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劉禪在位40年,他對蜀地有什麼貢獻嗎
劉禪在位40年,他對蜀地的貢獻,我認為包括:開明大度,對百姓仁慈;發展生產,讓百姓生活富足;主動請降,使得百姓保全。
主動請降,使得百姓保全
當敵軍攻到城下時,劉禪作為一個皇帝,不會不明白丟掉江山,做個亡國之君的恥辱,而他毅然決然的開城門請降。這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蜀漢大將凋零,而自己能力有限,如不投降,必然會讓當地百姓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即便那樣,也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不如先行那樣做,這也可以看得出劉禪的智慧。
❷ 為什麼說劉禪很有能力
三國時期比較公認的兩大庸主,一個是傀儡皇帝劉協,一個是微笑皇帝劉禪。二者千年來飽受詬病,常常被冠以懦弱、無能、昏庸的標簽。特別是蜀後主劉禪的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被後世貽笑了千年。時至今日樂不思蜀幾乎成了安於現狀的代名詞。
——然而!大部分人都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即在他們的帝王生涯中,都面臨的是怎樣的處境,以及他們的對手都是誰?
——劉禪的藩國勢力一直延續到西晉時期永嘉之亂被匈奴兵攻破。後由劉永之孫劉玄接替,東晉時期「安樂公國」滅亡。傳至三世,歷時八十四年。比司馬家建立的西晉存活得還要久。
結論:
從劉禪家族的結局來看,其善於隱忍的能力不亞於其父劉備。曹氏最大的敵人劉氏家族得以保全,其家族男女得以永享富貴,安樂公國得以延續近一個世紀。這里邊劉禪的功勞可謂不小。歷史上的亡國君主很多,秦二世、晉愍帝、晉恭帝、皇泰帝、唐哀帝、宋懷宗、崇禎帝……歷代的亡國君主,有幾個不是落得悲慘結局。何獨劉禪國破家亡後立馬能享受建立藩國的特權?——這便是劉禪異於常人之處!
❸ 在歷史上,劉嬋有哪些事跡呢
歷史上劉禪的事跡主要有亂世求生、單騎救主、樂不思蜀、重用奸臣等。
一、亂世求生
《魏略》記載:劉備在小沛時,沒想到曹操突然來打仗,急忙逃走,舍棄家人。 那時,劉禪只有幾歲,隨人入漢中後被賣。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闊逃亂入漢中, 他買下了當時因為混亂而失散的劉禪,當作養子,當時劉禪只記得自己的父親字玄德。那時劉闊有一個鄰居叫簡,簡後來隨劉備攻陷益州衾,因為功績顯赫而成為將軍, 之後得到劉禪信息的劉備就派簡到漢中找到劉禪,並由張祿護送他回益州,最後劉備把劉禪立為太子。
四、重用奸臣
東漢末年,宦官統治朝廷,導致宦官亡國、民不聊生。同時,這也加速了蜀國的毀滅。當先帝掌權時,他謹記這一道理,只有親賢臣,遠小人,國家才能夠昌盛。直到先帝身亡時,諸葛亮才輔佐劉禪,並經常告訴劉禪這個道理,但是劉禪不僅不在意反而做了相反的事情。因為這些宦官善於玩弄人心,懂得向人諂媚,所以他們輕松取信於劉禪,在劉禪面前很受歡迎。
❹ 劉禪對歷史唯一的貢獻是什麼啊
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另外一個角度上也可以說他有利於巴蜀地區的開發吧
❺ 劉禪自己治國的水平到底如何有什麼政績
劉禪屬於弱勢皇帝,在歷史上所有的政治與軍事成就都基本與他無關。
劉禪實際上除了有皇帝之名外,基本和漢獻帝一樣,屬於傀儡皇帝。
如果一定要勉強說些政績,那麼就是蜀中百姓對諸葛亮的好評,可以相應的看出,劉禪並沒有掠奪過百姓們,算是一個友善的皇帝吧。
治國不用說,不管是劉禪還是諸葛的治理,蜀中算是比較平穩的。
最後蜀亡,劉禪透析液,但卻沒人殺他反而是姜維策反被殺,我們可以說劉禪樂不思蜀,也可以說劉禪懂自保之道,如果是後者,只怕三國中所有人都輕看了劉禪。
作為亡國之君,在歷史中基本不會出現很好的治國之道和軍事策略。
❻ 劉禪為何能做這么久的皇帝僅僅只是靠諸葛亮的扶持嗎
劉禪自身也是有一定的才能的,他可能不是很優秀,但是一個合格的君王。當然也離不開諸葛亮前期的扶持以及後期為劉禪安排好的道路,前期扶持為前期打好了基礎,後期鋪路為劉禪更好的治理國家出了很大的力量。
如果說所有的王朝都是因為什麼而滅亡的,那都是因為皇上的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分布,有的人才會起禍心,但是劉禪就做的很好,他分散權力嗎,臣子們都有權利但是沒有過於大的,這樣皇位在這幾十年來都相對比較穩定,他是三國時期所有的帝王中執政最長的君王,在那種兵荒馬亂的環境下,能夠執政這么久,足以說是有一定的才智的。
劉禪可謂是大智若愚的,諸葛亮曾經誇獎他聰慧過人,但是他自己沒有把這份智慧隨便顯露出來,而是勤勤勉勉的當好一個天子,為百姓著想為臣子著想,他配的上劉備為他留下的江山。
❼ 昏庸無能的劉禪,卻能在位四十一年,靠的是什麼
昏庸無能的劉禪,卻能在位四十一年,靠的是什麼?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禪的形象早期一直是我們心目中「扶不起的阿斗」,軟弱無能,沒有大志,晚年更是一個平庸無能,貪圖享樂的昏君,其「樂不思蜀」更是奠定其亡國昏君的歷史地位。那麼扶不起的劉禪為什麼能夠執掌蜀漢41年?
