使歷史客體按照自己的目的發生改變。
2、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具有歷史性。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同舊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罷了。
3、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具有長期性和周期性。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長期性,指的是一個社會形態的發展規律或一個社會形態代替另一個社會形態的發展規律的孕育、形成、存在和最終實現,是一個長期的、統一的、完整的過程。
⑺ 恩格斯指出,馬克思所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什麼
恩格斯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為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藝術、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本質意義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質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
社會存在(即社會的系統與架構,與組成社會的各個要素)決定社會意識(即伴隨體系架構產生的意識,訴求,思想等等),社會意識又可以塑造與改變社會存在。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生產要素所有者與生產力提供者之間的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即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揭示的經濟組織形式)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可以作為研究社會發展的出發點。
如果以階級的觀點看待社會組織,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不同階層的人不同利益訴求的博弈,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可能會引發社會革命,奪取國家政權。
歷史唯物主義為德國哲學家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
(7)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為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理想、為人類解放奮斗的一生。理論貢獻為兩個方面: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唯物史觀揭示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即一個事實:人們首先須吃、喝、住、穿,然後才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 ,剩餘價值學說揭示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
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促進社會科學的近現代轉型,引發的社會科學革命是空前絕後的,重讀《資本論》,人們在思考:馬克思到底在說什麼?
⑻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什麼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力是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的能力,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是: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就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就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在階級社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既是統一的過程:
1、依次更替的五種典型的社會形態並不排斥具體發展過程中的過渡性。歷史上前後相續的兩種社會形態之間,例如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之間、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之間,就存在過家庭奴隸制、隸農制這類兼有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特徵的過渡形態。此外,由於各種復雜的國際和國內條件,還有一些不同於五種典型社會的特殊形態,象近代中國那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屬於這一類。
2、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基本途徑,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某些地區和民族可以越過這一發展序列中的一個甚至幾個階段。例如,在西羅馬帝國廢墟上興起的封建社會的影響下,歐洲原來的一些原始部落就跨過奴隸制階段直接建立了封建國家。中國未經過典型的資本主義階段而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