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國民大革命前後歷史背景是什麼

國民大革命前後歷史背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7 23:02:19

『壹』 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通過工農運動蓬勃發展、軍閥內部的分化和革命,孫中山北上宣言和國民會議運動以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擴大,國民革命開始興起。

2、從1924年1月開始到1927年7月失敗,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中國人民同代表帝國主義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軍閥的矛盾,革命的主要對象就是北洋軍閥,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3、鑒於力量對比的懸殊,廣州國民政府北伐採取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在工農運動的積極促進和配合下基本消滅孫、吳兩大軍閥,打敗了奉系軍閥。革命高潮由南向北,由珠江流域迅速席捲到長江流域。

4、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反動勢力的瓦解破壞和蔣汪叛變革命以及中共的右傾妥協,北伐雖然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但又出現了充當中外反動勢力代理工具的蔣介石集團,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仍未改變,民主革命任務仍未完成,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1)國民大革命前後歷史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民革命的歷史意義:

(1)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2)它對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傳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擴大了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其次,黨開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裝;第三,廣大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禮。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貳』 國民大革命的具體過程

國民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在此期間,帝國主義策動、支持下的軍閥混戰繼續擴大,經濟蕭條,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國社會的兩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趨於匯合,社會根本矛盾表現為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在華代理人——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

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實現合作和各革命階級統一戰線建立,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由此逐步興起。五卅運動代表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在工農運動推動下,廣東實現了統一,成為北伐根據地。

北伐軍勝利進軍,革命由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中下游,極大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勢力,促進工農運動的發展,國民政府遷往武漢。當革命日益深入,與北洋軍閥矛盾即將解決之時,新矛盾上升並迅速激化,統一戰線內國民黨右翼分子與帝國主義買辦和大資產階級相勾結,分裂、背叛革命。

蔣介石率先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國社會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大革命失敗了。

(2)國民大革命前後歷史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國民革命,也稱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順應世界潮流,適應時代步伐,著手對國民黨進行改組,並於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大會通過了《宣言》,孫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說,並說明通過的《宣言》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對內推翻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大會正式決定國共合作(孫中山採取黨內合作,如:共產黨員周恩來在黃埔軍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國共合作所採取的方式就是黨內合作。

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以《宣言》發表為標志,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強了各革命力量的聯合,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工農革命北伐革命興起。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

『叄』 1928-1945年中國的歷史背景和大事件

1、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1928年6月,紅四軍在朱德、陳毅指揮下,於永新、寧岡兩縣交界的龍源口殲滅進攻之敵千餘人。此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2、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發。奉系軍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專列行至沈陽城郊皇姑屯車站的鐵橋時,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大佐指揮日本工兵引爆預埋的炸葯,張重傷,抬回後氣絕身亡。至此,統治民國16年的北洋軍閥政府結束。

3、井岡山會師。

1928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五個大隊的兵力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進一步壯大了井岡山的武裝力量。同月,毛澤東總結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經驗,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

4、日軍向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沿線新的進攻。

1944年4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利,援救它侵入南洋的孤軍,並摧毀美軍在華東、華南的空軍基地,首先從河南發動了向國民黨戰場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沿線新的進攻。

5、六屆七中全會召開。

1944年5月21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楊家嶺召開六屆七中全會。七中全會第一次會議選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同志組成主席團,毛澤東為主席團主席,並決定在全會期間由主席團處理黨的日常工作,書記處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職權。

『肆』 詳細講解一下從辛亥革命到國民大革命之間的歷史,謝了

1905.8.20 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
1911.10.10 新軍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
1912.1.1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
1912.2.12 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
1912.4 袁世凱竊得革命勝利果實
1912.3.11. 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1913.7 李烈鈞奉孫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二次革命」 被北洋軍閥鎮壓。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
1916 袁世凱稱帝
1916.3.22 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83天後病死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職位,與在中央掌實權的段祺瑞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
1917年7月,張勛應黎元洪「調停」之邀,率三千「辮子軍」入京,復辟帝制。史稱」張勛復辟「。
1917年8月,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隨即討伐段祺瑞的第一次護法戰爭拉開帷幕。
1918年5月孫中山憤而辭職,護法戰爭失敗。
1919.1.18 一戰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
1919.5.4 五四青年運動爆發
1921.7.23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召開
1924年 國民黨創建黃埔軍校
1924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口號,開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5.3.12 孫中山病逝於北平
1925.7 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1927.4.12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
1927.8.1 南昌起義
1927.8.7 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著名的八七會議
1927.9.9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

『伍』 國民革命的政治背景是什麼

背景
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後,全國革命形勢日益高漲。在南方,廣東革命政府進行了統一廣東的戰爭,肅清了廣東境內的大小軍閥勢力,成立了國民政府,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軍。在北方,由於國共兩黨的共同組織和發動,反奉倒段群眾運動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1925年5月爆發的全國規模的五卅愛國運動,不僅沉重地打擊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統治,而且把全國革命運動推向了高潮。

『陸』 國民大革命指什麼,土地革命呢

國民大革命: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也叫做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革命戰爭。

又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4~1927年,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大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合作下曾經取得很大勝利。

然而,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背叛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政變。

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使大革命最後遭到失敗。蔣介石集團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攫取了全國性政權,建立起強大的軍事力量。