當大軍到來時,劉禪第五子北地王劉諶誓死不投降,「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當得知父親開城投降後,這位熱血男子竟然先殺妻子,不久又自殺。看到這里,我們還能說什麼呢?總結一下,劉禪就是一個平庸的亡國之君,偶爾會出現一個閃光點,僅此而已。
❽ 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怎樣的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事實上:「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董事長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么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這樣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老百姓。難怪有人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可見劉禪具有一個政治家寬容大度的胸懷。
❾ 劉禪的事跡
1、名字由來
劉禪,小名阿斗。據傳劉禪之母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斗而懷孕,所以劉禪的小名叫做「阿斗」。後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詞形容庸碌無能的人。
2、流離亂世
《魏略》記載:當初劉備在小沛,未曾想曹操突然來打,慌忙逃跑丟棄家屬,當時劉禪幾歲,跟著人西入漢中被人賣了。建安十六年(211年),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因亂失散的劉備長子劉禪,遂養以為子,為娶妻立家,劉禪只記得其父字玄德。鄰居有姓簡的一個人,後來劉備攻下益州簡某當了將軍,劉備派遣簡某到漢中和劉禪相見,由張魯送歸益州,劉備立為太子。
3、樂不思蜀
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上廁所時對他說:「陛下,下次司馬昭如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著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
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即回以:「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
(9)劉嬋歷史上有什麼貢獻擴展閱讀:
安享晚年
劉禪小時候沒過一天安生日子,因為老爸劉備想當皇帝,但沒立足之地,被曹操追得四處逃命。
有一次,多虧了趙雲叔叔捨命相救,才把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有道是,自古英雄多磨難,劉禪雖然夠不上英雄,但磨難不少。
趙雲救出他來後,劉備做出了摔阿斗的反常舉動了,有可能哪次摔阿斗,使劉禪智商受到傷害了,從此劉禪有點「二」。
劉備為何要摔阿斗呢?他是這樣說的:「為爾幾傷吾一員大將也。」劉備其實捨不得使勁摔阿斗,不過做做樣子罷了,人們也看透了他,所以以後有句話:劉備摔阿斗――刁買人心。
劉備死後,劉禪接班,當了40多年的太平皇帝。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
期間,司馬昭為了試探劉禪是否安心失敗,宴請劉禪和一些蜀國原來的高官。
司馬昭故意安排蜀國的美女跳蜀舞。在旁的人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
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劉禪說:「思蜀否?」劉禪正玩的高興,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以後才有了成語「樂不思蜀」。於是,司馬昭也就放心了,劉禪沒有復國的念頭了。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謚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
❿ 劉禪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劉禪後期對蜀國有哪些貢獻
不知道為什麼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把劉禪寫的一直像一個累贅,從小時候就開始各種坑爹,長大了後繼承劉備的皇位也依然沒什麼作為。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劉禪真的有這么無能么?蜀國最後的處境估計換成是誰都沒辦法逆轉了,但是劉禪的一個決定拯救了很多百姓還有士兵的性命,從這點上來看還是繼承了劉備某些優點的。
自從曹丕稱帝後,三國的序幕正式拉開,曹丕稱帝後的第二年,劉備和孫權也先後稱帝,自此三國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在三國時期,一共誕生了很多皇帝,然而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卻是蜀國皇帝劉禪。
說到劉禪,很多人都會給他打上昏庸的標簽,然而劉禪卻是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僅從這一點上來說就能說明劉禪的能力,劉備死後,年僅17歲的劉禪登基稱帝,此時諸葛亮掌控了蜀國的軍政大權,劉禪不得不一切聽從於諸葛亮,諸葛亮一心北伐,從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六次北伐,然而由於兩國國力的差距,六次北伐全都以失敗而告終,多年的北伐不僅將蜀國的國力耗費一空,也給蜀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干擾,其實,劉禪曾委婉的勸諫諸葛亮停止北伐,休養生息,然而諸葛亮固執己見,為了自己的名聲不惜置整個蜀國於不顧,最終將蜀國帶向了深淵。
諸葛亮死後,蜀國的國力迅速衰弱,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禪依然將蜀國維持了29年,可謂十分的不易,如果沒有幾分本事,劉禪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
在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城下時,劉禪雖然手握十幾萬大軍,然而為了全城百姓的著想,劉禪還是選擇了投降,這是劉禪善良的一面。另外一點,劉禪深知以蜀國的國力,被魏國吞滅是早晚的事,與其負隅頑抗,還不如早日投降,也能落得個好下場。
在投降魏國之後,劉禪為了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處處忍讓,當司馬昭問他是否思念蜀國時,劉禪對司馬昭說道:「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辱罵,認為劉禪是一位軟弱無能之人,然而在當時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劉禪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與其說劉禪這是軟弱的行為,倒不如說這是劉禪智慧的一面。
然而千百年來劉禪一直被認為是昏庸無能之人,或許這也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吧,畢竟《三國演義》的影響太大,很多人有如此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一點,後世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偉大,便會刻意貶低劉禪,劉禪有多蠢,那麼就越能突出諸葛亮的偉大。