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歷史記載方面,東南亞是否重視文字記載流傳
形成國家也是很晚的事情,因為我們認為可以以史為鑒明得失,故歷史記載較少,且因為國家都較為弱小。
雖然說起來,其餘各國對歷史記載都沒有那麼詳細除了越南。其二發達程度低,因為我們有歷史榮譽感,民眾對本國的榮譽感不強。
越南因為很早就受到我國文化熏陶,越南的歷史就是一部完完全全的抵抗中國的血淚史。其一文明開化晚,只有大事記。東亞國家對歷史的重視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對歷史的重視和我國等東亞國家是一樣的,阿拉伯等國拿來並加以改造成本國文字的,所用文字大部分都是較晚時間從印度來的。
文字記載: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漢語是漢文化信息的載體,因此漢字既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中國文化信息的載體。漢字與中國文化的其他子系統的互相影響和制約,使漢字這種世界文字中使用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字與民族文化的關系顯得更為親密。對於漢字的研究,離不開文化的闡釋,因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對於中國文化,特別是漢民族文化的研究,漢字,尤其是古漢字,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對象。人們一方面可以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漢字對漢文化的影響,如對漢語發展的促進與限制,對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歷史作用,對漢民族思維方法、認識模式的深刻影響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來考察漢文化對漢字發展和使用的影響和規約,探討漢字系統中隱含的漢民族的心理狀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特點、道德標准、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從個體字元的構形上獲取其所攜帶的物質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㈡ 東南亞歷史與文化發展階段和各個時期的特點總結
在對外交往方面,東南亞大陸在這一時期與中國的交通便利與經濟上的交往的密切程度和規模都遠遠超過了它與南亞的交往,但從文化影響上看,南亞的斯里蘭卡在這一時期特別是16世紀前仍然是為越南以外的大部分大陸東南亞國家提供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其根本原因是,這一時期的緬、泰、老、柬等國所受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影響與前一時期已經接受的宗教文化影響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更能適應東南亞封建領主制國家和村社居民的需要。
當地各具特色的制度與文化都還沒有發展到成熟的程度,那麼這一時期東南亞歷史和文化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越來越趨向於地方化、多樣化和民族化,這種民族化在大陸東南亞國家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其主要特點是這些國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具有本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制度,外來宗教、文化與當地主體民族的文化深度融合,為這些民族(越族、泰族、緬族以及佬族、高棉族)的幾乎全體居民所接受,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國家中的一些少數民族。即使在海島地區,也出現了伊斯蘭教與馬來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天主教與菲律賓中北部民族文化的結合。
㈢ 東南亞地區誕生過哪些強大的古國,文化發展怎麼樣,出現過哪些有記載的文明
東南亞歷史上出現過一些強大的政權,不過其影響為地區性的:
1、越南李朝。李朝時代,越南的空前強盛,使得其出現了自認為和宋朝是南北朝關系的心態。李朝統治者名義上接受宋朝的冊封,「交趾郡王」、「安南國王」等,但實際則以「大越皇帝」自居。在南宋被蒙古所滅後,李朝的繼任者越南陳朝更是在詔書、檄文中公然自稱「中國」。
李朝大力提倡佛教,使之成為國教,大建廟宇,並讓僧侶參政,因此佛教在李朝得到長足的發展。
李朝政府實施的文教政策,亦受中國學風影響。1070年(神武二年),李聖宗修建文廟及立下規定祭祀孔子、周公等,此舉具有劃時代意義,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稱越南「有奉祀孔子及諸先賢的文廟,始於此時」。
繼崇儒政策推出後,李朝政府進一步實行中國式科舉制度,取士任官。
2、貢榜王朝 Konbaung Dynasty(1752~1885) 緬甸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一譯雍籍牙王朝、阿瑙帕雅王朝或瑞帽王朝、瑞波王朝。這個王朝初期被引入一個擴張主義時代,一度稱霸中南半島,並四度擊退中國軍隊。
雍籍牙在位時為緬甸的復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法治,下令編著各種緬文法典,興修水利,發展農業。
現今東南亞各國都經歷過多個王朝,有著近兩千年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