代表帝國主義和中國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對中國人民實行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為了完成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領導人民繼續戰斗,開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新的歷史時期。

(6)國民大革命前後歷史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土地革命的發展:

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紅軍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先後粉碎中國國民黨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三次圍剿。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931年九一八事變和1932年一二八事變,加劇了中日間的民族矛盾。

大敵當前,蔣介石集團仍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蔣介石又相繼發動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五次圍剿。

面對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和中國國民黨的圍剿,中國共產黨一面號召全國人民武裝抗日,一面繼續開展游擊戰爭,抗擊國軍的進攻。

粉碎了中國國民黨軍對中央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致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其他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在左傾錯誤領導下也損失嚴重,被迫撤離根據地,先後參加了長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在長征中。

粉碎了中國國民黨的圍追堵截。193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柒』 國民大革命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發生,這一背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國共第一次合作!從廣州向上進行北伐。形成原因:孫中山接受了中共的幫助進行改革(反對帝國主義)

『捌』 國民革命運動是什麼意思

國民革命運動指的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戰爭。亦稱「國民革命」或「大革命」。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後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處於幼年時期,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三個基本問題上都沒有經驗,對於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律都懂得不多,不善於將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共產國際不了解中國的具體情況,對於中國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影響了中國共產黨對許多問題的決斷和有關方針政策的實施。

『玖』 1921年到1941年中國的歷史背景

1、1927年3月24日南京發生「三二四」慘案(南京慘案)

1927年3月24日, 英美軍艦炮轟南京,這是北伐戰爭時期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的罪行之一。1927年北伐軍向長江下游進軍時,美、英、法、意、日等國增兵上海並調集軍艦去南京江面進行威脅,企圖阻止革命的發展。

月24 日,程潛指揮的有共產黨人參加領導和作戰的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和第二軍在擊潰敵軍幾十萬之後,進佔南京。當晚,英美帝國主義借口僑民和領事館受到「暴民侵害」,下令炮轟南京,打死打傷中國軍民2000餘入,房屋財產損毀無數,釀成大規模血案。事件發生後。

英美等國繼續向中國增兵的同時反向中國提出懲凶、通緝、賠償等無理要求。而蔣介石則派特使到南京和各國領事疏通,並下令通緝第六、第二軍政治部主任共產黨人李富春和林伯渠。這一事件是帝國主義武裝干涉中國革命的信號,也是蔣介石加速同帝國主義勾結、背叛革命的重要步驟。

2、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

1927年7月22日,駐湖南平江等地的國民黨一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起義,即平江起義。1928年春,我黨在國民黨湖南獨立第五師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組織,該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也在這時參加了共產黨。不久,獨立第五師調到平江地區擔負「清剿」任務。

平江處於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爭的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平江的工農運動就風起雲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區之一。大革命失敗後,這里的斗爭仍然沒有停止,群眾在縣委的領導下,組織了臨時政府和義勇軍,與反動派進行堅決的斗爭。

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遠到湘鄂贛邊界地區恢復湘鄂贛邊特委,並同獨立第五師的黨組織取得聯系,准備必要時舉行起義。7月中旬,敵人發現獨立第五師第三團營長黃公略是共產黨員,下令立即逮捕。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第一團,於22日在平江起義。

這天上午,彭德懷召集全團軍官會議,進行起義的總動員。部隊隨即按照部署,趁敵人午睡時,一舉搗毀了平江縣城的反動軍政機關,消滅了反抗的敵人,救出關在獄中的500多名工農群眾。前後不到一個半小時,起義部隊就佔領了整個縣城。

後來,賀國中率領隨校100多名學員從岳陽趕到平江,與一團勝利會合。黃公略帶著於前一天就先行起義的三團三營,從嘉義趕到平江城五里處的地方。起義部隊改編為紅軍第五軍第十三師,共2000餘人,彭德懷任軍長兼師長,滕代遠任軍黨代表兼師黨代表。

3、1923年2月1日二七慘案

二七慘案指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軍閥吳佩孚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流血事件。 "二七"大罷工是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殘酷統治,中國工人運動從要求改良生活的經濟斗爭轉向爭取自由的政治斗爭的情況下發生的。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會代表在鄭州召開總工會成立大會。吳佩孚丟棄"保護勞工"的假面具,命令軍警用武力加以阻撓和破壞,並封閉總工會會所。總工會當即組織全站2萬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並將總工會移至武漢江岸辦公。2月4日總罷工開始,各站工人一致行動。

全線所有客貨車一律停開,長達千餘公里的京漢線立即陷於癱瘓。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糾察隊長、共產黨員曾玉良,領導工人粉碎了軍閥企圖破壞罷工的陰謀。2月6日,湖北工團聯合會和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

發動武漢各工團代表2000餘人赴江岸慰問 ,並和鐵路工人萬餘人舉行集會和遊行示威。2月7日,曹錕、吳佩孚等派大批軍警分別在長辛店、鄭州和武漢江岸等處進行血腥鎮壓,工人被殺40多人,傷200多人,被捕60多人 ,遭開除1000多人。

林祥謙、施洋及京漢鐵路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史文彬均被逮捕。林祥謙被捕後,拒絕下令復工 ,慷慨就義。施洋也在武昌被殺害。這次慘案暴露了軍閥的殘暴,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革命堅定性和組織紀律性。

4、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5、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閱讀全文

與國民大革命前後歷史背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